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文献学专业论文)《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容斋随笔是南宋笔记大家洪迈撰写的一部关于文学、历史、 哲学、艺术等方面的读书笔记。全书内容丰富,值得研究之处颇 多。本文即是以容斋随笔为研究对象,从容斋随笔的文献 评价、容斋随笔的文献考据、容斋随笔的文献辨伪几个方 面对该书做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发掘容斋随笔的文献 学价值。 洪迈出身于学术世家,其父洪皓及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其中 又以洪迈的学术水平最高。容斋随笔是洪迈的毕生力作,该书 集中体现了洪迈鲜明的历史观,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他的学术研 究。宋代的笔记体文献较为盛行,传世的笔记体文献也颇多,这也 是时代等各种因素使然。作为宋代笔记体文献代表作之一,容斋 随笔集中了宋代大部分笔记体文献的特点,代表了宋代笔记体文 献的发展趋势。 本文在文献评价章节,着重分析了洪迈容斋随笔关于史部 文献的评价和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其评价的妥当与否均做了阐 述;在文献考据章节,着重论述了容斋随笔文献考据的方法以 及考据学成就,对容斋随笔最具价值部分做了重点分析;在文 献辨伪章节,以史实为依据,以文献为参考,分析和研究了容斋 随笔中对各部文献的辨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初步研究、探 讨了容斋随笔的文献学成就。 关键词:洪迈;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 a b s t r a c t g r o n gz h a is u ib i i sar e a d i n gn o t e sa b o u ta s p e c ta n ds oo n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p h i l o s o p h y , a r tc o m p o s e db yh o n gm a iw h ol i v e di ns o u t h e r n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ec o n t e n to f t h eb o o ki sr i c h a n dq u i t eal o to f i tw o r t hs t u d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i st a k i n g r o n gz h a is u ib i 鹊t h eo b j e c to f s t u d y , t r y i n gt o e x c a v a t et h ef i t e r a t r ev a l u eo ft h i sb o o k h o n gm a is t e p st h e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i nt h ea c a d e m i ca r i s t o c r a t i cf a m i l y , h i sf a t h e rh o n gh a oa n db r o t h e r sa l it a k et h eg r e a tr e p u t a t i o nb yt h ea r t i c l e a m o n gt h e m h o n g m a i sa c a d e m i cl e v e li st h eh i g h e s t r o n gz h a is u ib i j st h ef i f e t i m ed e v o t i n go fh o n gm a i t h i sb o o kc e n t r a l i s mm a n i f e s t e dt h eb r i g h t c o n c e p t i o no f h i s t o r yo f h i m a n ds t a r t e dh i ss c h o l a r l yr e s e a r c hb yt a k i n gt h i s 嬲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s o n gd y n a s t y sn o t eb o d yl i t e r a t u r e 缸i nv o g u e t h en o t eb o d y l i t e r a t u r ew h i c hi sh a n d e dd o w nf o rg e n e r a t i o n sa r ea l s oq u i t ea l o t , t h er e a s o n a r et h et i m ea n ds o m eo t h e rf a c t o r s a so n eo fb o d yl i t e r a t u r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w o r k so fs o n gd y n a s t y , r o n gz h a is u ib i ,c o n c e n t r a t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m a j o r i t yn o t eb o d yl i t e r a t u r eo f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r e p r e s e n t st h et r e n d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n gd y n a s t yn o t eb o d yf i t e r a t u r e 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p p r a i s a lc h a p t e r ,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z e dh o n gm a i ( r o n gz h a is u ib i e m p h a t i c a l l ya b o u tt h eh i s t o r yd e p a r t m e n th t e r a t u r e a p p r a i s a la n d a b o u t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s o n a g e sa p p r a i s a lh a v i n ge l a b o r a t e dt h e r a t i o n a l i t yo ru n r e a s o n a b i l i t yo fi t sa p p r a i s a l ;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e x t u a l e h t i c i s mc h a p t e r , e l a b o r a t e de m p h a t i c a l l y r o n gz h a is u ib i ,t h ef i t e r a t u r e 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m e t h o da sw e l la st h eh i g h e rt e x t u a lc r i t i c i s ma c h i e v e m e n t , a b o u tt h em o s tv a l u a b l ep a r to f r o n gz h a is u ib i ,ih a v em a k e dt h ek e y a n a l y s i s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st h ef a l s ec h a p t e r i n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t a k e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e v i d e n c ea st h eb a s i s t a k e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st h er e f e r e n c e , a n a l y z e da n ds t u d i e dt o d i s t i n g u i s hf a l s e l yt oe a c h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h a dc e r t a i n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e e h a v i n g s t u d i e da n dd i s c u s s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ir o n gz h a is u i b i , k e yw o r d s :h o n g m a i ;r o n gz h a is u ib i ;l i t e r a t u r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蜜叛鳓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朝 霉、 签字日期:声7 年辱月工2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要 当丈寸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窃融资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胡聋9 、 导师签名: 三鑫义 签字日期:卯7 年4 月z z 日 签字日期: 2 。吵年手月上2 一曰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电话: 插讯地址:邮编: 第一章绪论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第一章绪论 ( 一) 学术史回顾 前人对容斋随笔研究的论文较多,成果较丰富。查阅相关资料后,笔 者发现尚未有全面研究容斋随笔的专著出版,只是在其他著作中零散地提 到过,如四库提要卷1 1 8 有关于容斋随笔成就和不足的评论,既肯定 其“辩正考据,颇为精确”,“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又指出其“未免 少有抵牾”、“颇为失检”之处。孙钦善的 中国古文献史简编,单列了一 节介绍洪迈及其容斋随笔,作者考察了容斋随笔的文献学成就及文 字,音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成就和局限。白兆麟先生的新著训诂学引 论,在“注疏的方式”一节中提到洪迈所用的训诂方法即反义相训。郑宪春 中国笔记文史,在第六章“百花争艳:宋代笔记”中叙述了洪迈的思想及 容斋随笔的考据成就。其次是相关论文,初步统计大概有十多篇,把这些 论文归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对容斋随笔的综合评论。主要参见试论 ( 廖延唐) 。 文章从取材广泛、考证博洽、议论平允、联系实际、评价及影响五方面论述了 容斋随笔的丰富内容、写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笔记体著作的影响。 2 容斋随笔的考据学成就以及对 容斋随笔的考证与研究。考据学成 就主要体现在考辨经典,厘定典故,颇多创见。具有较高的考据学成就应当是 容斋随笔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论述见 的考据学成就( 李 中锋) 。其次是对容斋随笔版本及洪迈著作系年的考证,见洪迈 版本考( 周建) ,这是对容斋随笔版本流传情况的专文研究,介绍的 版本主要有四种:嘉定中章贡本、建宁本、建溪本和绍定本。洪迈著作系年 考证( 凌郁之) ,对洪迈的著作系年进行了专门考证,其中包括对容斋随 笔各卷篇系年考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 容斋随笔的语言文字学成就。这一方面的论述主要见 训 诂摭拾( 于平)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容斋随笔对古籍的校勘和目验的训 诂方法,以反义词为训,古籍中语言文字的时代性,方言俗语来源考,依据文 献作出注释,运用避讳证成词义,名物考释辨疑,前代注文范例,失误的条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训诂学价值( 程志兵) ,文章指出 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敢于疑古创新,具有踏实沉稳的治学态度,反映了宋 代训诂学发展的一些特点;能够自觉运用多种训诂方法,训诂条目多,涉及训 诂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使读者对容斋随笔的训诂学价值有了初步了解。 从 看洪迈的“小学”研究( 何书) ,文章搜集了容斋随笔 有关“小学”即传统语言学的近百条材料,分别从文字、训诂、音韵、语法、 修辞方面加以整理,即可看到洪迈在语言学方面的精到见解,同时也为研究宋 代的语言学史提供了材料。从 看洪迈的修辞思想( 常晓燕) , 文章指出洪迈的修辞思想系统丰富,他主张辞依意设,文质相胜;文贵于达, 繁简并重;谋篇之意,文辞增饰;捶词练句,务却陈言;点化出新,别出机 杼。他继承了儒家言辞义理一致的修辞观,又具有道家韵外之味的审美特质, 亦有文学家的辞情,其修辞理论的特点是具体和涉及面广。 与语 文学( 毛毓松) ,文章论述了容斋随笔所体现的语文学思想,对研究语 言文字学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的单音节反义词及其使用原 因( 许明) ,文章列出了容斋随笔中反义词,并分析了使用反义词的原 因,是对容斋随笔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 4 对容斋随笔的补正或刊误。这一方面的文章有 纠误一 则、纠误之二、纠误之三,均为同一作者( 陈光崇) 所撰。容斋随 笔屡举前代史籍,始自尚书尧、舜二典,下迄五代史颇详,史书过 多而又年代久远,其中不免间有错误,近代学者列举数条容斋随笔阙误之 处并予以论述,为研究 容斋随笔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亦有一定的参考意 义。由于篇幅原因,此处不再对阙误之处一一罗列。有关此类的文章还有 刊误瓤力之) , 补正( 徐规) ,对 补正 的几点商兑意见( 武右文) 。 5 关于容斋随笔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参见洪迈 所论古代 文书问题( 李晓菊) ,文章从文书研究和史料利用两个方面,对容斋随 笔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和评价,认为此书对古代文书问题和文书史料的关注 和讨论,不仅与洪迈本人的词臣与史臣的经历有关,还反映出在宋代思想学术 总特征的影响下,宋代史料学观念的更新。 中的民本思想( 李 菁) ,文章指出容斋随笔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正确总结 2 第一章绪论 历史经验,坚持民为国家政权之根本;颂扬人民起义领袖,肯定人民反抗暴政 斗争的合理性、正义性;把是否爱民作为评价历史人物是非的重要标准;无情 揭露统治者虐民的弊政和罪恶,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为现实百态提供 借鉴再读 ( 王同书) ,作者归纳了容斋随笔中能为现实百态 提供借鉴的三个方面:有关国家兴衰,应该重视妇女、尊重妇女,考证社会习 俗,存优去鄙。这些对于治国、齐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作者的文旨所 在。 ( 二) 本文写作意图 容斋随笔是宋代成就杰出的笔记体著作之一。内容丰富,体现了作者 洪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的全部内涵。容斋随笔在 考订博录方面也久负盛名,其考据精确,议论高筒,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 较高的考据学成就外,洪迈还用了多种文献学方法,其中包括考据学上的金石 材料与古籍文献互证,在校勘方面采用了多种校勘方法,辨伪书上亦运用了多 种方法。所以,从文献学角度出发,探讨容斋随笔的考据学成果、分析 容斋随笔的文献学方法、发掘容斋随笔的文献学价值就是本文的写作 意图。 尽管前人和今人对此书的研究做了不少工作,研究也较为详细,但是还存 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失误,值得进一步研究之处仍然不少,如在对容斋随笔 纠误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妥之处;对容斋随笔的考据学成就研究不够深 刻;对容斋随笔的整体研究缺乏系统等。除此之外,容斋随笔中还有 大量关于文献辨伪以及文献评论方面的内容,但前人和今人都少有关于这一方 面的专门论述,这是一个缺憾,如果把这一部分内容加入研究范围,研究价值 会大大提高。还有对洪迈容斋随笔失误之处还应进一步发掘和分析,以提 高此书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第二章洪迈其人和容斋随笔其书 一、学术世家和洪迈其人 洪迈( 1 1 2 3 1 2 0 2 ) ,字景庐,别号野处、容斋,鄱阳( 今江西波阳县) 人。其父洪皓,年少时便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之志,政和五年进士,为官 清政廉洁,体恤民众,号日“洪佛子”。曾以通问使衔使金,被扣十五年,不 辱使命,高宗谓虽苏武不能过,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其博学 强识,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 金国文具录等问世。洪迈为洪皓之季子,自幼便勤奋读书并日数千言,有 过目不忘之本领,所读之书类颇多,知识渊博,正如宋史评日:“博极载 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洪迈曾从二兄试博学宏词科,后来 被黜,绍兴十五年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累迁 吏部郎兼礼部郎。后在绍兴三十二年( 1 1 6 2 ) 受朝廷委派使金,坚贞不屈,有 其父之遗风范。又三年,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仍参史 事。o 洪迈为官一视同仁,没有贫贱之分,且治政有方,当朝皇帝曾评价其“不 谓书生能临事达权”。宋史曾列举洪迈治政之例:“辛卯岁饥,赣适中 熟,迈移粟济临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日:秦、越瘠肥,臣子义耶? 寻 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由 此可见洪迈的爱民思想及富有正义感的精神。因其治政有功,皇上奖赏之同修 国史,洪迈初入史馆时,预修四朝帝纪,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讲读官 宿直,皇帝经常诏其进宫谈论至深夜。孝宗时官拜翰林学士,晚年以龙图阁学 士退职归乡。寻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是岁卒,卒年整八十岁。洪迈为官时为民 着想,铲除恶霸,不畏权势;为学时又广搜异闻,谨慎治学,褒贬时政,死后 人赠“光禄大夫”,谥号。文敏”。 洪迈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洪适,字景伯,洪迈兄也,皓之长子。幼敏 悟,日诵三千言。其父出使朔方时,洪适仅十三岁,就能担任家事。因其父出 使有功,补为修职郎。绍兴十二年,与其弟弟洪遵同时中博学宏词科。高宗 。脱脱等著:宋史,卷三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 9 9 4 。 。脱脱等著:宋史,卷三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 9 9 4 。脱脱等著:宋史,卷三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 9 9 4 。 4 第二章洪迈其人和容斋随笔其书 日:“父在远方,子能自立,此忠义报也,宜升擢。”遂除敕令所删定官。又 过三年,弟弟洪迈亦是中选,由是三洪文名满天下。洪迈的博学多才尤其让孝 宗称赞,谓其“文备众体”,洪氏家族,文名满天下,其中又以洪迈学术水平 最高。洪迈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化,亲自手书资治通鉴 凡三。还有容斋随笔、夷坚志行于世,其他著述也较多。其中,学术 笔记容斋随笔与志怪笔记夷坚志奠定了洪迈在中国笔记史上的重要地 位。 二、宋代的笔记体文献盛行 笔记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因其文字清新而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史体 裁。这一体裁的特点包括:随事记录,时间跨度较长;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 彩;语言质朴,随意而发。文史笔记的写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中国笔记 因其执笔者众多而卷帙浩繁,回溯历史长河,真正以笔记称名的应始于宋代。 宋祁的宋景文笔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笔记体作品。之后笔记体著作便日趋繁 荣,洪迈的 容斋随笔亦是宋代笔记体著作的典范之一。 洪迈的容斋随笔是一部笔记体的学术著作。他采用体裁进行学术研究 不是偶然的,是时代风气使然。 与前朝相比,宋代笔记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比前朝 有更进一步发展。这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分不开。“宋代封建经济有 所发展,学术文化有新的成就;宋代尚文轻武,文学之士,著述极富,史学发 达,专著之外,继以杂史笔记应有尽有。”。吕淑湘对宋代笔记文献也发表了自 己的看法:“笔记之体肇始魏、晋,而宋人最擅胜场或写人情,或述物 理,或记一时之谐谑,或叙一地之风土,多半是和实际人生打交道的文字。” 综观宋代笔记文献,可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数量多。“根据宋 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国史经 籍志、遂初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等典籍的著录,宋代仅存世和 佚散的笔记集总数就在4 0 0 部之外。”o 。柴德赓:史籍举要,第1 2 5 页,北京出版社,1 9 8 2 。 。吕淑湘:笔记文选读序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第二舨。 。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第2 8 4 页,2 0 0 4 。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其次笔记体裁多样。宋代笔记体裁多样,除沿袭唐代笔记中的传奇、笔记 小说、野史笔记、学术笔记之外,宋代笔记还出现了语录体,如朱子语 类。此外,宋代的一些类书、丛书,实际也是集多家笔记而成。有的则属抄 录某一部笔记而新编为一集。“宋既平一字内,收诸国国籍,而降王臣佐多海 内名士,或宣怨言,遂尽召之馆阁,原其廪饩,使修书,成太平御览各一 千卷;又以野史传记小说诸家成书五百卷,目录十卷,是为太平广记” 再次,在宋代笔记体文献中,以历史传闻、野史、掌故为主题的数量最 多。宋代历史学发达,官家修史和私家修史都很有成就,野史和正史互补,这 也是笔记体文献价值所在。 根据前人的总结和文史资料的记载,宋代的笔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人笔记小说和志怪笔记小说。前一类的代表作有青 锁高议、绿珠传等,后一类的代表作有夷坚志、稽神录、江 淮异人录等。但是志人和志怪也没有严格的界限,志人小说中有志怪的内 容,志怪小说中也有志人的一笔。二者通常混淆在同一部书中。 野史笔记。中国的史书历来有正史、野史之分。历史笔记属于野史的范 畴。马端临文献通考引宋三朝志言;。杂史者,正史、编年之外,另 为一家,体制不统,事多异闻,言过其实”。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内容接近 历史原貌,起补史之功用。这一类的笔记有老学庵笔记、邵氏闻见 录、东斋记事等。 学术笔记。宋代的学术笔记,随着宋代学术领域考据与辨证之学的兴盛而 出现高潮。史学的兴盛与理学的繁荣共同促进了文献考据在宋代的发展。对史 料进行考释辨证、存信求真是宋代很多学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成就者亦不 乏其人。洪迈便是集大成者之一。四库全书对杂考经史的书籍进行了归纳 总结:“考证经义之书,始白虎通义。蔡邕独断之类,皆沿其支流,至唐而 资暇集、刊误之类,为数渐繁。至宋而容斋随笔之类,动成巨帙。 其说大抵兼论经史子集,不可限以一类。”圆宋以前杂考类的著作中,大多是在考 据经义,在宋南渡以前,这类杂考史实的书籍仍很少,从四库全书的子 部杂家类杂考之属中我们发现,此类笔记多出现在南宋以后究其原因: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3 。 。永榕:四库全书总且 ,卷1 1 9 ,中华书局,1 9 6 5 。 6 第二章洪迈其人和容斋随笔其书 先,这是宋代文献考据本身发展的结果。宋南渡后,文献考据开始深入发展,出现 了李焘、李心传等史学大家。在这种风气影响下,重考证史部文献的史家越来越 多,考史著作和一些零散的考史条目,在各类书籍中均大量出现,同时一些史家十 分注意互相交流考史成果。这样,笔记小说这样比较随意的著述体例就很自然地 成为杂考史实的工具。其次,宋室南渡,中原文献多毁于兵火。南渡后,不少史家 刻意搜集保存中原文献,又因之整理考订,这也是南宋文献考证盛兴的一个重要原 因。这一类的笔记著作有梦溪笔谈、困学纪闻、容斋随笔等。 山水园林笔记。这一类的笔记中,有记述都市生活的,如南宋孟元老的 东京梦华录;有记叙自然风物的,如陆游的入署记、范成大的吴船 录等。这种笔记风格较为别致,语言优美,使读者有诗情画意般感受,因此 较受读者喜爱。 杂著笔记。此类笔记包括文人杂著笔记和释氏杂著笔记。文人杂著笔记如 北梦琐言,北宋初孙光宪撰,是记录传闻杂记,轶闻琐事的著作。文昌 杂录,庞元英著,该书记载了朝章典故,内容细致、繁杂,但是为后人研究 朝章典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宋代的僧人皈依佛门后不仅诵经念佛,有的 还从事诗文、笔记的撰写,这就是后来学者们所谓的释氏杂著笔记。如文莹的 湘山野录,这部书是研究宋代以前历史的重要依据。回 三、容斋随笔的创作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 共五集七十四卷。洪迈一生涉猎书籍颇多,凡有所得,便随笔记之,在前后近 四十年时间里乃成容斋随笔五集。原计划每集各分十六卷,但书未成作者 即故,故五笔仅十卷。洪迈出镇浙东,归自越府,谢绝一切外事烦扰,聚 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摭拾典故,对语言美妙者必札之,遇到奇事异 闻者必摘之,包括诗词、文翰、历谶、h 医等,还时加以评论。参订品藻,议 论雌黄,加以辩证,天下为事,寓以正理,殆将毕载。此书饶有正趣,可劝可 戒,可喜可愕,可以广见闻,可以证讹谬,可以祛疑贰,对于世教未尝不是一 种裨补。为此书作序的巡按河南监察御史沁水李瀚评日:“予得而览之,大豁 襟抱,洞归正理,如跻名堂,而胸中楼阁四通八达也。”嘉定马元调在重刻 。本部分笔记文献分类标准参考了郑宪春的中国笔记文史) 。中国笔记文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4 。 7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容斋随笔纪事一中引其师子柔先生语评日:“其考据精确,议论高简,读书 作文之法尽是矣。”“如执权度而称量万物,不差累黍,欧、曾之徒不及 也。” 、 容斋随笔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学术笔记。书 中考证了宋以前的一些历史史实、政治经济制度;记述了不少词章典故;对学 术研究乃至宋代社会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宋代的典章制度记述 尤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间加评论。但由于 洪迈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因而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可能作出十分恰 当的评价,还有待于我们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容斋随笔作为一部读书笔 记,其中的许多独创性见解及令人深思的结论为后代治学者折服。容斋随 笔问世之时,便为宋孝宗御览,并赞誉有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言其 “盖未成而迈遂没矣。其中经史诸子百家,以及医卜星算之属,凡意有所得, 即随手札记,辩证考据,颇为精确”。而编纂四库全书的纪昀则认为容 斋随笔为南宋笔记之冠。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方看到此书,爱不释手,长 期珍藏,并不时圈点查阅,直到去世前十三天还提出要读该书。o 容斋随笔共五笔,每笔之初均有序言,记述了容斋随笔的成书情 况。随笔序:“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 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日随笔”洪迈读书之余,把所想所悟及时以书面 形式记录下来,且没有先后顺序,日积月累,终于写成融知识性与学术性为一 体的笔记体著作,这也决定了该书的内容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内容丰 富。而其“读书不多”自述明显带有自谦之意。随笔十六卷,卷一2 9 则, 卷二2 4 则,卷三2 l 则,卷四2 3 则,卷五2 5 则,卷六1 9 则,卷七1 8 则,卷 八1 5 则,卷九2 8 则,卷十2 0 则,卷十一1 6 则,卷十二1 8 则,卷十三1 8 则,卷十四1 7 则,卷十五1 9 则,卷十六1 9 则,共3 2 9 则。 续笔序日:“是书先已成十六卷,淳熙十四年八月在禁林日,入侍至 尊寿皇圣帝清闲之燕,圣语忽云:近见甚斋随笔。迈竦而对日:是臣所 著容斋随笔,无足采者。上日:煞有好议论。迈起谢,退而询之, 乃婺女所刻,贾人贩鬻于书坊中,贵人买以入,遂麈乙览。书生遭遇,可谓至 。纪昀著:四库全书,第8 5 0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 。兴华译:容斋随笔文自对照本,封面,昆仑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详。 8 第二章洪迈其人和容斋随笔其书 荣。因复裒臆说缀于后,惧与前书相乱,故别以一二数而目日续,亦十六卷 云。绍熙三年三月十日迈序。”洪迈常被召进宫与皇帝谈论问题,皇帝在某日 忽然看到随笔十六卷,但并不知是洪迈所著,洪迈告知是其所著时,皇帝 对此加以赞赏。洪迈深受鼓舞,于是继续其学术笔记的写作。为了同前十六卷 相区别,此十六卷名日续笔。续笔卷一1 8 则,卷二1 8 则,卷三1 8 则,卷四1 7 则,卷五1 3 则,卷六1 5 则,卷七1 7 则,卷八1 5 则,卷九1 4 则,卷十1 7 则,卷十一1 5 则,卷十二1 2 则,卷十三1 4 则,卷十四1 7 则,卷 十五1 3 则,卷十六1 6 则,共2 5 9 则。 三笔序日:。王右将军逸少,晋、宋间第一流人也。遗情轩冕,摆落 世故,堇其生平雅怀。自去会稽内史,遂不肯复出。自誓于父母墓下,词致确 苦。予味其言而深悲之。又读所与谢万石书云: 坐而获逸,遂其宿心。比尝 与安石东游山海,颐养闲暇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衔杯引满,语田里所 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 常依依陆贾、班嗣之处世,老夫 志愿尽于此也。按是时遗少春秋才五十余耳,史氏不能赏取其高,乃屑屑以 为坐王怀祖之故,待之浅矣。予亦从会稽解组还里,于今六年,仰瞻昔贤,犹 驽蹇之视天骥,本非伦拟,而年龄之运,逾七望八,法当挂神虎之衣冠,无假 于誓墓也。幸方寸未渠昏,于宽闲寂寞之滨,穷胜乐时之暇,时时捉笔据几, 随所趣而志之,虽无甚奇论,然意到即就,亦殊自喜。于是容斋三笔成累 月矣,稚子云:不可无序引。因据写所怀,若发遗少之孤标,破晋史之 妄,以诏儿蛭,冀为四笔他日嘉话。庆元二年六月晦日序。”较随 笔、( - - 笔、三笔序言稍多,由王右将军逸少而发感慨,详细叙述了 自己当时的心志,即续写三笔的原由、依据。 三笔卷一1 4 则,卷二 1 6 则,卷三1 9 则,卷四1 5 则,卷五1 7 则,卷六1 5 则,卷七1 4 则,卷八5 则,卷九1 6 则,卷十1 7 则,卷十一1 6 则,卷十二1 6 则,卷十三1 3 则,卷十 四1 7 则,卷十五1 8 则,卷十六2 0 则,共2 4 8 则。 四笔序e h “始予作容斋随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 三笔五年,而四笔之成,不费一岁。身益老而著书益速,盖有其说。 曩自越府归,谢绝外事,独弄笔记述之习,不可扫除。故搜其异闻,但绪夷 坚志,于议论雌黄,不复关抱。而稚予攘,每见夷坚满纸,辄日: 随笔、夷坚,皆大人素所游戏。今随笔不加益,不应厚于彼而 9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薄于此也。日日立案旁,必俟草一则乃退。重逆其意,则裒其臆而书之。榱 嗜读书,虽就寝犹置一编枕畔,g n 与之俱冥。而天啬其付,年且弱冠,聪明 殊未开,以彼其勤,殆必有日。丈夫爱怜少子,此乎见之。于是占抒为序并奖 其志云。庆元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序。”洪迈在著四笔时不到一年即完成, 比以上几笔都要快得多,洪迈总结说是身愈老著书愈快。为勉励其d , j d 子,将 小儿子话语编入序言。四笔卷一1 9 则,卷二2 0 则,卷三1 6 则,卷四1 5 则,卷五1 4 则,卷六1 5 则,卷七1 4 则,卷八1 7 则,卷九1 6 则,卷十1 7 则,卷十一1 8 则,卷十二1 3 则,卷十三2 4 则,卷十四1 4 则,卷十五1 5 则, 卷十六1 2 则,共2 5 9 则。 五笔没有序言,且仅有十卷。卷一1 9 则,卷二1 5 则,卷三1 5 则,卷 四9 则,卷五1 5 则,卷六1 2 则,卷七1 4 则,卷八1 2 则,卷九1 2 则,卷十1 2 则,共计1 3 5 则。与以上几笔相比,内容明显减少,概作者年衰体力不支所 成。作者洪迈没有完成原来计划的十六卷便离开人世,甚为可惜,但这并不影 响整部书的价值。洪迈一生博览群书,好学沉思,每有所得,随笔记之,前后 凡四十年,容斋随笔得以成书。此书虽内容繁杂,但从整体上看,论事论 学考证确实,立论公允。其考据方式,以古籍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透视现 象而现其本原。花费了洪迈毕生精力的笔记体著作容斋随笔被后世称为宋 代笔记体著作之最,这一说法是有客观依据的,不是个人主观臆断的,它凭借 着作者渊博的知识、内容的丰富、论述的精彩令历代文史学家折服,是一部不 朽的文化宝典。 。 l o 第三章容斋随笔的文献评价 第三章容斋随笔的文献评价 一、洪迈鲜明特色的历史观 容斋随笔是洪迈花费近毕生精力完成的。综观此书,洪迈鲜明的历 史观跃然纸上。这为他对文献的评价奠定了思想基础。首先他强调历史变通, 事在人为。随笔卷十六有“治盗法不同”条,记述了唐朝时期四川节度使 崔安潜整治盗贼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制造情境,让盗贼之间相互猜疑,无地容 足,使盗贼纷纷逃出境,从此境内再无一个盗贼。洪迈认为此法确是治盗法的 上策,但是读了李公泽治理齐州的事迹后,才知道还有更高明的方法。齐地一 向多盗贼,虽严加管理,但屡禁不止。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公泽结识了一个盗 贼并利用其发现了盗贼猖狂的原因,即由于富贵之家为其做掩护,且盗贼还建 议给窝藏者以重罚。李公泽按照此法将窝藏盗贼的人家一律破房拆柱,没过多 久,盗贼便绝迹了。通过这两件事情的对比,洪迈认识到:世晃上的事物不能 拘泥于书本上的记载,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关键还在于事在人为。洪迈 能够得出这一结论,跟他的变通思想是密切联系的。 其次,反对谶纬之学,体现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随笔卷十六“谶纬之 学”列举了晋代的张华、郭璞,北魏的催伯深,都精通天文h 筮,号称“料事 如神”,却不能保护自己的身家避免满门抄斩的命运。洪迈对谶纬之学基本上 是予以否定的。他认为这些图谶星纬之学,虽然也偶有言中的时候,但更多时 候是让人误入歧途。与此类似的还有随笔卷一“诗谶不然”条,白居易十 八岁时曾对自己的身体不报希望并在诗中流露,这在别人看来是谶语,但他却 很长寿活了七十五岁。所以洪迈认为这些图谶之学、谶语都是不攻自破、不足 为信的。 再次,试图阐述自然规律与历史规律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总结历史的治 乱和转折。例如,国家用人,用能人,用天下之才才能安天下;用小人,用近 习之人,则容易变为社鼠城狐,虽小人可以自行一时,但国家倾覆必将不远。 春秋五霸各自建树,战国七雄争战不已,流血千里。虽有朝秦暮楚之说,亦有 连横合纵之谋,但终以秦国扫荡六合,成一统帝业,并非出于侥幸。其论曹操 崛起于汉末建安年代亦非偶然,“曹操为汉鬼蜮,君子所不道,然知人善任 使,实后世之所难及。荀或、苟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称说。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 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 时,非幸也。”。 卓然皆称其职张辽走孙权于合肥, 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操无敌于建安 曹操崛起非偶然,善于用人是其成功的基础。世上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 的,是凭智慧谋略发觉不到的,随笔卷十五“世事不可料”条日:“秦始 皇并六国,一天下,东游会稽,度逝江,喟然谓子孙帝王万世之固,不知项籍 已纵观其旁,刘季起喟然叹于咸阳矣。曹操芟夷群雄,遂定海内,身为汉相, 日夜窥伺龟鼎,不知司马懿已入莫府矣。梁武帝杀东昏厥,覆齐祚,而侯景以 是年生于漠北。唐太宗杀建成、元吉,遂登天位,而武后已生于并州。宣宗之 世,无敌而复河、陇,戎狄既衰,藩镇顺命,而朱温生矣。是岂智力谋略所可 为哉? ”秦王扫灭六国,欲将万事而一君,但死后仅三年,秦王朝就在农民起 义风暴中崩溃了。这是其逆反历史潮流发展的结果。洪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都是从历史事件中发掘要义,归其本义,透过现象视其本质。因此容斋随 笔中的很多条目可读性较强。当然,受阶级和时代的影响,其思想也有局限 性一面,但综观整部容斋随笔,洪迈的历史观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关于史部文献的评价 ( 一) 总体评价史部文献 洪迈一生博学多闻,对历代史书研究颇深,为了后人便于检索和利用,他对从 尧舜到五代时的史书做了一番系统介绍,包括史书的成书年代、作者、体例及 内容。所述十分详细,内容大致如下: 古者世有史官,其著见于今,则自尧舜二典。始,周之诸侯各 有国史,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左氏为之传,郑志、宋志、 晋、齐太史、南史氏皆见焉更纂异同以为国语汉司马谈自以其先周室 之太史,有述作之意,传其子迁,铀金匮石室之书,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述黄 帝以来至于元狩,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问,变编年之体为十二纪十表、八 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而十篇有录无书,元成之间,褚先 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 日者列传,张晏以为 言辞鄙陋,今杂于书中而艺文志有冯商续太史公七篇,则泯没不见。司 。洪迈著:容斋随笔,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第三章容斋随笔的文献评价 马之书既出,后世虽有作者,不能少紊其规制。班彪、固父子,以为汉绍尧运 建帝业,而六世史臣,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 列。故探纂前纪,掇辑旧闻,以述汉书,起于高祖,终于王莽之诛,大抵 仍司马氏,第更八书为十志,而无世家,凡百卷。固死,其书未能全,女弟昭 续成之,是为前汉书荀悦汉纪则续所论著者也后汉之事,初命儒 臣著述于东观,谓之汉纪其后有袁宏纪,张瑶、薛莹,谢承华峤,袁 山松、刘义庆、谢沈皆有书宋范哗删采为十纪、八十列传,是为后汉 书,而张瑶以下诸家尽废,其志则刘昭所补也。三国杂史至多,有王沈魏 书,元行冲魏典、鱼豢典略,张勃吴录、韦昭吴书,孙盛 魏春秋,司马彪九州春秋丘悦氍三国典略,吴半千i t - - 国春 秋虞溥江表传,今唯以陈寿书为定,是为1 1 - - 国志晋书则有王 隐,虞预,谢灵运,臧荣绪,孙绰,干宝诸家,唐太宗诏房乔、褚遂良等修定 为百三十卷,以四论太宗所作,故总名之日“御撰”,是为晋书,至今用 之南北两朝各四代,而僭伪之国十数,其书尤多,如徐爰,孙严、王智深, 顾野王、魏澹,张大素李德林之正史,皆不传今之存者,沈约宋书、 萧子显齐书,姚思廉梁陈书,魏收魏书,李百药北齐书,令 狐德菜周书,魏郑公隋书其他国则有和包汉赵纪、田融赵石 纪、范亨燕书,王景晖南燕录高闾燕志、刘晒凉书裴 景仁秦记、崔鸿十六国春秋、萧方,武敏之三十国春秋李太师 廷寿父子悉取为南史八十卷,北史百卷今沈约以下八史虽存,而李 氏之书独行,是为南北史唐白高祖至于武宗,有实录,后唐修为 书,刘啕所上者是已,而猥杂无统。国朝庆历中,复诏刊修,历十七年而成, 欧阳文忠公主纪,表志,宋景文公主传,今行于世梁、唐、晋,汉、周谓 之五代,国初监修国史薛居正提举上之其后欧阳芟为新书,故唐,五代 史各有旧新之日凡十七代,本末如此,稚儿数以为问,故详记之。 从尧舜到五代历朝的重要史书,洪迈仅用几百余字即清楚地叙述,从 尧、舜二典到春秋,到司马迁作史记直至新旧五代史,均对 其编撰始末做了详细介绍。不啻是宋以前的一种简明的史学史,由此可见洪迈 。洪迈著; 容斋四笔,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 容斋随笔文献学成就研探 深厚的史学功底。不仅如此,他对诸多史书的评价,除个别稍有不当外( 如, 洪迈误将梁刘昭注司马彪续后书八志为刘昭所补) ,都是较为精确的。 左传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先秦历史典籍。它依年代顺序详载春秋各国史事 发生的原委、过程及结局,它广备春秋时代之故实,系统地展示了春秋时期历 史转折和社会变迁的事情、事理、事势,客观反映了一国之所以胜衰、一君之 所以治乱的事实。洪迈对此亦有自己的议论: 左传书晋惠公背秦穆公事日: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日, 尽纳群公子。晋侯燕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 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 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观此一节,正 如狱吏治囚,蔽罪议法,而皋陶听之,何所伏窜,不待韩原之战,其曲直胜负 之形见矣晋厉公绝秦,数其五罪,书词铿訇,极文章鼓吹之妙,然其实皆诬 秦故传又书云:“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 以伐晋”杜元凯注云:。据此三事,以正秦罪。”左氏于文,反复低昂,无 所不究其至观秦晋争战二事,可窥一斑矣。 “究其至”是左传行文特点之一,即在叙述历史事实过程中注重对事情 原委、过程、结局的记载,这是左传善叙事之处。洪迈在评论 左传时 以其所载“晋惠公背秦穆公事”为例,首先概述了“秦伯伐晋”的原因,言简 意赅,使后人读至此处即可预知结果,正如洪迈所言“其曲直胜负之形见 矣”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司马迁 创立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体裁是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洪迈对史 记中的列传、世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包括体例、编纂方式以及行文,肯 定了史记的伟大成就。 容斋五笔卷五“史记简妙处”条日: 太史公书不待称说,若云褒赞其高古简妙处,殆是摹写星日之光辉,多见 其不知量也然予每展度至魏世家、苏秦,平原君氍鲁仲连 传,未尝不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魏公子无忌与王论韩事日: “韩必 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十余语之问用五“魏”字苏秦 。洪迈著;容斋随笔 ,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 1 4 第三章容斋随笔的文献评价 说赵肃侯日:“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齐,秦为两敌而 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平原君使楚,客毛 遂愿行,君日: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日:“三年于此矣。”君 日: 。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 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遂力请行,面折楚王,再言:。吾君在前,叱 者何也? ”至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于堂下,其英姿雄风,千载而下, 尚可想见,使人畏而仰之,卒定从而归。至于赵,平原君日:“胜不敢复相 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毛先生一至楚,而使 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秦 围赵,鲁仲连见平原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吹填砂施工方案下载
- 酶制剂提取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婴童店龙抬头营销方案
- 长春商业建筑方案设计公司
- 地矿修复材料成本分析报告
- 工艺染织品制作工主管竞选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人行木栈道拆除施工方案
- 书店建筑方案设计图
- 理财产品的营销方案
- 交通工程系汽车营销方案
- 2025年行业机器人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与场景分析
- 国际物流运输合同(标准版)
- 动物样品采集培训课件
- 2025中国工业传感器行业市场白皮书
- (2025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考核试题(+答案)
- 手机桌面市场深度解析
- 人工智能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建筑公司部门保密管理规定
- 江苏省如皋市某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摸底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货架清洗施工方案(3篇)
- 口腔医疗纠纷预防与管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