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docx_第1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docx_第2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docx_第3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docx_第4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4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4024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学分学时:1.5学分26学时开课单位:临床学院撰 稿 人:曹志然审 核 人:赵丽君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编号:24024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学分/学时:1.5学分/26学时课程类型: 通识通修课程 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 专业发展拓展课程 集中实践课程适用专业(专业类):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一) 课程简介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学科,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是众多医学专业的考试课。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排除有害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毒素)的应答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科学。近年来,随着其它相关学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也发展到了现代免疫学时期,即以基因、分子、细胞、整体的不同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机制,使细胞活化、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细胞活动的生物活性调节分子、细胞分化发育等根本问题得以深入理解,从而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二)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专业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重点与难点。医学免疫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学科,该学科的最主要特点是:内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前后章节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叉与渗透;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在理论讲授和实验课中,通过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资料处理原则。结合临床病例、临床标本、理沦知识、实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合与判断,使学生既能融汇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又具备灵活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课外文献资料读书会,结合课程内容,重点查阅有关参考文献,书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培养学生自学教材和查阅参考文献的热情、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撰写医学论文的能力;使学生熟悉常用的免疫学英浯词汇,并初步具备阅读本课程英文教科书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能与其它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教学方式与方法二、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相结合。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本学科的重点内容包括:免疫的概念及其功能;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组成、类型、特征、结构、功能及其在各种免疫现象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特性;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及意义;mhc的概念及与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apc的特点及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现象的基本过程和机理;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免疫学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二)教学难点本学科的难点包括: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的概念;各种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等的发育、表面分子、识别机制及功能;抗原提呈及免疫应答的机制;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四、学时分配计划(一)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章课程内容学时1免疫学概论12免疫器官和组织13抗 原44抗体45补体系统26细 胞 因 子2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8b淋巴细胞29t淋巴细胞210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211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12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2合计26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月;第六版(二)教学参考书1. 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金伯泉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第二版;3.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 【考核方式】闭卷(close-book)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考试成绩(70%)七、课程内容概述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一)教学要求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作用2.熟悉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3.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二)知识点提示1.现代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功能及正常和异常表现;3.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一、免疫的概念:二、免疫功能有: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稳定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三、免疫应答的特点:1、免疫系统2、免疫应答的类型: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第十二-第十四章)。四、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第十七章)、自身免疫性疾病(第十八章)、免疫缺陷病(第十九章)及肿瘤等。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史一、经验时期二、科学免疫学时期3现代免疫学时期:(1)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渐完善,(2)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四)思考题1.简述免疫的概念和功能2.jenner发明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的重大意义?3.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及免疫学的作用?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一)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熟悉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知识点提示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的结构与功能;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及其他淋巴组织)的结构,功能3.淋巴细胞再循环。(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也是人类和哺乳类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一)骨髓的结构和细胞组成(二)骨髓的功能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一)胸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二)胸腺的微环境(三)胸腺的功能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 淋巴结:(一)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二)淋巴结的功能:二、 脾脏:(一)脾脏的结构: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和红髓。(二)脾脏的功能:三、 粘膜免疫系统:指存在于各种腔道粘膜下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粘膜系统中的淋巴组织约占机体淋巴组织的50%以上,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malt的组成(二)malt的功能及特点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一、淋巴细胞归巢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四)思考题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2.试述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3.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第三章 抗原(一)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半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的分类、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2. 熟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3. 了解有丝分裂原、超抗原及佐剂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二)知识点提示1.抗原的概念, 免疫原和半抗原的概念。2.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3. 抗原决定簇/表位的定义;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4.抗原的分类,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丝分裂原、超抗原。5.免疫佐剂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机制(三)教学内容抗原的概念与性能: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具有两种性能:免疫原性;抗原性。根据抗原的两种性能,将抗原分为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第一节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一、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一)抗原表位的概念(二)抗原表位的类型(三)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四、半抗原-载体效应五、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第二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 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一) 异物性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成份的差异程度。通常可包括以下三类;1.异种物质 2.同种异体物质3.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成份及隐蔽自身成份的释放(二) 化学属性 (一) 分子量大(二) 分子结构(三) 分子构象(四) 易接近性(五) 物理性状二、 宿主方面的特性1.遗传因素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三、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一、根据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 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 ti-ag)。二、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呈递细胞内合成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四、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超抗原 概念、特点二、佐剂 概念、特点三、丝裂原 概念、特点(四)思考题1 试述抗原的概念和基本性能2 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3 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4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5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剂有哪些?比较超抗原与抗原的异同点第四章 抗体(一)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分型、功能区及酶解片段。3.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4.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了解抗体多样性的原理。5.了解抗体的制备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1.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型、酶解片段及功能区。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5.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同种型、同种异型、独特型。6.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与抗体多样性;7.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抗体的结构一、基本结构(一) 四肽链结构 1.轻链和重链。重链分为链、链、链、链、链五类,相应这完整ig 分子分igm()、igg()、iga()、igd()和ige()。轻链分为两型:型和型。2可变区、恒定区、超变区3铰链区(二)功能区及各区的功能。二、抗体的辅助成分1连接链2分泌片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1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2胃蛋白酶的水解片段。第二节 抗体的多样性和免疫原性(一)同种型:概念、意义(二)同种异型:概念、意义(三)独特型:概念、意义第三节 抗体的功能一、v 区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二、c 区的功能: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和粘膜第四节 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一、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半衰期最长(2023 天);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二、igm 分子量最大,又称巨球蛋白;是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半衰期5 天;血清中特异性igm 含量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不能通过胎盘,如果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 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三、iga:分为两型: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粘膜表面和外分泌液中,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作用。四、igd:是b 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五、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介导型超敏反应发生。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一、 多克隆抗体:概念、制备方法二、 单克隆抗体:概念、制备方法三、 基因工程抗体:概念、制备方法(四)思考题1.试述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与联系2.试述抗体的结构与功能3.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4.试述人工制备抗体的方法5.简述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特点与用途第五章 补体系统(一)教学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三条激活途径的特点和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2.熟悉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3.了解补体活化的调控和 补体系统与临床有关的疾病 (二)知识点提示 1.补体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2.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补体的理化特性。3.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和替代激活途径,比较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4.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自身衰变,调节因子的作用。5.补体受体的组成, 分布及功能。6.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溶菌溶细胞,;调理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 中和及溶解病毒, 炎症介质作用。7.补体系统与疾病:补体的遗传缺陷,血清补体水平异常与临床疾病。(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补 体 概 述(一)补体系统的的概念(二)补体系统组成:30多种成分组成包括: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三)补体理化性质:不稳定,56,3omin 灭活(四)补体的代谢第二节 补体激活途径一、经典途径 激活物、激活条件、激活过程二、mbl途径 激活物、激活过程三、旁路(替代)途径:激活物、激活条件、激活过程及意义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控(略)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一、补体的生物功能1.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靶细胞裂解。2.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有: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和清除免疫复合物。二、补体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意义1.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2.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3.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第五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一)遗传性补体缺陷相关疾病(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四)思考题1.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如何?2.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3.补体系统有哪些生物学功能?4.补体系统相关疾病有哪些?简述其机制。第六章 细胞因子(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生物学活性。2.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3.了解细胞因子的受体、与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生物制品。(二)知识点提示1.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活性: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等;3.细胞因子受体的作用;4.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概述一、细胞因子的概念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一) 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低分子量、可溶性、高效性、通过受体发挥作用、半衰期短、可诱导产生、分泌为短时自限性;(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三)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及多向性;发挥作用为非特异性、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大致分为六大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受体一、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分类二、细胞因子受体肽链组成及共同信号链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一、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1.调控免疫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分化和功能2.调控免疫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发育、分化、活化和功能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1.抗感染作用:抗细菌作用和抗病毒作用 2.抗肿瘤作用3.诱导细胞凋亡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一、细胞因子与疾病发的发生:1.细胞因子风暴2.致热与炎症病理损害3.肿瘤的发生与逃逸4.免疫系统相关疾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二、细胞因子与疾病的治疗1.细胞因子直接治疗2.细胞因子拮抗治疗(四)思考题1.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与分类。2.细胞因子有哪些生物学活性?3.试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4.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感染中的作用5.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情景如何?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一)教学要求 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cd的概念2.熟悉黏附分子的概念3.了解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黏附分子的功能、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二)知识点提示1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的概念,cd分子的概念,常用的cd分子2黏附分子的概念,黏附分子的种类及功能以及与临床疾病。(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一、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及cd的概念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受体、共刺激分子、粘附分子等。1.与t细胞活化有关的cd分子有:cd2、cd3、cd4、cd8、cd28、cd58、cd152、cd40、cd80/cd86等。2.与b细胞活化有关的cd分子有:cd19、cd20、cd21、cd81、cd79a/cd79b、cd64、cd40等。第二节 粘附分子一、细胞间粘附分子的概念二、分类:粘附分子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蛋白样血管地址素及钙粘素家族等。三、粘附分子的功能 (一)参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活化(二)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三)淋巴细胞归巢第三节 cd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一、阐明发病机制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三、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四)思考题1.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2.粘附分子分哪几类?主要有哪些功能?3.与t细胞活化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哪些?其主要功能如何?、4.与b细胞活化有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哪些?其主要功能如何?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教学要求 1.掌握mhc的概念、结构、分布、功能、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掌握mhc的多态性概念2.熟悉mhc单元型、mhc的生物学功能3.了解mhc多基因特性、hla多态性的产生及其意义、hla与临床 (二)知识点提示1.mhc的研究简史, mhc的完整概念。小鼠mhc 的命名和组成。2.人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i类基因, ii类基因, iii类基因。3.两类人hla分子的结构及分布特点。4.人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处理及递呈蛋白质抗原, 调节免疫应答, 参与t细胞分化过程。5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及分型技术: 遗传特点(单元型遗传, 共显性遗传, 高度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hla的分型技术(血清学分型, 细胞学分型, dna分型);6.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与疾病的关系,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输血的关系(三)教学内容mhc的概念第一节 人类mhc的结构及遗传特性一、 经典的mhc i类基因和类基因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一)hla的多态性 复等位基因、共显性表达(二)单元型遗传和连锁不平衡。第二节 人类mhc产物-hla分子一、hla 分子的分布 二、hla 分子的结构及其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一)hla 分子的结构(二)hla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三、hla分子的功能第三节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一、 分子基础 二、 特点 专一性与包容性第四节 mhc与临床医学一、 hla与器官移植二、 异常表达与疾病三、与法医第五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一、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包括宿主抗移植物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二、参与抗原的递呈,供t细胞识别;三、参与免疫应答调节,ir基因产物可调节免疫应答;四、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四)思考题1.mhc的概念?何谓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2.比较hla-类、hla-类分子在基因结构、组织分布、和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特点3.简述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4.简述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第九章 b淋巴细胞(一)教学要求1.掌握b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及b细胞的功能2.熟悉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3.了解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二)知识点提示1.bcr的胚系基因结构2.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及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3.b细胞表面分子:bcr受体复合物,b细胞共受体,共刺激分子4.b细胞分类(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b细胞的发育人类的b细胞在骨髓里发育,其发育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是bcr的表达和自身耐受的形成(一)bcr的基因结构及重排1.bcr的胚系基因结构2.bcr的重排及其机制3.等位排斥(二)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1.组合多样性2.连接多样性3.受体编辑4.体细胞高频突变(三)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1. 祖b细胞2.前b细胞3.未成熟b细胞4.成熟b细胞(四)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阴性选择第二节 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一)bcr复合体:由bcr、ig和ig分子组成。(二)cd19、cd21与cd81复合体,为b细胞协同受体。(三)共刺激分子:1.cd40分子2.cd80/cd863.粘附分子(四)其他表面分子 fc受体、补体受体、丝裂原受体第三节 b细胞分类b细胞根据cd5分子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两个亚群,第四节 b细胞功能b细胞的功能有:1.产生体液免疫2.呈递抗原3.免疫调节(四)思考题 1. b细胞表面有哪些主要分子?其作用如何?2.b细胞有哪些亚群?各自的功能是什么?第十章 t淋巴细胞(一)教学要求 1.掌握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功能,t细胞杀伤的机制和特点2.熟悉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3.了解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二)知识点提示1. t细胞在胸腺里的发育: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意义2. 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3.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功能;(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t细胞的分化发育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和tcr的重排1.双阴性阶段-cd4-cd8-2.双阳性阶段cd4+cd8+3.单阳性阶段cd4+cd8-/ cd4-cd8+(二)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三)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二、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一、tcr-cd3复合体:由tcr、 cd3分子和链组成。二、cd4分子和cd8分子三、cd2分子:四、lfa-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五、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 lymphocyte antigen-4,即cd152)六、cd40l(cd40 ligand,又称gp39分子) 七、丝裂原受体:t细胞受丝裂原pha(或con a)刺激后,向淋巴母细胞转化。第二节 t细胞亚群按表达tcr类型不同分为t细胞和t细胞;按cd分子不同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th)、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cell, ctl)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 t cell, ts);按对抗原应答所处状态的不同分为初始(naive)t细胞、活化(activated)t细胞和记忆性(memory)t细胞;表达nkr.pic的t细胞为nk1.1+t细胞。第三节 t细胞功能t细胞的功能有:1.参与细胞免疫,发挥抗胞内感染、抗肿瘤等免疫2.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3.免疫调节作用(四)思考题1.简述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2.t细胞的表面有哪些重要分子?其作用如何?3.t细胞有哪些亚群?各自的功能是什么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一)教学要求 1.掌握apc的概念、种类、特点2.熟悉apc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的处理与提呈过程和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1.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专职性apc,和非专职性2.单核巨噬细胞的特点与功能3.树突状细胞4.b细胞(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章析句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成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其重要作用。一、抗原提呈细胞分类1.通过mhc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2.通过mhc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二、专职性apc(一)树突状细胞1.dc的类型2.经典dc的成熟过程3.dc的功能(二)单核/巨噬细胞(三)b细胞特性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抗原摄取方式mhc 类分子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呈递抗原种类分布吞噬或巨胞饮一般组织dc低表达成熟的非吞噬性高表达肽、病毒抗原淋巴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吞噬细菌和细胞因子活化后增加表达特殊抗原、细胞抗原淋巴组织结缔组织,体腔抗原特异受体介导活化后增加表达可溶性抗原:变应原 内和细胞外抗原 毒素、病毒淋巴组织外周血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一、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蛋白酶体途径 (mhc-分子途径)二、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溶酶体途径(mhc-分子途径)三、交叉提呈途径四、多糖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四)思考题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哪些类?dc、m及b细胞摄取抗原过程的异同点?2.简述dc的分类和功能特点3.比较抗原处理与提呈的mhc-类、mhc-类途径的特点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一)教学要求 1.掌握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及相互作用、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th细胞的效应、ctl细胞的效应2.熟悉t细胞活化涉及的分子、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3.了解t细胞活化信号涉及的靶基因、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后诱导的细胞凋亡(二)知识点提示1.概述: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场所和基本过程;2.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一、t 细胞识别抗原的种类:有二种:即由mhc i 类分子递呈的内源性抗原和由mhc 类分子递呈的外源性抗原。二、t 细胞识别抗原的递呈过程1内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2外源性抗原的递呈过程(三)t 细胞的抗原识别 双识别机制第二节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一、t细胞活化涉及的免疫分子(一)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识别抗原的信号(二)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信号 协同刺激信号(三)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二、 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及基因表达三、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 cd4+t细胞分化为th1;cd8+t细胞分化为ctl第三节 效应性t细胞的免疫效应和转归一、cd4+th1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二、cd8+ctl 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三、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理四活化t细胞的转归(一)效应性t细胞的抑制或清除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二)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和作用(四)思考题1.简述t细胞识别抗原的机制.2.t细胞的活化需要哪些信号?简述其生物学意义3.效应性t细胞是如何发挥效应的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教学要求1.掌握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的激化及增殖分化、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2.熟悉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3.了解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二)知识点提示1.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的激化及增殖分化;2.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及比较;3.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一、对td-ag 识别与递呈二、b 细胞激活和信号传导三、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四、b 细胞免疫记忆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一、对ti-ag 的识别,直接识别无需t细胞辅助二、b 细胞对ti 抗原和td 抗原应答的区别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的特点和再次应答的特点(四)思考题1.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如何?2.b细胞对对td抗原和ti-1抗原、ti-2抗原免疫应答的异同?3.th细胞如何辅助b细胞的免疫应答4.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一)教学要求 1.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2.熟悉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3.了解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及各成分的作用(二)知识点提示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及其作用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作用2.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一、 障结构及其作用 二、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一)模式识别受体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二)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1.巨噬细胞:(1)表面受体:prr(mr,sr,tlr)和调理性受体(iggfcr,c3br)(2)功能:杀伤清除病原体;抗肿瘤;参与炎症反应;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2.中性粒细胞(三)树突状细胞(四)自然杀伤细胞1.nk细胞的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kir,klr,nkg2d,ncr2.nk细胞对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活化和细胞毒作用(五)固有样淋巴细胞 nkt细胞,t细胞,b1细胞三、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1补体系统2. 细胞因子3.溶菌酶4防御素5乙型溶素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非特异性识别 2无克隆扩增和免疫记忆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即刻固有应答阶段 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2早期固有应答阶段 发生于感染496小时之内。3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发生在感染96小时以后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四)思考题1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屏障及其作用。2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及其主要作用。3简述模式识别受体及其种类。4简述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一)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和中枢耐受的机制2.熟悉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和外周耐受的机制3.了解免疫耐受的建立和打破与临床医学(二)知识点提示1.免疫耐受的概念和中枢耐受的机制;2.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和外周耐受的机制(三)教学内容一、免疫耐受的概念二、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三、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 免疫耐受可分为中枢性免疫耐受和外周性免疫耐受。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2、免疫耐受的打破(四)思考题何谓免疫耐受?有何临床意义?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一)教学要求1.熟悉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2.了解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二)知识点提示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一、抗体或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二、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三、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四、免疫细胞表面活化行受体和抑制行受体的免疫调节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一、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th1,th2,th17的免疫调节作用第三节 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一、aicd的调节二、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调节(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四)思考题免疫调节机制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一)教学要求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2.熟悉超敏反应的分类、防治原则 (二)知识点提示1.超敏反应的概念;2.、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各型超敏反应参与的成分及反应特点;3.超敏反应的分类及防治原则(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一、概念及特征 二、参与型超敏反应的物质三、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四、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一、概念 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三节 型超敏反应一、概念 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三、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四节 型超敏反应一、概念 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三、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四)思考题1 简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2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机制如何?3 血清过敏性休克与血清病的发生机制?4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病(一)教学要求1.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点2.熟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免疫损伤机制及防治原则3.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二)知识点提示1.自身免疫现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分类3.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的诱发因素与机制一、诱发自身免疫病的因素(一)抗原因素: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2.自身抗原的改变3.分子模拟4.表位扩展(二)遗传因素1.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与hla相关2.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基因(三)其他因素二、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机制1.清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的异常2.免疫忽视的打破3.淋巴细胞多克隆激活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障碍5.调节性t细胞功能异常6.mhc分子的异常表达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一、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1.自身抗体直接介导的细胞破坏2.自身抗体介导的细胞功能异常3.自生抗体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组织损伤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二、基本特征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一、去除引起免疫耐受异常的因素二、抑制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三、重建对自身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四、其他(四)思考题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有哪些?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一)教学要求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和主要临床特点;aids的免疫学特点2熟悉免疫缺陷病动物分类、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3了解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和主要临床特点;2.aids的免疫学特点(三)教学内容一、概念二、分类与特征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四、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四)思考题1试述免疫缺陷病的原因、类型与临床特点2哪些免疫学指标可 用于监测hiv感染过程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一)教学要求1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2熟悉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的原则(二)知识点提示1.肿瘤抗原的概念、分类;2.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机制3.肿瘤的免疫学防治(三)教学内容第一节 肿瘤抗原一、肿瘤抗原的概念二、肿瘤抗原的分类1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2根据肿瘤抗原产生的机制分类法第二节 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一、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二、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一)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1t细胞免疫的抗肿瘤机制2固有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nk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等(二) 免疫效应分子的抗肿瘤作用1抗体的的抗肿瘤机制2其他免疫效应分子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补体等第三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一、肿瘤细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监视的能力1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2肿瘤细胞mhc-分子地表达3肿瘤细胞共刺激分子异常4肿瘤细胞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