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对本人 递交的学位论文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在校内和与学校有协议的部门公布论文并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安体育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 导师: 日期: 日期: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ii 摘 要 农民健身工程是全民健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发展对提高农村劳动 效率、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广大农民对于健康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体育健身将成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实事求是,对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体育进行深 入研究。 陕西关中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因素、 经济条件因素、 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一些地方对新修健身场所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些地方闲置或挪为他用,致使国家资 源浪费严重。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 关中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关中地区常住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的调 查、分析,总结其特征,探索健身场所建设的方案,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陕西关 中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为该地区农村体育 可持续性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构建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新模式,满足农村 居民体育锻炼多元化需求。以期有效促进农村体育的进程,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为 关中地区农村的和谐发展尽绵薄之力。 研究结论: (1)农民锻炼行为特征决定场地建设类型,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明 显:时间主要集中是农闲时的 113 月份和 79 月份;项目选择主要以运动强度小, 无身体直接对抗并且娱乐性强的项目为主;锻炼形式主要以个人或集体为主,家庭体 育非常少;场地选择以就近的公共活动场所为主。 (2)农村目前人口年龄结构特征主要是以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访谈中了 解到现有锻炼场地设施与农村人口的锻炼能力存在差异,尤其老年人的锻炼不能很好 的满足。 (3)通过对关中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场所进行调查了解,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关 中地区共 499 个乡镇, 8543个行政村 (除去区建制下涉农乡镇、 村) , 现有农民 15241177 人。截止 2011 年 10 月关中地区共完工“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0 项。平均每两 个乡镇拥有一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人均拥有场地面积 0.013 平方米,比我 国人均体育场地 1.03 平方米小了约 80 陪。场地设施不足是制约农民体育锻炼的首要 因素,需进一步建设农村健身场地设施,以满足农民锻炼的需要。 关键词:关键词: 关中农民;锻炼特征;健身场所;建设关中农民;锻炼特征;健身场所;建设 论文类型:论文类型:应用应用性研究性研究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iii abstract peasants body-building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ject,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rural sports are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rural labor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 new socialism construction in countryside. as peasants income levels are rising, every peasant concerns more about their health, sport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rur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this research takes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sists to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the author has in-depth study of the rural sports of the guanzhong region of shanxi province .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 factors of economic conditions ,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factors of guanzhong region, the utilization of some newly built fitness places is not high, even some places idle or move for others , causing serious waste of national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uses literature , field trips, questionnaires and expert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ural sports of guanzhong area. in order to build the farmers physical exercise new mode of guanzhong area and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rural residents in physical exercis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the resident farmers of the guanzhong region ,to explore the building programs of fitness sites , to use the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rural sports of the guanzhong region ,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rural sports. that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o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rural sports ,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reas . research conclusions: (1)farmers exercis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 decides the type of site construction, the feature of farmer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in guanzhong area is obvious:the time is mainly focused on from november to march an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n slack seasons; project selection is mainly in low-intensity exercise, no physical direct confrontation and strong entertainment items; the exercis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family sports are few;site selection is mainly in the nearest public places. (2)rural population age feature is mainly the elderly and the left-behind children,we know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existing exercise venues and facilities and the exercise ability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especially the elderly exercise cannot be met well from the interview. (3)there has a serious shortage of venues and faciliti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e of farmers sports fitness centers in guanzhong area. there are a total of 499 towns, 8543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excluding district formed under its township and village), and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iv 15241177 farmers in guanzhong region.up to october of 2011,the sports fitness project of village has been finished 250 items. every two towns have one sports fitness project of village ,per capita has a site area of 0.013 square meters, chinas per capita sports venues is 1.03 square meters ,about 80 to accompany. the lack of venues and facilities is the primary factor restricting farmers physical exercise, we should future build the rural fitness faci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farmers exercise. key words: peasants in guanzhong region; exercising characteristics; fitness centers; construction. type of thesis:theoretical research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v 目目 录录 1 前言 . 1 1.1 选题依据 . 1 1.2 文献综述 .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2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6 1.3.1 研究目的 . 6 1.3.2 研究意义 . 6 1.4 研究对象 . 6 1.5 研究方法 . 7 1.5.1 文献资料法 . 7 1.5.2 调查法 . 7 1.5.3 数理统计法 . 8 1.5.4 逻辑分析法 . 8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9 2.1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 . 9 2.1.1 关中地区农村常住农民年龄结构现状 . 9 2.1.2 农民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 . 9 2.1.3 农民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 . 10 2.1.4 农民体育锻炼场地的调查 . 12 2.1.5 农民锻炼形式的调查 . 12 2.2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 13 2.2.1.缺乏时间精力 . 13 2.2.2 场地设施不足 . 14 2.2.3 经济收入低 . 15 2.2.4 关中地区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 . 16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vi 3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场地建设对策 . 17 3.1 区别对待修建小型体育健身场所 . 17 3.2 区别对待多元化筹资 . 17 3.3 建设用地以“公”“私”废弃场所为主 . 18 3.4 建设项目因地制宜. 18 4 结论与建议 . 18 4.1 结论 . 18 4.2 建议.18 6 致 谢 . 20 7 参考文献 . 21 8 附 件 . 24 附件一: 调查问卷 . 24 附件二:调查中收集到的资料 . 28 附件三:访谈提纲 . 31 附件四:访谈记录 . 32 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6 发表论文. 36 获奖情况. 36 研究课题. 36 10 承 诺 书 . 37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952 年 6 月 10 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工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 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如今已经半个世纪过去,这一题词的真切含义已经被人 们所深切领悟。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人民体质健康问题,1995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刚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 确提出要“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 2006 年 3 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 ;2007 年 5 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改 委和财政部联合制定下发了 “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 。国务院于 2011 年 2 月 15 日再次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 的通知。这些 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体育事业的关心,对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 体育作为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更是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目的是满足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农民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 在“体育三下乡”活动的强劲推动下,一个个崭新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呈现在了 农民朋友的眼前,农民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逐渐具备。 近年来, 陕西关中各地区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始终把解决好农村体育问题作 为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 一些成果,农村体育现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一个和谐的农村体育环境逐渐展 现。 然而,随着农村体育健身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制约农民体育健身的新问题 又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新建场地设施与农民体育健身的契合程度问题、新建场 地辐射面太小,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民实际锻炼需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 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本文正是紧随新场地建设,探索新场地建成后依然困扰 农民体育健身的场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构建关中地区农村体育新模式。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而对中国 文化与中国农民的生存发展关系的研究则涉及很少。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 的中国现代化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等人的中国:传统与变迁等。其中较 为关注中国文化与中国农民问题的思想家,英国的伯兰特罗素是一个代表,他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2 在中国问题和中西方文化比较两部著作中集中地论述了对中国文化的看 法: 把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产生归结于中国古代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并认 为中国文化具有农业文明的特征;同时认为,西方的工业文明虽然促进了物质生 产的发展,但却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异化与分裂,这种状况与人类追求的 终极目标不一致,而滋生于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以追求和平、和谐、生活乐趣为 内容的中国农业文明,却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归。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异化,这与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不 符,决定了其发展的局限性。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产生于农业生产之中的农 耕文明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滋生于 农耕文明之中的体育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原真性特点。 本研究正是高瞻于这种文 化之上,探索该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与意义,以获取体育文化服务于社会、服 务于农村的有效途径。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近 10 年国内农民体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相关著 作、硕博士毕业论文、体育期刊论文等,可谓是研究颇丰。我国体育科研工作者 顺应农村体育发展需求,有关农村和农民体育的研究呈现明显逐年递增的趋势。 1.2.2.1 农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田雨普教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战略 1一文 中, 指出农村体育将成为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工作重点,发展农村体育不必以 小城镇为重点。伴随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逐步落实,伴 随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体育工作应当加强,农民体育应成为体育工作 的重点。虞重干教授在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 2一文中,指出农村体育的根 基在于村落,村落是农村最基本的社区是农村的主体,只有体育进入村落,农民 才能得到实在的享受。 而小城镇体育是城市体育的延伸, 活动内容远离村落实际, 农村体育远非小城镇体育所能带动。杨小明,田雨普的机遇与挑战:新农村建 设背景下的农民体育 3, 提出理顺体育组织管理体系, 统筹城乡群众体育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培育体育主体力量及优化配置学校体育资源等。 农村体育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多研究了农村体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的 重要作用和地位。本研究正是继承了前人这些研究成果,在此理论为契机,探讨 并促进该战略深入落实和实施,为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服务。 1.2.2.2 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研究 2006 年, 国家体育总局制订下发了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 4, 并于当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 角度,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必要性、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效应、 “农民体 育健身工程”建好后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例如:孙宏建等实施农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3 民体育健身工程应以学校为基地乡镇为中心 5一文认为,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 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领导和扶持, 各地乡镇政府应将开展农民健身工程纳入社会发 展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欧阳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农村全民健身工 程实施战略研究建议:落实和实施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基础是小康社会, 在经济水平与农民生活相适应的情况下以“节日”体育比赛表演为龙头,组织开 展农村体育活动 6;曾庆旋等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 制因、展望及对策以湖北省部分试点行政村为例 7建议:关注民生,增加农 民收入,激发农民融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要大力宣传,扩大农民健身工程 的影响力,完善组织机构,形成政府与社会合力并举的局面。 纵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研究的成果, 多数学者认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必须 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近年来,中央一再减轻农民负担,使得农村生活水平已 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贯彻实施农村体育工程已经条件成熟。 1.2.2.3 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研究 谢静月的我国农村体育如何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层面走向成熟 8通过研究 发现: 农村乡镇体育工作的职能不明确, 县级体育部门农村体育工作的渠道不畅, 认为应实施农村体育与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模式, 使农村的体育发展有可靠的组 织保障。李会增等的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9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 事业,离不开一个健全的组织,体育组织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政府型体育组织, 一是群众体育组织,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县级以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 负起责任;乡镇政府把体育事业纳入乡镇发展总体规划;发挥农民体育协会的作 用;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归纳起来无非两条:一是政府 型体育组织,或群众性体育组织。二是将二者或交错互补或单进式组织管理农村 体育。 本研究试图探索第三条组织管理农村体育的途径,通过该途径盘活农村体 育,使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变的简单容易。 1.2.2.4 农村体育现状研究 关于农村体育现状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成果最 多的部分。研究内容涉及到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社会体育指导员、 体育人口、体育消费、体育场地器材和体育锻炼时间、地点、内容等诸多方面。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农村体育现状,探求发展对策。例如:倪东业等对湖北省少 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调查 10;彭英四川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与 研究 11一文认为要加大县、乡财政拨款,将农村学校体育和民族体育的发展作 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杜俊娟等对北京市平谷区农村体育的调查 12 结果显示:北京平谷区政府在体育制度建设、资金筹集、场地设施建设、活动内 容等多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使得该区近几年农村体育逐渐走进农民生活;王园园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4 等 贵州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3一文认为要从加大全民健身宣传 力度;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以点带面分层 推进农村体育。 纵观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是:1、资金不足;2、组织 机构不健全;3、宣传力度不够;4、缺少指导;5、场地不足。本研究着重从场 地建设、项目指导、宣传等方面来进一步填充论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农村 体育发展献计献策。 1.2.2.5 农村村落体育研究 胡庆山等的论村落农民体育 14认为:新农村建设中需要采用一种眼光向 下的“平民化”视野对村落农民体育进行研究,新农村建设为村落农民体育的发 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村落农民体育亦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内容, 可采取 “相 融互动” 的共赢策略来推动新农村建设与村落农民体育的和谐发展。 罗湘林的 对 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 15,以湖南省中部区域的“刘村”为研究对象,分 析了该村体育近代以来的历史沿革,概括了村落体育的总体特征,并对其作用于 民众个体的功能、社会结构功能、社会文化功能进行了探讨,该研究为后续同类 研究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范式。郭修金等的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与社会 功能探析山东临沂沈泉庄的实地研究 16,在山东临沂沈泉庄村实地研究的基 础上,对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功能进行归纳与探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组 织的松散性和形式的灵活性、时间的季节性和内容的民俗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 和活动群体的不平衡性以及功效的积极性和无序的偏向性。 功能主要表现在有利 于村落社区的整合、可以传承民间文化、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和规避社会秩序的 失范等方面。 从村落体育的研究成果来看,其特点主要体现组织松散;参与人数多且不均 衡,不稳定;参与时间季节性明显;活动内容民族性突出。本研究结合“体育三 下乡” 政策, 充分利用农民体育锻炼物质平台, 顺应农民锻炼的习惯及兴趣爱好, 将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民真正走进农村体育,同时,使农 村体育真正走近农民。 1.2.2.6 农民锻炼行为特征的研究 关于农民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研究结果甚少,徐雪峰等以农村为基础的小 城镇不同职业居民体育行为特征研究 17一文研究结果表明:小城镇不同职业居 民 空闲时间主要是做家务、聚友聊天、下棋打牌、辅导孩子,体育健身在他们 的生活中可有可无; 而不同职业体育活动项目中慢跑和长走是他们选择的主要项 目,农民、个人和离退休人员选择传统项目者较多,而科教文卫、管理人员、服 务人员选择项目呈现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在组织形式上一个人单独的最大,相 关部门组织活动较少。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5 王合霞、唐亮的职业工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研究以胜利油田工人为 例 18,以转换理论模型为指导,探讨采油工人从静止到活动再到保持体育 锻炼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胜利油田采油工人的体育锻炼大都处于准备阶 段及行动阶段。胜利油田采油工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没时间或工作很 累,想锻炼但惰性大,身体欠佳或有病,缺乏锻炼的相关知识,缺乏技术指导,缺乏 锻炼伙伴,害怕锻炼损伤,缺乏锻炼的场所和设备,气候或锻炼的环境不佳,参加 锻炼费用较高,领导不支持体育锻炼,家庭不支持,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丁赟、 徐赟的 宁夏大学学生健康认知与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分析 19,研究表明:大学生 对健康概念的认识较明确、完整,心理健康、锻炼身体、平衡膳食是大学生健康 生活方式的倾向性选择,并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更重视心理健康的趋势.提出了影 响学生健康的因素是情绪不稳定、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对自身健康状况主 观感觉良好,明确了体育锻炼对个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参与余暇时间体育锻炼的 积极性较高,但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缺乏科学性。徐建清等的福建成年国民体 育锻炼行为阶层差异的初步分析 20, 在考察了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依据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 提出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学意义不仅是不 同阶层分化的标志性产物,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新技术革命时代不同个体追求回报 的表现形式。认为研究不同阶层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具体差异,可以为分析中国 城镇社会的社会分层状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于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只有少数不同职业体 育锻炼行为特征方面的研究,而且结果是高度概括,显示不明确,本研究进一步 缩小研究范围,具体到农民这一特点职业,来具体探讨其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 1.2.2.7 西部农村体育研究 文献资料显示, 新世纪农村体育研究中对省 (市) 自治区的区域性研究较多, 其中以西北地区为主体的西部农村及农民体育研究最为突出。例如:柳若松等的 我国西北地区农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1,对西北地区农民体育中参加 的人数、认识的程度、开展的项目、锻炼的时间、投入的经费等一系列情况进行 了研究。认为西北地区农民体育虽然有所发展,但尚未真正起步。主要原因是文 化、经济欠发达,许多农民温饱问题还未解决。同时观念比较落后,认识不够明 确,尤其对农民体育缺乏深层次上的理解。黄静珊等的陕西省农民体育现状的 调查与分析 22,指出陕西省农村体育人口为 4.83%,与全国水平差异显著,造成 上述原因的因素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农民群体封建思想意识浓厚, 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对农民体育的组织管理和 指导相对薄弱。朱建民的和谐社会下的新农村体育基本特征之探讨 23,从生 活方式、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对体育的期望和打算、体育组织与经费投入状况来 揭示这些非体育参与者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议加大宣传力度,以实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6 施全民健身计划为契机,使农民群众逐步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加速培养农村体育 社会指导员和发挥体育志愿者的作用;拓宽体育经费来源,加大对西部地区体育 “扶贫” 。 综上所述,对农民体育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角度比较宽泛。但以陕西 地区为主体的西部农村及农民体育的研究多为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 缺少深 入的研究,操作性不强。而且没有专门的农民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 特征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陕西关中地区的研究更是少之有少。 本研究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汲取成功经验, 整合资源, 重在田野调查、 实地考察,并结合陕西关中地区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人文特点、农民锻炼习 惯等多方面因素, 来探索解决限制该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场地问 题。 理论联系实际使得本研究更具针对性、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真切服务于农村, 服务于农民。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考察 了陕西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状况,并分析总结其行为特征,深入探讨该地区农 民体育健身的影响因素。在其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拟建设小型健身场 所,以解决新建场地设施辐射面小,数量少,难以农民实际锻炼的需要;同时试 图弥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民实际锻炼契合度不高的缺陷。 1.3.2 研究意义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扎根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用发 展的眼光透视陕西关中地区农村体育现象,本着服务农村的宗旨,从农民体育锻 炼的现状、健身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所、体育观念的认识程 度等多个角度, 运用文献资料法、 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对关中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探讨并探索相应对策,以 期有效推进关中农村体育的现代化进程,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陕西关中地区农村 体育资源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4 研究对象 本文以陕西关中地区农民健身场所的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关中地区的西安、 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五个地区的农村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在各地区选取自 然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承等均具有代表性的 710 个村子,来深入了解关中 地区农民体育锻炼状况,为研究目的服务。 关中地区农民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健身场所建设研究 7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查阅了近 10 年来关于农村体育的相关研究。利用陕西省图书馆及西安体育学院图书馆的 资源,搜集、整理农村体育研究相关的论文、硕博论文、专著等文献资料,为本 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从理论上为本研究提供支持。 1.5.2 调查法 1.5.2.1 专家访谈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通过走访、邮件、电话等方式,就一些具体问题向多年 来长期生活、工作在该地区的专家学者进行请教,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专家进行交 流。获取有助于与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1.5.2.2 实地考察法 为了获取第一手可靠资料,本人曾多次前往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 各地区的农村进行深入实地考察。就该地区农村已有的健身场所、场地、器材以 及开展体育活动情况、运行状况、农民生活状况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驻村实际 体验, 切实感受农民的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业店铺买卖合同
- 《认识6~9》(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1.3 地球的自转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 7 秋季星空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六三制2024)
- 中级点检员实操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秋招试题及答案
- 网络安全培训安排课件
- 高企销售培训课件
- 网络安全培训区块链课件
-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人音版(五线谱)
- 颈深间隙感染诊疗与管理
- 防突员专项管理制度
- 安徽科技馆笔试题目及答案
- 厂房分割租赁协议书
- 会计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电子书
- 无人机教员聘用协议书
- 脑科生理病理图谱解读
- 足球教练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 产地证培训讲义
-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课件
- 养殖场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