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对中国油画前景的一种推测——对驳“油画消亡论”.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对中国油画前景的一种推测——对驳“油画消亡论”.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对中国油画前景的一种推测——对驳“油画消亡论”.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对中国油画前景的一种推测——对驳“油画消亡论”.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对中国油画前景的一种推测——对驳“油画消亡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曾有人说“世界愈恐怖,艺术愈抽象”。那么,现在则可以说“世界愈安宁, 艺术愈盲目”。世界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艺术真正面临了从未有过的纷繁复杂的局 面。蛰美国极力推崇的当代艺术强行占据主流地位。“后现代”、多元化、无中心、 缺乏叙述性的状况使艺术面临着更加难以言说的状态。西方架上绘画以外的艺术方式 演示出了远比架上绘画更令人跟花缭乱的变奏。各种潮流与观念因素迅速被推向极致 之后,人们在发现语言、媒体膨胀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无形压力的迫近。“绘画死亡” 论,是西方商业文化的时尚潮流下一种炒作口号,是美术圈子在浮躁心态下被理论家们不断推波助澜的结果。 油画在当代世界文化中的位置是什么? 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管理者、艺术家、理 论家所要探讨的,现阶段国内外美学界充斥着“油画消解论”,“艺术无方向论”以及 中国油画宿命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坚信中国油画前途的光明性,其功能性不会因为 西方后现代的冲击而丧失。其本能也许有所转化,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新时 期有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对中国油画现状的分析,引发思考的空间,在对于一些妄言西方油画的衰落 以导致东方油画也必然衰落的错误命题的回应和反驳。对一些失去了目标进而迷失了 方向的艺术家及学院学生给予理论上的斧正,对于坚持在油画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刻苦 钻研以及坚信中国油画能够辉煌崛起的人一个理论支持,在学术上是有指导意义的。 关键词:当代艺术;中国油画;消亡 引言 曾有人说“世界愈恐怖,艺术愈抽象”:那么,现在则可以说“世界愈安宁,艺术 愈盲目”。已故法国华裔装置艺术家陈箴在上海曾宣扬过“绘语已经死亡”。在中国画坛 辙起了轩然大波。世界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现代艺术”真正面| 豳了从未有过的纷繁 复杂的局面。“后现代”、多元化、无中心、缺乏叙述性的状况使艺术面临着更加难以言 说的状态。西方架上绘画以外的艺术方式演示出了远比架上绘画更令人眼花绦乱的变 奏。各种潮流与观念因素迅速被推向极致之后,人们在发现语言、媒体膨胀的同时也感 到了一种无形压力的迫近。“绘厦消亡”论,是西方商业文化的时尚潮流下一种炒作口号, 是美术圈子在浮躁心态下被理论家们不断推波助澜的结果。“1 油画在当代世界文化中的位置是什么?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也是我们当今 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现阶段国内外美学界正在就艺术的前途问题展开一次论战。近 期以来西方的一些艺术策划人突出提倡观念艺术,打压架上绘画,似乎当代艺坛只有观 念艺术才是最有价值的,以致引出对架上绘画的存在地位与作用提出质疑并被预言必将 遭遇淘汰乃至消亡! 虽然充斥着“油画消亡论”,“艺术无方向论”以及中国油画宿命 论。但是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i 鬯信中国油画前途的光明性,其功能性不会因为西方后现 代的冲击而丧失。其本能也许有所转化,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新时期有着更多 的机遇与挑战。 的机遇与挑战。 的机器。对于我们的美学再现的能力,它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不同于未来主义时 期1 日机器对模仿的崇拜。在后现代软弱无力的复制中,这种过程的美学体现往往倾向 于更为舒适地滑回到内容的主题再现中回到关于复制过程的叙述中去,包括电影、 录像机、录音机以及生产和复制影像的整个技术。 第二,深层意义的丧失或者说意义的多元化。后现代用空间模式取代了现代的时间 模式从而导致了深度的丧失。深度指的不单是视觉上的深度这在现代派绘画中已 经消失而且也指阐释性深度。其根源在于后现代主义哲学试图消解传统哲学的现象 与本质、能指与所指、表层和深层的二元对立的模式,削平了深度模式,代之以平面感。 历史感丧失了:人们关注的是现在,忘记了过去也放弃了未来。 第三,后现代时期文化空前扩张,文化的泛化即大众化,使得艺术没有了边界。超 越各种艺术的界限,超越艺术与现实的界限,导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对立、高雅文化与 通俗文化的对立的消失。十九世纪的艺术还被理解为听高雅音乐、欣赏美的绘画,从而 成为逃避现实的温馨的港湾。但是到了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溢出了艺术的容器。它抹杀 了事物的界限,坚持认为行动本身( 无须加以区分) 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进入后现 代主义时期由于界限的消失,艺术成了商品,在后现代主义那里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 形式不过是”语言游戏。虽然各种游戏之闻有着界限,但人们可以跨界旅行。艺术不再 是静态的文本,而是行动的过程。行为艺术证明文本就是行动,艺术文本可以在现实生 活中加以实践。 依据二、中国油画受西方影响的先天营养不良 ( 一) 起点低 由于中国油画衍生于西方油画,于1 9 世纪被正式引入进来,当时中国正处于国家 危亡的时刻,一开始便被赋予了一种改造国民精神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其艺术性便被 忽视,可以说中国油画的起点很低,由于服务政治的需要,中国油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认知”这一基本的功能上。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生仍然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想主义 行为,但这种行为不是象西方那样建立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以一种既定的模 式作为参照,以一种西方化的文明作为工业现代化的蓝本由于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 文化的侵蚀,使当今中国人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即物资生产力低,其文化也落后,随 之积淀了一种文化自卑感。表现了一种“西方中心的世界主义”把“西方的”、“错误的” 等同于“现代的”、“与世界接轨”“走向世界”都是“西方中心的世界主义”情结的表 现。6 1 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国门的开放,由于各种信息的大量涌入,使人应接不暇,一方面 我们接受了西方传统美学的博大,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后现代艺术,我们的艺术家同时又 感到迷茫,也折射出我们绘画界存在的诸多问题,由于中国这种“文化落后”的心理暗 示,势必导致中国油画对西方采取简单的且大规模的复制,致使在邯郸学步的过程中失 去了本土文化的基垫,势必影响到油画的进一步发展架上绘画死亡的论调愈加高涨, 4 依据三:中国油画暴露的种种问题 ( 一) 方向的问题 l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画家、设计家、电影电视人、音乐家、歌唱家等艺术技术 把持者可以理所当然的不晓得他从事专业的历史及系统的理论问题,而理论家甚至是 很多理论大家不晓得专业技能技巧的也不在少数,大家站在各自的领域里自扫门前雪, 均不管他学之屋瓦上霜。学术理论与专业实践老如点了卤水的豆腐,虽在一个行业里混 着,却也各自相安无事。其实这却真正违背了艺术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规律。理论失 去实践,失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机会,这样的理论是无效理论;而缺乏理论的实践也 缺乏文化与精神,虽然有的学术理论家或者艺术实践家可以既重视专业技术水平的发 展,也注重理论建设,然诸如此类明智又有多少哪? 如果这两类人把自己永远固定在平 行的火车轨道上,那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解决也就无日可待了! 咖 2 、观念与技法的脱节 观念形态既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改革势必要求与其对应的意识形态做出反映,观 念也要随之更新,起码调整为大致相近的价值趋向,问题不在于观念本身的新旧,因为 观念的更新是不可避免的,创作一件作品,观念是一个重要支撑,且经常是创作的原始 动力和动机。但是问题在于,接触了过多的西方当代艺术思想,满眼是地道美国的装置、 行为,其观念势必是排斥绘画,宣扬所谓的自由。这样的浮躁的心情,是很难静下心来 揣摩技法运用的,就算在面对花布时,自然而然的也会怀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渴求,自然 不会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3 、对政治的依附性 中国油画的另一个误区是对政治的依附性。对政治的依附性表现于对时政的过度 亲和与冷漠。集中表现为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把写实风格绘画限制在为政治服务 的狭窄范围内,表 现为把在职的领导 人神化般的推崇, 无形间被剥夺了艺 术家独立思考的权 利。举目望去官方 画展只要是关于伟 人的内容的画大都 可以混到奖项,这 种奖项对于艺术创作的主力军身处院校中的教师以及学生来说,无疑是他们标榜成就 和进职称评先进的终南捷径,既然画伟人就可以得奖,自然而然的描绘领导人的丰功 伟绩、体现伟人的高大成了一种获利赚取名声的终南捷径,因此一旦有官方画展铺天 盖地的毛泽东、邓小平、江则民。虽然大多数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又不得不落入这个 6 怪圈。表达对伟人的崇拜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崇拜的畸形了病态了是着实让人感到反 感的。 另一个极端是表现于以西方中心主义,也就是艺术的后殖民主义,反映了西方的 文化和政治对于东方的强暴,这类作品模仿波谱艺术为模式,对伟人,军人,领导人 进行肆意的攻击、侮辱和调侃,攻击政党政府和社会, 以求迎合西方反华势力的需要,因此得到日美及台湾右 翼势力的资助。他们的画卖了大价钱,因此追随者也一 呼而应,但是这类模仿拷贝式的作品在艺术的价值上让 人实在不敢恭维。反让我联想起文革时那些动乱的岁 月,哪个时期政治左右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八大样板戏 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说哪个时期是政治强奸了艺术, 那么现今这种打着艺术的幌子来强奸政治也同样让人不 愿接受和深恶痛绝。 ( 二) 心态的问题 1 、艺术家的盲从 当代艺术的问题除了方向的问题外,“跟风”情节甚是严重,应该值得注意的大概 是做艺术的人已经不晓得自己是谁,何为艺术了。许多文 艺人、绘画人、设计者都生吞活剥着和毫无理性的复 制着一些或西方的或名入的“新奇”、“新异”后却在沾 沾自喜,大家都生怕自己跟不上形势。一旦发现什么形式 受宠,便蜂拥而上。因此,不少的艺术实践者在艺术界 以其对那些自己都糊涂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地做着乐此 不疲的拷贝。干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样的艺术氛围对 艺术本身来说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2 、艺术的功利性 人性面临着物化的危机,艺术家是要吃饭的,但是只知道吃饭的人绝对不是艺术家, 即便是,档次也是过于低级了。说到底搞艺术并不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行业,艺术家本应 该是受人供养而为其供养人创造糖神享受的职业。但是我们的艺术家们在这个物欲横流 的社会中,也被逐渐腐蚀了。无限的追名逐利到成了绝大多数入的第一追求,因此也就 滋生了很多可笑的事情,绘画刊物刊登的不是佳作供人赏析而成了想要评职称者能捞取 砝码的最好途径。美术展览在金钱万能的口号下被搞得面目全非。充填着所谓的“现 代艺术品”。艺术家和策展人都在展览中积极体现“中国语境”以此来标立中国当代艺 术的国际形象。嘲但是如果能够少跟利益挂钩也许能收到更好的结果,这不仅仅是艺术 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的导向问题。 3 、文化的缺失 “文化”对于有着五千年文化内涵的我们来说,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在 当下“维西方为中心”的这种文化评价下,我们自然会感到一种无力,因为我们也确实 7 没有西方文化的积存。为了靠拢所谓的西方标准,我们的艺术品艺术作品,正在逐渐 失去表面化,缺乏能摄魄消魂而使人念念难忘那种精髓于其中。没有体现艺术品对于观 者的感召力。老是让人看一眼就结束了作品给予观赏者的使命,类似“波普”的直白虽 然是一种表现手段,但是并不是绘画的目的,没有文化的根基,绘画只不过变成了涂鸦。 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都存在此类问题。其实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思想理念的传 达媒介物,给予欣赏者的大概如一颗橄榄入口经得起品味才有内涵。绘画理论中有“笔 墨当随时代”之说,我觉得这很有道理。绘画作为一种精神文明如果缺失了作为文化载 潍的身份,那么他变成了一种四不象,游离于非物质非精神之间。也就决定了他的不可 延续性。n 0 3 4 、市场的问题 首先,培养成熟的受众群体才是艺术家和艺术品最好的摇篮,相反现今国人不是不 喜欢绘画这种形式,也不是没有欣赏的品位,人们也不满足于印刷品的简陋。而是如果 绝大多数的人们还要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哪有心情去购买和欣赏艺术品昵。这是我国绘 画产业不能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 由于我们没有自己的油画市场,绝大多数的油画出路在海外,消费制约生产是简单 的经济规律,这样就给中国油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形成很大的误区,由于市场决 定生产,那么现在泛滥的功利性的流俗的绘画风格则确实迎合的是国外消费群体,特别 是东南亚普通市民消费群体的口味,他们满足于精美细腻的制作,繁复的细节或者是名 画的仿本以求油画作为一种堂皇的装饰品。因此许多碌碌的画匠大规模的从事行画的制 作,其中也不乏声名显赫的人物,这些作品以静物、古董、瓷器以及美女为制作模式, 把静物摆放在花纹绚目的衬布上,给漂亮的女孩穿上长袍马褂配上珠光宝器的饰品翘首 聃一 弄姿的伪造生活,然后程式化的制作 出来,以进入市场为第一首要目的, 虽然其有也有上、中、下品之分,但 无论包装的多么精美,也只能算是行 货 这里我特别想说说陈逸飞,不是 因为我对他本人有看法,更不是因为 他老人家去世了不能与我进行辩驳, 我就拿其作为批驳的靶子,相反我是 十分尊重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 的早期作品,多数以表现宏大的历史 题材,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审美 追求。但是我不得不对他的中后期作 品进行质疑,这批售价不匪的作品完全套用的就是“行货”的定义。陈逸飞可以说是一 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解放军攻占南京肯定是可以永留史册的佳作,但是他的 中晚期作品也确确实实很“行”,只是“行”的很维美,“行”的一般人维美不起,“行” b 的让人叹服他的绘画技艺的同时惋惜于市场经济对于艺术家的诱惑。当然以行货的形式 去满足市民的需要没有错,但如果以行货的形式去误倒绘画的方向的话,也许就不是一 件简单的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外美学界正在就艺术的前途问题展开一次论战。满眼满耳 充斥着“油画功能消亡论” “艺术无方向论”以及“中国 油画宿命论”。但是我们要看 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当代 艺术,其实是对以法国、俄国 - 脯 为中心的欧洲传统油画的一种 絮彻底否定,其本质就是因为美 国缺乏传统与历史,但是先进 的生产力要求其文化的跟进与 主导,因此美国只有主观的推 倒一切原有的审美体系,建立 一套为其自身服务的评价体 系,因此,当代艺术和传统艺 术其实是格格不入的两个门类,没有任何传承性、延续性。侃谈“油画消亡论”的人是 站在当代艺术的旗帜下对传统艺术的一种攻击,本身处在相对立的两个系统、两个语境, 根本没有其评价油画前途的权利。中国油画虽然自身有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都只是所谓 的“成长的烦恼”,与“消亡”更是谈及不到一起的。 9 第二章、三大理论支撑下的中国油画 在看到我们面对的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以及误区的时候,悲观丧气是要不得的。作 为一名从事油画学习的在校硕士研究生,我还是觉得前途依旧是光明的,诚然面对诸多 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唯物论者,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就是不断产生矛盾然后解决矛 盾的过程。事物的存在是辨证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只有经历千锤百炼,剑才会变 成宝剑,只有经历重重风雨,天边才会现出彩虹,只有面对咆哮的大海才有机会高扯帆 蓬。当然,我对中国油画的信心也不是盲目的只停留在书面和辞藻上,因为通过我对文 献以及历史的掌握,我觉得中国油画的光明前景是有理论和事实支持的。 一、艺术的多元化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仿佛在一夜之间进入了都市文化时代与消费社会, 大众传媒和远程电讯的意义还不只在于大众文化的发展使文化人被世俗文化所改造,还 在于信息的超量传播使个人获得了信息的权利。同样,市场经济也带来了物质的繁荣, 社会的商品化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面凸现出人格的自由,艺术形式不再是也不应该再是 仅仅停留在架上绘画这种单一的模式,纷繁复杂的表现形式如同一股劲风扑面而来,虽 然来势凶猛,但是受众不少。每一项艺术形式都有其忠实的拥趸。艺术家根据具体的表 现目的来自由选择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因此艺术的多元化客观的摆在我们的面前。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其日渐增强对文化的迫切需要也要求艺术的多元化,在艺术多元 化的前提下,油画作为一种载体在人类艺术历程中经历长期的发展而达到高度完善,承 载着长期的文化积淀,随着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的延伸也在不断的丰富自身,因此,油画 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还是有其广泛的存在空间。也许不再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它的存在还 是满足着很多人的审美需要。 美国人代表的西方社会标榜他们的“当代艺 术”,吹捧他们的“行为”“装置”和“观念”。那是 他们的审美理念,作为东方人,我们有着自己的美学 评价,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和愿意接受的 是以具象形式为主的图形图像,非要他们学着去明白 上万人裸体躺在马路上也叫艺术确实是勉为其难了。 ( 西班牙巴塞罗7 0 0 0 名志愿者以裸体的形式为美国 摄影家斯宾瑟摆出了一幅具有宏大的具有轰动效果 的图案,被当时的美国媒体评价为一个伟大的行为艺 术) 如果硬要求中国八亿农民理解这个所谓的行为艺 术,那他们难免不会置疑,如果这也叫艺术,那么洗 澡、上厕所也都叫艺术了? 我们不需要象欣赏“皇帝 的新装”那样去对“西方当代艺术”顶礼膜拜和马首是瞻,解释不通也就不用去解释。 多元化的存在正好解决了各取所需的要求,正如油画是我们对艺术的最直观的解释一 样。 二、艺术中心转移的理论 在历史上对于文化中心转移是有着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历史上文化中心的两次转 移,第一次是由四大文明古国占文化经济主导地位的阶段转移到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阶 段,第二次文化中心的转移是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因此也就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原 因导致艺术文化中心的转移? 其答案很简单,人类社会这个巨大的陀螺其中心必然是以 生产力为平衡依托。经济原因是文化艺术中心转移的根本原因同时地理原因和政治原因 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们二者也同时依附于或者说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亚洲被世界认为是下个世纪全球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强势经济必然要求带动强势文 化,这是个被公认的真理,拿美国做例子,美国就是在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后开始全力 倡导他的生活方式以及他的艺术形式,其实也就是向全世界推行他的文化主张,因为原 有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已经广泛接受了架上绘画这种艺术形式,那么,美国就要树 立一种新的形式来打破原有的模式。这样才能标志他对于世界的权利,也就是所说的除 旧布新,因此“当代艺术”应运而生,铺天盖地的“影像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 他不是传统架上艺术的改良,而是一种臆造而出的新事物,其作用无非是要证明美国经 济和文化的强权。而中国作为经济持续增长而被看作为2 l 世纪的超级大国,在地区和 世界范围内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经济政治地位的崛起必然为艺术中心向其转移提 供了可能,而油画作为我国艺术家的极其重要语言之一势必会依托于此得到发扬。我们 的油画早已经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油画,他旺盛的生命力 也必然适应2 1 世纪的文化需要。 三、螺旋式上升的原理 绘画已死的论调,远在艺术终结说法出现之前就像疟疾一样周期性寒颤与高热并 起。不过以绘画本身的不规则运行周期而言,不能因为其暂时的不振而妄下断言其将被 取代,在中国有旬古话叫“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就浅显的阐述了螺旋式上升的原 理,写实油画在现代绘画和后现代艺术一度曾占据主要艺术舞台时,也一直在以一种平 和的心态如涓涓的溪流一样持续的发展着迈进着,并且已经开始出现局部回归的迹象, 当代西方绘画的衰微和回归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的演变问题。我注意到把西方绘画的衰微 归结为政治原因,认为对现存西方社会的抗议或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挑战,导致了传统绘 画形式的衰微和更具社会批判性的观念艺术、行为艺术以及装置、视像等中性的形象 载体。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而绘画的回归则意味着恢复西方保守主义的政治秩序,或 1 1 第四章、中国油画的展望 一、“油画消亡论”的不成立 自从黑格尔提出“历史的终结”与“艺术的终结”以来。心忧天倾的学者一次再次 地发布某种艺术或某种文化已经或者即将消亡的预言,但这些预言迄未变成事实。当然, 在有关宇宙和人类文明的知识日见普及的今天,大家都认识到不可能存在某种永恒的文 化形式。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在不同的文化地域,艺术的生产和接受既有趋同的一面, 也有求异的一面。对于文化艺术与其接受者的关系格局来说,不可能有某种“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普遍规律。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中国出现只有不长时间,经历了由 不被理解到理解,到大受欢迎的过程。进入2 1 世纪以来,公众欣赏和喜爱油画的势头 有增无减。油画与普通中国人生活发生直接联系,只是刚开了头,正如邵大 x 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学习的热潮,第一次,即 2 0 世纪初的留学西欧与日本;第二次,是世纪中的学习 苏联:第三次,则是上世纪末的西方现代艺术热。这三次 学习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这些学习 就没有中国油画的今天,它决定了中国油画的基本面貌与 瞎局。“7 3 在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走艺术本土话的同 对,也要继续保持对西方艺术以及对其他民族艺术的借 鉴,这虽然是个很老的题法。但是,话粗理不糙,放开服界,这中华文明的深厚表现在 她对其他文明的包容力和兼容性,博采众长,例如野兽派的造型、印象派的色彩、立 体派的空间感。都是很好的东西。当然,借鉴不是生涩地熙搬,那样会张冠李戴。中 国油画在学习西方艺术中获得灵感,同时也影响着西方的艺术进程。虽然在西方的一 些地区,写实系统的油画已经退出主流位置,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一种精神载体, 还远没有穷尽。油画能在中国找到重生和再度繁衍的土壤,完全合乎文化发展迁变的逻 辑,佛教来自印度,进入中国西藏变为藏传佛教,传致中原变成了禅宗,由此又影响了 亚洲甚至印度。二胡,顾名思义就知道不是汉人所创,今天却成了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 中国的发明创造流播到异乡的得到蓬勃发展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我要套用一句老 话,交流促进发展,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 ( 三)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带动 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逐步摆脱西方艺术的模式,不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因为 中国的艺术正越来越面对自身的社会现实与生存条件,它必将在面对自身的紧迫问题中 选择自己的表现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艺术的自律,而是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经济越来 越全球化的社会,艺术也将和所有的人文文化一样,面对的是人类共同的问题。因此, 我们对西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并不用言听计从,因为我们本来就不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 那种热情;这不仅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