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人际关系.ppt_第1页
公共人际关系.ppt_第2页
公共人际关系.ppt_第3页
公共人际关系.ppt_第4页
公共人际关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心理学 人际关系 了解你的人际关系 做一个自我测试 仔细阅读下列问题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 答案不上交或对外公布 只供自己判断 请互相尊重各自的隐私 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 此量表采自西方国家 仅供参考 1 在人际关系中 我的信条是A 大多数人是友善的 可以与之交友 B 人群中有一半是狡诈的 一半是善良的 我将选择善良者交友 C 大多数人是狡诈的 不可与之交友 2 最近我新交了一批朋友 这是因为A 我需要他们 B 他们喜欢我 C 他们很有意思 令人感兴趣 3 外出旅游时 我总是A 很容易交上新朋友 B 喜欢一个人独处 C 想交朋友 但感到很困难 4 由于疲倦而失约 我感到A 无所谓 对方会谅解我 B 有些不安 但总是自我安慰 C 很想知道对方是否对自己有不满情绪 5 我结交朋友的时间通常能够持续A 数年之久 B 不一定 合得来就长久相处 C 时间不长 经常更换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件有趣的个人私A 为其保密 B 不想扩大宣扬 C 他一旦离开 马上就对别人议论此事 7 当我遇到困难时A 靠朋友解决 B 与可靠的朋友商量解决 C 不到万不得已 决不求人 8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 他们会A 喜欢找我帮忙 B 只有密友才会找我商量 C 一般都不会来麻烦我 9 我交朋友的途径A 经熟人介绍 B 社交场合 C 必须经过长时间 而且很困难 我认为选择朋友最重要的品质是A 有吸引我的才华 B 可以信赖 C 对方对我感兴趣 11 我给人们的印象是A 经常引人发笑 B 经常启发人们思考问题 C 与我相处 别人感到很舒服 12 在晚会上 有人提议我表演节目 我会A 婉言谢绝 B 欣然接受 C 直接拒绝 13 对于朋友的优缺点 我喜欢A 诚心当面赞扬他的优点 B 诚恳地提出批评意见 C 既不奉承 也不批评 14 我所结交的朋友A 只是那些与我利益密切相关的人 B 通常能够与任何人相处 C 愿意同自己相投的人相处 15 如果朋友对我作恶作剧 我总是A 和大家一起笑 B 很生气并有所表示 C 有时很生气 有时高兴 随情绪而定 16 别人依赖我时 我这样想A 我不在乎 喜欢自己独立于朋友之中 B 这很好 喜欢别人依赖我 C 要小心 持冷静 清醒的态度 各题选择项的分数分布 1 321 2 123 3 321 4 132 5 321 6 231 7 123 8 321 9 231 10 321 11 213 12 231 13 312 14 132 15 312 16 231 参考结论 38 48分 人际交往范围广泛 状态较好 28 37分 人际关系有不平衡的部分 需要向理想的人际关系努力 16 27分 人际交往圈子偏小 有必要扩大交往范围 第一节概述 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1 称谓式的人际关系 主要指互动双方所承担的角色与身份 血缘与姻缘 地缘 业缘 情缘2 质量式的人际关系 指人与人交往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心理距离亲密性 融洽性3 动态式的人际关系 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人际交往 社会互动 二 人际关系的维度与类型 一 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dimension 情感上的 亲疏 love hate 地位上的 尊卑 dominance submission 研究表明 当互动双方在 尊卑 维度上互补 亲疏 维度上对等时 双方关系比较和谐 尊卑 维度上对等 亲疏 维度上对立时 双方关系容易紧张 二 人际关系的互动规则与类型 1 西方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 AlanP Fiske 1991 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共享 communalsharing 共享情感与资源 不分彼此 家人关系 亲密朋友权威排序 authorityranking 依据年龄 阶层 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如长幼关系 上下级关系等 对等互惠 equalitymatching 双方平等 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熟人市场定价 marketpricing 双方基于理性 进行得失衡量 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商业关系 2 华人的研究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 1 差序格局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费孝通根据在中国农村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 差序格局 的概念 以自己为中心 把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 与自己越亲近 越贴近中心 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不同圈里的人 跟中心越接近的 对他们越好 二 人际关系的互动规则与类型 2 华人的研究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 2 情感关系 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 黄光国 1988 情感性关系 家人 亲密朋友间 长期稳定满足爱 安全感 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求 需求法则 共享 工具性关系 陌生人间 暂时 不稳定 以关系作为达到其它目标的手段或工具 公平法则 市场定价 混合性关系 亲戚 邻居 师生 同学 同事等熟人 时间上有延续性 人情法则 对等互惠 报 二 人际关系的互动规则与类型 三 人际关系的测量 1 社会测量法 sociometry methodofsocialmeasurement Moreno 1934 目的 测量群体成员间的心理距离方法 据测量的目的 拟订问题 2 7 问题1 你愿意和谁一起去夏令营度假 最不愿和谁去 问题2 请列出你最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的三位同伴第一是 第二是 第三是 结果分析 社会测量矩阵 1234567 1 2 3 4 5 6 7 合计511 2220 指标成员社会关系状况指数Si Mi Mi N 1群体凝 内 聚力指数C Mi j CN2群体离散性指数D N0 N 结果分析 社会测量矩阵 1234567 1 2 3 4 5 6 7 合计511 2220 社会测量图 2 参照测量法 referencemeasurementmethod 彼得罗夫斯基 3 问卷 量表人际关系能力 关系亲密度等 人际关系调查 请评定下述描述与你的情况相符的程度 01234非常有些说不有些非常不相符不相符清相符相符1 在新环境里面 我要花上不少时间来克服羞怯 2 当有人看着我时 我干活总是出乱子 3 我非常容易窘迫 4 我发现同陌生人谈话并不困难 5 我在人群前说话时感到焦虑 6 一大群人会使我紧张 社交焦虑量表 Fenigstein Scheier Buss编制 社交焦虑在此的定义为 在他人面前感觉不自在 总分从0 24分 分数越高 表明社交焦虑程度越高 已测得的179位大学生的平均值为12 5 SD 4 1 对他人的知觉 印象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 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 人品 能力等 从而决定是否与对方交往 交往的深度如何 是否该信任 与对方合作等 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 刨树刨根 看人看心 印象的内涵 印象 impression 外界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 对人的看法 认识 持维度观 dimensionalView 的学者 如Osgood 1977 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包括几个概括性的潜在维度 评价 evaluation 一个人品质的好坏 good bad 决定着我们喜不喜欢这个人及程度如何 能量 potency 一个人能力的强弱 尊重活动水平 activity 一个人是积极主动 消极被动 持类型观 typologicalView 的学者 如Anderson Sedikides 1991 认为人们是以类型的方式来知觉他人 如我们把自己的朋友分类 认为张三是外向的 李四是成熟的 陈五是忧郁的 在日常生活中 以上这两种方式都用 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 外表 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 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 有研究 Berry McArthur 1985 表明 人们认为有娃娃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 诚实 仁慈 热情 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 语言 口为心苗 言为心声 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 言不由衷的话已司空见惯 卖瓜的谁不说瓜甜 非言语线索 面部表情 忧郁 快乐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 被认为是诚实 直率 目光不接触 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 爱慕的信号 身段表情 姿势 言语表情 副言语 说话的音调 速度 节奏等 速度很快 心直口快轻声曼语的女孩 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 有涵养 小鸟依人的印象 行为 Jones与Davis 1965 对应推论理论 CorrespondentInferenceTheory 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 即人们常把他人的外在行为与他们的内在品质相对应 程序 先了解行为者动机 若有意的 再推论品性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 1 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 2 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线索 如人的长相 穿戴 身体姿势等 本身并无意义 它们是根据知觉者记忆中所储存的有关人 行为 特质的知识来解释的 另外人们要把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 形成对一个人的概括性认识 所谓的印象形成 impressionformation 就是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 概括 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 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模型已有很多Anderson 1965 的平均模型平均模型 averagingmodel 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 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 1 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Asch 1946 的经典研究 A组是 聪明 灵巧 勤奋 热情 果断 实际 谨慎B组是 聪明 灵巧 勤奋 冷淡 果断 实际 谨慎Asch就把 热情 冷淡 这类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特征称为 中心特征 把 文雅 与 粗鲁 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 边缘特征 联想 但中心特征与边缘特征是相对的我国文化 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首因效应 primacyeffects 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 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近因效应 recencyeffects 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Luchins 1957 的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 70 认为吉姆较拘谨 不善言辞12 认为吉姆较外向 友好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 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firstimpression 先入为主 新官上任 当然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 但却总是最鲜明的 最牢固的 并且决定着以后的交往 第一印象不是不可改变的 3 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一致的认识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 人们认识到有一些特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内隐人格理论 implicitpersonalitytheory 以经验为依据 无正规的概念 却起作用 Rosenberg聪明友好冒险 强健 冲动 果断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 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 或相互关联的特征 就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 haloeffect Dion等 1972 的研究证明了此效应的存在 晕轮效应是很难避免的 它是人们快速认识他人的一种策略 方式 但有时却可能会产生有害的结果 三国演义 周瑜死后 鲁肃把凤雏庞统举荐给孙权 孙权见他 浓眉掀鼻 黑而短髯 形容古怪 心中不喜 以至于孙权 誓不用之 4 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 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性评价 宽大效应 leniencyeffect 正性偏差 positivitybias 原因可能有 1 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 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 2 在大多数文化中 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更常见 3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 2 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 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 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 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self fulfillingprophecy Rosenthal与Jacobson 1968 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也称为 皮克马利翁效应 但是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缺乏认识时另外 当人们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正性的 对群体的知觉 刻板印象 Brewer 1988 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此模型 thedualprocessmodelofimpressionformation 认为 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 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 category basedprocessing 把个体当作某一群体的成员之一 就据对此群体所具有的看法来形成对此个体的印象 这种加工是一种自动的 无需意识控制的加工 无需人们多大的努力 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 attribute basedprocessing 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是试图注意并整合他人各种信息来建构对其独特的印象 这种加工需意识参与 需要较多的时间与努力 相关概念 为了更快速 有效地认识与应对他人 人类一个基本的认知策略就是分类 所谓社会群体 Socialgroups 就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在大多数国家 性别 年龄 种族 社经地位 文化背景都是划分群体的重要特征 一个个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入不同的群体中 所谓的刻板印象 Stereotype 也有人译为成见 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由正 负性特征构成的另外 刻板印象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解是不正确的 但多无法测量与验证 因没有合适的效标 刻板印象的形成 1 个人的亲身经验 2 社会学习 从父母 老师 同学 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 例如 张德 1990 就认为 我国大中小学生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深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影响 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 1 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2 对侍匿名的 可互换的群体成员3 当时间紧迫 判断准确性不重要时4 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 不易分析加工时5 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 如勃然大怒时 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优点 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类别的线索 有关相应群体的刻板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 所以 使用刻板印象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端 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 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 以偏概念的偏差 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 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IAT 内隐联系测验的基本任务是对两个概念进行配对分类 比如 年轻和好 或年老和好 一般地 两个概念联系越紧密 就越容易把它们作为一个类别来反应 比如 因为年轻和好联系紧密 当要你用同一个键对这两个概念作反应时 比如 用 E 或 I 键 就会更容易 反应也会快一些 年老和好联系不太紧密 当要把它们作为一类来反应时 反应就要慢 对这两种配对任务反应速度相差越大 就表明年轻和好或年老和坏之间联系越紧密 这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测量两种不同配对分类任务间反应速度的差异来测量两个概念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内隐联系测验是这个网站上唯一的一个用来测量内隐或自动化态度的方法 在实验室研究中 还有些其他的方法 https implicit harvard edu implicit china index jsp 示例 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 1 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 2 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亚群体 3 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 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相互交往 1 长期的 深入的 一对一的交往 2 广泛交往 3 与有代表性的 典型的成员交往 4 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 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 根本与前提 从众与服从 从众 conformity 相符行为 一 定义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 社会的标准与规范 有关研究 1 谢里夫MSherif 1935 社会规范形成 实验让被试在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注视一个光点 光点看上去象是在移动 诱动错觉 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随后 让被试与其他人在一起重复刚才的任务对光点移动距离的估计渐渐汇聚成群体标准群体规范一旦形成 即使被试单独一人时 仍继续使用 规范的形成 2 阿希 Asch 1956 三垂线 实验 33 的被试至少有一次屈从了群体压力 作了从众的判断 从众的原因 信息压力 想获得正确信息的愿望人们常通过他人获得有用的信息 多数人正确概率比较高 尤其是模糊的情境规范压力 不愿被视为越轨者从众是获得群体奖赏 避免群体惩罚的手段 影响从众的因素 1 情境因素 刺激 判断标准 的明确性后果的严重性2 群体因素 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 当有一人与群体意见不同时 从众率会比通常下降达75 Asch发现 随着人数的增加 从众也越常发生 但如果超过3 4人 人数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从众行为的增加 3 个人因素地位预先承诺性别 服从 定义 服从 obedience 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 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 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社会规范 权威外界压力行为从众不明确自觉自愿服从明确被迫 有关研究 1 F Allport 1934 发现红灯亮立即停车的占总人数的75 5 见红灯减速的有42人 占总人数的2 照行不误的有11人 占总人数的0 5 2 米尔格拉姆 Milgram 1963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电击惩罚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和学生 教师 真被试 学习者 实验助手如果学习者答错了 教师就给予电击惩罚 电压从15伏到450伏不断加大预测 人们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给予电击 大学生 135v白领估计只有1 的人会到450v 实验被试 如果教师服从实验者的命令 学习者将 在75 90 105v时发出哼哼声在120v时喊叫 痛啊 在150v时学习者喊叫 实验员 让我出去吧 我再也不想参加这个实验了 不要做了 在270v时痛苦地尖叫 坚持要停下实验在300和315v时尖叫不回答问题了330v后 不再叫喊 挣扎 蹬踢墙壁 请继续 如果 教师 请求停下或是询问该做什么 实验者便平静地告诉他 请继续实验要求你继续下去继续 这很重要你没有别的选择 你必须继续这些简单的语句已足以让多数被试服从 Milgram的服从实验结果 ShockLevelVictimBehavior GivingShockSlight 15volts 100Moderate100Strong100VeryStrong100Intensevictimscreams88Extremeintensityvictimpoundsonwall70Danger severeshockvictimissilent68xxx 450volts victimissilent65 服从的原因 合法权力责任转移 影响服从的因素 命令者的权威性被试的道德水平权威者的靠近程度受害者的靠近程度 四 人际吸引 自发性人际关系 voluntaryrelationship 的形成的第一步是吸引或喜欢 一 定义 Interpersonalattraction 个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亲近的状态 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亲近 合群 喜欢 爱 二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1 能力 一般而言 人们比较喜欢有能力的人 犯错误效应Aronson 1978 1 完人2 完人 小错3 庸人4 庸人 小错男女差异 2 外貌 Berscheid等 1971 原因舒服 美感晕轮效应值得爱在一起光彩美的标准 文化 时代 个体差异 3 相似性与互补性指在年龄 种族 宗教 社会经济地位 智力 人格特征 兴趣爱好等方面相近的人 容易相互吸引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解释1 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 得到肯定和支持 解释2 相似的对方更符合主体的 镜中我 而人们都有自恋倾向 从爱自己推广到爱与自己相似的人 容貌相似的人容易成为夫妻 互补 性格 支配 服从需要 Buss 1989 37文化 西班牙外 Davis 1990 looks for status互补常以大的方面相似为基础 4 熟悉与邻近 熟悉引起喜欢 铁塔 Zajonc 1968 考察照片呈现次数与被试喜欢照片人物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熟悉增加了被喜欢的水平但对于一开始就讨厌的人 却没有这种效应 同桌的你 原因 熟悉 了解 行为可预测 避免不愉快习惯 适应熟人 关系变化邻近 可互相帮助 照顾希望周围的人都是好的 试图建立友好关系熟悉也可能不喜欢 Homans 1958 社会交换理论 Socialexchangetheory 人是自利的 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 准经济交易 希望获得最大的酬赏 付出最小的代价 但双方感到公平 关系才能维持下去 物质 精神 一 定义 爱情是指心理成熟达到一定程度的异性个体之间强烈的人际吸引 5 爱情 1 爱情主要特点 1 在男女之间产生的 2 生理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 3 爱情不是低级的情感 4 包括性的需要 不等于纯粹的精神之爱5 爱的基本倾向是奉献 2 爱情与喜欢的关系 Rubin 1970 1974 密切联系又不同喜欢爱受现实评价吸引较多幻想平静的情感狂热无情欲需求情欲可共享独占 排他 二 爱情的理论1 爱情的三角 元 理论 triangulartheoryoflove Sternberg 1986 认为 爱情由三种不同的成分组成 亲密 intimacy 是指关系中亲近 温暖的感觉 也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中 激情 passion 浪漫与情欲 决定 忠守 decision commitment 决定爱一个人 长期关系的承诺 三种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 爱的类型 完美的爱 亲密 激情 承诺 喜欢 亲密 浪漫的爱 亲密 激情 友伴的爱 亲密 承诺 空洞的爱 承诺 迷恋的爱 激情 旋风式的爱 激情 承诺无爱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主我I 客我Me 有意义的象征符 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一 米德的 主我与客我 理论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 真正意义上的 多媒体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1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背景大学生渴望友谊 希望丰富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偶然的 这是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反映 2 A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青年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最广泛的 然而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却是最低的 主要原因 人际交往中存在不足期望值过高 引起失望 讨论 1 如果一位老师错误的批评了你 如何向老师解释 2 如何委婉的拒绝一位向你表示爱慕的同学 3 如何处理寝室关系 睡觉问题 学习问题 B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共10个 需求迫切 但主动不够与同龄人交往为主 尤其是同室 同班 同乡的学交往的内容多围绕学习 娱乐 思想交流 感情沟通交往动机中功利性少 而情感性多交往的层次差异颇大 有一般交往 密切交往之分对交往的满意程度不同 有满意程度较高 一般 较低 其中 满意度一般为多数 多数人能正常交往 但少数人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渴望真诚 深厚的友谊 但多数人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两性交往愿望强烈 但实际交往不尽人意 原因是怕人议论 缺少机会影响大学生正常交往的原因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为主 思想因素 能力因素等相对次之 3 大学生友谊的特点友谊是青年期一种最主要的情感依恋和人际关系大学生的友谊具有以下心理行为特点 寻友的迫切性对象的选择性动机的单纯性交往的平等性情感的亲密性友谊不稳定性朋友的层次性追求的理想性两性的差异性 4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卫生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大学生降低挫折感 缓解内心冲突的苦恼 宣泄愤怒 压抑和痛苦 有专家曾说过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所以人类自己的心理疾病 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 三 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及原因大学生人际交往不适的原因分析1 人际关系失调的不良影响 情绪 行为 由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不适 障碍给学习 生活 情绪 健康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2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类型社交不适 缺少知心朋友 多能正常交往 人际关系不错 与个别人难以交往 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与他人交往平淡 与人交往质量不高 大多点头之交 没有值得他牵挂的人 也没有人会想念他 感到交往有困难 有较少的交往成功体验所致 社交恐惧症 不想交往 3 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 认知因素 对自己的认知 影响自我表现 自卑 自高自大 对他人的认知 心理效应 晕轮效应 首因效应 追因效应 刻板效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