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于城市设计的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i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逐渐加快 城市的 空间形态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尺度大 速度快 并且伴随着城市肌理的破碎以及空间结构的异质化 其中 对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决 定性的影响的高层建筑显得尤为明显 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中的功能区之一 它以强劲的经济活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推动着城市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因为其自身职能的特殊性 在建筑群 体与空间形态上也都与其他功能区不同 而它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态也成为对城市 整体风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因此 提高中央商务区整体空间设计水平 对塑造 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论文对中央商务区的概念演化及形成条件等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 并在明确中 央商务区空间形态概念特征和总结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 探讨了中央商务空间 形态的构成要素 对发达城市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以及我国目前 中央商务区建设当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 本文侧重于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去理解空间形态的问题 即城市设计是解决中央 商务区空间形态设计的一种途径 通过对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意象要 素 和 物质形体要素 的有机组合 分析人对空间的心理认知和对物质形体环境 的感受 结合现代城市设计的特点 明确了城市设计对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控制 范围和要素体系 从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层面对 意象要素 和 物质形体要素 进行分析 并对控制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进行分析 从而 总结出关于具体要素的处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关键词关键词 城市设计 中央商务区 空间形态 苏州工业园区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i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urbanization has been accelerating since 1980s and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most obvious feature is that the change is in large scale and at fast speed with the breaking of urban texture and the heterogen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the change lies particularly in the high rise buildings which have a defining impact on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as one of the functional areas in a city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and even bigger zones with its strong economic vitality and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due to its special function it differs from other functional areas both in the distribution of buildings and spatial morphology and its symbolic morpholog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fluencing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city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overall space design level of cbd is quite important to shape a good city image and mold city culture the dissertation gives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ual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cbd and discusses the constitutional elements of cbd spatial morphology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its concept and present available theori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bd spatial morphology in well developed cities is summarized and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building cbd in china are analyzed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spatial morp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which means the latter is treated as an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design of cbd spatial morphology throug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ts constitutional elements image and physical exist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people s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towards space and feelings about phys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modern city design the control range and element system of urban design on cbd spatial morphology is specified image element and physical element are also analyzed at the level of the basic frame of urban design the dissertation then analyzes how urban design controls cbd spatial morphology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hus summing up the handling method of specific elements and key control points keywords urban design cbd spatial morph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ii 目 录 摘摘 要要 1 abstract ii 目目 录录 iii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 1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1 1 1 1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面临的挑战 1 1 1 2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设计发挥特长的理想平台 2 1 2 课题研究对象课题研究对象 2 1 3 课题研究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界定 3 1 3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3 1 3 2 研究视角界定 4 1 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 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5 1 5 1 研究方法 5 1 5 2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5 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8 2 1 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 8 2 1 1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9 2 1 2 城市设计的意义及目标 12 2 1 3 国内城市设计发展概述 13 2 2 中央商务区的相关研究中央商务区的相关研究 16 2 2 1 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演化 16 2 2 2 中央商务区的等级与规模 18 2 2 3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研究的理论基础 18 第三章第三章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特征要素及案例研究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特征要素及案例研究 21 3 1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特征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特征 21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v 3 1 1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概念 21 3 1 2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特征 21 3 2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要素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要素 22 3 2 1 意象要素 23 3 2 2 物质形体要素 23 3 3 发达城市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发展概述与经验借鉴发达城市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发展概述与经验借鉴 24 3 3 1 纽约曼哈顿 manhattan new york 25 3 3 2 巴黎拉德方斯 la defense paris 26 3 3 3 东京新宿 shinjuku tokyo 28 3 3 4 伦敦道克兰 dockland london 29 3 3 5 其他城市 30 3 4 国内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城市空国内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建设分析间形态的建设分析 34 3 4 1 国内城市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情况 34 3 4 2 对目前我国城市现有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分析 35 3 5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 38 3 5 1 多元化形式 38 3 5 2 复合化功能 39 3 5 3 立体化空间 40 3 5 4 巨型化体量 41 3 5 5 人文化环境 41 3 5 6 弹性化设计 42 第四章第四章 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特征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特征 43 4 1 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概述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概述 43 4 1 1 区位分析及发展历程 43 4 1 2 设计概念 45 4 1 3 设计目标与策略 46 4 2 中央商务区的空间形态结构中央商务区的空间形态结构 47 4 2 1 构建轴线式城市中心模式 47 4 2 2 建立完整的城市空间序列 48 4 2 3 形成系统化的开放空间 48 4 3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意象要素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意象要素 49 4 3 1 路径的意象 49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v 4 3 2 边界的意象 55 4 3 2 区域的意象 56 4 3 4 节点的意象 56 4 3 5 标志物的意象 56 4 4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物质形体要素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物质形体要素 57 4 4 1 实体建筑 57 4 4 2 开敞空间 62 4 4 3 天际轮廓线 64 4 5 特点总结特点总结 65 4 5 1 设计特色 65 4 5 2 与同类城市设计的比较分析 66 第五章第五章 结论结论 69 5 1 论文总结论文总结 69 5 2 不足与展望不足与展望 6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71 致致 谢谢 75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76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目录 vi 图表目录 图 1 1 技术路线 7 图 2 1 米利都城 10 图 2 2 雅典卫城 10 图 2 3 巴西利亚 11 图 2 4 同心圆模型 16 图 2 5 中央商务区发展演化趋势图 17 图 2 6 传统中央商务区与现代商务区的比较分析 17 图 3 1 纽约曼哈顿 25 图 3 2 巴黎拉德芳斯 26 图 3 3 新凯旋门 27 图 3 4 东京新宿 28 图 3 5 伦敦道克兰金丝雀码头 29 图 3 6 香港 31 图 3 7 休斯顿 32 图 3 9 上海中央商务区 34 图 3 8 北京中央商务区 34 图 3 10 城市单中心扩展形态变化 轴线形式的的生长方式 多核生长的扩展方 式 39 图 4 1 苏州区位图 43 图 4 2 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影像图 44 图 4 3 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概念图 45 图 4 4 纽约华尔街 上海世纪大道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49 图 4 5 道路系统 50 图 4 6 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51 图 4 7 空中通道 52 图 4 8 地面层有盖走廊 53 图 4 9 地下步行通道 54 图 4 10 视廊与景观点控制图 55 图 4 11 中央商务区标志性建筑 57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目录 vii 图 4 12 街道空间高宽比 59 图 4 13 苏华路剖面图 61 图 4 14 东方之门 61 图 4 15 相门塘剖面 63 图 4 16 相门塘夜景 63 图 4 17 中央公园全貌 64 图 4 18 天际轮廓线 65 表目录表目录 表 2 1 国内代表性的城市设计 14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1 研究背景 1 1 1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面临的挑战 中国城市化进程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逐渐加快 从 1980 年的 19 8 跃升到 2011 年的 49 7 尤其是近十年时间 上涨了 13 46 为历史最快增速 根据预测 2050 年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城市化水平约为 70 左右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在变化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尺度大 速度快 并且伴随着城 市传统肌理的破碎以及空间结构的异质化 大部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都发生在建 成区整体层面上 并非是局部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不仅仅只发生在城市的微观层面 而是从宏观的城市整体尺度一直到某个具体的区域中都在发生 尤其是对于城空间形 态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高层建筑的急剧增加 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发展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和建筑的发展 一般都经历过从外延规模的扩张到内涵品质的提升 由于政治体制 经济发展和社会 背景的不同 各个国家的城市化都各有其特点 例如 日本的快速集中型的城市化 是在政府必要的指导和干预下的发生的 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 一般都是因为产业 发展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驱使 自然发生的一个过程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 因为城市基础产业发展不够 加上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上缺乏力度 而使得城市化的 进程有些过度 在我国 应该根据特殊的国情来制定策略 在城市这个层面上对于城 市化的进程而言 首先需要在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结构上多做思考 根据城市用地在 功能上的不同来构建一个具有比较合理紧凑度的城市形态 同时在城市发展的模式选 择上应该考虑到在人口快速的集中 所以需要克服单纯外延式的增长方式 并且在城 市多样性以及地方特色上需要更多强化 因此说 在某种意义上 我国城市发展的核 心理念就是多样性与紧凑性 在一些经历过长时间发展演变的城市中 其老城中心区的城市紧凑度都比较合 理 而在城市新城区 由于在规划中布置了尺度较大的广场和道路 国内一些学者在 近几年经常提出中国城市在发展转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具有发展历史的 一些城市而言 主要问题就是 尺度失控 和 人文失范 两个方面 并且首先表现 在一些城市的原中心区 具体一般表现为城市结构肌理的弱化甚至是消失等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就当前而言 中国的城市在发展转型过程中 在应对城市的大规模的建设和空间 形态快速变化的过程中 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例如 在城市发展的模型上如何由粗放 型向集约型过度 城市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的快速消失等1 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中的功能区之一 它以强劲的经济活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推 动着城市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因为其自身职能的特殊性 在建筑群体与 空间形态上也都与其他功能区不同 而它标志性的城市空间形态也成为对城市整体风 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因此 提高中央商务区整体空间设计水平 对塑造良好的城 市形象和城市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1 1 2 中央商务区是城市设计发挥特长的理想平台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中央商务区可以看作为其一个缩影 发展成型一般都需 要数十年的时间 甚至更长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如果 在开发建设的初始阶段就能够对空间形态的塑造过程做出一个有效个控制 那么中央 商务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个明确的保证 中央商务区作为一个城市功能区 因 此功能是中央商务区能够在城市中存在并发展的第一要素 而中央商务区的开发建设 是否成功的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其是否具有高质量并且优美的空间形态 所以说 对于 中央商务区建设成败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就是其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 涉及 到中央商务区的长远发展的空间形象和运行效率 在城市发展的实践领域中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就在于城市设计是以三维 物质形体和人在其中的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城市设计对于城市中心区 商业中 心区等对于空间环境品质有着较高需求区域 在控制其空间形态方面对于具体要素控 制引导方面有着鲜明的优势和特点 而中央商务区独特的功能和形态需求正为城市设 计在控制引导并且与城市规划管理等相结合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实践平台 1 2 课题研究对象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两个方面 1 相关问题研究对象 将城市设计和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作为整体研究对象 通过对中央商务区这一城 市的特殊地段和现代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进行研究 探索在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内对 1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j 中国科学 2009 5 830 839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发挥影响的重要因素 2 具体问题研究对象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为具体研究对象 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中 央商务区的城市设计工作进行研究 归纳城市对于空间形态的塑造过程中 如何控制 与约束其构成要素 1 3 课题研究的界定 1 3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概念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所涉及 因此尚无一个较为标准的定义 并 且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些变化 但是不论从什么角度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 其本 源和出发点都是来自于对城市物质空间与环境品质的关注 其实践也是主要围绕着影 响构成城市物质空间的各种要素而展开的 因此 本文更倾向于从城市设计的研究对 象来理解这一概念 认为城市设计是通过控制城市物质空间的塑造过程 从而达到提 升环境品质 积极影响空间形态的一种手段 2 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 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中商务办公高密度的集中 并频繁地发生着商务 活动的地区 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 1923 年的美国 由学者欧内斯特 伯吉斯 e w burgess 提出 并以芝加哥为案例总结出城市宏观空间结构的 同心圆模式 的理论 当时定义为 商业会聚之处 随后 中央商务区内部的功能不断的进行着 补充 它以强大的经济凝聚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推动着城市 区域甚至国家的经济增 长 一般而言 中央商务区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 科技 文化和商务的功能 并 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3 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 空间这一概念一般被认为是由一些实际上的点 线 面 体块等共同围合或者是 分割而形成的虚体 它是与实体相对应的 这一观点如果从哲学的层面进行理解 它 就是一个普通的个体成员 能够被人知道但是并不能被人感受到的存在于世界这个大 集体中 城市空间是指在城市这一明确的区域范围内 被人工实体和自然实体共同围合 界定出来的空间 城市空间承载着一个城市中的政治 文化 经济以及其他的一些社 会活动 而通常我们所说的城市空间 不仅包括了建筑的内 外部的空间 还包含了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4 地上 地下等一起其他的空间 空间形态被认为是一种客观上的感知而存在 但是这种存在是要依赖于人的心里 感知的 城市空间它是真实存在的空间 但是形态是依托人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心里认 知 人不仅创造空间 而且能感受到空间 因此是空间的主体 如果说没有人的存在 那么所谓的空间形态就毫无意义 1 3 2 研究视角界定 城市设计在不同的角度下去理解可以分为 应用形态 和 理论形态 两类 从 应用形态城市设计的角度 它是被用来解决城市空间形态中物质形体要素在结合过程 中的矛盾的 结合实际的问题 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而在理论形态的角 度去认知城市设计 是对其理论的研究 注重其学术价值 解释它的内涵和外延 本文更侧重于应用形态的视角来对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探讨 研究出能 够塑造高品质的中央商务区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设计 管理等工作方法 根据在中央商 务区空间形态的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从中得出有意义的 答案 1 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对于控制城市的空间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 的社会群体对于未来城市的面貌都有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副宏伟而壮观 的未来城市的蓝图 然而 人们对未来城市蓝图的勾勒和畅想都是基于自身的知识体 系出发 局限性和弊端性不言而喻 正因为如此 杂乱无章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空间进 入了人们的视野 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 一个优秀的城市设计可以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城市的空间形态 给人们一个更为清晰可见的未来城市形象 例如 一场音乐会的演 奏 演奏出的究竟是悦耳的音乐还是刺耳的噪音 好的指挥功不可没 只有指挥者和 演奏家们通力协作才能给听众带来一场听觉上的饕餮盛宴 如果把城市的各种空间比 喻成乐队中的演奏家 城市设计不容置疑的便是乐队指挥者 综上所述 城市设计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发展过程都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 导 其重要性和意思不言而喻 虽然专家学者对城市设计的定义都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但在城市设计能够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引导方面都表现为高度的 统一的认知 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开敞空间等因素都有具体 的规定 在中国 虽然城市设计尚未成为法规体系中的成员之一 但是从城市设计的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5 积极意义和作用来看 将城市设计融入和贯穿到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去势在必行 城 市设计作为纽带和桥梁可以更好的指导城市的未来发展 中央商务区的空间形态因特殊的功能而具有明显的标志性 对于城市来说 它是 能够对城市的整体风貌产生重要影响的决定性因素 分析 探索出用城市设计的方法 去合理的组织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的构成元素 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 以苏州工 业园区中央商务区为实例研究城市设计在空间形态塑造中的运用 为其他城市中央商 务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有意义的参考 1 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 5 1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势必涉及到大量的文献资料 需积极通过学校图书馆 互联网资源 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查阅 梳理与总结 以此来收集前人对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与 资料 为论文的深入分析及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支撑 2 案例研究法 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去对对所选定的案例进行考查分析 找出它们的共同具有 的属性和各自特有的属性内容 使从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上的研究能与规划实践在能 够形成一种互相参照的关系 以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央商务区为具体研究对象 并分析 中央商务区物质空间中使用功能和空间形态这两方面的特征 3 实地调查法 对选定的具体研究对象 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范围内的开发建 设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访问 并借助于规划设计上的技术成果等进行深入分析 1 5 2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框架 论文的写作以理论研究为基础 对国内中央商务区建设现状提出问题 总结国内 外的经验与方法 并以案例实证的分析为思路展开 具体分为五章 第一章 在绪论部分分析课题进行研究的社会大背景 简要概括本论文中设计的研究 对象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并对论文的研究框架做简要说明 第二章 通过对中央商务区的研究形成对中央商务区的基本认识 对城市设计的研究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6 进一步揭示城市设计对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要素的控制的本质特征 建立论文的理论 背景 第三章 归纳构建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要素体系 总结其特征 选取国内外典型建设 案例进行研究 归纳总结出空间形态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四章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为实例 分析其城市设计背景 定位以及目标和 策略 并对城市设计具体内容做研究的同时分析城市设计中央商务区空间形态构成要 素的控制 引导的方法 第五章 对论文进行总结的概括 并展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7 2 技术路线 图 1 1 技术路线 资料来源 作者自绘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8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2 1 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引进中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界有近 20 年的时 间 但实践上的操作也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在 1889 年奥地 利建筑师卡米罗 西特出版了 城市的建造 一书后得到迅速发展 但城市设计作 为一门学科和独立的职业领域要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才真正确立 因此将城市设计作 为研究对象时首先应从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内涵着手 可以较为简单的理解为 城市设计是为了使一个城市或某一区域在其未来的建设发展中形成一个秩序井然的 城市空间和合理的空间形态 同时兼具良好生态环境等而进行的设计 随着时代的 不断变迁和发展 不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也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特定的研究方向给 予城市设计不同的定义和陈述 由此导致了城市设计丰富内涵性的现状 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有的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是为了使城市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与之保持同 步 以构筑城市的形态作为出发点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改善的行为 如英国 不列颠 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又称 大英百科全书 简称 eb 的定义 城 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 经济 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作的构 思 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1 中国大百科全书 的定义是 城市设计是 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的设计 必须综合体现社会 经济 城市功能 审美等方面的 要求 为人的各种活动创造出具备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 2 2 以人本主义为其出发点是另外一种观点 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应该改善和 提升人们生活的环境 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市民的实际需求 等因素 为人类营造和提供更为丰富 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美国学者埃德蒙 n 培根 edmundn bacon 认为如何改造城市中的人造环境 为 人类提供更有意义的场所和趣味的空间 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 量是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和行动准则 英国学者 f 吉伯德在其专著 市镇设计 一书中提到 城市是由街道 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 居住 游憩和集会 等活动系统所组成 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1 王建国著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 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 1988 年版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9 1 扬 盖尔编著的 交往与空间 指出 英国有些学者认为城市设计是对那些与人 们日常生活 工作和游憩娱乐息息相关的空间所进行的三维设计 2 3 由于城市设计是个舶来品 在我国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而作为控制城市空 间形态的学科 城市设计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 不同于城市规划 因其侧重于三维 空间形态层面的研究和设计 也不同于建筑师的工作 建筑师往往考虑的是地块内 建筑的造型和甲方的要求 较少的顾及单体建筑和整体城市形态之间的协调 而城 市设计恰恰可以弥补之不足之处 因此也有很多学者以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城市 规划的关系和异同比较作为出发点 给予城市设计定义 1990 年 5 月同济大学陈秉 钊教授在的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 上提出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 中心 从城市的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 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 是深 化了的环境设计 上述观点反映了不同背景和社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来界定城 市设计的概念 同时着重探讨了城市设计的作用和目标 本文在综合分析以上观点 的结合达成共识的社会认知将城市设计定义为 城市设计是为了合理控制城市的空 间形态 营造更好的城市生活场所和环境而对城市空间进行三维的设计 2 1 1 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城市设计几乎与城市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 城市是人类聚居行为的表现形式 在城市产生之时就伴随着两个问题 一是城市居民与其所处在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 系 二是在城市内部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发展也是城市的 发展过程 而城市设计就是人类为了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力图去改善和掌控上述两 种关系的一种主观能力行为方式 美国建筑师协会于 1965 年出版的 城市设计 城镇的建筑 一书中指出 城市 设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古老和年轻这两个对立的词汇都是这个学科的关键词 古老是指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城市设计来对城市进行布局和规划建 设 年轻是指这门学科时至今日才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因其独特性和重要性而重 新成为关注的焦点 综上所述 城市设计是伴随着城市的产生就已经出现的事物 城市设计的发展 阶段可根据城市的发展历史来进行划分为 1 自然主义城市设计 1 英 f 吉伯德著 程里尧译 市镇设计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 2 丹麦 扬 盖尔著 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0 在人类社会最初发展阶段 由于生产力的落后 无论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还是 人们相互间的关系都显得非常的单纯而简单 最初阶段的人类大多聚居在一起以抵 抗动物的侵袭 但人类改造的自然的能力与大自然的神秘力量相比还显得异常薄弱 然而 勤劳智慧的古代人已经开始有选择性的去抉择自己群居的场所 大多选择平 坦 安全且利于生产的地区 在中国有代表性的就是风水学 它是组织和评价城市 及建筑空间的标准与体系 利用风水的优劣区分 将外在的自然环境对人聚居的影 响减到最低 从而来增强生存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 风水学并不能简单等同于 迷信 其影响力并没有削弱 并逐渐形成一门系统的理论学说 2 象征主义城市设计 城市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增强而日益复杂 从个 人的社群到王权及宗教等为重心的社会组织 在这个时候 城市设计的特征也从顺 应自然变为表达某种理念的一种方法 设计的象征性也成为城市设计的表象特征 如象征王权 宗教信仰和对大自然的崇拜等 譬如明清北京城的设计就象征着王权 统治的至高无上和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 3 人文主义城市设计 出于对人文主义和自然的思考 城市和建筑在设计中体现出的尺度 与自然的 协调 以视线联系来组织群体设计 米利都城作为历史上伟大的城市规划之一 在 规划中第一次采用了方格网型道路系统 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套新的标准和理论的诞 生 也被认为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起点 如图 2 1 同时期的杰出城市设计典范 雅典卫城 它布置建筑的朝向 位置等首先都是以人们在祭祀过程中与优美景 观的视线联系为目的 如图 2 2 图 2 2 雅典卫城 资料来源 王建国 城市设计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图 2 1 米利都城 资料来源 王建国 城市设计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1 4 美学主义和科学主义城市设计 中世纪的西方城市规模较小 加之经济和战争的因素 城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 中没有一些神奇色彩和象征意义 但是统治者的城堡或教堂都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 布局都很自然 又因为城镇注重生活环境 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给西方城市建设 发展史增加了重要的一页 自文艺复兴始起 科学性在西方城市设计中得到重视 规范化也逐渐体现出来 理想城市 思想的创始人阿尔伯蒂认为 便利和美观是城市设计所要强调的 这 个思想也是根据当时的城市性质和规模提出来的 也为后期的城市设计理论奠定了 思想基础 5 近代功能主义城市设计 自从机器时代开始 人类开始了反思 得出 的结论是 人类要彻底的征服自然 自然环境 都物化成不同用途和类型的资源 运送往城市 简洁和高效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思想 人类从物质上 精神上产生了与自然的全面对 立 并且取得了一部分的成功 在城市设计方 面的实践就是工业城市 而基本空间要素就是 车行道和功能区 如图2 3 6 现代城市设计 城市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产生了现代城市 设计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不断的推动 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而始于20世纪后半叶的城 市化浪潮更是有力的推动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的不断 推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都纷纷踏上了城市化的列车 也因此导致了城市结构 发生巨大转变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c i a m 第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 方法的纲领性文件 雅典宪章 同时指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 体来研究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 工作 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 行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大量的城市战后重建的需求 工业生产和 交通技术的进步 人口的扩张以及社会制度的改革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建 设活动 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的城市 然而 在经济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 来了新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图2 3 巴西利亚 资料来源 吴志强 李德华 城市规划 原理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2 由城市化和工业化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形体规划理论的掌控 范围 为了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也由简单的保证人们物质环 境的需要转变为如何彻底的解决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由此导致了城市设计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的确立 拓展了人们较为局限的关注城市的物质环境形态的设计视野 开始着手考虑由城市系统的复杂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以期有了城市设计作为规 划的补充可以找到一条真正解决城市问题的道路 纵观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现代城市设计对城市的研究不再局限于 量 的满足 更加注重 质 的提升 强 调了对人的需求的考虑 逐渐体现了 以人为本 和 人本主义 思想 着力缓解 人和自然环境的矛盾危机 人对各种社会活动的需要和考虑成为引导城市设计思路 和发展的线索 追本溯源 为了更好的理解城市设计的本质 理清其发展历程显 得异常重要 因为要更好的预测和指导城市的未来发展必须先理顺其历史发展脉络 2 1 2 城市设计的意义及目标 广义上的城市设计可以理解为对城市空间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对城市的各项建 设活动加以控制和引导 前文提到 改善人的生存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是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 城 市规划注重城市二维空间的安排和组织 而城市设计更为注重城市的立体影像的构 筑与人对于城市空间及环境的心理感知 并与城市的建筑环境相呼应 一个城市到 底应该是怎样的空间形态对于规划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也是难以预测 和决策的 但不容置否的是 城市设计无论是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对空间形 态的合理控制和引导都起到积极和重要作用 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对城市设计这样描述 为了使城市的未来发展能够适应 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的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而对城市空间形体进行 的设计和控制引导 按不同的对象可将城市设计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对单项 工程的设计 对某一指定地块内的建筑设计形体 二是整体设计 意味着对相互有 关联性的单体工程的形体做整体考虑 三是对于城市或者更大层面的区域进行设计 内容可涵盖指定具体的土地使用和转让方式和制度 旧城改造 新城建设等方面 说明城市设计对形体控制的的范围和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城市中的单项工程 还有相 互具有关联性的群体组合 甚至更大的城市和区域层面 高品质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仅靠单一设计的一己之力是不足以实现的 只有通 过不同领域相互通力协作 相互支撑和补充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不论城市规划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3 设计 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 其目标都是为人类创造更好的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环境 城市设计的复兴唤醒了人们在长期的城市建设活动中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忽 视和对无序 杂乱的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意识 2 1 3 国内城市设计发展概述 1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中国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 发 展到今天大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引入 2 相关理论的学 习并指导部分实践 3 成果的评价与反思 在理论研究方面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 国内的一些专业期刊杂志诸如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学刊 原名 城市规划汇刊 2004年更名 国际城市规划 1979年创刊的 城市规划研究 1986年更名为 国 外城市规划 2007年正式更名为 国际城市规划 建筑学报 等将目光投向了 城市设计这个新兴的领域和学科 对国外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想 设计方法和案例佐 证都有所涉及 2 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 中国 便成为城市规划学家和建筑学家热议的话题 很多学者开始投入到对城市设计的研 究中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如下 东南大学的王建国在其编著的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一书对现代城市设 计方法及其应用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城市设计活动开展的科 学化 充实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另外一方面也为我国城市设计专业领域的发展奠 定了一个方法层面的基础理论框架 由时匡 加里 赫克 林中杰合著的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 在中国城市设 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 对当前的理论做了梳理与比较 分析国内外的城市设计 实践 详细评述这些城市在做城市设计的始末及过程中的做法及后期的管理 对于 国内的城市设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当然 除了上述关于城市设计的专著以外 国内还有很多学者都对城市设计倾 注了大量的心血 并发出自己关于 城市设计 的声音 城市设计研究所体现的 百 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状态为指导我国城市开展的城市设计实践工作起到了积极和 深远的作用 为城市设计在我国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3 国内的设计实践国内的设计实践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各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4 地都在如火如荼开展城市的建设 在国内有着良好经济基础的城市如北京 上海等 城市的城市建设更是呈现大幅度迈进的状态 因为其高水平的城市建设管理以及学 术与技术的支持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开发之前 都会做一些程度不同的城市设计的 工作 特别是在城市的中心区等都会通过设计咨询或招标等方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 设计理念和方法 这对于国内城市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年份 项目名称 1992 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城市设计 1993 北京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1994 海口城市中心区设计 1996 深圳市深南大道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1996 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 1996 上海外滩地区城市设计 2000 广州市总体规划之概念规划国际招标 表 2 1 国内代表性的城市设计 资料来源 作者据相关资料自绘 1997年 上海召开了中国建筑学年会 主体就为 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 会议 号召 所有城市 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大中城市 在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地段 切实行动起来 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由此确立了城市设计在国内的地位起来 开始 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国内众多城市也都在思考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问题 并习惯于 在规划与开发之前 做好城市设计 尽管在开发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定论 但 是这样的思想意识是非常必须要的 同时期 部分城市也相继成立了设计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城市设计的编制 审定 及管理工作 如深圳的城市设计处 长沙的城市设计科等 深圳市于1987年7月出台实施了 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条例中第五章为城市设 计篇 共5条内容 对于城市设计的不同阶段的划分 编制要求和审批管理办法等都 做了全面的规定 也是我国第一部将城市设计正式列入地方城市规划条例的法律文 件 与此同时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 城市设计学术交流会 在深圳举办 也 是对我国那些年城市设计实践过程及结果的回顾和总结 共有三十余城市设计项目 进行交流 对于国内城市设计的开展情况有个较为详实 全面的反映 也说明了我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5 国在城市设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表现为 1 观点接受普遍性 实践日趋普及性 2 设计领域不断拓展性 类型多样化 范围日趋完善 3 对城市设计重视程度提高 优秀作品的出现 4 国内城市设计控制发展国内城市设计控制发展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计划经济时代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生产资料的分配及人们 的生活 生产事先制定详尽的计划 对城市建设的开展也是由政府部分综合部署 统一管理 城市中的各项建设活动绝对服从政府的规划意愿 计划经济时代的这种 凡事统一的概念和理念指导了当时的城市建设 然后 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规划模 式也随着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市场经济被逐渐淘汰 其弊端性也不断暴露 缺乏动态 发展的思维模式对我国的城市规划系统和理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甚至于有些消极 的影响还延续至今 自上世纪80年代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 城市建设有了市场机制的介入 随着有偿使用城市土地制度的推行而不断发展 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发展成为困 扰各行各业的难题 对于城市规划领域亦是如此 计划经济体制下 终极蓝图 的 模式势必将被淘汰 城市规划体系需要改革 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 在如此的 社会背景下 根据开发控制的实际需求 探索着新的规划与控制体系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如何能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被 体现出来 逐渐成为焦点 在城市规划的实践中也不断的探索着 代表性的有同济 大学的郑正指出将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 具体表现为 设计要素分 型法 设计概念示意法 建筑控制线法 1 再加上早期就已经提出的 形体示意 法 共四种方法 成为我们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体现城市设计内容和要求的主要模 式 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设计手法 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展城市设计的工作 与旧城 改造和新城开发结合在一起 然而由于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设计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指 引 相当多的设计成果忽视了对控制的研究 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 因缺少强有力 而高效的控制管理 导致城市设计的成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 郑正 城市设计及其发展 建筑学报 1997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及中央商务区基本认识 16 2 2 中央商务区的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科病房护理要点与实践
- 牵引术护理要点
- 生产管理:运作战略管理
- 2025届广东汕尾甲子镇瀛江学校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血液臭氧治疗
- 重症护理核心理念与实务
- 手写护理文书标准化管理
- 高一新生住宿管理规范与实施策略
- 与法律有关的职业考试题及答案
-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模版
- 2025-2030年中国铜合金散热器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医疗器械销售流程与技巧
- 纺织承包合同协议书
- 静脉炎的分级及处理流程
- 2025年云南省大理州中考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软件转让合同协议书
- 药房药师劳动合同协议
- 专题08 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 2025年十年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学生卷)
- 数学在生活中的奇遇
- 2025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续签采购合同范本(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