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趋势.doc_第1页
略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趋势.doc_第2页
略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趋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趋势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审美教育活动美育在人们整个精神活动中的作用愈来愈为科学的理论所证实。许多教育家提出了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中,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流行、时尚以及诸如此类的字眼成为当前大学生这个年轻部落的追求之一。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美是一种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即追求“个性”。只要拥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美的。在 追求个人风格与个性的时候,尤其讲究所谓的与众不同,体现 出来的就是“求新”、“求异”。大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 反应敏捷,情绪波动大,感情细腻,行为多变。他们喜新厌旧,标新立异,对于自己所追求的喜欢亲身体验。尤其在追求流行 时,他们强调突出个性,强调自主的选择。在流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要相对敏感很多。市场经济充分尊重主体的个体利益和个性化,这无疑刺激了大 学生的自我与个性的扩张和实现欲,他们开始摆脱传统,具有 强烈的竞争意识,善于自我包装、自我设计,个性色彩十分鲜明。在追求流行时,他们会从流行元素中找到自己认为适合自己风格与个性的部分,再融入自己的特色、感觉和喜好,及时尚创意的风格元素,创造出自己的个性。正是在这种崇尚个性、自主的自我意识推动下,对于传统文化、传统的审美观是不屑 一顾的,形成一种以自我感觉为中心的审美个性观。感观的刺激似乎比理性的思考更能吸引大学生。打开网络视频,以“芙蓉姐姐”、“凤姐”为代表的一个个走红于互联网的小人物,无不是以忸怩作态、矫揉造作甚至恶搞为“卖点”。“互联网上的一些低俗文化现象正在影响象牙塔的学子,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以怪异为美、以丑为美的不健康审美观。”部分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倾向,以渴望“5分钟名气”为代表的功利导向日益明显。当然,还是有不乏少数的大学生注重质感而并非快感,最近“雷剧”不在火热,良心剧伪装者,琅琊榜的成功就能体现。在追求美的时候,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种行为的趋同性。流行文化往往通过强迫接受、轮番轰炸、阿谀 奉承、“摩登人物”示范传授和下意识暗示等心理和行为控制 技术,充斥着各种传媒,尤其是流行文化提供给大学生千人一面的成功者形象,均是身着名牌服装、开私家轿车、住高档别墅等。这些信息的反复强化和渲染,使得大学生对成功 者形成一种心理模式,客观上助长了青少年追求名牌效应和攀比心理,错误地把流行文化当作美的标称与人生价值的真谛。同时流行文化的娱乐性,使明星正好走进大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精神偶像。明星以自己的穿着、喜好、言行举止影响着大学生。很多青少年以自己的偶像为榜样。偶像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恨不得把自己也变成第二个明星。不去想这样的行为是否适合自己,同样的衣服和发型是否在自己 身上体现了美。到头来真正的艺术殿堂没有为他们开启欣赏 美的大门,反而是一些丑陋的东西充塞了他们的精神家园。追星的狂热还影响了他们对电影的审美,无论好坏,只要有明星刷脸,电影的票房就可以轻松破亿,即使它毫无内容,甚至有人说,“只要我家的idol,他就是嗑一整部电影的瓜子,我都乐意去买票看”。使审美进入了一种肤浅的只看脸趋势。时下审美最大的改变就是以大眼睛,尖下巴这一标准为美,导致千军万马轰轰烈烈的加入整容和美图秀秀P图大军。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在变革中,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发展变化给予大学生在观念、意识及生活方式上很大的影响,社会上的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侵蚀”,使得他们选择追求的层次高低不等。加之现代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有条件接触多种多样的文化。其中有高雅的、主流的,也有低俗的,非主流的。流行文化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介入了几乎所有的 社会生活,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饮食、语言、娱乐到文艺、学术、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无所不包。大学生由于心理与生理的固有特征,对流行文化有着本能的敏感,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接受有着独特的天赋。在热衷追求新奇、刺激、娱乐性的时候,流行文化往往可能会冲 淡大学生的精神价值,冲淡高尚的道德理想,冲淡对人的全面发展,冲淡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颓废主义、虚无主义的放任和玩赏的态度。流行文化作为共同的社会符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审美程度。流行文化常常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变革,有助于大 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参与社会生活。流行文化以其独有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生 活方式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角色的转变。总之,流行文化作为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载体之一,对大学 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的社 会化具有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价 值取向。因此,流行文化应坚持正确的导向性、人文性和高 雅性,从多个方面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特殊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随着大学生的生理结构发展趋向于完善,他们强烈追求个性的独立;自己的追求所爱,希望受人重视,得到社会的承认。表现在文化素养方面,有这方面基础的学生,会随着社会、学校多种场所文化的传播,采用多种方式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上大学后满心希望得到这方面的补偿,所以他们在还没有对文化艺术有着正确认识的条件下,广揽“货源”,有什么就接受什么,但其真正结果还是收效甚微。在这方面没基础的学生,大部分人对此确实不感兴趣,觉得此素质可有可无。但另有一些学生则是脱离自身的基础及需求的实际,盲目地追“星”。法国雕像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所不在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朱光潜也写过谈美一书,究竟什么才是美?朱光潜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作者只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感知去做个有心人,美是近在眼前,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美无需拥有,只要去感受.。所谓审美,指的是主体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 步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审美是一种积极 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 或艺术品的美。它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它是人 类主体对世界客体的一种特殊体验,是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是一种有意识的一体化。人的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是对美的事 物和现象的期望与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 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只有那些热爱生 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 创造美。因此,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绝不能离开审美能力。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以及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作的直接的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 和所选取的审美态度,主要通过个人主观的爱好形式所表现出 来,从而表现出人们审美选择的倾向性。人们之所以不同,既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状况和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有关,也与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