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必考过关题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16;Na-23;Ca-40;一、选择题:1、小明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了一套发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若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大理石,利用该装置可制二氧化碳C利用该装置制氧气,液体试剂为双氧水D利用该装置制氧气,无纺布包内二氧化锰越多,生成氧气就越多2、如图为运用数字化实验测量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入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后相对压强的变化曲线,结合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到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注入装置时,挤压了瓶内气体B曲线到压强缓慢下降是因为没有振荡装置,装置内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来得及和石灰浆反应C曲线到迅速下降是振荡装置后,石灰浆和瓶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结果D曲线表明氢氧化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3、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构成世界上最软的矿物质石墨,也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2017年合成出由碳原子构成的另外一种新物质T-碳。T-碳是一种蓬松的碳材料,内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密度非常小(约为石燃的2/3,金刚石的1/2),具有很高的硬度。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碳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作为储能材料提供可能B相同体积的T-碳、石墨、金刚石,质量最轻的是石墨CT-碳、石墨、金刚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DT-碳、石墨、金刚石都属于碳单质4、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和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河水经过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后变得清澈透明,所以得到的是纯水C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D大部分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在受热时变大,受冷时变小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下列图象或装置能正确反映其所述实验事实的是()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SO2和SO3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B因为C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属于酸C因为金刚石与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D因为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8、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B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C石灰石接触稀盐酸后,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会立刻变蓝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9、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只有实验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B实验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C在实验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D由实验推断,实验中有酸性物质10、已知:CO+CuOCu+CO2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中通入CO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B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答案:12345678910DDBCCCDCDB二、填空题:1、饮用雪碧时,小雨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产生了兴趣,他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请写出二氧化碳溶于水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进行实验】(1)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立刻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立刻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 。(2)制取二氧化碳,以软塑料瓶为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后备用。a定性实验(3)实验: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分别倒入250毫升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发生形变 。得出结论: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b定量实验(4)实验: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1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实验:另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让气体在水中充分溶解 。(5)记录数据:实验编号抽取气体的体积抽取蒸馏水的体积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10mL空气10mL20mL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10mL13mL【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 体积的二氧化碳。【反思质疑】为了能更加直接的观察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化学老师用数字实验测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烧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连接压强传感器和一只装有20mL备用的蒸馏水的注射器,刚开始时测量到容器内压强为106.07KPa,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压强开始缓慢减小,约10秒后振荡烧瓶,观察到压强明显减小,一段时间后压强几乎不变,最终烧瓶内压强为106.51KPa压强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1)BC段压强上升的原因是: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 。(2)D点压强大于B点,说明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由此你的解释是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 。答案:解:【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CO2+H2O=H2CO3;【进行实验】(1)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立刻盖上瓶塞后再冷却的原因是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故填: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赶走蒸馏水中溶解的气体,减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防止气体进入,影响实验;(3)取两瓶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分别倒入250毫升水,立即盖紧瓶盖。将其中一瓶静置,一瓶充分振荡。观察到,静置的一瓶几乎没有发生形变,而振荡后的塑料瓶发生形变。得出结论:振荡,可以加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故填:发生形变;(4)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让气体和水充分溶解,故填:让气体在水中充分溶解;【得出结论】表中数据可知:10mL水中只能溶解(20mL-13mL)=7mL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0.7;故填:0.7;【反思质疑】(1)实验中迅速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即BC段压强上升;故填:将注射器里的蒸馏水全部压入烧瓶中,造成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增大;(2)因为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因此反应后压强略大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故填:1体积水只能溶解0.7体积的二氧化碳,所以加入的水也占有一定的体积。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提高火焰温度(2)随着不断加热,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3)小明发现通入试管中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中可能生成了CO。【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有CO生成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CO生成;猜想二;有CO生成。【查阅资料】氢氧化钠能与CO2反应,但不与CO反应。【设计方案】同学们合作设计出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 。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后,关闭开关1,观察到有气泡从液面逸出,气球膨胀 ,说明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CO2。打开开关1和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口,观察到气体被点燃,发生燃烧 ,说明逸出的气体是CO,猜想二成立。答案:解:(1)酒精灯上的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提高火焰温度;故填:使火焰集中,提高火焰温度;(2)在高温的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2CuO 2Cu+CO2;(3)【进行实验】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故填: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后,关闭开关1,观察到有气泡从液面逸出,气球膨胀,说明逸出液面的气体不是CO2故填:膨胀;打开开关1和2,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口,观察到气体被点燃,发生燃烧,说明逸出的气体是CO,猜想二成立;故填:气体被点燃,发生燃烧。3、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一些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酒精灯 ,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B (填字母编号),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 ,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装药品收集气体一验满”。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丽同学加热氯化铵(NH4C1)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同时还有氯化钙和水生成,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A ,收集装置是E (填字母编号),请你帮助小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答案:解:(1)是酒精灯,是试管。故填:酒精灯;试管。(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故填:B;D;密度比空气大。(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一验满;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应该用澄清石灰水,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Ca(OH)2+CO2CaCO3+H2O。(4)加热氯化铵(NH4C1)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A;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故填:A;E;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如下:(1)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2)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吸收,D中蜡烛不会熄灭。【现象分析】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1)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生成的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时会带出水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D中蜡烛熄灭,请从溶解性的角度说明澄清石灰水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很少,因此澄清石灰水无法完全吸收二氧化碳 。(4)D中下层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查阅资料】自然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水蒸气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大约占26%,其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用集气瓶收集相同体积的三种气体样本(分别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湿润的二氧化碳和干燥的空气),经太阳灯光源等距离照射,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得出结论】通过曲线a和b的对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通过曲线b和c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的结论。则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 答案:解:(1)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气体通过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故答案为:生成的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时会带出水;(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3)从溶解性的角度说明澄清石灰水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很少,因此澄清石灰水无法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故答案为:常温下,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因此澄清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很少,因此澄清石灰水无法完全吸收二氧化碳;(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经营合同
- 智能在线旅游预订服务系统合同
- 公产房买卖协议
- 绿色大型绿色能源项目容量优化与升级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绿色1000吨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模建设形态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低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 跨境电商物流仓储库存周转数据分析报告2025:区域对比分析
- 跨境电商平台用户画像分析2025年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智慧家居提升居住环境普惠性研究报告
- 政策支持的人工智能+智能合约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小区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 抗滑桩安全技术交底
- GB/T 5271.28-2001信息技术词汇第28部分: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专家系统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GA/T 1678-2019法庭科学鞋底磨损特征检验技术规范
- 《数字媒体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Word版
- 预备队员考核表
- 庆阳地区地下水供水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 储能项目竣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