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清流激湍/羁旅 愀然/铁锹 矿藏/宝藏B. 流觞曲水/曲折 瑰丽/圭桌 修禊/契约C. 一片狼藉/枕藉 船舷/玄妙 绿洲/绿林D. 横槊赋诗/追溯 归咎/内疚 桂棹/召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Aj/j,qio/ qio,cng /zng;Bq/q,gu/gu,x/q;Cj/ji,xin/xun,l/l;Dshu /s,ji/ji,zho /zho。故选C【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趋之若骛 沧海一粟 譬如 渲泄B. 总角之晏 积腋成裘 鲑珍 感慨C. 游目骋怀 青青子矜 斑驳 针炙D. 委曲求全 未雨绸缪 婆娑 和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本题中A项,趋之若鹜 宣泄 ;B项,总角之宴 集腋成裘 C项,青青子衿 针灸故选D。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虽有兰亭相聚之雅趣,但王羲之面对盎然万物,博大宇宙,感慨生命短暂,穷而后工,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创作出兰亭集序。B. 楷书如泰山稳立,行书如和风轻拂,草书如龙飞凤舞,王羲之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大。C. 苏轼因为在一篇谢表中对新法多有不满,被新党构陷,寻章摘句,竟然被罗织成欺君罔上的死罪。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声援,苏轼才侥幸逃得一死,被贬黄州。D. 王安石抱定“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守,人言不足恤”的坚定信念,在那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爆响了一个惊雷,这惊雷,绵延至21世纪的今天,仍然振聋发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穷而后工: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本句是写王羲之面对盎然万物,博大宇宙,感慨生命短暂。用法错误。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B项正确。寻章摘句: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王羲之被新党构陷,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被贬黄州。C项正确。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王安石保坚定信念,在那个时代爆响惊雷,在21世纪仍能产生深刻影响。D项正确。故选A。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群贤毕至(全)列坐其次(顺序)向之所欣(过去,以往)B. 举酒属客(劝人饮酒)倚歌而和之(唱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C. 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最后)盖音谬也(解释原因,大概)何可胜道(尽)D. 以我贿迁(财物)固前圣之所厚(本来)赍钱三百万(赠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汉语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多积累,联系语境做出判断。A项,次:旁边。列坐其次,列坐在水边。B项,下:攻占。下江陵,攻占了江陵。C项,卒:死后。卒葬之,死后埋葬在那里。故选D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于某些成语,我们不但要了解它的基本意义,还得要了解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才不至于 ,才不至于贻笑于人。家里面刻画的以死抗争的丫环鸣凤,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在高公馆上演着腐朽或 的戏剧。雨果以社会活动家的身份走访各地,用热情的讲演呼吁人们关心社会贫困,维护人的 。卡西莫多愚昧的心灵被爱斯梅拉达的仁慈所 ,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救爱斯梅拉达。A. 乱用 新声 权力 感动B. 乱用 新生 权利 感化C. 滥用 新生 权力 感动D. 滥用 新声 权利 感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滥用”着重指过度,“乱用”指无原则地用,对成语的使用主要强调“乱用”。根据下文“贻笑于人”,可知应为“乱用”。“新生”指刚产生、刚出现,与“腐朽”对应。“权利”指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力”指力量。这里应为“维护人民的权利”,选“权利”。“感动”1、动摇。感,通“ 撼 ”。2、触动;感触。3、触动感情,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4、犹感应。谓受影响而引起反应。5、感伤震惊。“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导,使人的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语境说的是“愚昧的心灵”被仁慈影响,应选“感化”。故选B。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网友用恶搞的方式杜撰名人名言,最近上线了“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网友可以通过检索“鲁迅说过的话”,查看名言是否为鲁迅所说。B. 五一假期,在人从众的峨眉山景区,一位年近六十多岁的男子,用滑竿把97岁的母亲抬上了峨眉山金顶,这份孝心让众人感动。C. 最近,微信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中新增的“最近一个月”,网友纷纷点赞:三天嫌少,半年嫌多,一个月刚刚好。D. 德云社演员发起“水滴筹”的事件引发广大市民热议,随后水滴筹平台发表声明提醒大家,是否资助取决于个人意愿,平台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真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检查其他成分,检查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A项,成分残缺,应为“针对的情况”。B项,不合逻辑,“近”与“多”保留一个。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微信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中新增的”是修饰“最近一个月”的,这句话没有表达完整,下一句就转变了主语“网友”。将“的”改为“了”,或在“网友”前面加上“引起”。故选D。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以五言为主,为以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B. 赤壁赋中苏轼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闷;另一方面,又能从苦闷中摆脱出来,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C. 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在这部小说里,觉新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和腐朽,下决心做自己的主人。D. 巴黎圣母院塑造了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之心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道貌岸然而内心阴险毒辣的副主教弗罗洛等艺术形象,美丑对照,让人印象极其深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名家名著,涉及作者作品等多项知识,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觉新”错误,应是“觉民”。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苍茫云海中秋月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菅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静谧;“露似珍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逐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化用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给文章增加文气,并且点明写作对象。B. 开篇写月亮的外形特点,既告诉我们月亮代表了结束,也说明我们对月感怀的原因。C. 第段两次提到“煞风景”,是为了强调中秋之夜的气氛静谧雅致,不适宜热烈粗狂D. 第段引用“射日”等神话,说明我们对日爱恨交加,反衬了我们对月亮喜爱之情9. 第段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结合全文,概括原因。10. 本文语言典雅,请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答案】8. B 9. 民族心理层面,从古到今,因为月亮而使中国人产生了独特的细柔、感伤、内敛的心理;文化方面,中国由月亮产生了无数美妙的神话传说和诗篇佳句;民俗方面,因月亮产生了中国独有的中秋佳节。 10. 选用了诸如“凛冽”“远古洪荒”“独怜”“翔升”“裙袂飘然”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文章整散句结合,既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等整句,也有散句,使文章既有语言整饬之美,朗朗上口,又有文气舒缓的效果,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或:文章长短句结合,如“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等短句,节奏急促,而和长句交替使用又使文章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具有典雅之美。)文章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月亮”比喻成“句号”,中秋这一天吐露心思如“蚕吐丝”,写得形象生动,引人联想;“天意独怜人间燥热”,充满了亲切感、人情味。(或:文章多引用古代诗句,如第4段“举杯邀明月”等,运用典故,如第5段“射曰”“逐日”之说等,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语言雅致古典,诗意翩然。)【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既告诉我们月亮代表了结束,也说明我们对月感怀的原因”,表述不当,开篇以中秋月的外形特点,引出季节的感慨,为下文引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张本,并未写出我们对月感怀的原因。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梳理思路,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整合。本题问为什么说“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可总结出民族心理层面,从古到今,因为月亮而使中国人产生了独特的细柔、感伤、内敛的心理。“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 可总结出民俗方面,因月亮产生了中国独有的中秋佳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露似珍珠月似弓”等等,自古以来以月亮为表达对象的诗词歌赋与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可总结出文化方面,中国由月亮产生了无数美妙的神话传说和诗篇佳句。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10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可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赏析,然后结合文本作答。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风格等角度);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第三步,指出效果(运用术语)。词语运用: “凛冽”“远古洪荒”“独怜”“翔升”“裙袂飘然”都是文言色彩的词语,高雅而不浅俗 ,语句典雅。句式选择:“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是整句,“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整句,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语言整饬之美,错落有致。修辞方法:可以从引用或比喻等角度举例分析。文章多引用古代诗句,第4段、第5段,多处引用,使文章语言雅致古典,诗意翩然。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麦铁杖,始兴人也。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性疏诞使酒,好交游,重信义,每以渔猎为业,不治农业。陈太建中,结聚为群盗,广州刺史欧阳维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每罢朝后,行百余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物主识之,州以状奏。朝士见铁杖每旦恒在,不之信也。后数告杖,尚书蔡徵曰:“此可验耳。”于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帝曰:“信然,为盗明矣。”惜其勇捷,诫而释之。陈亡后,徙居清流县。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县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逆帅李棱遣兵仗三十人卫之,缚送高智慧。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素大奇之。后叙战勋,不及铁杖,遇素驰驿归于京师,铁杖步追之,每夜则同宿。素见而悟,特奏授仪同三司。以不识书,放还乡里。成阳公李彻称其骁武,开皇十六年,征至京师,除车骑将军。仍从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炀帝即位,汉王谅反于并州,又从杨素击之,每战先登。进位柱国。寻除莱州刺史,无治名。后转汝南太守,稍习法令,群盗屏迹。后因朝集,考功郎窦威嘲之曰:“麦为何姓?”曰:“麦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无以应之,时人以为敏慧。寻除右屯卫大将军,帝待之逾密。铁杖自以荷恩深重,每怀竭命之志。及辽东之役,请为前锋,将渡辽,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唯诚与孝,尔其勉之。”及济,桥未成,去东岸尚数丈,贼大至。铁杖跳上岸,与贼战,死。帝为之流涕,购得其尸。子孟才嗣,寻授光禄大夫。孟才有二弟,仲才、季才,俱拜正议大夫。(节选自隋书麦铁杖传)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B.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C.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D. 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12. 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驿,在文中指杨素沿途歇息的地方。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可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B.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部委的部长。C. 乡里,“乡”本义指方向,在先秦文献中常被引申为表示某个方向的地域;“里”是人类的聚居地,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方便而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乡、里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国家加强地方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形式。D. 光禄大夫,官名。大夫为皇帝近臣,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麦铁杖每次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后任柱国大将军。不久授予莱州刺史,但无政绩。后转任汝南太守,渐渐学习法令制度,群盗绝迹。B. 麦铁杖多次跟随杨素出征,建立功勋。后来在辽东战役中身先士卒,渡辽之前,以忠诚与孝勉励三个儿子。C. 在辽东战役中,麦铁杖身先士卒,为国捐躯,皇帝十分悲伤,给他三个儿子都封了官职。D. 麦铁杖因为交友不慎,所以虽然当上给皇帝撑伞的随从,但依旧改不了偷盗的毛病,以致被尚书蔡徵设计抓住。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购以百金,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铁杖出应募,赍敕而往,明旦及奏事。(2)夜浮渡江,觇贼中消息,县知还报,后复更往,为贼所擒。【答案】11. B 12. A 13. D 14. (1)以百金悬赏,招募可以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的人。铁杖出来应诏,怀揣诏书而去,次日早晨及时回奏事情。(2)在夜间浮水过江,到江南去侦察敌情,全部弄清贼营情况后回报杨素。后来又再次到贼营窥探,被贼兵捉住。【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性。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行至庆亭/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以给其餐/铁杖取贼刀/乱斩卫者/杀之皆尽/悉割其鼻/怀之以归/”,这段话是说“当行至庆亭时,押运者秀休息进食,可怜其饥饿,解开其手上枷锁,让他用餐。铁杖抓住可乘之机,夺下贼兵的大刀,把押运者尽皆杀之,割下所有贼兵的鼻子,用布包起来拽在怀中,赶回军营”。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行至庆亭”是地点状语,“卫者憩食”主谓结构完整,“庆亭”“卫者”间断开;排除D项;“哀其馁”,“可怜其饥饿”,动宾结构,语意完整, “馁”“解手”之间断开,排除A项,“解手以给其餐”,意思是“解开其手上枷锁让他用餐”,“解手”的目的是“给其餐”,语意关系紧密,“卫者憩食哀其馁解手”写解释不通,排除C项,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驿,在文中指杨素沿途歇息的地方”错,结合“遇素驰驿归于京师”可知,“驿”在文中指杨素坐驿车回京。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D项,“因为交友不慎,所以”理解错误。结合原文表述“没为官户,配执御伞。每罢朝后,行百余里,夜至南徐州,逾城而入,行光火劫盗。旦还,及时仍又执伞。如此者十余度”,麦铁杖偷盗与其交友无关系。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购,悬赏;购以百金,状语后置句;求,招募;求人送诏书与南徐州刺史,定语后置句;赍敕,怀揣诏书;明旦,次日早晨。(2)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浮,浮水;觇,侦察;知,了解、全部弄清;更,再次;为所,表被动。【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麦铁杖,始兴郡人,体魄键壮,威猛有臂力,每日可行五百里,走起路来恰似一匹奔腾的骏马。少年时疏于学,常用酒,好结交朋友与远游,重信誉,讲义气,专以打鱼捕猎为生计,不注重积蓄家业。南朝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始结聚乡党,行偷盗之事,被广州刺史欧阳维捉拿归案,作为苦役,献给朝廷,终身为官奴,分配在皇帝身边执御伞。每当罢朝后,即行百余里至南徐州(今镇江市),翻墙过院,趁着光火实施偷盗抢劫。次日早晨又回到皇宫,依然及时执伞。如此十几次行盗劫,终被失主认出,州官以此列罪立状上奏。诉状再次投到了都官即刑部,官员和皇帝见铁杖每天早上都按时就班,不予相信。后来状告不断上奏,总理朝事的尚书蔡征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我们可以验正他嘛”。于是,蔡尚书命人预先到兵器馆采购了一件价值一百枚五铢钱的兵器作为奖赏,特招募能人应将诏书入晚步行传递到南徐州刺史手中,但应招者必须在天亮时要赶回来。麦铁杖不知是计,俨然应募,领了诏书应命而去,又于次日早晨返来将回执奏报并领了赏。这时,陈宣帝大悟:“这回我真是相信了,说他盗劫已经很明白了”。但皇帝还是非常爱惜他的勇猛和捷达,警告他应改恶从善后将其释放(回翁源)。陈朝灭亡后,铁杖徙居清流县(今安徽滁州市)。时遇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高智慧起兵造反,杨素奉命征剿,早得知麦铁杖有超常本领,遂把他招入军中。一次,杨素派铁杖头戴用野草扎成的装束,趁夜色俘渡过江,窥视贼营消息,铁杖把侦察到的敌情游回报告。后又再次过江刺探军情时被敌所擒。谋逆主帅李棱为邀功,以三十人组成的官兵和仪仗队把麦铁杖捆绑押送给统领高智慧。当行至庆亭时,押运者作小休进食,因可怜其饥饿,解开其手上枷锁,让他用餐。铁杖抓住可乘之机,夺下贼兵的大刀,把押运者尽皆杀之,割下所有贼兵的鼻子,用布包起来拽在怀中,赶回军营,杨素见了感到非常惊奇。后来,杨素在论功行赏时,竟然没有提及铁杖。有一次,恰遇杨素策马从驿站回长安,铁杖快步追赶,每晚则同杨素共宿。杨素才意识到铁杖的真诚和耐得住寂寞,遂向文帝报请,被授予仪同三司八等勋位散官。后终因没有文化,遂让他回归乡里(清流县)。后来,成阳公李彻非常称赞铁杖的骁勇和武力,开皇十六年,铁杖又被征入长安,授予车骑府将军,仍跟随杨素北征突厥,加上开府五等勋位的散官。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反叛,铁杖又跟随杨素进击杨谅,且每战必抢先登城,进柱国二等勋位。不久又授予莱州刺史,没有政声。后平调为汝南太守,稍为学习了一些法令,执政期间,盗贼几乎不敢露面或改邪归正。后因朝上召集中央各部和各州官员会议,闲聊中,时负责考课的考公郎窦威嘲笑麦铁杖说:“你怎么姓麦呢?麦算什么姓?”,铁杖反问道:“你怎么也姓豆呢?麦窦有什么不同?我们不能互相责怪嘛”!窦威顿觉羞愧而脸红,竟无言以对。大家都认为铁杖敏捷有智慧。经考虑,授予右屯卫将军,因此,炀帝对待他越加亲密。铁杖自觉承受着皇帝的大恩,每每怀着竭诚效命之志。至征辽东战役时,便主动请缨为前锋,在即将打响渡辽河战役时,又对其三个儿子说:“阿奴已准备好了浅色黄衫(属于敢死象征的衣服),我承受着国恩,今日当效命死战,假如我被敌人杀了,你们当得到富贵。唯有对国家的忠诚与尽孝道,则应当作为自己的勉言”。这时,俘桥没有搭好,离东岸还有数丈远,高丽官兵趁隋军未扎稳脚跟,驱兵压来。铁杖跳下辽河又踏上岸,与之激战,由于寡不敌众,战死沙场。炀帝痛哭流涕,炀帝以重金将麦铁杖等三人尸体购回,其子孟才继承父亲的爵位,经考虑,授予左光禄大夫。孟才有二个弟弟,名仲才、季才,均用礼节授予正议大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长安夜月杜牧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注释】重城:长安有内城、外城,合称重城。长门:汉宫名,因陈皇后失宠后居于此,故亦成为冷宫的代名词。15. 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寒光垂静夜”与木兰辞中“寒光照铁衣”的“寒光”都指月光。B. 第二联紧承上联,以反问的语气进一步突出了月光朗照且无处不在的特点。C. 尾联用典,借“陈皇后贬居长门”故事,表达了对深宫里失意女性同情。D. 本诗善炼字,如“垂”“独”等;也善用修辞,如以“蛾眉”来比喻宫女。16. 请赏析诗句“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答案】15. D 16.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诗人通过月光下槐树疏朗的倒影与风吹拂桂树的沙沙响声,营造宁静清幽的意境;侧面描写,以槐树的倒影侧面写出了夜晚月色的皎洁;以动衬静,诗人以风吹拂桂树的沙沙响声来衬托环境的幽静。【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以蛾眉来比喻宫女”错误,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此处的修辞是借代,而非比喻。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能力。鉴赏时我们可从修辞运用、写作技巧、词语运用、抒发情感等方面,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本题没有明确的鉴赏要求,只提示自选一个角度,所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古槐疏影”是视觉,“仙桂秋声”是听觉,视听结合,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意境;疏影是指疏朗的影子,写影子,侧面描写月光的皎洁。“仙桂秋声”以风吹拂桂树的沙沙响声来衬托环境的幽静,以声音来突出幽静,以动衬静。【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被重新任用,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兰亭集序中用_,_做出了批评。(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出只要“尽吾志”了,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_,_,_?”(5)赤壁赋中用_,_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6)“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_,_”两句祝愿之意与此相近。【答案】 (1). (1)持节云中, (2). 何日遣冯唐? (3). (2)夫人之相与, (4). 俯仰一世。 (5).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6). 齐彭殇为妄作。 (7).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8). 可以无悔矣, (9). 其孰能讥之乎? (10). (5)舞幽壑之潜蛟, (11). 泣孤舟之嫠妇。 (12). (6)但愿人长久, (13). 千里共婵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持节”“遣”“齐彭殇”“志”“幽壑”“嫠”“婵娟”18.我国各种民俗文化十分有趣,请为下面的阐述选出正确的选项( )称谓可以显示排行,如“伯夷佐尧典礼”中“伯夷”排行 。按照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2019年是己亥年,以此推出2021是 年。“暮色掩行迹,怀石自沉江。大夫吟唱何处,残月冷穹苍。”这句诗词涉及我国的 节。A. 老大 戊戌 清明B. 老二 庚子 清明C. 老大 辛丑 端午D. 老二 壬寅 端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我国各种民俗文化十分有趣,请为下面的阐述选出正确的选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本题中中国古代排行为伯仲叔季,“伯夷”,排行老大。十天干是甲乙内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上一年的天干地支各往后推一位即是下一年,2019年是己亥年, 2021往后推两个,即得“辛丑”;怀石沉江是屈原之死的方式,他是三闾大夫,曾行吟泽畔,所以应涉及端午节。故选C。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人都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_。在现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时候,人们似乎约定俗成的认同了把龙翻译成“dragon”,在西方人眼里,dragon是一种邪恶的生物。其实西方龙与中国龙(英文译为long)有着天壤之别:西方龙的龙头比较多,而中国龙只有一个龙头;西方龙吐火,中国龙喷水;西方龙代表邪恶,中国龙代表吉祥。有学者分析认为,_;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的互助观,阴阳和合的发展观、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观。【答案】 (1). 龙在西方人眼里是邪恶的 (2). 在中国龙的形象中蕴含着中国人最重视的四大观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龙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第一处填写的应该是和中国人相反的看法,再结合后文“在西方人眼里”,第一处的句子应该是“龙在西方人眼里是邪恶的”。“西方龙的龙头比较多,而中国龙只有一个龙头”,第二处是在解释中国龙形象和外国龙形象不同的原因,再结合“宇宙观、互助观、发展观、多元文化观”四大观念,就可以得出“在中国龙的形象中蕴含着中国人最重视的四大观念”答案。20.作文:请以“这时,突然响起敲门声”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这时,突然响起敲门声太空站,宇航员正想打盹。突然,“咚咚咚”的急促敲门声响了起来宇航员睡意沉沉的脸上突然焕发出生机,露出一丝邪魅的笑容。整个太空站突然从阴霾中醒来了,这样一个庞大的鸿影似乎真正遇见了太空,遇见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物种。专业技术过硬宇航员一时激动的趴在太空舱门边,耳根紧贴这一层神奇的“壁垒”人与外星人之间的壁垒,窃听着他们的谈话,真像一个乳臭未干的幼稚孩童。然后他听到的,除了自己节奏分明的心脏跳动外,“万籁此都寂”。“哈哈哈,你干嘛呢?”宇航员敏锐察觉到背后一股凉气,特透着阴森、恐怖。他猛的回头,高度紧张的脸终于放松了。“听到没?敲门声?”“不可能,你别忘了咱俩在这儿多少年了,要不是操作屏上每天更新的冰冷的数据和我这颗经久不衰的宇宙梦,我早忘了我在这儿呆了多久了。”另一个要苍老得多。虽然嘴上说着不信,身体却很诚实他一如既往地调动着摄像头,周围还是飘渺的星辰,浩瀚的宇宙干净的没有一点杂质。他停下了操作,长吁了一口气,笑着、爱怜着看着还瘫坐在地上的宇航员,像看着远方地球上那个可能被同学欺负了躲在墙角哭的孩子一样,他默默地笑了一笑。一阵悠远、清脆、缓慢的敲门声又蓦然的响起了。年轻一些的宇航员激动地竖起来,却强憋了自己压抑已久的欢呼,她生怕错过了外星人吐露的每一个文字。他又摆了个奇葩的姿势窃听着:双腿盘曲,一手贴着舱,一手将手指朝向年老宇航员。似乎在制止他发出任何声音,手指不经意翘成了兰花指。“噗哈哈,”年老宇航员放声大笑,“你敢相信吗?那个外来物种可能我。”“哎呦。”原本满心激动的他躺在了舱内,回味自己滑稽的行径,竟也不禁苦涩地笑了出来。年老宇航员也随即过来,在他的身边躺下。“别失望,多神奇呀。我们现在张开手拥抱的是包罗万象的宇宙啊;我们现在背靠着的,也是那个浩瀚无边的宇宙啊!”话音刚落。“咚咚咚”一声一声强有力的敲击接踵而至。“您还拿我开玩笑,哼。”“不是我。”第一次,幻听。第二次,乐趣。那么第三次呢?这个调皮的、故作神秘的宇宙说:“时间会告诉你答案。”【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续写的文章,以“这时,突然响起敲门声”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应该是比较开放的,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假如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最好不过了,进行一下艺术加工即可。但是文学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不能照搬。考生可先想好一个主题,比如歌颂助人为乐精神的,或者呼吁环境保护的等;在此基础上设计情节,注意记叙文的情节应当有一点波澜,可以借助小说中的悬念、伏笔、突转等手法,写得有一点趣味;然后考虑人物塑造,注意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将人物写得丰满、有特点,记叙文最吸引人处当属细节描写。另外根据开篇语自然也少不了心理活动以及对话描写,本文与其说是考查记叙文能力,毋宁说是考查刻画人物的手法。要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进行推测、想象,也要靠平时的写作基本功。续写可以开发我们的想象力,开拓作文的思路,锻炼选材、组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立意:1.来敲门的是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新版
- 高标准农田土地肥力动态评估与调整方案
- 2026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 5.4 核酸疫苗(mrna疫苗)
- 中国天眼完整版本
- 化粪池清理解决方案
- 英国服饰文化课件
- 【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必备单元知识清单(人教版)
- 小学生电力科普小讲座(课件)-小学常识科普主题班会
- 小儿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课件
- 收购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最优化方法及其Python程序实现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雨季水害重点部位巡视检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