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式起重机的使用知识 王乾利 起重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2016年2月 1 汽车式起重机的主要参数2 汽车式起重机特性曲线和特性表3 汽车式起重机的选择4 计算荷载5 汽车式起重机使用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一 汽车式起重机的主要参数 起重设备的主要参数有 起重量Q 起升高度H 幅度L 起重力矩M 工作速度 几何尺寸等 1 起重量Q起重量是表示起重机在正常作业时允许起吊的最大重量与取物装置自重之和 吊钩及起重高度内的钢丝绳的重量不包括在内 起重量用Q表示 单位为吨 t 2 起升高度H它是指起重机取物装置上 下限位置之间的距离 通常用H表示 单位为米 m 主要参数 3 幅度L它是指起重设备的旋转中心与取物装置中心铅垂线之间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4 起重力矩M指幅度L与其相对应的起重量的乘积 单位为吨 米 t m 5 几何尺寸主要表示起重机的外形尺寸 包括长 宽 高等 它表明了起重机的运输条件 单位为m 主要参数 汽车式起重机主要参数图示 主要参数 二 起重机特性曲线和特性表 起重机特性曲线和特性表都是用来表示起重机的臂长 幅度和起重量 起升高度的关系 特性曲线由起重量 幅度变化曲线 起升高度 幅度变化曲线组成 特性曲线和特性表 8t液压起重机特性曲线图 1 由曲线2可知 幅度变大 起重能力变小 即起重量降低 2 由曲线1 3可知 幅度增大 起升高度相应降低 特性曲线和特性表 Q2 8汽车起重机特性 特性曲线和特性表 1 从该表查出的数据与特性曲线图所表示的数据一致2 表中有一条粗折线 折线以上部分的工作半径小 而起重量大 工作稳定性好 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是按吊臂的机械强度确定的 因此 在此区域内 应避免因超载而造成折臂事故 3 折线以下部分的工作半径大 但起重量相应减小 对吊臂不易造成损坏 但在此区域内作业稳定性差 易于发生倾翻事故 4 汽车式起重机随着起重臂杆的增加或起重臂杆的变幅增加 起重量下降 5 此表中重量包括吊钩的重量 起算起重量时必须注意吊钩的重量 特性曲线和特性表 三 起重机的选择 选择起重机时 首先根据所吊设备的几何尺寸和安装位置 确定起升高度H和幅度L 从而根据起升高度曲线确定吊臂的长度和仰角 再根据起重量特性曲线确定起重量Q能否满足所吊设备的需要 每一种类型的汽车式起重机械都有自身的变化特性 在使用时 要遵守起重机的特性变化 方可做到安全使用 正确选择起重机的条件是基于对被吊设备的了解 对作业环境深入勘察和吊装方案的正确制定 起重机的选择 1 起吊设备或构什的重量 形体尺寸 标高以及吊装的特殊要求等 2 建筑物的外形尺寸 车间 室内 的高度 跨距 吊车梁及屋架上 下弦的标高 基础形状 位置 标高等 3 安装工程量 施工进度的具体要求 4 工地现有施工机具的配备状况 特别是大 中型机械的数量和运转质量 5 自行式起重机的技术性能及应用范围等 6 起重机的起重量要根据施工现场设备或构件的最大重量考虑 同时要兼顾起重机的作用半径 幅度 和调运路线等 起重机的幅度要按照设备或构件的重量 形体尺寸等在平面布置中的位置以及吊运线路和起重机接近被吊物的距离等来确定 7 起吊高度要根据设备或构件的全高来选定 起重机的选择 起升高度 自行式起重机的起吊高度 可按下列公式进行核算H h1 h2 h3 h4式中H 起重机起吊高度 m hl 设备 构件 高度 m h2 索具高度 包括千斤索 平衡梁 卸扣等的高度 m h3 设备吊装到位后悬吊时的工作间隙 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但不应小于10cm h4 基础高 m 起重机的选择 2019 12 20 13 可编辑 2019 12 20 14 可编辑 起重臂杆的长度 求出起重机起吊高度后 然后计算起重臂杆的长度 L H c b sin 式中L 起重机起重臂长度 m H 所需起吊高度 m c 起重臂的下轴距地面高度 m b 起重滑轮组定滑轮至吊钩中心的距离 m 起重臂仰角 起重机的选择 四 计算荷载 一般荷载有两种 即动荷载和不均衡荷载 用动载系数k1和不均衡系数k2分别乘以静载荷 用以替代重物与索具在冲击振动时的动载荷和不均衡对称时的载荷 1 计算动载荷在起重吊装作业中 由于频繁和突然的起动与刹车 增大了设备的静载荷 这个增大的载荷用动载系数进行核算 即静载荷乘以动载系数k1 以此作为吊装 运输计算载荷 计算载荷 动载系数k1 吊装 计算载荷 设备在垂直吊装作业时 提升系统的最大动载荷是由于钢丝绳的快速起吊和降落以及紧急制动而出现的 它相当于静载荷 惯性载荷 振动载荷的总和 所以通常在计算时 将静载荷乘以大于1的动载系数 来补偿动载荷的因素 其计算公式如下 Q计 k1 Q q 式中Q计 计算载荷 N k1 起重机构动载系数 见表2 2 Q 被吊设备的重量 N q 提升机构中索具 吊具重量 N 计算载荷 2 计算不平衡载荷它的主要目的是对与设计计算理想条件下不同的不平衡因素予以补偿 吊装时不平衡的因素有 1 使用多台卷扬机时 由于各台卷筒的规格 转速 起动和制动等不尽相同 全系统会产生受力不均衡现象 2 各分支吊索系统长短 松紧不协调 受力不相同 影响整体吊装作业 为了克服吊装作业中的不平衡因素 在选择吊具 索具时 其受力值应以静载荷乘以不均衡系数k2 一般k2 1 2 计算载荷 3 综合计算载荷在起吊作业中 对于索具 吊具可能会出现冲击振动和不平衡载荷两种受力情况 因此 对索具 吊具进行核算时 应将静载荷同时乘以动载系数k1和不平衡系数k2 其结果即为索具 吊具承受的综合计算载荷 它同时要小于起重吊索容许的最大安全承受力 计算载荷 五 汽车式起重机作业的操作注意事项 汽车式起重机进入现场 首先应放开支腿 顶起汽车 使臂杆的转动平台保持水平状态 绝不可倾斜作业 在支腿的下方应铺设木方 加大承压面积 使其在吊重物体时 不会有下沉现象 汽车式起重机只许在汽车的后部作业 其臂杆转动到左后方或右后方与车的纵向中心线的夹角不得大于45 严禁侧向起吊重物 在提升重物前 应使起重臂杆的端部滑轮 吊钩和被吊物体的质心线互相重合 形成一条垂线 在起吊时 开始应点动提升 将钢丝绳拉紧 并待钢丝绳不抖动后 方可发出信号均速提升 注意事项 在起钩时 先推吊钩操纵杆 后徐徐括起离合器 落钩时 先把换向器手柄放在落钩的位置上 才可以踏下制动器踏板 回转到重臂杆时 只有在物体吊起后 不摆动的情况 才可转动臂杆 转动臂杆的动作要缓慢 以防止重物在空中摇摆 保持被吊物体的平稳 还要注意起重机的稳定 起重臂杆变幅时 操纵杆不可扳得过紧 如操纵杆扳得过紧 一旦发生问题 操纵杆将被卡住 不能及时扳回 造成起重臂杆反向倾斜 同时 也要注意物体的平稳和起重机的稳定 注意事项 起吊较重物体时 应当避免放下起重臂 若必需放下时 应先把物体放落在地面上 再放下起重臂杆 在起重机卸载时 若起重臂杆竖立太高 应先将物体放落在地面上 保持钢丝绳的拉紧状态 收短起重臂杆后再脱钩 防止起重机后倾 在起吊物体时 如发现发动机的转速减慢 应及时退出操纵杆 待发动机转速恢复正常后 再进行起吊 把重物吊离15cm 检查制动器是否可靠灵敏 支腿是否稳定可靠 在物体起吊悬空后 不可扳动支腿的操作手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阳泉市市属国有企业招聘5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辽宁能源集团所属铁法能源公司招聘6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龙岩上杭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慈溪市诚安燃气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宜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省汕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动态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热电集团春季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内江汉江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葛洲坝集团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禹州分公司招聘22人(河南)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兵团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1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智慧加油站物联网综合管控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 2025年甘肃省公职人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 花岗岩铺设方案
- 2025年护理疼痛试题及答案
- 桥梁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
- 年产5万吨氧化铁新材料(磁性材料及锂电材料)项目报告书
- 服装辅料基础知识培训
- 江苏南京2020-2023年中考满分作文53篇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五四制)(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