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家包利民浅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包利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杂志签约作家,迄今已在全国及海外各大报刊发表文章近万篇(次),多篇文章被选作全国高考或中考试卷作文或阅读材料,已出版不能跳舞就弹琴吧给星星找片夜空当空瓶子有了梦想你所不知道的青春游过生活六道弯等书籍十余部。(一) 浅议文章的结构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有时甚至比内容更重要。结构,说白了,就是怎样把一篇文章用最好的方法写出来。同样一个故事,有的人讲,就很吸引人,而有的人讲就很平淡,这其中的方法,就包含了结构的问题。我曾经有一些认为是死稿的文章,后来经过把结构重新调整后,就都发表了,甚至上了读者青年文摘等。我说过,除非是文章中的故事本身非常精彩或者非常感人,一般不要写得太平直,就是不要平铺直叙。那么,就要用多元化的结构,把一篇文章以一种新奇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就结构的问题简单分讲一下。一、关于悬念的设置悬念是文章中常用到的,有了悬念才会吸引读者一路阅读下去。到底该怎样设置悬念,大有学问。最常见的是结局悬念,这不必多说。再有人物悬念,包括人物的本身,比如感悟稿中用的最常见的写法,就是先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有什么样的事,却到最后才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原来是大家都知晓的某人,这也算一种悬念。还有一种悬念就要稍高超一些。就是让读者看不出是悬念,只有读到最后,才会豁然明白。比如你写一个残疾人的故事,可以这样去写,把他都按正常人的写法去写,有意淡化他有关残疾的描写,只是浅浅地留下一些伏笔,让读者在读完后回想起来,觉得那些伏笔必不可少。这样的写法,就把读者误导成你写的就是一个正常人,这样一来,读者会有一种心理,或者是不解,或者是愤慨,或者是奇怪,到最后,才一笔带出主人公有什么残疾,这样一反转,会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比直接写这个残疾人如何坚强效果要好得多。我曾写过心的下面,脚的上面、最美的拥抱、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等,这三篇文章,在网上和我博客里都可以找到,大家看一遍,就会很容易理解这种悬念的设置方法了。以此类推。比如你想写一个好人,可以把他往坏里写,写的似乎都是一些坏事,最后通过反转,让大家突然明白,原来他所做的坏事,其实都是好事。这样的强烈对比之下,效果更为突出。当然,反转过程中的合理性,要自己把握好。还有一种悬念的设置,也是很悄然的。比如说,读文章时,看似情节在推动故事的发展,但是其中一些细节却会让我们不解,觉得不合理,或者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直到看完全篇,才明白那些细节的重要作用,是为悬念而打下的伏笔。说起来复杂,看过就会写。我写过一篇只想让你打我一下,大家看过之后,自然就明白了。有的时候,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悬念,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心的下面,脚的上面和只想让你打我一下,看了标题,就会有疑问在心里产生。这也是一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关于文章的标题,也是大有玄机,这里不细说,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专题来讲。熟悉了这几种悬念的设置方法,文章就会有起伏了,然后,你就会明白更多关于悬念的问题,什么多重悬念,什么真假悬念,等等,你就都会慢慢地运用自如。二、嵌套式结构和双线索碰撞嵌套式结构,就是故事中包含着故事。大家要注意,并不是那种多个故事说明一个主题的形式,而是多个故事本身并不是并列的,它们互相嵌套,有时互为补充互为因果。更复杂些的,比如一篇文章中纠缠着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虽然互相嵌套在一起,但是表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主题或者情感。举例说明。我写过一篇这是我的答案,我觉得这篇大家更应该找来一看,里面不仅是嵌套式结构,更有多重悬念的设置。文章的主体故事,看似是我给学生们上的一堂课,但是我所讲课的内容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也是一个很好的独立故事,只不过我有意将其打散,中间又插入了一个男生的故事。文章中,我讲课这个事件,表达的是一种寻找到人生正确答案的主题,而所讲课的内容,表达的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而那个男生小故事,则是侧面表现一种亲情,是对讲课内容中那个故事的补充。讲起来看似麻烦,其实看过即会。还有一种嵌套式的结构,就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文章里的主体故事中的人物,他们的各自的故事,或者是主体故事中的人物所讲的故事。不过那些小故事,不仅是对主体故事的补充,也是对大结局的一种伏笔或者悬念。我有一篇病房鬼话,比较长些,不贴来,课后大家找来看,就是这种类型,相信会给你们启发。再说说双线索碰撞。这种结构与嵌套式有着本质的不同,文章中显然也是有两个故事,但是,两个故事的关系比较特殊,即不是互相补,也不是为表达同一主题而并列出现。两个故事,却是有着同一条线索,两个故事也许完全不同,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情感也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因为有同一条线索的存在,便有了交集,但是两个故事可能互为因果,就是说,一个故事中的事件,会影响到另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而另一个故事中的事件,也会影响第一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依然举例说明。我写过一篇小小说,叫半瓶酱油,就是典型的双线索碰撞结构。小说中,写了一个农村孩子,由于家穷,没吃过酱油,听人说酱油泡饭很好吃,就去了村里一个下乡知青的家里去偷来了半瓶酱油,泡了饭,没等吃,却被妹妹发现,结果他心疼妹妹,就给妹妹吃了。结果,那酱油瓶里装的是半瓶浓药,妹妹因此身亡。男孩很是自责,又不敢说明真相。第一个故事至此告一段落。马上开始第二个故事,依然与半瓶酱油有关。那个下乡知青,由于种种原因,正对生活绝望,他用酱油瓶偷装了半瓶农药,想用它来结束生命。可是,当他去拿农药时,发现竟然不见了。他觉得一定是有人看出他想自杀,所以把农药拿走了。他因此觉得世上还是有人关心着自己,便消了死志,重新热爱生活。返城后,经过几年的奋斗,事业辉煌,他回到曾经的村子,想打听出当年是谁拿走了那半瓶农药,可是没人知道。他投资在村子,帮助乡亲们。结尾部分,我把这两个人再度交集,我是这样写的“只是每次进村,他都不会注意到,在村头的第二家,有一个看起来比他还要苍老的男人,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不知想些什么。那是村里很怪异的一个人,才四十多岁,却已经头发全白了。而且有个怪癖,从不吃酱油,做菜都是用自制的农家大酱。许多年以来,一直如此。”一瓶酱油为线索,引发两个不同的故事,引发两种不同的人生,这就是双线索碰撞。这种结构,大家要学会运用,对于文章的饱满度和深度方面,有着极大的好处和作用。三、分体式结构这种结构是用到较多的。分体式结构,就是一篇文章中,分为若干个部分。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方法多多。简单介绍一下。先是纵向式分体。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后,要分几部分去一一描述,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同一主题,就是一个主题,而那几小部分都是为一个主题服务。纵向式分体,就是一层层递进,将主题不断升华。可以是一个故事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就是说通篇其实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不同的故事表现同一主题,但主题不断地递进升华。这一类文章本课件由 “ 爱写网 ” 特邀导师 包利民 编写,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常见,大家稍留心就能注意到,所以就不举例说明。再就是横向式分体。横向式分体就更广泛一些了,可以是同一主题,但是每小部分的故事不一样,且没有层层升华递进的关系,就是每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主题。比如说“幸福”这个主题,可以从不同的故事中找出不同的切入点,来论述幸福,可参读我的一篇幸福时光的断想;比如写“情感”这个主题,内容更多,每个部分都可以表达一种情感,比如第一部分写亲情,第二部分写友情,再写爱情什么的。这就是同一主题的横向分体式结构。再就是不同主题的横向分体式结构。就是一篇文章中,每个小部分表达的主题完全不同,但是,却有着同一种东西维系着它们,也就是说,从同一物或者同一事同一线索而生发出不同的主题故事。我写过一篇风的记忆,分为四个部分,就是这种类型。就是以“风”为线索,写了四个小故事,表达了四种不同的主题。第一个小故事,说明的是只有奔跑才能有风、才能让人生的大旗高高飘扬,第二个说的是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第三个是在风中要准备好舞姿,最后一个风中逐帽的故事,说明的是懂得舍弃的道理。四个主题全是围绕风展开。是不是很简单。比如你写一篇那些花,也用这样的方法,那么,可以每一小部分写一种花,表现不同的主题,或者每一部分描写不同季节的花,也表现不同的主题。这样写,文章就丰满多了。还有就是多点成面的分体式结构。说白了,就是从不同的侧面去写同一事物或者人物或者主题,组合起来后,有了一个丰满而立体的形象或感觉。比如说,你写一个人,也可以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去写他的好,他的坏,他的性格,他的事件,等等,这样组合在一起,人物就栩栩如生了。我有一篇玻璃砸碎以后,属于此种类型,大家可以一看。或者不是写人或事什么的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说,就想讲一个道理,就想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就想写一种感受,一样可以。我写过一篇世界是等待我成熟的果园,就发在做人与处世上,就是这样的结构,我分成五个小部分,每一部分各不相同,这里说的不同,是指完全的不同。这五部分里,有的是纯抒情,有的是纯议论,有的是纯故事,有的则是随笔的形式,但是,都紧紧围绕着“世界是等待我成熟的果园”这一题目来写,表现的都是一种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分体式结构,对于写文章来讲,应用极广泛,写得多了,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有时候,想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只想出一些片段,那么,就把这些片段组合到同一篇文章里,或是同一事物表达不同主题,或者是不同故事表达同一主题,甚至是每个片段都互相不搭边儿的情况下,也可以组合,用一个更大的标题把它们全涵盖进去就行了。我的许多文章,都是在这种只想到片段的情况下组合而成的。四、特殊的结构还有一些特殊的文章结构,是极为新奇,大家很少见到的。有的作者甚至自己就能创造出一种结构来,从而使文章化腐朽为神奇。原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三个人的一生,就是我自己创造的一种结构。我当时以讲故事的口吻,讲了三个人的故事,三个故事毫无关联,各不相干。只是到了最后部分,才说明这只是同一个人一生中三个阶段。就是把一个人的故事,分成若干个人的,最后再汇总在一个人身上,形成完整的经历。当然,到最后汇总到一个人的身上时,其中的合理性一定要把握好。这篇三个人的一生,其实这个人的故事,用正常的写法讲出来,很普通,很平常,不会有这种强烈的效果,这种写法很奇特,基本是我自己瞎想出来的,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篇文章之所以被转载超过二百次,不一定是故事有多好,只是写法奇特而已。所以,这篇大家也要找来看看,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文章原来还可以这样去写。所以,大家有时更要勇于去探索,去尝试,可能会有巨大的收获。五、一些补充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一篇文章的完整,有时还需要最简单的方法,即前后呼应。不一定是首尾呼应,但有个呼应,会使文章的结构更浑圆。比如说,在一篇感悟文中提到了两个以上的事例,不要使每个事例生硬地并列在那里,要有巧妙的过渡,自然而然引出下一个事例才是最好。而且,在结尾的时候,最好与第一个事例呼应一下。具体的写法是,第一个事例不要写得太完整,留待最后去补充,这样一来,不但使结构完整,而且能借此升华主题。我有多篇文章是这样的写法,给大家介绍两篇,一看,就明白。这两篇分别是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这篇我第一个事例写冬天一个买冰糖葫芦的女人,结尾依然提到她。再有一篇是被幸福注册过的苦难,第一件事是写在邻家看大爷大娘翻看他们儿子的照片,刻意留下一个暗暗的悬念,刻意让读者觉得这个事例已经写完。而到了最后,我又提到邻家老两口看照片的事,才说出他们的儿子早已经去世,还有他们说的话。借他们的口,说出了一个道理,使主题升华。这要比自己直接去总结要好得多。( 二) 浅议文章的语言对于语言的重要性,其实并不需要多说。有的作者语言极有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我们看一篇文章,不看作者名字,单从语言上就能判断出是谁写的。这便是一种巨大的成功,退一步讲,我们在追求自己语言风格的过程中,也要尽量注意语言方面的其他运用,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文采,更让读者留下印象。语言和结构是写好文章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其余的,比如故事性、悬念什么的,关于技巧性的东西,都是在好的基础之上才能增色的。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却是可以在我们写文章的漫长时间里慢慢改进和形成风格。下面就简单地说一说语言方面的东西。一、语言的形式之短句的运用所说的语言形式,就是语言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如有人喜欢用长句,有人喜欢用问句,有人喜欢用排比句,有人喜欢用对仗句,这就是形式。而对于写短文章的作者来说,在语言上最好少使用长句。因为长句首先会让人阅读起来吃力,理解起来也费劲,而且长句使用过多,会使文章显得过于沉冗和死板。所以,短文章中的长句不要过多,尽量多用短句,可以让文章更灵动,让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比如:“朵朵很喜欢这块地,它把它当乐园。它在里面打滚。它在里面奔跑。它跟花捉迷藏。它跟草捉迷藏。它也逗着一些小虫子玩,捉起,再放。再捉,再放。一玩就是大半天。在一只猫的眼睛里,这个世界,都是好玩的吧。”(选自丁立梅一只猫的智慧)丁立梅笔下的猫,所用的描述语言多为短句,却是有着一种极好的效果,短短数句,寥寥数语,就把一只猫的神与形都描绘得极为生动。你们看,并没有什么优美的词汇,也没有过于细腻地去刻画那只猫,而那只猫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短句的魅力。短句可以使文章简洁明快,但是也不能过于大量运用,如果通篇短句,也会让读者有阅读疲劳。所以最好短句和中长句错落运用,这样就会使文章有一种节奏感,也有一种美感。大家以后在写文章时,多注意一下短句的运用,可能就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二、语言的情感之心绪的融合语言中蕴含情感,是语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应该掌握的一点。情感是在任何时候都要与语言相融的,它是第一位,在我下面讲到的所有语言的形式中,情感都是最基本的存在。文章的语言中是可以蕴含进情感的,一句话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写出来,就会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这样一句话:“黄叶在西风中飘落。”这是一句很中性的句子,基本表面上并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可是如果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感情色彩就会立刻鲜明起来。具体说说这句。把这句改成带有欢快感情色彩的,就可以这样写:片片黄叶相互追逐着在西中欢快地舞蹈。这样一来,就有着一种欢快的意蕴。如果改成忧郁伤感的,就是这样:片片黄叶如枯萎的蝶,在西风中告别着天空。在这里,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如果改成悲伤的、改成幸福的等等,应该怎么写?继续说语言的情感。一篇文章中,一个善于运用语言的作者,可以大多数的语句都蕴含着情感,这样读来使人会受到一种牵引,随着作者的情绪而波动。而一篇文章中语言的情感怎么去确定,这就要看你写的这篇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是什么。如果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欢快的,那就每一句都尽量往欢快上去表达;如果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伤感的,同样每一句的表达都要尽量蕴含着一种伤感的情感。描写景物的语言,描写心情的语言,都可以加进去这些情感。举个具体的例子。我有一篇文章,叫一本枯萎的书,主要是写奶奶和一本宋词三百首的故事,文章的整体基调就是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也有一种淡淡的欣慰,所以我写的时候,就注意了语言的运用,努力去使语言中融进这样的情感。我把这篇文章先贴一下,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体会一下。课后也可以去我博客上或者在我微信公众号里找到,也可以百度到。一本枯萎的书窗外的长风流淌过满树的叶子,每一片都摇曳生姿,载满了缕缕的阳光。阳光透过窗子照在那本书上,书在奶奶手中,她看得很专注,脸上有一种极恬静的神情,仿佛时光静止,如一只憩在花间的蝶。从没见过爷爷长什么样子,记事起,就知道奶奶捧着那本书细细地看。后来年龄渐长,慢慢地知道,奶奶也曾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竖版线装,通篇繁体字。我常想,那时的奶奶,也该如从宋词中走出的女子,盈盈如出水的莲,婉约中一抹深情。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碰触。奶奶不到三十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她带着几个孩子辗转如蓬。只是无论乱世兵戈,还是荒年流离,许多东西都已失落,却不曾弃了手中的那本书。真不知在书中,究竟有什么东西让她如此难以割舍离弃。我对宋词产生兴趣,与奶奶有很大的关系。听父亲说,那本书就是奶奶的命根子。有一年老宅失火,奶奶不顾安危地冲进房中,将书抢出。此后,几乎随身携带,近年来见再无火灾之忧,才将其收入盒中。书已经极古旧,如那些泛黄的日子,可奶奶依旧用清澈如水的目光,一遍遍濯去上面岁月的尘埃。曾多次动过偷偷翻阅的念头,终是没有,我怕自己猝然的目光,会惊飞栖息于其间的那些往事。那时我已经读了许多本宋词,宋词三百首更是熟记于心,只是不知奶奶的那本中,隐藏着一阕阕怎样的故事。偶尔也会寻愁觅恨填上几首,有时奶奶看见,便会一一标上出律之处。我想,她的词一定填得很好吧,问她,便笑而不语。有一次,奶奶生病住院,夜里,我陪在她床前。寂寂长夜,她丝毫没有倦意,在昏黄的灯下翻那本看了几十年的书。每翻一页,都小心翼翼,似乎怕吵醒那些过往,又怕不经意触痛时光的裂痕。不知何时,奶奶睡着了,书放在胸前。我轻轻拿下书,给她盖上被子。夜静而长,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悄悄拿起书,很轻很柔,就像捧起奶奶少女时的心事。书虽然极旧,却极平整,连一点儿的折痕都没有。让我惊讶的是,书间的空白处,竟写了许多零散的词句,那是奶奶的笔迹。有的字迹年代久远,有的却新鲜如昨。逐一看去,那些词句虽不完整,却柔肠百结,如水之曲,如竹之幽,像一颗颗闪亮的珠子,穿透茫茫岁月,敲打在我的心湖。如“舟散月明,怕沐杏花风,念念红尘远,无踪”,又如“枕中几许清怨,世间一梦年华”,让人尽随离情别怨而轻喜悄愁。一字字,一句句,绵绵密密,补缀着断裂的华年,将曾经的沧海桑田展现于一片柔情之下。只是,那个让奶奶如此千回百转、几十年来念念情深的那个人,会是谁?我想,不会是爷爷吧,爷爷是不识字的粗人,一直以为,他们的结合,也许正是奶奶所有忧伤的来源。奶奶不会用如此锦绣的文字来怀念爷爷的一切,我将书轻轻合上,放在她的枕畔,思绪如蝶翻飞,想去追溯奶奶远逝的飘摇岁月。奶奶是在一个寂静的凌晨去世的,那时,天上有一钩淡黄的月。透过她安详的容颜,我仿佛看见遥远的当年,看见她的青春红颜,青丝如思念飞扬。经历了那么多的分散流离,无论怎样的际遇,她都不曾让心上生起层层的茧,在她生命最柔软的地方,依然满溢着最初的凄清与深情。整理遗物时,我竟在那个装书的盒子里,发现了一本奶奶早年的日记。日记里,所有的心事都压成了岁月的书签。在少女的心中反复出现的那个隐隐约约的身影,越到最后便越清晰。竟真的是爷爷,原来,爷爷在奶奶的生命中竟是如此的完美而真挚,原来,情感的沟通并不一定非要那些纸短情长,原来,那本宋词三百首是爷爷送给奶奶唯一的礼物!含着笑,带着泪,再次翻起那本书,每一页都如深秋的落叶般枯萎憔悴。可书里,那些奶奶写上去的词句,就如永不凋零的花朵。那些无边清怨,那些思念与眷恋,使得奶奶走过的所有艰难的足迹中,都盈盈盛满了一曲曲直入人心的骊歌!一本在流年中枯萎了的书,已尘封了一段往事,而在流年中刻在心中的那份真情,却永远鲜活如初。语言的情感,其实是作者写文章那一刻心绪的流露。所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特别是想要对语言有所突破的情况下,心里要不停地想着你们要写的文章的情感基调。比如写有些伤感类的文章,当你在写的时候沉浸于自己内心所构画的种种伤感氛围中时,写的每一句便会自然而然地融进那种情绪,再加你有意地去把这种情绪表现在语言中,那么,久而久之,对语言中情感的把握和运用就会渐渐熟练。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找出自己以前写的文章,最好是那种整篇都有着鲜明情感主题的文章,然后想想前面我讲的,开始修改每一句,力求把更多的句子都改成蕴含着情感的描述。就像前面我讲的那句“黄叶在西中飘落”的改法一样。改过之后,你就会发现,文章比原来会更具有感染力。所以,大家从现在就要开始注意语言的情感,再写文章时要刻意练习这一点。三、语言的美感之如诗如画很多时候,我们读一些文章,不说内容立意方面,单就语言方面来讲,就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语句极具美感,有些语句能直入心灵深处引发共鸣,有些语句却如诗一般令人叹为观止,而有些语句则极具画面感,让人一读之间景物顿现。优美的语言,总会如山溪澄澈,流淌过读者心间,使人心生愉悦。1 、修辞之美。首先,要加强语言的美感,除了掌握一些优美的词汇之外,还要尽量少用冷静的陈述句,使一句话尽量写到灵动和美丽。本课件由 “ 爱写网 ” 特邀导师 包利民 编写,请勿用于商业用途举例说明。看下面的两个句子。然后思考语言词汇的运用。(1)春风吹来,柳稍上长出了新叶。大雁也从北方飞回来了。但是却不知道几时才有你的消息。(2)等得春风把柳梢染上惹眼的生机。等得大雁在天空写满回家的惊喜。但,什么时候等到你的来信,读你折叠的思绪。很显然第(1)句,作者为了表达一种思念之情用的是一般叙述性的句子,就不怎么打动人了;第(2)中的“染”“惹”等雅词使句子书卷味顿生,而“染上”与“生机”搭配,“写满”与“惊喜”搭配,“折叠”修饰“思绪”,这些巧妙的搭配共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意境,清新、明丽而鲜活,特别是更委婉又清晰的表达了深深“思念”的情意。再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钻”就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又如“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小雪”句中的两个“卧”字就把村庄和雪写的活灵活现,让句子新意迭出,增添了语言的无限魅力。由此可见,语言的美感,一大部分来源于看似不可思议的词语组合。有时觉得不合理,可是大胆地组合出来后,竟是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写满惊喜”“折叠思绪”,就有了很美的感觉,所以,有时候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把思维放开,这样就会想到许多美丽的句子。再就是拟人修辞的运用,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两个“卧”,就是于不着痕迹中用到,却有着诗一般的效果。如诗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时候颠覆了常规的语法或者打破了固有的规律。就是经常会无视词性,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甚至各种词性的词都能通用。比如:南风把她眼中纷纷扬扬的渴望,吹拂成梦想的形状。南风吹拂着渴望,而且是眼里纷纷扬扬的渴望,梦想的形状又是怎样?这里的修辞和语意都显得朦胧起来,却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所以大胆组合,细心衔接,写出出彩的句子。这个不细说,等你们写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地会那样去运用。 2 、朴素之美而且,当你们写得多了,各种修辞手法都会用得了无痕迹,即使没有美丽的词汇,也可以使句子生动感人,也可以体现出一种特别的美,再融进情感进去,就易动人心。比如:故乡仍在记忆里葱茏,心绪也还在往事里漂泊,而乡愁,如黄瓜的藤蔓,缠缠绕绕间,爬满了我的生命。而我一如那顶着小花的黄瓜,身上满是点点的刺,柔柔地刺痛我温暖的思念。再比如:而如今,故乡水阻山隔,那些记忆里的花儿,全是呼唤的形状,让我的梦魂夜夜飞渡归去。梦里斑驳的院墙,开满了遥远的花朵,一如我怯怯的心,盛满了回忆的幸福。这两句,都没有特别的词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辞方法,而有了对故乡的深情,自然就使得句子读起来能打动人。这两句选自我的散文那些攀爬的蔓缠住我的心。所以,这样的语言所有的,是一种朴素之美。朴素之美,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表达,直接把情感蕴含进去,似乎不是有意为之,却有着特别的魅力。朴素的语言不等于普通的语言,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看是否有一种情感在里面。其实,普通的语言,只要把情感融入,稍加变换,就会成为美丽的句子。举个例子。这样几句普通的话:她站在昔日的河边,脸上笑着,却淌下了两行泪。好像一切都和从前一样,就像这风这水这淡香,生活从未改变。这算是很普通的一小段话,这也是我的一篇文章结尾的初稿。后来看着不满意,就决定修改。想把那份热爱生活的情感更多更深地加进去,大家觉得怎样改?于是我在原文的基础上,略作调整改动,变成了下面这段结尾:她笑出了两行泪。站在昔日的河边,风清水静,仿佛什么都一如从前。只是暗香浮动,水逝无痕,生活依旧温暖。改过后依然朴素,却透出一种美来,主要是把那份情感更多地渲染出来。我给许多文友修改过文章的语言,我基本都是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情况下,略微变动,便使得句子有了活力和魅力。虽谈不上化腐朽为神奇,却也与原来不可同日而语。上面的例句来自于我的散文风般清,水般静。所以,课后大家尽可翻出以前的文章,逐句去重新酝酿去写,也许就会不同。3 、哲理之美文章的语言,特别是对于一些说理性特别强的语句,或者总结性的启示,我们常常难以把握,不是写得不够深刻,就是写得单调无味。似乎那种纯理性的东西,很难写出文采写出美感来,不是落于说教,就是落于单调。可是,我们却经常能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一些表现出哲理的句子,很美,很隽永,让我们回味无穷。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哲理之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通篇的说理性文章,本来人们读起来就易生厌倦,而故事加哲理的文章,如果文中的总结性语句不出彩,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所以,语言的哲理之美在此处就会发挥重要大作用。我有一篇文章叫心生欢喜,前面罗列了一些小事件,最后一段是总结,当然我写得也不一定完美,拿出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或许稍可启发。结尾如下:在这个深秋的午后,看着远远斑斓着的五花山,看那些红枫黄杨,看那些碧松白桦,神游其中,心生大欢喜。回望前路,虽然一直身处红尘劳碌之中,却有着那么多的点滴片段,让我心中的欣喜不能自抑。那让我忘尘的种种,皆是凡世中的所眷所恋。虽未入清凉之界,却常生欢喜之心。如此,生命虽然繁复劳劳,但有那欢喜之心,却依然是我最美的家园。我并没有过多地从纯理性方面去辨析欢喜的意义,只是说着自己心里的所想,将哲理自然融入语句之中,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间。说白了,就是最好从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感出发,而不是过于冷静地辨析和阐述,才会让读者有着共鸣,才会让读者有所思,而不是读之生厌。也就是注意要代入“我”,有自我的意识和情感在里面,才会有亲近感,哲理语言才会更有活力。就像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着“我”的意识,才会更接近烟火人生。这里贴一篇我的小散文,叫小小月光。小小月光有一年,好像那时还不到二十岁吧,那时正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一天活干下来,浑身无处不痛。干到半夜才收工,便一头扎在简易的工棚里,想着就此一睡不醒也好。可是却又偏偏睡不着,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那个晚上,依然无眠,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就那么呆呆地望着黑暗。蓦地,仿佛刹那间,侧面的壁上,便出现了圆圆的一块银白。眼睛里瞬间便有了亮色,我凝望着,想看清它的来处。那是一缕从棚顶漏进来的月光,想象着外面的天地,定是月色如水。而这不小心溜进来的巴掌大的月色,却使黑暗的工棚有了一种神圣之气,也映亮了所有的苦与痛,仿佛黯淡的心也变得生动起来。那个夜里,我就看着那片小小的月光,在墙壁上悄悄地行走,直至消失于无形。多年以后,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一本外国文学传记,里面有一个情节。那个人有一天傍晚在工厂修葺厂房,却一不小心掉进烟囱里。那烟囱极高,幸好里面积了厚厚一层灰,他才得以安然。只是极难出去,本来烟囱根部有一个铁门,是用来掏灰用的,只是夜里无人,铁门紧锁,他敲了许久,也无人声。于是漫长而恐惧的夜,渐渐地,有月光从高高的烟囱口照进来,照亮了半面圆圆的墙。他回忆说:“那一瞬间,就像溺水的人在深深的河底,忽然看见了水面上的光亮。”记得曾看过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月光手帕,那一小块像极了手帕的月光,让一个女孩想要弯腰拾起,也让他在目睹了这一幕后,温柔的心思辗转起伏。一幅如梦境般美的画面,一个有着月光般心思的作者,感染了许多向往着美好的人。小小的月光,并不是支离破碎,每一点月光里都有着一个完整的月亮。常常是是风尘困顿中,破碎了许多当年的梦想,可是每一个梦想的碎片,都闪耀着晶莹的光亮,也都蕴藏着一个梦想的完整与美好。小小的月光,其实更如生命中的美好与希望,即使际遇再黯淡坎坷,它也总会于某个缝隙之中,悄悄潜入,让一颗心有了温柔的亮色。是啊,无须月光朗照乾坤,哪怕只是一丝一缕,照进生命的黑暗,也足已让心如明月,无尘无悔。这篇小小月光中,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去阐述一种哲理,即使偶有引用,也契合着“我”的心境。所以,哲理类的文章,哲理类的语言,要想上升到美的高度,首先就要有“我”。而一些纯外国故事加上结尾感悟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转述和机械的总结,虽然哲理充足,却会显得文采不足。这类文章我当年写了不少,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找来看,比如一朵花开的时间、爱月迟眠,惜花早起等。当然也有一些文章,几乎全篇语句都是单纯地说理,可是却又显得不生硬,不单调,甚至文采斐然。而且文中也几乎并没有“我”的痕迹存在,却依然能动人心怀。这样的文章,就更要求作者的语言功力,把枯躁的理论写得生动,把单调的语句写得灵动,便具有了哲理之美。依然拿我的拙作举个例子。淡闲读菜根谭,中有一条:“浓处味短,淡中趣长。”那些浓处的感觉,虽美好,却是短暂。所以太多的人都在眷眷地回想曾经的繁盛之时,可是回望中的一切,远不可寻,如淡烟欲散。一切浓烈的,终会淡去。莫若起初便将其看淡,就像从烈焰中看到灰烬,就像从繁华处看到谢幕,让目光穿透表面的繁华着锦,看到一种能悠远长存的回味,才是让心恬然之法。一如眺望远山的淡淡烟云,便会悠然神飞,或陶醉于天上片云,心随归雁。甚至于喜欢独处,宁可一杯淡茶,独对窗外长风流淌。时光静好,心生欢喜,这并不是消极,也不是看破了什么,就是体会到淡泊中的真趣。仔细想一下,那些极淡的意境,似乎真的能将人带入极悠远的一种境界中去。就像面对薄雾如纱,将心轻笼;又似静闻浅笛,尘嚣顿去。想起有一年,有一个偏远的山村当代课老师,那里如天涯一般,与世无争,没有都市的繁嚣,只有无边的宁静。秋夜读书,困意袭来,灭烛,淡淡的月色如水般漫进,在墙上投下浅浅的树影。便觉烦恼寂寞飞去无痕,梦里也一片清凉。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也常让我们心意畅然。站在河边远眺,对岸是一片极开阔的原野,绿草如茵。天蓝得纯净清新,在更远的远方,那一片纯蓝越来越淡,而草地的新绿也是渐远渐浅,在地平线处,两种极淡极浅的颜色浑然融为一体。驰心骋怀之间,竟有一种悠长的韵味。抑或凝望暮色中的远山,看那一脉山形在渐浓的夜中淡成一幅剪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心底的空间便辽阔起来,灵魂如长了翅膀般,神游于天地万物之表。风亦是淡到虚无,却将思绪吹得四散飞扬。那样的时刻,心中便会泛起轻轻的感动与浅浅的欣喜。没有淡不去的痛,也没有淡不去的伤,时光会将一切都磨成回望时的平和,就似沧桑经眼,只留下浅浅的笑意。在万紫千红的花朵之中,我独独钟爱那些颜色浅淡的,它们不张扬不喧嚣,只是静静地绽放,悄悄地美丽,有着一种直入人心的清雅。后来闲读红楼梦,看到一句极美的诗:“淡极始知花更艳。”心内极是诧异和惊喜,此句如此恰当地道出了我心中的那种感觉,宛如前生识得此句,此生此刻方才猝然重逢记起,有着一种不期然的感动。在无眠的夜里,我会将思念也挥洒得淡然,一如窗外淡如浅水的月光。那些惦记着的人,亲人,朋友,在我淡淡的想念之中生动无比,悠然入梦,连梦境也是淡得朦胧,最清晰的,是醒来时的清晨里,那份最长久的感动。这样淡淡的思念,却是如此地悠远绵长,丝丝缕缕不可断绝。那些平凡的人们,常常让我无言地感动。虽然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辉煌的生活背景,终其一生都是普普通通,可就是他们,给了我最深刻的生活哲理。是的,他们平淡得就像一滴水,却是蕴含着人生至味。平平淡淡才是真,这种生活之中,实是贯穿着最深沉的生命真谛。淡极之味,才是生命中最动人的馨香。通篇写“淡”,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都是些固定的哲理,很难写出新意来,所以只好多从语言方面着手,以语言的悠然去写淡的意境,便可以相得益彰。所以,写纯理性的文章,语言要特别注意,要坚持与练习,才能有所进步。这类文章我也写过许多,其实我写的还是或多或少有“我”的存在,比如低头见花、昼眠、浅睡、不遇等。 4 、诗意之美诗意之美是语言方面的一种纯纯的美感,却也不单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可能融进一种古典的元素,比如一些唐诗宋词中的意境。使之读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如饮美酒,而陶醉其中。选一篇我被选为中考阅读题的文章,梦里江南。梦里江南此生从未去过江南,徘徊于白山黑水之间,那一片烟柳繁华时常摇曳在梦中。看惯了浩荡金风中起舞的白桦林,看惯了莽无边际的林海雪原,在天苍地茫之中,心里就下起了杏花春雨,笼罩了古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仿佛展开了一轴画卷,十里莺啼,水村山郭,缓缓绘成了梦里清丽温婉的背景。没有寒冷,没有冰封雪盖,有的只是杨柳微风,杏花红雨,有的好似永远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将脚步放逐于幽深的雨巷,让心轻轻地承载馨香的怅惘。在那样的情景之中,哀愁也变得美丽起来。江南的女子,该都是婷婷玉立,浅笑低回,驾一叶兰舟,轻抒皓腕,采一朵火红的莲,于时光深处悠悠而来。或人面桃花,倚墙嗅青梅,或秋千院落,裙裾飞扬,或蹙眉深坐,挑尽残灯。千般情态,万种风情,那张微笑的脸,从婉约的宋词深处慢慢地漾上来,直印进我向往的心里。江南的男儿,该都是满腹才华,风流倜傥,轻摇纸扇,漫步于薄雾轻笼的郊外,或思饮遇艳,或提酒携樽,登楼作赋,把一片情怀挥洒于山水之中。他们的诗词歌赋,让江南的历史承载了太多眷眷的深情。让远在天涯的我,于书卷的清芬中神飞千里。江南的才子佳人,男儿的才思,女子的多情,相遇后便演绎出许多的故事。于是便有了男儿的铭心之思,女子的无边清怨。有些故事,历尽千年,早已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传奇,成为一份直指人心的美丽。其实,更吸引我的,是江南的历史底蕴。无数次的兴衰更替,造就了沧桑的厚重。江南的风物,吸引了无数统治者的心,他们一心想占领江南。江南,在他们的梦里,是一个欲望。当时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曾引得金主完颜亮布衣亲临江南,在西湖之上,饱览江南名胜之后,慨然写下:“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由此可见其志。有春风十里,珠帘漫卷,也有故垒萧萧,山枕寒流。无边风月,映衬着沧桑之美。这就是江南,水蕴灵性,山藏厚重,人拥至爱。这样的江南,怎能不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向往之地?我梦里的江南,如一朵洁白的莲在缓缓绽放。这篇散文中,通篇都有着一种古典之美,有些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零售行业无人商店发展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科技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生物技术行业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科技行业健康科技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零售连锁行业无人超市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保洁员培训课件
- 威海市2025山东威海市文登区招考劳务派遣制书记员1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育培训处(研究生院)招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哈尔滨市2025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学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制鞋工艺流程
- 土石方工程运输合同
- 国际伤口治疗师汇报
- 《电工基础(第2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河道清淤与水生态恢复方案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铂类化疗药物配置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和平区双菱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