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 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社会 问题 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制度 这种模式在理论 上能克服现收现付制无法应付的人口老龄化和完全积累制没有再分配功能的缺 陷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但中国近年的实践没能证明这种优越性 目前基本 养老保险基金面临支付危机 因而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本篇论文通过对近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的分析 指出影响基 金收支失衡的因素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弥补收支缺口的应对措施 本文以解决基本养老基金收支缺口问题为中心 分析养老保险基金在实际运 营中存在的收不抵支问题现状 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养老基金来源不足 养 老保险费基 工资 管理不规范 现行退休政策缺陷 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养老 保险转制成本高 养老金管理缺乏科学性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低等 在此基 础上 结合我国养老基金制度实情 提出一系列从制度上根本解决缺口的方法与 途径 主要有 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 增加基金收入 逐步提高退休年龄 减少 基金支出 加快改革工资制度 增加基金收入 做实个人账户 逐渐消化转制成 本 保证基金支付 规范养老基金的管理 多元化投资以确保养老基金的保值增 值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收支失衡 原因 倮值增值 途径 图书分类号 c 9 7 9 s t u d yo n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u n b a l a n c ei n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b a s i cp e n s i o ni n s u r a n c ei st h ec e n t e ro f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s y s t e mi nc h i n a a l s oo n eo ft h e m o s tc o m m o n l yc o n c e r n e d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 t h ec u r r e n tm i x e dp e n s i o ns y s t e mc o m b i n e ss o c i a l p o o l i n ga n dp e r s o n a la c c o u n t s t h i sp a t t e r ni s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i d e a l c a no v e r c o m et h ef l a ww i t hp a y a s y o u g ow h i c hi su n a b l et od e a lw i t ho l da g ea n dp e n s i o nf u n ds y s t e mw h i c hi sw i t h o u t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f u n c t i o n b u tt h ec h i n e s ep r a c t i c ed i dn o tp r o v et h i ss u p e r i o r i t y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 b a s i cp e n s i o ns y s t e mi sf a c i n gp a y m e n tc r i s i sa tp r e s e n t t h u si ti so fg r e a t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p r o b l e m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a n dw i t h e x e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s t h i s t h e s i s a n a l y z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t h eu n b a l a n c eo f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t h r o u g hd a t ar e c o r d e di nr e c e n ty e a r s b r i n g su p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nt h eb a s i so fn a t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t h e m eo ft h i sa r t i c l ei sh o w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o f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u n b a l a n c e i t a n a l y s i st h em a i n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u n b a l a n c e i n c l u d e s i n a d e q u a t es o u r c e s o fp e n s i o n s t h er e g u l a t i o n si nw a g e sm a n a g e m e n t t h ed e f e c to fr e t i r e m e n tp o l i c y i n s c i e n t i f i c m a n a g e m e n to f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 t h eh e a v yi n d i v i d u a lb u r d e nf r o mp e r s o n a la c c o u n t t h eh i g h s y s t e ms w i t c h i n gc o s ta n d t h el o w a n t i c i p a t e de f f i c i e n c y w h i c hc a u s e d h i g h c o s t a n d d i r e c t l ya g g r a v a t e dt h ep r e s e n tb u r d e na n di n t e n s i f i e dt h eu n b a l a n c e o nt h i s b a s i s i tp r o m o t e sas e r i e so fm e a s u r e sw h i c ha d a p t i v et o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o f c h i n a sp e n s i o nf u n ds y s t e mt os o l v et h e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 s u c ha s i m p r o v et h ep e n s i o n i n s u r a n c ec o v e r a g e a n di n c r e a s et h ei n c o m eo ft h ef u n d g r a d u a l l yr a i s i n gt h er e t i r e m e n ta g e r e d u c i n gt h ee x p e n d i t u r eo ft h ef u n d s p e e du pt h er e f o r mw a g es y s t e mt oi n c r e a s et h ei n c o m eo f t h ef u n d p e r f e c tp e r s o n a la c c o u n t s g r a d u a l l yd i g e s tc o n v e r s i o nc o s t s r e g u l a t e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 p e n s i o nf u n d s e n h a n c ea n t i c i p a t e di n c o m er a t ea n dt h er e a jr e t u r nr a t eo ft h e s o c i a li n s u r a n c e f u n db yd i v e r s i f i e di n v e s t m e n t k e yw o r d s t h eb a s i cp e n s i o ni n s u r a n c e 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u n b a l a n c e t h e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 p e n s i o np a y m e n tu n b a l a n c e m a i n t a i n i n gu t l di n c r e a q i n t h ev a l u e m e a s u r e st os o l v et h ep e n s i o n p a y n l c n t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 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立牡 日 期 上业丝血一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立司盔益导师签名 日期 2q q 墨生丝旦 贵州人学2 0 0 8 届0 负i 学位论文我困桀奉养老僚险婊余缺l j 的昧 发对策 析 第一章引言 1 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1 1 选题的背景 有关养老的问题 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 化以前 养老主要是部族或家庭内部的事情 因而并不被社会所重视 当人类社 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 养老问题逐步转化成政府和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大 社会制度性问题 养老方式也由传统的家庭照顾式养老转变为以发放养老金为主 要方式的现代货币式养老 于是钱 养老金 的问题也就变成了养老保障制度的 核心问题 不仅如此 养老金问题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劳动和就业市场 金融市 场 财政支出等诸多方面 最终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 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1 8 8 9 年德国颁布的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开始至 今 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逐步建立了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但不少国家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金上的危机 特别是上个世纪七八年代 以来 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养老保险基金 下 文简称养老基金 资金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加剧 政府在养老方面的财政压力也越 来越大 我国与多数国家一样 也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同样也因为 老龄化危机面临着资金上的巨大压力 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自2 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增加 1 9 9 9 年2 月2 0 日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 并呈现出老龄化人口比重迅速增大 老年人 口数量极大 老龄化速度惊人的特点1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若是像大多数发达国 家一样 也是一个伴随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均收入增加的自然人口转变过程 那 么应对起来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只需像那些发达国家一样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下文统称养老保险体系 便可 然而 我国的人口转变是社 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使得它的老龄化进程不仅是世界 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 也是转变速度最快的 这种人口转变实际上意味着我国将 出现 未富先老 的局面 这种转变直接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有预测数 掘显示 到2 0 5 0 年左右 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 8 一3 5 二 并 1 i 佩l 9 竹删t f l 难n 对讹 0 2 钉t 仝旧引会f 军除外 仆h l f j 调研t 旺 集 j l 京 巾i q 斗二山利会侃障 舭 1 0 0 3 木雨九芝 叶1 闸 l i i 人ii 老静化i 人挑战 光l 岫几彤 l 贵州人学2 0 0 8 厢f 唤i 学位论文我围毕奉养老保险桀会缺u 的壕 技对策分析 直接导致赡养系数3 上升 我国老年赡养系数从1 9 7 0 年起一直上升 1 9 7 5 年为 1 2 5 1 9 9 9 年为1 3 5 2 0 0 6 年底 上海市老年赡养系数为2 8 1 研究预测 我国的赡养系数2 0 1 0 年将达到1 8 3 2 0 3 0 年达到3 9 2 0 5 0 年更是达到 5 2 3 4 赡养系数不断上升 不但使社会负担加重 而且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 两者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 养老保险体系覆盖面窄 历史包袱重 虽然 城镇参保人数逐年增加 但规模有限 事实上 2 0 0 0 年以来 参保职工数的平 均增长率只有4 0 4 低于离退休职工数的平均增长率6 6 4 而占中国6 0 的农村人口没有社会养老体系 另外 随着社会发展 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比 如计划生育导致城市家庭结构出现4 2 1 的抚养结构 以及工业化 城市化步 伐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 这些都对我国养老体系施加了 新的压力 加大了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支付 5 十六大报告强调 建立健全同经 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而建设小康社会还需要应对多方 面的挑战 其中包括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和 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 社会养 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 我国己经进入老龄社会 首先受到人口老龄 化冲击的是社会养老保险 据2 0 0 5 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国务院递交的一份关于中国养老基金缺口 的报告预测 未来3 0 年中国养老基金缺口高达6 0 0 0 0 多亿元人民币 如果中国 社会保障制度转轨平稳成功 在已经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下 未来的第二十八年 即2 0 3 3 年 将成为养老基金支付高峰的 拐点 此后养老基金缺口将逐步 被填平 并可能出现总体盈余 然而 目前中国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试点起 步时间不长 距离全面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尚有一定的差距 而2 0 0 5 年底 我 国养老基金 空账 已经达到8 0 0 0 亿元 可以预计 中国养老基金的缺口在未 来3 0 年难以化解 要填平缺口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整体的规划和 分步实施 6 1 1 2 研究意义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化解公民老年风险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会保障 3 老 f j 始养系数址j 丝休f f 龄人f f i 计 出爷 人f 匕巫 4 成盟 危 巾i 司引会f 1 蚱 1 系的改 y j 充正j j r 7 ki1 硅改 1 1 版f i2 0 0 0 5 l 叫2 6 杨琳 孜用养 芑仑甜 l iii 午 c f 吼化岛罕 新 fjj 袱 2 0 0 51 5 8 1 8 1 2 贵州人 2 0 0 8 届颂l 学位论文 我田堆本斥岂仪险堆令缺u 的燎i 大l 殷对策分析 制度 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消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是社会稳 定的调节器 保障改革的积极推进 作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 养老保 险基金是否有稳定可靠的来源 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顺利实施 甚至关系到 养老保险制度的存亡 运营良好的养老基会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老年生活需要 又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储备和资本市场的生力军 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 功能 我国目前由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 户相结合的模式 主要覆盖城镇企业职工 但由于制度建立之前没有基金的积累 再加上要负担制度建立前就已退休的职7 简称 老人 的养老问题 以及在制 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 加入制度后开始退休的人员 简称 中人 的补偿待遇问 题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速远大于收入 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养老金赤字 1 9 9 7 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 个 1 9 9 8 年扩大到2 1 个 1 9 9 9 年又增至2 5 个 为了保证当期养老金支付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一直混账运行 统筹部分透 支了个人账户资金 并未形成实际的基金积累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近6 0 0 0 亿元7 不仅如此为了弥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 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 金发放的财政补贴逐年增加 2 0 0 2 年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达到4 0 8 2 亿 元 2 0 0 3 年补助增长至5 3 0 亿元 蒋兆才 2 0 0 3 现阶段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撑能力不断下降 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 不断增加的事实己然引起人们的担忧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保障我们的 未来吗 能够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最终实现平衡吗 面对日益增长的支 付压力 如何解决可能存在的支付缺口 正是为了回答上述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 过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收支现状进行调查 深入分析挖掘导致基本养老保 险基会发生缺口的原因 为现有养老金制度改革提供弥补收支缺口途径的参考 1 2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研究必要性说明 1 2 1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说明 1 1 基本养老金和基本养老基金 基本养老金 以下简称养老金 也称退休金 退休费 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 保险待遇 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 在劳动 尚 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 愀 1 讪 1 他们 刘 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j 娃休条件 按月或一次性以货 7 l f i l 刊f i i 02 1 1 0 4 卞1 2j 卜j 讯6 贞于l 土通 3 贵州人学2 0 0 8 届颁i 学位论文我固糕奉养老保险早会缺i1 的j 泉 及x t 夜分析 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 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主要吐i 基础 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盒组成 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会支付 月基础养老金 为职工社会平均 二资的2 0 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余支付 月个人账 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 1 2 0 另外 中人的养老金还包括过渡性 养老金j 与养老金不同 养老基金是一定资金的集合 它是通过法定强制或自由契约 的方式 由参与人交纳或财政补充等方式筹集而来 委托有关 政府的或私营的 专门基金管理机构在法定范围内管理和运用 并负责它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目标的 一笔养老保险资金 主要用于养老金的支付 它包括基本养老基金 企业补充养 老基金 企业年金基金 和个人商业保险和储蓄养老基金三个层次 每一层次各有 相应的资金来源 基本养老基金是指来源于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资金集合 企业年金基金 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 充养老保险基金 个人商业保险和储蓄养老基金指个人用于购买人寿保险的资金 和用于应对未来养老的储蓄资金的集合 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1 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是指基本养老金支出大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缺口额即是收不抵支的差额 理论界一般将收支相抵或略有结余成为收支平衡 所以本文又把基本养老养老保险基金 缺口 称为 失衡 本文要研究的 f 是 基本养老基金缺口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1 2 2 研究范围的界定 现今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百拟归纳为 两支柱 多层次 两支柱 分 别指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 度 和企业年金制度 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多层次 指社会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商业人寿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等不同层次 与这几个层次相 对应 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企业年金基金 商业保险基金和个人储蓄基盒 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最基本的 最重要 覆盖最广的部分 也是实施 时忙玎最长 问题最多 改革难度最大的部分 它f n 好坏卣接关系到是7 i 能够保障 退休人员 免年牛活 i 勺j 本需要 关系剑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是哲有效 火系剑社会 4 贵州人学2 0 0 8 届坝i 学位论义 我圆抹奉养老保险挂会缺l j 的原l 大l 发对策j r 析 稳定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范围即是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基 金8 尽管企业年会制度和商业人寿保险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本文对 养老基会收支分析中不涉及企业年会基会和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基金 这是 因为 1 与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强制实行有所不同 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具有参与的自愿性原则 具体说来建立企业年金有三点要求 一是企业已经参加 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并能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是企业具有经 济承受能力 三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 我们不难发现 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小 多分布在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 最后形成了这些企业对本企业职工的养老福 利 并不以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 受惠也仅局限于本企业 而本文 要研究的是在现行制度下 未来的基金规模在能否保障绝大部分退休人员的基本 生活 企业年金的低覆盖率9 低受惠面不具有代表性 不能对其进行全国范围 的收支分析 但是 在第五章的对策分析中 实现其资金的积累的安全和保值增 值作为制度外平衡的手段之一会有所涉及 2 商业人寿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基金是人们为了提高晚年生活水平所作 的未雨绸缪的投资计划 也不是以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其规模 小 受益原则决定了这部分的基金也不在本文研究范围 特别说明 本文中对基本养老基金的研究 在没有特别提出的情况下 指城 镇基本养老基金 由于城乡二元分立的经济格局 我国目前还没有条件建立起覆 盖广大农村地区的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 因此我们对基本养老基金的探讨 主要 是针对现有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另外 由于在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 结合的过程中 虽然引进了基金制的制度内涵 但对制度转轨成本作出明确的相 应安排 使资金当期平衡 使得统账结合的混合养老保险制度退化为事实上的现 收现付制 本文对养老基金的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事实上的现收现付制 1 2 3 研究的必要性 自1 9 9 7 年国务院颁布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国发 1 9 9 7 1 2 6 号文件 确定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 反响强烈 引发了 各界人 i i y j f 一泛关注 有不少学巧 肘现行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问题 8f 上确秣养岂址金 没n 特圳i g t 1 y j l 5 址小斧芝n n u 0 娃 2 0 0 6i i 虹 i z i j 1 4 32 4 1 1 0 0 多珠6 q p 也 丁自jq p 10 个 缸m 心牧小剑i 小丑j 力钎之j i 贵州人学2 0 0 8 扁影ii j 学位论文我田坫奉养老f 险蚺余缺u 的腺l 大i 披对策分析 进行了研究 包括 1 从精算角度对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会的收支进行的预算分析 1 9 9 9 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王鉴岗先生著书 社会养老保险平衡测算 该 书提供了一种养老保险平衡测算的方法 并以一定的人口模型数据为依据 测算 出养老保险基金在未来2 0 年将出现收支缺口的结果 2 0 0 0 年 中国人民大学统 计学系王晓军女士著书 中国养老金制度及其精算评价 该书以养老金制度建 立的精算基础为中心 研究了养老金成本与债务的精算评估方法和现收现付模式 及部分积累模式下养老金制度长期精算平衡估计的方法 该书对中国当前养老保 险统一方案的长期精算平衡状况进行分析后 指出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在长期 内是没有偿付能力的 2 0 0 1 年5 月2 4 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 与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的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 课题研究 成果 在该成果认为 在保证较高的替代率5 8 的前提下 未来的养老保险基金 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 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 研究旨在为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算数据支持 试图破解养老保险基金 钱从哪里来 的难题 从而化解未来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发现 理论界所 得出的结论大体上都是一致认为 我国在未来的3 0 年内必将经历养老保险基 金收支失衡的问题 尽管此前的研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进行比较详细的分 析 但是有个问题仍需进一步回答 在不依靠制度外力量的条件下 现行制度的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否自求平衡 本文正是运用前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 问题进行回答 并期望通过对养老基金收支失衡问题的原因的挖掘 能提出相应 对策建议 2 对导致现行养老保障制度的养老基金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针对原因和政策的分析 许多学者做了专题的研究 如武汉大学的祝力撰文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成原因分析 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导致养老基金发生 人口老龄化 转制成本的客观存在 实际缴费率低 覆盖面不够 退休年龄低 基金运营水平低等等原因 2 0 0 2 年李红岚女士已撰文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可行 性研究 该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并得到如下结沦 只要逐步 缓 慢地延长退休年龄 养老保险缴赀率和失 l 匕率是能何效地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之内的 有学者 为石 l 以采取提高财政补贴的方法缓懈缺口 及基本养老基会缺 贵卅1 人学2 0 0 8 郦坝i 位论史我困皋奉养老保险皋会缺 j 的原l 州及i t 策分析 口 有的认为可以通过做实个人账户或是鼓励企业年会计划弥补缺口等等 理 论界给出了许多应对缺口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但是在这些研究中 并没有口日答 在 应对缺口时 是把重心放在对制度的调整以实现自主平衡还是借助制度外的力量 实现平衡 等问题 都需要进一步分析解释 本研究就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进 一步的探讨 1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 3 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生缺口的原因及其对策 具体的研究 思路就是以对我国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测算的结果为中心 分析导致缺口形成的原 因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应对我国基本养老基金收支失衡的具体途径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引言 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 并且对本文的有关 概念和研究范围作出相关的说明与界定 为后几章的研究作说明与铺垫 第二章 回顾养老基金制度的沿革 第三章结合我国养老基金收支现状对未来养老金的支 出进行了测算 分析是否有失衡的可能 第四章分析导致收支失衡的相关因素 第五章在分析调节养老金收支失衡问题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我国养老 基金保值增值 高效运营 弥补养老基金收支缺口的几点方法建议 最后在结束 语中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1 3 2 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采取了动态归纳分析法等 并运用了模型测算分析法 动态归纳分析法 由于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是一个涉及历史 制度设计 制度 实施的综合性问题 其具体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 本文在对造成养老基金收支缺 口的相关因素分析中运用了动态归纳分析法 考察了养老基金在不同时期的增减 变动状况 归纳总结实践中与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有关的各种因素 并对其进行了 深入研究 从而以便更有有针对性地提出有的放矢的对策建议 模型计量分析法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能够对理论进行很好的总结 和提炼 并可为定量分析提供分析框架和思路 但如果没有必要的定量分析作为 补充 定性分析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大大降低 笔者通过多种 渠道搜集了我 匪l 近年养老摧令状 兄的大量完整可靠的数据 将计量分析有机运刷 j 研究过程 1 1 i 建立了养老 占金收支预测模型 利川模型分析了养老牲氽现状 对其未来 员州人学2 0 0 8 届坝l j 学位论文 我田毕奉养老f 宋险暴会缺lj 的j 刺大i 及对策分析 的发展变化做出了有效的预测 提升了模型研究结果对探寻解决途径的应用价 值 贵州人学2 0 0 8 扁f l j 学位沦义我 q 坫本养艺保险桀龠缺l j 的喙i 大1 支对策分析 第二章养老保险制度的沿革 2 1 养老保险制度收付模式 近代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的社会保障 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后 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就包 括了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通常是指在既定的社会政策指导下 国家通过 法律手段对全体或部分社会公民强制征缴保险税费 用于对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 力或失去工作的机会的成员发放养老金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 离 d 乙0 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按资金调剂范围可分为社会统筹模式和个人账户 模式 前者是社会成员之间横向的收入调剂 突出社会互济 即工作人群统一筹 资供养退休人群 后者是公民个人一生收入的纵向调剂 突出自我保障 即个人 在工作时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进行积蓄 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时 由于融资 方式不同 出现了三种形式 1 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 p a y a s y o u g os y s t e m s p a y g 是用当期正在工作一 代人的缴费或税收来支付当期已经退体的一代人养老金的制度安排 这类制度通 常由政府设立 从当期缴款或税收中列支 给付金额取决于政府的承诺或许诺 采用这一制度时 退休人群的养老金将完全以社会统筹模式筹资 是基本养老保 险作为社会保障一部分的最初形式 在老龄化问题到来之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老年人的养老负担由工作的社会成员 包括企业和个人 共同承担 政府的职责便 是征收基本养老保险税费 再以政府转移支付支出 并不形成累积基金 资金的 运行实际工亳一个财政过程 若人口呈现老龄化 缴费人群的负担便会加重 而 不提高收缴水平就只能以牺牲支付水平为代价 为同时保证缴费人群与退休人群 的利益 财政将承受巨大压力 2 完全积累制 完全积累制 f u l l vl i u n d e dp e n s i o n s f f 又称完全基金制养老金制度或者个人 账户养老基会制度 是养老金制度参加者经过多年缴费累积金融资产形成基金 山个人账户组成 退体后从基金 个人账户 f 1 支付养老分的制度 基金制养老 金制度可以由政府设立也可以由私营翻5 门设立 枷 美国社会保障署的调查结果显 贵州人学2 0 0 8 坝i 学f t 论文我固堆奉养芑f 呆险坫令缺lj 的j 息 互对策分析 示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实行的是现收现付方式 私营养老金多 数采取基金制 在此制度下 退休者的养老金完全来源于其个人工作期间自己积 累的个人账户 制度的核心是形成预筹养老保险基金 此时政府作为基金管理者 仅涉及到简单的收付程序与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基金的运行是一个金融过程 其支付水平完全由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和基金投资增值率决定 只有当计发待遇不 能满足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时 即基金增值速度小于工资的实际增长率 财政 才会介入加以补贴 相对于现收现付制 老龄化时期完全积累制下财政压力要小 很多 因此在老龄化问题显现之后 很多国家开始将完全积累制作为制度改革的 目标 3 部分积累制 部分积累伟j 1 m i x e dp e n s i o n s y 称为混合基金制或半基金制 是指在一个养老 金制度中 既包括一定比例的现收现付制度也包括一定比例的基金制制度 在面临人口老龄化过程所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困难时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体 制开始从财政过程中脱离出来 国家尽量减少承担未来支付养老金的责任 而把 这种责任转向企业和个人 基本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便开始从完全的社会统筹模 式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个人账户模式转变 部分积累制作为这一过程中出现的 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兼有两种筹资模式 社会统筹方式征得的资金将用于供养当期 退休人群 个人积累方式预筹的基金则在退休时供缴费者本人领取 作为一种中 间形态 采用这一制度作为改革目标对社会整体冲击较小 因此也得到了相当广 泛的支持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就采用了这一制度形式 在现收现付制向为 储备积累制转轨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至少一代人的利益受损 因为这一代人既要 承担供养老年人的义务 又要为自己将来养老进行储备积累 这就使缴费人群不 仅要为己退休人群统筹集资 还要为自己的个人账户积累缴费 养老保险收支压 力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政府不能过度增加缴费人群的负担 缴费比例的上调空问有 限 收缴的养老保险收入除了支付当期退休人群的养老金 划拨个人账户进行积 累之外 还要支付承担转轨成本这代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补贴 若发生收不抵支 财政就需要另行筹资弥补实际筹资与支付需求的差额以保证制度的持续运行 2 2 中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 列 找幽养老保险制度的简短历史回顾将有助于l l f f j f j 进行当前的讨沦 我围的 l j t 2 f 州人学2 0 0 8 扁坝i j 学位论殳我固毕奉养岂保险果会缺l l 的原洲及对策分析 养老保险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2 2 1 计划经济规划阶段 我国十分重视人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新中国成立不久 中央政府先后颁稚了 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文件 在1 9 5 1 年2 月2 6 日 政务院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 9 5 3 年 政务院通过了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 例若干修改意见的决定 1 9 5 5 年1 2 月2 9 日 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这些制度涉及到养老 医疗 失业 工伤 生育等 各方面 标志着我国包括养老在内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 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在制度覆盖范围内的企业雇主按本企业工资总额 的3 缴纳劳动保险费 企业所缴保险费的7 0 留在企业 用于企业直接支付养 老金 3 0 转到全国总基金 用于全国范围内跨企业 跨行业 跨地区调剂使用 并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托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保管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金 全部由财政支出 没有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 养老金的多少是按照工龄 工 种 退休前的工资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这个时期的养老保障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确定给付制 尽管它的覆盖面 小 但它的统筹程度高 基金的管理也集中 2 2 2 改革开放的恢复与探索阶段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 国家为了搞活国有企业 先后于1 9 8 3 年和1 9 8 4 年实 行了两步 利改税 政策 这使得一些发展历史长 退休职工多的国有企业开始 感觉到养老费用的压力 有的甚至成了影响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而新创办的国 有企业由于退休费用低 发展就较好 因此不同国有企业间退休负担呈现出畸轻 畸重的现象 从而暴露了 企业养老保险 的最大弊病 缺乏社会统筹功能 因 此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 不少地方开始改革 重新走社会养老保险的道 路 如在1 9 8 4 年 广东的江门市和东莞市 四川自贡市 江苏泰州市和辽宁黑 山县就率先进行了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 由于这时各地的经济发展 工资水平 企业状况等大不相同 根本谈不上实行全国统筹 实际上多数地方仅是在县的范 围内实行统筹 有些地方甚至仅是在一个镇的范围内实现了统筹 但这种小范围 的统筹发展很快 到2 0 世纪9 0f t i 代仞 退休费用的统筹己在全固范匝i i 勾得到了 普遍的推行 贵州人学2 0 0 86 d 坝i 学位论义代嘲粜奉乔z 保险挂命缺u 的胤l l 及对策分析 这时的养老基金制度在社会统筹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自1 9 8 6 年起 首先 实现了全国县 市一级的养老保险费统筹 由f 县 市 级统筹的管理和决策层 次较低 进而又推进了省级统筹 至1 9 9 4 年拿国先后实现了1 3 个省市的省级统 筹 但在基金的管理方面还比较分散和混乱 例如 国有企业的养老基金有的地 方由劳动部门具体负责管理 有的地方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 而集体企业则由中 国人民保险公司或由劳动部门管理 但相对于 企业养老保险 来说 已经前进 了一大步 2 2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的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阶段刀 由于退休人数的过快增长以及原定的养老金待遇 替代率 过高等原因 国家 己经感觉到原先的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难以维持 于是在资金的筹集和支付 方而开始探索多方参与的新模式 在1 9 9 1 年6 月 国务院在总结各地区以往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经验的基础上 颁布了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明确规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 家 企业和职工三方面负担 开始探索建立由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 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并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 由当时的市 县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而且外资企业中的中方职工 城镇私 营企业职工 个体劳动者也要逐步参加养老社会保险 1 9 9 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建立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 合 的养老保险模式 1 9 9 7 年7 月1 6 日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决定 明确了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盯 模式 是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统一制度模式 基本养老保险的统一 模式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为基本模式的补充 决定 在多 方面对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统一 1 规范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 规定企业缴费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 资总额的2 0 具体l l c f 歹0 由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政府确定 个人缴费比例1 9 9 7 年 不得低于4 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最终达到8 2 统一了个人账户的规模 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 1 为建立 个人缴费全部计 入个人账户 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r j 划入 3 统 了养老待遇f l 勺i i 发办法 t f 1 t 2 1 7 j i 人 个人缴赀满1 5 年后 退休后可 盖州人学2 0 0 8j 1 1 坝1 i 位沦j 我 旌本养老保险璀金坎u 的圬l 及对策分析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会组成 基础养 老金月标准为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 0 个人账户养老令月标准为本 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1 1 2 0 0 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 5 年的 不享受基础养老会待遇 个人账户储存额 次性支付给个人 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决定实施后退休的职工 中人 除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 再按缴费前的工作年限 另外增发 过渡性养老金 已退休职工 老人 的养老金 仍然按过去的标准由企业缴费形 成的社会统筹基金解决 此外 决定 还要求对养老资金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 线 其中还提出了基本养老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 即养老保险的缴费 要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养老保险的缴费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劳动部门负责养老 金的发放 养老基金的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 其余的全部要 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专户 并规定中央1 1 个部门的企业应从行业统筹改为参加 所在地区的社会统筹 从而标志着多支柱的养老基金制度的建立 总之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的多支柱的养老基金制度基本确立 但在具体的资金筹集 管理 运用 发放等方面 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当其冲是 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贵州人学2 0 0 8 履坝i 学位沦文 我l t j 摧本养老保险桀会掣 u 的娘l 太 股对繁分析 第三章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及其预测 进入9 0 年代以后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了许多现实的 突出的矛盾 首当其冲是资会供求的矛盾 养老金的需要越来越大 而养老基金的供给增 长却是有限的 3 1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现状 从1 9 9 6 年起少数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始出现赤字 1 9 9 8 年底收不抵支 的省份扩大到2 1 个 近几年基金收不抵支陷入危机的省市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 趋势 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 1 1 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缺口日益扩大 从表3 1 的统计分析可见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日益严重 基金当期 缺口日益扩大 具体表现如下 表3 1 历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亿元 年份征缴收入基金支出当期结余 当年财政补贴累计结余1 0可支付月数1 1 j 1 9 9 12 1 5 71 7 3 14 2 61 4 4 11 0 1 9 9 35 0 3 54 7 0 63 2 92 5 8 66 6 1 9 9 59 5 0 18 4 7 6 1 0 2 54 2 9 86 1 1 9 9 71 3 3 7 91 2 5 1 38 6 66 8 2 86 5 1 9 9 81 4 5 91 5 1 1 6 5 2 62 45 8 7 84 7 1 9 9 91 7 3 7 91 9 2 4 9 1 8 7 2 2 7 27 3 3 54 6 2 0 0 01 9 1 0 32 1 1 5 5 2 0 5 23 3 89 4 7 15 4 2 0 0 l2 0 9 1 82 3 2 1 3 2 2 9 5 3 4 9 1 0 5 4 1 5 4 2 0 0 22 5 5 1 42 8 4 2 9 2 9 1 54 0 8 21 6 0 86 8 2 0 0 32 7 0 73 1 2 2 4 1 55 3 02 2 0 78 5 2 0 0 43 5 8 53 5 0 28 06 1 42 9 7 5 o 2 2 0 0 54 3 1 24 0 4 02 7 26 5 11 0 4 l3 1 2 0 0 65 2 54 8 9 73 0 89 7 15 4 8 9 1 3 5 资料米源 1 9 9 3 2 0 0 6 年度斧j 驰 动和利 会保障 j i 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1 毛 e 总体i 基会征缴收入干 支出训 小l i i 1 i 长趋势 但支出增长怏二川父入增 人 暾r人i 缴五l入z0仝 u 巾采聃家 4 财 上忙 0 i l 广岔一址入q收 一心 1 缸采u 站i 嫩 一印 撇一 i 数 m j i 处殳此w 0 l 贵州人学2 0 0 8 历i 坝i j 学位论史我田坫今养老保险垠会缺lj 的原 厶乏对策分析 长 2 0 0 3 年 征缴收入2 7 0 7 亿元 较1 9 9 1 年增加2 4 9 1 3 亿元 基金支出3 1 2 2 亿元 较1 9 9 1 年增加2 9 4 8 9 亿元 这说明养老基会的需求大于其供给 收支缺 口必然凸现 2 基金收支当期缺口 当期负结余额 较大 从1 9 9 8 年起全国总平均收不 抵支 1 9 9 8 年缺口 5 2 6 亿元 至2 0 0 3 年达4 1 5 亿元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未实 行全国统筹 而是省级统筹 这就意味着就省份而言 收不抵支的情况更为严重 3 财政补贴逐年增加 1 9 9 9 年为2 2 7 2 亿元 2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