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_第1页
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_第2页
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_第3页
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_第4页
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编 写:陈 伟 审 核: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甲测资字32002562016年8月10日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目 录1项目概况12观测目的13观测项目及计划工作量24工期25人员配置计划26设备配置计划37高程系统38执行技术标准39沉降观测级别及精度指标310观测方法410.1基准点测量410.1.1点位布设410.1.2观测410.1.3基准点观测频次410.1.4基准点数据处理410.2沉降点测量510.2.1点的布置和埋设510.2.2观测610.2.3观测频次610.2.4数据处理611 沉降观测结果分析612质量、安全、环境控制要求613资料提交7附件1:沉降点布置图8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紫艺华府沉降观测技术设计1 项目概况紫艺华府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松杨路北侧,共计20幢住宅及8幢商业,建筑物占地84100m2,总建筑面积:252169m2,结构形式为框架混凝土。住宅为地上18层,商业为地上2层。委托单位:南京市中兴博盈置业有限公司。测量单位: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图1:建筑现场图片2 观测目的(1) 测量观测期内建筑物基础变形指标:沉降量、不均匀沉降量、沉降速率。(2) 根据变形指标判断监测期内,评价建筑基础的稳定状态。3 观测项目及计划工作量表3 沉降观测工作量楼号沉降点个数观测次数合计1128962238184368484684851188866848768488118889684810684811118881268481368481411888151188816684817684818684819128962012896合计14404 工期2016年8月10日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5 人员配置计划 表5 拟 投 入 项 目 人 员 表 姓 名职 称证书编号分工责任陈伟助理工程师南京市职称20062445项目负责人王庆助理工程师南京市职称20073648技术负责人杨雷生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中化高职第01731号国家测绘局0000993审核人6 设备配置计划表6 拟 投 入 项 目 仪 器 设 备 表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标称精度检定有效期水准仪Leica DNA03电子水准仪3422000.3/km2017年4月4日7 高程系统沉降观测采用独立高程系统。8 执行技术标准(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9 沉降观测级别及精度指标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表3.0.4建筑变形测量级别、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确定本项目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相邻沉降点高差中误差为0.5mm。10 观测方法10.1 基准点测量10.1.1 点位布设在建筑物周边布设了3个水准基点,点位设置在原有建筑物上,采用墙角水准点标志,点名分别为J1、J2、J3。10.1.2 观测本工程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假定J1的高程为20.0000米,3个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使用LEICA DNA03水准仪和铟瓦条形码水准标尺,观测要求应符合表10.1.2-1。表10.1.2-1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二级DS0550230.3限差要求应符合表10.1.2-2。表10.1.2-2 水准观测的限差等级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二级0.50.71.01.510.1.3 基准点观测频次建筑物封顶前基准网1个月观测一次,封顶后3月1次。10.1.4 基准点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质量检查外业观测结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水准(网)测站中误差:m= 式中 附合水准或闭合水准的高差闭合差(mm)n 计算时的测站数;N 附合水准或闭合水准环的个数。根据水准测量的限差要求,检查观测数据的质量,不合格数据应重测。 (2)基准点稳定性判断基准点的稳定性采取2倍中误差法判断,根据基准网每期基准点间的高差变化量,判断基准点的稳定性。高差判断指标:h2 式中 mi第i次观测基准点间相对高差中误差;mj第j次观测基准点间相对高差中误差; h第i次和第j次基准点间高差变化量。mi=mj=mik第i次观测基准网测站中误差,n为第i次观测基准网点间测站数;mjk第j次观测基准网测站中误差,n为第j次观测基准网点间测站数。(3)平差计算:第一次选用“J1”为起算点进行平差计算,第二次应选用基准网中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软件采用NASEW。10.2 沉降点测量10.2.1 点的布置和埋设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5.2要求,沉降观测点点沿建筑物外墙布置,点间距10m20m,沉降点标志埋设在墙体立柱上。10.2.2 观测沉降点观测使用LEICA DNA03水准仪和铟瓦条形码水准标尺,观测要求应符合表10.2.2。表10.2.2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二级DS0550230.310.2.3 观测频次建筑物封顶前每增加3层观测一次,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1次,竣工验收前进行最后一次观测,如最后100天沉降速率大于规范要求的稳定沉降速率(0.010.04mm/d),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观测次数。10.2.4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同基准点,平差后测站中误差应0.5mm。11 沉降观测结果分析(1)时间沉降量关系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绘制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从沉降曲线分析沉降趋势和异常变化。(2)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分析 统计沉降量、沉降速率、100沉降量、沉降速率指标,分析沉降趋势。当100天沉降速率指标小于0.04mm/d稳定沉降指标,判断建筑物已进入稳定沉降期,可终止观测。12 质量、安全、环境控制要求(1)质量控制要求本项目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作业组应对作业过程记录、成果资料进行自查互检,各项限差应符合规范要求,对不合格成果进行返工重测;审核人应对作业方法、测量资料、成果检查全面检查,对成果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