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毕业论文-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332203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_第1页
矿山测量毕业论文-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332203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_第2页
矿山测量毕业论文-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332203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_第3页
矿山测量毕业论文-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332203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_第4页
矿山测量毕业论文-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332203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目录 摘要. 4 Abstract.5 1 矿区概述及地质情况.6 1.1 矿区概述.6 1.1.1 交通位置.6 1.1.2 地理形势.6 1.1.3 矿井生产现状.6 1.1.4 井田周边矿井情况.7 1.1.5 水系.7 1.1.6 气象及地震烈度.7 1.2 矿井地质情况.8 1.2.1 地质构造.8 1.2.2 地层.8 1.2.3 含煤地层.8 1.2.4 煤层特征.8 1.2.5 煤质.8 1.2.6 水文地质特征.9 1.2.7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9 2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9 2.1 井巷开拓.9 2.1.1 开拓系统.9 2.1.1 开拓方案.10 2.1.2 井底车场及硐室.10 2.2 井筒及设备布置情况.10 2.3 采煤方法.11 2.3.1 采煤方法的选择.11 2.3.2 矿井装备标准.11 2.3.3 回采工艺.11 2.4 矿井生产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11 2.4.1 补连塔矿主运输系统现状.11 2.4.2 煤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12 2.4.3 矿井通风系统.12 2.4.4 灾害预防.12 2 3 矿区地面测量.14 3.1 矿区地面控制网的概况.14 3.2 补连塔矿近井点的设计.16 3.3 补连塔矿水准基点的设计.16 3.3.1 井口水准点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16 4 井下平面测量.17 4.1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必要精度.17 4.2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方案的选择.18 4.3 平面联系测量.19 4.3.1 一井定向.19 4.3.2 两井定向.20 4.4 井下控制导线测量设计.21 4.4.1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则及特点. 21 4.4.2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22 4.4.3 井下导线的布设与形式.22 4.4.4 井下经纬仪导线角度测量.22 4.4.5 井下经纬仪导线的边长测量.23 5 井下高程测量.23 5.1 高程联系测量.23 5.2 井下高程控制测量.25 5.2.1 高程控制的要求:.25 5.2.2 井下水准点和导线点的设置.25 6 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测量.26 6.1 巷道掘进测量.26 6.2 回采工作面测量.28 6.2.1 回采工作面测量的内容.28 7 贯通巷道概述.28 7.1 贯通类型与允许偏差.28 7.1.1 贯通类型.28 7.1.2 巷道贯通允许偏差的确定.29 7.2 原有类似贯通简述.30 8 贯通平面测量方案设计.30 8.1 平面测量方案选择.30 8.1.1 平面测量方案设计.30 8.2 近井网的设计.31 8.3 定向测量方案设计.32 3 8.3.1 贯通方案的选择和实施.32 8.4 井下导线测量设计.32 8.5 平面重要方向上贯通误差预计.32 8.5.1 导线中加测陀螺定向边后导线终点的误差预计.32 9 贯通高程测量方案设计.36 9.1 高程测量方案选择.36 9.2 地面高程测量设计.37 9.3 井下高程测量设计.37 9.4 高程方向误差预计.38 9.4.1 巷道贯通误差预计公式.38 9.4.2 贯通误差计算.38 10 巷道掘进中的测量.39 10.1 贯通巷道几何要素和标定要素的计算. 39 11 掘进中给线工作.41 11.1 贯通后实际偏差的测定.41 11.1.1 平、斜巷贯通时水平面内偏差的测定.41 11.1.2 平、斜巷道贯通时竖直面内偏差的测定定.42 11.1.3 贯通后巷道中腰线的调整.42 12 工作组织与经费预算.43 12.1 工仪器配置与经费预算.43 12.1.1 仪器配置.43 12.1.2 经费预算.43 结论.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46 4 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矿 3220332203 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方案 摘摘要要 本文主要叙述同一矿井的巷道贯通的方案设计,巷道贯通导线点位以 及仪器的选择,巷道贯通前水平重要方向和高程方向的偏差预计,对偏 差的改正。并对矿山测量的主要工作进行具体介绍,矿山测量的主要工 作包括:矿区地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平面联系测量、井下高程测量、 巷道掘进和回采工作面测量。 关键词:关键词:巷道贯通;贯通误差预计;平面测量;高程测量。 5 InIn BuliantaBulianta coalcoal minemine ofof ShendongShendong coalcoal companycompany InIn 3220332203 workingworking faceface ofof holing-throughholing-through surveysurvey projectproject designdesign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same mine roadway design, roadway connecting traverse point and instrument selection, roadway levels before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and elevation direction deviation of expected, on deviation correction. And the main work of mine surveying is introduced, the main work include: Mine Surveying in mining ground measurement, plane survey, plane, elevation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of mine roadway excavation and mining working surface measurement. KeyKey WordsWords:roadway; through error prediction; plane measurement; height measurement. 6 1 矿区概述及地质情况矿区概述及地质情况 1.1 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 补连塔矿位于神华煤转油基地的东北部。神华集团煤转油供煤基地位于内蒙 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南,行政隶属乌兰木伦镇所管辖,其地理坐标 为: 东经:11001061101226 北纬:391335392415 矿区二级干线公路由井田东部边界通过,公路可直通东胜、包头、2 太原、 西安等地。包(头)神(木)铁路途经本井田东侧黑炭沟车站,神(木)朔 (州)双线电器化铁路已建成投入营运,朔(州)黄(骅)双线电器化铁路也 已建成并投入营运。因此,本矿井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1.1.2 地理形势 本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形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的斜状地形,最 高点在呼和乌素区 b241 孔之南,海拔标高为+1368m,最低处在上湾区乌兰木伦 河与活鸡兔沟交汇处,海拔标高为+1085m,一般为+1100+1300m。 井田内受毛乌素沙漠影响,大部分被风积沙覆盖,植被稀少,属沙丘及荒峁 发育的半沙漠区,地面沟谷纵横交错,地形较为复杂。 1.1.3 矿井生产现状 目前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可达到 8.0Mt/a。该矿井为平硐一斜井开拓,现有 的主井、副井、风井、辅助运输平硐、南进风井、南回风井分别位于主井工业场 和南风井工业场地内。主井井筒净宽 3200mm,其内铺设一条带宽为 1200m 钢绳 芯胶带输送机, 担负矿井煤炭提升任务; 井下辅助运输主要由辅助运输平硐担负, 零星材料、设备等山副井担负,辅助运输方式原设计为齿轨车牵引 1t 固定式矿 车为主,技改后矿井完全实现了胶轮化运输。井下布置有三条主要大巷,一条 +1500 水平辅助运输大巷,一条胶带输送机大巷,一条回风大巷。胶带输送机大 7 巷净宽 4200mm,其内部置一条带宽为 1200mm 钢绳芯胶带输送机。一个煤巷连续 采煤机掘进工作面。 1.1.4 井田周边矿井情况 周边有已开发的李家塔煤矿、马家塔、武家塔露天煤矿现在正生产,有几个 小矿已关闭。基地中现有矿井有补连塔矿、上湾矿,西部以原补连勘探区边界为 界。上湾矿生产能力 3Mt/a/该矿井为斜井开拓,现有主井、副井、风井、辅运 平硐,齿轨车斜井、北进风井,分别位于工业场地和北风井场境内。主井京东净 宽 4.3 米,其内铺设 1.6 米胶带输送机,运量为 3000T/h。井下辅助运输余姚由 附运平硐担负。工业场地处布置了主井、副井、齿轨车斜井、风井、辅运平硐外, 还布置有筛选厂,辅助生产设施,生活福利设施,绞车房、通风机房、锅炉房、 变电所等设施。该矿于 2003 年 10 月移交生产,井下布置一套综采,一个连采房 采面,生产能力达到 1000 万吨/年。 1.1.5 水系 与矿井开采初期有关的水系有乌兰木河及其支流补连沟、 霍吉图沟、 黑炭沟、 活鸡兔沟、尔林兔沟、呼和乌素沟、石灰沟。属黄河水系,其支流为季节性溪流, 个别沟内有地下水以泉水的形成渗出。 据陕西省境内的五道恒水文站历年观测成 果, 乌兰木伦河最大径流量为9260m/s, 贫水期流量为3.13m/s, 流速为 1.115m/s。 补连沟位于不连盘区中部,基本为常年溪流,流量随季节和气候而变化。 活鸡兔沟位于上湾区中部,基本为常年溪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 1.1.6 气象及地震烈度 井田所处区域气候属典型的半干旱半沙漠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 炎热, 春季多风秋季凉爽, 全年少雨, 无霜期短, 冰期长。 夏季最高气温 36.6, 冬季最低气温-27.9 度,一般十月初开始上冻,至次年 4 月开始解冻,冰冻期长 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可达 1.5 米,最大积雪厚度为 220mm。降雨量集中在 7、8、9 三个月,年降水量为 194.7-531.6mm,平均 357.3mm。年蒸发量为 2297.4-2833.7mm,平均为 2457.4mm,是降水量的 5-6 倍。本区春冬两季风力较 大,一般在 4 级以上,最大风力可达 10 级,风向多为西北,风速一般在 3.3m/s。 最大可达 24m/s。 8 本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之中,沉淀地层较厚,构造简单,无火成岩,说明 地壳活动性较差,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划分,本区地震烈度为 6 度。 1.2 矿井地质情况 1.2.1 地质构造 本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 258。 其内尚未发现断层, 偶尔有短轴向斜和背斜出现,赋存条件简单,井田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2.2 地层 由于大面积风积沙和沟谷中冲淤积物的覆盖和地形切割较浅等原因, 区内只 在沟谷两侧或山脊零星出露延安组上岩段及其以上地层。 根据地层露头和钻孔资料,本井田赋存地层由老至新有:上三叠统延长组、 下侏罗统延安组、中侏罗统直罗组、上侏罗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第四系。 1.2.3 含煤地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其岩性岩相特征及含煤性,在纵 向上有明显差异,而在横向上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依据这种纵横关系的变化和含 煤特征,将下侏罗统延安组分为上、中、下三个延段。 1.2.4 煤层特征 井田内之煤系地层属单斜构造,倾向西南,倾角为 13间,平缓稳定, 平均厚度约 180 米,含中、下侏罗系煤层之 2、3、4、5、6、五个煤组,总地质 储量约 70544 万吨,工业储量 65370.3 万吨,可采储量 44138 万吨,其中 22 中、3、4 煤层为极稳定煤层,大面积可采,适合与集中生产,综合机械化采煤。 煤系内无大断裂及火成岩侵入。矿井涌水量正常是每小时 90 立方米,其来源主 要是孔隙水及裂隙水,全靠地表降水补给。 1.2.5 煤质 本矿井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特性均相近。煤呈黑色,条痕褐 黑色。煤层致密坚硬,容重在 1.30t/m3 左右。宏观煤岩特征:各煤层均匀由亮 煤、暗煤、镜煤、丝炭组成,丝炭含量较高为各煤层的一个主要特点,燃点约 300,为易燃煤。宏观煤岩类型:2 煤组以半暗为主,黯淡型和半亮型次之;2、 3、4 号煤则有半亮型、半暗型为主,其次为暗淡。各可采煤层牌号除 1 为长焰 煤外,其它均为不粘煤。根据镜煤反射率及显微镜煤岩的特征,井田内各煤层主 9 要为底变质烟煤的第 1 阶段,属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低硫、特低磷-底磷,中 等发热煤。 经简易可选性试验,确定井田各主要可采煤层为易选或极易选煤。 1.2.6 水文地质特征 本井田岩层产状平缓,倾角 13,构造简单,裂隙不发育,因此不利于 地下水的汇集。井田内有第四系含水层、1 煤层顶板基岩潜水含水层、12 号煤 承压水含水层、23 号煤层承压水含水岩段、3 号煤层三迭系延长组承压含水段 共五个含水层。 除第四系含水层外, 其他含水层均由中、 细砂岩组成, 岩石致密, 裂隙不发育,含水量小。 1.2.7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 根据四井田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结合煤转油基地的需煤情况和神东矿区发 展规划, 经过分析认为, 矿井最终规模为装备 4 套引进综采, 设计生产能力 4350 万吨/年, 本井田 1 号煤、 2 号煤拥有地质储量 267200 万吨, 可采出煤量为 192300 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 4350 万吨/年计算时,上水平服务年限为 45.3 年。 2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 2.1 井巷开拓 2.1.1开拓系统 按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 补连塔矿从 05 年初, 矿井原煤产量将增至 2000 万吨/年,现在的综采在补连二盘区回采 2 煤,04 年 4 月份应开始准备补连第二 套综采所需开拓大巷、准备巷道及回采巷道。 补连 1 煤三盘区三条集中大巷继续向上湾井田延伸,最终与上湾 1 煤已有生 产系统形成对大巷北翼盘区的 1 煤的回采系统。 另外,为满足向煤转油基地直接供煤,在煤转油厂址附近开凿一个主斜井, 承担煤转油用煤提升任务,井筒斜长 742m,倾角 13 度,内设 2 米带宽胶带机, 运量 6000 吨/小时,再设计井筒断面同时要考虑预留吊挂二部皮带的余地。综上 所述,前期出全部利用原有井筒外,另外新增 2 个井筒,两条大巷。 为满足井下原煤通过皮带直接向煤液化项目供煤的要求和开采补连井田、 上 湾井田 2 煤的需要,需对上湾矿井三条大巷即 2 煤胶运大巷、2 煤辅运大巷和 2 10 煤总回风巷进行延伸,该三条大巷横穿煤液化项目厂址,并与煤转油主斜井井底 相连,该三条大巷即为整个上湾井田、补连井田、尔林兔井田、呼和乌素井田的 开采服务,同时也为煤液化项目供煤服务。三条大巷通过煤液化厂址下放部分巷 道支护设计需采取特殊措施,以确保煤液化项目长之内设施的安全运行。 与此同时,为满足前期补连塔井田 1、2 煤生产需要,原补连塔矿的 1、2 煤 回风大巷,辅运大巷,及新布置胶运大巷都必须延伸。 2.1.1 开拓方案 大巷条带式开采、工作面沿走向布置、盘区后退式开采。04 年 3 月份,补 连第一套综采接续补连二盘区 2 煤首采面,05 年初补连第二套综采布置在补连 三盘区南部的 31306 工作面(原上湾井田内)于 2006 年 5 月前后接续补连 31301 西工作面,随后接续补连四盘区 31401 走向工作面。为此,补连塔 1 煤三条(煤 胶运大巷、回风大巷、辅运大巷)大巷必须最晚在 06 年初前掘到四盘区西边界, 开始掘进 31401 工作面顺槽,06 年 9 月前后补连第二套综采接续该 1 煤综采面, 解放 2 煤,2 煤三条大巷(2 煤新胶运大巷、辅运大巷、回风大巷)在 09 年初掘 进到四盘区西边界,为煤液化上综采维持补连 2000 万吨/年创造条件。 2.1.2 井底车场及硐室 矿井采用平硐斜井开拓,主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 车自地面直达工作面,系统简单,环节少,矿井不存在车场线路,井下辅助大巷 可形成环线,供胶轮车运行通行。 2.2 井筒及设备布置情况 补连塔矿井现有井筒 7 个,其中工业场地 5 个,分别为新旧主斜井、副斜井、 风井和辅运平硐,南风井场地 2 个,分别为南进风斜井、南回风斜井。 (一)、前期增加的井筒 煤转油基地主斜井:井口位于煤转油厂址内,井筒长度 712 米,倾角 13 度, 净断面 15.15m,井筒内设 2000mm 宽钢芯胶带运输机,运量 6000 吨/小时,担负 煤转油基地一期工程 1350 万吨/年煤炭的提升任务。 (二)后期增加的井筒 1、呼和乌素盘区身进风立井:位于呼和乌素盘区中部,担负着后期开采呼和 乌素盘区 11 时的进风任务。 2、呼和乌素盘区回风立井:位于呼和乌素盘区中部,盘区大巷附近,担负着 后期开采呼和乌素盘区盘区时的回风任务。 3、尔林兔盘区进风立井:位于尔林兔盘区中部,盘区大巷附近,担负着后期 开采尔林兔盘区时的进风任务。 4、尔林兔盘区风立井:位于尔林兔盘区中部,盘区大巷附近,担负着后期开 采尔林兔盘区时的回风任务。 2.3 采煤方法 2.3.1 采煤方法的选择 矿井主采 1 和 2 煤层。1 与 2 煤层均属厚煤层,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小,开 采高度适中, 顶底板稳定完整, 开采条件非常优越, 利用综采长壁开采最为合适。 鉴于国外目前已出现采高 6m 的大采高液压支架,设计采用高支架一次采全高。 补连井田 2 煤二盘区东部 2 煤可采边界不规则,采用长壁工作面开采采有 困难,设计采用连续采煤机进行房柱式开采。 顶板管理方式:本井田煤层倾角 1 3 度左右,赋存稳定,构造简单,开采 区域大,故各煤层工作面均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2.3.2 矿井装备标准 考虑到技术及设备的进步,加长工作面、提高采高,提高综采面产量,矿井 最终装备四综七连,1 煤一套综采,生产能力每套 950 万吨/年,2 煤一套综采, 生产能力每套 1000 万吨/年,连采掘进年生产能力按 5060 万吨/年计算,其中 四套用于掘进,两套房采对边角煤回收,能力按 100-120 万吨/年,一套机动用 于掘进和旺格维力采煤,最终四综采七连形成 4350 万 t/a 的生产规模。 2.3.3 回采工艺 由于各采工作面均采用了双巷布置,各工作面均依次逐段后退式回采。每个 长壁工作面均采用双向回采,采煤机自开缺口、截煤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 2.4 矿井生产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 2.4.1 补连塔矿主运输系统现状 补连塔矿主运输系统由新建的新主运输系统和原有的旧主运输系统构成。 新 建新主运输系统由带宽为 1600mm,胶带机长度为 2300m,能力为 3500t/h 的主井 12 大巷胶带机构成。旧系统由旧主井胶带机、大巷一部胶带机和大巷二部胶带机构 成。 其主要技术参数为, 旧主井胶带机原设计参数:Q=2000t/hB=1200mm V=4M/S L=304M a=015 度;大巷一部胶带机参数:Q=2000t/hB=1200mmV=4m/sa=0 度;大巷二部胶带机:Q=2000t/hB=1200mm V=4m/sa =0 度;实测后得知:其 运量最多为 1600t/h。 2.4.2 煤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 设计采用胶带输送机运煤方式补连塔现在年生产能力为 1000 万吨,井下布 置一套进口综采和两套连采,现在综采设备在 1 煤三盘区 31305 面,2004 年四 月份将下到 2 煤二盘区采 32201 工作面, 其综采工作面的煤通过顺槽皮带及新主 运输系统运出地面,年生产能力为 1000 万吨。1 煤综采工作面的煤主要是通过 旧主运煤系统运出地面,虽然改造后的旧主运系统能力偏小,但其井下设有缓冲 煤仓,主运输系统来煤量比较均匀,所以完全可以满足年产 1000 万吨的要求。 2.4.3 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这一时期的进风井有补连工业广场的辅运平硐、新主井、旧主井、副斜 井、回风井,回风井为补连南风井工业广场的两条井筒,两条井筒通过风道进行 并联通风。对南风井工业广场的两条井筒并连同风进行改造,现有南进风井在进 风,由地面作风硐及风井先于南进风井联通,与进风井差极少的井巷工程后,在 回风井与风道处设置一挡风的轻质密闭,等风道与井筒连通后取出轻质密闭,完 成两井通联通通风。 2.4.4 灾害预防 1、防止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 (1)采煤机都带有内外喷雾装置,如采煤机的内外喷雾装置都使用还不能 有效抑制煤尘的产生和飞扬,那应该配备湿式除尘风机。 (2)井下建立可靠的消防降尘洒水系统,对各运煤转载点及易产生煤尘的 地点进行喷雾洒水,以抑制煤尘的的飞扬。 (3)井下胶带机巷作为进风巷时,应严格控制风流与胶带的相对速度,并 间隔一定距离布置喷雾装置,防止煤尘的产生。 (4)井下主要进回风巷、采掘工作面、采区间应设置水幕、隔爆水袋(或 水槽)。 13 (5)井下巷道应定期清扫,冲洗煤尘。 (6)煤尘、流煤眼保持不放空防止漏风引起煤尘飞扬。 (7)必须采取严格措施防止明火电火花、电弧等的产生。 2、水患预防 (1)井周围的小窑是否越界开采,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还无法确定所以 当掘进巷道接近井田边界的小窑时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以防 采空区积水巷道贯通而造成矿井的水灾 (2)井口在雨季要做好防洪工作。 (3)因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不全所以不明确探放水的位置,在掘进、 回采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3、爆炸的安全措施 本井田虽然瓦斯相对涌出量极低,为低瓦斯矿井,但由于井田周围的小窑还 不能明确是否越界开采,所以巷道掘进可能与井田周围小窑的废巷、盲道相通, 从而导致大量瓦斯涌出,造成瓦斯积聚。因此,在瓦斯管理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 工作。 (1)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合理。 (2)严禁停主扇、局扇,如果特殊情况需停则必须制定相应措。 (3)严格瓦斯管理制度 (4)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必须达到设计需求严禁因无风、微风作业造成的瓦 斯积聚、超限。 (5)当巷道掘进井田周围的小窑附近时,应提前探明小窑巷道是否浸入本 井田边界内,如侵入本井田边界内,应对小窑巷道进行瓦斯排放,回复通风,待 掘进穿过小窑巷道后,应立即进行封闭。 (6)本井田内的各采空区、废巷应及时进行密闭。 4、防火措施 (1)井下设有消防洒水管网。 (2)在一般情况下严禁进行电焊、气割,特殊情况下如必须进行时,应制 定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3)皮带机头、转载点、采掘工作面都应配备有消防器材。 14 (4)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注意电缆漏电引起或火灾的可能性。 5、防治煤层自燃的安全技术措施 煤层自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有易燃的浮煤存在;(2)有漏风供养条件;(3)有集聚氧化热的蓄 热条件;(4)有稳定、持续足够氧化的时间。 由此看到外部条件对煤层的自燃发火起着决定作用, 凡是具备以上条件的地 点者有自然发火可能性,所以防止自燃发火的出发点就是消除以上所属的条件, 就可以达到抑制发火的目的。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应采取以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我 国防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的经验,可以归纳为:改、隔、清、闭、灌、查、风、管 八字方针。根据本矿的具体件,结合防灭火的八字方针,本设计对一防火采取如 下措施: 1、提高连采工作面回采率,采空区尽量不留残煤。 2、连采工作面采过的巷道或采空区)及时封闭。 3、加强通风设施管理,合理设置通风构筑物,减少漏风,消除采空区的供 养条件。 4、对废巷及时时密闭,采空区密闭有必要时需进行注浆封闲,及时清理碎 煤杂物,使之与空气隔绝,抑制煤的氧化。 5、对支承压力区的煤柱裂隙、采空区、开切眼、停采线等煤炭易燃地点喷 洒阻燃化剂,降低煤的氧化能力,阻止没得氧化过程。 3 矿区地面测量矿区地面测量 3.1 矿区地面控制网的概况 东胜煤田在全国大地控制网中处于河曲区,等全面网之西南部,而河曲等 网是在国家 I 等锁包头大同、大同忻县、忻县一榆林、榆林包头四 条锁所围成的口字形中分期布设,作业年代为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作业单位有 地质部第二大队,国家测绘局与军委总参测绘局及黄河水利委员等。作业根据为 原苏联 1939 年测量规范等,精度很底,属旧等网体系,1973 年军委总参测绘 局进行了河曲区 357 个点的整体平差,反映出其精度的低下,如: 1、三角形闭合差(最大):5.4 15 先规范允许(最大):3.5 2、平差后侧角误差:1.8 现规范允许(最大):1 3、aM 差值:13.02 一般应小于:3 整体上看,河曲区等网在整体平差后仅可达到现行规范的等网的精度。 1982 年内蒙古煤田勘测队在东胜煤田布设约 150 个点的等全面网,是在 上述河曲区等网下加密的,本身精度符合现行规范,但因起算点精度不够,并 与陕西接网时发现不少问题,该往在矿区内及附近有点位分布,其精度值也带研 究与分析,但满足地质勘探及 1:5000 比例尺测图,基本是可以的。 按照煤炭开发三个阶段(勘探、基建、生产)的要求,应该建立本矿区基建 与生产阶段之高精度控制网,以满足煤矿测量规范第五条及变形精度不低于 1:2 万之基本要求,介于基建之初,人力、物力与资金的约束,本矿井沿用了勘 探时期之控制网,为了建立进井点的迫切需要,1991 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 况下, 公司测量队在蒙陕边界南北两侧跨全矿区,已四个等点为起点建立含有 14 个未知点的的等三角锁一条,获得了相对的高精度: 1、测角中误差:1.48(规范允许 2.5) 2、三角形最大闭合差:6.99(规范允许 9) 3、边的最弱相对精度:1:7 万(规范允许 1:4 万) 4、最大方位角中误差:1.07(一般允许 2.5) 5、最大点位中误差:0.057m(一般允许 0.1m) 这条三角锁的建立,为全矿区各矿之近井点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补连塔附 近有“苏家梁”及“白石头”两个等点。 与建立三角网的同时,相对建立了等水准网,以“马家塔”点之高程为起 算,网中含 11 个未知点,组成含有四个结点、三个闭合环的多结点水准网。相 对精度良好: 1、单位(公里)权中误差:4.7mm (允许误差为 10mm) 2、最弱点高程中误差:9.2mm 16 (允许误差为 20mm) 这个水准网在本矿区附近有两个点(“苏家梁”与“白石头”),这样使近 井点及井下高程有了良好的基础。 3.2 补连塔矿近井点的设计 以“苏家梁”、“白石头”两个等三角点为起算点,建立 5级(地面工 级) 测距导线, 外业以 RED-MINI 测距仪四测回往返测边, 水平角及垂直角一 WILD T2 经纬仪施测四测回,全导线含 13 个未知点。总长度为 8.6 公里,其中包含了 主、副井之近井点及南回风井之近井点。 导线实测结果精度良好: 1、角度闭合差:3.2,允许差为 39 2、测角中误差:0.8,允许差为 5 3、坐标闭合差:WX=7mm,WY=25mm 4、全长相对精度:1:26 万,允许为不低于 1:2 万 可以看出,平面精度远远高于煤矿测量规程之要求,足以作为井上、下 联系测量及对原 151 对及邯郸设计院点精度的检查,在地面按 7级规范,测距 仪极坐标法实测了 KY13、C、D、W、G 等点。 地面级导线的高程是在实测平面坐标的同时,实测垂直角四个测回,距离 往返测量,仪高、觇标高测量两次,该环线闭合精度良好,允许差 0.26m,实测 闭合差 52mm,起算点“苏家梁”之高程中误差为 3.7mm,“白石头”为 5mm,对起 算点误差未计入内。 KY13、C、D、W、G 诸支点没有评定其精度,只能认为实测符合要求。 3.3 补连塔矿水准基点的设计 每个井口附近最少设有两个水准点,近井点都可作为水准点用,井口水准点 的高程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 3.3.1 井口水准点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 井口水准基点的高程精度应满足相邻井口间进行主要巷道贯通的要求。 由于 两井间进行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