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oc_第1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oc_第2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oc_第3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oc_第4页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范本 摘摘 要要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核心 的新经济 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这种核心地位 决定了未来世界的经济竞争 不再是物质资源或物质资本的竞争 而是人才的竞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人力资源 管理与开发这一学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 各个国家都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任务 我国虽然拥有非常丰富劳动力资源 但高素质人才依然很缺乏 要实现我国经济建设 的目标 就要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 培养大量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 才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更是高等院校神圣的职责 本文所研发的人 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旨在研究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引入到高等院校的人 事管理中 使之由传统单一的人事行政管理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本校现行人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和实际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信息系统采用了 B S 和 C S 相结合的结构 即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也兼顾了系统的安全性 使用功能强大且稳 定的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系统 同时对系统需求进行了非常认真的分析 针对高 校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管理流程确定了系统的研发原则 并依据需求分析和研发原则对 系统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并且在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同时 加强了系统运转的稳 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 精选范本 AbstractAbstract The Analysis and Design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world today is entering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knowledge economy is the cor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as the core of the new economy Human resources activities in the modern economy of this central position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s economic competition is no longer the material resources or physical capital of the competition but competition for talent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has also been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Higher education as the cradle of high 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by various national attention and great suppor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have national strategic task Although China has a very rich labor resources but remains a lack of high quality personnel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a s economic construction we must strive to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kinds of talents not only in our society the urgent need for development it is a sacred du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 D in this paper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study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troduced to the ideas and theori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o that a single from the traditional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nto a modern sen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is in depth study of the status of our curr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actual needs in depth research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is information system uses the B S and C S combination of structure namely to ensure the openness of the system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ecurity of the system the use of powerful and stable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 system the system also needs a very careful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university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principles of the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needs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rational structure on the system design in ensuring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stability of system operation and security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精选范本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 第 1 章 绪 论 1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3 1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 4 第 2 章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介绍 7 2 1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7 2 1 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7 2 1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介绍 8 2 1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9 2 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9 2 3 开发工具简介 11 2 3 1Delphi 技术简介 11 2 3 2Web Snap 开发技术简介 12 2 3 3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 12 2 3 4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介绍 13 2 4 小结 13 第 3 章 系统需求分析 14 3 1 人事管理组织结构和功能 14 3 2 现行人事管理系统的状况 15 3 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7 3 3 1 系统的主要任务 17 3 3 2 业务流程分析 18 3 3 3 系统基础功能需求分析 19 3 3 4 模块需求分析 21 3 3 5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25 3 4 小结 26 第 4 章 系统的结构分析和设计 27 4 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27 4 2 系统结构设计 27 4 2 1 系统开发模式 27 4 2 2 软件架构 28 4 3 系统顶层结构分析 30 4 4 各功能模块设计 32 4 4 1 组织机构管理 32 精选范本 4 4 2 人事管理 32 4 4 3 系统管理 33 4 4 4 薪资管理 33 4 4 5 考勤管理 34 4 4 6 绩效管理 35 4 4 7 招聘管理 36 4 4 8 培训管理 36 4 4 9 规章制度管理 37 第 5 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38 5 1 数据库设计步骤 38 5 2 E R 模型设计 39 5 3 数据表设计 41 第 6 章 系统安全机制的分析与设计 46 6 1 数据安全设计 46 6 2 网络安全设计 47 6 3 应用安全设计 47 第 7 章 总结与展望 49 参考文献 51 致 谢 53 精选范本 第第 1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 1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选题背景及意义 当今世界正在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 资本为核心的新经济 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指出 当今世界64 的财富是由人力资本 即知识资本 构成的 人力资源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这种核心地位 决定了未来 世界的经济竞争不是物质资源或物质资本的竞争 而是人才与科技实力的竞争 人力 资源的竞争最终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制胜因素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 对于人力资源 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这一学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重 视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是20世纪初 是伴随着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逐步产生的 也是工业经济时代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必然产物 其理论的发展和对其的研究 也就随之兴起 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得到发展和丰富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在 经济学与人本思想的指导下 对组织内外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训 组织和调 配 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 同时对人员的思想 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 控制和协调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课题旨在研究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 和理论引入到高等院校的人事管理中 使之由传统单一的人事行政管理转变为现代意 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1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 受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和大力扶持 无论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 一项战略性任务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 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要实现全面 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就要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素质 改变我国教育不平衡的 现状 培养大量的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不仅是目前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迫切任务 更是高等院校神圣而光荣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正在逐年上升 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 育过渡到大众教育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人才的培养者 作为连接人才与知 识的桥梁 其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并直接影响到高 等人才的素质水平 要切实提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加大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 而高校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很 精选范本 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水平 但大多数高校现行的人力资源开发和 管理工作仅局限于传统人事管理的模式 其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人 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虽然 这几年来高校在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上取得 了一定的进步 比如 人力资源 和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观念的已初步确立 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引入 以及师资队伍结构的不断完善等 但是由于学校人事部门的 权责划分不够清晰 人事部门的职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大多数高校在人力资源的管 理和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制度不规 范 不健全 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念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 人才引进 培训和管理的问题上认识和做法存在很大偏差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机 制不科学 不合理 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要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转换观念 深化对现代人力资 源开发与管理观念的理解 在制度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重视人才的引入和管理 建立 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制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 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引 进 培训 考核和晋升制度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 2 引入高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遵循人力资源开发的原则 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努力把优秀的人才集中到适合 其施展能力的工作岗位上来 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 大的人才支持 而目前日渐成熟的信息化手段 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成熟 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信息载体 并且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是高校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 并通过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属于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化的范畴 是把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 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该系统 依据本校的人力资源制度和办法 对学校的各 类各级人员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组织 对学校的人力资源发展进行管理和指导 并对人 事关系进行协调和控制 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 将信息技术 与高校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 通过对校内各类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 加工和 利用 搭建起了一个能够进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 达到了 提高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同时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可以为学校的某些决策提供依据 为校内人员的高效工作提供保障 为大家的查询服 精选范本 务提供方便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业务工作的得力 助手 成为高校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 最终实现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提 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1 21 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 人事管理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 其理论的发展 日益趋向于科学化 理性化 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泰勒 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以及之 后的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都有力的推动了人事管理的进步和其理论的发展 二十世纪 中期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德 德鲁克在其 管理的实践 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 人力 资源 的概念 3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 其理论的学科地位在世界上得到广泛 地公认 并被继承和应用到后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和实践当中 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主要对公共部门和企业的研究 较多 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对公立大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则很少 二十世纪90年代末至今 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激发员 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 基石 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理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高校对人力资源系统有了 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个人电脑的普及 数据库技术 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 促使了新一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 当今 国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集全校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 薪酬管理 社会保障 职务聘任 人员考核 人员招聘等各项管理工作为一体 美国的某些高校 通过把先 进软件开发技术与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到一起 已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 息化和智能化 近些年来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有效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各个高校都进行了大量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致力于将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 源开发与管理方向转变 在借鉴了公共部门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成果的同 时 许多专家 学者也在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进行着深入的 开创性的研 讨 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即高等学校对人 精选范本 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而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仍然以传统人事管理业务 为主 管理方法基本处于以手工管理为主 计算机管理为辅的状态 即采用 Office 系列办公软件或功能较单一的认识管理软件 在单机运行 数据的共享性不高 业务 的处理流程繁琐 在业务信息的管理方面仍然侧重于信息的发布 查询和下载 缺少 对人力资源信息的自动储存和更新 人力资源的在线分析和高效率的网络报表生成功 能 以及其他面向用户的交互功能 许多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 某些高校把人力资源管理当作 独立的教职工档案管理或单一的教职工薪资管理 大部分高校的认为人力资源方面的 详细资料是内部私有信息 是不能公开的 如果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可能会泄露 了学校内部某些教职工的个人资料或私隐 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一些高校对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直接引入通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不依据学校特有的管理模式和考核体系来设计系统 而其其它功能模块及基础数据却 很难进行更改 最终导致系统不符合自身实际而无法应用 学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 人员和系统的开发者配合不够密切 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健全 业务 流程处理与实际不符 成为阻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1 31 3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和文章结构 通过研究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 结合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现 状 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框架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整个系统的 功能需求 业务流程 数据控制要求等 结合需求分析的结果对系统各个模块提出设 计方案并进行详细设计 4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结合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应用Delphi编程软件开发技术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 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 成功的搭建起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平台 论文各章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综述目前国内外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 和管理现状 制定课题的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二章对实现本系统所应用到的开发关键技术及理论做详细的介绍 说明应用这些 技术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优越性 具体技术有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技术 Delphi软 件开发技术 Web snap开发技术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 ADO数据库访问技术 精选范本 和UML建模技术 第三章对本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包括现有的组织结构和相关职能和现 行的人事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最后进行详细的系统需求分析 第四章对系统进行系统设计 明确系统设计的原则 选择合适的系统方案 并进行 系统结构和安全方面的设计 第五章主要是结合系统需求分析对系统各应用层和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包括系 统用户层的分析 功能模块设计 典型用例分析等 第六章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设计 说明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和介绍数据流和相关模型 本文主要实现的预期结果 本课题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以学校人事管理为目标 以信息的综合管 理和分析为基础 采用成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结合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 对学校的人事信息进行采集 加工 处理 储存和分析 对员工基本信息 如聘用 培训 考核 薪资等业务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实现数据共享 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 的人员流动情况 薪资情况等人事信息 为各层的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人事管理依据和 辅助决策数据 通过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 可以达到如下的目标 1 管理人员角色和目标的改变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管理人员的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上 而面向管理层的咨询和策略制定的工作相对缺乏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 人员将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和建议上 而在行政事务上的大部分工 作可以由电子化系统来完成 只占用人事管理人员很少的时间和精力 2 提供更好的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 有效的收集各种信息 加强内部的信息传播和意 见沟通 各类用户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并根据相关的信息做出决 策和制定行动方案 3 革新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革新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而不仅仅是改 进管理方式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更为重要的是 要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 持 决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1 突破的难题 精选范本 本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这一方法可以有效的筛选出用户需求 采用结构化的系统的设计方法指导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开发 保证了系统流程的正 确合理及开发的高效性 2 创新或特色 本系统采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采用 Delphi 软件设计语 言进行系统开发 并使用了功能强大且稳定的 SQL SERVER 2005 大型数据库 同时对 系统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确定了研发原则 并且依 据需求分析对系统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 在保证系统高效运行的同时 加强了系统 响应的实时性和运行的安全性 精选范本 第第 2 2 章章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介绍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介绍 本章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理论部分 主要论述信息系统安全的定义 以及信息 系统安全体系框架和相关安全技术 在本章中我们可以对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 2 12 1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2 1 12 1 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 简称MIS 的概念包括如下的含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融合了的现代管理思想和计算机强大的处理 存储能力为一体的协 调 高效的人机交互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 程 如生产 销售 人事 采购 财务等 同时把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各级管理者 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数据库技术 通过对中央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和运用 使得应用 系统中的数据实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和共享性 5 从上述含义中 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上来说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学 组织学 经济学 统计学 会计学 数学模型的混合物 可以说这些理论的精髓 都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展示 在先进的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的软件系统中 从管理角度上的问题处理及决策来说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 可以预期的数据信息 这些信息涉及到组织的内部业务和外部关联信息 系统按照适 当的时间周期 把这些信息提供给系统的管理和分析人员 以便支持本组织对相关目 标的计划 调解和控制功能 并为组织内管理和决策的各个过程提供全面的支持 近三十年来 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系统模式大多是统计模式 系统一般不考虑资 料内部的性质 统计的结果仅是把资料转换为预信息 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信息 对这 些信息既不控制也不预测 因而这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 2 综合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处理方式是将分散于各地点的资料通过用户终 精选范本 端分批输入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 用户共同使用己存储的数据文件 初步达到资料共 享的目的 但这阶段的系统没有预测和优化的功能 系统级别仍然较低 3 系统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单一功能发展到多功能 单一层次发展到多 层次的复杂管理系统 在这个阶段 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 优化 技术 仿真技术等比较成熟的计算机技术 是信息系统发展的高级阶段 2 1 22 1 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介绍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有 自下而上 和 自上而下 两种基本策略 自下而上 的开发策略 即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 首先逐一实现具体的业 务功能 逐步地从低级到高级 自下而上地构建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自下而上 方 法的优点主要有 可以避免出现大规模系统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使系统的开发更好的 满足组织机构的需要 其中每一个开发阶段所获得的经验都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开发 缺点主要是 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对系统的整体设计不会非常周密 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和完整性很难保证 而由于方法和开法重心的演变 系统难以实现其原有设计的整体 性 6 7 自上而下 的开发策略 主要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 由全局到局部 由长远 到近期 自上而下的设计和开发 并从中探索处一个合理的信息流 并由此出发来设 计信息系统 通过这种方法开发出来的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整体性 这种策略的优点 是 提供了一种确定信息需求的途径 可以为组织机构的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提供信 息 有效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整体性 为系统的总体规划 子系统间的协调和通信提供 了必要保证 它还为组织机构的改进提供了新途径 缺点是 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 的要求较高 要求分析和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种开发策略开发周期长 开发过程复杂 投资较大 成本较高 具有一定的风险 在实际的系统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上两种开法策略的优点 就要把它们综合起 来应用 即采用 自上而下 的策略进行总体规划 用 自下面上 的策略进行系统 的应用开发 精选范本 2 1 32 1 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从系统开发过程出发 可将开发方法分为三种 即 快速原型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 法和面向对象法 1 快速原型法 即RP法 Rapid Prototyping 这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 软件技术革命而产生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快速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基本上要经 过四个阶段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开发初始的原型系统 利用原型系统来提炼用户 需求 不断修改原型系统 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即SDLC法 Structure Design Life Cycle 这是目前应 用的较为普遍的方法 基于这种方法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 即系统规划 阶段 系统的分析阶段 系统的设计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还有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阶 段 当系统不能满足业务需求而被新系统所取代时 被替代的系统就完成了一次生命 周期 3 面向对象法 即OO法 Object Oriented 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面向问题 对象 自底向上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软件开发方法之一 这一 方法借助于软件工具 综合反映了组织信息 处理过程和软件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 着重强调了 用什么做 和 做什么 用系统内部结构去模拟现实世界的需求 很 好的解决了其它方法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的问题 面向对象法的基本原则是 按 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 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进行软件设计 因 此就需要建立能够直接表现问题空间组成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 建立符合人们 一般思维方式的描述规范 面向对象法的开发过程大致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客观世界中的对象以及行为 对各个对象的实体进行独立设计 第二阶段分析对象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之间所传递的信息 并据此构造客观世界所对 应的信息系统的模型 第三阶段把信息系统模型转换成目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模型 第四阶段由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模型再转化需要实现的一个现实的系统 精选范本 2 22 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OOP 是目前比较流行 的系统开发技术 面向对象技术的提出 主要是为了解决传统程序开发方法即结构化 程序设计法所无法解决的代码重用问题 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应用对象 类 封装 继承等一些核心元素来进行程序的设计 该方法是一种围绕真实世界来组织模型构建的程序设计方法 它应用对象技术来描述 问题空间的实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首先从外部数据入手 是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 服务 功能 为中心来描述系统 它把编程问题看作一个数据的集合 数据相对于功能 而言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 对象所具有的封装性和继承 性这两个属性使得代码重用成为可能 并且大大降低了程序出错的可能性 面向对象 的程序设计方法吸取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优点 同时引入了全新的概念和新机制 建立了比传统开发方法更高效的抽象方法 8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 00A 面 向对象系统的系统设计 00D 和面向对象系统程序设计 OOP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基 本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 客观世界是由对象组成的 任何客观实体都可以看作对象 复杂对象是由简单 对象组成 2 类是具有相同类型的对象的抽象 一个对象所包含的所有数据和代码可以通 过类来构造 3 类可以派生出新类 新类除了可以继承父类的全部特性之外还可以拥有自己的 特性 4 对象之间通过传递消息来维系联系 面向对象程序开发中的概念主要包括 对象 类 继承 封装 消息传递 多态性 等 面向对象的思想通过这些概念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下面介绍几个核心的概念 1 对象 Object 客观世界的任意实体都可以被称为对象 即可以是具体的物体 也可以是无形的事物或概念 2 类 Class 是具有相同类型的对象的抽象 一个对象所包含的所有数据和代 码可以通过类来构造 3 消息 Message 是对象之间相互发出的请求 通常一个消息由接收消息的对象 精选范本 消息名 零个或多个参数等3部分组成 4 方法 Method 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 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服务 方法描述了 对象能够执行的操作和响应消息的方法 5 属性 Attribute 是对客观世界实体所具有的属性的抽象 6 封装 Encapsulation 封装是将程序代码和数据有机捆绑到一起 这样做 能够避免外界对系统的干扰和产生不确定性 对象 中的某些代码和数据可以是私 有的 不允许外界访问这些内容 用这种办法来 实现对系统中数据和代码不同级 别的访问限制 7 继承 Inheritance 继承的实质是让某个类型的对象 获得其他类型对象的 特征 通过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重用 即从已存在的类 中派生出的一个新类 这 一新类将自动具有原来 那个类的特性 同时 它还可以拥有 属于自己的新特性 8 多态性 Polymorphism 多态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在某些方面 具有不同表现形 式的能力 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 通过这 一方式减少代码 开发的复杂度 2 32 3 开发工具简介开发工具简介 2 3 1Delphi2 3 1Delphi 技术简介技术简介 Delphi是由著名的美国Borland公司开发的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 Delphi是第四代 编程语言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它具有开发简单 执行高效 功能强大等特点 Delphi 与VC相比更简单 也更易于上手和掌握 而在各项功能上却丝毫都不逊色 Delphi与 VB相比 功能上更强大 也更实用 可以说Delphi同时兼备了VC的强大功能和VB简单 易学的特点 它是许多程序员最喜爱的编程工具 9 Delphi的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基于窗体的开发模式 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 法 在系统执行方面具有高效的编译器和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拥有强大而成熟的组件 技术 并且全面支持Windows组件的开发 更易于与操作系统进行融合 除此之外 Delphi还提供了多种开发工具 包括集成环境 图像编辑器等 以及对各种数据库进 行开发的应用组件 在Delphi众多的优点当中 支持多种数据库开发方面的优势显得 尤为突出 Delphi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库结构 从C S模式到B S结构模式 并且拥有 精选范本 高效的数据库连接机制和管理系统 同时拥有新一代先进的数据库引擎 此外还具有 最新的数据分析手段和大量的企业组件 Delphi从诞生至今 历经了几个版本 不断 进行着各种特性的改进 使得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2 3 2Web2 3 2Web SnapSnap 开发技术简介开发技术简介 Web Snap开发技术同Biz Snap技术和Data Snap技术共同组成了Delphi 7的三大特 色 使其一跃成为新一代电子商务快速开发工具 它体现了Borland公司在Internet时 代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使众多Delphi程序开发人员不必重新学习应用新的Web开发工具 或学习新的编程语言 就能实现强大的Web应用 同时Web Snap提供的丰富接口使常用 功能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 Web Snap在Web Broker的基础上扩充了新的组件 视图和向导 使开发者能够更快 捷得构建Web应用程序 还可以在Web应用程序中嵌入复杂的 动态的网页 Web snap 是以Web Module为核心的 它是一个容器类型组件 可以在其内放置TWebApp Components等各种组件 Web Module分为通用模块 Generic Module 和应用程序模块 Application Module 这两种模块中又分为生成网页的页面模块 Page Module 和处 理数据库组件的数据模块 Data Module 应用程序模块是Web Snap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是Web应用程序运行的控制中心 模块中包含了核心组件TWebApp Components 任何一个来自客户端的Web请求都必须首 先送往应用程序模块 由模块包含的TWebApp Components TApp Adapter等全局组件 进行处理 之后 Dispatcher类型的组件将客户端的请求发送到其它模块 由其中的 TPage Producer组件处理并产生页面 10 2 3 3ADO2 3 3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 ADO数据对象 Active Data Objects 实际上是一种访问各种类型数据库的链接机制 ADO被设计成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 通过ODBC的方式同数据库接口进行连接 通过这种 方式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 即这种方式不仅仅适用于SQL Server Oracle等 数据库应用程序 也适合用于Excel表格 文本文件 图形文件和其他类型的数据文件 精选范本 ADO是基于OLE D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可以提供统一 的数据访问接口访问方法 ADO客户端应用程序能够通过OLE DB提供的访问接口来操作 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 ADO全面支持C S和B S的结构的应用程序 它的主要 优点是易于使用 高访问速度 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少 ADO同时还具有远程数 据服务 RDS 功能 通过RDS可以在一次请求的往返过程中实现将数据从服务器端移动 到客户端 并在客户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更新数据返回给服务器 2 3 42 3 4 MicrosoftMicrosoft SQLSQL ServerServer 20052005 数据库介绍数据库介绍 SO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是微软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SQL Server系列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升级 SOL Server 2005通常用于大规模联机事 务处理 建立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应用 在支持超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 OLTP 数 据仓库 高度复杂的数据分析和网络数据存储上的具有很高的性能水平 并且具有全 面的商业分析能力及高可用性 可以完成大多数关键业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11 SQL Server 2005在SQL Server 2000的强大功能之上 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据管理 和分析平台 在数据管理上具有很多优势 1 在构建 部署和管理企业应用程序上 安全性更高 伸缩性更强和也更可靠 2 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复杂性 3 能够在不影响性能 可用性 可伸缩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 4 支持在多个平台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 易于连接内部和外部系统 2 42 4 小结小结 本章对高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技术和软件进行了介绍 主要 有信息系统的概念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 Delphi 技术介绍 Web Snap 开发技术 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和 SOL Server 2005 数据库系统 精选范本 第第 3 3 章章 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 3 13 1 人事管理组织结构和功能人事管理组织结构和功能 人事处是我校主要职能部门之一 主要负责全校教职员工的管理 聘任 调配 职 称评定 培训等工作 同时负责学校日常人事管理及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事处主要的 管理职能包括 学校岗位管理 师资管理 编制管理 员工考核管理 薪酬管理 社 保福利等 同时还负责学校的人才招聘 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 同时 为全校各院系和其他部门提供优质 高效的服务 制定学校中长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 管理规划 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事人才保证 人事处的组织结构图具体如 图3 1所示 人人事事处处 处处长长 副副处处长长 人人事事科科 科科技技干干部部科科 工工资资社社保保科科 人人才才交交流流中中心心 图3 l人事处组织结构图 人事处的主要职能如下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高校人事工作的方针 政策 执行学校 的指示与决策 并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 制定学校的人事管理准则 以此来指导全校 人事管理工作 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力资源编制规划的制定 积极开展高校 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研究 积极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依据学校人事管理的相 关制度进行教职工进行考核并完成奖惩工作 同时对各学院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绩效考 评工作进行指导 同时负责学院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评 12 14 根据学校的总 体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负责组织拟定学校各年度的人才招聘计划 负责学校人才引 进的各项具体工作 负责校内人员工作调整等 负责教职员工退休 延退 辞退 辞 职 退职等手续的审核办理 负责学校各层类人员的职务评定 职称评定和聘任工作 同时负责工人考核定级工作 负责制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具体的管理考核规章 制度 并组织各相关部门实施 负责校内教师相关资格的认定工作 负责教职工的培 养 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 负责制定全校各年度工资分配计划及全校教职工的 精选范本 工资 津贴 福利和社会保险等的管理工作 负责教职员工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 负 责校内合同制工人 临时工 待聘人员和短期聘用人员的管理 负责对各类人事信息 工资统计报表等进行统计 分析和上报 在学校的整体领导下统筹做好全校人事信息 的收集 统计 管理和分析工作 并提出相关的人事工作建议 3 23 2 现行人事管理系统的现行人事管理系统的状况状况 随着学校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大 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也在逐渐向多元化和多样化的 方向发展 同时学校的人事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面对数量不断增大的学生群体和 教职工群体 学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必须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首先要实现学籍管理 人事管理 职称管理 学术方面的管理 教学任务方面的管理 等的信息化改造 建立学校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校人 事处早在2000年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需求分别建 立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管理系统 如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 工资管理系统等 为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 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管理和实践经验 为实现学校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但这些软件系统结构的相对比较固定很难适应学校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和业务 职能的变化 业务开展的延伸与系统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原有的系统越来 越不能适应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管理需求 许多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 概括起来主要 有以下几点 1 系统封闭 系统内部信息混乱 无法梳理 学校人事处各科室虽然各自建立了 职责范围内的管理系统 如 人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工资管理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系统和医疗保险管理系统 但由于都是单机运行 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各系统都 处在 各自为政 的状态 对于系统管理人员而言 对数据的增加 删除 修改或者 对系统的其他操作 都需要在各单机系统之间来回操作 尽管在形式上积累和收集了 大量的业务数据 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 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和分类 此外 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 信息的部门化现象明显 数据冗余极容易产生数据的不一致 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5 2 系统功能单一 无法完成学校需要的各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虽然信息机技术 精选范本 已经在人事信息管理中得到了一定应用 但目前的信息系统功能还只是停留在对教职 工档案管理和工资管理为主的基础功能上 只能做到信息的录入 存储 修改和简单 的查询 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分析的需求仍然无法实现 尤其是忽略了管理中的决策问 题 使系统丧失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功能 例如 工资管理系统只提供个人工资状况的 查询和修改 对于年发工资总额的增减幅度 同类单位的平均工资比较 各类人员工 资发放情况分析等重要的辅助决策信息却无法在系统中直接得到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只能静态查询教职员工个人的基本情况 不能进行动态查询 如教师的学历变化情况 职称职务变化 部门变更情况等均不能在系统中体现 不能进行动态的统计分析 也 不能生成需求的表格 如学历结构统计表 年龄结构表称 职结构分析表等 3 系统资源查询不规范 无法满足对目前人员流动性大 人员信息变更频繁的管 理需要 教师查询自己的考核 工资福利等相关的信息都要采用手工方法 造成了时 间和人员的极大浪费 4 系统缺乏智能化 出错率高 现行的人事管理系统不能帮助管理人员完成事务 型的管理任务 也就是说不能事先提醒管理人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也无法预知最近 哪些工作应该开展 比如说 哪些教职员工的合同即将到期 需要续签 哪些教职工 的职称评审年限已到 需要准备评审材料等 由此造成的延误往往影响到教职工的职 称评定和工作积极性 人事档案的数据 包括工作档案和培训档案等记录存档不完整 很多档案的管理还靠手工进行处理 工作量大 出错率高 给人事资料的管理和查找 造成了很多困难 而且有部分资料只是应用电子表格进行的记录 这就造成数据信息 分散且相互隔离 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高效率的信息查询统计 这样不仅造成 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还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因此 学校提出了开发新的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课题 该系统应首先具备稳定高效的系统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