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cholera CholeraisanacuteintestinalinfectioncausedbyingestionoffoodorwatercontaminatedwiththebacteriumVibriocholerae Ithasashortincubationperiod fromlessthanonedaytofivedays andproducesanenterotoxinthatcausesacopious waterydiarrhoea vomitingalsooccursinmostpatients Choleracanquicklyleadtoseveredehydrationanddeathwithoutprompttreatment cholera WHO L Pezzoli Cholera awaterbornedisease iscloselylinkedtopoorenvironmentalconditions 生于1813年3月15日 卒于1858年6月16日 英国内科医生 因在1854年英国伦敦西敏市苏活区霍乱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 被认为是麻醉学和公共卫生医学的开拓者 约翰 斯诺 JohnSnow 约翰 斯诺的贡献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证明了霍乱的流行来源于百老大街 BroadStreet 的水泵 而非瘴气2推荐的预防措施 清洗肮脏的衣被洗手将水烧开饮用 GoogleMap上看约翰 斯诺伦敦霍乱地图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什么是环境 全球环境问题 一 温室效应 greenhouseeffect 1 温室效应的概念大气中CO2等气体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 可见光 无吸收阻隔作用 但对地面受热后 从地表反射入太空的长波辐射 红外线 则有强烈的吸收阻留作用 使地表散热不良 气温增高 2 大气中CO2增高的原因 人类对燃料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大面积森林砍伐 CO2吸收减少 3 温室效应气体 CO2 CH4 N2OCFCs 氯氟烃类 chlorofluorocarbons CO2影响大 4 温室效应的后果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南 北极冰川融化 虫媒疾病 如疟疾 流行范围扩大 极地冰川融化 北极一座岛上的冰川变化 1918年 2002年8月 二 臭氧层破坏 destroyofozonelayer 1 臭氧层的形成 O2 O O 短波紫外线 O2 O O3 2 臭氧层作用 臭氧层能吸收对生物杀伤力极强的短波紫外线 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短波紫外线的影响 地球的保护伞 3 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氯氟烃 氟里昂 制冷剂 气溶胶喷雾剂 发泡剂等 溴代氟烃 灭火剂 如溴三氟乙烷 溴氯二氟乙烷 哈龙halon NOx NO N2O等 工业废气 汽车尾气 飞机废气等 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南极臭氧洞 Dobson 中文名称 多普生 国际上通用的臭氧含量的单位 即Dobson DU 1个DU相当于在0 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百分之一厘米气柱长度 大气中臭氧的平均柱含量大约为300DU 臭氧洞通常指的臭氧总含量低于220DU的区域 南极地区10月份臭氧平均浓度变化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末 摘自英国大气科学中心网站 http www atm ch cam ac uk tour index html 臭氧层缺损 4 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1995 9 16 2015 9 16 三 酸雨 acidrain 1 酸雨的概念 PH值小于5 6的酸性降水 CO2 H2O H2CO3 H2CO3 HCO3 H 2 酸雨的形成 SO2 H2O H2SO3 H2SO4 1 2O2 3NO2 H2O 2HNO3 NO 2013年 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中下游以南 主要包括江西 福建 湖南 重庆的大部分地区 以及长三角 珠三角和四川东南部地区 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0 6 3 酸雨的危害 harmoftheacidrain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沉降后期 呼吸道吸入酸性物质 急慢性呼吸道损害 SO2 NO2 酸雾 水土酸化 有毒金属溶出增加 食物链生物放大 污染饮用水源 人体接触毒性金属的量增加 酸雨沉降前期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死湖 重金属从底对鱼类毒泥溶出增加性增加 土壤养分溶出并流失土壤肥农作物力下降减产 毁坏森林 植被 腐蚀建筑物 金属材料 2 对环境的危害 酸雨毁坏的森林 受酸雨伤害的水稻 未受酸雨伤害的水稻 酸雨中的文物 酸雨大棚 昆山爆炸来源 央视新闻 案例分析 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 江苏昆山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初步判明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疑因粉尘爆炸引发 事故已造成75人死亡 185人受伤 天津爆炸现场图片 天津港爆炸事故首次公布危化品种类和数量 约40种2500吨 1 硝酸铵 硝酸钾 1300吨左右 2 易燃物体 主要钠和镁 约500吨 3 氰化钠约700吨 案例分析 2009年 主动要求开胸验肺的人 张海超 开胸验肺 只想活着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它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 创造安全 卫生 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 qualityofworkinglife 的一门学科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定义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OccupationalHealthandOccupationalMedicine 工业医学职业病学劳动卫生学 主要任务 识别 评价 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职业医学 个体为对象早期检测 诊断 治疗和康复处理职业卫生 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保护劳动者健康 中国职业病危害人数过2亿 2005年 卫生部相关负责人指出 目前我国有毒 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 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人58万 其中死亡14万 现有44万 每年新增约1万 每年报告的职业中毒和生产性农药中毒近3万例 中毒死亡数约1500例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hazards 概念 在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 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 生产环境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社会经济因素 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 金属及类金属 铅 汞 锰 磷 砷 硫 有机溶剂 苯 甲苯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有害气体刺激性气体 氯 氨 氮氧化物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 氰化氢 硫化氢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三硝基甲苯 苯胺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 氯乙烯 农药 有机磷 有机氯 拟除虫菊酯类 生产性粉尘 尘肺 二氧化硅 硅酸盐尘 碳粉尘 石棉尘 煤尘 水泥 有机粉尘 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高气温 高气湿 高气流 强热辐射 低气温 异常气压高气压 减压病 decompressionsickness 低气压 高山病 mountainsickness 航空病 aircraftdisease 噪声 振动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生物因素 细菌炭疽杆菌 布氏杆菌 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蜱 霉菌曲霉菌 青霉菌 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劳动组织 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导致劳动者精神 心理 过度紧张等劳动工具设计不科学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 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 精神紧张 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 社会经济因素 分配制度 受教育程度 劳动立法 医疗卫生体系等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设备简陋 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 所致 的各种职业损伤统称职业病损 工伤 occupationaltrauma 职业性疾患 occupationaldiseaseswork relateddiseases 职业性病损 职业病 occupationaldisease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 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 并影响劳动能力 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 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狭义的职业病概念 广义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狭义 法定职业病 1957年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14种 1987年11月修订颁布的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的规定 中列为法定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 2002年又修订为10类115种 职业病范围 职业病的种类 职业中毒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尘肺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皮肤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职业性肿瘤 其他职业病 一 尘肺 13种 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 尘肺病诊断标准 和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 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职业病名单 二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种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复合伤10放射性性腺疾病11根据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职业病名单 三 职业中毒 56项 54种中毒及根据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可诊断的中毒性肝炎和根据 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可诊断的其它职业性急性中毒 职业病名单 四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 五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 职业病名单 六 职业性皮肤病 8项 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病名单 七 职业性眼病 3种 1化学性眼部烧伤2电光性炎眼3职业性白内障 含放射性白内障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 八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种 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 职业病名单 九 职业性肿瘤 8种 1石棉所致肺癌 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 皮肤癌6焦炉工人肺癌7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职业病名单 十 其它职业病 5种 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职业病名单 据卫生部的调查 83 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其中60 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措施 90 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近30 的乡镇企业职工接触尘 毒等职业性有害因素 几种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 8 职业病现状 1 病因明确 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 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 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2 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 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 一般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 职业病特点 3 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 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妥善处理 预后较好 5 是可以预防性疾病 发现病因 改善劳动条件 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 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特点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诊断 1 职业史 职业危害接触史2 现场卫生现场调查与评价3 临床表现4 实验室检查接触指标 生物材料中有害因素或代谢产物的浓度 含量效应指标 a 反映毒作用的指标b 反映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 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 处理1 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2 落实职业病患者应享有的各种待遇 职业病报告 我国政府规定 凡诊断为法定职业病的必须向主管部门报告 而且凡属法定职业病者 在治疗和休假期间及在确定为伤残或治疗无效而死亡时 应按劳动保险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劳保待遇 职业病报告的主要要求 1 急性职业中毒和急性职业病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卫生监督部门应会同有关单位下厂进行调查 提出报告 以便督促厂矿企业做好预防职业病工作 防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病报告的主要要求 2 慢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在15天内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提出报告并进行登记 以便及时掌握和研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动态 制定预防措施 工作有关疾病 work relateddisease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 是由于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 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 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疾病的病情加重等 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 但不是唯一因素 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 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 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 改善工作环境 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 不属于法定职业病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 行为 精神 和身心疾病 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 慢支 肺气肿 骨骼及软组织损伤 腰背痛 肩颈痛 与职业有关的心血管疾病 二硫化碳 一氧化碳 冠心病 生殖功能紊乱 铅 汞 二硫化碳 早产 流产 消化道疾病 消化不良 溃疡 一级预防 primaryprevention 病因预防 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 这包括 改善劳动条件使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卫生标准范围以内 检出高危人群和职业禁忌症 原始级预防 一 工作原则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工作内容 二级预防 secondaryprevention 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病损 采取补救措施 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 tertiaryprevention 对已患病者做出正确诊断 及时处理 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 促进康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任务 接触剂量 内剂量 靶剂量 早期生物效应 疾病 死亡 职业有害因素接触 人体健康效应 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 接触监测 职业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 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 1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2 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及应急的健康检查3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4 制定卫生标准和诊断标准5 劳动卫生监督 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6 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具体工作内容 职业病防治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的决定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 现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评价与控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 化学毒物危害识别的基本方式 熟悉生产工艺过程 掌握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所有工艺和化学物 化学物料安全清单 反应性化学危害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2 过程危害分析 识别和分析化学品加工 处理过程中潜在危害的有组织 系统性的方法 生产过程的危害先前发生的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各种事故适用于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失效的可能后果 健康等 过程危害分析的常用方法 假设模式方法 设备因素 人为因素 其他外部因素清单方法 一系列针对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问题清单假设模式 清单方式方法危害和操作性能研究 识别安全 卫生和环境的危害因素 发现引起不能正常运转的各个问题 职业环境监测 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是对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 系统的检测 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 强度及其在时间 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职业环境检测对象的确定2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 采样方式1 个体采样2 定点区域采样 个体采样 定点区域采样 采样的测定方式 1 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2 全天多个样品连续测量3 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4 瞬 短 时多个样品测量 5分钟 样品的采集 1 气体和蒸汽 主动采集 动力系统 被动采集 被动式采集仪 用可与待测物起化学反应的液体吸收 用真空袋或真空容器采集 用直读式检测仪2 采集空气中的颗粒性物质 滤膜 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 1 经常性卫生监督 最少每年监测1次 不符合标准的 每3个月监测1次 直至合格 2 预防行卫生监督 连续采样测定3次3 个体采样与国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比较 定点区域采样与最高容许浓度比较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 接触评定的概念Exposureassessment 是通过询问调查 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等方法 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接触评定的内容 1 接触人群特征分析 包括人群的数量 性别 年龄分布等 2 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 包括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等 3 接触水平的估测 作业环境及生物监测 食物饮水 生活环境的接触 接触评定的方法 1 询问调查 职业史 接触人群特征 接触方式 接触途径 接触时间 2 环境监测 1 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 多样性 种类多 同时存在多种因素 变动性 强度及其在时间 空间的分布不断变动 接触的间断性 2 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 初步了解生产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 查阅有关文献和参照其它单位的经验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 确定监测对象 建立监测体系 拟订监测方案 监测地点 监测时间 监测周期 监测记录表 3 接触水平的估计 区域定点采样法 结果用平均值和波动范围来表示 个体采样法 4 监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 常用统计指标 测定点合格率 合格点数 实测点数 100 超标倍数 测定点实测浓度 国家卫生标准 1 测定率 实测点数 应测点数 100 3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用于接触评定 可较好地反映内剂量或生物效应剂量 内弥补环境监测不足之处 而且兼具效应评定功能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评价与控制 三要素 研究资料危险度评定 危害性鉴定 定性 剂量 反应评定 定量 接触评定 不同劳动条件的暴露情况 危险度特征分析 特定人群职业性损害的估计发生率 危险度管理 制定卫生标准等 危害性鉴定 定性评定主要任务 确定需要评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人群能否引起职业性损害及其发生的条件 接触与职业性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对职业性损害进行分类并估计其危害程度 以确定对该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危险度评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鉴定依据 职业流行病学资料 动物实验 体外试验 有害因素的自身特性 剂量 反应评定 定量评定 dose responseassessment 通过对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定量研究资料的分析 阐明不同接触水平所致效应的强度和频率 确定剂量 反应关系 有阈化学物的剂量反应评定 选择适宜的临界效应指标 从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或动物实验获得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选出所研究毒物代谢转化与人相近的动物进行实验 确定种属间该有害因素所致损害的不确定因素即选择不确定系数 明确剂量反应关系 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物及致突变物 概率分布模型 统计学模型 机制模型步骤 对在观察接触剂量范围内的资料选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剂量反应关系的表达 对观察范围之下的情况进行外推 接触评定 确定人体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 一般通过接触估测来实现 从被评定的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样本 作有限数量的分析 估算出总体人群或某些亚群的接触水平及有关情况 危险度特征分析 通过对前三阶段评定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和判断 获得接触人群的反应率 即该人群由于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某种健康后果的危险度 所要求的资料来自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的结果 危险度评定中的不确定因素 危险度评定的基础 充分而可靠的实验数据 正确的假设 合理的推导模式 足够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 危险度评定中的不确定因素 不确定因素 实验动物与人类的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从动物实验的大剂量作用外推到人的小剂量接触 短期小样本的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群的长期接触 危险度管理 riskmanagement 根据危险度评定结果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经济和技术水平 对危险度进行利弊权衡和决策分析 提出可接受水平和相应的控制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制订卫生标准 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 健康监护 危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限制或禁止接触的法规 条例和管理办法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的定义 biologicalmonitoring 定期 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 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 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1 接触标志物2 效应标志物3 易感性标志物 生物监测的特点 1 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2 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机体负荷及生物效应剂量3 综合了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4 可用于筛检易感者 外剂量 环境监测内剂量 实际吸收进入体内的毒物的剂量生物效应剂量 真正对机体发生作用的靶器官 靶组织 靶细胞或靶作用部位的有害物质和 或其代谢产物的浓度 常见生物监测类别 1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呼出气中毒物含量的测定2 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3 活性化学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测定 生物监测策略 1 确定检测指标2 确定生物材料的种类3 确定生物材料的收集时间及注意事项4 对监测结果作出解释评价 生物接触的卫生标准 我国颁布11项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biologicalexposurelimit BEL 包括甲苯 三氯乙烯铅 镉 一氧化碳 有机磷农药等 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 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按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儿洗澡卡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实体1元活动策划方案(3篇)
- 辽宁专业活动策划执行方案(3篇)
- 国企物业春节活动方案策划(3篇)
- 北京市昌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考点及答案
- 心动客服面试题目及答案
- 物流运输效率提升优化方案设计模板
- 青春不是生命的终点:议论文思维训练教案
- 宠物临时寄养合同
- 营销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与评估标准
- 神经外科术后高热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讲课件
- 社区警务团队管理制度
- 应急消防疏散培训课件
- 产房分娩安全管理制度
-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 普通化学无机化合物
- Q-GDW10166.1-2025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1部分:110(66)kV架空输电线路
- JG/T 503-20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
- 2025年福建省无人驾驶航空器操作控制职业技能大赛(航拍无人机驾驶员)试题(附答案)
- 落户防离职协议书
- 职称评审委托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