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李娴 殷继成 李晓琴(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1)摘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在国内外山岳景区成功旅游开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在横向上进行不同组合的功能分区;在纵向上按照山地海拔高程变化引起不同 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进行分带;在时间延续方向按照生态旅游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 关键词:西部地区;山地旅游;时空三维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文献引用:李娴,殷继成,李晓琴. 基于时空三维角度的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生态经济,2011(7):124127.文献标识码:f590.7中图分类号:astudies on 3s mountain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model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li xian, yin jicheng, li xiaoqi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1,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o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from the success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the thesis brined up the 3s mountai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 plane division: it carried out the functions region; vertical divi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nge of the mountain elevation, it carried out different zones; tim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vi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co-tourism, it carried out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chinas western region; mountain tourism; 3s mountain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1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的意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而,山地生态旅游开发理论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西部山地资源独特,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山地旅游景区开 发经验,在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创立一 套科学的山地旅游开发理论,建立一种科学的山地旅游 开发模式,把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 为提升当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满足游客愿望的长盛不 衰的产业。全国国土面积的2/3。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森林密布,沟壑纵横,是西部地区的自然特征。但是,长期以 来,西部许多地区交通闭塞,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当地 群众对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大量森林消失,土地 退化,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这对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造 成极大不利。在西部经济贫困的山区,发展农业,耕地、 土壤受局限;发展工业,缺资金,缺人才,缺市场。当地 群众居住在风景如画的秀美环境里,却过着十分贫困的 生活,“捧着金饭碗,仍是乞讨汉”,这种现象在西部 特别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如何将这里的自然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出这些资源的科学 价值、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山地生态旅游,不失 为一种有效的办法。我国开展山地旅游虽然历史较早,然2国内外成功山地旅游开发的经验和启示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山岳景区的旅游开发案例,虽然其背后都有各自独特的旅游资源作为依托,但是科学而崭新的开发理念是其成功的关键。综合案例,可总结出以下山 岳景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启发。2.1严格保护自然环境严格保护自然景色、野生动物、地形地貌、历史遗 迹,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避免私人汽车进入景区,或公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slq2010d-02);成都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09qj16)作者简介:李娴(1979 ),女,四川成都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景区开发与管理,景观地学、旅游规划。124125生态经济 2011年 第7期 总第241期ecological economy交车、大巴车等在景区排放过多废气,景区提供换乘的电瓶游览车,由当地人兼职司机与导游。诸如美国黄石国家 公园、瑞士阿尔卑斯则马特,我国的台湾中央山脉等。2.2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根据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划分不同的功 能区域,分别实施不同的保护和开发要求。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景区类型,一般来说,都进行了功能分区。如澳大 利亚的科西阿斯科国家公园分为五个区域:“引人注目 的自然资源区”、“特殊的科学价值区”、“历史资源 区”、“自然价值区”和“荒野区”;印度尼西亚国家 公园分为四个区:“鸟兽禁猎区”、“荒野区”、“集 约利用区”、“恢复区”;日本自然公园分为四个区: “特殊保护区”、“保护区(1 、2 、3 类)”、“海洋 公园”、“从属区”;加拿大国家公园分为五个区“特 殊保护区”、“荒野区”、“自然环境区”、“户外游 憩区”、“公园服务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 三个区:“核心保护区”、“过渡区”、“外围实验 区”;黄山风景区分为六个游览区、五个保护区和一个 缓冲保护带2。2.3地方居民参与大部分成功的景区都充分调动了当地居民办旅游的积 极性,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教育。 当地居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长年生活在那片土 地上,熟悉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旦认识到这些 山水树木的重要性及感受到这些山水树木带来的社会经济 效益,他们会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进来。诸如尼泊尔安纳 普尔那山区,专门提出和推行该自然保护区按国家公园模 式进行管理的措施,设立“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project(acap)”项目计划,全区70个村委会,50%以 上居民参与管理委员会,80%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都接 受过该项目的专门培训。2.4旅游方式和产品的多样化景区开发多种旅游项目活动,如日本富士山是一座休 眠火山,多次的火山爆发使其周围形成很多美丽的湖泊, 当地以散布在富士山周围的五湖作为主要景区,开发了许 多旅游、休闲项目,湖畔有许多运动设施,可以打网球、 滑水、垂钓、露营和划船等。当地又是一座天然植物园, 还设有专门的游猎公园,此外富士山还设有幻想旅行馆、 昆虫博物馆、自然科学厅、奇石博物馆、富士博物馆、大 型科学馆、植物园、野鸟园、野猴公园和各种体育、游艺 场所等。其中湖中的鹈岛设有一座专门保佑孕妇安产的神 社,这可以说是按照日本民族文化传统,深挖文化内涵, 使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开发项目。再如集风景名山、政治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于一体的我国庐山,以及很多成功的宗教名山、文化名山,都将文化内涵 作为一项重要的开发内容。2.5实行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模型,各国对旅游资源按国家 公园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保护的前提下,统一规划,统 一建设,统一开发,并通过立法措施保证公园各项管理制 度的落实。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美国为典 范,全国国家公园体系,统一由内政部国家公园局领导和 经营管理,限制地方政府对国家公园的参与决定权。设在 华盛顿的国家公园局为中央机构,在国家公园中央局下, 分设跨州的地区局,为国家公园的地区管理机构,分片管 理所管辖地区的国家公园。以德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国 家政府只负责政策发布、立法等方面的工作,而国家公 园管理等具体事务交由地方政府负责。以加拿大、芬兰 和英国为代表,既有国家政府的参与,地方政府又有一 定的自主权,私营和民间机构在国家公园管理中工作也 十分活跃。3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开发原则3.1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原则西部地区山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历经亿万年自 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保存下来的珍贵财富,其原生环境的 脆弱性,决定了实施保护性开发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旅游开发必须要保护其自然、文化和人 的平衡关系,要以最小的环境资源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 效益。3.2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原则旅游资源是编制旅游开发规划的基础,要对西部地区 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特色、规模、风度、品位进行深入调 查研究,以确定其开发价值和对旅游者潜在的吸引力。同 时,在现代旅游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旅游需求决定旅游供 给,市场需求是旅游项目开发规划制订的依据,必须立足 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针对客源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特色 的旅游产品。3.3社区参与和谐发展原则西部山区要考虑旅游开发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关系, 使旅游业与当地居民利益密切结合,赢得他们对旅游的 支持与理解,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发 展,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相互带动、互 为促进。3.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西部山地涉及范围广,策划规划项目多,资金投入125126yzx图1 山地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结构示意图industrial survey大,要实现规划目标,应抓住近期,把握中期,拓展远期;按照项目的重要性、迫切性、吸引力和资金流转速率 等因素,优先选择近期开发的项目,近期建设项目见成效 后,再开发中远期项目,滚动开发,逐步实现规划分期既 定目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 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集约理念就是 整合土地、资本、人力等各生产要素,旅游产业的空间布 局相对集中,形成产业规模,发挥集聚效应,不浪费基础 设施投入,使旅游业的发展能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要素。4.5 旅游中心地旅游中心地是指旅游吸引中心及各种旅游配套接待 设施组成的综合区域。如川西贡嘎山地区,依据旅游区大 小、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和客流集散情况,其旅游中心地和 集散地可分为四个层次:一级旅游中心地成都市,建 设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成为真正的中国西部国际山地旅游 口岸及游人接待服务中心;二级旅游中心地康定城, 建设康定成为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的中心城市,是该区资 金、人力等产业要素的集聚中心,也是游人的集散地;三 级旅游地集散地桥镇、呷尔镇、磨西镇、新都桥镇、 塔公镇、八美镇,这六个旅游城镇是贡嘎山地区的旅游支 撑城镇,是四个优先开发区的旅游服务中心;四级旅游集 散点贡嘎山地区的旅游景区和旅游村,该区建设分散 布局若干旅游景区和旅游村,使景区和旅游村提档升级, 完善旅游功能和配套设施。4西部地区山地旅游开发理论依据4.1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是由于全球日益严峻的资源与 环境形势。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使得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使 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可持续发展的 三个世界级里程碑,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深化到各个领 域。如果说1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实现了从原始渔猎文明 到农业文明的转换,200年以前的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农业 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换,那么实施可持续发展将呼唤人类 社会从当前的工业文明走向未来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 命,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 旋律1。4.2地域分异理念地域分异是自然地理中一个重要的规律,主要指自然 地理环境中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 的方向,从高级单位分化成低级单位的客观规律。影响地 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 及与之有关的许多现象按纬度有规律的分异,这种地域分 异因素称为地带性因素;二是决定海陆分布、地势起伏、 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球内能,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地 带性因素。西部山地主要受到非地带性因素中山地高程的 上升,呈现出各自然要素(地貌、植被、气候、土壤)及 旅游资源的有规律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3。4.3旅游空间一体化理念旅游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 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 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它包括了旅游目 的地区域、客源市场、城镇和乡村、旅游出入通道和旅游 线路等关键要素。旅游空间一体化是将上述旅游空间的资 源、产品、市场、设施、管理等重要因素整合起来,优化 空间竞合关系,增强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4.4集约理念集约理念最早见于农业经济学中,后来被引申到整 个经济领域。集约理念中“集”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 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约”是指5山地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结构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旅游理论指导下,根据国内外山岳景区成功旅游开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3s mountain ecotourism exploitation model of chinas western region)(见图1、图2):(1)平面(x轴)分区。根据开发中 的两大主题:保护与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科 学合理地进行不同组合的功能分区。(2)垂直(y轴)分 带。按照山地海拔高程变化引起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地 貌、气候带、生物、植被)变化进行分带。(3)时间(z 轴)延续方向持续发展。按照生态旅游的原理和方法,进 行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2。126产业观察127图2 时空三维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示意图生态经济 2011年 第7期 总第241期ecological economy野生动物出没、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可开展森林探险、野生动物栖息地观赏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3)高山区:海拔3 0005 000米,该区域为高山及 冰雪带和高山湖泊、高山草甸带,可开展高山滑雪体验、 徒步登山观景体验、科普教育等旅游活动;(4)极高山区:海拔5 000米以上,可开展登山、科 考等特种旅游。5.3时间延续方向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实 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途径和工具,是旅游可持续原则在 自然区和特定社会文化区域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山地特 征(生态脆弱性、环境容量有限性、交通通行不便性、 山地灾害多发性)决定生态旅游是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的最佳选择。5.3.1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是在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山地旅 游区的接待条件、人力资源和市场潜力进行开发和建设。5.3.2 生态环境宣传与教育生态环境宣传与教育,是对山地地区的旅游者、旅游 经营管理人员、当地居民、当地领导干部的生态学和环境 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4。对旅游 者的教育,要在旅游过程之前着手进行,并贯穿于旅游的 全过程。5.3.3 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管理即可持续管理、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 展理念在管理科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是一种注重资源 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着眼于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 优化的新型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包括建立 “政府主导、 企业经营、社区参与、游客自律”的生态旅游管理体制、 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建立山地灾 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5.1 平面分区(轴)5.1.1 以保护为主题的功能分区根据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划分不同的功 能区域,分别实施不同的开发和要求。根据我国自然保护 区功能分区原则,结合西部地区山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 征,每个山地单体划分为五个区域:自然景观保护区(区 内景观最集中的区域)、生态保护区、风景游览区、风景 维护区域、外围保护区。5.1.2 以集散地为中心的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