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与动态环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研究.doc_第1页
基于资源与动态环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研究.doc_第2页
基于资源与动态环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研究.doc_第3页
基于资源与动态环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研究.doc_第4页
基于资源与动态环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资源与动态环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研究姓名:邱先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导教师:卢岚20061201ABSTRACTFacing with the future market competition, it is really a tough problem for private enterprise how to deal with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of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and ensure the companys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reasonable thinking to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 this thesis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s resource structure, core capability and common vision from the enterprise subject view combining with newest study of enterprise evolution theor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Moreover it probed into the mechanism of outside environment based on five force model and three-dimension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and expound main content and analysis model of private enterprise strategy change from the strategy perspective. Then put forward the evolution patter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 Finally, it discuss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some needed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the concrete case study.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 evolutio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is innovative. That is our expectat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trategy making and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 Private Enterprise, Core capacity, Dynamic environment. Strategy change. Evolution pattern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了年/月/j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V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ij先 签字日期年/月/广日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广月/丄日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论文选题背景1.1.1中小型民营企业1. 中小型民营企业关于民营企业的界定,学术界和企业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 点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民营企业应该是“非国有国营”的所有企业的总和。即 除国有国营的企业外,一般都属于民营企业的范畴,包括国有民营企业在内。从 狭义角度看,民营企业一般是指非公有制企业。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 但个体户称不上是企业,因此狭义的民营企业往往就是指私营企业。 具体而言,对于民营企业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认为,民营是和“官 营”相对的概念。除法律规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特例以外,其他的企业都应 是民营,包括国有资本参与其中的企业。(2)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民营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民营是以经营主体的 不同来定义的一个概念。重点应突出一个“营”字。国有经济也可以采取民营的 形式,实行国有民营,在所有制不变旳情况下,采取由私人或民间机构来租赁、 承包、委托经营国有企业。具体民营经济可划分为七大块,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民 营企业所包含的范围,即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民营 企业等。(3) 许多民营企业家则认为,民营企业就是毎个员工都参与这个事业的企 业,是大家的企业,这就叫民营企业。其实,对于民营企业定义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范围归为三类: 广义的角度:只要不是国有国营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实际上是用排除法来界 定民营企业的范畴,把国家所有但不由国家经营的所有企业都列入民营企业的范 围。中义的角度:只要不是国有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这种观点比前面的观点 所涵盖的范围要窄,其中除去了_有民营的那部分企业。狭义的角度:这是从所 有制的层面进行界定,认为非公有的企业就是民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 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等。2.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态势诉年夹.陆着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从改革开放最初的国有、集体企业混合引擎逐步过渡到国有、民营和 外资三大引擎共同拉动经济增长,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200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亿; 各类民营企业已经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方面,各类民营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超过了 40%。而据最新的报道,在过去的五年 中,内资民营投资总量以每年近三成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在GDP的比 重又有了新的提高,约占到了 65%。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持编创的2006 年民营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后五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预计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上升至3 / 42。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2000年 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 的64.9%,其中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4.3%,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增加社会就业 机会、企业技术创新、农村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经济结 构、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建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 初建期,企业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为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应实行古 典家族企业管理模式;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扩大,进入成长期后,资产所有权与 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管理模式应由古典家族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向现代家族企业 管理模式过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小艰民营企业初步具备大塑企业的特征, 为实现企业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目标,应逐步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以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积累,21世纪,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不论是整体规模还是经营实力等各方面都大大增强,并且陆续出现了由初 始的资本积累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由物质资本扩张转向依靠技术创新、知识积累 和质量效益提高的内涵式增长;由探讨、摸索企业治理结构、经营体制到完成改 制、产权改革的可喜进步与成果。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国家改革开放、提倡可 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一步步的健康成长和壮大。然而, 新时期我国中小塑民营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环境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1)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有相互融合的 趋势,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随着加入WTO,我国市场竞争将趋 于规范化和_际化,大量的跨W公司将进入到我国的市场竞争中,而我W提倡的 “走出去”的政策也正在鼓励部分企业走出W门,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舞台。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更多的国内企业(包括民营企业)走出国门。这需要全面打造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加大,能源的紧缺,经 济发展对自然、人文环境造成的危害,这些因素都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节约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效用。所以如何平衡能源耗用、环境保护与企 业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难题。(2) 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需要大力培育 和引进人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民营企业仍面临着招不来 人才,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拓展,民营企业 对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财务会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 管理等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如何培育、引进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许多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3) 中小型民营企业向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需要 不断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企业向多元化、集 团化、国际化方向的变化,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会更为复杂,企业对技术、人才、 资金的需求会更高,内部管理层次会增加、管理幅度会更宽,内部管理成本和信 息成本都会上升,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改进、创新企业内部治 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4)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社会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需要树立良好的社会责 任意识和企业诚信文化。随着民营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 企业对产品消费、市场秩序、宏观经济、地区经济、居民生活、社会就业、劳资 关系、社区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 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等不只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同时关系到一个社区、 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民营企业必须不断增强 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在追求自 身经济利益、自我发展的同时,注重员工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与社区、自然环 境的协调发展,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面对这搜新的变化与环境,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何选择 未来的发展之路,采取何种模式来应对?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民营企业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都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小型民营企业谋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 题。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学持续发展之路,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下文所述民营企业泛指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本论 文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借鉴企业进化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新时期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1.1.2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 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科学发展 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 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 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 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 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 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3。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 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 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 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 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 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 本方法。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 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 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 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民营经济的产生、 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充分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充分 调动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和普 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培育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促 进技术创新;有利于统一经营理念,推广管理模式,塑造品牌形象,建立强势企 业文化。其次,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民营企业与自然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科学发展观来看,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首先要求民营企 业必须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和资源能源节约意识,努力 实现民营企业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运用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民营企业平衡 资源幵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利于民营企业主动承担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和环保经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美化 生活环境等社会责任。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正确处理自身发展速度与 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重视投入和规模的扩张,更要重视增长方式、关心产出, 切实加强管理,不断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既保持企业较快的成长速度,又要取 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另外,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探索总结包括民营企业在内 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科学发展观实践,切实指导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 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发展的实践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对企业自身而 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政府的角度,可以运用科学发展观在宏 观政策、总体结构、法律法规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给以监督、调控和支持。另一 方面,企业自身也可以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我发展成 长的道路。1.1.3企业进化理论企业与生物相似也是一个进化系统,它在外界环境变化和内部调整的相互作 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进化。企业进化是指企业在与其环境相互作用中随 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从无序到有序或从简单有序到 复杂有序,从简单到复杂演变14】企业的进化同样以适应性为前提,企业在进化 中提高适应能力。企业进化也是适应性提高的过程,为了提高适应性,一方面组织结构要适应 组织功能的要求,并且与结构相关的功能适合于企业在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另一 方面企业要保持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与生命体相比,企业进化过程中表现出 更强的自主性,企业可以通过自觉活动改自身15】。企业进化包括以F几个层面:企业进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由稳定性进步、演 化、变革、创新集合而成;企业进化意味着一个阶段结果的获得,从系统论的角 度来看,就是系统沿着结构复杂性和组织性阶梯攀登并趋向于最大自由能和最小 熵状态;企业创新不等于企业进化,企业创新只有被市场选择和认可后才导致企 业进化;企业进化与企业成长具有不同的含义,而且相互联系。后者一般是指企 业个体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整个过程,而进化则是企业竞争实力稳步提升 的表现。讲化竟味若企业的成长壮大,但成长并不一定代表着企业的进化。企业进化与生物进化一样关注的是群体或遗传类型获得的发展与不确定性 变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优劣情况16】。由企业进化定义分析,企业可定义为在市 场环境中生存的、为追求其特定目标而存在的、开放的复杂适应性系统。旧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最早把达尔文进化思想引入经济学研究领域。他指 出,“问题不是事物如何在静态中自我稳定,而是它们如何不断地生长和变化”。 凡勃伦对组织演进和制度变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基于累积因果的经济制 度演进范式,这说明凡勃伦试图用一种系统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分析结构来替代 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结构。马歇尔也比较早地用进化论思想解释了企业存在 问题。他指出,生物学发现了 “适者生存”原则,因此经济学家在研究社会组织, 特别是工业组织时,应把它与高等动物机体上所发现的许多奥妙进行对比,从而 获得启示。约翰穆勒借鉴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强调企业对外界环 境的适应能力。熊彼特对经济进化理论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针对新古典经济学 过分强调资源分配的研究,而忽视了组织应如何调整自身机能以适应外界变化这 一缺陷,熊彼特将经济发展看作是一个进化过程,指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企 业的突破性发明。日本明治大学藤芳诚一教授提出了企业说变理论,指出企业和 生物一样,不进行税变就不能在变化旳环境中生存。弗里曼认为,组织在环境中 是否能够生存和生物的适者生存规律是相同的。葛雷纳提出了 “组织发展模型”,他利用五个关键性概念(组织年龄、组织 规模、演变的各个阶段、变革的各个阶段、产业成长率)建立了组织的发展模型丨71 他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概念:演变与变革,“演变”反映企业的平稳成长过程,“变 革”反映企业组织的动荡过程。他强调组织的成长阶段,把组织成长分为五个阶 段。后来奎恩与卡莫恩提出了与葛雷纳基本相同的组织进化理论,把企业组织的 成长分为企业家阶段、集体化阶段、正规化阶段与合作阶段。尼尔森和温特的经济变迁演化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济进化理论的 研究己初步形成。在他们的进化理论中,市场是环境,企业是市场中的行为主体, 市场的选择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环境提供企业成长的界限,这一界限 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对 不断变化的外部市场做出反应和适应的调整过程。该理论还认为,企业的成长是 通过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即多样性、遗传性和自然选择)来完成的|8】。国内也有学者对企业进化理论的研究。李朝霞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研 究了企业的进化机制。梁嘉骅等对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杨忠直在其专著企业生态学引论中对企业进化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进而 对企业进化的动力、企业进化的条件、类型以及进化程度的度量等问题进行了比 较深入的分析。邓向荣对西方企业组织演化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分析。李文华 与韩福荣以国内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行业为例对企业种群间协同演化的规律进行 了实证研究9】。1.2本文的框架、硏究方法及创新点1.本文框架本论文针对目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结合科学发展 观,借鉴企业进化理论,采用企业内部资源、外界动态环境及企业战略变化三方 面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的模式,并提出在这种模式下中 小型民营企业成长、进化的对策。本论文的结构基于图1-1企业进化构架提出。首先资源界定了企业的基本经 营领域,核心能力则说明企业的业务强项,愿景为企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环境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经营的范围,而战略则是策划如何实施,以确保达 到目的。综合以上因素,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 不断发展壮大,取决于该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愿景,掌握哪些资源与核心能力,同 时是否及时了解动态环境带来的机遇与威胁,并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基于这种 考虑,本论文将从以下章节展幵论述。企业进化构架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选题背 景介绍包括民营企业的含义和发展态势,科学发展观以及企业进化理论的沿袭与 发展。第二章主要从资源结构、核心能力评价和民营企业的愿景三个方面论述中小 型民营企业的特征。第三章主要分析外界动杰环境对企业的影响,首先剖析动态环境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归纳出中小型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动态环境特征。第四章基于各种企业战略理论,从战略变化的角度探讨中小型民营企业战略 变化的内容和模式。第五章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之上,创新性地提出企业进化模式,并进一步论 述了企业学习、进化的途径与形式,提出中小型民营企业进化成长的对策。第六章实证分析结合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该企业的成长历程,并 提出今后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2.研究思路及其方法1. 首先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及其面临的问 题,提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结合当前我国可持续 发展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发展和国内外企业进化的最新研究探讨我国 民营企业发展的理论支持体系。从而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基调:借鉴科学发展观和 企业进化理论研究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长进化。2. 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从企业内部资源、外界动态环境及企业战略变 化三个方面解析中小型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特征,进而构建民营企业的进化模 式。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某一方面展幵对民营企业的剖析,如民营企业的人才观, 民营企业的核心能力研究等等。本论文则是以系统的观点看待民营企业的整体发 展,运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民营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 民营企业的进化模式。3. 在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中小型民营企业成长、进化的对策。 本论文的分析着眼于为民营企业的成长、进化提供对策。如图1-2所示,对应于 各项因素的分析,民营企业需从获取关键战略资源、弥补民企能力短板、塑造民 营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和实施变革管理等五个方面加强学习,以提升市场 竞争能力。资源结构 获取关键战略资源 战略资源 核心能力因素分析弥补民企能力短板 模糊评价内涵、作用企业愿景塑造企业文化愿景构建含义、特征构建学习型组织内涵、作用塑造企业文化企业愿景愿景构建竞争战略动态环境作用机制战略沿袭实施变革管理 战略变化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结构化分析3.论文创新之处2. 分析方法的创新一结构化分析。本论文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分析并 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多方因素而构成的结构化分 析。这种分析,并不强调某一方面的绝对作用,而是比较重视在整个系统中各种 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和影响。这种分析方法目前在我国民营企业研究中运用尚不 多见,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3. 中小型民营企业研究内容的创新。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步发展,其在我 国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民营企业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这些研究多 是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表露出的种种现象,针对性的提出研究问题,但缺乏 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观。本论文则借鉴企业进化理论的最新发展,将企业进化的 概念引入我国民营企业的研究之中,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面临 的各种环境。这无疑为我国民营企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章民营企业主体分析4. 本论文在结构化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进化 植式。这种讲化模式既考虑了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如关键资源、核心能力等)的主观作用,也考虑了外界动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综合了企业战略与环境变化的 匹配问题,指出民营企业成长进化的路径。对于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 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往有关民营企业的研究多数属于针对企业某一方面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 解决办法。本文则基于结构化分析提出中小型民营企业成长进化的对策,具有系 统性和整体观,既把握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综合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 对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制定策略更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第二章中小型民营企业主体分析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同样在当今竞争曰 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市场竞争的检验,而只有那 些能够经受住考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才能得以大 力发展,并不断壮大。本章将从企业内部出发分析资源、核心能力和企业愿景对 民营企业的作用。2.1中小型民营企业资源结构模型2.1.1中小型民营企业资源的界定与分类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关对于企业资源的概念界定存在多 种说法与意见,综合起来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典型意见-(1) 企业资源是指企业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流程、公司属性、信息、知 识等,能被公司控制的,能够提高公司战略构思、制定与实施的,并能为公司发 展创造价值与效益的所有要素的统称。(2) 企业资源是指组成企业的基本要素(资源要素)以及基本要素(资源要 素)间关系等的统称,也就是指所有能够创造企业价值的要素及其组合关系的总 称丨10。对比看来,第一种意见是从具体与罗列角度对企业资源的描述,第二种意见 则是从抽象与概括的角度对企业资源的构成进行描述的。无论是从具体角度还是 抽象的角度,两种意见都统一认为企业资源是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的一种价 值要素。综合以上两种意见,本论文认为民营企业资源是指能够为民营企业控制并用 来创造企业价值的资源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等的统称。具体它突出强调了五个方 面的要求:2. 能够被民营企业所利用与控制的,界定了企业资源的边界与外延。3. 能够为民营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企业资源的使用能够为民营企业带 来收益,并取得发展。4. 民营企业资源不仅仅包括单一要素间的简单组合,而且还包括要素间关系。5. 民昔企、丨咨源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是与企业内其他资源间有着强弱第二章民营企业主体分析不同的联系,如图2-1所示。5.民营企业资源具有等级层次性,存在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差别, 也就是说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与类型就会形成不同等级与层次的企业资源。具体 说来,单一资源要素间简单组合仅仅形成最低级的企业资源,如图2-1中所示资 源要素与资源要素的组合成的企业资源,如厂房、设备等有形物质资源; 由要素间关系组合形成的企业资源则会相对复杂一些,如图2-1中由资源与资 源组成的资源;由要素关系问融合形成的则属于复杂的、高级化的企业资源, 也就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如图2-1中由资源要素、融合组成的 资源0)。图21民营企业的资源组合分析示意注:(1)图中的黑点表示企业中最基本的资源要素单元(2)黑点间联线表示要素间的联系,线的粗细表示要素联系的强弱。 关于企业资源的分类存在不同的观点。Hofer & Schendd (1978),Grant (1991)等人将企业资源分为六大类。戴维J.科利斯(David J.Collis)在其新版 的“公司战略一基于资源论的观点”一书中将企业资源分为:有形资产、无形资 产和组织能力三类112】。综合以上学者对企业资源的划分,本论文将民营企业资源 分为以下五类-1. 物质资源:工厂和设备,库存等;2. 財务资源:资金流量、债务能力、新资产净值的有效性等;3. 人力资源:优秀管理人员、销售队伍等;4. 组织资源:品质控制系统、公司文化、关系网络等;5. 声誉资源:品牌以及商誉等。民营企、丨k咨源的分类和一般企业盗源的分类并无太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在于民营企业对各种资源的获取能力以及组合运用各种资源的能力有所差异。基于这 种认识,本文将在下节构建民营企业的资源结构模型,进一步分析各种资源之间 的关系。2.1.2中小型民营企业资源的结构模型ffff于方休 内外,个空M企业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体现为一种资源的结构。包含 两方面的含义,即企业资源的组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关系。如图2-2所示,民营 企业资源呈现如下一种结构关系。图2*2民营企业资源的空间结构关系(1) 12条边表示资源之间的结合关系AB:公关活动、采购、促销、广告、维修服务等职位的人员安排; BC:财务人员; CD:研发人员;DA:生产人员、质检人员、内部后勤人员;AB:商誉、特许经营权;BC:商誉、借贷信用、授信额度;CD:专利权、专有技术;DA:商标权、土地使用权;AA:供应渠道、销售渠道;BB:资金来源渠道、资金输出渠道;CC:融资手段、风险控制手段:DD:牛产技术、生产工艺。5. 三个结合体两个正平面之间的部分一价值结合体:对人才的吸引,反映企业的价 值观、用人观。两个水平面之间的部分产权结合体/利益结合体:对消费者的吸引, 反映资金来源渠道、资金运用渠道、增值渠道;反应产权关系、利益关系。两个侧平面之间的部分形象结合体:企业树立的社会形象,反映了 企业员工、合作伙伴、投资商等不同主体对企业的认同程度。5. 四大关键点A -质量控制点:控制原材料质量,控制产品质量。 B -利润增长点/利益协调点:利润来源渠道;协调好与合作方的利益关系。 C 风险控制点/成本控制点:控制投资风险,减少盲目投资;控制企业成本。D -技术促进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差异性。 运用空间结构模型,可以有效分析企业资源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3】。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根本与核心,缺少它企业就会因丧失元气和活力而没有生 命力,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就更为重要。以企业文化为代表的无 形资源是企业的灵魂,它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又是企业的凝聚剂,缺少它企 业就会如一盘散沙,人心涣散、内耗加剧。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是民营企业的薄 弱环节,亟需加强。物质资源是企业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缺少它企业就会成为空 中楼阁,企业的运作也如纸上谈兵。关系资源是企业运作与发展的润滑剂,缺少 它企业运作与发展就会阻力重重。资金资源是企业的血液,缺少它企业就会因为 贫血不能正常的发展。资金不足是民营企业的一大问题,为此民营企业需加强企 业信誉,改变单一的融资渠道。技术资源是企业的后备力量,缺少它企业就会因 为后劲不足而不能发展壮大,民营企业需加强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信息资源广 泛地存在于企业内外,是企业的触角与眼睛,没有它企业活动也就没有针对性, 动作就会变得异常缓慢而缺乏效率。民营企业资源的空间结构模型是认识企业资源的一个分析工具,并非企业资 源的理论结构,所以不必仅停留在立方体的点、线、面上,而应该从假想的立方 体出发,找出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加强对民营企业资源的积累与开发,并在资 源的积累与开发过程中注意资源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促进。2.1.3中小型民营企业战略资源的特征如h文所述,企业的资源是有层次和差别的,其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Id第二章民营企业主体分析相同,所以也就体现了不同的重要性。在企业众多的资源中,总有一些对企业战 略方式及战略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类资源称为战略性资源。战略资源跟一般 资源相比,更能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中小型民营企业战略资源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5. 价值性资源要能为竞争优势有所贡献,至少要有一定的价值,这是资源的基本要求。 资源的价值性反映不同企业在获取资源时难易程度不同,能轻易为所有企业获得 的资源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资源的价值是决定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 因素,在不同企业中表现为成本曲线旳差异。5. 稀缺性竞争优势如果是因为资源的存在,那么这项资源必须是稀缺的。企业占有了 稀缺资源,就排除了竞争对手对资源的占有,其成本优势能在长时间内存在。能 为所有的企业拥有的资源不是稀缺资源,资源的价值就会显著降低,不能成为企 业的战略资源。5. 不可替代性由于技术的发展,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替代材料不断出现,资源价值随之 而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因此而降低。因此企业资源是否能够被替代,就决定 了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从上面资源的三个特点要求可以看出,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所起的作用越 大,对资源本身的特性要求也就越高,而满足这些特性要求的难度也就越大。2.2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评价2.2.1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特征核心能力与一般的能力相比,更强调稳定性和持续性。C.K.Prahalad和Gray Hamd从技术的角度认为,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不是单个分 散的技能或技术,集合是核心能力的主要标志114。 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具体表现出以下特征- (1)价值性核心能力的价值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培养核心能力要花费很大的成 本,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核心能 力能为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识别一种竞争能力是不是核心能力,首要的判断标 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价值性,特别是能否给消费者带来好处。5. 异质性同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核心能力应当是独一无二、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 能力。如索尼公司可提供的好处是“便携性,”,其核心能力是微型化。摩托罗拉 公司为用户提供的是“无限制”通讯带来的好处,掌握有无线通讯方面的核心能 力。如果这些能力被竞争对手模仿也就不能再称之为核心能力。5. 不可模仿性核心能力要能为企业带来持续利润,那么在一定时期内是不能被竞争对手 模仿的。5. 延展性指核心能力的范围经济性,核心能力给企业带来进入多个潜在市场的方法, 并在多个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企业的竞争能力仅仅局限于一种产品的市场, 既不具有与其他产品的共享性,更不能够使企业借助核心能力打开相关性的多元 化市场,那么,该竞争能力就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5. 不可替代性核心能力建立的难度比较高,时间比较长,在一定时期内不易被替代。 C. K. Prahalad和GrayHamd论证,一项核心能力的培育,需要5-10年,甚 至更长的时间,具备难以替代的特征。5. 动态性核心能力并非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在社会发展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替代 技术、替代产品不断出现,过去的核心能力到今天可能不再是核心能力,竞争优 势可能不复存在15】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核心能力和战略资源在特性上有一定的重合 之处,但其内涵范围是不一样的。战略资源强调的是企业对稀缺、不可替代并能 够产生巨大价值的资源的占有,而核心能力则强调对这种资源的运用能力,及由 此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利润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短期盈利的提高,也可能是长期 竞争实力的提升,市场空间的扩展。可以说,核心能力是企业的另一种能力资源。2.2.2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分析国外研究企业核心能力的各个流派纷纷给出了影响核心能力的因素解释。最 早给出企业核心能力定义的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特别强调生产技能因素,尤其强调 企业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和能力。资源流派强调企业的独特资源因素, 组织流派强调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有机组合因素,文化流派强调企业的价值观因 索,知识流派强调企业的知识形成、积累因素,流程流派强调企业的业务流程的if,第二章民营企业主体分析动态适应性因素。我国的专家学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我国学者余伟萍等通 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_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论文归纳出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能 力的影响因素如表2-1所示。因素种类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表2-丨影响中小型民营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及其内涵各因素的具体内涵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管理团体、员工忠诚度、员工素质和工作经历 经验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能力、专利技术、创新意识、核心技术及技术设17 市场营销 能力知名度、美誉度、售后服务营销网络及渠道、市场策划、企业; 组织管理 能力组织结构,内部管理、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企业文化战略管理 能力组织文化的先进性与适应性、企业的经营思想与管理理念、企业凝聚 力、领导艺术、团队建设战略规划水平、战略与资源匹配及实施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金. 财产、设备及社会关系网) 满足消费者需要生产制造产品成本、产品与服务的品种、价格、功能, 程度。 行业环境企业自身 历史状况市场条件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主要包括市场覆盖率、市场 秩序、区域环境及国家赋予的区域垄断经营的权利、特许经营、政策 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