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ppt_第1页
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ppt_第2页
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ppt_第3页
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ppt_第4页
九、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一节对于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 要素供给者与要素供给问题讨论限定 1 要素所有者有两种 作为生产者的中间要素 如钢材 车床 作为消费者的原始要素 如资本 劳动力 所有者不同 其市场供给的行为目标也不同 2 要素供给理论可分成两个并列的部分分别加以讨论 根据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来讨论作为生产者的中间要素的供给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行为来讨论作为消费者的原始要素的供给 3 只讨论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 其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的原始要素的供给问题 4 原始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 原始要素供给实际上是原始要素供给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 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 要素供给 和 保留自用 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二 要素供给原则 1 消费者要素供给的原则描述如果你打工的快乐大于 小于 等于自由闲暇的快乐 你会如何作时间决策 作为 要素供给 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 保留自用 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如果该要素供给给市场的边际效用大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那么消费者增加要素的供给减少保留自用的资源数量将能够使他的总效用增加 如果该要素提供给市场的边际效用小于保留自用的要素边际效用 那么理性的消费者将会减少提供给市场的要素增加保留自用的要素 从而提高自己的总效用 二 要素供给原则 2 要素供给 的边际效用解释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供给市场其主要目的是想获得收入 要素供给的效用是所谓的间接效用 要素供给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收入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由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的价格 则有 两边取极限即得 于是有 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公式 二 要素供给原则 3 自用资源 的边际效用解释自用资源既可以带来间接效用 如做家务 也可以带来直接效用 如休息 闲暇 为了分析的简单方便起见 我们这里只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 即不考虑干家务这类现象 若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 在此假定下 则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 dL 它表示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二 要素供给原则 4 基数效用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借助于上面指出的要素供给的间接效用和自用资源的直接效用概念 可以将效用最大化条件表示为 设如考虑有所谓 收入的价格 WY WY 1 则 等式左边为资源与收入的边际效用之比 右边为资源与收入的价格之比 二 要素供给原则 5 序数效用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横轴L表示自用资源的数量 纵轴Y表示要素供给带来的收入 U0 U1 U2是三条无差异曲线 即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等于初始固定收入 劳动所得收入 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切点G 上 能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切点G 上 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二 要素供给原则 5 序数效用条件下的要素供给原则预算线的斜率为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 等式的含义是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的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必须减少的收入量 这与基数效用基础上得到的原则一致 第二节劳动 要素 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一 劳动和闲暇的假定 在消费者既定的时间资源中 我们假定 1 消费者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为24小时 8小时睡眠 16小时 2 消费者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劳动与闲暇 而闲暇时间只是用来享受 而不用来干家务 在假定条件之下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实质就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全部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二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 1 给定一个劳动市场价格W0 则全部劳动资源作为要素供给的最大可能的收入为 随即也就确定了预算线为EK0 2 劳动价格由W0变化为W1 则将全部资源作为要素供给的全部收入为 随即也就确定了预算线由EK0变为EK1 二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 3 随着劳动价格上升 发现预算线绕着E点顺时针旋转 4 引出价格扩展线 PEP 5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成 三 消费者劳动供给曲线的特殊规律 1 规律初期工资增加 劳动会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工资高过一定限度 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效用 劳动的供给量反而减少 三 消费者劳动供给曲线的特殊规律 2 原因 1 劳动的供给就是闲暇的需求的反面 在时间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 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 二者存在反方向的关系 2 劳动的价格 工资同时也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增加了一单位时间的闲暇 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 工资 于是工资也是闲暇的价格 3 劳动供给量随工资而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也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而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加以说明 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一 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的供给曲线 1 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效用函数单个土地所有者供给土地的行为目的也是效用最大化 他的土地供给其实是两种选择 土地出租与自用土地 其效用函数可以写为 U U Y q Y分别为土地出租收入 q为自用土地数量 2 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效用函数的简化形式一般来说 土地自用量q只占用土地总量的很微小的部分 可以忽略不计 从而效用函数可以简化为 U U Y 一 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的供给曲线 3 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的供给曲线在土地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入这种情况下 为了获得最大效用 就必须使土地收入达到最大化 也就是要全部出租 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土地数量有限 例如为 故无论土地价格R为多少 他将供给的土地最多只为 因此 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的供给曲线将在的位置垂直 无论土地的出租价格为多少 能出租的土地最多就只为 二 地租 R 的决定 将单个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供给曲线水平相加 即得到整个市场的土地供给曲线地租由土地供给和需求的交点所决定 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随地租的提高而增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地租的趋势 不断上升 需求不断增加 D0 D1 供给不增加 只能在S水平 三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1 租金 供给固定不变的资源的服务价格 是一般化的地租 2 准租金 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要素的支付 即固定要素的收益 准租金 固定成本 经济利润 对于企业 短期内 固定资产不变 不论是否取得收入 都不会影响其供给 只要价格能够补偿平均可变成本 就可以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生产 产品价格超过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 代表固定资产收入 三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3 经济租金 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的部分要素收入 从该要素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其供给 经济租金是要素收入 或价格 的一个部分 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该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 经济租金 要素收入 机会成本 三 租金 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3 经济租金 如果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高于所希望得到的收入 则超过的这部分收入就被称为经济租 这种经济租类似消费者剩余 所以也称为生产者剩余 准地租仅在短期内存在 经济租在长期中也存在 准租金与经济租金理论将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来源全部掩盖了 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一 资本和利息的含义 1 资本含义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的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 资本就是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点 1 它是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 其数量可以变化 2 它的生产与使用目的均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3 它是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一 资本和利息的含义 2 利息含义利息是使用资本的价格 利率是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 Z为资本服务的年收入 P为资本价值 如果在使用资本的这一年里 资本价值本身发生了变化 即资本增值或者贬值 则在计算利率时应当将这个资本价值增量部分与资本服务的收入同样看待 因此 利率的决定公式应修改为 P为资本价值增量 它可以大于 等于或小于0 一 资本和利息的含义 2 利息含义对于不同的资本来说 它们的价值或者年收入可能并不相同 但年收入与资本价值的比率却有趋向于相等的趋势 例如 设资本A具有较高的利息率 则人们将去购买它 从而它的市场价格即资本价值被抬高 它的利率将下降 这个过程将一直继续下去 直到A的利率与其他资本的利率相等时为止 二 资本的供给曲线 1 单个资本供给的形成 1 资本的供给是一个变量 不同于自然条件下土地与劳动的供给曲线 2 确定最优资本拥有量 3 最优资本拥有量的实质是确定最优储蓄量 4 最优储蓄量确定的实质是确定既定收入在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间的选择问题 二 资本的供给曲线 2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推导假定只有一种商品 只有今年和明年两个时期 并且消费者可以将商品借出或借人 长期消费决策横轴C0代表今年消费的商品量 纵轴C1代表明年消费的商品量 U1 U2和U3是消费者的三条无差异曲线 U3 U1 OC02C01C00B1B C1A1AC12C11C10 E2 E1 U2 D C0 二 资本的供给曲线 2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推导假定消费者今年得到的商品量 或收入 为C00 明年将得到的商品量 或收入 为C10 消费者的初始状态点D是预算线上一点 处于D点的他可借出一部分今年的商品 也可以借入一部分别人今年的商品 假定的市场利率为r 减少一单位商品的今年消费就可以增加 1 r 个单位商品的明年消费 预算线的斜率必为 1 r 预算线具备两个特点 第一 它必须经过初始状态D点 第二 它的倾斜程度由市场利率r完全确定 随着r的增加而愈加陡峭 随着利率的上升 预算线将绕初始状态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 反之亦然 二 资本的供给曲线 2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推导如果消费者将明年的商品均提前到今年消费 则他今年可能有的最大消费就是 它由预算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 该点决定了预算线与纵轴之间水平方向的距离 消费者的均衡位置当然是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的切点E1 即他的长期最优消费决策是 今年消费C10 明年消费C11 二 资本的供给曲线 2 消费者的长期消费决策推导给定一个市场利率r 消费者就有一个最优储蓄量 将不同利率水平下消费者的最优储蓄量描绘就得到一条储蓄或贷款供给曲线 这一条曲线与劳动供给曲线相同 也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随着利率的上升 人们的储蓄也贷款供给曲线会被诱使增加 从而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与劳动供给曲线时的情况相同 当利率处于很高水平之上时 贷款曲线亦可能出现向后弯曲的现象 二 资本的供给曲线 3 资本市场的供给曲线贷款量 储蓄量 是一个流量 资本供给量是一个存量 因此 贷款供给曲线不等于资本供给曲线 短期内 单个资本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但在长期里 随着利率的上升 储蓄量的增加 则资本供给曲线则被不断推向右方 三 资本市场的均衡 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数量为既定 假定资本的自用价值为零 则资本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资本的需求曲线D与资本的短期供给曲线S1S1就决定了短期利率水平r1与资本数量Q1 在长期内 点 r1 Q1 的利率较高会导致储蓄增加 存量资本较低会导致折旧较低 储蓄大于投资 净投资大于零 导致存量资本增长 短期资本供给曲线右移 反之 点 r2 Q2 的利率较低会导致储蓄减少 存量资本较高会导致折旧较高 于是有储蓄小于投资 净投资小于零 导致存量资本减少 短期资本供给曲线左移 第五节欧拉定理 一 欧拉定理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P为产品的价格 W P和r P分别表示了劳动和资本的实际报酬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单位劳动 单位资本的实际报酬分别等于劳动 资本的边际产量 假定整个社会的劳动总量和资本总量为L和K 而社会总产品为Q 那么就有 二 定理的证明 二 定理的证明 三 定理推广及证明 在规模报酬递增情况下 如果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 则产品不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 即 在规模报酬递减情况下 如果按边际生产力进行分配 则产品在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之后还有剩余 即 三 定理推广及证明 三 定理推广及证明 第六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一 洛伦兹曲线 1 含义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 M O Lorenz 将一国总收入按不同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队 所形成的收入累计百分比列为纵座标 将一国总人口按不同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队 所形成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列为横座标 然后将这样得到的总人口累计百分比与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绘制在一张图形上 即为洛伦兹曲线 Lorenzcurve 2 作用 主要用于分析一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在洛伦兹曲线中 弯曲程度越大 分配程度越不平均 弯曲程度越小 分配越平均 一 洛伦兹曲线 二 基尼系数 1 含义 Ginicoefficient 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C Gini 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在洛伦兹曲线中 面积A部分称为 不平等面积 面积A B部分称为 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 称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0 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 线重合 社会分配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 1 分配绝对不平均 二 基尼系数 2 经济区间 G0 40 则收入分配很不平均 会出现社会动乱 将基尼系数0 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