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效度研究 摘要 目的:检验新编制的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普通样本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取样,取得有效样本1 0 0 0 例,男孩4 6 0 名,女孩5 4 0 名,年龄5 1 9 岁,平均年龄为1 2 3 4 3 5 3 岁;临床样本根据c c m d 3 诊断标准取样,共1 4 3 例,男孩8 7 名,女 孩4 6 名,年龄5 1 9 岁,平均年龄为1 2 4 9 3 4 9 岁。采用项目间平 均相关系数、c r o n b a c h sa 系数、分半相关、重测相关和观察者相 关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采用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实证效度和鉴别 效度检验效度。 结果:( 1 ) 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为 0 1 0 6 0 3 4 1 ,c r o n b a c h sa 系数为0 3 8 6 6 0 8 8 9 4 ,分半相关为 0 2 8 4 6 0 9 5 9 2 ,重测相关0 1 6 9 0 7 6 1 ,观察者相关系数0 4 6 3 0 8 6 6 。 ( 2 ) 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结构一致性分析显示:各分量表与总 分相关系数为0 5 4 2 0 8 5 7 ,各分量表之间相关系数为0 1 1 1 0 6 8 3 ,两 两相关显著。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3 个二阶因素,因子一为心理健康 因子,因子二为认知行为因子,因子三为社交言语因子,解释总变 异的6 1 9 9 6 ,专业分析得出4 个二阶因素,因子一为活动品行因子, 因子二为情感障碍因子,因子三为认知缺陷因子,因子四为精神障碍 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一阶模式、3 因素二阶因素模式以及4 因 素二阶因素模式与样本数据拟合度较好,与理论构想模式吻合度较 好。( 3 ) 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分与c b c l 的相关系数为 0 0 0 1 0 7 0 4 ,临床样本与普通样本比较显示临床样本显著高于普通样 本,六组病例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4 ) 实证效度结果显示:男孩与 女孩比较结果显示活动问题、品行问题两个分量表存在显著性差异。 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结果显示精神病性、情绪问题、人格问题、性问 题、睡眠饮食分量表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 5 ) 鉴别效度结果显示: 各条目与分纬度的相关性大部分大于0 - 3 ,普通样本与临床样本以及 不同病例组与普通样本的判别分析得出的判别函数预测准确率均在 6 0 以上,6 7 7 一9 8 4 。判别函数p 值 6 5 分为异常,分量表 8 分 为异常。主要是用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2 1 8 1 。 ( 3 ) c b c l 行为量表从国外引进过来,进行修改,在国内广泛使用,信度 和效度被证实较好,适用范围4 1 8 岁儿童。 目前国内常用的量表大多数是国外量表的修订本,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信 4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 效度,在筛查儿童某些特定的心理问题也有自己的特色,但与国内目前使用的精 神疾病诊断标准( c c m d 3 ) 不配套,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问题。程灶火教授等 人考虑到这些因素,以c c m d 一3 诊断标准为依据,按照c c m d 3 儿童精神障碍 的分类编制了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全量表共有1 6 8 个条目,包括情绪问题、品 行问题、学习问题、注意问题、社交问题和精神病性问题等十五大类问题。本研 究主要是探讨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的信度和效度。 5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 普通人群样本:采取分层抽样,计划在长沙市中小学取样1 2 0 0 例。样 本入组标准:能上学没有重型精神病,但不排除轻型心理障碍。受试对象为 在校中小学生。填表人认为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知情监护人,要求填表人的文化 程度在小学以上。取样时间为2 0 0 2 年1 1 月至2 0 0 3 年4 月。实际获得有效样本 为1 0 0 0 例。其中8 7 人在完成第一次测验的5 个星期后进行了重测,5 6 位中学 生除了父母填写了量表外,要求学生自己填写一份,3 0 位父母在完成儿少心理 问题筛查表外,同时填写儿童行为量表c b c l 。 ( 2 ) 精神障碍患者样本:样本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儿童精神卫生门诊, 共1 4 3 例,由患儿父母填写c b c l 和儿少心理问题筛查量表。样本入组标准: 符合c c m d 一3 诊断标准;疾病由两位教授分别确诊;除疾病外,其他条件与 普通人群样本入组标准相同。取样时间2 0 0 3 年4 月一2 0 0 3 年9 月,现把它分为 六组,具体分类如下: 第一组:分裂症组,共3 0 例,包括3 0 例分裂症。 第二组:情感障碍组,共3 l 例,包括7 例焦虑症,4 例抑郁症,5 例强迫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1 例恋爱问题, 症,8 例情绪障碍,i 例双向情感障碍,3 例癔症,3 例躁狂症。 多动行为障碍组,共3 1 例,包括1 例品行障碍,1 例品行障碍伴 网络成瘾,2 例行为问题,多动症2 7 例。 器质性障碍组,共2 1 例,包括l 例h s p e r g e s 综合症,6 例精神 发育迟滞,1 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3 例器质性精神障碍,6 例孤独症,4 例学习困难。 抽动症组,共1 1 例,包括1 l 例抽动症。 其它组,共1 9 例,包括l 例恋物癖,2 例异装癖,2 例性格障碍, 5 例学习问题,1 例学习问题伴网络成瘾,l 例网络成瘾伴失眠,1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例学习困难,1 例诈分裂症,4 例多动症伴抽动症。 普通样本与临床样本特征如下:普通样本共1 0 0 0 例,男4 5 4 0 ,女5 4 6 0 o 临床样本1 4 3 例,男6 7 6 0 ,女3 2 4 0 。卡方检验普通人群与临床人群男女比 例存在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两样本年龄无显著差异( 表2 - 1 ) 。 表2 - 1 普通样本和临床样本的基本特征 2 研究方法 ( 1 ) 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一共有1 5 8 个条目,按0 ,1 计分,“是”计“1 ” 分,“否”计“o ”分,包括有1 5 个分测验,内容及计分如下:( 1 ) 注意问题有6 个条目,内容主要描述注意力不集中。( 2 ) 活动问题有8 个条目,内容主要描 述多动、冲动、易冒险行为。( 3 ) 品行问题有1 9 个条目,内容包括网络成瘾、 逃学、在外过夜、对立违抗、残忍、撒谎等不良行为。( 4 ) 情绪问题有1 4 个条 7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目,内容包括分离焦虑、紧张、恐惧、神经衰弱等问题。( 5 ) 强迫问题有l o 个 条目,内容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动作等。( 6 ) 社交问题有8 个条目, 内容包括社交恐惧、退缩、适应不良等问题。( 7 ) 认知与社会能力问题有9 个 条目,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能力。( 8 ) 躯体运动问题有9 个条目,内容包括抽 动、遗尿等问题。( 9 ) 言语问题有8 个条目,内容包括言语表达以及对言语的 理解。( 1 0 ) 学习问题有1 5 个条目,内容包括语文、数学、阅读、拼写等问题。 ( i i ) 精神病性包括2 0 个条目,内容包括分裂症的精神病症状。( 1 2 ) 情感问 题有9 个条目,内容包括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症状。( 1 3 ) 人格问题有2 2 个条目, 内容包括反社会性、冲动、依赖性等个性问题。( 1 4 ) 性问题有8 个条目,内容 包括异装癖、i 司性恋等与性心理相关的问题。( 1 5 ) 睡眠与饮食问题有7 个条目, 内容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以及睡眠问题。 ( 2 ) c b c l 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采用忻仁娥等修订版,该量表包括社会能 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其中行为问题共有1 1 3 个行为问题项目,包括退缩、躯体 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问题、攻击问题、性问 题、内向问题、外向问题、行为问题因子,按0 ,1 ,2 三级评分,由患儿父母填 写。 3 资料的统计和处理 数据统计使用s p s s i o 0 统计分析软件及a m o s 4 0 软件包进行分析,检验信 度和效度。 3 1 信度检验 本研究主要用下列方法检验量表的信度 ( 1 ) 同质信度:也称内部致性信度,考验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 程度。包括c r o n b a c ha 系数、分半信度、项目间平均值、条目与总分相关。 ( 2 ) 重测信度:考验量表的跨时间稳定性和一致性。本研究对8 7 人在完 成第一次测验( t 1 ) 之后5 个星期进行重测( t 2 ) ,计算t 1 与t 2 的p e a r s o n 积差 相关系数。 ( 3 ) 观察者信度:考验观察者信度,要求5 5 人分别有父母填写( t 3 ) 和学 生本人填写( t 4 ) ,计算两者的p e a r s o n 积差相关系数。 3 2 效度检验 本研究主要选用下列方法检验量表的效度 ( 1 ) 结构效度:结构一致性,统计各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因素效度, 采用s p s s i o 0 对1 5 个分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用a m 。s 4 0 进行验证性 8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 因素分析。 ( 2 ) 效标关联效度,主要选用下列方法估计效标关联效度。( 1 ) 相关法: 计算新编量表与c b c l 父母问卷测量的积差相关系数,考验量表平行效度。( 2 ) 显著差异法:分析普通样本与临床样本、不同病例组问各分量表和总分在统计学 上的显著性差异,考验量表的临床效度。 ( 3 ) 实证效度:统计男女学生各分量表和量表总分的显著性差异;统计小 学生和中学生的显著性差异。 ( 4 ) 鉴别效度:各条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普通样本与临床样本的判别 分析:六组病例组与普通样本分别进行判别分析。 9 第三章:结果 1 心理问题筛查量表得分描述性统计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儿童在心理问题筛查表各分量表得分的统计结果( 表3 - 1 ) 显示:在注意问题、学习问题、人格问题和活动问题等分量表得分较高,其他分 量表得分很低;各分量表得分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比较复杂,有些分量表得分随年 龄增长而减少,如注意问题,有些分量表得分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如社交问题, 多数分量表得分与年龄的关系不明显: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在小学和初 中阶段似乎男性的心理问题多于女性,在高中阶段似乎女性的心理问题多于男 性。 表3 - 1 儿少m 理问题筛查量表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注鞠躔2 加2 爱2 f a 6 ,2 , 6 0z 7 6 2 西2 翔,1 9 42 3 1 ,2 2 82 1 1 1 蕊2 2 f i 1 5 22 6 1 ,2 4 22 驾1 鹦l 刀,1 s b1 二9 1 m1 9 ,1 w 活动i 目题1 应,0 9 0n 胛,嘲1 7 3 1 1 m 11 1 4 啷1 3 9 ,1 伪1 0 6 加5 51 皿n 趵1 拍,n 鹧1 j o ,n 舯0 5 9 ,q 7 l 嘶0 船n 3 4 ,0 越 品葡- 廿砸q 5 9 n 1 70 4 6 ,0 西n 5 6 啷q 卵,0 笠1 甜0 蹦0 刀n 2 70 舯,0 0 s 7 ,q 弱0 b q 凹0 站,0 j 0m 疆,n l oq 3 4 0 3 7 情绪f 砸n 5 1 ,q 舯0 加q 3 1 叼q 恐n 5 i 0 0 6 b 0 出q 6 4 n 钾0 & ,0 3 90 6 8 q 石q 5 0 ,q 舒0 斛,q 8 4q 柏0 8 4n 6 9 1 j l 强询砸n 2 7 ,n 1 30 嚣,n 玛0 , 舵0 3 60 躬,n 5 00 8 9 n 3 50 4 9 n 站q 5 9 ,n 3 0q 靶,n 7 7n 鸵,0 了10 3 l ,0 乃叫2 ,0 西q 4 5 ,0 舶 杜翻i 避0 , 6 2 嗍1 ,a 7 81 ( 3 0 ,n 毋1 n ,0 7 9n 蝤q 5 70 蟛0 8 41 胚q 国1 1 6 1 4 4l 鹏,1 j 11 0 6 ,1 唧0 8 41 “1 1 1 认知醚 1 1 i 0 4 3l d 6 q 胛1 3 2 1 0 5 8q 8 9 q 9 7q 9 射n 7 81 伪o 胛1 q 卯0 9 4 0 鳃q 乃0 厢1 j 5 0 9 6 叫0 8 4q 路1 伪 躯体l 数0 2 7 0 0 9 1 ,7 毗8 ,n 3 ln 嚣,n mn 3 9 ,0 3 00 6 4 0 3 10 3 5 ,q 0 3 5 1 0 3 5 2 1 ,n q 3 6 ,0 0 2 9 1 0 j 9q 2 1 ,4 言觥0 2 7 0 5 c0 2 0 0 0 80 3 8 0 , 1 40 3 4 1 0 2 40 亚0 3 50 8 2 q m0 5 9 1 0 2 4n 1 9 0 5 60 2 9 0 2 20 5 6 1 0 3 20 2 6 1 0 3 1n 4 8 0 3 4 学习问题1 3 8 1 珈1 j 5 6 l f i lz 7 l 1 2 51 9 l 1 2 91 7 4 ,2 0 42 0 d ,l 1 0l 卿,1 d 42 4 8 1 岱0 , 9 4 0 8 91 鹏1 d 4m 劝7 20 5 9 0 9 7 辅粕船n 3 8 q n ,n 2 50 2 1 1 0 垫0 4 9 0 5 3n 7 9 0 2 8n 9 8 q 4 90 7 4 1 0 5 90 w 1 3 7q 舶晒0 a 0 0 f i 80 5 5 0 = 4 70 9 0 0 7 1 情感问眄0 3 0 n q 盘,n 1 90 4 i 0 4 70 3 4 q 茁0 6 1 n 4 60 4 3 0 2 3q 3 5 q 嚣q 6 5 嘶叫0 6 5o q 8 4 啷,0 , 4 10 4 i 0 6 6 黼2 6 2 1 7 3i 自9 1 4 22 5 9 1 6 42 l b z l l2 7 4 2 ( 3 02 , 4 5 1 9 8z 1 4 42 8 a h2 0 4 2 5 62 5 0 2 8 21 8 2 1 7 22 2 8 2 8 9 性问题0 j 3 0 伽0 们3 0 0 00 0 6 0 0 f b 0 0 3 0 1 3 0 1 3 n 1 3 0 0 6n 】5 ,n 1 3 咖0 2 6n 1 0 0 0 90 j 5 雌0 0 5 0 0 3n 1 0 0 0 9 嘟默自q 7 8 0 6 70 5 4 蛹0 6 8 0 5 80 5 7 0 9 50 7 9 0 8 90 8 5 啷0 9 7 0 7 00 9 4 1 0 5 0 8 8 0 7 1l i d 1 0 90 6 6 0 9 1 0 9 4 总分1 丑删1 1 j j 3 1 0 2 8 1 5 5 0 9 6 4 1 2 7 4 n 5 5 1 5 8 9 1 2 6 1 1 5 1 5 1 0 0 6 1 5 0 3 9 加1 6 2 6 1 6 6 1 1 2 2 1 1 2 2 7 1 2 5 1 1 1 4 1 1 5 蟠嗍1 1 2 1 1 3 , 注:表中数字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平均得分,标准差未列出 1 0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结果 2 心理筛查表的信度分析 2 1 同质性信度 总量表c r o n b a c ha 系数为0 8 8 9 4 ,除个别分量表外,多数分量表a 系数均 在0 6 以上,有半数分量表的a 系数在0 7 以上;分半信度与a 系数相似,总 量表分半信度为0 9 2 9 5 ,各分量表分半信度大多在0 6 之上;项目间平均数大 多都在0 1 5 以上。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7 0 大于0 3 ( 表3 2 ) 。 2 2 重测信度 五星期后重测,两次测试分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言语问题( o 1 6 9 ) ,性 问题( o 3 4 5 ) ,注意问题( o 5 8 7 ) 重测系数较低,其他均在0 6 以上,所有的 相关系数都有显著性( 表3 - 2 ) 。 表3 - 2 同质信度和重测信度系数 重测系数a 系数 分半系数项目间平均数 5 8 7 * + 6 0 1 + + 6 4 3 + + 6 5 5 + + 6 4 7 + + 6 1 2 + + 6 8 8 + + 6 8 2 + 1 6 9 6 6 0 + 7 5 9 * * 6 1 4 + 6 9 9 * + 3 4 5 * * 6 6 3 + + 0 7 3 2 3 0 7 3 6 0 0 6 9 3 4 0 6 6 2 1 0 6 6 1 8 0 6 6 1 7 0 6 6 7 0 6 0 1 8 o 7 0 9 7 0 8 6 8 4 0 7 9 2 2 0 5 4 0 4 o 8 0 5 4 0 3 8 6 6 0 4 6 0 1 0 7 3 1 1 0 6 9 4 7 o 6 5 1 6 0 6 1 1 3 0 6 4 1 7 0 5 6 9 9 0 5 9 9 6 0 5 8 9 3 0 7 1 4 8 0 8 2 0 1 0 7 5 9 3 0 4 6 6 8 0 7 7 9 7 0 2 8 4 6 0 5 4 2 1 0 1 4 5 0 1 5 9 0 2 8 2 0 1 6 4 0 1 3 2 0 1 7 4 o 1 6 9 0 1 0 6 0 1 4 5 0 2 2 7 o 2 4 6 0 1 7 8 0 3 4 1 0 1 8 9 0 3 1 9 总分7 6 1 * 0 8 8 9 4o 9 2 9 50 1 9 8 注:表示( p o 0 5 ) t + 表示( p o 0 1 ) 2 3 报告者的一致性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懒一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结果 在长沙市某中学要求父母和学生同时填写儿少心理问题筛查表,结果显示两 者相关性较高,大多数在0 6 以上,所有相关都有显著性;在多数分量表上,父 母报告的结果与学生自己报告的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分量表父母报告结果( 除性 问题外) 都低于学生自己的报告结果( 表3 3 ) 。 表3 - 3 父母与学生相关分析( n = 5 5 ) 注:表示( p 0 0 5 ) ”表示( p 1 的因子,第一因子能解 释总方差4 5 1 9 ,二个因子共解释5 5 4 6 ,每个分量表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负荷 均在o 4 以上,正交旋转两因子负荷的分量表及载荷量见表3 4 。因两因子从理 论上不好解释,故强制性提取三个因子,因素一负荷精神病性、情感问题、强迫 1 2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结果 问题、性问题、人格问题、情绪问题、睡眠饮食7 个分量表,负荷为0 5 1 7 _ _ 0 7 6 2 , 解释总变异的2 4 6 6 ,主要反映精神或心理健康状况,可命名为心理健康因子; 因素二负荷活动问题、注意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障碍、认知问题、躯体运动问 题6 个分量表,负荷为0 4 7 7 0 8 5 2 ,解释总变异的2 3 1 9 ,主要反映认知能力、 学习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可命名为认知行为因子,因素三负荷社交问题、言 语问题2 个分量表,负荷为0 6 2 4 0 7 6 2 ,解释总变异的1 4 0 6 ,可命名为社交 言语因子,三因子共解释6 1 9 9 6 。( 表3 5 ) 表3 - 4 两因子分析及因子负荷 因子1因子2共同度 精神病性8 1 27 2 0 强迫问题7 7 56 6 3 情感问题7 1 75 8 5 情绪问题。7 1 36 2 8 人格问题6 3 75 5 07 0 8 性问题6 0 73 7 1 社交问题5 8 83 7 2 睡眠饮食5 4 5 3 8 3 活动问题8 1 46 8 8 学习问题7 9 06 4 0 注意问题7 5 55 7 9 认知社会6 7 95 9 8 品行问题6 2 8 5 0 5 言语问题5 9 34 8 6 躯体运动5 0 34 0 3 特征值6 7 7 91 5 4 0 贡献率2 8 5 32 6 9 3 表3 - 5 三因素及分测验负荷 因素1因素2因素3 共同度 精神病性 情感问题 强迫问题 性问题 人格问题 情绪问题 睡眠饮食 活动问题 注意问题 学习问题 品行问题 认知社会 躯体运动 0 7 6 2 0 7 6 0 0 7 3 4 0 6 5 0 0 5 9 9 0 5 8 8 0 5 1 7 0 8 5 2 0 7 3 2 0 7 0 0 0 6 6 6 o 5 8 3 o 4 7 7 社交问题 言语问题 特征值6 7 7 9 1 5 4 0 0 7 6 2 o 6 2 4 0 9 6 8 重堂奎暨丝:竖 ! ! :! ! ! :逝 1 3 m嘟|耋埘|耋|毫|曼吲嘲啪啪邶似诬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结果 3 1 2 验证性因素分析 同时根据专业知识和分量表的相关矩阵把1 5 个分量表合并成四个因子,注 意问题、活动问题、品行问题、躯体运动问题合并为因素一,因素一( f 1 ) 命名为 活动品行障碍因子;睡眠饮食、情绪问题、强迫问题、社交问题、情感问题合 并为因子二,因子- - ( f 2 ) 命名为情感障碍因子;学习问题、认知能力、言语问题 合并为因子三,因子- - - i f - 3 ) 命名为认知缺陷因子:精神病性,人格问题,性问题 合并为因子四,因子四( f 4 ) 命名为精神障碍因子。 对二因子模式、强制性三个因子模式以及专业分析得出的四因子模式分别进 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结果显示三因子模式拟合度较二因子 模式好,专业四因子模式拟合度较三因子模式好f 表3 6 1 。 图3 - 1 - - - - n 子验证性因素分析 o 3 5 0 5 4 n 酾孺硅kq 7 4丽 o 4 8l 情绪问题l0 6 9 0 5 3 l 塑望塑壑 0 , 1 5 压匿 0 6 5 匦面垂 0 4 8n 蕊 o 5 9 0 8 8 0 4 5 陪语问题o 7 2活动问题i o 6 r 0 6 41 嚣打孺 言语、 0 6 4 。降稠 ,。 o 眨n 丽 8 1 ( 、且知往沪喇铲蛎孺函门 f 吼网 图3 2 三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折 1 4 铊 鸺 弘 站 凹 n n o n n 叭 m h 玎 勰 牾 舒 坫 勰 勰 0 o 0 0 0 o 0 0 m m 毗 蕊 8 0 0 l o 2 o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结果 o 5 50 3 90 2 9 圆圆圈圃 圆圆圈 0 4 40 4 60 4 1 图3 - 3 四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 表3 - 6 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 0 5 0 0 1 4 0 6 2 3 1 3 分量表间及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 1 5 个分量表与总分相关性较高,其中性问题相关系数为o 3 9 8 ,其他均在o 4 以上;各分量表之间相关均具有显著性,多数相关系数在o 2 以上,有几个分量 表与其它分量表的相关较高,如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和人格问题( 表3 7 ) 。 昭 盼 凹 的 巧 n n 0 o 0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结果 表3 7 各分量袁与总分相关及分测验之间相关 12345667891 01 11 21 31 41 5 1 注意问题 2 活动问题 3 品行问题 4 情绪问题 5 强迫问题 6 社交问题 7 认知社会 8 运动问题 9 言语问愿 1 0 学习问题 1 1 精神病性 1 2 情感问题 1 3 人格问题 1 4 性问题 1 5 睡眠问题 总分 5 舳” 3 9 5 ”6 0 9 + 2 3 3 3 ”3 5 2 “4 0 4 + 2 2 9 4 + 2 3 3 7 + 2 3 4 8 + 5 9 1 + 。 2 3 4 + 1 4 4 + + 2 0 9 + 4 8 5 :3 8 2 * : 4 8 4 耕4 7 6 引4 8 8 耕5 1 3 靴4 0 6 * l 3 9 5 靴3 9 5 3 1 8 ”4 6 9 ”4 0 2 ”4 3 6 ”4 1 2 。2 3 6 。2 3 6 4 1 4 3 3 2 ”3 9 9 = 3 9 0 + 4 6 8 。3 8 5 ”3 7 5 。3 7 5 5 2 0 ”4 2 3 + 2 5 2 1 ”5 4 1 ”4 0 0 ”3 8 2 ”3 0 6 ”2 6 旷2 2 6 0 5 4 6 ”3 6 8 。6 1 6 : 2 7 9 ”3 3 8 ”4 4 1 ”6 1 4 ”6 8 3 。4 4 3 。4 4 3 4 6 4 * 2 4 6 3 + l 4 3 2 :_ 3 0 6 + t 2 9 0 ”4 0 8 ”4 4 驴2 5 5 6 。5 5 6 。3 3 1 。3 3 1 3 8 7 ”3 5 7 * 3 2 0 ”2 7 4 * 。6 3 0 + 2 4 7 8 ”5 6 8 ”5 6 8 ”6 1 8 。6 2 1 。4 7 5 * l 4 7 5 5 9 1 2 4 3 0 ”4 8 0 ”4 4 4 。6 2 0 。5 8 9 + 1 1 1 ”1 7 4 。2 6 1 “3 0 1 + 4 0 5 “2 3 0 。2 3 0 + 1 9 8 “2 2 0 * 2 4 2 “1 7 2 ”4 0 9 。3 5 0 。3 4 2 ; 2 6 6 靴3 0 9 引3 2 3 牝4 2 6 牡3 9 6 扣3 0 1 耘3 0 1 3 8 9 引2 9 9 靴3 4 2 + 2 8 3 = 4 2 1 :4 2 1 扣4 3 0 3 0 2 + 鲤! :型:! :! :! ;! :! 墅:i 丝:! :! 丝:型! :i ! ! :鲤! :2 :! 堕:! ! ! :箜! 12 :! ! ! :i ! ! :! ! ! : 注:所有相关系数p 0 0 0 1 3 2 效标效度 3 2 1 量表与c b c l 的相关分析 新量表中分量表与c b c l 中同特质的分量表显著相关,如注意问题与c b c l 的注意问题相关系数最高( o 6 4 0 * + ) ,与退缩( 0 1 3 0 ) 焦虑抑郁( 0 2 3 2 ) 相关 性很低,活动问题、品行问题与攻击性行为相关最高,分别为0 7 0 2 * * 、o 5 7 4 * * , 而与其他分量表退缩( 0 0 6 1 ,0 0 4 6 ) 相关很低,情绪问题与焦虑抑郁相关性最 高( 0 5 5 1 ”) ,与违纪问题( o 1 8 6 ) 相关很低。 1 6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结果 表3 - 8 各分量表与c b c l 各分量表的相关分析( n = 6 5 ) 注意问题一0 0 7 1 活动问题0 1 2 1 品行问题o 1 8 3 情绪问题- o 1 5 9 强追问题o 1 5 3 社交问题o 1 4 3 认知问题o 1 2 6 躯体运动o 2 3 9 言语问题一o 0 3 2 学习问题o 0 2 6 精神病性o 0 3 4 情感问题o 0 3 1 人格问题o 0 9 6 性问题_ 0 1 6 8 睡眠饮食- o 0 8 5 总分- o 0 0 1 o 2 0 7o 3 7 5 m 3 0 2 o 1 3 0o 2 9 0 o 2 3 2o 3 5 3 o 3 3 8 o 6 4 0 o 3 0 0 + o 4 1 4 o 2 4 8 o 4 1 9 + + 0 4 9 9 一0 2 2 7- o 1 9 8一o 1 2 9o 0 6 1o 2 0 7o 1 8 8o 4 8 6 o 2 4 1o 6 0 8 n 4 3 6 o 7 0 2 o 1 8 3o 6 8 9 o 6 3 5 + + 一o 1 5 0o 1 0 1o 0 0 5o 0 4 6o 1 3 3o 1 9 2o 3 2 5 0 3 0 ”0 4 5 6 0 3 8 0 0 5 7 4 0 1 4 70 5 7 4 0 5 2 0 + + - 0 2 4 1- 0 1 9 5- 0 2 4 20 4 3 7 0 2 7 0 + 0 5 5 1 + 0 2 5 3 0 4 7 8 + + 0 3 3 9 + + 0 1 8 60 3 6 7 0 5 0 3 0 3 6 1 0 4 9 6 _ 0 2 8 p 0 0 1 4 - 0 1 9 30 4 3 7 0 2 3 60 4 4 8 0 3 4 6 0 4 4 6 * * 0 3 1 6 0 2 2 40 4 0 9 * * 0 4 5 2 0 4 0 9 * * 0 4 6 7 * * - 0 0 8 40 0 7 1- 0 0 7 10 4 7 5 0 1 7 60 3 4 0 0 0 0 50 1 9 30 0 7 10 0 5 30 1 5 50 3 9 8 0 1 0 30 2 0 3 - 0 3 4 5 - 0 3 7 5 0 3 7 2 0 4 3 7 0 3 8 8 0 4 0 7 料0 3 9 7 0 3 2 2 * * 0 4 9 5 料0 1 3 60 4 0 2 * * 0 4 8 2 * * 0 3 6 4 * * 0 5 4 3 * * 0 1 5 4 - 0 0 8 90 0 6 30 0 3 10 0 3 70 1 4 70 3 8 7 0 3 9 7 0 4 0 5 0 4 5 0 + o 4 7 2 0 0 9 4 0 5 5 0 料0 4 8 3 + 0 0 2 3 0 2 3 6 0 0 8 00 3 8 2 0 2 8 9 + 0 2 9 9 + 0 1 6 80 3 2 2 0 2 3 70 1 2 5 0 3 0 4 + 0 3 8 1 o 2 9 4 0 4 3 1 + + 一0 1 0 8 0 3 4 6 - 0 2 3 70 2 4 30 3 8 5 0 1 7 0 0 3 6 3 0 2 8 1 + 0 4 8 3 0 2 5 3 0 3 2 8 * * 0 2 8 3 * 0 3 3 8 * * 0 4 7 4 * * 0 1 5 1 - 0 0 7 0 0 1 2 70 2 6 9 - 0 0 3 10 3 5 1 0 1 3 10 ,4 0 6 0 1 7 00 1 9 40 3 6 6 * * 0 2 4 403 4 4 * * 0 3 3 2 * * - 0 0 1 10 1 8 7 - 0 0 5 30 2 2 00 ,0 8 20 2 4 40 1 6 20 3 3 0 0 2 4 10 2 0 0 0 4 8 4 0 2 1 80 4 4 3 0 4 2 8 * * - 0 2 1 4 0 1 4 0 - 0 1 0 50 3 2 2 0 1 8 0 0 3 9 7 0 4 4 1 0 4 1 0 0 5 2 3 0 4 9 2 + o 7 2 9 0 3 6 8 * * 0 7 3 7 * * 0 6 7 4 0 1 0 80 0 6 7- 0 1 1 50 2 3 000 6 4 0 3 0 1 一0 0 2 00 2 4 9 + 0 0 0 20 0 2 10 1 5 10 2 4 301 2 401 8 4 0 0 5 9- 0 0 4 3- 0 0 50 1 8 60 3 4 6 0 1 8 60 0 1 60 1 3 70 1 4 80 0 7 80 2 8 6 * 0 2 7 4 * 01 9 50 2 6 6 一0 2 4 8 0 2 3 8m 2 0 4 0 3 7 9 ”0 3 0 3 0 4 3 8 ”0 4 2 2 * * 0 4 8 6 * * 0 5 6 5 ”0 3 7 5 ”0 6 6 4 * * 0 4 4 4 ”0 “8 ”0 7 0 4 + 注:表示( p o 0 5 ) 表示( p o 0 1 ) 表3 9 普通样本与异常样本差异显著性比较( 普通样本= 9 9 8 异常样本_ 1 43 ) 普通样本 临床样本p值 注意问题2 1 4 - - 1 ,8 24 1 3 _ + 1 7 80 0 t ) 0 活动问题0 8 9 - 1 3 02 9 0 _ * 2 3 10 0 0 0 品行问题0 4 4 _ + 1 1 42 2 7 _ * 2 4 10 0 0 0 情绪问题0 6 2 - 1 0 82 0 0 _ + 21 10 0 1 ) 0 强迫问题0 4 7 _ + 0 9 61 9 7 _ * 2 1 40 0 0 0 社交问题0 8 7 - 1 2 11 9 9 _ + 2 1 5 0 0 0 1 1 认知能力0 8 7 1 2 12 8 7 _ + 2 0 3 0 0 0 t ) 躯体运动0 2 8 _ + 0 6 31 4 4 + 1 6 7 00 0 0 言语问题o 3 4 - - - * 0 8 2 1 5 4 - 1 9 30 0 0 0 学习问题1 4 3 - 2 4 1 4 8 4 4 5 60 0 0 0 精神病性06 0 1 2 72 4 4 33 0 0 0 0 0 情感问题0 4 5 0 8 3 1 1 2 _ - 2 1 5 10 0 t ) 0 人格问题2 2 8 _ + 2 8 0 6 0 6 _ * 4 1 80 0 1 ) 0 性问题0 0 9 _ + 03 2 0 2 6 0 7 70 0 0 0 睡眠饮食0 8 4 1 0 1 1 5 3 - - 1 3 70 0 0 t ) 一璺坌 坚:i ! 型兰:兰! ! ! :! ! 丝鱼:堑里:旦塑 1 7 硝苍昧州星息蓝哲巾趣恬一-o囊 (9一一兮s霹)一虹霉魁霞毡西【)对。兮。譬千0卜导岛【千西o高罨ml千n;【e若干鑫竹嚣p斜n岍鬲o西【_譬 一叵(9一c)(9蛙(9【)葛;二鬟1-竹1| 两l干o【l e01千兮ei_ o心l千e9i_ 霉鬲n吒1 一。畦(兮c)葛。千簧o oo8 n 午i l _ o o 千6 叫 。上盘“ 写i干葛 (99)(9s一e)一te)一母g一n一一毡一曲o寸。甘“西卜卜 甘岍“州兮窖n n“葛甘寸 o葛寸o寸时蔫卜心 岍o午 (9一(9s一心e)守e)一心n一一t毡一田l)o田l千卜冀一 8l o“l_ 竹卜l_“1_寸咛l-卜n一 寸曲鬲寸i_ (9匹(9s(9)叵n一一l)守1)一l)一l)e甜再 等千上n 西田i-蓦1_哼e干西i_ 干on芝e干两叶 一(9(9一守一专n一贯n一童1)一t1)对1)掣窖n葛葛nn e 6 葛l l m o;_兮令曙芝no兮千譬 (9兮)一一咆s叵)一蛙毫n一一吣【)(一一剁1)芝1-墨 高1-e上 罱剐llo,i午9e一 罨l千。卉 nn错茫i_ (9g一噼一兮)一虹霉毡雹蛙一时1)(3一一n1)n上l-9詈on销号竹西:掣:擘【千9er 霉【-e6 nl_葛1 (9啦一一$一蚺)守e)一8一t岜一8一时1)一她1)卜西【千n竹 卜【干一 心心n卅岈o寸 。西1-时旧n 叶【干oi 1-; (9l一耷)一日i)霉i)一n【)对i)刽剞岛“:1-oo1_罡【干hi_99rl-=霉n蛊on ee甜卜n 一叵(兮蛙(口蛙一曲【)箕【)(1)对1)盘l_891_ o 兮州9 西州l千81_ 每1千西il 面l_茸1_ 葛【-葛n q兮)(兮毫(9蛙守匹霉毡(兮0一no ll错高n o:刊81- 晌n斟嗣“苫罐n竹1_ l6l-心西1_ o l甜99刊 (9畦西)守畦(e虹一to一竹o蔫错寄g斟导i_“婚斟口乌n町州-导西西l-芝1- 箫西畸i_ 一心e)一兮l)霉)(e虹霉。一:一一l)o1千避蔫错葛n o l错ll竹等斟芝寸 10销巾二。卜鬲卜i_ 一婚gne)(9蛙一t剁一一8 66卅西甘 lel千寸竹卜冀;鬲寸曲n【卜西叶 西叶刊i【 仍1-西西 求踊 啦蟮謦盥 磺霆掣 豳星瓣 0 9 0 ,模式吻合度较好。 5 近似误差均方根( r m s e a ) 评价模式不拟合的指数,如果接近0 表示拟 合良好,离0 越远表示拟合越差。一般认为,r m s e a 、 0 0 5 ,表示模型拟合较好。 r m s e a 0 0 8 可接受。 6 均方根残差( r m r ) 是通过测量预测相关合实际观察相关的平均残差, 衡量模型的拟合程度,一般认为,r m r 0 1 ,则认为模式拟合较好。1 2 9 , 3 0 , 3 1 1 从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的指标可看出:三种模型拟合度都可接受,其中探索 因素分析得出的三因子模型比二因子模型好,而专业分析得出的四因子模型拟合 比三因子模式好。说明四因子模式与样本数据拟合较好;睡眠饮食,社交问题分 量表负荷更多的情绪因子,言语问题负荷更多的认知因子,整个量表负荷活动 品行障碍因子、情感障碍因子、认知缺陷因子、精神障碍因子四因子。与c a p a 中的精神病性损害内容相似,包括行为功能因子、情绪因子、认知因子、躯体疾 病因子。 1 6 l 另外十五个分量表与总分相关性较高,其中性问题相关系数为0 3 9 8 ( 可能 与我国这类问题较少有关) ,其他均在o 5 以上,专业四因子与总分相关为 0 8 2 5 - 0 8 9 2 ,心理测量学认为各分测验在0 4 以上的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说明 结构内部一致性较好。 2 效度 一个测验的效度涉及这个测验测量什么东西,以及它在什么程度上测量到所 要测量的东西,也就是量表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 重要的必要条件,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无论具有其他任何条件,都是无意义的, 信度高,并不等于效度高。前面已经讨论过结构效度,下面讨论下效标效度和 和实证效度。 2 1 效标效度 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讨论 效标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特定情景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性,通常是 计算测验分数与测验外的,作为测验是否有效的标准的测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 效标和测验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同时效度与预测效度。本研究的效标采用先 前已有的测验作效标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比较普通样本与临床样本以及异常组中 六组病人的差异比较进行效度分析。 2 1 1 与c b c l 的相关 与c b c l 的相关分析,即同时效度,结果发现该量表分测验与c b c l 中相应 的反映同一特质的因子有很高的相关性,而与不同特质的其他分测验相关性很 低,说明该量表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较好,该量表总分与行为问题相关系数为 0 7 0 4 ,且显著相关。c b c l 是在儿童中使用较广泛的量表,说明儿少心理问题 筛查表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同时,从这个相关系数来看,这个相关系数不是太 高,说明与c b c l 相比,也有它独立的一面。 2 1 2 普通样本与临床样本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异常人群显著高于一般人群,p 值均为0 0 0 0 。这些差异 符合一般人群与异常人群的心理特征,同时也验证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正常 与异常人群的效度,说明本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