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讨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 2004 年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郑洁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打入十六强 同年郑 洁 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进入女双前八 为中国网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巨大突破 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婷 孙甜甜奇迹般地夺取雅典奥 运会网球女双金牌 开创了中国网球的新纪元 历时两届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吸引 了国际网坛的众多高手亮相北京网球中心的中央球场 标志着中国的网球运动进 入了迅速崛起的时代 2006 年 1 月 27 日 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墨尔本公园的 罗德 拉沃尔球场 我国选手郑洁 晏紫经过顽强拼搏取得女子双打冠军 这标志 着我过女子网球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已经开始向国际优秀运动员行列迈进 但是与世界顶级 的优秀选手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我国女子选手的单打水平一直 处在较低的排名 尤其在力量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女子网球 运动员要想在单打方面取得一个新的突破 必须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技术训练和力 量训练 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 其最终的目的是 使有机体达到某种最佳状态 以保证发挥较高水平的竞技能力 取得较高水平的 运动成绩 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受到身体素质 技术水平 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影响 在长期的运动过程中由于不正确或者大运动量或者大强度的训练给运动员带来 损伤 运动损伤给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带来很大的阻碍 科学系统的力量训练是非 常重要的 科学研究是促进网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动力 良好的力量训练 能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很深刻的意义 力量训练是运动训练中最重要部分 之一 总结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方式和方法 从中归纳科学训练经验 形成系统的训练理论体系和训练模式 对今后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提供依 据 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对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能起到积极 的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 女子网球 力量训练 训练方法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abstract zheng jie our tennis player get into the top 16 in the french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 in 2004 and in the same year zheng jie and yan zi entered the top 8 in the women double of australian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 this received a big burst ever than before li ting and sun tiantian got the gold medalist surprisingly at the athens olympic games this began a new era of china s tennis it also signals the rapid uprising of china s tennis that the china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 attracted many top international players of the world to show on the central field zheng jie and yan zi became the championship of women double in australian open tennis championship which signals our women tennis entered a new developing stage although our women tennis players have step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lite we still have a certain distance with top players our single women player s level is lower and there is a distance between them and international elite on strength if our single players want to get a new breakthrough they must have a totally training on skill and physical ability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elite is a complicated 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ith the purpose of making the organisms attaining a certain condition to ensure to display a high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get a satisfied record the record is influenced by physical ability skill and the applying of strategy and so on the wrong great quantity or high intensity during training process causes injures to players so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training is very important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sports level good strength train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and has a very significant meaning on promoting the sports record the essay summaries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women tennis elite and generalizes the scientific experiences from the system and model of training theori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mpleted strength training system and to play an positive rol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nnis key words women tennis strength training training methods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前言前言 1 1 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女子网球面临的问题 现代网球运动开始于 1873 年的英国 早期的网球比赛只设有男子单打和双 打两项 不设女子网球项目 1879 年第一次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比赛在爱尔兰 举行 1913 年增加了女双和混双锦标赛 女子网球运动起步晚于男子网球 但 是发展到现代 女子网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已经同男子网球达到同步的发展 在网球运动中 网球水平的高低 就一般比赛的胜负而言 取决于运动员丰 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毅力 而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 胜负在于其精湛的技术与超强 的毅力及良好的运动天赋 而对于国际水平的运动员而言 则胜负在于专业的训 练成果和运动员本人心理素质水平及其赞助者及周围有关的人们的支持 如赞助 商 教练等 能力网球 速度网球 力量网球 攻势网球是当今世界女子网球发展的总趋 势 具体表现为对运动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主要进攻技术之一的发球技术 速 度快 力量大 发球质量的提高带动了接发球技术更富有进攻性和多变性 底线 技术进攻意识增强 全场利用正手进攻的范围扩大 正手强烈上旋球运用广泛 使进攻的稳定性 多变性 突发性大大地加强 以上因素又使场上步伐移动速度 加快 奔跑能力超强 战术节奏变化增多 攻防转化节奏加快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步入世界职业网坛已有 15 年了 在这 15 年的实践与探 索中 无论是底线的对抗速度 还是场上的步伐移动速度以及身体的体能条件 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已经形成了与世界高水平职业选手相抗衡的基本打 法 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事实充分证明 亚洲和中国运动员是能够打好网 球的 目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在认真全面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和教训基 础上 努力顺应当今世界女子网球发展趋势 找出并找准更加适合我国运动员实 际情况的风格和打法 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我们需要着重解决几个重要环节 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能力 比赛双方每分的攻防对抗 都是从发球和接发球开 始的 发球速度慢以往被称为我国女子选手的软肋 现在已有很大改进 最高时 速已达到 170 多公里 现中国单打排名最高的李娜的一发时速能超过 140 公里 小将彭帅的一发时速更可达时速 160 公里 用网球业内人士的话说是 已经解决 了温饱 达到了小康 但在这个指标上 与世界一流选手比 我们仍占劣势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一流选手发球最快时速都在 190 公里左右 2003 年澳赛中大威廉姆斯还创造了 百年澳网女子单打的最高发球时速 205 公里 完全是男子化的力量和速度 网 球致胜的机制在于发球的直接得分能力和接发球战术体系的得分实力高于对手 因此 要提高发球的速度和落点变化能力 同时 提高接发球的稳定性 攻击性 和多变性 提高跑动中击球的能力 现代网球大多数的击球是在快速移动中完成 的 没有合理的步法结构 跑动技巧和移动速度 是无法和高水平选手抗衡的 一个好的 合理的 动态的击球动作应是与步法相配套的 提高在相持中把握进 攻机会的能力 在相持中寻找进攻机会 是一个世界高水平职业网球选手必备的 能力 要会通过有意识 有目的 做球 逼迫对手击出短球 软球 要会应用深 度 速度和角度的变化 控制场上的主动权 更要会不失时机地把握好 利用好 中场球 提高防守反击能力 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条件 在力量速度方面 很 难与欧美力量型选手对抗 只能在底线多拍回合中 连续顶住并化解对方的进攻 并找准机会 利用对方的速度和大角度组织反击 后发制人 更加重视体能训练 体能是我们要想单打国际排名突破的前提条件 想要在 力量大 速度快 高强度对抗中取得优势 想要在 3 个小时的比赛中使技战术得 到稳定的发挥 想要在连续一周的比赛中状态处于顶峰 体能的强弱是最重要的 决定因素之一 因此 要认真 系统地抓好体能训练 储备好一年比赛所需的足 够能量 加强体能训练的关键是加强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所有其它素质的基 础 也有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 这是因为力量素质好的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强 关节的稳定性好 缓冲震动的能力强 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的晚 因而可 以大大减少损伤的发生 重视速度训练 速度包括击球速度和步伐移动及调整速度 大赛中除了对发 球有测速 数据比较详细外 其他如底线击球速度 截击速度等没有测速 不过 全场比赛只有发球是选手最自由 最不受对方干扰和压迫的环节 发球速度基本 可以表现对阵双方在整体的速度方面的差距 在回球的绝对速度上 据测评 国 际女子选手达到了 170 到 180 公里 小时 而我国最高的为 120 到 130 公里 小时 差距也较明显 挥击速度是建立在力量的基础之上的 力量又包括专项力量和绝 对力量 国家队女子网球主教练蒋宏伟认为 包括专项力量在内的专项运动能力 中国女网能否再书北京神话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方面的差距是我国女选手与国外选手的主要差距所在 也是女子网球再进一步提 高所首要解决的问题 力量训练被视为中国女子网球国家队训练指导思想中的基础 这是符合当今 网坛潮流的 以美国大威小威两姐妹的出现为标志 国际女子网坛似乎进入了力 量时代 她俩的男性化力量型打法几乎颠覆了女子网坛的格局 在出道后短短的 两年半时间里 两人就席卷了 8 个大满贯的头衔 力量成为女子网坛最重要的制 胜因素 几年下来 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复出的李娜之所以在应对欧美 选手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就是因为在所有中国女网选手中 她的击球力量和速 度都首屈一指 其力量化 男性化的技战术风格迎合了国际女子网坛的先进潮流 力量也是技术的基础 彭帅和欧美选手对抗的资本是速度和力量 但面对速 度和力量同样出色的对手 她技术上的劣势就比较突出了 面对大威 虽然她能 够顶住大威发动的前几波攻势 但要想占据主动 继而调动对手就显得很困难 这也使得彭帅在比赛中出现了许多非受迫性失误 赛后彭帅说 赛前制定的战 术就是多调动大威的正手 这时候她比较容易失误 不过由于力量上的差距 自 己反倒出现了许多失误 力量在比赛场上的反应是击球的实 重 顶 行话 指击出的球不飘 冲人走 它关乎人的绝对力量 也与动作的协调性有关 提高这个方面的指标 就要从加强体能训练方面着手 增强选手腿 腰 躯干大 肌肉群和小臂 手腕等小肌肉群的力量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前没有给予足够的 重视 这是我们和一流选手的差距 也是今后努力和提升的方向 1 2 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力量 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 决定力量大小的因 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肌肉生理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 小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生理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也就 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 不过 也有肌肉横断面积不大 而力量较大 的 这主要是肌肉质量较高的原因 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 着力量表现的大小 一般来说 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力量表现越大 三是 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 因为人体在运动 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 即主动肌 协同肌和对抗肌 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 肌进行收缩 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 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 这三者之间协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 通过有计划 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 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 尹洪满在 整体动作力量素质多种能力的理论研究 中谈到 运动员机能潜 力的挖掘 运动成绩的提高 有赖于训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训练方法的不断 革新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互相作用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 动成绩的基本因素 合理有效的安排力量素质训练负荷 实现力量素质训练内容 与专项运动能力之间的科学定向和负荷结构的定量化 个体化 最大限度的全面 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 进而提高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的专项运 动能力 吕季东在 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 中谈到 专项力量 较为准确的解释是 在运动员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时空条件下 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 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 由于这种肌肉的能力最终表现为运动员在该项目的比赛 中 为了获得比赛的优胜 在符合规则的条件下 对人的整体或某一部分或器械进 行最大限度的加速或减速 或使他们保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 因此 运动员所克 服的阻力 以及运动员或其控制的器械的速度大小或速度变化大小 以及位移大 小和姿势的准确与否 都可用来考察运动员在专项力量上的水平 特别注意 时空 条件 应该包括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大小 收缩开始前所需改变状态的物体的初速 度 肌肉用力的持续时间和肌肉收缩形式 翁锡全在 2003 年全国青少年网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查 中指出网 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比赛项目 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力量耐力和速度 耐力 由于场地大 球拍重 时间长 球性的变化突发性强 因此对网球运动的 训练强度和运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集中在 发球弱 力量差 心理素质差 邵玉萍在 网球运动所引起的常见伤痛及其预防 措施 中指出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主要是加强腕 臂部力量训练 防止前臂肌肉 疲劳积累 作好准备活动及练习后的放松 提高肌肉的反应性 正确掌握 反手 击 球技术 在最近几年的论文研究中 对技术水平的研究有很大的进步 例如陶志翔等 尹洪满 整体动作力量素质多种能力的理论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1995 吕季东 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8 翁锡全 2003 年全国青少年网球集训队运动员身体机能调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邵玉萍 网球运动所引起的常见伤痛及其预防措施 2004 4 湖北体育科技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 同时对网球运动员的损伤的研究比较多 对心理素质的 研究例如乔宁对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四要素分析 还有一些谈到网球身体素质 在这些研究中 对网球力量训练没有做具体的研究 在网球运动中 力量训练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国外运动员非常注重力量训练 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 都有专门的体能教练 在国内我们主要强调技术的训练而对力量的训练较少 因 此对网球力量训练显得非常的迫切 纵观网球项目研究的论文中发现 人们对技术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 度 还有总是侧重于对训练技术的研究和运动损伤预防研究 对体能训练的研究 很少 既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力量训练机制 也没有力量训练过程的负荷 量和强 度的细分研究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力量训练的体系 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的训 练 因此本文研究的任务是 总结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的方面的 成果 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训练手段 进行分析研究 归纳出世界优秀女子网 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面的成功经验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女子网球力量训练系 统 对网球项目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 到促进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主要是在世界大赛中参加过单 打和双打比赛 并取得较好名次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收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将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书刊 文献等资料 作为本课题研究需要的基础资料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 深入了 解女子力量训练定义 特征以及训练规律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研究我国女子力 量训练的规律和未来训练的模式 2 2 2 比较分析法 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和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我国 女子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模式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 同时对网球运动员的损伤的研究比较多 对心理素质的 研究例如乔宁对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四要素分析 还有一些谈到网球身体素质 在这些研究中 对网球力量训练没有做具体的研究 在网球运动中 力量训练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国外运动员非常注重力量训练 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 都有专门的体能教练 在国内我们主要强调技术的训练而对力量的训练较少 因 此对网球力量训练显得非常的迫切 纵观网球项目研究的论文中发现 人们对技术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 度 还有总是侧重于对训练技术的研究和运动损伤预防研究 对体能训练的研究 很少 既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力量训练机制 也没有力量训练过程的负荷 量和强 度的细分研究 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力量训练的体系 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的训 练 因此本文研究的任务是 总结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的方面的 成果 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和训练手段 进行分析研究 归纳出世界优秀女子网 球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面的成功经验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女子网球力量训练系 统 对网球项目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 到促进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主要是在世界大赛中参加过单 打和双打比赛 并取得较好名次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本人在收集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将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书刊 文献等资料 作为本课题研究需要的基础资料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 深入了 解女子力量训练定义 特征以及训练规律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研究我国女子力 量训练的规律和未来训练的模式 2 2 2 比较分析法 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和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我国 女子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模式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 2 3 逻辑分析法 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整体和宏观上对文献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归纳 演 绎 分析 综合 从而揭示其本质联系 得出合乎逻辑的分析结果保证逻辑方法 的缜密 2 2 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的数据与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2 2 5 专家访谈法 走访运动训练学的专家 了解力量训练的含义和其应涵盖的内容 同时走 访从事多年网球训练和教练工作的专家和体能训练专家 就有关网球专项力量训 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谈 从各个不同方面了解网球力量训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 3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3 1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力量训练分析 3 1 1 网球运动力学特点分析 网球运动是一项由重复的短暂快速动作组成的运动 击球动作之间有短暂的 休息间歇 对攻和换边时休息时间稍长 一种持器械 球拍 的运动 在击球的 过程中 人首先对球拍产生一个速度 然后才对击打的网球产生击打速度 在整 个过程中人要与球拍成为一个整体 人的最终的力量速度要体现在回球的速度 上 要产生高速度的回球 必须有良好的力量 挥拍的节奏和整个身体的协调用 力 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运动员才能击出高质量的回球 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力量必须是一个整个身体协调发展的力量 具体表 现在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相协调 整体力量与局部力量相协调 最主要的是要运 动中的平衡 保持身体平衡 才能控制好球拍和回球的速度 在任意一个网球动 作中身体力量运动都要经过腿部 髋部 躯干 大臂 小臂 手腕这样一个环节 链 3 1 2 网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网球运动的供能问题还有一定争议 但是网球比赛的成绩与运动员的有氧和 无氧能力有密切关系 网球比赛是一种由连续的短时间的爆发性动作组成的比赛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 2 3 逻辑分析法 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整体和宏观上对文献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归纳 演 绎 分析 综合 从而揭示其本质联系 得出合乎逻辑的分析结果保证逻辑方法 的缜密 2 2 4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的数据与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2 2 5 专家访谈法 走访运动训练学的专家 了解力量训练的含义和其应涵盖的内容 同时走 访从事多年网球训练和教练工作的专家和体能训练专家 就有关网球专项力量训 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谈 从各个不同方面了解网球力量训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 3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3 1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力量训练分析 3 1 1 网球运动力学特点分析 网球运动是一项由重复的短暂快速动作组成的运动 击球动作之间有短暂的 休息间歇 对攻和换边时休息时间稍长 一种持器械 球拍 的运动 在击球的 过程中 人首先对球拍产生一个速度 然后才对击打的网球产生击打速度 在整 个过程中人要与球拍成为一个整体 人的最终的力量速度要体现在回球的速度 上 要产生高速度的回球 必须有良好的力量 挥拍的节奏和整个身体的协调用 力 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运动员才能击出高质量的回球 优秀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力量必须是一个整个身体协调发展的力量 具体表 现在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相协调 整体力量与局部力量相协调 最主要的是要运 动中的平衡 保持身体平衡 才能控制好球拍和回球的速度 在任意一个网球动 作中身体力量运动都要经过腿部 髋部 躯干 大臂 小臂 手腕这样一个环节 链 3 1 2 网球运动的供能特点 网球运动的供能问题还有一定争议 但是网球比赛的成绩与运动员的有氧和 无氧能力有密切关系 网球比赛是一种由连续的短时间的爆发性动作组成的比赛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项目 每次击球后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对攻中和交换场地是有较长的休息时间 即 网球是一项有多种多样冲刺动作的运动项目 在网球比赛中依靠三种能源系统的组合提供能源 比赛过程中对心跳检测的 研究表明 网球比赛具有以下特征 网球比赛基本上是一种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的 运动项目 在一场网球比赛中 运动员要在场地内迅速移动 300 500 次 并且 在得分和每局比赛后都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打球时间只占总时间的 10 30 而不打球的时间占总时间的 70 90 在激烈的对抗后机体会启用无氧酵解 系统供能 同时乳酸产生 但是两局之间的间隙时间 交换场地 90 秒内 由于 机体的代谢水平降低 供氧充分 运动过程中供能积累的乳酸就会迅速的被分解 利用 磷酸肌酸系统用 20 秒钟即可快速得到恢复 虽然网球运动的强度很大 但很少有乳酸积累 在一场网球比赛中乳酸能系统的供能 似乎远不及有氧供能 但是随着比赛回合的增加 对抗程度的提高 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的比例也随之增 加 现实说明网球的单打既需要有氧供能 又需要无氧供能兼而有之的运动项 目 换句话说 网球运动既需要瞬间的爆发力 atp 供能 和较短时间 乳酸供 能 的对抗能力 又需要长时间持续运动 有氧供能 的能力 网球运动与运动 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有密切关系 在比赛过程中以 atp 供能和有氧供能为主 3 1 3 网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网球是一项要求运动员持续不断对网球做出快速反应的运动项目 这就要求 运动员具备以下各种能力 迅速接近球的能力 迅速转向的能力 迅速伸展的能 力 急停的能力 平衡能力 并在比赛过程中始终维持较高的技术水平 这就要 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柔韧性 力量 耐力 爆发力 速度等身体素质 从当今网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看 当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后 身体素质的好坏 是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 因此网球运动应全面提升每一项身体素质 以使发挥最 佳水平 尽管一些素质比另一些素质更为重要 但是整体素质的合理应用才是最 主要的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表一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在基本身体条件上的对比 世界优秀选手 身高 体重 中国选手 身高 体重 克里斯特尔斯 174 cm 68 kg 彭帅 173 cm 61 kg 毛瑞斯莫 175 cm 69 kg 郑洁 164 cm 57 kg 达文波特 189 cm 79 kg 李娜 172 cm 62 kg 莎拉波娃 188 cm 59 kg 晏紫 171 cm 55 kg 海宁 167 cm 57 kg 孙甜甜 175 cm 65 kg 皮尔斯 178 cm 68 kg 李婷 180 cm 72 kg 佩特洛娃 178 cm 65 kg 刘南楠 174cm 65kg 德门蒂耶娃 180 cm 64 kg 袁梦 170cm 63kg 施奈德 168 cm 56 kg 大威廉姆斯 185 cm 73 kg 表二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在基本身体条件上的对比分析 n 人数 平均值mean 标准差std deviation 10 178 20007 59825 8 172 37504 56501 10 65 86007 13492 8 62 50005 23723 身高p 0 062 p 0 05 差异不具有显著意义 表三 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单打和双打比赛中的排名 职业生涯最高单打排名 职业生涯最高双打排名 彭帅 31 8 15 2005 47 8 15 2005 郑洁 42 2005 10 10 13 2006 1 30 李娜 33 2005 5 9 85 2000 10 23 晏紫 75 2006 2 20 14 2006 1 30 孙甜甜 88 10 3 2005 18 10 4 2004 李婷 136 2 28 2005 19 10 4 2004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表四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最高发球速度与世界女子优秀选手的对比 表五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发球和回球速度与世界女子优秀选手的对比分析 n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10 194 10005 38413 8 165 62504 98390 p 0 01 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 表一 和 表二 中可以看出我国女子运动员在身高和体重上与世界优 秀网球运动员没有显著的差异 但在 wta 总积分排名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从 表 一 看主要的问题就应该是在身体素质和比赛经验上的差距 从 表三 中我们 可以看出我国优秀女子运功员双打的排名都好于单打排名 除了李娜 2004 年 郑洁 晏紫在澳网和温网中进入女双前八 2006 年在澳网取得女子双打冠军 李婷 孙甜甜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取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这些都说明我 国优秀的网球选手在技术和经验上与世界运动员的差距很小 在 表四 和 表 五 中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发球上都与世界优秀选手有相当大的差异 这是我 国女子网球选手在 wta 单打总积分排名上一直没有很好成绩的原因 发球速度 慢主要问题集中在身体素质中的力量环节 3 1 4 网球运动对力量素质的要求 世界优秀选手 发球最高时速 公里 小时 我国优秀选手 发球最高时速 公里 小时 克里斯特尔斯 197 彭帅 160 毛瑞斯莫 200 郑洁 160 达文波特 192 李娜 173 莎拉波娃 191 晏紫 171 海宁 193 孙甜甜 166 皮尔斯 189 李婷 164 佩特洛娃 196 刘南楠 169 德门蒂耶娃 190 袁梦 162 施奈德 188 大威廉姆斯 205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力量素质是网球运动员重要身体素质之一 没有力量 要提高运动技术将会 遇到许多的困难 力量还影响速度 灵敏和耐力等素质 力量增加了 将会有助 于爆发力的增强 同时力量也是影响肌肉耐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力量还有助于 灵敏 因为适宜的力量可使运动员更好地控制和操纵自己的身体 总之力量素质 可以说是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 力量素质包括一般力量素质和专项力量素质 一 般力量是指在进行非专项活动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大小 肌肉的力量可以通过 训练而增长 肌肉力量增长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引起 一是神经系统上的 神经调 节动作的能力提高 肌肉力量增加 另一个是肌肉形态结构上的 肌肉体积增大和 肌肉内部生理生化特点的改善 从而使肌肉力量增加 通常 肌肉体积的增加可通 过一般力量训练来实现 表六 网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在身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专项力量是指进行特定的专项活动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大小 因为不同 专项的动作特点不同 所以专项力量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 对非周期性运动项目 来说 专项活动中的动作是复杂多样的 但是利用器械进行力量练习时 力量练习 的动作既简单又较少 这很容易使所安排的力量训练变成一般力量练习而不是专 项力量练习 专项力量练习是严格按照专项运动方式 运动速度 肌肉收缩形式 和收缩力量等 尽可能模仿专项活动的力量练习 其中 运动方式是指力量练习的 吕季东 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8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动作 运动速度是指力量练习中动作的快慢 收缩类型是指肌肉做离心还是向心收 缩 收缩的力量是指肌肉在完成动作时发力的大小 力量训练的效果如何转化为专项成绩的提高 一块肌肉的体积直接与它的力 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 肌肉的横截面越大 其收缩产生的力量也越大 运动员通 常在力量房里利用器械和负重练习来刺激肌肉的生长 这种力量训练属于一般力 量训练 目的是为随后进行的专项力量训练打好基础 一般力量训练时的动作特 点可以与专项动作特点无关 通常 当运动员初始力量很差时 或者身体机能恢复 性训练阶段 例如损伤或放假以后的重新训练 时 一般力量训练还是非常必要 的 当运动员的肌肉体积和力量因训练而增加后 力量训练就应当以专项力量训 练为主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说 专项力量训练的目的是让神经系统指导肌肉 进行符合专项动作特点的收缩 即训练神经系统特定的募集肌肉能力 此时 神经 系统募集肌肉的能力越大 产生的专项力量也越大 不同专项的专项力量训练安 排应该都是不同的 对那些已经具备较好一般力量的运动员来说 如果力量训练 仍然停留在一般力量训练阶段 那么这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已经不能起到作用 网球运动的专项力量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发球时的爆发力 回球力量和运动平 衡力量 身体力量协调平衡是网球运动力量发展的总趋势 在网球运动中对小肌 肉群的力量发展相当的关键 3 2 力量素质训练基础 3 2 1 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理基础 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肌肉纤维的数量 神 经支配能力的改善 生物力学因素 肌肉工作时的供氧 雄激素水平 肌肉初 长度 其它适应性变化 3 2 2 力量的力学特征 物理学研究指出 力量的力学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 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 力等于质量 m 乘以加速度 a f ma 由此可见力量的增 加可通过改变质量或加速度两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获得 在网球比赛中网球的质 量是恒定的 要想提高球速只有改变加速度 加速度来源运动员的挥拍速度 挥 拍速度的提高击球力量和击球节奏 因此在击球时要尽量发挥力量和挥拍的加速 度 3 2 3 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3 2 3 1 年龄变化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在正常的情况下 女子在 18 岁以前力量不断的提高 18 岁以后力量提高的 速度放慢 到 22 岁左右达到最高峰 以后力量开始下降 22 岁以后每年力量下 降 1 但 16 岁至 28 岁之间力量变化比较小 到 56 岁时一般只有 20 30 岁时 力量的 65 70 但是力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受每个人运动活动量的影响 从 儿童到青年 力量的提高与肌肉体积的增加基本成正比 但 25 岁以后 力量逐 渐下降可能是由于肌肉组织的体积和质量发生变化 也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 系统的机能状态有关 显然 在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 肯定会收 到显著训练效果 上面提到的年龄变化对肌力的影响 是正常发育过程表现出的 一般规律 如果进行力量训练 那么在任何年龄 力量曲线都可能发生与此不同 改变 成为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年龄一般在 16 岁左右 退役年龄一般在 28 岁左 右 因此在发展女子网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应该控制在 14 岁开始 在开始 专项力量的时候要对运动员整体的肌肉力量给予加强 3 2 3 2 肌肉生理横断面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经过训练 可使肌纤维增粗 导致肌肉横断面增大 肌肉生理横断面大 则 肌肉收缩时的力量增大 肌纤维增粗 其中包括肌肉收缩时的力量增大 肌纤维 增粗 其中包括肌肉收缩时用肌凝蛋白质的含量增加 此外 还伴随肌毛细血管 网增多 肌结缔组织增厚 肌糖元增加等 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专 项力量的发展主要是均衡人体肌纤维的平衡 使不同肌肉部位的肌纤维都能够得 到发展 保持整体协调力量的发展 3 2 3 3 神经支配调节的改善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神经支配调节的改善主要包括 动员参加收缩的运动单位增多 参与收缩的 肌纤维数量增多 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 只能动员 60 的肌纤维参加工作 而训练 水平高者 参加工作的肌纤维可达 90 以上 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 对抗肌 的相互协调关系 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对抗肌的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 要因素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改善 可以显著提高肌肉力量 研究证明 如用自己能力的 20 80 从事肌肉活动时 力量的增加主要是依 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如果是用自己最大力量的 80 以上工作时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力量的增大则是依靠神经中枢对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中枢神经 系统机能状态的改进 还表现在各种神经中枢之间 每块肌肉的运动单位之间 植物性机能与运动性机能之间协调关系的改善 肌肉力量除取决于中枢神经的机 能状态外 还与肌肉本身的体积 结构 形状 理化性质 机能状态 以及肌肉 用力时的生物力学条件等密切相关 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神经调节整体达到一个很 高的水平 但是在面临高强度的比赛 精神容易紧张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 在把 握关键分时 容易出现一些失误 因此在训练中应该加强神经调节 3 2 3 4 肌纤维类型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肌纤维分别为快肌和慢肌 快肌中包含 型和 型中间肌 快肌纤维收缩速 度快 力量大 但是容易疲劳 主要表现快速力量 而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力 量小 不易疲劳 其原因是快肌中的 atp cp 酶的活性是慢肌的三倍 优秀网 球运动员快肌纤维占 66 左右 慢肌纤维占 34 左右 因此在加强力量训练时 应主要加强快肌纤维的训练 以提高运动员的快速移动能力 3 2 3 5 骨杠杆的机械效率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人体通过肌肉 骨骼和关节组成了杠杆力学系统 在肌肉收缩和人体运动中 骨杠杆的机械效益对肌肉力量有直接影响 骨杠杆的效率主要是通过身体某部分位置的改变引起肌肉群的牵拉角度和 骨杠杆力臂与力臂相对长度比率的变化而实现的 这与动作练习的技术因素有很 大的关系 一般在骨杠杆上沿直角牵拉时产生的机械效率最大 远离直角的角度 越大 拉力则越小 女子运动员的柔韧性高于男子运动员 但是女子运动员的骨 骼力量远小于男子运动员 加强力量训练时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3 2 3 6 心理因素对力量发挥的影响 人体运动通常是在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情况下进行活动的 所以没 有发挥出最大肌肉力量 神经肌肉的抑制原因是由于种种心理 障碍 所导致 例 如 不愉快的运动经历 对运动损伤的恐惧 谨慎的生活环境 焦虑和紧张等 然而 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前通过 意识集中 心理准备 或各种 自我暗 示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化作用 使机体各系统同步进入紧急工作状态 解 除抑制 在紧张的运动动作中 发挥出极限工作能力 3 2 3 7 训练和停止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训练中 肌肉力量的发展受负荷强度 动作速度 动作幅度 一组练习的重 复次数 每组练习的间歇时间等各种训练因素的影响 如果停止力量训练 力量 就会逐渐消退 力量消退的速度大约为提高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 力量提高的 快 停止训练后消退的也快 经过长时间逐渐训练出来的力量 停止训练后 保 持的时间也较长 显然 要继续发展力量 就要有计划地强化训练 要保持力量 就要坚持力 量训练 究竟需要隔多久训练一次才能保持已获得的力量 这要看力量发展到什 么水平 如果力量发展水平不高 那么要保持原来的力量 相隔 较长 时间训练 一次就行了 但是 如果力量发展水平很高的运动员 已经接近极限水平 要保 持这种力量水平 训练间隔时间长就不行了 如果在很高的水平上还要继续提高 那就要勤奋刻苦地训练 现在网球赛制的改革 职业网球全年赛事多 比赛周期长 使得网球运动员 的训练更加的难以控制 对不同的运动要根据参加的赛事给予合理的准备和强化 训练 要有周期性训练 赛事之间的间歇训练以及比赛中及时的针对性训练 另外肌肉工作要靠能量 因而肌肉收缩与肌肉中储备的能量物质有关 因此 缺氧及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对肌肉力量有影响 除此紫外线照射 钾钠代谢 外界刺激条件 生物节律对肌肉力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他们的体 形 最大力量 爆发力 耐力 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反应速度 柔韧性 协调 性等已经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主要是希望打破他们原 有的素质平衡 有一个新的突破 特别是在力量上的突破 优秀女子网球运动的 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可在体能方面却与男子运动员有很大的差 距 在现代职业化的运动中 女子运动员的训练越来越男性化 3 3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原则 原则是人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和标准 原则是由人们根据其对客观事 物运动内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 科学的原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反 映 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 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本质联系在运 动训练活动中不断重复出现 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或者决定着运动训练的过程 训 练规律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 训练规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基 本规律又可称为训练原理 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应该深刻认识训练规 律 严格遵循训练规律去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 才有可能取得训练工作的成功 而任何违背训练规律的认识和做法 都必须会受到训练规律的惩罚 甚至付出巨 大的代价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 循的基本准则 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 导意义 运动训练原则 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实施科学化训练中必须遵循运 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而确立的基本准则 3 3 1 力量训练的一般原则 3 3 1 1 超量负荷原则 超负荷是所有力量训练的基础 要增加肌肉的力量 必须对肌肉施加超量负 荷 使肌肉产生适应而变得强壮有力 耐力水平得以提高 3 3 1 2 循序渐进原则 逐渐增加负荷原则 承受超量负荷训练后 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一般来说 针 对个人情况进行 3 4 周的合理训练后 肌肉力量都会获得明显的增长 如果在 训练过程中不是循序渐进地增加肌肉负荷 负荷没有与肌力的增长保持一致 肌 力就不会最大限度地获得增进 如果在一组练习中能够按正确动作完成所要求的 重复上限而肌肉并不疲劳 则说明应增加负荷 一般每次增加的负荷约为原负荷 的 5 最多不超过 10 以此类推 循序渐进 3 3 1 3 专门性原则 力量训练应针对运动员所练专项进行针对性训练 主要是对那些需要专门力 量的特定肌群进行练习 这将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使专项训练收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因此在制定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计划时应尽可能地进行与专项工作时肌 肉动作相似的力量性训练 3 3 1 4 规律性原则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只有经常地 有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