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荆浩《笔法记》之“图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荆浩始蜘之“图真”研究 学科专业:美术学中国山水画专业 学位申请人:牛孝杰 指导教师: 周闻 中文摘要 本文是对中国古代画论笔法记中“图真理论的研究。作者以一个绘画 创作实践者的目光,通过对笔法记作者荆浩时代的画坛进行重新梳理,进而 把“图真理论放在作者时代的绘画写实风、以及儒道释思想对那个时代交替影 响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基于此背景然后再回到笔法记原文,在以前研究者 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文“图真”理论句读的分析、梳理、考证,进而显现笔者对 “图真”理论在以前研究者基础上的再发现:也就是说“图真 作为荆浩那个时 代品评绘画作品的一个最高标准,同时也代表着其时代的写实画风;作为意义世 界,价值判断的“图真”理论,也是对绘画创作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起着一种指 导标准的功用。 “图真 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对他的研究,就弘扬民族文化, 继承其阳刚正气主流意识的画风而言,同时也是有着现实意义的,这也就是作者 对笔法记“图真”理论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荆浩笔法记图真研究。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t i t l e :r e s e a r c ho n “t uz h e n 刀t h e o r yo fj i n gh a o “b if aj i m a j o r :p a i n ti n g c a n d i d a t e :n i ux i a oji e s u |zhousuoervlsor: w e n a b s t r a c t t l l i st h e s i sf o c u s e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 “t l lz h e n t h e o r yi n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 p a i n t i n gt h e o r y b ym e a n so f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p a i n t i n gc i r c l eo ft h et i m e so ft h e a u t h o r - j i n gh a oo f “b if aj i ”t h ew r i t e rp l a c e s “t uz h e n t h e o r yi nap e r i o do f p a i n t i n gr e a l i s t i cs t y l ea n d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a o i s ma n db u d d h i s me x a m i n e si ti na b a c k g r o u n do fa l t e r n a t e l yi n f l u n c e dt i m e si nav i e wo fp a i n t i n g - c r e a t i v ep r a c t i c e r b a s e do n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t l l ew r i t e rt h e ng o e sb a c kt ot h eo r i g i n a lt e x to f “b if aj i ” a n dr e v e a i st h er e a la p p e a r a n c eo f 吼z h 锄 b ym e a n so fa n a i y z i n g 、c o m b i n g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a ti st os a y , a sas u p r e m es t a n d a r do ft h e “p i n gp i n ”p a i n t i n gd u r i n g j i n gh a o st i m e s t uz h e n t h e o r ya l s or e p r e s e n t st h er e a l i s t i cs t y l ed u r i n gh i s t i m e s a sat h e o r yo f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o r l da n dv a l u ei u d g e m e n t ,t uz h e n ”t h e o r yh a s ap o w e r f u lf u n c t i o no nb o t hp r a c t i c ea n dt h e o r yo fp a i n t i n ga n dc r e a t i n ga sag u i d e s t a n d a r d “t uz h e n ”t h e o r yh a sap r o f o u n da n dl a s t i n g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l a t e ra g e s o u r r e s e a r c ho nh i m ,a sf a ra sp r o m o t i n g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i n h e r i t i n gi t sp a i n t i n gs t y l e o fm a i n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i t sq u a l i t i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t r a i t so ff i r m n e s sa n dp e r s i s t e n c e , i ta l s oh a sar e a l i s t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 w h i c hi st h ea i mo fo u r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j i n gh a o ,“b if aj i 力,“t uz h e n 刀t h e o r y , r e s e a r c h p a p e rt y p e :f u n d a m e n t a lr e s e a r c h i :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 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牛孝杰 日期:2 0 0 9 年4 月1 0 日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 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牛孝杰 日期:2 0 0 9 年4 月1 0 日 导师签名: 闺,现 日期:2 0 0 9 年4 月1 0 日 6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绪论 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是唐末五代时期生活于中原地区的山水大家, 也是笔法记- 的著作者。据最早记载其事迹的宋仁宗朝刘道醇的五代名画 补遗山水门第二2 ( 1 0 5 9 年作序) 载: 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偶五季多故, 遂退藏不仕,乃隐于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尝画山水树石以自适 邺都青莲寺沙门大愚尝乞画于浩,寄诗以达其意曰:“大幅故牢健,知君恣 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 惟藉墨烟浓”后浩亦画山水图以贻大愚,仍以诗答之日:“恣意纵横扫, 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 一展,兼称苦空情”浩著山水诀一卷,为友人投进之,至今藏之书府 亦尝于京师双林院画定陋落伽山观自在菩萨一壁,予尝于供奉李公第观 浩山水一轴,虽前辈未易过也,门生关全最知名 对此处所提山水诀历来研究着意见不一,据俞剑华先生及徐复观先生,谢巍 先生等人的研究考证,此 即 ,我深信之。3 其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第二4 载: 荆浩,河内人,博雅好古,善画山水,自撰山水诀( 按:同上) 一卷, 为友人表进,秘在省阁常自称洪谷子,语人日:“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 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故关全北面事之 有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图传于世 图画见闻志将荆浩归为唐末,与刘道醇所述不合。许多理论家都借此题发挥, 从而引起了荆浩为唐末人或五代人之争。笔者以为荆浩本是生于唐末,卒于五代, 论述者以他们的关注点不同而论他为唐末人或五代人,应属正常。 1 本文选用的版本是上海画院所藏明翻宋陈道人书籍铺刊本。 2 于安澜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0 0 页。 读者可参阅:( 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j j 版社,1 9 8 7 年版,第4 1 2 页;( 清) 纪昀钦 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 9 9 8 年版,第1 4 8 4 页:( 清) 周中孚郑常读书记,中华书局。1 9 9 3 年 版,第2 3 3 页;余绍宋书i 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5 8 9 页;谢巍中国画学著 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 9 9 5 年版: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i l 版社,1 9 9 8 年版,第 6 1 5 页;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 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6 8 页。 4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5 4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绪论 据韦宾先生认为刘、郭之后画史对荆浩的记载多以抄录为业,不足为据5 。 我同意此观点。 由以上材料可知荆浩是生活于唐末五代时期,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山水画宗师 及理论家。荆浩生当唐末第二次藩镇割据的乱世,当时混战不息,灾难频频,黄 河流域几乎成为屠场。故有“偶五季多故,遂退藏不仕,乃隐于太行之洪谷,自 号洪谷子,尝画山水树石以自适”的记录。归隐后,他终日潜心于绘画创作 及理论研究。由他著作的笔法记一文而知,荆浩在绘画实践活动的同时,潜 心研究绘画历史变迁,进而把握时代脉搏,在以唐五代绘画的自然主义写实风背 景下,提出诸如:图真、六要、四势、四病的理论以及对自古学人的品评。他对 大山大水及全景式水墨画的实践与开拓,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北派山水画之祖。 下文笔者将以笔法记的“图真 理论为切入点深入讨论之。 5 见韦宾唐朝画论考释第五章,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2 3 5 - - 2 3 6 页。 2 一 上海师范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与其时代写实风 第一章图真与其时代写实风 第一节“图真”理论的溯源 如果想正确把握荆浩笔法记所论述的诸如“图真 等概念的真实内涵, 必须首先考察山水画自六朝滥觞的问题,及其当时画坛的状况。实际上中国山水 画产生之初就是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意味的,由于基于这种乐夫山水的自然主义 情怀,必然会使其到唐,五代、宋发展为具写实风的山水画。下面我们将就此问 题展开讨论: 中国山水画由晋兴,刘宋而成。当时,山水树石仅作为人物故事图画的背景 出现。晋宋间的山水画家多系人物画家兼之,如顾恺之,宗炳,王薇等。所以谢 赫的“六法,实际上是围绕人物故事图画所提出的理论。至隋代与初唐,由于 天下一统与经济的发繁荣,从而也使山水画得到一定的发展。如历代名画记论 画山水树石6 日: “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 饰犀栉,或水不泛舟,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哄带其地,列植之状, 则若伸臂布指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 此段论述道出了沿用人物画技法表现山水画所处的尴尬境地,今天我们于顾恺之 的洛神赋图摹本及敦煌壁画中,仍可见张氏上文所抨击的图样。同时他也指 出山水画至隋初唐“渐变所附”,即山水画发展至独立的标志。( 参阅画史乃知,隋阎 氏父子三人,于设计建筑之时,绘大量山水树石背景而后之杨展之初唐二周,始“渐变所附”) 考察山水画产生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进一步考察其更深一层次的问题, 即由魏晋产生的自然主义,至隋唐五代宋发展,成熟的自然主义写实风形成的必 然性。 纵观中国文化史,先秦及秦汉之先民眼里,自然山水乃为让他们顶礼膜拜的 神物,对其如英烈、典范般崇敬,且让其统摄自己的心灵。如: 周易说卦传云: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 6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3 1 _ 3 2 页。 3 一 l :海师范人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5 - ,t t 时代写实风 者,莫盛乎艮。” 尚书舜典云: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8 诗周颂清庙之什时迈云: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9 论语八佾云: “季氏旅( 朱注:祭名) 于泰山子谓冉有日:汝弗能救与? 对曰: 不能。子日: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 0 ( 朱注:言神不享非 礼) 孔子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自然山水情怀,然而他语录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等都有着浓厚的比德色彩,对山水有着一种对神灵般的敬畏心理。而至秦汉间, 秦皇汉武都有登山封禅之举。这些记载与事例都能印证这个问题。 白驹过隙,魏晋以降,时人对山水的目光发生了根本变化,晋人以虚灵的襟 怀及玄学之意味体会自然,而能做到表里澄清,一片空明。“空潭写春,古镜照 神”,晋人最堪当此理。这种在崇尚自然基础上乐山乐水的情怀,渐与中国士人 的日常生活融而为一体。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超然而入玄境,如世说新 语u 载: 王羲之曰:“从山阴道中行,如在境中游! ” 王司州( 修龄) 至吴兴印渚中看,* x e i :“非唯使人情开怀,亦觉日 月清朗! ” 王子敬- x - :“从山阴道中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 之际,尤难忘怀! 一 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对日:“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 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靠 其时还有如宗炳的“山水质有而趣灵,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 ( 魏) 千弼著楼宇烈校释 i 弼集校释周易注,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5 7 8 页。 8 ( 汉) 孔安固传( 唐) 孔颖达正义尚书币义,上海古籍i i 版社,2 0 0 7 年版,第7 6 页。 9 诗经,浙江古籍 i 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4 7 页。 1 0 ( 宋) 朱熹叫书集注,岳麓书 ,1 9 8 7 年版,第8 7 页 见世说新语所载。( 【南朝宋】刘义庆撰【粱】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 上海师范火学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与其时代写实风 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等等,都带有浓浓的自然主义情怀1 2 。 晋人乐夫山水的审美心理,促成自然主义于其时的形成。同时我们应注意到, 自然主义审美的山水画,在政教文化主导的背景下他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如六 朝自然主义山水审美的兴起,就是在当时政教混乱之背景下而成为可能的,而至 隋及初唐盛音时期,便难能闻见自然主义审美的野逸清声,这时的山水画发展多 与宫观建筑的大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后当安史之乱使大唐王朝由盛世走上日 益衰颓之际,再加以当时宫观山水画的发展,大量崇尚自然的文人渐始加入山水 画创作队伍中来,六朝在士人心境中优美空绝的山水清音,恍若于瞬间重生嘹亮 了起来。自其前音吴道子在水墨山水画上实现他写实性的突破始,其下王维,张 璨,顾况、刘商、杨炎等,循序着吴道子的足迹不断前进着,进而到以“度物象 而取其真”及“真者气质具盛为信条的唐末五代时期的画家荆浩,山水画完成 了其孕育,成长期,终至成熟,从而也意味着自然主义的写实风占据着其时画坛 的主流。当然,其中也有当时思想思潮的原因,如当时新儒学的发展,禅宗的繁 荣等,这些笔者将于下文细论之。推而知之:荆浩所倡之“图真”理论,应是在 他那个时代自然主义写实风的山水画发展成熟的大背景下而提出。同时他也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即为自然主义写实性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他以大山大水及开 图千里之气势而创全景式山水画新格局,一开北派山水,也标志了中国山水画走 向成熟。 第二节“图真”与山水画之变 承上文所论,山水画至初唐二阎“渐变所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山 水画自六朝滥觞而隋初唐而得以独立。继之,如张彦远所言:“山水之变始于吴, 成于二李。一言下之意,张氏以为山水之变应是合吴道子,二李之力而成,此变 即是由隋杨,展、初唐二阎“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撕斧刃;绘树则刷脉锺叶多 栖梧菀柳”的概念化山水画一变而为如吴道玄“若可扪酌”的具有自然主义写 实风的水墨山水画。笔法记有一段关于唐代水墨山水画最为完整的论述,可 1 2 关于这里所说的自然主义审美问题,汤哲明先生在他的国画之江南一书中有较详细的论述,读者可 参阅之。( 国画之江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 5 - 上海师范大学硕卜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j 其时代写实风 滋我们对由唐代水墨山水画之兴至荆浩时代这样一段画坛的理解认识之用,现录 如下: “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故张璨员外树石, 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责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 麴庭与 白云尊师,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王右丞笔墨宛丽, 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 大亏墨彩项容山人树石顽涩,棱角无葡皂,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 然于放逸,不失元真气象元大创巧媚。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 言图,亦恨无墨陈员外及僧道芬以下,粗升凡格,作用无奇1 3 ” 荆浩在这段论述中明确指出了水墨山水画兴于唐代,同时对水墨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的诸位画家加以品评,极具史料性。下面我们就结合荆浩的论述对由水墨之兴 至荆浩集大成这段画坛进行简要的梳理: 此时段画坛当有如下几个时期: 首先为李思训( 6 5 3 7 1 8 ) 时期,大李应当为以勾线填彩为主要技法的古典 时期。李思训基本上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然后发展之,从而将青绿山水推上一 高峰,同时也意味着山水画将会由此而变,大凡事物发展到一定的无法逾越的高 峰时,总会是求变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接下来是吴道子( 6 8 5 年左右一一7 6 0 年左右) 、李昭道( 李思训子,史家多 以“二李 并称) 的山水初变期h ,当为水墨山水画的前音。这个时期的变革功 劳在于对前人的“突破性 。据画史记载( 尤以吴道子为多) :“嘉陵江三百余里 山水,一日而毕”,“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际1 5 ”( 唐朝名画录) 。可 见他确实是“只以墨踪为之”的;荆浩也评论他“笔胜于象 。另据章怀太子墓 壁画马球图( 作于唐神龙二年) 也可见:其图纵以怪石,若可扪酌,主要用 以勾线白描的技法,应近于吴画( 这幅图先吴道子约五十年,推而可知,吴画应 该较其成熟完善的) 。所以他虽是以墨线来表现山水之势,但山水形质的表现尚 不完整,应是“有笔无墨 之过吧,然而观其画风却是趋向于写实j x l 的。再次为 王维( 7 0 1 - - - 7 6 1 ) 的水墨山水画发展时期。王维系中唐著名诗人,一生好参佛 1 3 见附录笔法记一文。 1 4 参阅陈传席中国山水i 田j 史第二卷第五章,天津人民美术“;版社,2 0 0 1 年版,第3 7 - 4 2 页。 5 于安澜画品丛书唐朝名画录,第7 5 页。 上海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与其时代写实风 理,为南宗禅信徒。同时他也是继吴道玄后而起的水墨山水画的重要画家( 见朱 景玄唐朝名画录载王维“踪似吴生1 6 ”) 。王维的画作今天我们已经难以见到, 唯有从史料中窥其一斑了。据唐人封演1 7 记载:“元宗时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 近古未有。 这段话所透露的信息是:王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而另开一新面。 接着我们再看张彦远对他的记载。张彦远所处的时代相去王维不远,他在历代 名画记卷十所载关于王维的论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绘画特色,现录如下: “工画山水,体涉古今” “原野簇成,远树过于朴拙。” “复务细巧,翻更失真” “清源寺壁上画辋川,笔力雄健壮” 。余曾见破墨山水” “笔迹劲爽 ” 荆浩评其山水画“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晚明董其昌也 论道:“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 破墨) ,一变勾斫之法一。1 9 并且将他列为“南 宗画”之祖。由此可见王维确实具有发展水墨山水画之功,也就是说使山水画具 有了真正意义的水墨意味。同时王维的山水画也富有浓浓诗意,苏东坡尝评日: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综而述之,水墨山水画自前音吴道子至王维而成功 地开一生面,承六朝自然主义审美之情怀而发扬之,使写实风的水墨山水画得以 由发展而兴盛。其后毕宏,韦偃,张躁、刘商,卢鸿,郑虔、项容、王墨、顾况 、杨炎,朱审、王宰等,直至荆浩,都与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并且画风日趋成熟, 终至大成。 接着我们再回来结合上文笔法记关于唐代水墨画的论述,可得出这样的 结论:在立志采吴生之笔、项容之墨而成一家体的荆浩眼中,能与他无问言的唐 代水墨山水画家唯张璨一人而已。究其原因,首先张璨( 按:张躁之画现已无存, 只有以史料和参考摹本韦偃作牧放图为依据了。) 的“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之论,实则与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及“真者气质俱盛”在内涵上应是有暗 埔于安澜画品丛书唐朝名i 田录,第8 0 页。 封演( 生卒年不详) ,渤海蒂( 今河北景县) 人。唐灭宝中为太学诸生,十五载( 7 5 6 ) 登进十第。 至德後为相卫节度使薛蒿从事,检校屯| 1 1 邮中。大历七、八年问( 7 7 2 7 7 3 ) 曾权邢州刺史。演撰有 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文学重要资料。 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第十,第2 5 0 页。 拇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江苏文艺i l j 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5 8 页。 上海师范人学硕j :学位论文 第一章图真与j e 时代写实风 合之处的;其次,据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一节中对张躁的论 述: 树石之状,妙于韦偃,穷于张通( 原注:张璨) 以及唐朝名画录论述他: 张躁画松石山水,当代擅价,为松树特出古今气势烟霞,势凌风 雨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拍 元汤厘于画鉴中也说: 张璨松石清润可爱,平生曾见四本并佳2 1 等等。另据李公麟奉旨摹写的韦偃作品牧放图可见:山水树石在韦氏时代已 接近成熟期,且张璨的树石法还要妙于韦偃。由此可推知,张璨之画应为荆浩 “采二子之所长( 吴生笔,项容墨) ,成一家之体2 2 的写实风山水画先导;也 可见荆浩对张璨所下的评语应是客观的,并且言下之意张璨的画作与荆他所倡 “图真”理论的创作思想相符合。所以荆浩会对他有如此评价 第三节“图真”与其时北方画坛 接下来我们进入唐末五代的画坛。如果欲还原当时画坛,首先须考察其时的 政治社会形势:自唐中期始,朝廷与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就从未间断过。自安史 之乱至唐宪宗时藩镇曾一度被削弱,然而自公元8 2 1 年始,河北三镇又重新恢复 了割据局面。当时朝廷内患重重,加之中央政权与藩镇政权之间的争战连连;同 时藩镇间兼并侵夺战争也频频不断以及唐政府与西北、西南的民族战争等等,可 谓内忧外患。在此情况下,民不负惨重的压榨与剥削,终至袁晁、裘甫、庞勋以 及王仙芝黄巢揭竿而起。尤以王仙芝黄巢起义于8 8 0 年攻破长安,而至唐僖宗仓 促逃入蜀地( 大画家孙位,腾昌祜随驾入蜀) 。当时,中原可谓乱到极点了。各 方势力混战不已,致使唐政权名存实亡,终于9 0 7 年梁朱政权于开封建立。此后 唐、晋、汉,周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频替,武夫当道,战争不止,杀人如麻, 2 0 于安澜嘶品从书【朱景幺撰】唐朝名画录,第7 9 页。 2 1 于安涮画品丛书【汤厘撰】画鉴,第4 1 0 页 2 2 见附录笔法记一文。 上海师范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与j 时代写实风 致使文人雅士厌恶政治,远离官场而至归隐之风日盛。 在此背景下,当时北方画家大多选择归隐山野,或如孙位等因随僖宗入蜀, 流亡至较安定的地方。上层人士几乎没有山水画家,贵族中好绘事者也屈指可数, 仅有后粱时期的于兢、赵嘉( 赵氏尝礼遇画士胡翼,胡翼者,工画佛道人物,至于车马楼台,无 一不妙,画风写磐。) ,刘彦齐( 人物多假胡翼之手“) 、张图;以及后唐时期的袁嵫( 图 画见闻志载:“善画鱼,谨密形以外,得喻喁游泳之姿4 一) ,李赞华( 图画见闻志载:。予于赞善 大夫赵公第见赞华画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一一) 等数人而已,而且他们都 非专业山水画家。但有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见史载可知他们的画迹大都具有 自然主义写实风,这应当也是其时画坛画风的一个写照。至于当时的山水画家, 则以荆浩( 唐末至梁人) ,关仝( 十世纪画家) 二人为代表。荆浩因五季多故, 隐居在太行山区的洪谷;关仝是他的弟子,据图画见闻志载: “关全,长安人,工画山水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 分庭,有赵阳山居、溪山晚霁、四时山水、桃源,早行 等图传于世2 b 五代名画补遗也对关仝记载如下: “初师荆浩,学山水,全刻意力学,寝食都废,意欲逾浩其山 中人物,唯求安定胡氏添画耳( 或日胡翼) 且全之画也,上突巍峰,下瞰 穷谷,卓尔峭拔者,能一笔而成,其雠诀之状,突如涌出,而又峰岩苍翠 林麓土石,加以地理平远,磴道邈绝,桥徇村堡,杳漠皆备。”2 米芾 画史记关仝说: 关全石木出于毕宏,有枝无干2 2 3 见图i 田j 见闻志卷第二,第6 3 6 4 页 2 4 见图i 面见闻忠卷第二,第6 2 页。 2 5 见图俩见闻志卷第二,第6 2 页。 2 6 见图厕见闻志卷第二,第6 3 页。 2 7 见图i 田j 见闻志卷第_ 二,第6 6 页。 2 8 见i 田i 品丛书【刘道醇撰】五代名画补遗,第l o l 页。 2 9 见画品丛书【米芾撰】画史,第1 9 1 页。 i 坶帅越大¥颅 学位沧文第章幽真1j 其目代写实a 历代画史丽论多以“荆 关”并称,而且他们都 是以隐居高士放浪山 林间,所作山水,常上 突巍峰下瞰空谷,有 高古雄浑之势。他们的 面风写实,这与他们长 期游艺于北方山水问 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参 阻画史记载,我们再回 来观看现尚存世的“荆 关”画作,就会更清晰 地见这个时代的写实 画风:现存于台北故宫 博物院的荆浩之作匡 庐图( 见图1 1 ) ,在 宋代即被定为是荆浩 真迹( 此作骨使如一些研究 者所言非浩手笔,办b 近茸i 风) 。囤中所绘应系太行 山地区的北方山水,整 幅画染天染地,右下角 临水平坡,画松树几株 枝繁叶茂;左下临水,有扁舟一叶,顺着视线观之,向上巍峰重叠,“云中山顶。 四面峻厚”;山腰与山脚都绘有院落;山中小道一条,道中一人趋驴而行,下临 飞瀑几道。整幅画疏密有致教染兼备,层次感极强。树石法成熟,有较强质感。 另外,我们再来看关仝的关山行旅图( 见图21 ) ,此图现减于台湾故宫博 物院。从这幅图我们也可看出他与荆浩画风的一脉相承处。此图也像匡庐图 一样,天地皆染;图的下方山脚幽岩峡凋处,有村落一座,中有行人,杂以鸡犬 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图真与其时代写实风 之声相闻;山中云气缠绕,大岩小石穿插,山谷成溪,小桥流水;上一怪石大峰 突兀于云天,具有雄浑巍峨之势。同时还可参阅传为关仝的画作层峦秋霭图, 也可见画风与前图的相似处。图史互参,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代的北方 画风极其强调天地人之关系,也可见此时画家以自然造化为师,进而得其心源的 地方,画风极具自然主义写实性。 除上文论述的画家之外,当时北方画坛上的画家还有后唐善写胡地之景的胡 镊,以及李玄应、李玄审兄弟和画竹高手李夫人;后晋画家王仁寿、胡严徵和后 周善画竹的画家施磷善画松柏的画家释德符以及画佛道的画家释智蕴等,参阅 画史乃知他们的画风也多具有写实性。 另“荆关”之后接其农钵的山水画家应当以李成( 9 1 9 - - 9 6 7 ) ,范宽( 五代 末宋初人) 最具代表性,宣和画谱记有梅尧臣观摩荆浩的山水画后所题“范 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的诗句,虽有过誉之处,但却极具史料意义, 并且告诉了我们范宽、李成的师承问题。 历代画史画论对李成的记载甚多,我们选有代表性的论述兹录如下: 据图画见闻志载: “字成熙,其先唐宗室,避地营丘,因家焉,祖父皆以儒学吏事闻于时, 至成志尚冲寂,高谢荣进,博涉经史外,尤善画山水寒林,神化精灵,绝人 远甚事见宋白所撰墓碣有烟岚、晓景、风雨,四时山水 , 松柏、寒林等图传于世”3 。 据圣朝名画评: “成之为画,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 峰峦重叠,间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 按:此 处意应与 之真同) 景,思清格老,古无其人”1 又皇朝事实类苑: 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 又宣和画谱: 李成所画山林泽数,平远易险,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 3 0 图画见闻志卷第三,第1 1 7 1 1 8 页。 3 1 画品从书【刘道醇撰】圣朝名i 田i 评,第1 3 l 页。 3 2 转引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7 9 页。 i :海师m 学硎l :学 t 论文笫章月真i ,h 时代写实目 洞,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广川画跋也赞他: 其鲍人处,不在得真形,山水木石,烟霞岚雾问。其天机之动,阳 开阴阖,迅发惊绝,世不得而知也夫为画而至相岳画者,是其形之适哉? 非 得于妙解者,未有能遗此者也“ 由此可见历来画论画史对李成评价是很高的,从咀上论述中所描绘的情况也可看 出李成画风的自然主义写实性,在下文中,我们将对照李成的画作深入讨论之。 画史画论对范宽的记载如: 图画见闻志; 范宽,字中立,华原人,工画山水,理通神会,奇能绝世,体与关、李 特异而格律相抗有胃雪高峰、四时山水并人物传于世” 圣朝名画评: 一居山林问,常危坐终e l 纵目四顾,以求其趣一递对景造意,不取 烦饰,写山真( 按:与 之“真” 惠近) 骨 “ 另米芾画史言其: 叶# 雪山,全师世所谓王摩诘”。” 汤厘画鉴说他: “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 有这些资料可见范宽的对景造意,写山真体的 写实画风之处。圈豳 由以上史料而知,李范山水画所宗法的理晴萧寺围( 局部1 田12 论,应与荆浩在他那个时代雄浑的自然主义写实风背景下所提出的“图真”理论 一脉相承。所以李范的画风极具其时代的写实风特征,这些特征在他们的画作中 也可得到印证。在此,我们可参阅李成的晴峦萧寺图( 见图l2 ) ( 藏美国纳 尔逊美术馆) 及读碑窠石图( 藏同本人阪美术馆) 来简要的论述。观囤而见, 宜自辫卷第l 一,箢2 4 2 2 蚪页。 t 日目m * 【簟遍著】广_ ,1 跬,第2 7 7 圈q 见闻。卷第删,第1 5 1 页。 “i a 烈书毛朝g 口l 评,笫1 3 2 负 目品m * 目史第2 0 8 血, ( 1 目h * 目鉴j 第4 17 鲰, 海师范大学碰j 学位论文第一章目真0 兑时代实风 真的是如圣朝名画评所言 “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峰峦重叠,问 露祠墅此为最佳。至于林木稠薄,泉流深浅,如就真景,思清格老,古无其 人 ” ” 溪山行旅图( 见图1 (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是范宽画作中最具代表性的, 加之参阅雪景寒林图,雪霁图群峰,也 可见“对景造意,不屈烦饰,写山真骨”明显 透露范宽写实画风的论述不假。 纵观其时画坛,与李范写实风同时突出的, 除有活动于后周及北宋初期擅长作界画与山水 树石的郭忠恕( 9 3 0 左右9 7 7 ) 等之外,更是 有继承他们衣钵的学生辈画家,如图画见闻 志论三家山水所论述的: “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全、华 原范宽智妙八神,才高出类,三家鼎i 寺, 百代标程翟( 翟院深) 学李,刘( 刘 永) 学关,纪( 纪真) 学范复有王士 元、王端、燕贵、许道宁 高克明、郭熙、车宗成,丘讷之流 州。 目i3 图画见闻志细致的记载了直接师承李范及受其画风影响的画家代不乏人。 以上是这个时期北方画坛及画家的大体状况。我们如果试图实在深入地把握 荆浩笔法记诸如“国真”的理论内涵,还需要考察其时南方画坛画家的状况, 由于中唐以后帝王两次囡藩镇之乱及农民战争的原故避难入蜀,同时也把当时的 先进文化带到了南方,以及当时南北方从未停止过文化与商业联系及交流,所以 南北画坛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畎系,f 面我们就一同进入此时的南方画坛去看 看。 :镒揣:i i 驾凳船 卜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一章图真j j 其时代写实风 第四节“图真”与其时南方画坛 五季多乱,然而与北方相比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也相对繁荣。根据范文澜先 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中编的论述,唐代的经济高度发达,尤其是长江流域, 形成许多大型城市。所以与东汉末期乱后仅成三国鼎立相比,在唐末乱后就形成 了五代及北方一个小国,南方九小国的五代十国局面。 我们先看吴、唐两国。唐末杨行密据淮南,于9 0 2 年受唐封为吴王,建都扬 州,从而得以有效地阻止了北方战乱而未及长江流域。9 2 7 年其子称帝,国号吴。 9 3 7 年,徐知诰代之,吴亡。徐知诰改自己的名字为李异,建都于金陵,同时改 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于9 7 5 年为宋所灭。南唐历中主后主两朝,基本上没 有战争,即使后期有些战争,也并不激烈残忍,而且统治者平时尚注重保境安民, 国内还算一片升平。加之南唐历代君臣都是风雅之士,中主李瑕时期还在宫廷设 立了翰林图画院,同时中主李瑕、后主李煜也善画,所以各地画家分至投奔( 其 中亦有北方画家) 。图画院中闻名于当世的画家有周文矩、顾闳中,竹梦松,王 齐翰、唐希雅,卫贤,赵干、高大冲,朱澄、曹仲玄,厉昭庆,解处中,顾德 谦等;院外画家有盛名的有野逸之锺陵徐熙和常被皇帝召去作画的董源、徐崇 嗣,以及巨然、刘道士等。可见南唐之绘事是盛极一时的。 十国中艺术繁荣的小国,除南唐外,还有蜀国( 唐,蜀在当时为十小国中的 大国) 。其余小国因疆土,社会及政治的原故都没有大成就的画家,我们在此就 一笔带过不论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蜀国的情况: 唐末王建据西川,于9 0 7 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蜀。9 2 5 年为北方的后唐 所灭,随后此地由孟知祥治理并且于9 3 4 年称帝,国号仍为蜀( 史称后蜀) ,也 建都在成都。至9 6 5 年为宋所灭。其前后7 4 年基本安定,经济也较繁荣。 当时因战争的缘故,中原画家多避难入蜀,如韦偃、王宰、张璨、孙位,滕 昌祜、刁光胤等,对促进蜀地水墨画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张璨的山水画在蜀 地最有时誉;以及在蜀中称作“小李将军 的山水画家李界颇具影响,益州名 画录记载他: “李异者,成都人也,小字锦奴。年才弱冠,志攻山水,天纵生知,不 h 海师大学硕j :学位论文第章圈真与苴时代写实风 从师擘初得张璨员外山水一轴,玩之数日,云未尽其妙矣,遂出意写蜀境 山川平远。” 由记载可知李舁是受张璨影响的画家,而且天资甚高,画技超然,非浪得虚名。 当时画坛如以影响大来论,首先当推避乱入蜀的画家孙位,孙位主要活动于唐束, 较荆浩略早一些。8 8 0 年隋僖宗入蜀。益州名画录对他的画评价甚高,黄休 复在书中品评他为逸格中一人,记载说;: “孙住者,东越人也光启年应天寺无智禅师请画山石两堵,龙水 两堵,寺门东畔画东方天王厦部从两堵,昭觉寺休梦长老请画浮沮先生 松石一堵,念润州高座寺张增繇战胜一堵,两寺天王部众,人鬼相杂, 矛戟鼓吹,纵横驰突,交加嘎击,欲有声响,鹰是之类皆三五笔而成,弓弦 斧柄之属并缀笔而描,如纵绳而正矣其有龙拿水汹,千状万态,势欲 飞动松石,墨竹笔精墨妙,雄壮气象莫可记述,非天纵其能,情高格选, 其孰能与于此耶? ,川 郭若虚于图画见闻志也这样记载他: 志行孤洁。情韵疏放笔力狂- 隆,不以敷彩为功,长安,蜀川皆 有画壁,实奇迹也” 孙位是荆浩略前的大画家,考察其人其画可更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荆浩;再者孙 位又是一位南渡画家,对南方画坛影响甚大研究其人其画对我们把握南方画坛 的状况也有直接的帮助。由史料记载看,历代论者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也可 见他在水墨画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即孙位的绘画成就应是自张璨后对唐代水墨画 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从现存孙位的画作中得到进一步印证。孙位的画迹现在尚 有一幅高逸围( 见图1 4 ) ( 减上海博物馆) ,这幅图除绘有人物外还有大 :+ 勰i i :i i 谶孺斜i 黔“”“”“”7 4 ”圉目见闻忠卷第二,第4 7 。 i :海师范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图真j :l - 时代写实风 石及树木几株绘在画面突出位置,由此可窥孙位山水画成就的一斑。如图:高 逸图中的山石用细柔松劲的线条勾山石,随后用不同的墨色皴擦,再敷以浅淡 色彩,以显山石的质感。山石阴阳相背,深浅凸凹,表现到位。比较董源稍晚的 卫贤所作高士图中的山石面目,有十分相近之处。在看高逸图中的树法, 先用有变化的线条勾轮廓,继而皴擦,极具质感。总揽孙位的画作,他的画风应 是写实的,也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其时的画坛画风状况。同时也可推知,山水画 发展到了唐末,已趋成熟,也是随后出现荆浩这样集大成大师的必要条件。孙位 在南方画坛影响巨大,黄筌、孔嵩、黄居案师承之;石恪、孙太古,贯休也为其 画风影响。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孙位的影响是波及全国的,无论是北方荆浩,还 是南方董、巨、卫贤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篇幅有限,暂不多论。读者可参 阅汤哲明先生的国画之江南第三章的论述。 当时前蜀蜀主王建好交文士,投蜀画家文士都能得到礼遇,历史上称这时的 蜀国有“唐之遗风 。尤其后蜀孟昶于9 3 6 年创办“翰林书画院 后,蜀之绘事 更是繁荣。王蜀时画家高道兴为内廷图画库使,可见当时画家受到礼遇的情况。 当时在王蜀为翰林待诏,而后继续在孟蜀为官的有房从真、宋艺,阮知晦等。还 有名画家黄筌1 7 岁就被王蜀授予待诏,而至孟蜀加检校少府监,赐金紫,应该 相当于现在的画院院长之职。后蜀除接受前蜀画家外,见载者还有其父也在画院 的如高从遇,阮惟德、杜敬安,黄居宝兄弟、赵忠义等,此外还有蒲师训,蒲延 昌,张玫、徐德昌等;院外画家名于当时的有善画山水龙水的杜楷、孔嵩等,道 士李寿仪以及释令宗也有时名。 观南方( 即唐、蜀两国) 的画坛:因蜀国的统治者接纳文士是为了附庸风雅, 所以不可能真正地去尊重来附文士。而且蜀地绘画之盛,就山水画而言,都没能 出孙位的门墙,以及五代时蜀地绘画的成就主要在花鸟,如黄筌虽师承孙位学山 水一科,但他更“善画花竹翎毛”,这可能与当时的文学风影响有关吧。据史载, 蜀地的花鸟画“多写禁御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及可证“窗前小壁四墙上画四 时花鸟,体制精绝”( 图画见闻志) 4 4 的王建墓门上所绘之类的花鸟画等。就其 时画坛画风看,也是极具自然主义写实风的画坛。 当时南方绘画,尤其山水画一科,最能代表南方特色的,应在南唐。相较蜀 “图画见闻志卷第- - ) ,刁光胤条,第5 9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学位论文第一章圈真与# 时代写实风 国,南唐君臣都是文艺能手,有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们能够真正地亲近礼遇文 士画家,而且经常举办笔会,与画家相互切磋,无形中会促进画家画艺的糟进。 所以南唐的花乌、人物、山水具有极高的成就尤以山水最为突出,也最能代表 南方一系的特征。 南唐山水画家董源、赵干、卫贤、巨然、刘道士等都是当时圣手其中尤以 董源、巨然最具代表性,史以“董、巨”并称。所谓南方山水画,也大都是指“董、 巨”一系的山水。现在如果我们把“董巨”的山水画与北方的“荆关”作一比较, 依据史料可见“董巨”的特点如下: 写山水江 湖,重汀绝岸, 峰峦晦明,林靠 烟雨,气象温 润。 j :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印证荆浩“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的说法“。所以我 应是自然主义写实风的。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到董源 可更进一步得出我们上文所说这时画坛主流画风具写。 万壑松风图( 现存上海博物馆) ,还有如圣朝名面 宛立风骨又于林麓自j 多用卵石,松柏草竹,交相掩l 具写实风的秋山问道图( 见图16 ) :卫贤的高 士图( 陈传席先生认为其能熔南北于炉) ;赵干的行 江初雪图( 董源主持画院时赵干乃画院学生画 风很可能受董影响) ;另有传为徐熙所作的雪竹图 ( 现藏上海博物馆) 等等,都可作为物证而证明其 时的写实画风。 综上所述,唐末五代的画坛虽分南北,画作也 会因地理地貌的不同而各异,然而,当时的主流画 风都是自然主义写实之风格,这一特点是无南北之 分的。基于这个特点,我们再回到笔法记一文 中去考察诸如“图真”的理论,则会得出这样一个 结论:“图真”及文中其他理论的提出当有其时代 画坛自然主义写实风的背景( 当然亦有其时代之思 想背景,如新儒学之兴,禅宗之盛等,我将于下文 细论之) 。下文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回到笔法记原j 山真面目。 “ 解读( 潢岸蹦) j 。海书画h l 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7 剪 - 1 8 上海师范人学硕:学位论文第二章“图真”之再发现 第二章“图真 之再发现 第一节“真”及其研究现状 笔法记一文用“真者如下: 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日:“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教学课件试卷收费
- 《金融风险管理》(第四版)课件全套 1-11 第1章 金融风险概述 -第11章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方案
- CN120222439A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飞轮储能系统的电磁传导抑制方法
- 设施设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新型便利店品牌形象改造店面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校园文化临时设施快速响应与专业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农家乐民宿租赁合同纠纷调解协议书
- 2025年特色农家乐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星级酒店客房及公共区域全面清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家庭财产分割及未成年子女共同抚养责任协议规范文本
- 高频变压器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 杜邦安全培训课件
- 16949工程变更课件
- 国宝文物运送活动方案
- 2024年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护理沟通与服务课件
- 高低压配电施工设计方案
- 2025年辽宁省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详解
- 企业种子管理制度
- 2025年村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上海长租公寓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