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佛商学院 哈佛商学院 9-813-c01 修订日期:2010 年 12 月 2 日 _ translated in full with permission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so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ccuracy of this translation rests with the translator.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12, 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the translated version may not be digitized, photocopied, or otherwise reproduced, posted, or transmitted, without the permission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the original case, entitled “leadership in crisis: ernest shackleton and the epic voyage of the endurance” (9-803-127), copyright 2003, 2010, was prepared by research associates erica helms and phillip mead prepared this cas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essor nancy f. koehn as the basis for class discussion rather than to illustrate effective handling of an administrative situation. all industry and company data have been disguised. copying or posting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p or 001- 617-783-7860 本文经哈佛商学院许可翻译。译文的准确性由译者负责。 此译文的版权 2012 归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所有。未经哈佛商学院许可,此译本不可数字化存 档、影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或方式复制、发布或传播。 原文题为 “leadership in crisis: ernest shackleton and the epic voyage of the endurance” (9-803-127),版权 2003、 2010,归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所有。此案例由助理研究员艾丽卡赫尔姆斯 (erica helms) 和菲利 普米德 (phillip mead) 在南希科恩 (nancy f. koehn) 教授的指导下共同撰写,其目的是作为课堂讨论的基础,而不 是说明对某一管理问题的处理是否有效。所有的行业和公司数据均经匿名处理。 影印或张贴、发布均属侵犯版权行为。联系方式:p 或 001- 617-783-7860 1 南希科恩 (nancy f. koehn)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 诗航程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 诗航程 重视科学探索,我想要斯科特;讲究行进速度和效率,我想要阿蒙森;但当灾难降临,陷入绝望 时,就只能双膝跪地,为沙克尔顿祈祷了。 南极探险家、地理学家雷蒙德普利斯特里爵士 (sir raymond priestley) 1915 年 1 月 18 日,载有举世闻名的英国极地探险队的“坚忍号”(endurance),在南极沿岸的海 面上被冻在冰冷的海水中动弹不得。队长厄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 (sir ernest shackleton) 原计划驾船 穿过位于南极最北端的威德尔海 (weddell sea),登陆后再一行 6 人借助狗和雪橇前往南极大陆另一侧 的罗斯海 (ross sea)(请参见图表一图表一)1。南半球此时正值夏初,在“坚忍号”上可以直接看到陆地, 所以沙克尔顿仍有理由期待靠岸。然而,按照船所处的纬度来看,这里的冰层却厚得出奇,一场不期而 至的南风也将船体周围冻得结结实实。不到几个小时,“坚忍号”就被彻底困住了,仿佛冰冷海水中的 一座“木岛”。 813-c01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2 8 个多月后,冰层仍然紧困着船体,非但没有融化,让队员们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反而在洋流的作 用下,裹挟着船向北漂了 1,000 多公里2。这一路,冰逐渐变软。在远处洋流的反复冲击下,重达数千 吨的巨大浮冰先是被打散,又被重新挤压到一起,形成了多条布满碎冰的裂缝。“坚忍号”的木质船身 就困在三块浮冰中间。几个月来,在浮冰移动产生的巨大压力下,船身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似乎 迟早会被压垮、挤碎,并最终葬身海底。 1915 年 10 月 28 日,“冰磨坊” 这是探险队的摄影师弗兰克赫利 (frank hurley) 给浮冰起的 名字 撞破了“坚忍号”的船身。沙克尔顿命令所有队员弃船前往浮冰避难。当晚,当队员们睡在从 沉船中抢救出来的帐篷和睡袋里时,沙克尔顿在日记上写道:“一旦旧目标落空,是男人就应该振作起 来,向着新目标努力。我祈求上帝保佑我带着全队人重返文明世界。”3 沙克尔顿的早年生活沙克尔顿的早年生活 “坚忍号”探险队是沙克尔顿第三次南极之旅,也是他第二次当队长。与同一时代的多数英国极地 探险家一样,他起初并不了解冰冻地貌,也几乎从未经历过冰天雪地的环境。沙克尔顿 1874 年出生在 爱尔兰的基尔代尔郡,父亲是英裔爱尔兰人,母亲是天主教徒。他从小在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家 人都希望他当一名医生。沙克尔顿从小就对海洋和英文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是男孩儿自己的报纸 (the boys own paper) 的忠实读者。这是英国的一份周刊,每周六出版,号称“秉承逃避主义,提供 实用建议,还能升华道德”,而且还刊登很多介绍海洋知识的故事4。后来,他开始推崇 19 世纪英国诗 人罗伯特勃朗宁 (robert browning) 的作品,背诵那些充满男子气概和英雄主义情怀的诗篇。从青春 期开始,他便整日梦想着征服自然。 16 岁时,他说服父亲允许他出海。老沙克尔顿为儿子在一艘商船上谋了个职位,级别是“船 童”。这位探险家后来回忆称,这应该是一个阴谋,目的是让他重新回去上学:“我父亲让我以最原生 态的船童身份登船航海,每月只拿 1 先令(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6 美元),目的是想让我不再沉迷于 大海。”5 作为船员中级别最低的一员,沙克尔顿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涯。他的工作是清洗甲板,给黄铜 栏杆抛光。他处处留心,细心观察,全神贯注地铭记航海生活中的一点一滴6。 沙克尔顿在这艘商船上成长起来7。到 24 岁,他的级别已经升至“全能船长”,有资格指挥一艘商 船。在学校时,他的成绩总是低于平均水平,而在海上,他却如鱼得水。一位主管评价他“比一般高级 船员更有才华”,还说,“其他高级船员都认为他是个很优秀的同事。”8 在海上,沙克尔顿很快展现出了自信。他虽然因此疏远了一些人,但却赢得了更多人的欣赏。在 首次航程结束后,他的船长写道,沙尔克顿是“我见过的最顽固倔强的船童”9。不过,沙克尔顿的胆 识还是为他赢得了尊重,甚至晋升。很快,在获得了高级船员的认证后,他拒绝了四副的职位,这令一 位船长大为吃惊。那位船长说:“他看过这艘船,他不喜欢四副的房间,但他想当三副。”10 不过,船 长并没有开除沙克尔顿,而是“很喜欢这个小伙子”,还满足了他的要求11。 尽管进步很快,但沙克尔顿却是出了名地从不在普通船员面前炫耀自己的级别。其中一位船员后 来写了一段赞赏他的内容,说他“不同于我们一般的年轻高级船员 他从不以任何方式脱离群众,而 是主动与大家交谈 像普通船员那样与人争论 他很通人情,也很敏感。”12 但当沙克尔顿步步高升时,他却开始焦躁不安,还向同船的船员抱怨他需要一个“机会来逃脱单 调乏味的日常工作 逃脱这种可能最终磨灭他个性的生活状态。”13 1896 年,时年 22 岁的沙克尔顿 遇到了艾米丽多曼 (emily dorman),并与她坠入爱河。6 年后,他们结为夫妻。他对同事说,他希 望“为我自己和她扬名立万”14。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813-c01 3 1899 年 12 月,沙克尔顿被安排到一艘向南非运送军队的船上。当时,英国正在那里与南非白人控 制的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开战,史称布尔战争。1900 年 3 月,在执行第二次运输任务时,沙克 尔顿结识了年轻副官塞德里克朗斯塔夫 (cedric longstaff)。他的父亲卢埃林朗斯塔夫 (llewellyn longstaff) 是即将启程的英国南极探险队的主要捐助人。沙克尔顿说服塞德里克写信把自己引荐给他的 父亲。在接受了朗斯塔夫、皇家地理学会主席克莱蒙茨玛卡姆爵士 (sir clements markam) 和即将出 任探险队副队长的艾尔伯特阿密塔吉 (albert armitage) 的面试后,沙克尔顿成为英国国家南极探险 队(national antarctic expedition,下文中简称 “nae”)的一员。该探险队将于 1901 年启程。 探险行业探险行业 1830 年成立于伦敦的皇家地理学会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通过推动和资助非洲、亚洲、北 极和南极的探险来促进地理和科学知识的进步。一位会员在 1917 年出版的该组织的历史介绍中说: (皇家地理学会)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地表最不为人知的地区 可能覆盖了一半以上的 地表 积累最全面的信息,(而且皇家地理学会)从来不会忽视这样一些事实:应该利用科 学的方法展开探险;对地表的彻底了解及其所支撑的一切知识,都可以为很多问题提供数据, 不仅能够满足科学兴趣,对人类也有巨大的实际价值;地理对教育有着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作 为一个分支学科,还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训练15。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对科学知识的渴求驱使很多探险家和他们的支持者展开了详尽的极地考查 (请参见图表二图表二)。当然,爱国主义和探险精神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国家的探险家都成功绘制了新 的地形图,或是进入到之前从未探访过的地区,并因此被誉为英雄。他们抵达的岛屿、港湾、山脉经常 以他们所在国君主的名字命名,有时甚至直接以他们自己的名字命名。对于最成功的探险家而言,在遥 远大陆上完成的科学和地理发现,还会在国内为他们带来专业成就、名誉和财富。 由于极地探险需要面临巨大的人身风险,很多任务都会带来毁灭性的损失。在 1902 至 1903 年的 一次南极探险中,瑞典科学家奥图诺登舍尔德 (otto nordenskjold) 的船被浮冰压碎,整个队伍孤立 无援地度过了两个寒冬后才最终获救。在 1912 年的澳大利亚南极探险中,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 (douglas mawson) 在艰苦跋涉中失去了两个同伴,最终奄奄一息地返回了营地。加拿大人菲尔加摩 尔斯蒂芬森 (vilhjalmur stefansson) 在 1913 年驶往北极北部的航程中经历了漫长的考验,探险队不 仅失去了船,还有 11 人丧生16。这种探险的代价很高,经常高到难以承受,但只要发现了新的陆地, 而且有人活着回来了,探险就算成功了。尽管风险很大,但从事极地探险的人却络绎不绝,他们都渴望 接受新的使命,前往南极或北极探险。 南极点之争 当沙克尔顿 1901 年加入 nae 时,已经有很多国家展开激烈的竞争,希望第一个将自己的国旗插 到南极点,英国就是其中之一。1895 年,第六届国际地理大会在伦敦召开,大会将更好地了解南极作 为那个时代最紧迫的科学问题。自探险家詹姆斯库克 (james cook) 在 18 世纪末的多次航行之后,英 国一直保持着驾船驶往最北端和最南端的记录。但到 1900 年,却遭遇了激烈的国际竞争。1898 年,挪 威人罗尔德阿蒙森 (roald amundsen) 带领首支滑雪板和雪橇探险队前往南极。次年,他的同胞卡斯 滕伯钦格里文科 (carsten borchgrevink) 带领的探险队首次在南极大陆过冬。来自澳大利亚、比利 时、法国、德国、瑞典和其他国家的探险家也决心为了科学和国家荣誉展开南极探险。在这种背景下, nae 的任务不仅是搜集科学样本,还试图以英国的名义征服南极点。 nae 被那个年代的很多人,甚至是多数人视为英雄壮举,而沙克尔顿的加盟便将他与那次探险联 系起来。正如探险队的一位资助者 1912 年所写的那样,极地探险者“必须是 最优秀的人 身体和 精神都要勇猛无比,在恶劣气候中要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17 另外,有些记者和推广者还宣称,极地 探险者之所以承受如此苦难,都是为了崇高的科学追求 发现新的陆地、物种和气候。 813-c01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4 20 世纪初,各国争相前往南极点的竞争不断加剧,但英国却面临一些不利因素。nae 的成员都没 有极地探险经验,甚至包括队长、皇家海军少校罗伯特斯科特 (robert scott) 在内。尽管斯科特是一 名经验丰富的水手,但在随同 nae 到达南极前,他却从未见过浮冰18。同样重要的是,尽管挪威探险 队曾经成功利用犬队和滑雪板穿过冰层,但却没有几个英国探险家熟悉其中任何一种运输方式。斯科特 的队员在到达南极前无法学习滑雪,而且在随后的探险中最终放弃了滑雪板和犬队。 之前的英国探险队曾经犯过代价巨大的危险错误。早先的行程证明,该国缺乏有经验的制造商, 无法生产出足以抵御极端天气和严寒的装备。缺乏适当的营养也成为以往极地探险的一大严重问题,当 时的探险队长未能分配充足的食物,而且主要依靠罐装食品和腌肉。由于缺乏鲜肉或农产品,很多英国 探险家都患上了坏血病。这是由于维生素缺乏引发的疾病,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关节肿胀、皮肤组织 损伤19。 这些不足和其他障碍都给 1901 至 1902 年的航行计划施加了重担。斯科特和沙克尔顿未能抵达南 极点,但他们却成功向南推进了一些,因此比之前的任何一次探险都更加接近目标。这原本就是一项极 其危险的任务,而由于斯科特与沙克尔顿时常就物资、路线和航行速度发生争执,导致风险进一步加 大。由于每天的平均气温不到零下 15 摄氏度,所以根本不容许任何失误或是其他可能降低探险队运作 效率的因素。受困于内部分歧、恶劣天气以及疾病,这两个人和他们的队友爱德华威尔森 (edward wilson) 险些在返程的艰苦跋涉中丧命。 3 年后,也就是 1905 年,斯科特针对这次探险出版了一本报告,题目是发现号航程(voyage of the discovery)。斯科特的书再次激发了沙克尔顿征服南极的野心,因为这本书将沙克尔顿描绘成负 面人物,称他是“没用的人”,几乎等于把未能抵达南极点的错误归咎于他。此后不久,沙克尔顿便开 始规划自己的探险。 为了启动南极之旅,沙克尔顿不仅需要贵族的资助,还要获得科学界的支持。一次探险至少要花 费 3 万英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300 万美元),但实际运作起来却很容易大幅超支。皇家地理学会和其 他资助者 1901 年为斯科特定制的“发现号”(discovery) 花费了 4.5 万英镑(约合 520 万美元),是那 时多数极地船造价的两倍多20。了解到自己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后,沙克尔顿逐一拜访了 70 位地 位显赫的商人和慈善家,还求助于皇家地理学会,希望获得科学上的正统地位。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家 族关系接触到伦敦的名流。为了突出这次任务的独特性,他还承诺将使用汽车和机动雪橇在冰上行进, 并放弃雪橇犬,转而使用小马。 到 1907 年,沙克尔顿已经筹到了必要的资金,也获得了重要的科学支持。于是,“猎人号” (nimrod) 起航了。这次历时两年的南极之旅让沙克尔顿成了民族英雄。沙克尔顿与 3 位同伴一起跋涉 到距离南极点不到 160 公里的地方,将斯科特的记录向南推进了 560 多公里。然而,沙克尔顿和他的 3 位 同伴早已饥寒交迫。这时,身为指挥官的沙克尔顿意识到,如果他们继续向南极点前进,最终很可能无 法活着回来。尽管明知另一位探险家可能会在他们下次探险前到达南极点,但沙克尔顿还是作出了艰难 的决定:原路返回。不过,“猎人号”探险队创造的“最南”记录足以让沙克尔顿在 1909 年返回英国 时获得骑士爵位。 两年后,也就是 1911 年 12 月,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终于抢先到达南极点。不到一个月后, 罗伯特斯科特的第二支探险队也到达南极点,但这位队长和他的 4 名队友都死于归途。由于计划不 周、饥饿过度,加之败给挪威人的极度沮丧,使得这一悲剧成为了必然。当阿蒙森胜利的消息于 1912 年 5 月传到欧洲时,沙克尔顿同样心灰意冷。他和他的国家都在这场重要的极地竞赛中黯然失色。 但没过多久,沙克尔顿又瞄准了新的目标。这位探险家很快就开始宣传一项新计划:“发现南极 点并非南极探险的终点。下一项任务是从这海到那海穿越南极大陆,穿过南极点。”21“我遭受过一些 挫折,”他在写给一位赞助人的信中说,“但这都已成往事,我现在渴望完成南极探险的最后一项伟大 事业。”22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813-c01 5 筹备帝国南极穿越探险队筹备帝国南极穿越探险队 接下来的两年,沙克尔顿一直在为穿越南极做准备。他计划用一艘船航行至威德尔海,然后一行 6 人经由陆路穿越南极大陆,到达另一端的罗斯海(请参见图表一图表一)。第二艘船则会直接驶往罗斯海, 并派遣数人为下半程的陆路跋涉提供补给。这艘船之后会在罗斯海岸等待陆路探险队的到来。 无论是航海还是陆路部分,沙克尔顿的南极穿越计划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威德尔海便是第一道 险关,这里以巨大而难以预知的浮冰著称。曾经有多支著名探险队行至此处,但都因为坚固的冰层和漩 涡而未能通过。如果说航海部分要面临巨大风险,那么陆路部分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穿越南极 大陆需要跋涉 2,400 公里。按照沙克尔顿的计算,需要以每天 24 公里的速度前进 与阿蒙森探险队令 人刮目相看的记录相比,也只慢了 1.6 公里。阿蒙森是那个时代最好、最快的极地探险家,这一记录是 在他最后一次南极探险时创造的23。阿蒙森的团队在那次历史上著名的探险中大量使用了滑雪板和雪橇 犬,但沙克尔顿对这两种冰上行进方式都不太熟悉。 另外,沙克尔顿选择的路线有很多都从来没有人涉足过。为了避开危险的威德尔海,之前的探险 队都借助停泊在罗斯海岸的船往返南极点。但沙克尔顿的目标是带领第一支探险队从陆路穿越南极。他 将从威德尔海岸启程,规划一条前往南极点的新路,然后沿着这条线路到达南极大陆另一侧的罗斯海 岸。与之前的任何一次探险都不同,沙克尔顿的计划需要用到两艘极地船:一艘从威德尔海启动探险, 另外一艘则在罗斯海与横穿大陆的探险家们会合。要组织两队人马,并装备两艘极地船,需要应对极其 复杂的后勤问题。即使是沙克尔顿也有些胆怯,他甚至轻率地考虑过一个不太可能的想法:只用一艘船 送陆路探险队上岸,然后绕过半个南极大陆,再部署补给站。沙克尔顿的计划遭到了皇家地理学会的批 评,他们拥有科学信誉和政治权利,能够决定任何一次探险能否成行。这位探险家深知获得这家受人敬 仰的机构的认可有多重要 没有了他们的认可,潜在的捐赠者或许就不愿支持像穿越南极这样风险巨 大的探险活动。尽管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抱怨“不可能从沙克尔顿口中得到(与他的计划有关的)任何 明确答案”,但他们还是为他提供了一小笔象征性的捐款,数量为 1000 英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8.8 万美元)24。 筹款 沙克尔顿花了大量时间为他的探险筹集资金。过程很艰难。他至少需要 5 万英镑(相当于今天的 440 万美元),但考虑到两艘船的计划非常复杂,实际花销可能多达 8 万英镑(700 万美元)25。由于 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处于备战状态,公共和私有投资者对私人探险活动都颇有戒心,即使是对他们曾经 资助过的探险家也不例外。例如,英国政府曾于 1910 年向斯科特的第二次南极探险拨款 2 万英镑(接 近 190 万美元)。但到了 1913 年,政府只为沙克尔顿拨款 1 万英镑(88 万美元)。而且,必须要等到 他自己的筹款额超过 3 万英镑(260 万美元)后,才能兑现这笔资金。沙克尔顿的一些朋友认为这次任 务太危险,因此拒绝为他提供资金支持。 有关沙克尔顿的传言也成为这次探险筹款的一大障碍。自从“发现号”航程后,沙克尔顿便落下 了身体虚弱的名声。探险家埃里克马歇尔 (eric marshall) 曾经跟随“猎人号”探险队与沙克尔顿一 同向南极跋涉,他对穿越南极计划的评价是:“沙克尔顿知道他的身体已经无法适应海拔 3,300 米的严 酷环境。”26 他接着说,“因此,我认为穿越南极高原的机会太小,根本不值得认真考虑 我为这个 目标做任何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27 沙克尔顿曾经屡次抱怨称,不应该要求任何一个人在同一次探险中既负责筹集资金,又负责规划 后勤。然而,他却带着一个坚定创业者的创意与热情亲自筹集资金。他招募了一位摄影师,并出售了股 份:无论南极之旅拍到什么照片,或是由此衍生出什么出版物,其收益都算作股份收益。他与媒体人士 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把这次探险宣传成一次“在极地探险领域 重塑大英帝国声誉”的机会, 并将沙克尔顿塑造成“英国人的勇气与顽强的又一例证”28。在每日纪事报(daily chronicle) 编辑 厄内斯特派里斯 (ernest perris) 和沙克尔顿妻子的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制作了一份列表,上面列出 813-c01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6 了数百位最富有和最有可能捐助的英国人。他给上面的每个人发了一封私人书信和一份探险计划书的副 本,他还将探险计划书制作成大四开本的宣传册29。作为一笔烟草财产的唯一继承人,珍妮特斯坦康 布威尔斯女爵 (dame janet stancomb wills) 为沙克尔顿捐助了资金,还与他结下了毕生的友谊,甚 至为这位探险家写过多首赞美诗30。另外一份重要礼物来自詹姆斯基凯尔德爵士 (sir james key caird)。这位苏格兰大资本家被沙克尔顿的决心和信心所折服,承诺向他捐助 2.4 万英镑(大约相当于 今天的 210 万美元)。这也是沙克尔顿收到的最大一笔捐款。 在沙克尔顿的不懈努力下,资金压力缓解了。到 1913 年底,他已经通过捐赠和贷款筹集了超过 5.15 万英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450 万美元)31。虽然仍在继续筹资,但沙克尔顿已经开始应对下一个 挑战:为探险寻找人和物资。极地探险船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而且与斯科特的“发现号”一样,这些 船通常都需要得到组织或政府的赞助。在那个多数船舶都用钢铁制造的年代,极地船需要加固的木质外 壳来抵抗浮冰的不断挤压。另外,沙克尔顿的航程还需要一些特殊功能,包括为摄影师准备的暗房,以 及为雪橇犬设计的铺位。作为一名私人代理,沙克尔顿需要在整个欧洲寻找符合这些要求的船,而且不 止一艘,还要两艘。 在一家挪威造船厂,他找到了一艘名为“北极星号”(polaris) 的船。这艘船由几名希望开展“极 地旅行”的企业家合资打造,但他们的企业已经破产了。“北极星号”是一艘重达 300 吨的木船,配有 额外的船舱空间和一间暗房,原本是为猎人和业余摄影师准备的,但却恰好符合沙克尔顿的要求。随 后,这位探险家承认对这艘“北极星号”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对那个巨大而且看上去有些超重的船尾, 但 1.16 万英镑(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100 万美元)的价格的确很超值,于是,他便赊账买下了这艘船。 他将这艘船改名为“坚忍号”,这个名字源于他的家训:“坚忍就能赢。”这艘船将负责穿越威德尔 海。为了完成本次探险的另外一部分,也就是罗斯海的航程,他买下了一艘名叫“极光号”(aurora) 的旧船。这艘船原本归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所有,曾经接受过南极的洗礼。由于“极光号” 已经停靠在南太平洋,使用这艘船可以省去从英国到澳大利亚的 1.9 万公里路程产生的费用。由于距离 南极洲相对较近,澳大利亚成为了很多南极探险队的出发点32。“坚忍号”则必须从挪威开到英格兰, 探险队员和补给物资都将在那里登船。他们将从那里驶往南美洲,这也是南极探险的另一个常见的出发 地。探险队将在那里增加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 物资 沙克尔顿还需要准备探险用的物资,包括食品、服装以及露营和旅行装备(请参见图表四图表四)。在 19 世纪末 和 20 世纪初,如何在严寒环境下为队员们提供适当的营养,是每次极地探险的关键问题。如 果吃得不够,探险队员可能会丧生;如果食物搭配不当,队员们可能会生病,而这通常也是致命的。但 究竟多少量、多少种类的食物才能达到营养均衡?在营养科学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年代,极地探险家对此 莫衷一是。 包括斯科特 1910 至 1912 年的最后一次探险在内,多数极地探险队都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坏血病, 这种疾病是因为缺乏某种维生素导致的。有一种理论是:柑橘类水果中的维生素 c 能预防坏血病,但 却“会因为脱水被破坏”。有鉴于此,沙克尔顿雇人将酸橙汁封装成药丸,供帝国南极穿越探险队食 用。他咨询了英国少将、化学研究专家威尔弗雷德拜沃瑞吉 (wilfred beveridge),与之共同发明了 “合成蛋糕”,这种压缩食品相当于一个人一天的饭量33。这位探险家清楚地记得,在他上一次极地之 旅中,徒步跋涉时的给养太少,而且营养不够充分。相比而言,为“坚忍号”船员设计的合成蛋糕则由 多种原料制成,一片就能提供将近 3,000 卡路里的热量。沙克尔顿对装备和服装也给予了同样严格的关 注,只购买最新技术制作的极地服装:博伯利 (burberry) 风衣、毛皮衬里的睡袋、坚固的帐篷。为了 给“坚忍号”配备这些定制的给养和高端材料,探险开支至少增加了 2,400 英镑(约合 21 万美元)。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813-c01 7 队员 1913 年 12 月,沙克尔顿在一则招募应征者的广告中首次公开宣布这次探险。据报道,招募启事内容 如下:“特招募渴望冒险之旅的男性。薪水不高、天寒地冻、数月全黑、危险不断、生死难料。可一旦 成功,荣誉与赞赏将随之而来。”34 据沙克尔顿的朋友休罗伯特米尔 (hugh robert mill) 介绍,最初 的招募启事吸引了 5,000 名应征者。沙克尔顿将应征者分成“疯狂”、“没戏”和“可能”三大类35。他 与“可能”类中的人进行了简短的会面,基本都靠直觉来判断他们的性格。 经营着一家表演公司的布里吉斯亚当斯 (bridges adams) 是沙克尔顿的熟人,他还记得这位指 挥官在一次对话中解释了自己对招募活动的观点。亚当斯回忆道:“当我谈到在一家剧团中,性格和气 质与表演技能同样重要时,他很着迷;就他的问题,他说 他也必须平衡他的团队类型,因此在面试 时,他更看重应征者的性格,而不仅仅是科学和航海素养。”36 沙克尔顿希望寻找积极乐观的品质。他认为,一个人能否承受潜在的危险与困境,这种个性发挥 了关键作用。那些展现出乐观与幽默感的人,比较容易通过他的面试。苏格兰医生亚历山大麦克林 (alexander macklin)(请参见图表三图表三)就是因为头脑灵活在“坚忍号”医疗团队中谋得了一个职位。 在面试中,沙克尔顿问,“你的视力还好吧? 你为什么戴眼镜?”麦克林回答道,“很多聪明人如 果不戴眼镜都会显得很蠢。”“不错,”沙克尔顿笑着说,“我要你了。”37 在评价南极探险行业的老兵时,沙克尔顿很看重他们所展现出的毅力。例如,肌肉发达的爱尔兰 人汤姆克林 (tom crean)(请参见图表三图表三)一向嗜酒如命,但当沙克尔顿了解到他曾在斯科特上次的 探险中救过两个人时,便邀请他参加这次探险。那可不是一次简单的救援:克林两天不眠不休也不进 食,用雪橇拖着那两个虚弱的人在南极冰层上前行了 32 公里,最终安全到达补给站。 招募船员时,沙克尔顿更偏向那些曾经在英国与挪威之间冰冷的北海 (north sea) 上从事过拖网捕 鱼的人。这位队长知道,这些水手已经习惯了在寒风刺骨的甲板上长时间工作。他也相信他们能够忍受 南极的严酷环境。 不过,这位探险队长招募的最重要的人却根本不是通过面试招来的。弗兰克维尔德 (frank wild) 曾是 1909 年“猎人号”探险队的一员,在沙克尔顿的新计划宣布后,他便立刻前来应征。由于曾经共 同在距离南极点 160 公里的范围内跋涉,他们二人都坚信对方在身心最受煎熬的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沙 克尔顿任命维尔德为“坚忍号”探险队的副队长。 向南进发向南进发 1914 年 7 月,“坚忍号”在泰晤士河进坞,准备出发前往南极。沙克尔顿心想,他和他的队员已 经准备好针对那个冰冻大陆的冰雪与严寒“发起我们的白色战争”38。然而,另外一场战争即将不期而 至39。两周后,沙克尔顿从船坞上岸后,从报纸上获悉英国政府已经向德国宣战。他立刻发了一封电 报,主动要求将整支探险队编入军队。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通过电报给 出了简明的回复:“继续探险。”丘吉尔随后发了一封更长的信,他解释道,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已经投 入了太多的精力和金钱,不能就此放弃40。 尽管获得了这位海军官员的批准,沙克尔顿和他的队员还是难以摆脱内心的挣扎。毕竟,他们要 在自己的国家与他国开战的前夕出发。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沙克尔顿自我安慰说,这次探险对国家而言 是必不可少的:“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能参战,但却没有多少人能接替我的事业。”41 然而,当船启程 向南时,沙克尔顿发出的最后一封急件却是:“我们的思念和祈祷将与前线的兄弟同在。”42 813-c01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8 8 月 8 日,“坚忍号”先于沙克尔顿起航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 他还要留下来处理最后的琐事。 当这位队长最终于 10 月乘坐另一艘船来到阿根廷时,他发现他的探险队远没有为南极之行做好准备。 在前往南美洲的航程中,被沙克尔顿任命为“坚忍号”船长的弗兰克沃斯利 (frank worsley)(请参 见图表三图表三)基本无力维持船上的纪律。因此,沙克尔顿决定重新制定船上的组织架构,削弱船长的自 由裁量权。而由于 3 名水手因为酗酒和违规被解雇,因此便需要对队员的构成展开进一步调整。与此同 时,69 只雪橇犬也从加拿大运了过来。但由于合同纠纷,选定的训犬师却并未现身。沙克尔顿最终放 弃了训犬师,直接启程出发。沙克尔顿的信用也面临挑战。为了准备这次探险,他贷款过多,几乎信用 破产。雪上加霜的是,外界还盛传他的兄弟卷入了犯罪丑闻。这位指挥官决定前往南乔治亚岛 (south georgia island),那里是英国最南端的捕鲸村。他认为,在那么远的殖民地,船长们或许不知道他的糟 糕信用情况,这样他便最有可能获得剩余的物资。 但在南乔治亚,沙克尔顿却意外遭遇了新障碍。在当地水手的记忆中,那年的浮冰向北延伸的范 围前所未有,所以他们担心沙克尔顿的船可能被困,并建议他将任务推迟到来年43。沙克尔顿决定在南 乔治亚暂避几周,观察浮冰有何变化。一个月后,情况并无任何变化,“坚忍号”驶离南乔治亚岛,向 南极进发。 登船最初几周 随着船启程向南,沙克尔顿和他的队员们开始相互了解。探险队的物理学家雷金纳德詹姆斯 (reginald james)(请参见图表三图表三)后来回忆道:“海上的沙克尔顿比岸上的沙克尔顿更和蔼。”44 多 数人都只是通过简短的面试认识了这位指挥官。登船后,这位队长与他们的交流方式令他们既意外又欣 喜,队员们还给他起了一个亲切的绰号 “老板”。“当沙克尔顿与你独处时,”麦克林医生回忆 道,“他会非常和蔼地与你交流,询问你的个人情况 适应得怎么样,喜不喜欢这次探险,最喜欢哪 方面的工作。”在甲板上聊天时,这位指挥官还会谈到他对诗歌的热爱。“当时,大家都觉得他谈萨克 莱时很和善。他有时也会问你是否读过勃朗宁,”麦克林说,“我从没读过,这时,他就会告诉我,我 错过了些什么。”45 尽管与队员们意气相投,但沙克尔顿的管理还是很严格。他要求队员对他的命令绝对服从、迅速 响应,而且从不直接与下属们争论或谈判。根据麦克林的回忆,身为沙克尔顿的副官兼最信赖的人,维 尔德“就像是领班”。“当我们有什么要求时,”这位医生回忆说,“都会找维尔德,不会找沙克尔 顿。”46 每当有队员向维尔德投诉别人的问题时,这位副官都会耐心倾听。他发现,通常情况下,只要 有机会发泄情绪,无论什么紧张问题都可以消除47。除了化解分歧,维尔德的平易近人也帮助沙克尔顿 与队员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从而维护了他的权威性。 1914 年 12 月 7 日,探险队发现了第一块浮冰。由于“坚忍号”距离南极北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加之当时正值南半球的仲夏时节,使得这一意外景象成为了不详的预兆。探险队员基本没把南乔治亚捕 鲸船长们给沙克尔顿的警告放在心上,反而被极寒水域的景象深深吸引。在驶向南极的最初几天里,队 员们似乎满怀憧憬。 然而,随着船穿过的冰层越来越厚,行进速度开始放缓。圣诞前夜,一阵强风把船体周围的浮冰 冻在一起。老板下令庆祝圣诞,队员们纷纷装饰餐厅,享受起美味的汤、碎肉馅饼、葡萄干布丁,以及 鲱鱼和兔肉罐头48。新年前夜,“坚忍号”被两块浮冰夹住了,船体竖起 6 度,面临沉没的危险。队员 们用冰锚和铁链将船拖了出来。 1915 年 1 月 10 日,与浮冰周旋了数周后,探险队看到了南极的陆地。5 天后,他们发现了一处不 错的海湾,可以顺利进入内部。沙克尔顿以“猎人号”探险队的一位英国赞助人的名字,将它命名为道 森-兰伯特冰川 (dawson-lambton glacier)。但这位指挥官并没有就此停住,而是希望前往西南方向 320 公里的瓦舍尔湾 (vahesel bay) 登陆,因为这样可以缩短陆地穿越的里程(请参见图表一图表一)49。 “坚忍号”接近了沙克尔顿的目标,他们一直沿着海岸航行,直到遇到冰山才被迫远离海岸。大风和移 动的浮冰很快将船冻在距离岸边 130 公里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看到目标登陆点。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813-c01 9 在坚忍号上过冬 冰层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1 月 27 日,在被浮冰围困了 9 天后,沙克尔顿下令锅炉点火,开始为 长期等待做准备。当时的记录显示,沙克尔顿担心,如果队员们不各司其职、例行公事,便会产生懒散 和无聊的情绪。因此,即使船无法移动,他仍然坚持让所有人尽量按部就班地开展日常工作。包括刷洗 甲板和船身、组织和配给物资、防止锚链生锈,并时刻观察冰层的变化,期待着出现可供航行的裂缝。 沙克尔顿还安排几个人在鲜肉存量下降时猎捕海豹和企鹅。他命令船上的木匠“花栗鼠”亨利麦克尼 什 (henry mcneish) 开始给他的船舱和即将安放于未来营地上的一个小屋制作家具。科学家们开始在 冰上搜集物种、观察气象50。膳食和娱乐仍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正如赫利所写,对部分探险队员来说,在无法移动的船上过冬令他们“极其不快”。这位摄影师 预料到长期的冰上生活会带来身心的双重煎熬,“原因是 工作受限,而且要被迫与水手们交往。水 手们虽然很和蔼,但却并不都喜欢科研人员。”51 因为同在一个屋檐下,不同专业的人偶尔也会发生冲 突:负责指挥探险的官员、负责开展实验的科学家、负责开船的水手。(请参见图表三图表三。)随着时间 的流逝,人际关系越发紧张。在一艘无法移动的船上,受制于空间狭小的船舱,队员们的个性和习惯差 异引发了很多不满情绪,尽管多数人都把这种对彼此的不满藏在心底。例如,发动机专家托马斯奥 德-里斯 (thomas orde-lees) 就在日记中对麦克尼什在餐桌上的粗野举止嗤之以鼻。而这位木匠也在日 记中对陆路探险队员的粗话连篇不以为然52。 从一开始,队员们就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社会与专业差异。但在 1915 年初的那种环境下,沙克尔 顿却不想扩大这种隔阂。他摒弃了军事和海事规范,命令所有的官员、科学家和水手公平分担船上的脏 活累活。在英国陆军中享受少校待遇的奥德-里斯很难“抛开社会地位的优越感”。尽管他认为,“让 精英人士干擦地板这种活不公平,”但他也承认,共同劳动可以很好地打消队员之间的嫉妒情绪。“作 为一项纪律,”他写道,“它能使人谦卑,打消残余的虚荣心。”53 1915 年 2 月中旬,船前方的冰层裂开了一条缝,打开了一条大约 200 米的航道,或许可以让船通 过。队员们从甲板上跳下,用锄头和铲子敲击冰层,希望能够扩大这条通往岸边的裂缝。经过了一天的 努力,几乎毫无进展。于是,他们放弃了。沙克尔顿对队员们说,这并不是灾难,只不过是再次拖延了 进程而已。但他还是改变了计划,准备来年夏天再尝试登陆。但私下里,他却担心威德尔海那不可预知 的环流可能会摧毁“坚忍号”的南极穿越计划。 不过,沙克尔顿还是决心充分利用冬季的这几个月,让队员们不至于无所事事。例如,长期的等 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训练雪橇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登船的这批加拿大杂种犬天生就能忍耐严 寒,但却未经驯化,从未接受过拉雪橇的训练54。沙克尔顿将这批狗分成 6 组接受训练,还为每组指派 了专人负责。这些人与狗组成的团队随后会开展“狗狗德比大赛”,从而激发队员之间的竞争意识55。 在长期被困在船上的那段时间,除了充足的活动外,沙克尔顿本人的举止也是维持士气的关键因 素。例如,有一天,这位老板出人意料地与沃斯利船长伴着口哨在浮冰上跳起了华尔兹,以此娱乐众 人。奥德-里斯写道,这一幕凸显出沙克尔顿的乐观态度: 这就是厄内斯特爵士 他总是能镇住所有困难,展现出无畏的一面。他经久不衰的乐观 态度,令我们这帮沮丧的探险家受益匪浅。尽管他本人也很沮丧,而且我们都对当前的灾难心 知肚明,但他却从未表现出来,只是极力展现幽默与希望。他是最乐观的人之一56。 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船依然困在冰中一动不动。随着 4 月结束,日照时间越来越短,到 5 月 初,队员们发现,进入冬季的南极已经陷入极夜。在阳光彻底消失前,队员们积极猎捕海豹,囤积了 2200 斤肉和油脂57。现在,随着白天的消失,户外平均气温降至 -27 摄氏度。队员们把船的中舱改成了 公共宿舍。为了保持舱内舒适,他们利用煤炉加热,还在天花板上挂了一盏油灯58。黑暗中,在户外几 乎无事可做,所以大家都通过写日记、看书、打牌、下棋来打发时间,还有一台手摇留声机可以播放音 乐。他们每月都会聚到一起,听摄影师赫利讲故事。他会借此机会播放幻灯片,展示这些年在异国他乡 走过的地方。 813-c01 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危机中的领导力:厄内斯特沙克尔顿与坚忍号的史诗航程 10 6 月正值南半球的仲冬时节,在风暴的作用下,船底的暗流越发狂暴。尽管船顶的风和天空似乎还 算平静,但远处的风暴却开始推动浮冰碰撞船身,不停地发出嘎吱声,有时甚至会改变船身的角度。在 船内,队员们将船舱装饰一新,甚至大摆筵席来庆祝冬至。从这时起,太阳将重新升起在南极的地平线 上。队员们仍在庆祝,还排演了各种各样的节目,包括滑稽歌、短剧和诗朗诵59。 1915 年 7 月 13 日,当室外气温徘徊在 -34 摄氏度时,沙克尔顿把沃斯利叫到他的船舱。随后的对话 令他永生难忘。直到那时,探险队的任务还是就地过冬,希望到来年夏天继续前进。但在冬季的那几个月 内,数百万吨的浮冰从四面八方冲击“坚忍号”,削弱了船体的木材强度。面对这种巨大压力,船身已经 坚持不了多久。“我从没碰到过失去船的情况。”沃斯利回忆道。沙克尔顿向他透露了这条坏消息: “船长,咱们的船撑不下去 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这只是个时间问题。可能是几个月,可能是几周, 也可能只有几天。维尔德和我知道你对坚忍号的感情,可一旦被冰困住 就很难脱身了。”60 接下来的 5 个月,队员们经历了 150 多天的焦急等待,每天晚上都担心船会被浮冰吞没。10 月末, 浮冰的移动导致船体不停颠簸。从 1 月起,“坚忍号”已经向北漂流了 1100 公里(请参见图表一图表一)。 虽然这里的浮冰软了一些,但却更加危险:既有可能开辟一条生存之路,也有可能将船彻底吞没。10 月 17 日,浮冰开始上下起伏,好像是受到了巨浪的作用。而“坚忍号”的船身也出现了 30 度的倾斜,并 再次被冻住。沃斯利写道,大家都用腿抵住船身的侧面吃晚饭,“脚蹬着板条,盘子放在膝盖上。”61 弃船 10 月 24 日,浮冰开始对“坚忍号”发起最后的进攻。从“坚忍号”向北漂流开始,就一直折磨着 这艘船的三大冰脊开始向船尾聚拢,突然挤掉了船舵。大量的海水流入船舱,沙克尔顿指挥队员向外抽 水,木匠则在全力修补漏洞。在队员们的努力下,“坚忍号”撑了 4 天。但到了 1915 年 10 月 27 日, 用赫利那充满诗意的语言来描述:“这艘结实的小船、这位大海的新娘”终于还是认输了62。甲板被浮 冰的巨大压力挤压变形。船体的木料发出刺耳的嘎吱声。最后,用于减缓冲击的龙骨也被压断,海水涌 入船内。 沙克尔顿命令队员们弃船。当晚,大家在附近的厚冰上安营扎寨,周围的温度降至 -26 摄氏度。第 二天一大早,沙克尔顿从船身的残骸中拽出汽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短租租赁合同:教育培训场地租赁协议
- 2025年典当合同范本:汽车典当贷款操作细则
- 2025年轨道交通信号电缆项目采购合同
- 2025店长聘用协议:商业地产店长岗位竞聘标准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水泵安装与防冻合同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优化与运营模式创新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图书馆图书采购与读者服务合同
- 2025版企业办公设备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买卖合同
- 2025版闲置土地居间服务合同
-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继电人员继电保护竞赛试题及答案汇编
- 电力行业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 2025 耳鼻喉科鼻息肉术后换药查房操作课件
- 航空航天检测技术
- 初级魔方社团课件
- 储油储气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RWA 技术规范》标准草案
- 庭院围墙整治方案(3篇)
- 2025年高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广西卷)
- 教师课件的制作培训
- 质量成本控制与管理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