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中文摘要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类有多个角度 本文借鉴美国语言哲学家泽诺 万德勒 z e n o v e n d l e r 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将现代汉语分成静态形容词 动态形容词 和评价类形容词三大类 进行相关的研究 其中 静态形容词又可分为自然属性形容 词和量度形容词 根据显现出的隐含动词的动作性程度 将动态形容词分为弱动态形 容词和强动态形容词 最后 利用这种分类结果 对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语法现象进行 解释 关键词 形容词分类 静态 动态 自然属性 量度 定语顺序 作者 吴香 指导老师 朱景松 教授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英文摘要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m o d e r nc h i n e s ea d je c t i v e sa n d s o m er e s e a r c h e so nr e l a t e dp h e n o m e n o n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a r el o t so fd i f f e r e n tw a y st oc l a s s i f ym o d e m c h i n e s ea d je c t i v e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 e n g l i s ha d j e c t i v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 a d eb yz e n o v e n d l e r t h i sa r t i c l et r i e dt od i v i d em o d e m c h i n e s ei n t ot h r e em a i np a r t s t h e ya r ei n a c t i v ea d j e c t i v e s a c t i v ea d j e c t i v e sa n da p p r a i s e d a d je c t i v e s b e s i d e s i n a c t i v ea d je c t i v e s a r em a d eu po fn a t u r a la t t r i b u t eo n e s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o n e s a n da c t i v ea d j e c t i v e sc o n s i s to fi n f i r ma c t i v ea d j e c t i v e sa n df i r ma c t i v e a d j e c t i v e s a tt h ee n do ft h i sa r t i c l e w er e s e a r c ho ns o m er e l a t e dg r a m m a rp h e n o m e n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a d j e c t i v e s i n a c t i v e a c t i v e n a t u r a la t t r i b u t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r d e r so fa d j e c t i v e s w r i t t e nb y w u x i a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 z h uj i n g s o n g p r o f e s s o r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 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 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 责任 研究 签名 羟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曰 苏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信j 息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 清华大学论文 合作部 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 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 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砌汐辜多i i 硐 日期 型辔兰盈乡犀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引言 引言 第一节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形容词 是现代汉语名词 动词 形容词三大实词之一 在汉语词类体系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1 8 9 8 年 马氏文通 以来 语言学界对它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 形容词的用法研究 形容词与动词的划界研究 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等诸多方面都取得 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但对于形容词 语法学界在不少问题上也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其中之一就是形容词的下位分类问题 本文试图借鉴美国语言哲学家泽诺 万德勒 z e n o v e n d l e r 对英语形容词的 研究成果 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汉语形容词进行重新分类 以下首先回顾一下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的一些成果 一 现代汉语形容词是否存在 现代汉语形容词是否具有词类地位 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由于汉语的形容词更接 近动词 有人就因此认为现代汉语里不存在形容词 然而 更多学者坚持汉语有形容 词一类 张国宪 1 先生指出 马建忠 黎锦熙 朱德熙等国内多数语法学家尽管在 形容词的次范畴分类上不尽相同 但他们都认为形容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 本文赞 同这种观点 认为汉语形容词作为一个词类是存在的 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形容 词进行分类 二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确定 语法学界对形容词的确定一直充满兴趣 曾采用过多种标准来区分动词和形容 词 一类是意义标准 即根据动词 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不同语法意义来进行区分 动 词一般表示动作 行为变化等 形容词则一般表示事物的性质 状态 但语言事实证 明 这个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般而言 对于具有直观词汇意义的形容词来说 该 标准则比较适用 比如 红 黄 蓝 等对应于事物性质之一的 颜色 然而意义 标准比较抽象 缺乏形式标志 对有些词表现出来的意义则难以确定 所以操作性不 强 比如 我们无法判断 整 足 地道 确实 实在 完全 等词在性质状态中的 具体属性域 所以意义标准不能作为区分动词 形容词的主要依据 最多只能作为一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引言 个参考项 2 另一类是语法功能标准 这里又有五种不同的具体标准 即 一是能否带动态助 词和趋向动词 我们知道 带动态助词或趋向动词是动词的一大特点 但形容词带动 态助词或趋向动词也是其一种常见的功能 如 花红了 雨大起来了 二是能否 带宾语 但是目前语法学界关于宾语的定义多种多样 很难根据宾语的类型来划分动 词和形容词 三是能否重叠 以及重叠的形式如何 形容词与动词都有一部分能重叠 但重叠的形式有一定的差异 在双音节中 形容词重叠以a a b b 式为主 动词则以 a b a b 式为主 因此有人据此得出结论 形容词重叠只能是a a b b 式 动词重叠只 能是a b a b 式 凡形容词重叠为a b a b 式 它就转化为动词 同样 当动词重叠为 a a b b 式时 它就转化为形容词 但是在实际语言中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a b a b 式 也并非个别现象 而且 有的形容词兼有两种重叠格式 比如 高兴 高高兴兴 高 兴高兴 等 而有些动词也具有这两种重叠式 例如 来往 来来往往 来往来往 等 朱景松先生认为根据重叠来区别形容词和动词是不可靠的 他认为 重叠是 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 它会使一个语言形式获得新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不一定是 基式语法意义和功能的再现 不能把高一层次的语法性质简单地归结到低一层次 的成分上去 3 四是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 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是形容词的重要特点 是区别于动词的一个重要依据 比较起来 这一标准更具有普遍性 使用起来也更加 有效 但这一标准还存在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有些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而有些动词 比如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却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等 五是能否充当谓语 定语等成分 在汉语中 这种方法是很难行得通的 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适用于印欧 语 是其从句法功能上确定词类的有效方法 而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存在一对多的关 系 动词经常作谓语 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作谓语 形容词经常作定语 有的动词有时 也可以充当定语 并且这也不是个别现象 朱德熙先生提出了一种比较可行的区别形容词和动词的方法 即能否受程度副词 修饰 能否带宾语 分为几种情况 能受 很 修饰 不能接宾语的是形容词 不能 受 很 修饰 能接宾语的是动词 不能受 很 修饰 不能接宾语的是动词 能受 很 修饰 同时能接宾语的是动词 能受 很 修饰 或者能接宾语 但两种组合 形式在同一个句法结构里不相容 的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兼类 这种分类方法成为日后 区分形容词和动词的主要的判断依据 三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分类 2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引言 1 早先所说的形容词 现在已经公认分属于几个不同的类 马建忠的 马氏文通 模仿西方的形容词这一类 提出 静字 一类 他把 静 字 分为 象静 和 滋静 两大类 象静 相当于现在的形容词 而 滋静 相 当于现在的数词 早已从形容词中分离出去了 黎锦熙的 新著国语文法 把形容词 分为 性状形容诃 数量形容词 指示形容词 和 疑问形容词 四小类 而随 着词类研究的深入 其中只有 性状形容词 相当于现在的形容词 后三类则早已被 认为是数词 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 2 再如区别词 早在2 0 世纪6 0 年代 吕叔湘先生就发现 男 女 小型 大 型 等词的特殊性 把它们归为一类 称作 属性词 他在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1 9 7 9 一书中 认为它们不具备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 做谓语 应该跟典型的形 容词有所区别 即使不单列词类 至少也应当给它一个名称 叫 非谓形容词 2 0 世纪8 0 年代 吕先生在 试论非谓形容词 一文中具体谈到这个问题 提出两种解 决办法 一个办法是另立一个词类 因为这样的词不仅是大量存在的 而且是不断产 生的 它们表示事物的性质 可以叫做 属性词 另一种办法是 不另立一个词类 把它们暂时放在一个现成的词类里 他认为还是放在形容词里边比较合适 为了跟一 般形容词有所区别 可以称为 非谓形容词 另外 后来很多其他学者也赞同这种 观点 如 邢福义 现代汉语 1 9 9 1 年版 胡裕树 现代汉语 重订本 1 9 9 5 年版 张斌 现代汉语 1 9 9 6 年版 等都认同这种分法 即把形容词分为 谓词性形容词 和 非谓形容词 对于这个名称 实际是这种归类 朱德熙先生持反对意见 他在 语法答问 一书中指出 把 金 银 男 女 西式 大型 一类词称为 非谓形 容词 是传统汉语语法的词类划分 是受到印欧语语法特别是英语语法影响的表现 这个根据就是这类词能做定语 如果光凭能做定语一点就可以把它归入形容词 那么 经常做定语的名词也应可以叫非谓形容词 朱先生认为 所谓 非谓形容词 与一般 形容词有许多本质的区别 应该把它作为形容词以外的一个独立的词类 可以叫 区 别词 目前语法学界赞同的是朱德熙先生的意见 单独立一类 叫做 区别词 现 代汉语词典 虽然还说是形容词 但划为小类为属性词 3 对形容词的下位分类 存在不同的角度 按句法功能分类 赵元任先生曾提出过 表述形容词 的概念 即与 修饰形容 词 对立的 只能或主要做谓语 的形容词 吕叔湘先生称之为 唯谓形容词 胡 明扬先生提出了 非定形容词 的说法 吕叔湘 饶长溶两位先生根据句法功能提出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引言 过一类表事物性质的 非谓形容词 朱德熙先生则把它们归入体词类 命名为 区 别词 胡明扬先生明确将形容词分为四类 性质 情状 非谓 唯谓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 有的学者根据配价 向 给形容词分类 奥田宽提出形容词 有一价 二价之分 刘丹青提出单向 双向 相向三类 谭景春对双向和多指形容词 进行了研究 张国宪对形容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提出数量价 性质价 特征价 平 面价 从形式上 赵元任先生提出简单和复杂形容词 朱德熙先生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 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和状态两类 他1 9 5 6 年 的论文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奠定了现在公认的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基础 朱 先生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他认为 性质形容词是形容词的原型 可以受 不 和 很 修饰 可以作谓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状态形容词也可以作 谓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但不能受 不 和 很 的修饰 除了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之外 两类形容词语法意义也不一样 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性质 状态形容词在表示 质的前提下 包含着对量方面的评价 描写意味较浓 另外 在构词方法上 性质形 容词或者是单纯词 如 黑 快 或者是复合词 如 奇怪 聪明 而状态形容词 中带前加成分的可以看成复合词 如 雪白 通红 其余都是按照重叠或附加的方 式构成的合成词 如 黑乎乎 灰不溜秋 等 4 名形词 朱德熙先生在 语法答问 中单列名形词为形容词里的一个小类 这类词为 可以做动词 有 的宾语 也可以受其它名词直接 不带 的 字 修饰 的形容词 比如 有困难 经济困难 有危险 生命危险 有自由 婚姻由自 中的 困难 危险 自由 这些形容词兼有名词的性质 可以称为 名形词 5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传统 主要是从性质和状态方面进行研究 很少涉及 动态和静态层面 张国宪和张斌较早明确使用 动态形容词 这一术语并探讨其基本 特征 对于动态形容词和静态形容词的划分 他们都是依据句法结构作为判断的标准 张国宪认为 静态形容词与动态形容词的区别 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 静态形容词可 与程度副词同现 可与否定副词 不 同现 动态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同现 不能 与否定副词 不 同现 但他也发现了其中的缺陷 他通过对 形容词用法词典 中 的8 5 个动态形容词中 在一定的条件下 绝大多数都可以与程度副词 如 很 非 常 同现 根据这种标准分类 只有相当小一部分的属于动态形容词 可见 这种 分类显然是有问题 张斌等人也是依据句法结构作为判断动态或静态形容词的标准 4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引言 他把性质形容词分为动态形容词和静态形容词 认为可以带时态助词 趋向动词 能 否受副词 没 有 的修饰 为动态形容词 不能带的是静态形容词 第二节本文研究内容 根据张国宪的划分标准 红 大 高 粗 暗 等都被归为动态动词 这种分 类结果是本文所不能接受的 对于静态 动态形容词的区分 本文认为应该加入语义 的成分加以分类 汉语中 可根据形容词本身的意义及与相应名词 动词等联系的紧 密程度 将形容词分为三类 静态形容词 动态形容词 评价类形容词 本文的研究借鉴了美国语言哲学家泽诺 万德勒的研究思路 万氏按形容词与被 修饰词关系的紧密程度 将英语形容词分为八类 并分析了与之有关的语法现象 在 万德勒思路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结合语义角度来对形容词进行重新分类 附带说明汉 语中的一些语法现象 l l l n 现代汉语类别连续性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品级与句法功 能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互选问题 现代汉语中多层形容词定语的次序问题 等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第一节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泽诺 万德勒 美国人 哲学家 语言哲学较晚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 是最早熟 悉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家之一 他擅于运用现代语言学的手段来讨论语言哲学问 题 哲学中的语言学 陈嘉映译 华夏出版社 2 0 0 2 年1 0 月第1 版 下文简称 哲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泽诺 万德勒的这本书的主旨在于 通过对语言现象的经验考察 认识到一些规则 从而获得某些基于这些规则的先天真理 而认识先天真理才是万德 勒的目的所在 此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讨论语言学是否能帮助哲学 作者的回答是肯 定的 从第二章到第七章 每一章考察一组语言现象 考察时借用了现代语言学的工 具 得出的则都是具有哲学意义的结论 尽管如此 哲 一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万德勒在试图得到先天真理的过程中 提供给了研究语言学的人们诸多启示 本文从 在 哲 中第七章 好 善 的语法 中得到启发 并把视角锁定在语言学范 围内 试图得到更多语言学的规则 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内部机制 哲 中第七章主要是讨论g o o d 好 这个概念 分析哲学派的伦理学家一直 希望通过对g o o d 好 的分析来推进伦理学 摩尔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他 认为g o o d 好 像黄色一样是一种简单属性 但他又认为 黄色是一种自然属性 g o o d 好 则是非自然的 自然属性能独立于物体面而存在 不附属于物体 是构成 物体的部分 像g o o d 好 这样的非自然属性则只能依附于某个主体 万德勒这章 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运用新的语言学手段来评判摩尔直觉的正确与否 从而得出自己的 看法 因此 万德勒把英语形容词作为论述的介质 将英语形容词划分为八类 分别 标示为a l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简要地说到各类形容词意义和功能上的 差别 一 a l 是表示自然属性的形容词 万德勒认为 表示性质的r e d 红 就属于这一类 他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a n 悄w h i s a 他举的例是 1 一r e dh a t 红色的帽子 一一h a tw h i c hi sr e d 帽子 那个是红色的 6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a l 类形容词表示事物的自然属性 万德勒是这样描述a 1 类形容词的 这一类 形容词是存在物的构成成分 如果把它们全部拿走 就不会剩下任何的存在物 他 的意思是 这类形容词表示的性质 是描写对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如r e dh a t 红 色的帽子 r e d 红色的 是描写对象h a t 帽子 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特征 如果把 颜色形容词r e d 红色的 去掉 r e dh a t 红色的帽子 这个特定对象就不存在了 因为不存在无任何颜色的h a t 帽子 单独一个 h a t 帽子 实际是不存在的 是 一个抽象概括的概念 h a t 帽子 离不开某种颜色而存在 r e dh a t 红色的帽子 才是一个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泽诺 万德勒把英语里的a l 类又分两小类 一些a l 形容词指品类 物种 类属 民族 宗教 另一些指颜色和形状 在这两组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差异 个体事物 属于物种 类属等 但不属于颜色或性状 从万氏所举的两个例子便可清楚地看出 两小类的差别 2 一一它是哪种动物 一一甲壳纲的 3 一一它的颜色是什么 一一红的 万氏指出 第一组例句中 哪种动物 是隶属于甲壳纲的 是甲壳纲类中的一 种 万氏接着又说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 前者是第二性的实体 而后者不是实体 4 意思是 第二组例句中 它 不属于 红的 a 2 是表示量度的量度形容词 万氏认为 大 小 高 低 等就属于这一类 他用这样的公式表示 a n nw h i s a f o ra l l n 他举例 4 一一s m a l lh o r s e 小马 一一h o r s ew h i c hi ss m a l lf o rah o r s e 马 那匹是小的 这一类形容词称为量度形容词 它们同样表示物体的自然属性 也是事物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但与a 1 类形容词不同的是 a 2 类形容词表示的属性是相对于被修饰的 名词所表示事物的标准量度而言的 名词表示的对象不同 标准量度也就相应地产生 差异 结果也不一样 它们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这种差异从 大跳蚤 和 小象 的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比较中便可一目了然 小象 即便再小也仍然要比 大跳蚤 大很多 显然 小象 是 象里的小者 但它只是相对 象 的标准尺寸来说显得 小 大跳蚤 再大 也只是 跳蚤里的大者 只有相对于 跳蚤 的标准来说才显得大 象 和 跳蚤 两者的量度标准相差很大 这时的 大 和 小 是无法脱离具体对象进行比较的 三 a 3 类形容词 语法上是通过动词与名词联系 这里的名词是动词的施事 万氏认为 f a s t 快 属于这一类 他将其公式写成 a n nw h v d a 并且举例 5 一一a f a s t h o r s e 一匹快马 一一a h o r s ew h i c hr u n sf a s t 一匹马 它跑得快 他认为 af a s th o r s e 一匹快马 的意思是 ah o r s ew h i c hr u l l sf a s t 一匹马 它跑得快 f a s t 快 是通过动词 r u n 跑 没有出现 呈隐含状态 与 h o r s e 马 连接的 h o r s e 马 对于隐含的动词性词语 r u n 跑 而言 是它的施 事 万氏称为主语 这一类形容词要通过一个动词而使形容词与名词相连 和表示颜 色 形状的形容词直接与名词联系相比 跟名词的关系要远一些 四 类形容词也要通过一个 隐含的 动词性词语才能与名词连接 名词是动 词的受事 万氏认为 g o o d 好 属于这一类 他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a n nw h i s a t ov 一 他举了这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6 一一9 0 0 dm e a l 好饭菜 锄e a lw h i c hi sg o o dt ot a s t e 这些饭菜吃起来好 在 g o o dm e a l 好饭菜 中 形容词 g o o d 好 不是直接跟名词m e a l 联系 的 而是通过动词 t a s t e 吃 与名词 m e a l 饭菜 相连接 此时 m e a l 饭 菜 对于动词 t a s t e 吃 而言是它的受事 万氏称为宾语 五 关于a 5 类形容词 泽诺 万德勒说 从共有同一个主语的整个句子着眼来 描述那个主语 他认为s t u p i d 愚蠢 属于这一类 万氏用以下例子加以说明t 7 一一j o l l i li ss t u p i dt ot a k et h a t j o b 约翰很愚蠢 接受了那份工作 一一i ti ss t u p i do f j o h nt ot a k et h a tj o b 约翰接受了那份工作真是彳艮愚蠢 这一类的例子是说 在第二句里 s t u p i d 愚蠢 是容器 看第一句的解释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前后两个分句 共有同一个主语 就是说 s t u p i d 愚蠢 的是j o h n 约翰 t a k e t h a t j o b 接受那份工作 的也是j o h n 约翰 s t u p i d 愚蠢 是在前后两个句子 共有一个主语的情况下与主语连接的 s t u p i d 愚蠢 既能用来描述名语又能用来 描述名语的主语 描述名语 指的是描述 t ot a k et h a t j o b 接受那份工作 这个 名语 的主语是 j o h n 约翰 在第一句的前一分句中 s t u p i d 愚蠢 是描 述 j o h n 约翰 的 六 a 6 与a 5 一样 形容词可以说明动词性词语的方式 他认为r e a d y 乐意 属于这一类 当然不能作谓词性词语的容器 即没有如a 5 的第二个例句那种用法 用泽诺 万德勒的话来说 它没有两栖性 8 一一h ei sr e a d yt og o 他乐意去 一一 t 0g oi sr e a d yo f h i m 他去 这是乐意的 七 万氏认为 a 7 只能与名语连接 不能与名词连接 在与名语连接时 可以 用 对n 来说 9 一一h i sd e a t hi sp r o b a b l e 他的死是可能的 一一ni sp r o b a b l ef o rh i mt od i e 对他来说死是可能的 八 万氏认为 a 8 与a 7 相似 只能与名语连接 不能与名词连接 a 8 不同于a 7 的是 在与名语连接时 a 8 所在的句子不能用 对n 来说 1 0 一一幸h i sa r r i v a li s u n l i k e l yf o r u s 他的到来对我们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节对万德勒形容词分类的评论 一 万德勒分类给我们的启示 万德勒从形容词与其主词联系的紧密程度出发 对英语形容词进行分类研究 这 在思路上与各家对现代汉语中形容词的分类明显不同 是一种新颖的研究思路 若将 这种方法运用到汉语中 对现代汉语形容词进行分类研究 必将引出一种新的研究方 法 另外 在多个形容词作同一个中心语定语的语序问题上 保罗 齐夫 5 要找出语 法上的标准 他认为语法是语义的动因 而万德勒则认为 他把症状认作原因 这 样说 他是主张语义是语法的动因 并在相关文章中加以证明 这也就是后来的认知 语言学所主张的观点 9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二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的不足 事实上 万德勒对英语的分类并没有完全穷尽 整篇文章只是选取了部分类别进 行讨论 没有对英语形容词进行系统全面的分类 另外 他对不同类别形容词的交叉 区域也没有清楚地进行阐述 势必造成词类的大面积跨类 比如 将 g o o d 等词分 别归入第三 四 五 七类 对于词类分类来说 大面积的跨类现象的产生 说明这 种分类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三 英语形容词的分类与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差异 泽诺 万德勒的 好 善 的语法 是以英语形容词为研究对象的 众所周 知 英语 汉语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属于不同语言类型 按照语法手段的性 质分类 汉语属于分析语 又叫孤立语 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分析语 分析语的特点 在于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 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 又称屈折变化 来表达语法的作 用 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英语属于屈折语 当然 在 目前存在的屈折语里 英语并不典型 屈折语则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 要手段 分析语与屈折语在语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 同为形容词 汉语的形容 词属于谓词 可以直接作谓语 而在英语中形容词不能直接作谓语 作谓语要跟 b e 动词连用 从以下例句中可以看出 1 她有一双小小的脚 圆圆的脸蛋很漂杰 2 松花村显得很凌乱 到处长满了野草 房屋已相当互邀 也很不整鲨 3 春天一到 逛公园的人就多了 北京的公园 很量 很差 很型垒 以上例句中 漂亮 破败 整洁 多 美 气派 这些形容词在汉语中可以直接 作谓语 而在英语中 形容词作谓语要有 b e 不能直接作谓语 相应的英语为 4 s h eisp r e t t y 她很漂亮 5 t h eh o u s ei ss os h a b b ya n du n ti d y 这房子很破旧很不整洁 6 p a r k si nb e i j i n gisv e r yb e a u t i f u l l y 北京的公园非常漂亮 在英语中 单独的形容词作谓语在语法上是不成立的 英语的形容词作谓语其实 类似汉语的判断宾语 p r e t t y 漂亮 s h a b b y 破旧 u n t i d y 不整洁 b e a u t i f u l 漂亮 这些形容词必须与b e 动词同时构成谓语形式 仅从此点就可以看出 汉 英两种语言在语法上是存在各自的特点的 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应充分注意两种语言的 差异 1 0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一章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 再如 在英语中 r e df l o w e r s 翻译成汉语就有两种形式 红花 和 红色的花 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 名词 红色 作修饰语时一般要和 的 连用 而形容词 红 却不一定 我们可以说 小红花 但不能说 小红色的花 能说 红色的小花 却 不能说 红小花 不难发现 红 和 红色 在作修饰语时是有差异的 不能混为 一谈 汉语与英语不同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借鉴泽诺 万德勒的分类结果及 其方法 但又不能拘泥于英语 要充分注意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我们借鉴泽诺 万德勒对英语形容词的分类思路 尝试对现代汉语形容词进行分 类 汉语中 可根据形容词本身的意义及与相应名词 动词等联系的紧密程度 将形 容词分为三类 静态形容词 动态形容词 评价类形容词 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对静态的解释 是指相对静止状态 静态形容词一般反映的是事物的基本属性 表示人或事物的外部的静态特征 说明人或事物的规模 形状 颜色 外观等自然状 态 它们一般表示某种持久状态和相对稳定性 不与动作相连 而与被修饰词 通常 是名词 联系紧密 动态是指运动变化状态 动态形容词则需要还原出相关隐含的谓 词 才能恰当地疏通语义 从而正确理解形容词和被修饰词的语义关系 语义上动态 形容词表示人的内在特征 包括人所固有的心理状态或暂时的情感变化 以及品行特 征以及描述某种运动变化的状态的形容词等 评价类形容词则是对某个人 对某个事 物 事实或事件进行评价的一类形容词 在静态形容词中 包含两个形容词小类 一是表示自然属性的形容词 我们称其 为自然属性形容词 它是描述事物的颜色 性状等与事物本身联系紧密的形容词 例 如 红 圆 等 一是量度形容词 顾名思义 这类形容词往往从量度上对事物进 行衡量 如 大 小 等 动态形容词与被修饰语之间 必须通过显现出的隐含的动词 原短语在语义上才 能够成立 根据隐含动词的动作性的强弱 可将其分为 强动态形容词 和 弱动态 形容词 顾名思义 前者一般与动作性较强的形容词相联系 这类动词多为描述具 体的动作的动词 例如 快马 还原隐含的动词 跑 将 快马 解释为 跑得快 的马 快马 在语义上才能成立 而 跑 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上是指 两 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 其动作性非常之强 我们称 快 这类形容词为 强动态 形容词 与强动态形容词相同 弱动态形容词也与动词相联系 但是与它们相联系 的动词动作性通常较弱 有些动作性已经接近虚化 如 忧郁 忧郁的年轻人 指年轻人看上去很忧郁或年轻人让人觉得很忧郁 评价类形容词 从意义上来说 是对某个人 事物 事实或事件进行评价的一类 形容词 例如 好 坏 不错 等 1 2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第一节静态形容词 一 自然属性形容词 与英语相同 现代汉语中表示自然属性的一类形容词 是表示颜色 形状 味道 质地 年龄等性状的词 它们有 暗 白1 白茫茫 碧绿 扁 苍白 苍翠 草绿 臭1 葱绿 翠绿 肥 干巴巴1 黑1 黑洞洞 黑糊糊 黑压压 红 灰白 昏黄 火红 焦黄 皎洁 洁白 苦1 辣 凉 绿 绿油油 嫩 嫩绿 胖 胖乎乎 崎 岖 清脆 热 软 涩 沙哑 膳 湿 湿漉漉 酥 甜 香 斜 银白 硬 黝黑 圆 湛蓝 紫等 回 这类形容词也是存在物的构成成分 与存在物浑然一体 不可分割 如果把它们 全部拿走 事物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例如 1 行山道上 看见崖上一枝红花 艳丽夺目 向路人迎笑 2 热腾腾的白汤馄饨端上来了 淡黄的虾皮 翌堑的葱花 带着蒜香的冬菜 末儿 还有紫菜 3 我笑嘻嘻地看着朝我走来的黑家伙 他堕旦的大眼睛向我眨了眨 似乎我 们是久别重逢那样 4 不必谈 翌堡的菜畦 煮盈的石井栏 壹盔的皂荚树 苤鱼的桑椹 也不必 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 里去了 1 中 红花 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单独一个 花 抽象的 花 是个总概 念 实际是不存在的 红 是 红花 的组成成分 花 离不开某种颜色而存在 把 红 拿走 原来的 红花 这个物也就不存在了 在这里 红花 的 花 是 单纯的名词 表示一个自然物 红花 才是一个具体的实际存在的事物 同样 2 中 碧绿的葱花 中的 碧绿 拿走 剩下一个十分概括的概念 葱花 而实际并 不存在 葱花 这样一个总概念 3 中 滚圆的大眼睛 中形容词都是如此 拿走 滚圆 眼睛 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总概念 现实中看到的是形形色色具体的 眼睛 所以这个概括的概念 眼睛 在现实中并不能找到 表示颜色 形状的形容词等是比较典型的自然属性形容词 如下 1 指明事物颜色的自然属性形容词 本文所引形容词是参照郑怀德 孟庆海所编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 的义项解释 这里白 表示 白 的第一 个义项 下文同 1 3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白 云 一马 一发 纸 墙 一光 黑 夜 一字 一布 一板 一烟 发 红 灯 一旗 霞 一花 一宝石 一玫瑰 黄 灯 一花 旗 一土 一毛 纸 一沙 蓝 天 光 布 一眼睛 墨水 衣服 例如 黑夜 黑 完全是 黑夜 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夜 是一个 很概括的概念 在现实中并非看得见 摸得着的 而 黑夜 则是具体存在的 如果 把 黑夜 的 黑 去掉 夜 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并非是真实存在的事物 可 以看出 黑 不仅仅表示一种颜色 也是 黑夜 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不可分离的 除了单音节形容词外 双音节及多音节形容词的数量占很大的比重 比如 洁白 一的羽毛 一的衣服 一的牙齿 的大理石 一的百合花 的床单 乌黑 的头发 一的云层 一的废水 一的眼睛 的淤泥 的指甲 粉红 的月季 的桃花 一的百褶裙 的脸蛋 一的丝巾 的衣服 枯黄 的树叶 一的面容 一的麦秆 的头发 一的茅草 的松树 蔚蓝 的海洋 的天空 一的天幕 的地球 的湖水 的海岸线 杰弗里 n 利奇 语义学 借助语义特征分析阐明了词与词之间的上位和下位关 系 他指出 如果b a 两个词存在上下义关系 a 是b 的下义词 则a 蕴涵b 所谓上下义关系是指 如果有a b 两个词 a 的语义成分公式包含存在于b 的语义 成分公式的所有特征 那么b 和a 就构成上下义关系 b 是a 的上坐标词 a 则是 b 的下义词 例如 g r o w n u p 的特征是 h u m a n a d u l t w o m a n 的特征是 h u m a n a d u l l m a l e g r o w n u p 与w o m a n 形成上下义关系 w o m a n 比g r o w n u p 多一个语义特征 一 m a l e 所以w o m a n 是g r o w n u p 的下义词 g r o w n u p 则是上坐标词 同样 现代汉语中 双音节形容词与相应的单音节形容词表示的意义 有蕴涵关 系 比如 洁白 和 白 洁白 比 白 多一个语义特征 表示 白 的程度 因此 白 是 洁白 的上坐标词 洁白 是下义词蕴涵了 白 所以 白 对 名词的语义特点 洁白 也就具备了 两小类形容词虽然同属于自然属性形容词 都表示颜色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 1 4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差异 与双音节或多音节颜色形容词比较 单音节形容词与被修饰词结合得更紧 单 音节的形容词可与名词直接组成 形名组合 也可以加 的 置于中间 但一般以 不加 的 为常见 比如 白云 黑夜 红灯 黄叶 蓝天 等 而双音节形容词与 名词组合时 一般需要加上 的 例如 洁白的羽毛 乌黑的头发 粉红的月季 枯黄的树叶 蔚蓝的天空 等 而如果去掉这些短语中的 的 洁白羽毛 乌黑头 发 粉红月季 枯黄树叶 蔚蓝天空 等则一般不说 可见 在修饰名词时 单音节 形容词比多音节形容词要灵活和自由 同时也可以看出 单音节形容词所组成的形名 组合与多音节形容词的形名组合相比 两部分之间更紧密些 2 指明事物形状的自然属性形容词 扁 豆 一脸 g l 轮胎 圆 脸 一桌 桶 盘 球 方 脸 一桌 一手 i l l 木头 薄 板 膜 一片 冰 纸 奄0 只 路 一7 3 一道 局 斜 坡 壁 一塔 纹 杠 同样 在讨论颜色词时提到的语义学上的蕴涵关系 让我们找到了以上这些单音 节形状形容词的下位词 它们是 椭圆 的石头 的珍诛 一的肚皮 一的桌子 的运动场 单薄 的身子 一的衣衫 的身躯 的肩膀 的棉衣 弯曲 的水管 的山路 的棍子 的铁道线 一的石径 陡峭 的山崖 的台阶 的崖壁 的山坡 的地势 歪斜 的鼻子 的字迹 的房子 的电线杆 一的藤椅 形容词 椭圆 单薄 弯曲 陡峭 歪斜 分别比它们的上位词 圆 薄 弯 陡 斜 多了一个语义特征 因此 圆 薄 弯 陡 斜 是 椭圆 单薄 弯曲 陡峭 歪斜 的上位概念 后者蕴涵了前者 所以 一个单音节形容词对名词的语义 特点 其相应的双音节词也都具备了 跟颜色形容词相似 以上状态形容词的两小类在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单音节的形 状形容词可与名词直接组成形名组合 例如 圆球 薄冰 弯月 陡坡 斜 坡 等 有时也可以加 的 置于中间 而双音节形容词与名词组合时 一般需要加 上 的 比如 椭圆的珍珠 弯曲的山路 等 如果去掉 的 椭圆珍珠 弯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曲山路 则不成立 由此可见 在修饰名词时 单音节形容词比多音节形容词要灵活 和自由 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即单音节形容词所组成的形名组合比多音节形容词的 形名组合结合得更紧密 3 描述味觉 触觉 听觉的形容词 酸 莱 一奶 一苹果 葡萄 甜 一瓜卜枣卜甘蔗卜牛奶卜楠亍 苦 一瓜 一菜 一药 茶 咖啡 辣 酱 白菜 三丁 一大葱 冷 水 一风 一天气 空气 热 一气 一水 天气 一牛奶 硬 一石头 馒头 玉 贝壳 软 一糖 被子 一柿子 一沙发 悦耳 一的铃声 一的音乐 一的鸟叫 歌声 清脆 的呜叫 一的声音 的笛声 的呼喊 光滑 一的栏杆 一的石头 的皮肤 的地面 粗糙 一的手 的岩石 的墙壁 的纸张 表示味觉 触觉 听觉的形容词 也表示事物的基本属性 但跟颜色 形状等形 容词相比较 与事物要疏远些 除去事物中的这种特质 事物也就不存在了 4 泽诺 万德勒将英语中第一类形容词细分为两小类 一些a l 形容词指品类 物种 类属 民族 宗教 另一些指颜色和形状 但是在汉语中自然属性类形容词 只包括第 d 类 汉语中存在 品类 物种 类属 民族 宗教 这类词 但它们常 常是由名词来充当 5 邢良坤买下的第一件玩艺儿 是一只e l 本江户时期出产的堕碗 6 美洲狮是最大的猫属动物 7 傍晚 他们燃起一堆堆篝火 吹起笛子和莹立笙 唱着欢快的歌 围着篝 火翩翩起舞 8 维垂玺族有着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的文学艺术 9 南北朝时代 佛教渐渐盛行起来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汉语和英语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是 英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可以加上一些只改变 词根的语法性质而不改变其词汇意义的后缀 汉语没有此类后缀 例如 g e r m a n 是 名词 表示 德国 的意思 形态上稍加以变化 便得到其形容词形式g e r m a n i c 日 耳曼的 c r u s t a c e o u s 甲壳纲的 也是由名词形式c r u s t a c e a 甲壳类 通过形式变 化得到的 而汉语没有此类形式变化 泽诺 万德勒所指的a l 类形容词中的第 d 类 在汉语中一般都是由名词来充当 所以汉语中第一类形容词 即自然属性形容词 只 包括泽诺 万德勒所指的第二小类 二 量度形容词 顾名思义 量度形容词表示的属性是相对于被修饰的名词和名词短语所表示的事 物的标准量度而言的 明显含有比较的意味 我们称之为量度形容词 它们有 长 粗 大 低 短 多 高等 这类形容词一般都以成对的形式出现 比如 大 一街 一房子 山 树 锅 老鼠 小 胡同 房子 山 树 草 一象 长 一发 一腿 袍 竹竿 一线 一棍 短 发 一文 一线 棍 尾巴 一竹竿 高 峰 山 个子 一楼 纬度 墙 矮 墙 一丘 栅栏 个子 屋子 树桩 例句有 1 她恨不得马上跳上岸去 买上一些橘子 骑一骑那颜色古怪的尘马 2 几只火红色的大蚂蚁扛着蚜虫跑来跑去 显然 小马 比 大蚂蚁 大很多 小马 是相对 马 的标准尺寸来说显得 小 其实它怎么也比蚂蚁要大 3 藏装是藏族人民服装的总称 特点是益袖 壹腰 盘襟 4 就在短街的尽头 张开两张黑色的门扇 5 我躲在家里的大壁橱里 紧贴着摞起的皮箱摆开了我的写作台一一一张高 1 7 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 第二章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 板凳 6 几乎每条马路都坑坑洼洼 马路两边布满了丑陋的筮房子 生锈的广告牌 腐臭不堪的垃圾堆 还有一到下雨天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漏水的公用电话亭 7 在玩赏雨花石的人群中 许多人都喜欢收藏鱼石 因为细石的质与纹都高于 粗石 观赏效果也好 8 他还发明了 控绳拉铃 的通讯方法 在院子的树上系一根细绳子 绳子的一 端通向警卫班宿舍 里面挂一个小铃铛 量度形容词 其最大的特征是 它们是参照被修饰名词的标准量度进行衡量的 自然界中 同种类事物的标准量度一般是一定的 而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 标准量度 往往会不同 甚至相差很大 比如 棍子的标准量度一般相差无几 长度多为一米左 右 长棍 通常比 短棍 要长 但是 从 大老鼠 和 小象 两个例子不难发 现 老鼠再怎么大也不可能比小象大 即使最大的老鼠也难以与最小的象去一比大小 由此可以看出 其中的原因在于 老鼠 和 大象 的标准量度相差很大 而 大 和 小 这类量度形容词只有在同种标准的量度下才有可比性 第二节动态形容词 关于动态形容词 本文拟下这样的定义 具有动态意义 描述带有暂时性状态或 表现 并且能受特性所有者的意志支配的形容词 这里的 特性所有者 的范围是受 限的 不是任何可以主观衡量的主体 而是对形容词表示的意义具有支配能力特征 行 为 的主体 包括人和动物 主要指人 语法上 动态形容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 它们表示的性状与名词表示的对 象关系是间接的 常常与某个动作有关系 具体地说 与一个隐含的动词或动词群相 联系 为了准确恰当地理解语义 我们需要通过显现相应隐含的动词或动词群 才能 准确地解释语义 这样的形容词为动态性形容词 而动态性形容词所联系的动词是隐 含在语义之中的 这里我们需要借鉴 谓词隐含 i m p l y i n gp r e d i c a t e 的假设来进行 说明 袁毓林 1 9 9 5 引进谓词隐含理论 对 的 字结构中的名词和动词性成分与中心 语名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我们希望借鉴这一方法 把谓词隐含的假设应用到 的 字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