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急白血病中西医诊治PPT课件.ppt_第1页
难治急白血病中西医诊治PPT课件.ppt_第2页
难治急白血病中西医诊治PPT课件.ppt_第3页
难治急白血病中西医诊治PPT课件.ppt_第4页
难治急白血病中西医诊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工作学习简历 1981年9月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专业 1987年7月留校在东直门医院血液内科工作至今 1994年9月 1997年7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1999年8月 2000年11月 协和医院血液科进修2002年9月 2005年6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2002年11月 2003年8月 日本国东京都医疗社团疗心会中医诊疗工作 1 重点内容 白血病的定义及特征诊断难治性白血病的要点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中西医治疗的新观念 2 历史的回顾 1845年Bennete和Virchow报告白血病 1865年Lissaure用含砷剂的Fowler液治疗CML1932年美国人Forker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血液病实验室 1948年Farber首次用MTX治疗儿童ALL 1970年后逐步建立现代白血病学 3 现代白血病学 实验白血病学及病毒病因学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白血病分子生物学 凋亡和多药耐药 白血病动物实验学 动物模型和细胞系 白血病病理学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免疫治疗 4 5 细胞图 造血干细胞 定向干细胞 成熟细胞 6 7 白血病的定义 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的恶变 导致某一细胞系列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 恶性增殖 不能分化为成熟和具有正常功能的细胞 侵润各种组织和器官 造成相应的损害 贫血 感染 出血 脏器功能损害 8 病因及发病机理 化学因素 苯 橡胶 烷化剂等 放射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易感 染色体异常 基因变异微生物因素 HTLV EBV HP 9 流行病学 发病率 3 4 10万人 占肿瘤的5 小于10岁者 以ALL为主 20 40岁 以AML居多 ALL次之 大于40岁者 以AML和CML为主 我国以AL最多 AML多于ALL 10 发病率及死亡率 全世界白血病年发病例数40万人左右 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 中国年发病人数大约12万人 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 美国2004年发病1万例 死亡7100例 死亡率70 11 如何诊断白血病 临床表现一般症状 发热和感染 出血 贫血特殊表现 白血病细胞侵润体征实验室检查血象 WBC Hb PLT骨髓象 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免疫化学 细胞遗传学 12 关键在骨髓 骨髓细胞形态学 增生程度 瑞氏染色细胞组织化学 POX ALP NSE免疫化学 抗原 受体 细胞因子 酶 基因片段等 突变的抗原 AML1 ETO BCR abl过度表达的抗原 PR3 WT1染色体电镜 13 急性白血病 AL 起病急 自然病程少于6个月 骨髓中原始细胞在30 以上 FAB分型 根据细胞形态学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1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预后的不同 将ALL分为L1 L2 L3三个亚型 L1型 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L2型 细胞大小有明显异质性 L3型 大细胞 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 L1型的预后较L2型好 L3型难获缓解 预后差 15 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临床将AML分为7个亚型 M1 急性未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 M2 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 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 急性红白血病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16 WHO分型 MICM分型 细胞形态学 morphology 免疫学 immunology 细胞遗传学 cytogenetics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biology 17 急性白血病分型 WHO分型 BM原始细胞 20 FAB为 30 3大类 1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 急性白血病系列不明 18 AML 4类19个亚型 有特定细胞遗传学易位的AML 伴有t 8 21 伴有inv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伴有t 15 17 和变异型 伴有11q23 MLL 异常 伴多系增生异常的AML 既往有MDS 既往无MDS 治疗相关性AML和MDS 烷化剂相关的 拓扑异构酶 抑制剂相关的 不能在其它方面分类的AML AML微分化型 AML未成熟型 AML成熟型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细胞系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嗜碱细胞白血病 急性全髓系增生伴骨髓纤维化 髓系肉瘤 19 ALL 3类 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前体T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 白血病 累及PB和BM者为ALL 累及淋巴结和结外组织皮肤 软组织 骨为淋巴瘤 2 5岁儿童ALL预后好 1岁 9岁预后差 20 急性白血病系列不明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AUL 急性双系列白血病 两群细胞分别表达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两群细胞同时表达 分化幼稚 预后差 21 免疫表型 B细胞 CD19 CD20 CD22 CD79a T细胞 CD1 CD2 CD3 CD4 CD5 CD7 CD8 淋巴细胞 TdT 粒细胞 CD13 CD33 CD11b CD15 CD117 cMPO单核细胞 CD14 CD11b红细胞 CD71巨核细胞 CD41 CD61 22 一 发热和感染 约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起病 当体温 38 5 时常常是由感染引起 感染是AL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在初诊发热的AML 感染占50 70 据国外494例AL1894次发热分析 明确为感染者占64 不明原因者35 非感染性仅占1 23 AL发生感染的机制 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免疫缺陷皮肤粘膜屏障的破坏更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院内感染感染以口腔 肺部 肛周常见 皮肤粘膜感染很少化脓 易形成蜂窝织炎 胃肠道感染常是脓毒血症的主要来源 泌尿系感染时症状不明显 24 感染特点 早期感染为G 球菌如粪链球菌 金葡菌或表葡菌引起 中期G 杆菌感染多见 以硝酸盐阴性 肺炎和绿脓杆菌为多 占感染死亡的75 尤其是假单孢菌感染患者常出现典型的坏死性皮损 死亡率高 结核复发也有报道 真菌常为终末期感染 也有发生在早期 尸检发生率占13 以念珠菌及曲菌多见 AL发生病毒感染时 病情常较凶险 巨细胞病毒 CMV 常见于AL缓解期 25 二 出血 约1 3以上患者起病时伴出血倾向在未并发DIC者 出血发生率约67 75 死于出血占38 44 并发DIC的患者 几乎全部有出血 其中死于DIC者占20 25 26 出血的机理 血小板减少 占95 皮肤瘀点 瘀斑和齿龈渗血最常见 可有鼻衄和月经过多 视网膜出血时可引起失明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引起突然死亡 血管壁损伤凝血障碍抗凝物质增多 27 三 贫血 约2 3AL患者在确诊AL时有中度贫血 某些AL在发病前数月甚至数年可先出现难治性贫血 28 贫血发生的机理 AL的白血病克隆能抑制正常多能造血干细胞以及红系祖细胞 并使红系祖细胞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降低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溶血其它 29 四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50 ALL诊断时有淋巴结肿大 常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 60 80 T ALL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但较少引起气管 颈静脉压迫等症状 在AML中以 4及 5发生淋巴结肿大多见 临床上肝脾肿大以ALL最为显著 少数AML也可有轻至中度肝脾肿大 巨脾主要见于慢粒急变 毛细胞白血病及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30 五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L以蛛网膜及硬脑膜的浸润最高 其次为脑实质 脉络丛及颅神经 可发生在活动期或缓解期 约有2 AL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 如未进行CNL预防处理 则70 的ALL 20 40 儿童及5 成人AML可发生脑膜白血病 脑脊液检查可见压力增高 细胞数增多 蛋白增多 糖降低 可检出白血病细胞 白细胞瘀滞导致小血管阻塞以及出血性梗塞 类脑血管意外 患者有头痛 轻瘫 迅速进入昏迷 常致死亡 31 六 口腔及皮肤 白血病细胞浸润口腔粘膜可引起齿龈肿胀或巨舌白血病性齿龈炎常继发感染 出血 口干燥症 AL可首发于皮肤 表现有白血病疹 淡紫色小丘疹 常发痒 结节 斑块和溃疡等 皮肤感染多表现为蜂窝织炎 常呈大片状 迅速发展 最常见于面部 多由G 引起 病毒性皮炎常发生在化疗中或后 以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为多见 绿色瘤和原粒细胞肉瘤可发生在皮肤和乳腺部位 32 七 心脏和呼吸系统 肺部表现可由感染 浸润及白细胞郁滞等引起 初诊时占5 尸检中发现占50 浸润多位于血管和小支气管周围 但肺梗塞者罕见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27 和36 ALL可出现渗出性胸膜炎及血性胸水 并可与结核等并存 高白细胞AL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死率高 心肌及心包浸润 尸检报告可达35 多见于ALL 有临床症状者仅5 可表现为心肌炎 心律紊乱 心衰 偶有心包炎表现 33 八 骨和关节 骨痛及胸骨下端压痛常见 尤以ALL多见 初诊时有骨 关节症状者ALL占11 AML占2 慢粒急变常有显著骨痛 骨痛可由于 白血病细胞影响骨膜 不明原因的骨梗塞 高尿酸血症致痛风发作 溶骨性粒细胞肉瘤等造成 骨骼病变可通过 线摄片 骨扫描等检查而诊断 34 九 性腺 性腺浸润占4 27 约25 ALL初诊时即有睾丸白血病 由于对CNL的有效防治 使睾丸白血病成为第二个髓外复发的部位 尤以白细胞明显增高病例以及ALL更易发生 病变睾丸可无症状 常呈双侧或单侧弥漫性肿大 质硬 不透光 可经局部穿刺或活检证实 卵巢白血病症少见 阴茎异常勃起偶见于AL患者 可能和海绵体内白血病细胞栓塞有关 35 十 其它 25 患者在确诊白血病时胃肠道已有白血病浸润 但临床表现少见 即使有症状 也与浸润程度不相称 表现为腹痛 腹泻 胃肠道出血 盲肠炎症 肠梗阻等 白血病肾脏浸润率可达52 白血病细胞可浸润甲状腺 胰腺 下丘脑和垂体后叶 且可并发糖尿 低血糖或尿崩症等 低血糖系外周血大量白血病细胞 窃取 血糖所致 36 AL的生化代谢紊乱 高尿酸血症是AL最常见的代谢紊乱 由于AL细胞的高代谢状态 故尿酸可增高 尤其当诱导缓解化疗后 白血病细胞大量崩解 使血浆尿酸浓度显著增高 大量尿酸由尿中排泄 可导致严重肾病 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电解质紊乱变化多端 无一定规律性 37 预后因素 1 遗传学因素 低危组 CR率80 90 5 DFS50 70 中危组 70 80 20 40 高危组 40 60 5 20 2 年龄 60岁 3 初诊时白细胞数 5万 4 有无MDS MPD前驱血液病史 5 是否与治疗相关 38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概况 儿童优于成人 ALL优于AML 成人AMLCR 60 80 5年DFS 15 成人ALLCR 80 85 5年DFS 30 40 Allo SCT4年生存率60 Auto SCT4年生存率50 39 AL治疗策略 目的 缓解并治愈手段 化疗及综合治疗原则 规范与个体化方法 40 急性白血病治疗 联合化疗 诱导分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靶向治疗 41 AL进展 1 对初诊患者进行危险度评估和预后分组 根据风险程度确立治疗方针和策略 2 监测微小残留病 MRD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靶向治疗 4 免疫治疗 包括单抗 疫苗 免疫细胞治疗等5 加强和改进支持治疗 6 多药耐药 MDR 逆转剂的研究和应用 42 化疗疗效 个体化 的三大要素 43 治疗 治疗效应三要素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 WBC计数 疾病 宿主 基因型 MICM 代谢酶表型 治疗 种族 年龄 性别 代谢酶表型 基因型 化疗方案剂量 强度 早期治疗反应 代谢酶变异 MDR MRD CDA DCK RFC DHFR ASase 44 化疗的实施 45 AML治疗策略 NCCN 1 诱导治疗阶段 标准7 3 Ara C100mg m2 蒽环类 IDA 8 10mg m2 MTZ 8mg m2 DNR 35 45mg m2 2 缓解后治疗阶段 60岁 HDAra C3g m2 q12h d1 3 5 4程停用 短而强 60岁 MDAra C1 1 5g m2 d 4 6次 t 8 21 和inv16是HDAC的最大受益者 APL ATRA 蒽环类 CR后维持1年 46 AML治疗进展 1 细胞毒药物2 靶向治疗 分基因靶向 分子靶向 发病机制靶向 抗CD33单抗Mylotarg GO 60岁 第一次复发 不适用标准细胞毒治疗的AML 法尼酰基转移酶抑制剂 FTI RAS基因突变 R115777FLT3抑制剂 酪氨酸激酶 PKC412 SU541针对甲基化 AZA氮杂胞苷针对bcl 2 凋亡 47 难治性AL标准 经常规化疗2疗程未达CR 获CR后6个月内复发 持续CR6个月后复发 用一个标准化疗再诱导无效 耐药复发 在维持治疗中复发 2次以上复发 48 符合AL诊断标准和如下6项中的任何1项 经标准化疗2个疗程未获CR 临床CR后正规强化 巩固治疗中复发 由慢粒急变或由MDS转化的AL 经标准化疗1个疗程未CR 杂合 混合 AL或兼 2个异常抗原表达 经标准化疗1个疗程未CR 初诊时外周血WBC 100 0 109 L 多药耐药蛋白表达阳性 Pgp MRP LRP的3项指标中1项阳性率 5 49 难治性AL概述 F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F主要原因是白血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产生了多药耐药性 MDR F针对耐药白血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物F现有的西药逆转剂或由于脏器毒性过大 或由于作用靶点单一等原因 使临床应用受限 50 难治 敏感白血病细胞 耐药白血病细胞 化疗药物 原发耐药 继发耐药 临床疗效降低 耐药白血病细胞对抗癌药物敏感性降低 51 蛋白质异常导致MDR P糖蛋白 P g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 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 酶改变导致MDR 磷酸激酶C PKC DNA拓扑异构酶 Topo 谷胱甘肽 GSH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DNA聚合酶 过氧化物酶 MPO 等 激素受体量和亲和力改变 甾体受体蛋白减少 与细胞凋亡有关 NF KB bcl 2 p53 c fos等基因 耐药白血病细胞 52 耐药白血病细胞 敏感白血病细胞 化疗药物 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耐药白血病细胞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钙调蛋白拮抗剂 免疫调节剂环孢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抗疟及心律失常药 类固醇类激素类药 抗雌激素类型药物 抗生素类如红霉素 提高临床疗效 各种酶类抑制制剂 蒽环类及长春新碱 细胞诱导分化制剂 促进细胞凋亡药物 表面活性制剂等等 53 难治性AL存在的问题 难治主要原因多药耐药 MDR 提高疗效关键克服AL细胞MDRAL耐药逆转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关键解决措施积极寻找有效药物 54 延缓耐药发生 大剂量联合化疗短期集中化疗逆转耐药 异搏定和环孢菌素A个体化给药药敏感试验药代动力学测定 55 难治性AL治疗展望 化疗SCT生物免疫治疗中医中药 56 化疗策略的转变 增加剂量强度NorCR norcure更新方案组合联合保护剂个体化给药 57 化疗保护剂 G CSF GM CSFEPO IL 11 TPO美斯钠5 HT3受体拮抗剂氨磷汀Amifostine双磷酸盐 伊班磷酸右丙亚胺甲酰四氢叶酸钙 58 生物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CD33Mab CD20Mab同位素标记抗体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DC CIK 59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造血干细胞 HSC 自我更新 多向分化潜能 HSCT即造血干细胞归巢和动员 可移植的HSC由静脉移植经外周循环进入受体后必须在骨髓内准确地识别和定位并与造血微环境相结合 进行增殖 分化 才能发挥重建宿主造血和免疫功能 这一过程称为归巢 60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由于干细胞采集方便 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并大有取代骨髓移植的趋势 在PBSCT中将HSC从骨髓中动员至外周血是PBSCT的第一步 因此HSC归巢和动员特性是影响HSCT效果的重要因素 61 HSCT进展 1 干细胞来源多元化 已告别供者来源困难的时代 2 预处理技术的个性化 特异性免疫耐受形成 非清髓 细胞毒 免疫抑制剂 3 并发症处理技术的提高 感染和GVHD 药物 去T给患者建议一个最适的治疗方案 使之不至于失去移植机会 65 70岁 62 HSCT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分 1 骨髓移植 BMT 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3 脐血干细胞移植 CBT 根据供者不同分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 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HSCT 6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有血缘 HLA相合同胞HLA不合亲属非血缘 HLA相合HLA不合受者选择 适应症 移植时机 年龄供者选择 HLA相合同胞 非血缘URD 半相合非血缘脐带血是否可行 是否及时 是否易得 结合患者病情移植方式选择 BMT PBSCT CBT 64 一些看法 非血缘供者资料库 美国 NMDP 台湾慈济 中国HSC资料库 30万份 患者年轻 疾病在非进展期 HLA配型相合效好 应该在诊断1年内完成 CML CP期 1年好 AP BP首选HSCTMDS 中高危年轻患者尽早行HLA相合同胞供髓的HSCTPh ALL 缓解期短 复发率高 CR后尽快移植 65 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100天内 皮肤 胃肠道 肝脏cGVHD 累及更为广泛自身免疫疾病 66 供者选择的顺序 1 HLA完全相合的同胞供者 男性患者尽量不选择女性供者 2 5 6位点相合有血缘关系供者 3 HLA完全相合无血缘关系供者 4 4 6位点相合有血缘关系供者 5 4 6位点相合无关脐血 细胞数 3 107 kg 6 3 6位点相合有血缘关系供者 67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HSCT 将预先冻存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至经大剂量化疗和或放疗后的受者 从而使其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过程 超常剂量 最大限度地杀灭体内肿瘤细胞和异常细胞 68 特点 1 不受供者干细胞来源的限制 2 患者年龄放宽至65岁 3 移植过程中并发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4 移植后生活质量影响小 缺点 1 缺乏移植物抗肿瘤 GVT 作用 原发病的复发率高 2 造血干细胞需冷冻保存 需相应的保存条件 69 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自体骨髓移植 PBSCT优点 1 造血重建快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时间短 从而减少住院时间 2 采集方便 病人易于接受 3 对于既往接受局部放疗或骨质破坏 浸润等 不能采集骨髓者可采外周血 4 可能会减少肿瘤细胞的污染 70 首选自体移植 1 NHL HD MM2 首选异基因 缺少HLA配型供者 年龄高危等 AML ALL CML MDS3 自身免疫病 部分实体瘤 71 基本步骤 1 病例选择 2 干细胞动员 采集和冻存 80 冰箱或液氮保存 3 预处理 4 造血干细胞回输 中心静脉 快速复苏 回输 5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6 移植后治疗 生物治疗IL 2 IFN 72 动员 使干细胞暂时从骨髓向循环池漂移 以利于采集 化疗和细胞因子 正常CD34 细胞只占外周血有核细胞的0 06 采集足够量需循环40 150L 持续9小时 动员后 采集1 2次 每次10 12L 3 4小时即可 CD34 细胞数量为2 106 kg 影响动员因素 1 既往接受过对干细胞损害的药物 如马法兰 氮芥 铂制剂和福达拉宾 2 疾病状态 3 年龄 4 既往放疗史 5 动员方案不适宜或细胞因子剂量低 73 移植时机 最主要的是获得最小瘤负荷和机体各重要脏器包括造血系统功能完整性之间的平衡 预处理目的 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或异常细胞 清空骨髓腔 为造血干细胞归巢提供空间 74 CML 4个1 第一个被认识的白血病 1845年描述特异的细胞遗传学标志 Ph染色体 60年代 t 9 22 q23 q11 分子发病基础 BCR ABL 90年代 P210bcr abl基因产物靶向治疗 信号传导阻滞剂 90年代 75 CML诊断 骨髓Ph染色体或BCR ABL 是诊断必要条件 中位存活 CP 3 4年AP 1年 BP 6月 76 CML分期 CP AP 1 原始细胞在外周血或BM10 19 2 外周血中嗜碱细胞 20 3 与治疗无关的持续性PLT减少或增高 4 与治疗无关的脾增大 5 遗传学示克隆演变 BP 1 外周血或BM中原始细胞 20 2 髓外浸润 3 骨髓活检示原始细胞聚集或成簇 77 疗效标准 完全血液学缓解 CHR完全遗传学缓解 CCyR Ph 为0主要遗传学缓解 MCyR Ph 35 主要分子缓解 巢式PCR转 实时定量PCR下降3 4个对数级或0 78 CML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 2003CML治疗指南为CP首选药物 持续应用 持续受益 延长疗程 分子学反应持续增加 有治愈CML的潜在可能 各期有效 起效快 口服方便 安全 副作用小 生活质量高 并不能逆转基因 干扰素 CP期用 白细胞过高时暂时不用 降至2万以下时再用 皮下注射好 6月未达CHR 12月未达CCY则停药 Ara C25mg d iH 15d 月 3月 异基因骨髓移植是当今唯一能治愈CML的方法 30岁AP BP一旦CR即行 7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是一种起源于恶性造血干 祖细胞异质性明显的克隆性疾病 临床上以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为表现 晚期多进展为造血功能衰竭或转为白血病 发病机制 造血细胞异常 基因异常 免疫异常50 有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易位 5 7 17 Y 8 21有血小板增多的MDS 异常3q26 80 MDS治疗进展 免疫抑制治疗 ATG ALG CsA 3 5mg kg d 分二次口服 一般200mg d开始 1月 加至300mg d 至少用3个月判效 用药2W后测浓度 肾毒 齿龈增生 毛发增多 强的松1mg kg d 1 2月 渐减量 免疫相关MDS 细胞因子 反应低下 EPO 小剂量无效 1万 2万 d iH 81 MDS靶向治疗 针对MDS发病中原癌基因激活 抑癌基因失活 DNA修复转录异常 增殖分化信号传导异常 骨髓微环境改变 异常凋亡增加等 在分子水平干预 抗血管生成 反应停 100 400mg d 3月以上 1 3有效 单抗 82 低危MDS阶梯治疗 一线 1 雄激素 小剂量ATRA 10mg d 3月2 pred 1mg kg d二线 1 CsA2 EPO3 反应停三线 1 CsA EPO2 CsA pred3 单抗 83 中高危MDS治疗 单药物化疗 细胞毒1 5 氮杂胞嘧啶 75mg m2 d 7d 28d一疗程 iH 2 5 氮杂脱氧嘧啶 45mg m2 d 3d 6W一疗程 iH 3 马法兰 2mg d 3 4W 休1 2W 羟基脲 0 5 1g d 4 小剂量Ara C 10 15mg d 10 14d 休1 2W HHr 0 5 1mg d 连用1 2W Acla VP165 拓扑替康 1 25 2 5mg m26 氟达拉宾 25mg m2 d 3 5天联合化疗 AL用量1 3或1 4 骨髓移植 理论上是治愈MDS的唯一办法 30岁 异基因 3年DFS40 复发18 65岁 自体 CR1后做 2年DFS39 复发64 84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L 与化放疗有关 如烷化剂 VP16等 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相关白血病的特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和较短潜伏期 2 4年 烷化剂相关白血病常见5或7号染色体及其抑癌基因的缺失 潜伏期较长 4 6年 多发生在治疗后4 7年 约25 的患者表现为MDS TRL多为AML 85 我国对化疗的贡献 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全反式维甲酸ATRT三氧化二砷As2O3羟基喜树碱靛玉红及异靛甲 8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的靶向治疗是我国上海及哈尔滨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瑞金医院王振义在第45届 ASH 上作了题为 急性白血病诱导分化与凋亡的治疗 报告 全世界以ATRA和ATO治疗APL获得了惊人的疗效 全世界已应用ATRA治疗APL超过1万例 CR率高达92 综合全世界报道5年存活率已达84 APL已成为惟一可用化疗治愈的白血病 87 中医辨证施治 根据急性白血病发生 发展以及在实施常规化疗过程中的不同临床表现 可分三期 八症 二十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三期 化疗前期 4症化疗期 2症化疗后期 2症 88 三期之化疗前期 89 化疗前期 贫血症 贫血是急性白血病临床主要表现 依据急性白血病类型及其病程主要有以下三种证候 气血两虚 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 90 化疗前期 贫血 气血两虚证候 证候 气短懒言 语言低微 倦怠自汗 面色萎黄 舌体胖大 舌质淡 脉虚弱 方药 八珍汤加减炙黄芪30g 党参15g 茯苓30g 白术10g炙甘草6g 当归10g 熟地10g 丹参10g赤白芍各10g 川芎10g 91 化疗前期 贫血 气阴两虚证候 证候 气短懒言 倦怠自汗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 舌淡红少苔 脉细数 方药 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党参30g 白术10g 茯苓30g 山萸肉10g 熟地10g 泽泻10g 丹皮6g 炙甘草6g车前子6g 包煎 92 化疗前期 贫血 阴阳两虚证候 证候 五心烦热 口干舌燥 潮热盗汗 或同时见有畏寒胶冷 面色无华 舌淡舌体胖大 脉细数或细弱 方药 左归丸或右归丸加减 熟地20g 山药1O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仙茅10g 仙灵脾10g 菟丝子20g 龟版胶 烊化 10g 鹿角胶 烊化 10g 93 化疗前期 发热症 临床常见以下三证 阴虚内热 外感风热 邪毒外发 94 化疗前期 发热 阴虚内热证候 证候 五心烦热 咽干舌燥 潮热盗汗 午后颧红 舌淡红少苔 脉象细数 方药 青蒿鳖甲汤加味 青蒿30g 鳖甲15g 知母10g 细生地10g丹皮10g 地骨皮10g 生甘草6g 95 化疗前期 发热 外感风热证候 证候 发热 微恶风寒或恶热 口干欲饮 汗出 小便黄 舌淡红苔黄 脉数或细数 方药 银翘散加减 银花10g 连翘20g 荆芥穗6g 淡豆豉6g 桔梗6g 竹叶6g 牛蒡子10g 芦根20g 生甘草6g 薄荷6g 后下 96 化疗前期 发热 邪毒外发证候 证候 发热 口干欲饮 并见疖肿 疮疡 大便干燥 小便黄赤 舌淡红 苔薄黄 脉数 方药 黄连解毒汤加减 银花10g 连翘10g 黄芩10g 黄连6g 公英30g 地丁20g 生地榆30g 生甘草6g 97 化疗前期 出血 出血属急性白血病常见症状 且往往又是导致死亡的因素之一 出血常由血小板减少 凝血功能异常所致 出血可分为下述三型治疗 气不摄血 血热妄行 瘀血出血 98 化疗前期 出血 气不摄血证候 证候 神疲懒言 倦怠乏力 自汗 舌体胖大 脉虚无力 出血常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多见机体下半部 以便血 尿血 下肢紫癜 月经过多为主 血色淡暗或淡稀 方药 归脾汤加减 黄芪10g 党参20g 茯苓3Og 白术10g 龙眼肉10g 当归10g 柴胡3g 升麻3g 仙鹤草10g 侧柏叶10g 血余炭6g 炙甘草6g 99 化疗前期 出血 血热妄行证候 证候 身热或五心烦热 口干欲饮或不欲饮 舌红少苔或苔黄 脉数或细数 以机体上半部出血为主 常见鼻衄 齿衄 咳血 吐血及上肢出血等 血色鲜红 血量气多且不易止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味 犀角 水牛角代 30g 鲜生地2Og 赤芍10g 丹皮10g 灵磁石20g 先煎 白茅根30g 大小蓟各10g 旱莲草10g 黄芩炭6g 100 化疗前期 出血 瘀血出血证候 证候 身有瘀斑 瘀点 身痛或关节肿胀或徵积 舌暗有瘀斑 瘀点 脉涩或细弱 全身各部位均可见出血 严重者出血骤起 出血量大 极易引起死亡 血色暗紫 挟有血块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生地10g 川芎10g 赤芍10g 鸡血藤30g 藕节10g 三七粉3g 冲 101 化疗前期 髓外浸润 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 而表现髓外浸润症状 常有肝 脾 淋巴结肿大及骨痛 临床根据其浸润部位及表现不同进行辨证施治 血瘀内阻 痰瘀互阻 102 化疗前期 髓外浸润 血瘀内阻证候 证候 瘀斑瘀点 胁下徵块 扪之坚硬或见骨痛等 舌暗苔薄 脉细或涩 方药 血府逐瘀汤 当归10g 生地10g 桃仁10g 红花6g 枳壳10g 赤芍10g 柴胡10g 川芎10g 牛膝10g 三棱10g 地鳖虫6g 甘草6g 103 化疗前期 髓外浸润 痰瘀互阻证候 证候 临床除有血瘀症状外 还有痰核或关节肿痛等 舌暗苔薄 脉弦滑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10g 赤芍10g 菖蒲10g 半夏10g 枳实10g 胆星10g 陈皮10g 天竺黄10g甘草6g 104 三期之化疗期 105 化疗期 胃肠道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不同证候表现 可按下述辨证施治 脾胃虚弱 胃气不降 肝郁脾虚 106 化疗期 胃肠道不适 脾胃虚弱证候 证候 面色萎黄 四肢无力 纳差 食后或午后腹胀 大便溏稀 舌淡红苔薄 脉细弱 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2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木香3g 陈皮10g 半夏10g 砂仁3g 后下 炙甘草6g 107 化疗期 胃肠道不适 胃气不降证候 证候 为素有胃疾 化疗时诱发 见有嗳气噎嗝 纳少 严重者食入即吐 舌淡红苔薄 脉细弱 方药 旋复代赭汤加减党参10g 旋复花10g 包 代赭石10g 生姜6g 半夏10g 大枣10枚 竹茹6g 甘草6g 108 化疗期 胃肠道不适 肝郁脾虚证候 证候 胸胁痞满 少腹胀痛 便溏或泄泻 舌淡薄 脉细弦 方药 加味逍遥散化裁醋柴胡10g 香附10g 郁金10g 当归10g 白术10g 白芍10g 茯苓20g 薄荷3g 生姜6g 甘草6g 109 化疗期 肝功能损害 由于某些化疗药物长期大剂量应用 会造成肝细胞破坏出现肝功能异常 轻者仅见胁痛 纳差 腹胀 重者则出现黄疽 辨证论治如下 湿热内蕴 寒湿内停 110 化疗期 肝功能损害 湿热内蕴证候 阳黄 证候 面色黄如橘色 纳差 恶心 呕吐 胁胀痛 大便溏稀 小便黄 舌淡红苔黄腻 脉细数 方药 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茵陈30g 栀子1Og 大黄6g 柴胡10g 黄芩1Og 党参10g 半夏10g 生姜6g 生甘草6g 111 化疗期 肝功能损害 寒湿内停证候 阴黄 证候 面色为土色 纳差腹胀 胃脘痞闷 大便不调 舌淡苔水滑 脉弦滑 方药 茵陈五苓散加味茵陈30g 桂枝10g 白术10g 猪茯苓各15g 泽泻10g 车前子 包 10g 112 三期之化疗后期 113 化疗后期 骨髓抑制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114 化疗后期 骨髓抑制 肝肾阴虚证候 证候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口干舌燥 两目干涩 腰酸腿软 或见遗精 舌淡红少苔 脉细弱 方药 左归丸加减熟地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菟丝子3Og牛膝10g 丹参10g 枸杞子10g 女贞子10g旱莲草10g 鹿角胶10g 烊化 阿胶10g 烊化 115 化疗后期 骨髓抑制 脾肾阳虚证候 证候 畏寒肢冷 面目虚浮 或见面色恍白 纳差腹胀 大便溏稀 或见腰酸腿软 阳萎早泄 舌淡苔水滑 脉沉弱 方药 右归丸加减 熟地10g 山药1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杜仲10g 鸡血藤3Og 菟丝子30g 附片6g肉桂6g 当归10g 丹参20g 鹿角胶10g 烊化 116 化疗后期 肾功能损害 肾阳不足 脾肾阳衰 117 化疗后期 肾功能损害 肾阳不足证候 证候 面色无华 畏寒肢冷 倦怠乏力 周身浮肿 腰以下为甚 腹胀 腰酸腿软 尿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