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与AC3的数学模型建立.pdf_第1页
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与AC3的数学模型建立.pdf_第2页
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与AC3的数学模型建立.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4 卷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J o u m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U n i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ch e mi ca l T e ch n o lo g y V0 1 2 4 No 4 Au g u s t 2 01 4 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与 c3 的数学模型建立 姚玉环 , 张小琴 , 王海泉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 茂名 5 2 5 0 0 0 ) 摘要: 为了快速准确获得优质碳素结构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与含碳量 之间的关系, 利用单元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方 法, 对其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 , 并利用 S P S 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检验 , 从而建立了A 与含碳量 之间的数 学模型。 关键词 : 临界温度; 含碳量; 优化; 正交回归设计; 数学模型 中图分 类号 : T F 7 6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2 5 6 2 ( 2 0 1 4 ) 0 4一 O O 4 40 3 在热处理生产 中, 制订钢 的加热温度的最基本依据就是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A 懵( 亚共析钢) , 如加热温 度 T=A +( 3 0 5 0 ) o C, 所以 a 是保证热处理质量 的前提_ 1 j 。虽然有多种方法测定钢的 A a, 许多资料 也给出了钢的牌号与其临界温度的对照表 , 但 由于使用起来 比较麻烦 , 因此热处理技术 人员通常采用 F F e C相图中的 A a曲线进行估算 , 故而会产生误差 、 影响工件 的热处理质量l 2 。为快速准确获得钢的 A , 本文以优质碳素结构钢( 以碳质量分数 =0 1 0 7 ) 为例 , 对其 o与含碳量 6 0 的关系进行了 研究, 利用 S P S S 软件对其进行了统计与优化, 建立了 A 与含碳量 c U 之间的数学模型。 1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 A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 A 囝 是指加热时 , 钢 由原始 组织向奥氏体组织转变的临界温度 。它主要 受钢 的含碳量及其原始组织与状态影响_ 2 j , 优质碳素结 构钢( 含碳量为 =0 1 0 7 ) 的原始组织均 为( F +P ) , 只是随着含碳量 的变化 , 铁素体 F与珠 光体 P的比例不同而已。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 与其临界温度的对照表如表 1 所示_ 3 j 。 表 1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与其临界温度的对照表 牌号 平均值 A 。 , 牌号 平均值 A f C lO 0 1 8 7 0 4 5 0 4 5 7 7 8 1 5 0 1 5 8 6 0 5 O 0 5 7 7 2 2 0 0 2 8 5 0 5 5 0 5 5 7 6 5 2 5 0 2 5 8 3 5 6 0 0 6 7 6 0 3 O O 3 8 1 5 6 5 0 6 5 7 5 l 3 5 O 3 5 8 0 3 7 0 0 7 7 4 5 4 0 0 4 7 9 0 2 优质碳素结构钢 与 6 0 之间的数学模型建立 由表 1 可知, 随着 6 0 的增大, 4 。 逐渐下降, 但在 c U 的变化范围内, A o 与 的关系比较复杂, 若统一 用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 , 则局部误差较大 。为描述得更加科学精确 , 经优化分析 , 采取 以 6 0 为对象进行 分段描述 。 2 1 数学模型选择 以 c U 。 为因素、 以 A 。 为指标, 利用单元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求取 A 与 之问的数学模型。当0 1 0 3 时, 本文取含碳量 的水平问隔 =0 0 5 , 则因素 。 的水平数为 : 收稿 日期 : 2 0 1 40 5 1 6 ; 修 回日期 : 2 0 1 40 62 2 作者简介: 姚玉环( 1 9 6 3 一) , 女, 黑龙江嫩江人, 高级实验师, 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 第 4期 姚玉环等 : 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碳量与 A a的数学模型建立 4 5 = 坚 + 1 = 二 三 茗 + 1 = 5 为了全面研究含碳量对优质碳素结构钢 A o的影响, 本文选择的回归模型见( 1 ) 式, 它在编码空间的 形式见( 2 ) 式。其中: b ( i= 0 , 1 , 2 , 3 , ) 为待定回归系数, 正交多项式组 ( c U 。 ) ( i= 0 , 1 , 2 , ) 的具体形 式见 ( 3 ) 式 。在上述条件下 , 对优质碳素结构钢 的 A c3 与 。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优化 , 实验方案见表 2所 示。其中 , Y 1 、 Y 2 1 及 Y 3 i分别为对应 0 1 C O O 3 、 0 3 C O 。 0 5 及 0 5 W 。 O 7 时 的指标 值 , 从而求出 A a与 。 之间的数学关系。 y ( z ) =岛+p 1 ( JO e + + 叫 + ( 1 ) Y=b 0 +6 1 1 ( ) +b 2 2 ( 。 ) +b 3 3 ( ) + ( 2 ) 。( ) =1 ; 。 ( 。 ) = ; ( 。 ) =( ) 一 N2 -1 ; ( + )( c u 。 ) = ( ) ( 叫 。 ) 一 q ( k - 1 ) ( 。 ) ( 3 ) 2 2 回归系数的计算与统计检验 利 用 S t a t is t i ca l P r o d u ct a n d S e r v i ce S o l u t io n s软 件 , 按照表 2的方案进行试验 , 并在试验基础上对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含碳量与 A o的回归模型进行统 计分析 , 结果见表 3 。从 回归结果 中可知 , 回归方 程的回归系数 b 。 、 b 、 b : 的显著水平达到 a =0 O 1 , 表 2 试验方案 N l 5g t 3 6 3 5g t 4 1 2) , , ,2 l Y3 2 2 1 1 y ll - 1 -1 2 - 4 Y I 2 0 2 0 6 Y 1 3 1 1 2 4 , , l4 2 2 1 1 , , I 5 2 1 1 y z 2 Y3 2 Y z 3 , , 3 3 y z 4 y 3 4 Y 2 5 5 而 b 的显著水平低于 a=0 2 5 , 故从方程 中剔除 ; 故得 回归方程如( 4 ) 式所示 。 Y=8 4 5 81 3 8 9 1 ( z ) 一1 8 8 ( 。 ) ( 4 ) 同理 , 当 0 3 0 5 及 0 5 0 9 0 7 时, 分别得到回归方程如( 5 ) 及 ( 6 ) 式所示 , 对应 回归 方程的回归系数 b 。 、 b 。 、 6 : 的显著水平均达到 a= 0 O 1 。 Y 2 =7 9 1 3 5一lO 8 1 1 ( z ) +0 8 7 5 o 2 ( z ) ( 5 ) y 3 =7 5 8 3 66 8 3 1 ( z ) 一0 3 8 3 q 2 ( z ) ( 6 ) 表 3 模型 系数 回归与统计检验 结果 2 3 回归方程检验及结果分析 由 S P S S软件分析得 到 回归方程 的检验结 果见表 4 , 回归方程( 4 ) ( 6 ) 的显著水平为 a= O O l, 方程的拟合优度 R 及调整后的拟合优度 磁 见表 4 。将编码公式( 3 ) 代人回归方程, 并 整理得到回归数学模型见 ( 7 ) 式 。 8 7 5 +2 3 c o c一7 5 2 co c 1 A d= 9 3 2 4 9 6 o +3 5 0 o 。 7 8 6 + 4 7 c o o1 5 3 co o 2 表4 回归方程的检验结果 0 1 6 0 0 3 0 3 6 0 O 5 0 5 C O 。 0 7 ( 7 ) 1 1 1 2 3 4 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 0 1 4正 由回归方程 ( 7 ) 可知 , 随着含碳量 的增加 , 对 应的A 。 相应下降, 如图1 所示。优质碳素结构钢的 8 4 0 临界转变温度 A 。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对照见表 8 2 0 5 所示 , 从表中可以看 出, 优质碳 素结构钢的临界转 7 8 0 变温度 A a的实际值与理论计算值间的最大绝对误 7 6 0 差值仅为 1 7 2 5 o C, 即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值非常吻 , h + 实际倌 T _ o计算值 血 、 r ( 争 - 合, 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图1 A 。 与 的 对应关系曲 线 表 5 优质碳素结构钢 A 。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对照 。 A a 实际值 4 o 计算值 误差 , A a 实际值 A 。 计算值 误差 0 1 8 7 0 8 6 9 7 8 0 2 2 0 4 5 7 7 8 7 7 9 6 8 一 1 6 7 0 1 5 8 6 o 8 6 1 5 3 1 5 3 0 5 7 7 2 7 7 1 5 0 5 0 2 8 5 0 M 9 5 2 0 4 8 0 5 5 7 6 5 7 6 5 5 7 0 5 7 O 2 5 8 3 5 8 3 3 7 5 1 2 5 0 6 7 6 0 7 5 9 1 2 0 8 8 O 3 8 1 5 8 1 4 2 2 0 7 8 0 6 5 7 5 1 7 5 1 9 1 0 9 1 0 3 5 8 0 3 8 o1 2 8 1 7 2 5 O 7 7 4 5 7 4 3 9 3 1 o 7 0 4 7 9 0 7 8 9 6 0 4 3结 论 本文利用单元正交多项式 回归设计方法对优质碳素结构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A 。与含碳量 的关 系 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 并建立了 A 。 与 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o与含碳量 之间的定量分析与计算 , 为制定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锻造加热工艺参数提供了精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钢铁材料手册总编辑委员会 优质碳素结构钢 : 3 卷 M 北京 : 中国标准出版社, 2 0 0 2 2 杨满 实用热处理技术手册 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1 0 3 戚正风, 王岩 低碳钢临界区加热转变动力学研究 J 金属热处理学报, 1 9 9 2 , 1 3 ( 4 ) : 2 5 3 2 4 师昌绪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O O 4 5 张冬梅, 国振兴, 陈仲强, 等 改型 G H 4 1 3 3 A合金长期时效的组织稳定性研究 J 材料与冶金学报, 2 0 1 0 , 9 ( 2 ) : 1 2 1 1 2 6 6 任露泉 回归设计及其优化 M 北京 : 科学技术出版社, 2 0 0 9 Th e Es t a b lis h me n t o f M a t he ma ti ca l M o d e ling b e t we e n t h e Ca r b o n C o n t e n t a n d A c3 o f Q u a l it y C a r b o n S t r u ct u r al S t e e ls YAO Yu h u a n,ZHANG Xi a o q in,W ANG Hmq u a n ( C o l l e o f Ma d 1 i n e l y a n dt r o n i e E r n e e d n g ,C , u o n g U n i v e i t y 0 f P e t r o ch e ca l T o l o g y , Ma o n g 5 2 5 0 0 0 , C h i m) Ab s t r a ct : I n o r d e rt o o b t a i n山e r e 1 a t i 啷 h ip b e t w e e nSe e fi t i c t r a n s it i o nt e mp e rat u r eAo a n dt l l e ca r b o n co ge n t o f q u a li ca r b o n s t r u c s t e e u n i t o f o r t h o g o n a l p o l y n o mi g r e s s i o n d e s i g n me o d is u s e d t o o p timi z e Se e x p e ri me n t ma r chT h i s p a per a l s o u t fl i s S P S S s o f t w a r e t o t e s t and a n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