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9 0 年代中后期,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出现四年连续下降的不良局面,2 0 0 1 年农 民收入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提升,但也属于一种恢复性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仍在 低位徘徊。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7 0 ,其收入增长的速 度减缓,直接影响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 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 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持续下降,不仅影响种粮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 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 隐患。在粮食主产区内部,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较高,而相对较落后地区的农 民收入较低。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开展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机理的研究,有非常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笔者以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出发点,首先全面了解和分析了粮 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构成,进而层层深入剖析了各个收入组成部分的经济过程。 本人通过查阅统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生产成本理论、 市场结构理论等理论和边际分析等分析方法。把重点放在了分析家庭经营收入和 工资性收入这两个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上,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对影响粮食 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到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路 径和机制。 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并对本文 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第二部分,对农民收入等概念予以界定,从多个方面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 成进行了分析,突出了从农民收入构成的视角分析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增收问题。 第三部分,首先阐述了农民收入的经济过程,接下来分析家庭经营收入的成本 构成和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先从总体上分析劳动力要素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然后分别论 述了在乡镇企业务工和进城务工两种情况下,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及其现 状。 第五部分,简要分析了影响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及其机理。 本研究的创新在于把农民收入分成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和财产性收入四个主要构成部分,并深入研究了各个部分的经济过程,而在以往 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通过对农民的收入进行细分并分析其经济过程的方法来研究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问题。 本文的不足在于殿然在理论上提出了数学的方法来解释枫理,但是实证分析 缺乏数据,所以不耱爝实证的方法验证一些重要的结论,魂因此对政府制订政蹙 鼷少充分嚣理论主熬支持。这是瓷紊嚣甏继续 充醪突鹣内容。荬次,奉文对农 醚增收枫理下的对繁_ 磺究不充分,对策研究也是需要继续磺究的内容。 总体上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阑,农民增收问题将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研究也只是一个积极而有意义的开始,希望农民增收问 趱能得到社会各界婀广泛思考和研究,糊对渴望在此领域能有更多更伟大的文章 发表。 睾者谨竣忿文激给全蓬每一建关心农民缮浚麓蔻豹潮友,豢望戆尽徽薄之 力。 芙键词:粮食主产聪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财产牲浚入农民缮浚 a b s t r 魏c t i nt h em i da n dl a c eo f19 9 0 s ,t h eg o w i n gs p e e do ff l i m e r s i n c o m ek e e p e 揩a s i n g 趣f o 班y e 射s 。l n2 0 0 l ,壤es p e 嬲p i c ku p ,b u ti ti sa 辩s u m i n gi n c 砖a s e 弧1 e i 黼r e a s eo f 矗潍e f s i n e o m e 主sa tl o wl e v e l c h i n ai sa n 撞g r 主e u l 锄隰lc o 糯 璐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o ff 撕n e r si sa b o m7 0 o f t h e 、埘l o l ep o p u l a t i o no fc h i n a ,s om eg r o w i n g s p e e do ff 曲e r s i n c o m e 王l a sad i r e c t 妇p a c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a 1 1 d e v e nt l l ew h o l ec o u n 廿m1 d i 伍c u l t yo f 触m e r s i n c o m ei sr e f l e c t e dm o s t l yi nt h e b 鑫s i cp r o d u c 扛o nd i s 馑主e t s 醴呼 c u l t u r e ,w h e r c 翻强e r si n c o m eg r o 弼n gr 啦eh a sb e e 娃 黼d e f 氆a v e f a g e 如f m 嚣si 珏e o m e 擎蛰w i n g 豫塘 s e v e 撼ly 嚣a r s 。s o 摊e 翻强o r s n c o m eh a sb e e np a c i n gu pa n dd o w na i l dk e 印d e c r ;e a s i n g i tn o to n l yi n n u e n t 饿e i m p m v e m e n to fl i v i n go ff h m e r s ,b u ta l s os p r a i nt l l ee n m u s i a s mo ft h e i r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nm i s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s t u d yo ft h e 劬c t i o no f 黼m e r s g r o w i n gi n c o m e 至nb a s i cp r o d u c t i o nd i s t 蛀c t so fa g 矗c u l t 娃摊i sv e f yi m p o n a n b o t h 恤e o f e t i c a l l y 甜砖 秘a c 蜒c a l l n l ee s s a yi ss t a r t e d 西o m h ei n c o 精l cl c v c lo ff a 珊e r s 汹t h eb a s i cp m d u c t i o n d i s t r i c t so fa 酣c u l t u r e f i 删y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o ft h e i ri n c o m ei sa n a l y z c d ,a 1 1 d 付1 e n e v e r yp a no fi n c o m ei sa 1 1 a l y z e df e s p e c t i v e ly n l ee s s a yu s e ss t a t i s t i cd a t a ,b a 唱a i nc o s t 馈瓣o r y ,p r o d u c 蛀o nc o 蛾怕e xm a f k e ts 七n l c t u 瓣t l l e o 哆e t ca n db o l m d 呵a 1 1 a l y s i s 。骶1 e o 黼两a s i s 主s 窭躲e do 髓铂e 细。璐垂珏p a 鑫s 醺巍蠢移蠢越i 珏gi 弦e o 粥e 鞠dw 基g ei 萎e o 热e ,l a n 戚y z e 也ef t o r 辩l a t e da n dc u n e n ts i m a t i o n 扛y i n gt o 蠡n dt h ep a t ha n d 细c t i o no f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f h h n e r s i n c o m e t 1 l i se s s a yc 锄b ed i v i d e di n t o5p a r t s : i nt h e 蠡髓p a r t ,搬es t l l d y 蛄m 、m e a n i n g 、m e t h o da r em e n t i o n e d 。a n dm ei n n o v a t i v e p o 鞋ta _ 鞋瘘s 甄。矗a g e 鑫羚c 蠛l c l 珏d 蠢。 i n 趣es e c o n dp 娥,t 沁c o n c e p to f 趣搬啪i n c o m ei sd e f i 撇d t h ec o m p o s i t i 蝴o f e r s i n c o m ei s a l l a l y z e d 仃o mm a n ya s p e c t s t h ea l l 9 1 et oa n a l y z ef b mt l l e c o i n p o s i t i o no f f a n n e r s i n c o m ei se m p h a s i z e d 1 nt h e 幽i r dp a r t ,t h ee c o n o m i cp r o c e s so f 盎册e r s i n c o m ei s 最r s t l ye x p l a i n e d ,t h e n 壕e s te 锄1 p o s i 畦o n 躺d 抽蠡u e n c i n gf l a c 掰髓f 酗i l yd 。a l i 珏gi n c o 擞ei sa n a l y z 舞 1 nl 沁f o u n hp 娥,l a 幻fe l e m e n ta n dw a g ei n c o m e sf c l 懿o n s h i pi sa n a 重y z e da sa w h o l e ,a n dt 1 1 e nf o m 、地e r et h ew a g ei n c o m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e n t e 即r i s e si nt o 、i la n di n c i t y i nt l l e 虹蚀p a r t ,t h ci n n u e n c i n ge l e m e n to ft r a l l s f e m n gi n c o m ea 1 1 df i n a n c i a l 3 嫩o m l s 蕊a 王y z e d 融i e 重l y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t h ep a p e ri st od i v i d em ef h 珊e r s i n c o m oi n t of o u rp a r t s ,t h e f h m i l yd e a l i n gi n c o m e ,w a g ei n c o m e ,廿a n s f e 州n gi n c o m ea i l df i n a n c i a li n c o m e ,w h i c h h a sn o tb e e na n a l y z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i yb e f o r e 。 礁e 矗。或蠢g eo f 睡j sp a 筘f 呈s & c 黼s e 醴氆el k 西d 鑫镪,m ei m p o 娃繇t c o n 肆l u s i o nc a n n o tb e 憾s t e d s oic a n n o t 趣l l ys u p p o nt h eg o v e m m e n tp o l i e yb yp f a c t i c e a n dm i ss t u d yi st ob ec o n t i n u e di nt h ef u n a saw h o l e ,i na b i ga g r i c u l t 删c o u n t r yl 呔ec h i n a ,i n c r e a s i n gf h m l e r s i n c o m ei 8 ae t e m a lp f o b l e m f r o m 嘲i sp o i n t ,t 1 1 i sp a p e fi sap o s i t i v ea n dm e a n i n g f u ls t a n ,a n dl w 量赡蠹娃sp 幽l e mc 繇f i s o 氇cp u b l i e 氆。毡g 歉la 嚣ds 重珏d ya n d 旗赡糯。犯鞠dg 辩嚣专髂 p a p e r 嘶珏a p p e 越1w o u l dl 谏e 协s e n d 斑i sp a p e r 差oh e l pe v e r y o n ec a 矗n ga b o m 细强粥 m c o m ei n c r e a s i n g x 移w o 蛔s :b 鑫s i e 辫d 挂e t i 蛐垂鞋彝c l s 醴蒜撕c 珏l t 珏f e f a m 蠢yd e 采i 羲gi 玎c o m e 硫g ei n c 徽l en a n s f e r r i n gi n c o m e f i n a n c 翻i n c o m e f 删e r s i n c o m ei n c r e a s i n g 4 独创性声明 y8 7 8 s 8 本人郑重声臻: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令人在导势撩导下遂蠢瓣研窕 工传段激得酶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绶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袭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荛获嚣涎秀财蟹大学交莫毽教意瓿篱瞬学位篾透豢掰使簿过酶材耨。 与我阔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敛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律了明确 酶说硬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整剑日期:一纽:i i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瓣珏讴黠经大学有关保留、使弼学位论文的规定,弹: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沦文的复印佟,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毒瓷文鼹垒藩或部分悫客,可汉果麓影零、稼露或英穗复镧手莰缳 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蹶遵守此规定) 签名: 驻导簿签名: 疆絮:三笙尘尘f ? 1 ,绪论 1 绪论 1 1 研究的背景 2 0 0 4 年2 月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 0 0 4 年1 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 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用较大篇幅阐述了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增收问题。指出 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己连续几年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不仅影响种粮农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 我们在对粮食主产区进行调查时,发现农民的身份和职业已经和正在发生深 刻变化。根据粮食主产区农民劳动时间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把粮食主产 区农民分为以下五类:一是“纯农户”。即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主要劳动时间都从事 农业,家庭收入也都来源于农业。其中,除了部分种养大户外,绝大多数农户属 于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生活十分艰难,属于以务农为生的职业农民。二是“以 农为主的农户”。即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大部分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但也兼带从 事二三产业,如短期外出打工、农闲从事运输等;家庭收入的大部分来自于农业, 非农产业收入也占有一定比重。三是“以农为副的农户”。即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大 部分劳动时间从事非农产业,兼带种植部分农田,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非 农产业。他们之所以还要兼农,主要是出于对土地的留恋,出于对今后生计的保 险考虑( 二类和三类农户我们分别称为i 兼业户和i i 兼业户) 。四是“脱农户”。 即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主要劳动时间从事的都是非农产业,家庭收入都来源于非农 产业。五是“非农户”。即常年居住在农村的城里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国家 发放的工资或自己在城里已拥有的稳定性收入。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定居于农村的 城市单位退休人员。前三种农民在粮食主产区占了绝对比例,因此我们把这三类 粮食主产区农民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由此可以看出,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总收入的构成已经由单一发展为多元化, 可以分成农业、农业为主、农业为副、脱农、非农五种类型。在理论研究上,我 们把农民的收入构成大致分为三部分基本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其中基本收入是指由农户劳动力、承包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等要素资源贡献所得 到的收入,它包括两个部分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住 户从事各项生产的收入,是以传统的农业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活动产生的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力而得到的报酬。 自1 9 9 5 年以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一直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 要构成部分,二者相加在粮食主产区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9 4 9 6 粮食主产鼷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之间,欺他两种收入则大致稳定在5 左右。 但是同为粮食主产隈,不同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存在区别。相对发达的江 苏省在9 5 年以米,与粮食主产匮的平均水平相比,收入增长更快。从农民的收入 结构上分析,粮食主产隧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从1 9 9 5 年以来一直低 于江苏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并舅,这种差异有保持下去的趋势。 从1 9 9 5 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鼹家庭经蟹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蕊一直离子江苏省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并且这种差异呈扩大态势。 基于这一背最,笔者对农民收入的构成部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并试图解释同为粮食主产隧的不同省份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舜的原因。 此外,笔者认为目前文献资料大多数从农业产业化、土地、户籍、财政、金融、 行政管理等方面研究农民增牧,缺乏新酌视角。 笔者认为开展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机理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翔实践意 义。 1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因 诧与其稔遣方静农嚣增收穗眈,与国家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2 、农民增收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与全国农民增收 润蘧有缀多静荚丽点,戮此研究在占串鬻入口多数的农民翡增i | 殳润题,对于提离 中国全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意义煎大。 3 、文藏对农民缮枝闻题静搿究多献产韭纯、禹l 疫剖耨、城乡二元憨等方面入 手,而至今尚没有直接从收入本身的结构入手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在理论上具 蠢重要豹裁薪意义。 ,2 研究的主要任务 本研究在全面了解粮食主产匮农民收入的总体构成、各部分构成的基础上,熏 点磅究以下课题: 1 、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经济过程; 2 、粮食主产区农琵王资洼收入赘经游过程; 3 、粮食主产区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经济过程。 1 3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人逶过查阕统诗炎瓣,默鬻表戆方式对粮食主产区较为发达静江苏秘其链戆 粮食主产区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到农民收入的差异,并为下文进行分析提供了理 论数框絮。 在研究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过程中,本文涉及到古典缀济人假设和狭义经济人 1 绪论 假设的对比分析、交易成本理论、生产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理论和价格需 求弹性、收入需求弹性、产品差异化等研究方法。 在研究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过程中,本文进行了要素投入曲线的经济学分析,运 用了边际分析等分析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有: 1 、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影响交易成本有两个关键性因素,即不 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既包括事前只能大致甚至不能推测的偶然事件的 不确定性和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不确定性,又包括可以事先预料,但预测成本 太高或在契约中制订处理措施的成本太高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 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 本文以农业基础设施着眼点,认为它在两个方面会减少农户交易成本。一是农 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计划、统计、信息以及农业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可以降低农 户在市场交易前、交易时、交易后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二是大部分农民都是小 规模生产,不会购置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设施和农业交通运输、通讯等等具 有很强的资产专用性的设备,而这一问题可以靠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来解决,因为 它降低了因资产专用性而引致的交易成本。 2 、市场结构理论。产业的市场结构理论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最基本的概念 和主要的研究内容。所谓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力量对比表现 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了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方和卖方之间、市场内已经存 在的买卖方和潜在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比例 和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企业竞争形式。 本文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了农业的市场集中度、农业的经营规模和农业的市场 进入、退出壁垒,还分析了农业上游和下游的市场结构,以便探索农业及其上下 游产业如何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机理。 3 、边际分析方法。本文绘制了家庭经营收入图,在农户拥有的实物资本、土 地资本、人力资本三种要素投入在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用边际分析的方法, 找到了随着投入量变动,农户边际产量最大的点、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点和生产“技 术边界”。 1 4 研究的线路 本文第二章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总体构成、各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并且 对粮食主产区农民和江苏省农民进行了收入的对比分析,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 。史忠良、吴照云产业经济学【m j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0 5 年 3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构成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第三章首先解释了农民收入的经济过程,接下来分析 家庭经营收入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本章通过分析农民行为的性质、农户的组 织性质,认为农户家庭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由此引出了家庭经营收入的成本构 成中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概念。把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三类:宏 观环境因素、产业环境因素和农民自身环境因素。第四章先从总体上分析劳动力 要素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关系,然后分别论述了在乡镇企业务工和进城务工两种 情况下,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因素及其现状。第五章简要分析了影响农民转移 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因素及其机理。如图简要表示为: 1 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本研究不同于以往农民增收的研究的最大创新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把农民收 入分成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主要构成部分, 并深入研究了各个部分的经济过程,而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通过对农民的 收入进行结构细分并分析其经济过程来研究农民增收的系统研究。 本文的不足在于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数学的方法来解释机理,但是实证分析 缺乏数据,所以不能验证一些重要的结论,这是将来需要继续补充研究的内容。 其次,本文对农民增收机理下的对策研究不充分,对策研究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 内容。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及其现状:基于对比的分析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及其现状:基于对比的分析 2 1农民收入的概念界定 2 1 ,1 农民总收入 农民总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全年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曲i 收入( 包括现金收 入和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储蓄借贷性收入) 。它由基本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 收入三部分组成。基本收入主要是农户劳动力、承包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等要素 资源贡献所得,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要是j f 要素资源贡献所得。 ( 1 ) 基本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 或劳动者的报酬收入) 和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出卖劳动力而得到的报酬收入。包括 在集体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八、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和其他单位劳动 得到的报酬收入。其中:在集体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在 当地县、乡、村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包括乡村干部和民办教帅的工资、 奖金、各种补贴,基本建设用工报酬,乡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奖金、补贴等收入。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是指农村住户成员在国营企业、 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个体食业等仓业劳动,企业直接发给的工资、奖金和各种 补贴收入。在其他单位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是指除在集体组织和企业以外的单位 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包括为个人劳动得到的报酬,外出打工得到的报酬等。 第,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月j 来反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收入水平、生产规 模和经济效益情况。它是农村住户从事各项生产的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林业 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运输业收入、生产性劳务收入、商业收入、饮食业 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产品的计价:凡是出售部分, 按实际出售价格计算;非出售部分( 包括自用的和结存的) 按出售该产品的市场 综合平均价计算。 ( 2 ) 转移性收入: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收入、渊 查补贴、保险赔款、救济金、救灾款、退休会、抚恤金、五保户的供给、奖励收 入、土地征川补偿收入和其他转移性收入。 ( 3 ) 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出让特许权收入、 集体财产收入、其他财产收入。 2 1 2 农民纯收入 农民纯收入是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 支出、交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集体提留和摊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 支出、交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集体提留和摊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旧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农村居民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 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它是反映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的综合性的主要指 标。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农村居民全年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 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 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以及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储 蓄、借贷性的收入。 计算方法为:纯收入= 总收入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一 交纳税收一上交集体承包任务一其他集体提留收费一调查补贴一赠送农村外部亲 友的支出 2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以下收入数据取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都是同一年的纯收入,尽管各省、 直辖市的价格指数有所不同,但相差不大,再则,本文是进行比较分析,故对结 果影响不大,因此各相关收入用名义收入近似表示。 2 3 1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总体构成分析 从表2 1 可知,自1 9 9 5 年以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一直是粮食主产 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二者相加在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始终保持 在9 4 孙一9 6 之间。这说明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主 体部分,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重点要从这两部分收入着手。 从表2 1 、表2 3 和图2 1 可知,粮食主产区农民自1 9 9 5 年以来,年总收入呈 上升趋势,从1 9 9 5 年的1 5 6 5 2 5 元增长到2 0 0 3 年底的2 6 6 4 2 1 元,年均增长1 2 2 1 1 元。而同期,全国农民总收入从1 5 7 7 7 4 元增长到2 6 2 2 2 4 元,年均增长1 1 6 0 6 元。 对比粮食主产区农民各年收入与全国农民各年收入发现,除1 9 9 5 年粮食主产区农 民收入低于全国农民收入以外,其他年份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都要高于全国农民 收入。 从表2 2 和图2 2 可知。粮食主产区农民年收入增长率从1 9 9 6 年以来一直处 于下降趋势,直到2 0 0 1 年才止跌回升。粮食主产区农民年总收入增长率在1 9 9 6 年与1 9 9 8 年略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1 9 9 9 年与2 0 0 0 年则略微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2 0 0 1 、2 0 0 2 及2 0 0 3 年则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总的来看,粮食主产区 农民年总收入增长率基本上保持了全国平均水平。 6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及其现状:基于对比的分析 表2 11 9 9 5 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民平均收入构成变化( 单位:元,) t 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年份纯收入 ( 比重)( 比重)( 比重)( 比重) 1 9 9 51 5 6 5 2 53 0 3 0 l ( 1 9 4 )1 1 7 4 9 6 ( 7 5 o )4 5 7 5 ( 2 9 )4 1 5 3 ( 2 7 ) 1 9 9 61 9 5 3 5 l4 0 6 9 7 ( 2 0 8 )1 4 4 5 6 5 ( 7 4 0 )4 7 5 9 ( 2 5 )5 3 2 9 ( 2 7 ) 1 9 9 7 2 1 4 5 7 l 4 8 8 2 6 ( 2 2 5 )1 5 8 0 8 4 ( 7 3 o )2 4 2 2 ( 1 2 ) 5 2 3 9 ( 3 3 ) 1 9 9 82 2 4 8 7 95 5 5 4 9 ( 2 4 7 )1 5 9 7 4 5 ( 7 1 0 )2 4 2 6 ( 1 1 )7 1 6 0 ( 3 2 ) 1 9 9 92 2 7 5 6 16 2 9 2 1 ( 2 7 7 )1 5 4 1 9 9 ( 6 7 8 )2 6 9 2 ( 1 2 )7 7 4 9 ( 3 3 ) 2 0 0 02 2 8 6 - 3 6 6 9 4 2 8 ( 3 0 2 ) 1 4 9 2 8 6 ( 6 5 4 )3 8 2 1 ( 1 7 )6 1 0 l ( 2 7 ) 2 0 0 12 3 9 8 0 67 4 2 1 8 ( 3 0 9 )1 5 4 9 6 2 ( 6 4 6 )4 0 2 8 ( 1 7 )6 5 9 8 ( 2 8 ) 2 0 0 22 5 1 8 8 98 2 2 3 3 ( 3 2 6 )1 5 8 3 2 3 ( 6 2 9 )3 8 3 3 ( 1 5 ) 7 5 0 0 ( 3 0 ) 2 0 0 32 6 6 4 2 1 8 8 5 7 9 ( 3 3 2 ) 1 6 4 5 2 9 ( 6 1 8 )5 6 9 3 ( 2 1 )7 6 2 1 ( 2 9 ) 注:表中挂号中的“比重”是指各种收入来源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表2 21 9 9 5 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民平均收入构成的环比增长率以及各构成 部分对增长的贡献变化( 单位:元,) 年份纯收入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1 9 9 62 4 83 4 32 3 0 4 o2 8 3 1 9 9 71 0 92 0 0 9 4_ 4 9 11 7 1 9 9 83 81 3 8 1 10 23 6 7 1 9 9 9 1 21 3 33 51 0 98 2 2 0 0 0o 5l o _ 3 3 23 9 12 1 3 2 0 0 14 96 93 97 68 1 2 0 0 25 o 1 0 82 24 81 3 7 2 0 0 35 87 74 24 8 5 31 0 0 对增长的贡献率 1 9 9 6 2 6 86 9 70 53 0 1 9 9 74 2 37 0 3 1 2 20 4 1 9 9 86 5 2 1 6 1o 01 8 7 1 9 9 92 7 4 9- 2 0 6 8l o o2 1 9 2 0 0 06 0 5 3- 4 5 7 o1 0 5 o4 9 _ 3 2 0 0 14 2 95 0 81 94 4 2 0 0 26 6 32 7 81 67 5 2 0 0 34 3 74 2 71 2 8o 8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表2 - 3 全国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 单位:元,) 年份 1 9 9 51 9 9 61 9 9 7 1 9 9 8 1 9 9 92 0 0 0 2 0 0 l 2 0 0 22 0 0 3 收入15 7 7 7 41 9 2 6 0 72 0 9 0 1 32 1 6 1 9 82 2 l o _ 3 42 2 5 3 4 22 3 6 6 4 02 4 7 5 ,6 32 6 2 2 2 4 环比增 2 2 18 53 42 21 95 046 5 9 长率 图2 1粮食主产区农民年收入与全国农民年收入变化图 图2 2 粮食主产区农民年总收入增长率与全国农民年总收入增长率变化图 2 3 2 粮食主产区农民各项收入增长对总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 从表2 1 和图2 3 可知:1 9 9 5 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 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中的相对构成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在总 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已经由1 9 9 5 年的1 9 4 上升到2 0 0 3 年的3 3 2 ,年均增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及其现状:基于对比的分析 长1 5 3 ;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则呈不断下降趋势,由1 9 9 5 年的7 5 o 下降到2 0 0 3 年的6 1 8 ,年均下降1 4 7 。工资性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上升而家 庭经营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这也是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农民收入的发展趋势。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比较稳定,两者合计始终保持在 4 6 之间。从表2 ,2 和图2 4 可知,工资性收入增长率自1 9 9 5 年以来到2 0 0 1 年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在2 0 叭年底降到6 9 ,2 0 0 2 年回升到1 0 8 ,而2 0 0 3 年 又迅速回落到7 7 。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率自1 9 9 5 年以来到2 0 0 0 年一直下降,在 1 9 9 9 和2 0 0 0 年甚至出现负增长,说明这两年的家庭经营收入的绝对数是减少了, 2 0 0 1 年家庭经营收入比2 0 0 0 年出现大幅增长,原因在于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农业 发展的政策。2 0 0 2 和2 0 0 3 年则基本保持稳定。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纯收人的增长 率波动性很大,这表明粮食主产区农村金融市场极不完善、不稳定,易受外界因 素干扰,同时也表明粮食主产区转移性收入政策的波动不定。 图2 _ 3 各项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变化 图2 4 各项收入各年增k 率变化情况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2 3 3 粮食主产区内部省份之间农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 江苏省是我国1 3 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但白1 9 9 5 年以来,江苏省农民收 入一直是粮食主产区1 3 个省份中收入最高的省份,1 9 9 5 年江苏农民的人均年收入 就达到了2 4 5 6 8 6 元,并且。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到2 0 0 3 年末,已高达4 2 3 9 2 6 元。 而1 9 9 5 年粮食主产区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仅为1 5 6 5 2 5 元,到2 0 0 3 年底也才2 6 6 4 1 2 l 元。同是粮食主产区,为什么收入差距这么大呢? 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因 此,我们拟用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总量、结构与江苏省农民的对应收入进行对 比,试图找到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因素和增收的路径。 ( 1 )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平均总量与江苏省农民收入总量对比分析 从图2 5 中的趋势线可以发现,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平均总量与江苏省农民收 入总量的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势。在1 9 9 5 到2 0 0 3 年间,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了1 7 8 2 4 元,年均增妖1 9 8 0 4 元。同期,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只增长1 0 9 8 9 6 元,年均增 长1 2 2 1 1 元。通过对各部分收入总量的分析( 图2 6 ,图2 7 ,图2 8 和图2 9 ) , 我们发现,粮食主产区农民各部分收入都比江苏省农民各对应部分收入低,其中, 工资性收入的差距最大,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 0 0 3 ,工资性收入的差距为1 3 0 3 2 7 元,占总收入差距1 5 7 5 0 5 元的8 2 7 5 。并且,这种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可 见,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与江苏省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主要要归因为工资性收入 的差距。另外,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差距也呈扩大态势,家庭经营收入的 差距则呈缩小趋势。 表2 41 9 9 5 年以来江苏省农民收入构成变化( 单位:元,) 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 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年份纯收入 ( 比例)( 比例)( 比例)( 比例) 1 9 9 52 4 5 6 8 68 2 1 8 5 ( 3 3 5 )1 5 4 4 4 4 ( 6 2 9 )2 5 5 6 ( 1 0 )6 5 0 1( 2 6 ) 1 9 9 63 0 2 9 3 21 11 9 4 1 ( 3 7 0 )1 7 4 8 9 2 ( 5 7 7 )5 6 4 3 ( 1 9 )1 0 4 ,5 6 ( 3 ,4 ) 1 9 9 73 2 6 9 8 51 2 3 5 1 2 ( 3 7 8 )1 9 0 0 9 8 ( 5 8 1 )3 4 6 1 ( 1 1 )9 9 1 4 ( 3 0 ) 1 9 9 83 3 7 6 7 81 4 6 4 1 0 ( 4 3 4 )1 7 5 4 4 2 ( 5 2 o ) 4 2 2 4 ( 1 3 )】1 6 0 3 ( 3 3 ) 1 9 9 93 4 9 5 2 01 6 2 0 6 5 ( 4 6 4 )1 6 9 2 5 8 ( 4 8 4 )4 7 1 9 ( 1 4 )1 3 4 7 8 ( 3 8 ) 2 0 0 03 5 9 5 0 91 6 6 3 1 l ( 4 6 3 )1 7 7 0 8 7 ( 4 9 t 3 )4 8 ,0 9 ( 1 3 )1 1 3 0 2 ( 3 1 ) 2 0 0 13 7 8 4 7 1 1 8 1 9 7 9 ( 4 8 1 ) 1 7 8 2 8 2 ( 4 7 1 ) 5 2 2 8 ( 1 4 )1 2 9 8 2 ( 3 4 ) 2 0 0 23 9 7 9 7 91 9 9 3 7 4 ( 5 0 1 )1 7 8 1 4 0 ( 4 4 8 )6 1 1 7 ( 】5 )1 4 3 4 8 ( 3 6 ) 2 0 0 34 2 3 9 2 62 1 8 9 0 6 ( 5 1 6 )1 7 9 4 2 8 ( 4 2 _ 3 )9 4 2 9 ( 2 2 )1 6 1 6 3 ( 3 9 ) 0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及其现状:基于对比的分析 表2 51 9 9 5 年以来江苏省农民平均收入构成的环比增长率( 单位:元,) 年份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1 9 9 62 3 33 6 21 3 21 2 0 86 0 ,8 1 9 9 7 7 91 0 38 73 8 75 2 1 9 9 83 31 8 5 7 72 2 01 7 o 1 9 9 93 5l o 7- 3 51 1 71 6 2 2 0 0 02 92 64 61 91 6 1 2 0 0 1 5 39 40 78 71 4 9 2 0 0 25 29 6o 11 7 01 0 5 2 0 0 36 59 80 75 4 11 2 6 图2 5 江苏省农民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总收入对比图 图2 6 江苏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总量对比图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图2 7 江苏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总量对比图 图2 8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对比图 图2 9 江苏省农民转移性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转移性收入总量对比图 1 2 2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构成及其现状:基于对比的分析 ( 2 )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结构与江苏省农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 从图2 1 1 、图2 1 2 和图2 1 3 可知,粮食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 比重从1 9 9 5 年以来一直低于江苏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并且,这 种差异将有保持下去的趋势。从1 9 9 5 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 收入中的比重一直高于江苏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并且这种差 异呈扩大态势,可见,江苏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速度要大 于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速度。从1 9 9 5 年到2 0 0 1 年,粮食主产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一直都大于江苏省农民财产性 收入在总收入总的比重,这是因为粮食主产区农民总收入要低于江苏省农民的总 收入,在两者财产性收入相当的情况下,出现了前者的比重大于后者比重的现象。 但是,从2 0 0 1 年到2 0 0 3 年,由于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平均每年 2 9 _ 2 7 ) 远远大于粮食主产区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速度( 平均每年1 7 1 1 ) ,从而出现 了前者的比重大于后者的现象。粮食主产区农民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大 部分年份都低于江苏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总的比重,并且,这种差距呈扩 大趋势。 图2 1 0 江苏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对比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机理研究 图2 1 l 江苏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对比 图2 1 2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对比图 图2 1 3 江苏省农民转移性收入与粮食主产区农民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对比图 1 4 3 粮食主产区家庭经营收入的经济过程分析 3 粮食主产区家庭经营收入的经济过程分析 3 1 农民收入的经济过程 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户劳动力、承包地和生产性固定资产等要素 资源贡献所得,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非要素资源贡献所得。因此, 农民获得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与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经济过程是不 同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