生态学.ppt_第1页
生态学.ppt_第2页
生态学.ppt_第3页
生态学.ppt_第4页
生态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万物生长靠太阳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假设光合作用是一个物质生产过程 那么 1 原料 产品是什么 2 工厂 车间是什么 3 工人有哪些 4 生产流程是怎样 5 制约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用 教学目标掌握叶绿体结构及光合色素种类和性质 了解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影响因子 初步弄清光合作用机理 重点和难点 了解光呼吸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生理功能 弄清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光合作用概述 1光合作用发现简史 1771年英国化学家j priestley发现植物可净化空气 他实际上发现了植物放氧制氧 swf 1779年荷兰人janingenhousz发现植物只有在光下才净化空气 证明光的参与 1782年瑞士科学家j sennebier发现co2可以促进植物在光下产生 纯净 空气 1864年j sachs观察到光照下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增大 证明光合中有有机物产生 1941年ruben等用h2o 证明氧气来源于水光解 光合作用概图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光co2 2h2o ch2o o2 h2o叶绿体光合细菌利用光能 以某些无机物或有机物作供氢体 把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co2 2h2s光光合硫细菌 ch2o 2s h2oh2a代表一种还原剂 可以是h2o h2s 有机酸等 2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co h o ch o o g 478kj mol 44183032重量比 1 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约合成5千亿吨 年有机物 绿色工厂 吸收2千亿吨 年碳素 6400t s 2 把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将3 2 1021j y的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 维持大气中o2和co2的相对平衡释放出5 35千亿吨氧气 年 环保天使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获得能量 食物和氧气的根本途径光合作用是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问题 为什么没有光合作用也就没有繁荣的生物世界 第二节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1 1叶绿体的外部形态高等植物叶绿体多呈扁平椭球形 主要分布在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 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 1 2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叶绿体的基本结构 swfa 被膜 有外膜和内膜两层 内膜具选择透性 b 基粒 由类囊体垛叠而成的 光能的吸收 传递 转换场所 c 间质 为叶绿体膜以内的基础物质 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 酶 为co2固定与转化场所 e 类囊体 由自身闭合的双层薄片组成 呈压扁了的包囊状 类囊体膜称为光合膜 d 嗜锇滴 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一类易与锇酸结合的颗粒 储藏脂质 1 3叶绿体的主要成分水分 75 蛋白质 30 45 脂类 20 40 色素 8 干物质 25 无机盐 10 储藏物质 10 20 2光合色素2 1光合色素的种类光合色素 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swf 1 叶绿素 主要有叶绿素a 呈蓝绿色 和叶绿素b 呈黄绿色 2 类胡萝卜素 主要有胡萝卜素 多为 型 呈橙黄色 和叶黄素 黄色 3 藻胆素 蓝藻 红藻等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常与蛋白质结合为藻胆蛋白 叶绿素不溶于水 能溶于酒精 丙酮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ac55h72o5n4mg叶绿素bc55h70o6n4mg 类胡萝卜素不溶于水 能溶于有机溶剂 类胡萝卜素也有收集和传递光能的作用 还有防护叶绿素免受多余光照伤害的功能 2 2光合色素的分布1 叶片中的分布正常叶片中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约为3 1b chla与chlb的分子比例也约为3 1c 叶黄素与胡萝卜素约为2 1 思考 下图两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分布如何 2 叶绿体中的分布光合色素都包埋在类囊体膜中 以非共价键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各色素分子间的距离和取向较固定 使得能量传递或电子传递可有效地进行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分布 2 3光合色素的光学性质a 吸收光谱的概念某一物质对各种不同的光有不同程度吸收 将这种吸收作为波长的函数作图 就得到了此物质的吸收光谱 b 物质波谱及太阳光的光谱 光的性质与叶绿素 光是一种电磁波粒子性质光子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紫光波长最短 能量最大 红光波长较长 能量小日光经过棱镜折射 形成连续不同波长的光 即可见光谱 光的性质 6 c 叶绿素的吸收波谱 问题 为什么植物都是绿色的 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 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光激发 2 4叶绿素的生物合成1 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 自学p65 66 要点 a 起始物 是什么 b 需光 哪一步 c 叶绿素b是怎么来的 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a 起始物 氨基酮戊酸 b 需光 原脱植基叶绿素a只有在光下才能转变为脱植基叶绿素a c 叶绿素b由叶绿素a氧化而来 2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因素之一 光原脱植基叶绿素a经过正常光照 才能顺利合成叶绿素 例外 藻类 苔藓 蕨类和裸子植物的松柏科植物 在黑暗中也可以形成一些叶绿素 因素之二 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一般来说 叶绿素形成的最适温度约为30 其下限是2 4 上限是40 因素之三 矿质元素mg n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fe mn cu zn k等元素是叶绿素生物合成有关酶的成分或激活剂 这些元素的缺乏会导致缺绿病矿质营养实验1 swf 因素之四 水分缺水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并促进叶绿素的分解 故缺水会导致叶黄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机理 概述 光合过程几点认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 swfa 光合作用过程相当复杂 光合作用靠光发动 但并非全过程都需要光 根据需光与否 可将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b 从物质代谢角度看 光合作用过程是植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 co2和水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 合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的过程 c 从能量代谢角度看 光合作用过程是植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依此可将光合过程分为3大步骤 1 原初反应 光能的吸收 传递和转换为电能 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3 碳同化 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2原初反应2 1原初反应的概念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 它包括对光能的吸收 传递以及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 光子照射到某些生物分子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量水平激发态 叶绿素分子是一种可以被可见光激发的色素分子 在光子驱动下发生的得失电子反应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反应 光与叶绿体的相互作用 2 2参加原初反应的色素1 作用中心色素 为少数叶绿素a分子 既能吸光 又能在吸光后被激发 释放一个高能电子 并发生光化学反应 2 聚光色素 为大多数色素分子 只吸收光能 不引起光化学反应 仅把吸收的光能传到作用中心色素 又叫做天线色素 2 3原初反应的基本过程d p a d p a d p a d p a d p a为光系统或反应中心acceptor 原初电子受体 pigment 作用中心色素 donor 原初电子供体 d p a 3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3 1水的光解h2o是光合作用中o2来源 也是光合电子的最终供体 水光解的反应 2h2o o2 4h 4e 锰 氯和钙是放氧反应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可影响放氧 3 2光合链1 ps 和ps 的概念ps 作用中心色素为p700 p700被激发后 把电子供给fd ps 作用中心色素为p680 p680被激发后 把电子供给pheo 去镁叶绿素 并水裂解放氧相连 光系统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 天线色素系统和电子受体等组成的单位称为光系统 光反应由两个光系统及电子传递链来完成 光系统i psi 含有被称为 p700 的高度特化的叶绿素a分子光系统ii psii 含有另一种被称为 p680 高度特化的叶绿素a分子叶绿素b胡萝卜素天线色素复合物吸收或捕获太阳能传递给p700和p680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被激发放出高能电子 光系统i中p700被光能激发原初电子受体传给铁氧还蛋白最终电子受体nadp 一个氢质子被结合形成还原型的nadph形成电子空穴光系统ii的反应中心p680分子受光激发电子传递链原初电子受体 质体醌 细胞色素b6 f复合物和质体蓝素到p700填充了p700的电子空穴电子传递时能量逐渐下降形成跨膜的质子梯度导致atp的形成在光系统ii中被激发后失去电子的p680分子如何再生 水裂解填补空穴氧气释放提供氢质子用以形成nadph 光能传递和电子传递链 2 光合电子传递链 光合链 连接两个光反应系统 排列紧密而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物质被称为光合链 由于各电子传递体具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 负值起越大代表还原势越强 正值越大代表氧化势越强 据此排列呈 z 形 又称为 z方案 非环路的光合磷酸化途径和电子传递链 3 3光合磷酸化3 3 1光合磷酸化的概念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 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光adp piatp 3 3 2光合磷酸化的方式 1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3 exe ps 所产生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 在细胞色素复合体上引起atp的形成 继而将电子传至ps 提高能位 最后用去还原nadp 这样 电子经ps 传出后不再返回 2 循环式光合磷酸化 从ps 产生的电子 经过fd和细胞色素b563等后 引起了atp的形成 降低能位 又经pc回到原来的起点p700 形成闭合回路 3 3 3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p mitchel的化学渗透学说光合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膜内外电位差和质子浓度差 二者合称质子动力势 即为光合磷酸化的动力 h 有沿着浓度梯度返回膜外的趋势 当通过atp合酶返回膜外时做功 adp pi atp a 光反应靠光发动 它包括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等步骤 b 经原初反应 完成对光能的吸收 传递 并将之转化为电能 c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通过两个光系统的一系列光化学反应 把水光解成质子 h 和电子 同时放出氧 质子h 与细胞中nadp 结合形成nadph 同时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 其携带的能量使细胞中的adp与无机磷酸结合形成atp d 有了atp和nadph 叶绿体便可在暗反应中同化二氧化碳 形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故又将atp和nadph称为 同化力 附 光反应小结 光反应小结 4碳同化4 1碳同化的概念碳同化是指co2同化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4 2碳同化的途径a 卡尔文循环 又叫c3途径 是最基本 最普遍的 且只有该途径才可以生成碳水化合物 b c4途径 又叫hatch slack途径 c 景天科酸代谢途径 cam c4和cam途径都是c3途径的辅助形式 只能起固定 运转 浓缩co2的作用 单独不能形成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三个阶段 固定还原更新g3p的走向 1 叶绿体内合成淀粉 2 细胞质内合成蔗糖 3 叶绿体内变为rubp 卡尔文循环 c4途径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 5光呼吸5 1光呼吸的概念光呼吸是指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吸收o2并放出co2的过程 5 2光呼吸的生物化学 1 呼吸的本质就是乙醇酸的生物合成和氧化 2 乙醇酸途径中 氧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和过氧化体 co2的放出发生在线粒体中 即乙醇酸途径是叶绿体 过氧化体和线粒体三种细胞器的协同活动下完成的 3 乙醇酸途径是循环的 故又称为c2循环5 3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外界因素1 光照2 co23 温度4 矿质营养5 水分6 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棉花光合日变化 bmp2内部因素1 不同部位2 不同生育期 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率 photosyntheticrate 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 微摩尔数 表示 一般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都没有把叶子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 所以测定的结果实际是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的差数 叫做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如果我们同时测定其呼吸速率 把它加到表观光合速率上去 则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真正光合速率 表观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 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照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 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光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就称为光补偿点 lightcompensationpoint 一般来说 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为9 18 mol光子 m 2 s 1 而阴生植物的则小于9 mol光子 m 2 s 1 当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继续增加时 光合速率就呈比例地增加 如光辐射继续加强超过一定范围之后 光合速率的增加转慢 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 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lightsaturation 大体上 阳生植物叶片饱和光强为360 450 mol光子 m 2 s 1或更高 阴生植物的饱和光强为90 180 mol光子 m 2 s 1 co2 在一定范围内 植物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高 当co2达到一定浓度时 再增加co2的量 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此时环境中co2浓度即为co2饱和点 超过co2饱和点时 会使光合作用降低 有时还会中毒 但一般植物在光合作用时都处于co2饥饿状态 当降到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时 外界的co2的量就叫co2补偿点 co2compensationpaint 植物只有在co2补偿点以上时 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在生产中 增加co2的量 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其措施有 增施有机肥 可发酵产生co2 薄膜覆盖栽培 增施co2肥料 nh4co3 caco3 h2so4 干冰等 第六节植物对光能利用率 efficiencyforsolarenergyutilization 一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p9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约为5 2 落在叶面的太阳光能100 不能吸收的波长 丧失能量60 反射和透光 丧失能量8 散热 丧失能量8 代谢用 丧失能量19 转化 贮存于糖类的能量5 漏光率30 反光率20 吸光率50 每还原1分子co2需8 12个量子 贮藏于糖类中的化学能是478kj 例如 波长400nm的蓝光的爱因斯坦所持的能量是259kj 还原1分子co2需要10个量子计算 则其能量转化率为 能量转化率 还原1分子co2所需的日光 量子需要量 爱因斯坦值 100 478 10 259 10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