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西昆酬唱集》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西昆酬唱集》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西昆酬唱集》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西昆酬唱集》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西昆酬唱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西昆酬唱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主要对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 诗作者 特点 价值与影响以及宋代文 人对李商隐的接受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问题 首先 从宋初的文化背景和文学背景入手 分析了 西昆酬唱集 出现的主 要原因 其次 对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经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索 分析了 西昆 体 诗人与 册府元龟 编纂之间的关系和 西昆酬唱集 的编者问题 考辨了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时间 关于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时间存在较大争议 主 要有景德四年 1 0 0 7 年 大中祥符六年 1 0 1 3 年 大中祥符元年 1 0 0 8 年 秋 大中祥符三年 1 0 1 0 前后等四种说法 本文通过对史书记载和 西昆酬唱 集 诗作内容以及杨亿其它创作的具体考察 认为 西昆酬唱集 诗歌创作应开 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 1 0 0 5 年 的秋天 结束于大中祥符元年 1 0 0 8 年 的秋 天 即在大中祥符元年 1 0 0 8 年 的秋天 西昆酬唱集 已经大体集结而成 此外 还阐明了 西昆酬唱集 七十个诗题的大致创作时间 尤其对历来有争议 的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一诗的创作时间进行了考辨 认为其作于景德三 年 1 0 0 6 六月至景德四年 1 0 0 7 十月之间 再次 从刻本 抄本和注本入手论述了 西昆酬唱集 的版本及其源流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 西昆酬唱集 的诗作者问题 首先 对 西昆酬唱集 的作者人数 代意 诗题下最后两首诗的作者 初秋属疾 诗题下第一首诗的作者 送客不及 诗题下的第一首诗的作者和 名秉不着姓 者是谁等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述疑与辨析 得出 西昆酬唱集 的作者人数应为十八人 刘筠作 初秋属疾 诗题下第一首诗应较为可信 送 客不及 诗题下的第一首诗作者不是杨亿而是刘筠 名秉不着姓 者应为张秉 等结论 其次 对 西昆酬唱集 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著述进行了逐一考述 并通 过列表统计的简明形式直观地呈现了 西昆酬唱集 诗人在景德二年 1 0 0 5 年 至大中样符元年 1 0 0 8 年 之间的唱和活动 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 西昆酾唱集 的特点问题 首先 论述了 西昆酬唱集 的体例特点 认为杨亿编纂 西昆酮唱集 时 除第一个诗题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外 其余都是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顺 序编排的 而每个诗题下的诗作又是按照首唱诗和和诗的先后顺序编排的 其次 从选诗标准和诗作特点入手 论述了 西昆酬唱集 的选诗特点 西 昆酬唱集 主要有三个选诗标准 其一 从背景上看 收录了杨亿与同僚在秘阁 修 册府元龟 时的酬唱 应答之作 其二 从时闻上看 收录了景德二年 1 0 0 5 至大中祥符元年 1 0 0 8 期间的诗歌作品 其三 从性质上看 西昆酬唱集 是一部唱和诗集 收录的全部都是唱和诗 在本文中着重论述了第三个标准 探 讨了 西昆酮唱集 中唱和诗主要特点 接着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 西昆 酬唱集 所选诗作的特点 在内容上主要探讨了咏史诗的讽喻托怨 述怀诗的感 事抒怀 咏物诗的托物吉志 言情诗的比兴寄托等特点 在艺术上主要探讨了 西 昆酬唱集 诗作的宗李商隐 重唐彦谦 讲求用事 用典繁富 精工格律 组织 精致 词采华美 语言富丽等特点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了 西昆酬唱集 的价值与影响 首先 从 西昆酬唱集 的文学价值入手探讨了 西昆酬唱集 对宋代文学 所产生重要影响 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文学价值 其一 形成了前后期 西昆体 对宋代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二 对宋代文学尤其是北宋文坛上的几位大家产 生过较大影响 其三 在 唐音 向 宋调 的转化中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其次 从 西昆酬唱集 的文献学价值入手探讨了 西昆酬唱集 在校勘学 和辑佚学以及唱和集的编纂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五部分主要从 西昆酬唱集 来看宋代文人对李商隐的接受问题 首先 从题材 用典 修辞和意境四个方面论述了 西昆酬唱集 对李商隐 的学习和借鉴情况 其次 分别论述了宋诗和宋词对李商隐的接受情况 其一 李商隐诗作立意 的深沉 用典的精妙 格律的工整 对偶的工切 对宋诗特点与风格的形成都产 生了深刻影响 宋诗是在对李商隐的接受过程中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的 其二 李商隐的绮艳诗作不论在思想内容上 还是在形式技巧上都对宋代的 婉约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代婉约词在题材和意象的选择 含蓄隽永的抒情方式 朦胧意境的营造 感伤情调 独特的构思方式 跳跃的结构布局 清丽柔婉的语 言等多方面都对李商隐的诗作进行了学习与借鉴 再次 探讨了 西昆酬唱集 在宋人接受李商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 首开宋人学习和借鉴李商隐的风气 提升了宋代文人对 李商隐的兴趣 其二 对李商隐的全方位接受和推崇 为宋人学习李商隐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其三 接受李商隐时所暴露出的缺点 为宋入学习李商隐提供了参 照 总之 西昆酬唱集 既在宋人对李商隐的接受过程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 又在前人对李商隐接受的基础上摸索出自己的学习和借鉴李商隐之路 并对后来 文人学习和借鉴李商隐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论文运用了文献考证法 理论分析法 比较法和统计学的方法 对 西 昆酬唱集 进行了较为细致全面的研究 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考辨 西昆酬唱集 选诗的时间跨度与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时间问题 2 分析 西昆酬唱集 十八位诗人在 西昆酬唱集 成书期间的唱和活动 3 对 西昆酬唱集 的编排体例 选诗标准等进行了考察 揭示其价值 4 在分析 西昆酬唱集 诗作的体裁特点时 发现 西昆酬唱集 中所收 诗作大部分是律诗 由此可见 在诗体方面 西昆酬唱集 在学习和借鉴李商 隐的同时 也受到了杜甫律诗创作的影响 对于开启宋代学杜 尊杜风气具有一 定的作用 5 从校勘学 辑佚学以及文献编纂体裁等方面切入 揭示出 西昆酬唱集 的文献学价值 6 对于 西昆酬唱集 在宋人接受李商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了考察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西昆酬唱集 杨亿西昆体唱和李商隐接受 a b s t r a c t t h i se s s a ym a i n l ys t u d i e st h ew r i t i n gp l o c 船s a u t h o r e l a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v a l u eo ft h e b o o kx d a mc h o u c h a n g i ia n dt h er e c e p t i o no f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o e t st ol is h a n g y i i n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i se s s a y c a l l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t h e f i r s t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w r i t i n gp f o c e 鹞o ft l a cb o o k 砌 c h o u c h a n g 谢 f i r s t l y ia n a l y z e dt h om a i na l s 衄st h a cc a u s e d1 c t l 2 mc h o u c h a n g i it oh a v e a p p e a r e da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c u l t u r ea n dl i t e r a r y s e c o n d l y t h ew r i t i n gp r o c e s sw 勰t h o r o u g h l yi n d e x e da n dt h ep r o b l e m so ft l a c r e l a t i o m l a i pi 呛t w e e nx i l a m t ip o e t sa n de o m p l i s h m e n ta n dt h ea u t h o ro ft h eb o o k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t h ef i n i s h i n gt i m eo ft h eb o o kw a sa a l y z c d t h e r ei sa l l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a b o u tt h ef i n i s h i n gt i m eo ft h eb o o k t h e r ea r ci na l lf o u ry c l 晤i o n s t h ey e a r1 0 0 7 1 0 1 3 1 0 0 8 1 0 1 0 t h ee s s a ya n a l y z e dr e c o r d so fh i s t o r yb o o k t h ep o e mi nt h eb o o kx k u n c h o u c h a n g i i a n do t h e rw o r k so fy a n g 砥g e t t i n gt h ec o l l e l u s i o n t h a tx i k u n c h o u c h a n 舒iw a ss t a r t e di nt h ea u t u m no ft h ey e a r1 0 0 5a n dc d e di nt l a ca u t u m no f t h ey e a r1 0 0 8 i tl l l c a n st h a ti nt h ea t t t u mo f1 0 0 8 x d a mc h o u c h a n g j ih a da l r e a d y b e e nb a s i e a u yf i l t i s l a e d w h a t sm a r c t h ee s s a yp r e 璁c n t e dt h ew r i t i n gt i m eo ft h eb o o k a u de s b e e i a u y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w r i t i n gt i m eo ft h ep o e ms h o u z h a o x i u s h us h u g a n h u a is a n s h i y u n b e l i e v i n gt h a ti tw a sc r e a t e df r o mt h ej u n ei n1 0 0 6a n do c t o b e r i n l 0 0 7 t h i r d l y o rt h eb a s eo ft h ec a r v e dv e r s i o n c o p i e dv e r s i o na n dc o r r e c t e dv e r s i o n o f x i l a mc h o u c h a n g i l t h e s e c o n d p a r t 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a u t h o r o f t h e b o o k c d a m c h o u c h a n 百l f i r s to fa l l t h ee s s a yd o u b t e da n ds t u d i e dt h en u m b e ro ft h ew r i t e r so fx i k u n c h o u c h a n g j i t h ew r i t e ro ft h el a s tt w op o e m su n d e rt h et i t l cd a iy i t h ef t r s tw r i t e r t r a d e rt h et i t l eq i u e h u s h u ia n df i r s tw r i t e ru n d e rt h et i t l es o n g k e b u a sw e l la sw h o t h e u n n a m e do n g i s i tg o t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n u m b e ro ft h ew r i t e r so fx i k u n c h o u c h a n g i i s h o u l db e1 8 a n d t h ea u t h o ro ft h ef i r s tp o e mu n d e rt h et i t l e t v q i u c h u s l m i is h o u l db el i uj t m a n dt l a eo n ew h ow r o t es o n g k e b u is h o u l dn o tb cy a n g y ib u tl i uj t m a n dt h eu n n a m e do n ei sz h a n g b i n g t h e n t h ee s s a yp r e s e n t e dt h ea u t h o r sl i f ed e e d sa n dm a j o rw o r k s u s i n gt a b l e s a n ds t a t i s t i c st oh a v eg o ts 0 1 1 1 c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x a i nc h o u c h a n g j i f i r s t i tm r j i n l yf r l s c u 懿c st h es t y l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j 互h mc h o u c h a n g i a n da l lo ft h ep o e m sw l r cr e c o r d e db yt h et i m es e q u e n c ec x c e p ts l a o u z l a a o x i u s l a u s h u l a u a i g a m l a is a n s l a i y t m a n dt l a cp o e m st r a d e re a c ht i t l ew e r er e c o r d e da c c o r d i n gt o n l cs e q t t e n e ct o o s e e o a d i td i s e u s s e dt h ef e a t u r eo fp o e mc o l l e c t i o no f x i a mc h o u c h a n g i if r o m t h ea n g l eo fp o r ee o l l e 庙o na n dt l a cs t a n d a r do fc o l l e c t i n g i th a dm a i n l yt h r e e s t a n d a r d so fe o l l e a z t i l l g t h ep a r tm a i n l ys t a t e dt l a et h r e es t a n d a z d s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 m a j o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p o e m s i n x k u nc h o u c h a n g i i t h ef o u r t hp a r t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dt h ev a l u ea n di n f l u e a c bo f x d a mc h o u c h a n 酊i f i r s t 也ci n f l u e n c eo f 旅d a mc h o u c h a n 百it ot h el i t e r a t u r eo fs o n gd y n a s t yw a s d i s c u s s e df l o mt h ea q g l co fl i t e r a lv a l u e t h e r ea 聆i na l lt l a r c em a j o rl i t e r a lv a l u e s t w op c r i o a so fx i k a m t iw c f o r m e d a n dt l a c ys t r o a g l yi n t t u e n e e dt l a el i t e r a t u r ei n s o n gd y n a s t y i ts t r o n g l yi n f l u c n c e a tt l a el i t e r a t u r eo f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 s eg r e a t p o e t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tp l a y s ak e yr o l ei n t h et r a n s i t i o nf i r o m t a n g y i n t o s o n g d i a o t i a r a d i s e u s s e ax k u nc h o u c h a n 百i si h i l o l o g yv a l u ef r o m j i a o k a n x t 圮 j i y i x u e a n de d i t i n gr e s p o n s o r ya n t h o l o g y t h ef i f t hp a r tm a i n l ys t a t e dt h er e c e p t i o no f i t e r a t e dp e o p l eo fs o n gd y n a s t yt o l is l a a n g y i n t h i se s s a yu s e 5t l a em e t h o d so fp h i l o l o g yt e x t u a tr e s e a r c h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c o m p a r i s o na n ds t a t i s t i c s t ot h o r o u g h l ys t u d yx a mc h o u c h a n g i ii n d e t a i l t h e r ea i cs o l l l c i n n o v a t i o n si nt h i se s s a y t h i se s s a ys t u d i e st h et i m es p a na n dt h ef i n i s h i n gt i m eo f x a mc h o u c h a n g i i 1 i ta n a l y z e x lt h e 丘n i s h i n gt i m eo f x k u nc h o u c h a n g j l v 2 i ta n a l y z e dt h e1 8p o e t sa n dt h c j r c h a n g h e a c t i v i t i e s 3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m p l i s h m e n ta n ds t a n d a r do fp o e mc o n e c t i o n 4 w h e na n a l y z i n gt h es t y l e so fx k u nc h o u c h a n g j i if o u n dt h a tm o s to f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a r e l v s h i t h e r e f o r e i nt h es t y l ex 强u nc h o u c h a n s j ij sn o to n l ya f f e c t e d b yl is h a n g y i nb u ta l s oa f f e c t e db yd uf u 5 i td i s c u s s e d 描瓤 c h o u c h a n g j i sp h i l o l o g yv a l u ef r o m j i a o k a n x u e j i y i x u e a n de d i t i n gr e s p o n r ya n t h o l o g y 6 i ts t u d i e st h er o l et h a t x d 孤nc h o u c h a n g j ip l a y sw h e np e o p l ew c l eg a t t i n gt o k n o wa n da c c e p tl is h a n g y i n k e yw o r d s x d c u nc h o u c h a n g j iy a n gy i x i l m n t i e h a n g h e l i s h a n g y i nr e c e p t i o 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e ti 蓼i 茸 红l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生聋 篮 导师签名 l 辫r 期 竺2 土 绪论 一 研究回顾 l 二十世纪以前的研究 二十世纪以前对于 西昆酬唱集 和 西昆体 的研究成果很少 主要是一 些对他们感悟式的介绍和评点 散见于一些诗话 笔记 序跋等文献中 内容多 是对 西昆酬唱集 和 西昆体 进行否定式评价 或是取其丽辞 与李商隐诗 的字句进行零星的比较 西昆酬唱集 在宋初较为盛行 正如欧阳修曾在 六 一诗话 中说 盖自杨 刘唱和 西昆集 行 后进学者争效之 风雅一变 谓 西昆体 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 o 西昆体虽然风靡宋初文坛几十年 但稍晚于杨亿的石介就已经在 怪说 中表达了对西昆体的不满 o 直到欧阳修 苏舜钦 梅尧臣 王安石等人发起诗文革新运动 宋诗为之一变 o 科学院文研所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 二 o 游国恩等先 生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 三 西等都对 西昆酬唱集 和 西昆体 的弊端进行 了充分论述 基本持批评和否定态度 如 郑振铎先生的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认为 西昆体 诗人 惯以靡艳之意 著为靡艳之辞 老是追逐在浓妆淡抹的藻 饰之后 他们是叹离惜别 伤春悲秋 无事而忙的王孙公予 除了作诗之外不知 o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历代诗话 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舨 第2 6 6 页 o 宋 石介著 陈植锷点校 徂徕石先生文集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第6 0 6 3 页 o 谢无量 中国大文学史 中华书局1 9 1 8 年版 o 郑振铎 插图本中置文学史 北京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科学院文研所 中田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版 o 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4 年版 1 有别的事 这一时期也出现过一些较为中膏的评价和研究 只是数量很少 如 柯敦伯先生在 宋文学史 中说 大抵西昆派诸人之诗 皆尚纤巧 重对偶 学李义山而失之过 无复空灵之趣 后来欧阳修以悠游坦夷之词 矫而变之 虽 大变其体 然于昆体亦未尝一概抹杀 尝谓 先朝杨 刘风采耸动天下 至今 使人倾想 盖工力精切 亦诗之一体 朱可偏废 又评杨亿说 盖其诗体 实钱惟演 刘筠诸人互相切蒯而成 而田况 杨亿的诗 文学遗产 1 9 8 4 年第1 期 秦寰明 西昆体的盛衰与宋初诗风的演进 南京师大学报 1 9 8 9 年第1 期 o 枧尚书 来人总集叙录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 第1 5 2 1 页 2 诗人细致地划分为三派 西昆体 诗人一派 古文家一派和白体诗人一派o 日 本学者池泽滋子则认为丁谓也不属于 西昆体 诗人一派 o 最后 对 西昆体 的产生 发展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例如祝尚书先 生将 西昆体 分为前后两期 并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 张明华先生探究了 西 昆体 对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的影响 在文献整理方面 主要有王仲荦的 西昆酬唱集注 中华书局1 9 8 0 年 周桢 王图炜合注 西昆酬唱集 据黄永年先生家藏本影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5 年 和郑再时 西昆酬唱集 笺注 齐鲁书社1 9 8 6 年 c 选题意义 西昆酬唱集 既是宋初一部著名的唱和诗集和宋初唱和之风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 又是宋初诗坛 三体 中最突出的 西昆体 的代表著作 在宋代文学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学术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将 西昆酬唱集 的 研究工作提上日程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 但是研究成果 数量不多 规模不大 也未成系统 而且研究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以前 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 关于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时间问题 学术界仍存在较大争议 需要 进一步进行考辨 第二 关于 西昆酬唱集 的版本及其源流问题 还需要进行细致的梳理 第三 关于 西昆酬唱集 的收诗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辨析 如收诗数量 作 者人数 代意 诗题下最后两首诗的作者 初秋属疾 诗题下第一首诗的作者 送客不及 诗题下的第一首诗的作者以及 名秉不着姓 者是谁等等 第四 关于 西昆酬唱集 的体例特点和选诗标准问题 均未见前人有所论 述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 学术界对于 的作家群 文学遗产 1 9 9 3 年第6 期 吼泽滋予 丁谓不应归入西昆派 评丁谓与 四川大学学报 1 9 9 8 年第4 期 3 所起的重要作用做了较深入细致的探究 本文主要针对 西昆酬唱集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重点对 西昆酬唱集 的 成书 作者 特点 价值 影响和对李商隐的接受等问题进行较深入细致的探讨 以期推动宋代文学文献以及宋代文学的深入研究 4 一 西昆酬唱集 的成书 一 产生背景 西昆酬唱集 宋初杨亿编纂而成 此集的出现绝非偶然 它是在特定的 文化和文学发展背景下孕育而成的 下面我们对此问题作以探讨 1 文化背景 公元9 6 0 年 后周节度 简校太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推翻后周统治 建 立了宋朝 宋代统治者汲取了晚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 用 杯酒释兵权 的计谋和优待士入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加强了皇权 确立了 重文 轻武 的基本国策 对内注重清除内患 对外则采取守势 形成了 守内虚外 的治国思想 这一思想不仅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使农业 手 工业和商业都逐步繁荣起来 而且为宋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 重文轻武 的基本国策导致了有宋一代武功方面的孱弱 却为文化建 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宋初 文治方面就取得了较大成就 文教事业 空前发展 宋代每年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远远超过唐代 并以皇帝特恩的名义取 士 由皇帝亲自召见考试合格的举人 甚至由皇帝亲临 殿试 录取士子 在选 拔中取消门第 乡里的限制 扩大仕途 使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 这对文化事业的繁荣无疑是具有推动作用的 此外 由政府兴办培养人才的学校 京师学校皆隶属于国予监 以国子学和太学最为重要 仁宗庆历四年 1 0 4 4 以后 又下令地方大量兴办州学 县学 受此影响和鼓励 私人讲学的书院也纷纷建立 著名的即有石敛 岳麓 白鹿洞 应天 嵩阳等 讲学者多为名儒硕学 所以也 培养出不少人才 另外 宋初的统治者还十分重视图书的收集 编纂和整理 太 祖建隆初年 昭文馆 史馆 集贤院三馆藏书仅一万余卷 太祖 太宗两朝鉴于 此种情况特别注重收集图书 尤其太宗即位后 修三馆 并令 三馆所有书籍以 开元四部书目 据见缺者 特行搜访 与此同时 宋初统治者还下诏命文臣编 纂图书 先后编成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太平广记 册府元龟 等大型 书籍 宋初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宋初文士队伍不断壮大 并形成了自身的 特点 为 西昆酬唱集 的编写奠定了强有力的文化基础 首先 宋初的文入经历了由浅薄向深厚的学问发展之路 晚唐五代 战乱频 o 柬会要辑稿 第五十五册 崇儡 四之一六 中华书局1 9 5 7 年1 1 月版 第2 2 3 8 页 5 仍 整个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 教育 文化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呈现出一片萧索 景象 宋初 天下初定 随着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五代以来凋弊的社会经济也开 始恢复 但文化建设仍需要时间去完成 而且文人由于战乱所致而不愿外出做官 同时缺乏以学问而求入仕的热情 据 宋史 路振传 记载 淳化中举进士 太宗以词场之弊 多事轻浅 不能该贯古道 因试 卮言日出赋 观其学术 时就试者凡数百人 咸谔眙忘其所出 虽当时驰声场屋者亦有难色 回由此可见 宋代建立之初 文人学问之浅薄 后来在宋初统治者对文人的礼遇和科举制度的 驱动下 重新激起了文人们对学问的兴趣与向往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 文士百 官上行下效 文学风气渐浓 宋代文化也开始弥漫起浓郁的书卷气息 加上活字 印刷术的发明 使知识的载体书籍开始大量的流通与普及 为文人读书和研究学 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宋人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 提高 宋初文人也逐渐完成了官僚 学者 诗人的三位一体化 比前朝文人具有 了更鲜明的特性 宋初文人虽然深受晚唐五代遗风的影响 以学习和模拟为主 但在继承了晚唐五代柔弱绮艳风格的同时 也开始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北宋初 期的七十余年间 晚唐五代以来的文风相沿成习 未能根除 宋初作家还没有完 全突破晚唐文人的藩篱 模拟的痕迹较重 随着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 建设的初步繁荣 宋初文入也呈现出新的气象 文人地位的不断提高 使他们对 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加深 人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 因此 宋初文人与唐代 文人相比 知识学问更为丰富 文学创作已无晚唐以来的衰飒之气 从历代典籍 中 挹其芳润 为能事的 西昆酬唱集 便是宋初文坛的佼佼者 其次 宋初社会的逐步安定与繁荣 以及文人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促使诗 酒唱和成为文人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 宋初国内的政治形势基本稳定 五代时期 遭到破坏的经济也有所恢复 帝王不但在国策上优待文士 自身也将注意力转移 到文化上 宋初太祖 太宗 真宗三个皇帝 都十分喜好文艺 尤其太宗 真宗 朝 君臣之间经常赋诗唱和 谈风论雅 例如 雍熙元年 9 8 4 春 太宗 召宰 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上日 春风喧和 万物畅茂 四方无事 朕以天下之乐为 乐 宜令侍从词臣各赋诗 赏花赋诗自此始 圆雍熙二年 9 8 5 春 太宗又 召 宰相 参知政事 枢密 三司使 翰林 枢密直学士 尚书省四品 两省五品以 元 脱脱等撰 宋史 卷四百四十一 文苑三 路振 中华书局1 9 8 5 年6 月版 第1 3 0 6 0 页 宋 李焘撰 续资治通器年长编 卷二十五 太宗 中华书局1 9 9 2 年3 月版 第5 7 5 5 7 6 页 6 上 三馆学士 宴于后苑 赏花钓鱼 张乐赐饮 命群臣赋诗 习射 自是每岁 皆然 o 到了真宗朝 此类活动更为频繁 天禧二年 1 0 1 8 龙图阁待制李虚己 应诏编群臣所和御制诗为 明良集 竞有五百卷之多 封建时代 帝王的爱好 和提倡 往往能对某种文学风气的形成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文士们为了迎合帝王 为了自身仕途的需要渐渐地将诗歌作为君臣相娱 增进同僚感情的工具 此外 宋初还为文士们集会唱和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例如号称储才之地的 三馆 史馆 昭文院 集贤馆就是宋初的文人普遍向往的地方 他们一登馆职 就可成 为文士名流 位重责轻 禄丰身闲 李唱和集 中曾对他们的生活境界进行 了这样的描述 秘阁清虚地 深居好养贤 不闻尘外事 如在洞申天 日转迟 迟影 炉梦袅袅烟 应同白少傅 时复枕书眠 于是这批身居高位而对文学发 展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士 在创作中或回避社会矛盾 写身边琐事和宴饮生活 或 取悦君王 粉饰太平 或吟玩性情 自我愉悦 互相唱和酬答 诗歌成了他们娱 乐和排遣的工具 唱和诗遂之大盛 一大批唱和集也应运而生 西昆酬唱集 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再次 宋初文人的创作心态和审美取向也随着社会的变革发生了重大的转 变 长年战乱和 重文轻武 与 守内虚外 的国策使宋初文人缺乏唐人那种时 代自豪感和建功边疆的进取心 而转向了文人内心的自我审视 正如李叻 李 唱和集序 中所说 南宫师长之任 官重而身闲 内府图书之司 地清而务简 朝谒之暇 彼得自适 而篇章和答 仅无虚日 缘情遣兴 何乐如之 可见 悠闲生活中的 篇章和答 的目的在于缘情遣兴 文人此时更多的是沉湎于个人 内心情感的探寻与排遣 与此同时 士大夫知识分子独特的社会地位与优厚闲暇 的生活以及统治者的有意引导 社会享乐风气日盛 华丽典雅逐渐取代了浅近平 淡和清瘦野逸 成为文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审美风格 李商隐的诗词采艳丽 华赡 富美 不仅有朦胧的意境 而且拥有富贵气象 自然受到宋初文人的关注与青睐 在诗坛上 以自居易为宗 直白浅近的 白体 和以贾岛 姚合为宗 瘦劲清苦 的 晚唐体 逐渐被雍容富丽 优雅博赡 以李商隐为宗的 西昆体 所取代 西昆酬唱集 便油然而生了 2 文学背景 宋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十六 太宗 中华书局1 9 9 2 年3 版 第5 9 5 5 9 6 页 祝尚书 束人总集叙录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 第2 页 7 摆在宋初诗坛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逾越唐诗的辉煌 宋初文人在不 断探索中找到了一条较为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开始时 他们首先努力向唐诗学习 正如严羽在 沧浪诗话 诗辨 所说 国初之诗 尚沿袭唐人 王黄州学白乐 天 杨文公 刘中山学李商隐 盛文肃学韦苏州 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 梅圣俞 学唐人平淡处 o 宋初诗坛尤其喜爱和模仿中晚唐诗 而自居易 李商隐 贾岛 姚合的诗成为他们的最爱 许多诗人对其情有独衷 效之不遗余力 另一 方面 宋初文人在实践中开始塑造宋诗的新面貌 为后来所形成的 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的宋诗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昆酬唱集 作为 宋初诗坛 三体 之 西昆体 的代表著作 就是在宋初诗歌这样的演 变和发展进程中产生的 首先 来初诗坛的因袭与变革 元人方回曾对宋初诗坛进行了较为精辟的概括 宋划五代旧习 诗有白体 昆体 晚唐体 白体诗在宋初流行最早 其中许多作家都是由五代入宋的 代 表人物主要有李畴 徐铉等 他们以自居易为宗 诗风平易浅近 继承了中唐时 期盛行的 元和体 的闲适意趣 注重表现官居的闲适生活 品味文人生活中 的雅趣 但回避了 元和体 中稍带锋芒的现实批判精神 其代表诗集是 禁林 宴会集 现存较早的白体唱和诗集 禁林宴会集 是太宗淳化二年 9 9 1 苏易简 毕士安 梁周翰 李鲂 张齐贤等在翰苑观赏飞白御书而作 据 宋史 苏易简 传 记载 帝 太宗 尝以轻绡飞白大书 玉堂之署 四字 令易简膀于厅额 易简会韩1 丕 毕士安 李至等往观 上闻 遣中使赐宴甚盛 至等各赋诗纪其事 宰相李防等亦作诗颂美之 囝后来苏易简上奏了这些名臣唱和的作品 结集为 禁 林宴会集 收于洪遵编的 翰苑群书 之中 杨徽之的 禁林宴会之什 星移岁律应青阳 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风双飞观御札 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 觉清风暖 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芝泥封去润 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 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 愿于史册纪余芳 o 来 严羽 沧浪涛话 历代诗话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6 8 8 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 历代诗话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6 8 8 页 元 脱脱等摄 宋史 卷二百六十六 苏易简传 中华书局1 9 8 5 年6 月版 第9 1 7 2 页 辔 宋l 泱遵 翰苑群书 卷七 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杨徽之上 翰学三书 辽宁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5 7 页 8 不仅记录了这件史实 而且是其中的代表诗作 此外 自体 著作还有李叻所 编的1 李唱和集 和 李畴唱和诗 以及王溥所编的 翰林酬唱集 等 晚 唐体 的流行差不多与 白体 同时 作者有 九僧 林遭 魏野 潘阆等 以 九僧 和林遣为代表 九僧 一词最早见于欧阳修 六一诗话 国朝浮 图 以诗名于世者九人 故时有集号 九僧诗 今不复传矣 回后来司马光在 温公续诗话 中载录了 剑南希昼 金华保暹 南越文兆 天台行肇 沃州简 长 贵城惟风 淮南惠崇 江南宇昭 峨眉怀古 等九僧之名 晚唐体 诗人 以贾岛 姚合为宗 以描写山林风物见长 以清逸幽隐为指归 他们大都遁迹山 林 追慕隐士 着力学习贾岛 姚合的苦吟精神 在诗中常常抒写着隐遁淡泊的 心情和幽深静谧的意境 白体 和 晚唐体 诗歌开始时是适应了宋初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的 但 是发展到后来出现了许多弊端 从诗歌发展的历史来看 诗歌发展至中唐 所出 现的 元轻白俗 和 郊寒岛瘦 两种倾向 至宋初在这两个诗派的推演下 愈 演愈烈 卑陋和枯瘠之风大盛 白体 诗作往往流于草率 粗疏 而 晚唐体 诗作又有失之于促狭 在苦吟中不断表现出困窘之状 此时 杨亿 刘筠和钱惟 演等人在遍寻前代名公诗集之后 发现李商隐的诗 包蕴密致 演绎平畅 味无 穷而久愈出 镇弥坚而酌不竭 曲尽万态之交 精索推言之要 学习他的诗既 可纠正 白体 的浅易 又可避免 晚唐体 的促狭 所以他们开始以李商隐缜 密华丽的诗风来纠正当时卑陋枯瘠的诗风 于是对同时代诗歌流弊进行纠正的 西昆体 诗歌便应运而生了 其次 唱和诗的大量创作和唱和诗集的编辑之风大盛 前文已述 诗酒唱和是宋初文人普遍的一种生活状态 这种生活状态给文学 创作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的唱和诗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 唱和集的编辑也蔚 然成风 宋初不论在朝文人还是在野隐士 上至皇帝大臣 下至地方百姓都创作 了大量唱和诗 例如 吴处厚 青箱杂记 就对真宗创作唱和诗进行了详细的记 载 真宗听政之暇 唯务观书 每观毕一书 即有篇咏 使近臣赓和 故有御 制 看尚书诗 三章 看春秋 三章 看周礼 三章 看毛诗 三章 看札 来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历代诗话 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2 6 6 页 宋 司马光 温公续诗话 历代诗话 本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第2 6 6 页 来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 第4 3 5 页 9 记 三章 看孝经 三章 复有御制 读史记 三章 读前汉书 三首 读 后汉书 三首 读三国志 三首 读詈书 三首 读宋书 二首 读陈书 二首 读魏书 三曹 读北齐书 二首 读后周书 三首 读隋书 三首 读唐书 三首 读五代梁史 三首 读五代后唐史 三首 读五代晋史 二首 读五代周史 二首 可谓近代好文之主也 o 真宗的这些诗今天已经不 存 但当时夏竦等所作的和诗还保留着 君臣之间的唱和诗不仅是酒宴上助兴娱 乐的工具 而且也是皇帝显示自身才华考验臣下水平的方式 朝臣僚属创作唱和 诗往往以交际和娱乐为目的 他们在从政之余 公退之暇 通过宴会雅集 歌咏 赋诗 彼此唱和的方式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不仅如此 地方文人 隐士和僧 侣也经常进行吟会唱和活动 创作出许多唱和诗 唱和诗的大量出现为唱和诗集 的编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初 三体 自体 晚唐体 和 西昆体 的代表著作都是唱和诗集 由此可见 当时唱和诗集编辑的繁盛 但由于种种原 因 大部分唱和诗集已经散佚 西昆酬唱集 就是今存的硕果之一 据文献资 料记载 除 西昆酬唱集 外 宋初近七十年问所编辑的唱和诗集主要有 翰林酮唱集 一卷 王溥编 通志 艺文略 载 翰林酬唱集 一卷 宋朝王溥与李防 汤悦 徐铉等 此集今已敖佚 二李唱和集 一卷 李畴编 吴处厚 青箱杂记 卷一载 防诗务浅切 效白乐天体 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 而李公诗格亦相类 今世传 李唱 和集 是也 回 宋史 艺文志 载 二李唱和诗 一卷 李畴 李至作 祝尚书先生在 宋人总集叙录 中著录此书说 明以后公私书目罕见著录此书 当久已失传 直到清光绪十五年 1 8 8 9 贵阳陈榘在日本东京书肆上得到了此 书的古本影写残本 遂重价购之 归国后付梓 陈氏刻本缮刻精审 只可惜原本 缺叶不少 收入 贵阳陈氏所刻书 今天极为罕见 只有上海图书馆著录一部 陈氏所刻板片 后归德清傅氏 再归罗振玉 而罗氏于宣统元年 1 9 0 9 在日本 京都的富冈氏处见到此书的影宋旧刊本 陈刻本所缺之叶 除第十三时外 基本 可以补齐 于是罗氏影写之后 带回国内 据旧板补刻 1 9 1 4 年 又将其印入 所辑的 宸翰楼丛书 国 宋l 吴处厚撰 李错民点梗 青箱杂记 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第2 7 页 宋 吴处厚撰 李裕民点校 青箱杂记 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台湾文 皇出版公司出版之 罗雪堂先生全集 于 初编 有缩印 宸翰棱丛书 1 0 李防唱和诗 一卷 李防编 通志 艺文略 载 李防唱和诗 一卷 宋朝李眈等兴国中从驾至镇阳过旧居 宋史 李防传 载 太宗即位 加畴 户部侍郎 受诏与扈蒙 李穆 郭贽 宋白同修太祖实录 从攻太原 车驾次常 山 常山即吩之故里 因赐羊酒 俾召公侯相与宴饮尽欢 里中父老及尝与游从 者咸预焉 七日而罢 人以为荣 o 此集所收应是这次宴会时的唱和诗 此集今 已散佚 九僧诗集 一卷 陈充编 宋史 艺文志 载 陈充 九僧诗集 一卷 o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卷二十 载 九僧诗集 一卷 右皇朝僧希昼 保暹 文兆 行肇 简长 惟风 惠崇 宇昭 怀古也 陈充为序 凡一百十篇 此本出李夷中家 其诗可称者甚多 o 此集今存毛氏汲古阁影宋本 清吴嘉泰手 钞本 清乾隆四十一年 1 7 7 6 张德荣钞本 清师竹友兰室钞本等 君臣赓载集 三十卷 杜镐编 宋史 艺文志 载 杜镐 君臣赓载集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