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近年来,国际经济贸易总体形势不景气,许多国家把反倾销作为推行贸易保 护的工具,使国际反倾销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 发展迅速,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出口产品的倍增,引起与国外相同产业间的 直接竞争增多,最终引致反倾销诉讼。随着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件的不断增多, 涉及的行业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对我国不同产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 产业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反倾销对产业发展有何影响,探求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 常必要的。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着手,认识了从不同角度界定的倾销 与反倾销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倾销与反倾销的形成和影响,以及存在 博弈的可能性。然后,以家电产业为代表,考察该产业当前遭遇国外反倾销的严 峻形势,深入分析国外的反倾销给该产业造成的损害,探求该产业遭遇的此类反 倾销不断增多的原因。从家电产业的竞争力优劣势分析入手,进一步发掘产业竞 争力与反倾销之间的关联, 探求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发掘有利的应对反倾销的对策:首先,为防止反倾销的发生,应尽快 建立本行业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其次,针对产业竞争力与反倾销的关联性,探究 进一步提高家电产业竞争力的方法,以此从根本上杜绝反倾销发生的可能性;再 次,针对发生的反倾销调查,提出企业应具备积极应诉的意识,在反倾销专业人 才的支持下,运用一定的应诉技巧积极地联合应诉。最后强调在企业应对反倾销 过程中,政府应在培育良好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对企业应诉技巧的培训等各方 面给予企业和行业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反倾销;家电产业;产业竞争力;预警机制;市场经济地位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i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de is depressed. a lot of countries regard anti- dumping as a kind of tool pursuing trade protection, which make international anti- dumping cases present the ascendant trend.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in economy, and the foreign export increases fast continuously. the redoubling export of products has caused the direct competition among the same industry of foreign countries increase, and finally caused the anti- dumping lawsuit. with the increase of anti- dumping cases in our country implemented by foreign countries, the trade field involved is being widened constantly too, and it resulted in various degree of influence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of our country. so proceeding from industry angle,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ti- dumping has any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o seek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 this text, seting about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the game theory, ha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inition of anti- dumping and dump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on this basis it conscientiously analyzes their forming, influenc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playing chess.then, represented by the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dustry, it investigates the severe situation that the industry is experiencing foreign anti- dumping cases at present, analyzes in depth the harm that foreign anti- dumping causes to this industry, and seek the reason why this kind of anti- dumping is increasing constantly.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superiority/inferiority of the industry s competitiveness, it further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and anti- dumping, and studies the impact and function of foreign anti- dumping upon the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on above basis, it explores the favorabl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anti- dumping: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prevent anti- dumping from occurring, we should set up th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anti- dumping in this industry as soon as possible. secondly, in the ligh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y s competitiveness and anti- dumping, we should probe into the metho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 so that we can stop the occurrence possibility of anti- dumping fundamentally. moreover, aimed at the investigation to anti- dumping, it propose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be awake to positivly face the prosecution, and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be united to use certain skills couter the prosecution, while supported by those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iii on anti- dumping. finally, the thesis emphasiz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ort the enterprises in cultivating good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training skills of answering the prosecution while these enterprises face anti- dumping. keyword: anti- dumpi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dustry; industrys competitiveness;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market economic status 湖 南 大 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导论 学术界、经济界以及各国政府都普遍关注倾销与反倾销的问题。对倾销与反 倾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层面都对其有了很深入 地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 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现实意义 从国际角度看,近年来,世界经济总体复苏缓慢、全球传统产业生产能力继 续过剩,国际经济贸易总体形势不景气,竞争异常激烈,各国的国内产业都受到 巨大冲击与威胁;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顺势开始抬头,反倾销、反补贴、保 障措施等手段也被各国频繁采用,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而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 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因此实际上许多国家已把反倾销作为推行贸易保护 的工具,使之成为非关税壁垒。于是对倾销与反倾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 经济界以及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各种理论基本围绕对公平竞争方式的探讨和贸 易争端、贸易摩擦解决途径的选择。很多国家通过制订专门的反倾销法,以法律、 双边条约及国际多边协定等方式,寻求对反倾销及相关做法的保护,使反倾销在 一定程度上合法化。 从我国国内范围看,随着我国加入 wto,经济发展迅速,对外贸易顺差逐步 扩大,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案件也在与日俱增,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严重 阻碍。因此,反倾销问题在国内同样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其中包括对其原因的 探悉、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应诉机制、预警机制等。针对各方面的深入研究, 寻找有效的应对对策,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在国内,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反倾销进行研究。首先,由于研究反 倾销对策的前提是要确定我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我国经济学家侧重于 倾销行为的认定这一方面的研究。综合已有的研究大致包括两种观点:一种观点 与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完全相悖认为价格歧视是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理 性战略,是根据地域差异进行市场细分后的一种差价销售行为,是一种合理的商 业竞争手段;而且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歧视更能发挥生产者的比较优势,使稀缺资 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趋向最优,还能满足更多支付意愿有差异的消费者,提高 这部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因此,倾销是正当贸易行为。同时,因为反倾销措施 在实际运用中扭曲了竞争关系, 把许多物美价廉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挡在门外,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2 是一种不公平的、反竞争的、不合理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反倾销是对自由贸易 的阻碍1。另一观点大致处于中庸位置认为部分倾销行为是竞争手段,只是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常商业手段,并不必然损害竞争,因此在判断是否倾 销的过程中,单纯的以产品的国外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或出口国以低于其生产成本 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就认定是倾销行为,进而发起反倾销是不合理的2。 第一种观点不承认倾销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从世界角度分析倾销与反倾 销的经济效益, 强调其合理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倾销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经济掠夺性, 具有片面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是否应遵循国际规则的矛盾。第二种观点既肯定 了低价竞销在特定条件下理论的合理性,又承认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的经济掠夺 性,同时指出在现实中由于国际市场的扩大、产品差异化的发展和相同产品生产 厂商的增多等原因,掠夺性倾销已越来越难以实现,充分说明了当前在对倾销的 确定标准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反倾销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手段的必然性。 其次,在我国应对反倾销方面,就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经 济与资源管理所李晓西教授在 2003 年中国市场经济报告的课题中验证了中国市 场经济的性质。对外经贸大学中国 wto 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认为应对反倾销, 主要还是将国内产业和企业自身的问题尽快加以完善。经济学家樊纲运用加入 wto、借助外部力量推进改革的思路,说明反倾销过程中西方要求我们达到完全 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条件可以视为我国深化改革的外部动力。就反倾销在中国对 外贸易过程中影响的重要性问题,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和原外经贸部条法司 司长张玉卿存在不同看法。龙永图认为反倾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防御手段,不是 世贸组织的主流;而张玉卿则认为反倾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国际贸易的 重要话题,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成 立的旨在跟踪中国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观察小组的牵头人,在读博士研 究生李波指出反倾销问题对就业有深远的影响,提出应积极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国 家地位。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反倾销的原因分析观点基本一致。但就反 倾销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以及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还存在分歧,由此得出 的对策也有一定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反倾销使我国遭受的损失在外贸总额中的比例不足 0.5%,因此没有必要夸大非市 场经济地位的歧视作用。只要各产业致力于提高竞争力,使我国整体市场经济水 平得以提高,或在应诉过程中力争市场经济地位,都可以化解其不利影响。因此, 无需过多的强调要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且当前我国各产业之间发展水 平不一致,反倾销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针对不同产业,对反倾销的重视程 度必将各不相同。 再者, 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遭遇反倾销数量激增的情况,针对我国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3 理论界应用博弈论研究倾销与反倾销问题还不多的情况,张维迎和马捷3从产权 角度研究了产权对恶性竞争的影响(其所指恶性竞争本质上就是倾销问题),杨 仕辉和程崇祯运用博弈论描述了中外倾销与反倾销博弈的优劣地位4,就外国对 华反倾销歧视5和逆向选择6做了实证分析, 对我国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 列的情况从博弈的角度给予解释,并为进一步确定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国际上,对倾销的研究倾向于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竞争方式。美国经济学家雅 各布瓦恩纳和 af洛温菲尔德主要论述了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意义。英国经 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分析国际贸易体制中贸易自由化和新保护贸易主义交织, 导致贸易不公平。而且雅各布瓦恩纳的倾销理论(1923 年)中将倾销分为三类: 一是偶然性倾销(包括非故意倾销和非正常商品处理,如处理库存,换季商品, 经营转向等) , 二是间歇性倾销把倾销当作进入新市场的营销手段,获取消费 者的良好印象,或者通过恶意倾销来排挤竞争对手,三是由于企业实现了规模经 济,可以维持持久连续的低价策略。他认为只有恶意倾销才要反对。而现代西方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倾销迫使其他有效竞争者退出,违背了经济效率原则。如果 因出口企业的倾销导致了进口企业国内产业的损害,破坏了进口国的经济发展规 律,这种倾销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此外,随着博弈理论从关税博弈开始引入国际 经济学,而国际关税平均水平的不断下降导致许多国家转而寻找为 wto 所允许 的反倾销法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使得许多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学者越来越 重视对倾销与反倾销的博弈研究。 如 brander 和krugman7、 brander和spencer89、 dixit10、davies 和 mcguinness11、ethier12等在双寡头竞争的假设条件下,进行 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 gruenspecht13staiger 和wolak14对于动态博弈有所研究, 而 prusa15、tharakan16等对反倾销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博弈角度论述了反倾销 法作为指导局中双方博弈的规则尚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修订。总的来说既有理论 研究,又有实证分析(重点为欧美反倾销) , 从救济手段、 倾销影响(市场占有率) 、 反倾销政策等各角度进行了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构想 本人在论文的研究思路上遵循了经济学科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进行理 论探讨;再以此理论作为支撑,展开实际情况的探悉,运用相关理论模型进行分 析,找出成因;最后,结合对现实经济活动的研究分析,找出相应对策。其中重 点突出成因和关联性分析及应对对策。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依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 物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相 结合,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 本文的主要构想是从理论出发,针对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造成的影响,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4 究其成因,从我国家电产业角度分析产业竞争力与反倾销之间的关联,由此探求 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经济学角度运用纯理 论说明倾销与反倾销的形成和影响,以及存在博弈的可能性;二是运用大量数据 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家电产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危害及成因;三是分析我国家 电产业竞争的优劣势,进而发现竞争力的强弱与遭遇反倾销可能性之间的关联。 以此为基点发掘有利的反倾销对策,如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通过预警信号防止 反倾销的发生;运用产业竞争战略,探究家电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方法,以此从根 本上杜绝反倾销发生的可能性。四是针对反倾销调查,提出企业应具备积极应诉 的意识,在反倾销专业人才的支持下,运用一定的应诉技巧积极地联合应诉。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5 第 2 章 国际反倾销影响的理论研究基础 随着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的进行,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减少,世 贸成员所能使用的保护境内产业的救济措施只有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因 此,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反倾销仍是重要话题,仍是中国企业的必修课。我们 有必要从经济学角度了解倾销和反倾销的界定、产生及其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2.1 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 关于倾销的概念,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从国际贸易、经济学以及法律的角度 加以界定。 国际贸易中,认为倾销的一般含义是:一种以低价抛售商品的国际贸易行为,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销商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以低 于成本的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此种行为往往给进口国国内生产与倾销 产品相同或相类似产品的生产企业造成损害。出口商进行倾销的原因大致有:1、 为挤入和占领国际市场,击败进口国和其他国的竞争对手,从而达到垄断国际市 场等长远的经济目标。 2、为保护国内供求关系不平衡, 维持产品较高的市场价格, 将国内市场容纳不下的产品低价出口。3、为推销其大量积压的库存产品,保持国 内价格稳定。4、扩大出口,获取外汇。5、利用相对优势,虽低价出口,但仍有 利可图。 从经济学角度看,最早给倾销下定义的是 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恩纳, 20 世纪初他在倾销 国际贸易问题一书中说: “倾销是同一产品在不同国 家市场上的价格歧视。 ”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售价 不同,在出口国或者原产地高价出售,却以低价在进口国市场销售。此种价格差 别不是因为成本等经济因素导致,而是人为引起。价格歧视在各国反不正当竞争 法或反垄断法中是公认的不正当、不公平竞争方式,雅各布瓦恩纳第一次把倾 销与不同价格的正当贸易区分开来,揭示了国际贸易中倾销行为的本质是价格歧 视,指明了倾销在国际贸易中的不正当性以及损害性。这个关于倾销的经济学概 念为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为反倾销立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倾销的法律界定是在其经济学定义的基础上加入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因果关系 的因素而得出。在反倾销法中给出了倾销的法律定义,最权威的定义首推 gatt 第 6 条规定:一国产品以低于“ 正常价值” 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 工业造成了损害的行为。因此,法律上所指的倾销,有以下三个构成条件:1、产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6 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对进口国产业 造成了损害;3、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7。 反倾销是当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家市场,并对进口国 相似产品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且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时,进口国为抵 消或阻止倾销,可征收不超过该产品倾销幅度的反倾销税的行为。反倾销是国际 上通行的进口国政府对进口的倾销产品依法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的一种法律 制度,是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2.2 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2.2.1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1、倾销的形成 在雅各布瓦恩纳给倾销做出定义以后,许多经济学家这此基础之上,又作 了进一步的分析。依不同的标准对倾销进行了分类:偶发性倾销、短期或间歇性 倾销及长期或连续性倾销。由于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掠夺性倾销发 生的可能性很小,而偶发性倾销通常是一般性的市场竞争行为,不存在政府抵制 的经济理由。因此通常情况下,反倾销措施更多是针对短期掠夺性倾销和持续性 倾销。从经济学角度看,实现持续性倾销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市场是不完 全竞争的,即出口商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不再是价格的接收者,从而 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第二,出口商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弹 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第三,国内和 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 性18。 我们还可以通过图 2- 1 来说明长期性倾销是如何发生的:假设企业所面临的 国内需求曲线及收益曲线如图(a)的 dd与 mrd取向所示,需求曲线 dd向下倾 斜说明该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又知该企业所面临的国外需求曲线以及边际 收益曲线如图(b)的 df 与 mrf曲线所示,dd比 df斜度大,表示国内需求弹性 比国外需求弹性小。根据已知的国内与国外的需求情况,可求出该企业所面临的 总的边际收益曲线,如图(c)中的 mr 曲线所示。再假设已知该企业的边际成本 曲线如图(c)中的 mc 曲线所示。由于使垄断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由 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决定,故图(c)中 mr 与 mc 的交点 e,是 使该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在这一均衡点,该企业的产量为 q*,表示 该企业在两个市场上的总销售量为 q*时就能获得最大利润。而当企业产量为 q* 时,边际成本为 mc*,以边际成本线分别于两个市场上的边际收益曲线相交,就 可分别求出两个市场的生产均衡点 ed和 ef。从图中所示的两个市场上的生产均衡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7 点可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国内销售量为 qd, 国外销售量为 qf,显然: q*=qd+qf。 并且国内与国外的市场价格分别为 pd与 pf,显然,pdpf,这种国外价格低与国内 价格的情况,就是一种倾销行为,图中(pd- pf)的距离就是倾销幅度。 图 2.1 倾销的形成 2、倾销的经济影响 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出口厂商面临的是垄断性市场结构、国内市场与国 外市场又是相互独立和分割的(由于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运输成本等障碍,使得 在不同国家间不存在套利的可能) , 并且对其某一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在国内市场 与国外市场上不同(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大)时,该厂商针对不同的市场 制定不同的价格,虽然产品的国外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但是这一定价行为只是厂 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常商业策略。因此,大多数的倾销行为作为商业战略具有 正当的经济理由,它可以促进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并带来经济福 利的最大化。但如果出口商依靠低于成本的价格或本国政府的补贴,进行具有掠 夺性目的、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必然对正常的贸易秩序产生破坏性影响,对各 国的经济生活造成巨大危害:第一,对出口国: (1)挤占出口国其他生产厂商的 海外市场份额; (2)倾销厂商利用倾销手段,处理库存或剩余产品,维持其在国 内市场上的垄断价格,损害出口国消费者的利益; (3)倾销这一低价销售行为会 创造一种虚假的竞争优势,引发国内其他生产厂商的过度竞争,扰乱出口国市场 秩序。第二,对进口国: (1)由于面临着来自外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进口厂商被 迫与其进行价格竞争,其结果是导致进口生产商利润下降以至经营亏损,严重阻 碍了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 (2)威胁和抑制进口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 建立; (3) 倾销产品的进入会扭曲市场价格,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 (4)进口国 同类产品遭受倾销产品不公平竞争,使进口国相应产业缩小生产规模,失去国内 市场,利润下降,企业倒闭以至工人失业。第三,对第三国:倾销产品也会导致 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 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减少。 况且,在现实中由于国际市场的扩大、产品差异化的发展和相同产品生产厂商的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8 增多等因素,要具有掠夺性质,实施掠夺性倾销已越来越难以实现。 2.2.2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1、征收反倾销税所带来的各种经济效应分析 掠夺性倾销会对进口国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当出口国企业把进口 国的生产者挤出市场后,进口国消费者就会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因此,对这种 倾销行为,进口国政府必然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手段加以制止18。 如图 2- 2 所示,假设垄断企业在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前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与 边际收益曲线分别为 d 与 mr,则为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应为边际成本曲 线 mc 与边际收益曲线 mr 的交点(设垄断企业在该国的市场份额在其总市场份 额仅占较小的比重,故 mc 为一条水平线) 。此时垄断企业在该国的销售量为 q0, 价格为 p0。假设进口国政府对倾销商品征收额度为 sp 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国 内价格要比进口价格高出 sp ,垄断企业在该国所面临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即 需求曲线会向下移动一个 sp 的垂直距离,即由 d 变为 d ,边际收益曲线也相应 由 mr 变为 mr 。这样,垄断企业就随着减少的需求减少销售量,在边际成本曲 线 mc 与新的边际收益曲线 mr 的交点处,产量为 q ,即表示垄断企业必须将在 该国的销售量由 q0减至 q ,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时对应的价格为 p 。所以征 收反倾销税,在提高了国内价格的同时,也压低了国外垄断企业的价格,外国出 口产品价格由 p0降为 p , 即外国垄断企业和进口国国内消费者共同承担了反倾销 税。从图中还可知,征收反倾销税后,进口国政府获得了 oq *sp =a+c 的收入, 国内消费者则损失了矩形面积 a(转移为税收)加上三角形面积 b 的利益,政府 收益减去消费者损失为面积 c- b,若 cb,则征收反倾销税给进口国带来福利的净 增加;若 crf1,rl2rf1rt1;对进口方来说,rl2r- c0,进口国政府会选择初裁肯定; (3)若 max(r0- c0,er)r- c0,即 r*- rc/或 r0r0- c0,则进口国政府将选择终裁;当 err0- c0 即 r*=0.8 0.5=tc0.8 0=tc0.5 - 0.5=tc0 - 0.8tc- 0.5 tc=- 0.8 优劣 势比 较 高比较 优势(强 竞争力) 较高比较 优势 低比较 优势 低比较劣势 较高比较 优势 高比较 劣势 当前,随着世界产业的转移,我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但有人认为我国 制造业整体还只能占据国际市场的低端市场,不能说竞争力强,不能说已经成为 制造基地。而我国家电产业不同,其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国内外市场上需求 满足的能力的提升, 充分体现出我国已成为全球家电制造基地,家电产业已具备 强大的竞争力以承担供应全球的责任。其产业规模的扩大进一步促进我国家电产 品的对外贸易,如我国家电产品 1999 年出口 43.19 亿美元,进口 13.96 亿美元,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为0.512, 已经初步体现出家电产品出口具有较高比较优势37, 而此后几年,家电产品的出口量继续大幅增多,到 2003 年,出口已增至 298.91 亿美元,进口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为 52.52 亿美元38,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升至 0.701,充分体现出家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我国家 电产品如此快速而且大量的涌向世界市场,自然引起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恐慌,特 别是引发主要出口对象国为保护本国同类产业而发起的反倾销诉讼。 2、价格竞争优势使国外同类产品无竞争能力 以我国家电产品与日本家电产品的出口价格的比较(图 4- 3)为例,可以看出 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国际价格竞争 力。这与我国家电产业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起步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经建 设了比较完备的制造体系,生产效率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劳动力成本、原 材料成本相对较低致使生产成本的下降等原因密切相关。 产品价格能否降下来,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技术成本决定的。 而由以上对我国家电产业竞争优势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劳动力价格以及电子零部 件价格的低廉使我国家电产品的生产成本具有明显优势。而我国许多知名家电企 业在成本领先的基础上通过规模化生产,同时抓紧技术升级,在技术的开发和掌 握上保持领先。如人们印象中的格兰仕,似乎是低价格的代表,没有什么技术可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32 言,但事实上它能取得微波炉、光波炉世界供应大户,与其在技术研发的大力投 入是分不开的。此外,空调的龙头老大格力、数字电视产业的领跑者长 虹、率先在国内推出彩电纯平与空调变频的海信、 “国际化节能专家”新飞等企业 都在特定的技术领域有所发展,进而带动国内企业逐步掌握相应技术;而这必定 使产能急速扩张继而出现过剩,促使产品价格急速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家电产 品的低价是由于成本、技术优势造成的,这将使家电产品价格在海外拓展市场过 程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也必然使国外同类产品在同我国产品在同一市场进行竞 争的过程中在价格上丧失竞争能力,进而影响其在该市场的份额,间接引发对我 国家电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恰如 wto 司副司长张向晨在 2004 年企业竞争力年会 上发言称, “正因为我国的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外国人才会对 我国商品设置重重贸易壁垒。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主任王晓晔也 曾指出中国产品的质量、技术越来越高,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很有竞争力。并非都 是真正意义的倾销的结果。 3 2 4 . 5 9 2 7 0 . 3 2 2 2 3 . 6 7 1 6 . 8 1 1 8 . 4 7 8 7 . 4 9 6 3 3 . 5 4 1 4 . 6 54 . 4 54 . 7 3 8 6 . 6 2 7 0 . 7 8 3 6 . 9 9 1 3 9 . 4 8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空调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熨斗电风扇 日本 中国 图 4.3 2004 年中、日家电产品出口价格 资料来源:日本家电出口价格:家电科技,2004, (9) ; 中国家电出口价格:中国商务部 2004 年度进出口统计数据 以美国对我国彩电的反倾销案为例,有观点认为此次反倾销诉讼的始作俑者 不是美国本土企业,而主要是欧日跨国家电企业。因为从美国现存产业结构看, 基本没有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尤其没有彩电本土品牌和企业。美国市场向来 是欧洲跨国家电巨头和日韩等的天下,他们在美国市场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从 2001 年以后我国彩电企业集中资源开发美国彩电市场,加大了对美国的出 口,使得由欧洲和日韩一统市场的局面大大改变。有数据显示,2003 年 1 月至 3 月,我国家电企业向美国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 37.4,达到 8.6 亿美元,占总出 口量的 31.5%,而且同样规格、款式的彩电,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在市场上的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33 价格普遍比日本、韩国的产品低 20%以上。我国企业的这种强大攻势已经打破了 跨国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原有份额,直接给欧日等跨国家电巨头的利益造成巨大威 胁。因此这场诉讼表面为美国本土企业争夺美国市场,实质上是欧日跨国公司遏 制中国彩电企业,维护原有格局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看出,这种价格竞争优势 不仅可能使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同样还可能给其他国家出 口商造成影响,使之以此作为把柄,认为是低价倾销,继而发起或促成反倾销投 诉。 3、单个企业竞争实力有限,为遭遇反倾销埋下隐患 虽然我国家电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已经越来越高,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很有 竞争力,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单个家电企业的规模有限、主要开发市场仍是国内市 场,海外业务拓展经验不足,易于引起与其他国际同类生产企业的冲突,导致反 倾销诉讼。由图 4.4 可以看出,我国家电企业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因此国际市 场运作规则方面的认识必然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某些冲突和对 立,引起其他竞争对手的不满。 0 % 2 0 % 4 0 % 6 0 % 8 0 % 1 0 0 % 1 2 0 % 飞利浦 汤 姆 逊 索尼 伊莱克斯 三星 惠尔浦 t c l 美的 格力 海尔 科龙 康佳 国际销售国内销售 图 4.4 全球企业与中国企业国际销售收入对比 资料来源:hoovers 公司年报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在经营管理、市场 营销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竞争力方面仍有一些欠缺,致使市场运作还不规范。首 先,出口产品结构不甚合理。企业之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严重,使得出口产品 结构相对单一,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较小,整体档次偏低,技术、品牌的溢价不 高,价格水平较低。如中国出口到海外的彩电产品大部分是传统的 crt 电视,而 且以 29 英寸以下规格为主,真正的高端产品如液晶、数字电视并不多。由于低档 产品的利润空间较小,因此易于凸现对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从而引发反倾销诉 讼。其次,由于国外市场份额小,在争取国际市场时,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在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34 产品相似、质量无较大差异的情况下,采用将价格定得很低的“价格战”手段, 为获得订单而竞相压价,致使市场秩序混乱,引起国外同类企业的不满。如由于 我国众多空调出口企业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导致出口恶性价格竞争,在出口销 量一路攀升的同时,价格却一路下跌,出口均价从 2000 年的 213 美元/套下降到 2003 年的 142 美元/套,降幅达 33.33%,从而引发 2004 年度多起反倾销案件。而 微波炉也在 “价格战” 中出现销量激增的同时出口均价快速下跌的局面由1998 年的 81.8 美元/台降至 2004 年 4 月的 36.7 美元/台,引起专家注意,要求防范反倾 销诉讼。最后,我国家电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几个市场,市 场的集中度过高,极易引起该市场范围内同类产品生产商的注意,认为对自己的 产品造成冲击,发出反倾销信号;此外,我国家电的最大出口国欧盟、美国 又是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发起国(在全球立案的 2537 起中,美国占了 350 起) 。因 此,我国家电产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这些经验不足、市场运 作不规范的缺陷,为国外发起反倾销调查提供口实。 4.2.2反倾销对家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反倾销调查中对成本的不公平计算,化解我国家电产品的成本优势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家电产品在生产成本和技术成本上都具有明 显优势,但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时,通常会遭遇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即在中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 15 年内,世贸组织成员还可适用非市场经济方法。而目前欧美等 国整体上还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计算我国涉案产品的正常价值时,总 是想方设法选择国内价格较高的替代国,以证明倾销存在。由此违背“客观、公 正”的原则,忽略我国家电产品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的生产成本优势和技术 掌控所带来的技术成本优势, 拒绝使用产品的实际成本,比较随意而且不公平的 采用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的第三国的替代国数据指控中国家电产品存在倾销的情 况频频出现。这样一来,我国家电产业在成本上的巨大优势一下子就被化解掉, 使我国家电产品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消失殆尽, 最终导致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以欧盟和美国对我国彩电的反倾销案为例,欧盟、美国分别引用新加坡和印度作 为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但是新 加坡的劳动力价格是我国的 20 倍, 而印度的成本也平均高出中国同类产品的 20% 至 30%,甚至更多。这样我国彩电的成本优势一下完全抹杀,从而得出低价倾销 的结论,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2、反倾销阻碍了家电产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发挥 高额的反倾销税会导致受控产品对起诉国的直接出口受阻,即受控产品在反 倾销最终裁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月份开始,出口量会明显受其影响或者是 出口量的直接减少,或者是虽未减少但增幅明显下降。 如 2004 年上半年,我国 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35 彩电受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对美彩电贸易额已不足 2003 年同期的 1/3,特别 是从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终裁的当月(2004 年 5 月)以来,彩电出口增速明 显放缓(如图 4.5 所示) ;而如图 4.6 所示,我国空调在 2004 年 10 月特立尼 达和多巴哥贸工部做出反倾销终裁的当月,出口数量一路跌至当年最低点,仅 73 万台。随之而来的就是主要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或者延缓其在该市场的拓展 进程。而有竞争才有竞争力的提升,这种出口市场缩减的不利竞争环境,必将使 我国家电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竞争优势难以发挥或获得提高。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024681 01 21 4 图 4.5 2004 年度彩电出口数量与 2003 年同期增长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统计资料 数量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051 01 5 数量 图 4.6 2004 年度我国空调月出口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机电贸易网海关统计数据 3、反倾销给家电产业的规模竞争优势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家电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家电企业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 需求,而且已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商。这一全行业的规模优势逐步成为我国家电企 业进军国际市场又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然而反倾销税的征收引起的出口减少, 必然导致我国家电企业的国外市场缩小;与此同时,产能的过剩必将导致国内市 场供应的激增,影响同类家电产品国内市场的发展,对该产品整体竞争力造成不 良影响。如我国彩电企业败诉后,随着彩电出口市场的缩小,我国国内将有 3000 万台以上的彩电产能闲置的压力, 而这必将导致国内彩电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分析 36 使本来就因价格战利润微薄的彩电业的健康发展更加艰难。而且我国彩电整机制 造业的这种危机也将直接蔓延到整个彩电产业链,如元器件、半导体、显像管、 塑料、配套等多个产业环节。 由此可见,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家电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阻力。因此,我国 家电产业界必须认识到家电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反倾销之间的联系,为促进竞争 力的提升,防止反倾销的不利影响,大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致力于建立反倾 销预警机制以防止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的不利影响。 4.3 建立预警机制对发展家电产业的作用 反倾销预警机制是为行业协会或企业针对反倾销设置的一套保障机制,一般 分为两类: (1)对进口产品进行反倾销预警; (2)对出口产品免遭国外倾销起诉 进行预警39。目前,对于进口方面,我国已初步在汽车、化肥和钢铁三大行业建 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但在出口方面,却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能快速做出反 应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因此, 针对当前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且有扩大趋势的情形, 为防范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力的不良影响, 我国家电产业应赶快行动起来, 借鉴我国在进口方面已经建立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中可以通用的部分,逐步形成建 立起家电产业的出口反倾销预警机制。 4.3.1家电产业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家电产业的竞争力与遭遇反倾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我国家 电产业的成本、规模优势使我国家电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