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docx_第1页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docx_第2页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docx_第3页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docx_第4页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中医药食疗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利用中医学的某些药方,人们发展了食疗文化。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所谓的“有意无意之间”,其实有着“食疗家”即“医学家”们的有意识引领。这种引导作用,是由于中医学理论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而食疗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即融合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在人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有药膳、药粥、药酒,甚至于药茶,每样东西都融合了某些中医学的医药原理。首先我们说一下药茶方面。我们平时说的美肤茶就是用沸水冲泡浓绿茶,然后将软骨素调和茶水中,经常引用可以美艳肌肤,使皮肤富有弹性。而珍珠茶就是用珍珠研磨成细粉,用沸水冲泡茶叶,以茶汁送服珍珠粉,这样可以润肌泽肤,达到美容的效果。而时下有些女性皮肤暗黄粗糙,易生暗疮、眼袋、黑眼圈,还有色素沉着现象,归根究底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此时,人们就想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容汤来解决女性们的各种皮肤问题。譬如,奶油桂鱼糖,经常食用不但可使肌肤白净透红,还可防止皮肤色素沉着,消除雀斑,淡化黄褐斑;冬瓜薏米瘦肉汤,有祛湿除斑、养血益颜、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治愈因脾虚湿盛或血虚血热而引致的面生蝴蝶斑和黄褐斑;绿豆老鸭汤,能清热解毒,消除因湿热内蕴而生成的面部暗疮;苹果生鱼汤,可以治脾虚血气不足,防止眼袋生成,消除黑眼圈。诸如此类的美容汤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样就能看出中医美容越来越普遍了。而除了美容之外,女性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减肥了,所以减肥粥也应运而生了。就好象美颜瘦身粥,它是用黄豆和芝麻做成的,黄豆的脂肪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滋润皮肤、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降血脂、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作用;生姜粥,中医常把食物分成阴阳两性,生姜是属于阳性食物,体重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吃食物是阴性还是阳性,吸收阳性食物能增加基础新陈代谢率,因为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便能排除额外的能量,所以减肥者要是能适当地进食阳性食物就能事半功倍;大蒜粥,大蒜与生姜一样同属阳性食 物故能治肥胖,再加上大蒜有消炎、止泻、利尿、降压等作用,并且有十分强的杀菌能力,所以大蒜粥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达到瘦身效果。总之,这些减肥粥都可以减肥,又可以强身健体、养颜美容,也可以同时治疗体内的疾病,而且它们都含有珍贵的药效成分,同时能被身体百分百地吸收,这也成为药粥的特征之一。从上述关于中医美容的各种药茶、药膳、药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某些中医的医药原理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食疗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浑然天成,效法自然,于日常人生必需的饮食之中,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强身益寿,治疗疾病,使人置身于美食文化的高度享受之中。总而言之,食疗与药疗,食物与药物,其治病原理相同,理论贯通。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更好理解各种食疗法,也可以更科学地应用食疗方法达到更佳疗效,也能使人们在享受饮食文化的同时得到治疗的益处。 中医食疗的应用中医食疗,似乎是中国人社会生活方式之一特色。远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对饮食疗法已经有详尽的介绍。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许多慢性病患者,他们都很乐意地去采用饮食疗法调理身体。就是身体很好的人也经常会吃一些补品以调理身体或延年保健之用。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夫为医者,当需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上的论述,相距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很遥远了。然而,到今天,我们仍然乐于继承这种传统疗养方法,而且还有所发明,有所提高。今天,有很多患了慢性疾病的的患者,他们都很乐意地去采用饮食疗法调理身体的。就是身体很好的人也经常会吃一些补品以调理身体或作为延年保健之用。譬如在冬天吃蛇、水鱼、水鸭等。这里介绍一下胆结石的食疗法。胆结石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疾病。是属于肝胆郁结兼湿热内蕴的一类疾患,也是危害健康的常见急腹症之一。导致胆结石的病因:一是肝气郁结,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所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约四倍,尤以35岁至55岁者更易罹患。二是肝胆湿热,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使肝胆疏泄失于调达而引起。我们生活日渐西化,尤以摄取了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这些膏梁厚味、油腻炙搏之物,酿湿生热,造就了胆结石罹患率向西方看齐的原因了。以下为几种治疗方法:A、100%纯 苹果汁每天3000ml,连续喝5天(当开水喝)。第6天开始禁食到下午2点以后,2点、6点、8点各喝一杯(约200m1)柠檬汁(自挤半杯)及橄榄油半杯二者互倒混合(不要揽拌)。晚间l0点吃1包泻盐,若有解出来,是似黑色的小石。以上为1疗程。不效,可连用3月。B、玉米须30g,蒲公英15g,茵陈15g,水煎服。C、定时煎服金钱草作清凉饮料,以预防复发。四川大金钱草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使胆汁增多,促进排出,有利胆退黄止疼作用。鲜者,有黄疸者,用量要大。胆结石是很常见的疾病,可能有11-36%的人会有胆结石。但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症状,因此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有胆结石,而这些人,要不要切除胆囊则是见仁见智。但有研究发现这些没有症状的病人将来出现症状的机会是50%,而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则高达20%。所以对这类静止性结石的溶解排出的问题,中药的需求就日趋增多。近10年来,就连外国人也对中医食疗感兴趣,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也有一些药膳餐,也就是食疗的一种方式,寓医药于饮食当中。烹调技术高明的,每一道菜都弄得外型美观而且没有特殊的药味。可见,中医食疗已越加普遍,所以多认识这种方法对我们有莫大益处,不论是医疗与养生,都使我们受用无穷。 中医食疗与健康生活一、中医食疗与日常生活切切相关在一个学期的中医食疗法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从医学角度上讲述有助于健康的方面的知识,主要围绕食疗讲述,开始还讲到人体心、肝,脾内脏功能等,很有系统。例如吃阿胶可以补血、猕猴桃含维生素C很多这些对我们日常方面的健康饮食都很重要。而且还讲到其他的因素如何影响健康,例如,莴苣、菜花,胡萝卜等都是一些预防癌症的食物,但是保持心境开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如果人长期抑郁抵抗力就会没那么好;,患病机会也会多。所以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单单是食疗方面的知识,还牵涉到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样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的确获益匪浅。在没学这门课的时候,对中医食疗的概念都比较模糊,学了之后不能说精通,但也有所了解,虽然离专业水平还有距离,但对于日常生活已经非常够用,从中医角度知道吃什么对身体那方面有影响等。其实中医食疗这门课不只是单方面讲哪些食物和中药对身体益处,通过系统的学习,有的还会两面看,例如,热底的人,火气大的人,吃性热的食物就要注意了。中医食疗与中药医治有个很大的区别,得了病之後后要用药物医治,而再配合食疗,对治 病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得病呢?平时注意饮食对预防疾病有定的益处。古语说“是药三分毒”,而预防胜于治疗,所以平时生活方面习惯就要注意,简单地配合一些预防疾病的食疗方法,例如,吃西兰花、胡萝卜可以预防癌症等。而当万一得了病,在忍受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引起的痛苦时,应该考虑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饮食疗法?饮食疗法不仅可以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二,健康可以从中医食疗做起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各种性味又归于不同的脏腑,而我们在生活中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是最方便的保健方法,因此我们必须讲究食物的五味调和,注意食物宜忌,掌握其节制宜忌规律,以充分发挥食物在防病治病、养生健身的重要作用。食物的宜忌和调和,其内容十分丰富,这正是中医食疗营养的特点之一。食物的宜忌与正常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活动,以及患病情况下的阴阳调和、机体修复,扶正祛邪,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咸之味,而疾病也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别。食物的性味必须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否则将对机体产生不利作用。如寒证疾病应忌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而宜食温热性食物。热证忌辛辣、姜、葱、酒及油炸之类食物。阳虚宜温补,阴虚宜清补。如肺结核患者大多属阴虚体质,应禁忌辛辣等伤阴食物,如食之,易引起咳血;水肿病人须忌盐。食物的搭配需要互相配合。将不同性味的食物适当搭配在一起食用,其食疗作用可以加强,并可产生协同作用,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如黄芪加薏米仁,可以加强渗湿利水作用;赤小豆配鲤鱼,则利水作用更好。又如水产动物一般多属寒性,烹调时需加葱、姜,以解水产食物的寒性。如果食物搭配不当,会使食疗作用抵消。此外,在食疗中还要十分注意药物与食疗的相互配合问题,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与药疗相宜的食品。中医提出了不少服药时的食物禁忌。如,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绿矾忌荞麦等。这些说法虽不一定完全正确,若食用与药物性味相反的食物,则影响药物的疗效,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发汗解表药时,要禁忌生冷及酸性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收敛作用,使药物的发散作用不能发挥。如萝卜为破气之物,可使人参类补气作用减弱。服健脾宽胃药物时,应忌食豆类,油腻之物。因此注意饮食宜忌,以充分发挥食疗作用,对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等方面将起重要作用。三,中医食疗的应用北京中医医院为住院病人做药膳已经有年头了。入冬以来,仅为病 人做的药粥就有几十种,肉的、菜的、甜的、咸的、水果的,花样繁多。普通病人经常喝胡萝卜粥、枸杞粥、白薯粥:高血压、心脏病病人,有为他们准备的芹菜粥:贫血的病人食用猪肝粥;肺不好的病人能食上百合粥。除了粥。还有各种各样的药膳砂锅,炒菜,产后血虚的病人,中医医院为她们做当归炖羊肉;气短,心慌,老年体弱的病人,可以选择黄芪鸡块:上火、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住院时经常能吃到玉竹炒芹菜: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病人,还能选择松仁豆腐、山楂菜花这些药膳都是北京中医医院营养食堂,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病人,不同病情以及他们不同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口味等,特别制定的。这些药膳,病人愿意吃,吃得起,吃了还就有一定的治疗功效。有的病人在中医医院住院时,吃了一阵子药膳。临出院还找到营养师,要学两手回家自己做。有的病人说:“原来以为进补越贵的越好,现在才知道,一粥一饭,一瓜一菜,都有食疗作用,这回我对中医食疗可信服了。”药膳不是药,不能有太多的苦味、药味。为住院病人做药膳,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的营养师和大师傅们,费了不少心血。营养师杨国政大夫说:“药膳食疗是中医的特色,我们有责任让病人享受正宗的药膳,并教会他们科学进补。”中医食疗博大精深,应用于日常生活非常广泛、实用,简单,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买名贵补品,即使是很廉价的食物也会对健康有个良好的效果,如药粥、水果、青菜瓜果等,关键在于适应自己的体质去挑选合适的食物和饮食方法。健康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平时多用点心。 关于中医食疗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食疗”故名思义,即食物疗法或饮食疗法。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或不同的病情,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烹调加工,成为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食疗”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养身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我们的祖先把“美食养身”和“防病治病”两者相互结合,溶为一体,能补能治,创造了“中医食疗学”。“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仍药尔。”可见我们的祖先对食物疗法是何等的重视,可见古代对“食疗”己是何等的普及了!我国食疗学已逐渐与现代营养治疗学相结合,成为一门新兴的医疗保健实用科学。不仅在国内风行,也己走向世界,令各国惊叹不己,群起效仿,近年来,五湖四海到处兴起了“中国食疗热”。“四性”又称为四气,即寒、热、温 、凉。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在炎热的夏季选用: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汤,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等。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除寒的作用,如严冬季节选用:姜、葱、蒜之类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等。食物除“四性”外,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分寒热性的水果水果一般多偏寒凉,能清热生津液利小便,对于火热证,有助清火作用。有甘寒、甘凉、甘平的属性。甘寒的有西瓜、梨、柚、香蕉、柿子:甘凉的有苹果、柑、枇杷:甘平的有金橘、葡萄、菠萝、橄榄、山楂、甘蔗、杨挑。有许多可以直接入药用,例如西瓜清热、解暑、利尿,生津。制成西瓜霜,可治急性咽炎和胃火口疮。西瓜皮入药称为西瓜翠衣。梨子能清热降火,润肺化痰,温热病有名方五汁饮,以梨汁治热症。亦有用梨做成秋梨膏治急慢性气管炎、哮喘,效果很好。枇杷也可以清肺止咳。偏温性的水果有:桃、杏、樱花、荔枝、龙眼、椰子、石榴、乌梅。桃甘酸性热,本草纲目指出,多食令人有热、腹胀、生痛痈疖。樱桃甘溢补气,祛风湿,可治虚症,大补元气,滋润皮肤。龙眼又叫桂圆,性甘温,能补心养血,生津润燥,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人,产后气血两虚,可作滋补品。椰子甘温能补气生津。石榴甘涩温,生津止渴,杀虫止痢,但多吃能生痰热。荔枝甘温,热性较大,少吃可补脾养肝,但多吃助火生热,俗语一个荔枝三把火,吃多了甚至流鼻血。“五味”: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如辛味食物:祛风散寒,舒筋活血,行气止痛,如:生姜,发汗解表,健胃进食。胡椒,暖肠胃、除寒湿。韭菜,行瘀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发表散寒。甘味食物:补养身体,缓和痉挛,调和性味。如:白糖,助脾,润肺,生津。红糖,活血化瘀。冰糖,化痰止咳。蜂蜜,和脾养胃,消热解毒。大枣,补脾益阴。酸味食物:可收敛固涩,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如米醋,消积解毒。乌梅,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楂,健胃消食:木瓜,平肝和胃等。苦味食物:燥湿、清热、泻实。如:苦瓜,清热、解毒明目。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强心、利尿、清神志。咸味食物:软坚散结,滋润潜降。如:食盐,清热解毒,涌吐、凉血。海参,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带,软坚化痰、利水泄热。海蜇,清热润肠。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应把“性”和“ 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分析的功同为甘味,有甘寒、甘凉、甘温之分,如白糖、红糖。同为温性,有辛温、甘温、苦温之分,如姜、葱、蒜。因此不能将食物的性与味孤立起来,否则食之不当。如莲子,味甘微苦,有健脾、养心、安神作用。苦瓜,性寒,味苦,可清心火,是热性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一般来说: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人心,咸入肾。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因此我们只有对“五味”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饮食中吃得更合理,更科学,才能取得理想的功效。然后我想说说食疗的是原则首先,要根椐各人的体质选食:健康之人: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饮食起居正常。男子多宜滋补肝肾,女子常宜补气血。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虚衰,内在阴阳多已呈现不平衡状态,宜食温热熟食物,忌食粘硬生冷食物。体质偏寒的人:宜食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桂元肉、低度酒等,少食生冷偏寒食物。体质偏热的人:宜食寒凉性食物,如:绿豆、西瓜、芹菜、桔子、梨等,少食辛燥温热食物。体胖之人:食欲亢进,多痰湿,宜吃清淡化痰的食物,为能饱腹,可多吃些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笋子等。体瘦的人:血亏津少,宜吃滋阴生津的食物,若脾胃功能欠佳者,可常吃山药莲子粥等。其后,根椐各人的病情选食。根椐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属性来选择食物,才能调整阴阳,使之相对平衡,恢复健康。临床常用的疗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滞者消之。有温法、清法、消法、补法:温法:如:姜、酒、羊肉,狗肉等。清法:如:荸荠、生梨、生藕、香蕉、芹菜、西瓜等。消法:如:麦芽、山楂、鸡内金、陈皮等。补法:如:当归、人参等。最后,是要因时因地,灵活选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不断变化,对人的机体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灵活选食。春季,气候温暖,万物萌发,人们精神焕发,情绪高昂,宜吃疏泄清散食物,如:蔬菜,豆类及豆制品等。夏季,气候炎热,多雨,脾胃受困,人体喜凉,宜吃清凉去暑少油食物,如:西瓜、冬瓜,绿豆汤、荷叶粥等。秋季,气候渐凉,天高气爽,霜露乍降,宜吃甘寒养阴生津食物,如:萝卜、藕粥、薏仁粥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封藏,寒邪侵入易伤胃,宜吃祛寒温里滋补食物,如:桂元枣子粥,牛肉、羊肉等。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水土气候差异很大。南方炎热,多雨,潮湿。北方严寒,少雨,干燥。因此:南方宜吃寒凉食物。北方宜吃温 热食物。失眠是现代人一个主要的健康的敌人,下面是一些对付失眠的药膳,大家不妨一试啊!常用失眠药膳茯苓龙眼粥茯苓3钱,红枣3钱、龙眼肉3钱加米,煮成粥。适用于心脾血虚的失眠。柏子枣仁蜂蜜饮柏子仁3钱、五味子3钱、酸枣仁3钱,煎服,冲入蜂蜜适量。适用于心胆气虚的失眠。西洋参桂圆肉汤西洋参10克,桂圆肉15克、白糖适量,将西洋参浸润後切片,桂圆肉洗净,共放入碗内,加入白糖和水适量,置沸水锅中蒸40分钟即可。每日1剂,代茶饮服。鱼石宁神汤鱼石宁神汤方用黄花鱼石1两桩碎,酸枣仁3钱,柏子仁2两和圆肉2两,5碗水煎1碗,饮用时用布隔渣,有宁神安眠、镇静神经功效。黄花鱼胶是滋补食品,用冰糖、老姜炖黄花胶润肺养颜。用来做菜可将黄花胶用油炸至通透,要用慢火炸透,然後用姜葱水发透,外型似环形砂爆猪皮,来做菜无论炆煮酿蒸比砂爆皮更松化也更可口。柏子仁炖猪心每次用柏子仁10克,猪心1个,将柏子仁猪心内,加水放炖盅内炖1小时,调味服食。夜交藤粥夜交藤60克,去残叶,用温水浸泡片刻,煎20分钟去渣,入梗米50克,大枣3枚,同煮至米烂粥熟,再加白糖调味佐食。小米粥睡前吃,小米就是黄帝内经十三方的半夏秫米汤的秫米,有篇文章说它有安眠的药理作用,姑且听之。净蝉衣1钱,煎水睡服用。此方原本治疗小儿夜啼的神经兴奋,有人以此原理来治疗失眠而获效。夏天有来了,下面介绍一下夏天常用的食疗法:没胃口,怎么办?炎炎的夏日出汗特别多,体内水份大量流失,很自然就会感到口渴,需要喝水补充水份。岂知喝了大杯水之后,却又令人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有何妙药能令食欲不振的人胃口大开?有,主药是山楂。山楂能健脾开胃,老一辈无人不识。从中医学观点来看,凡酸味食物均有收敛及健脾之效,而现代研究更证实,山楂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由于山楂含丰富维生素C及果胶,能保护血管壁,维持其弹性,同时亦可降低血压和血脂(即胆固醇)。事实上,只要花点心思,山楂可以与不同材料配合,炮制成以下各款美味食品:山楂粥:山楂、谷芽、麦芽各5钱(15克),煮成2碗,一人用。山楂桑寄生糖水:山楂5钱、桑寄生各5钱(15克)。3碗水煮成1碗,1人份量。(桑寄生能强肝肾、降血压和血脂、舒筋活络)山楂鲜饮:有机鲜山楂汁,加苹果及提子榨汁,混合饮。有甜味,健脾开胃。清热解暑的苦瓜苦瓜,又称凉瓜,是常吃的瓜类之一。“一味凉瓜炒牛肉”是脍炙人口的家常小菜,其特有的苦涩味甚惹人喜爱。到底凉瓜的性质是 怎样的呢?是否每一个人都适直宜多吃呢?凉瓜的药性凉瓜性味苦寒,以生嫩凉瓜苦寒性重,成熟则性质略较温和,而干品即苦瓜干更为常用的清热中药,是一味清暑涤热、明目、解毒的药味。由于凉瓜中含有“苦瓜”及其他如瓜氨酸等成分,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但不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故经常有低血糖现象的人不宜,但如用食盐浸透再漂淡,则寒性大减。在初夏的季节,吃些凉瓜炒制的小菜是有益的,它可荡涤肠胃,调理烦热、口渴、下痢等毛病。凉瓜还可医治眼痛,方法是:取凉瓜1个煅为末,制药上叫做烧存性,即用瓦罐将药物密封然後放在火上煅,并非直接将药放到火焰上烧。而后用灯心花十来个煎水送下,每服2钱左右。另外,用鲜苦瓜榨汁外敷,可治小儿头疮及热痱,甚至大人痈肿。但此物性苦寒,肠胃虚寒者还是不要多食。大便带潺、溏烂不爽,舌苔厚浊,是肠胃湿热盛所致,可试榨苦瓜汁饮用(寒泻切勿服用),或用苦瓜乾约五钱煎水饮用。皮肤周身热痱、疖、或无名肿毒,都与脏腑湿热有关,亦可用苦瓜干、赤小豆、川萆薢、灯心花、蜜枣等煎水饮。苦瓜对眼睛红肿、赤痛等亦有解热毒作用:苦瓜干约5钱,灯心花2钱,煎水服,或用鲜品亦可。 浅谈中医食疗学中华民族是“重食”的民族,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饮食与智力、健康、寿命直接相关,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吃,足见烹饪文化的地位。中餐饮不但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以“五谷”养“五脏”,还“重味”、“重理”,在讲究“色、香、味、型”的同时,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中西烹饪文化的最大不同点是:西菜注重营养,中菜注重味道;外国人把烹饪当作科学,中国人把烹饪当作艺术。但我们中国人绝不是完全不重视饮食保健的。许多事实证明,自有烹饪史以来,我们一直是把饮食与养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饮食健身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多种食物的营养互补。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将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尽皆囊括其中,如欲获得各种营养素,就必须将各种不同结构、不同性味、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食物搭配混食,才能收到营养互补、营养“相生”作用。就这样,融和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了一种新文化食疗文化。中国食疗文化的最大特点,即在其浑然天成,效法自然;于日常人生必需的饮食之时,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调和鼎鼐,强身益寿,治疗疾病:其作用无毒无害,却是赏 心悦目,使人置身于美食文化的高度享受之中。人们根据“食药同源”的理论,结合中医对食物双重作用的重视一方面,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中说:“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另一方面,不合理的饮食也可以致病,甚至产生致命的后果。元代饮食须知中说:“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相宜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发展出了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探讨饮食的四气、五味对人体的作用,并注重食药结合养生治病的食疗学。这便是中医食疗学。它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体现了中医医理,强调了辨证施食,反映了整体观念,突出了健运调补脾胃,显示了食药结合,服用方便,美味可口。我们来看看中医食疗的几大组成部分吧。它们是以食物疗法为基础的药膳、药粥、药酒、药茶。先说说药膳吧。中国药膳的历史,源远流长,近2000年前的典籍中记载;“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后汉书列女传)由此可见,汉代已经有了药膳应用的史实。经过历代研究改进,从而发展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实用营养方面的学科,或称之为“中医营养学”。它不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疗奠定了“药食同源”的保健基础,而且具有人群预防和临床针对疾病的治疗意义。与此同时,它也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博大精深的国粹成分。不仅成为祖国各民族进行养生的手段,而且近代以来这项理论和技艺已传播于世界许多地方。根据各种药膳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药膳分为滋补强身类、治疗疾病类和保健益寿类三种。接着我们来看药粥。粥是中国传统而颇有特色的一种食物形式。应用药粥疗法治疗疾病,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深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深受民众欢迎。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粥药同用或药后食粥的有关论述,如服“桂枝汤”时必须饮粥以助药力。再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都采用米药合用。唐宋以后,历代医家应用药粥渐为广泛,有关药粥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它既不同于单用药物祛邪治病,又不同于纯服米谷以扶正调理,最适宜于中老年人摄生自养、保健强身,有利于中老年人预防老年病、延缓衰老,也可作为急性病的辅助治疗,以及各种慢性病与病后、手术后、产后的调理之用。然后到药酒了。酒是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饮品。平时少量饮酒,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适量饮酒可以促进消化,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调节 和改善机体内的生物化学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酒不仅可供饮用,还能作为防病治病的引子。传统医学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适量饮酒有活血行血、祛风散寒之功效,所以,我国从古到今都有制作防病治病的药酒的传统。汉书食货志中说:“酒为百药之长”。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明,少量饮酒对身体有一定益处。最后是药茶了。中医学历来认为;科学饮茶除了宜温、宜淡、宜少,切忌过烫、过浓、过多之外;还应以四季有别为最佳的饮茶保健之道。春饮花茶可以促进体内阳气生发;夏饮绿茶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秋饮青茶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冬饮红茶可补阳气,助消化,强身健体。在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数人衣温食饱,营养不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了。这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虽然有能力实现温饱,但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供给不平衡,有些人尽管口袋里有钱,但是由于不会科学调料饮食,仍然会造成营养不良。鉴于饮食不仅维系着个体的生命,而且关系到种族的延续,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繁荣、人类的文明,中医食疗学今后将扮演着越来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