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理化试题.doc_第1页
高一数理化试题.doc_第2页
高一数理化试题.doc_第3页
高一数理化试题.doc_第4页
高一数理化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一)一、选择题下列各组对象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平面上到点O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正三角形的全体;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A. 2组B. 3组C. 4组D. 5组下列关系式表达正确的个数是();a。A.B.C.D. 在以下五个写法中: 00,1,2; 0; 0,1,21,2,0; 0; 0=,写法正确的个数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个 A. 7 B. 8 C. 9 D. 10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A. x | x=1 B. x | x-1=0 C. x =1 D. 1已知集合A中有10个元素,集合B中有8个元素,集合AB中共有4个元素,则集合AB中共有()个元素 A.14 B.16 C.18 D. 不确定已知集合M(x,y) | x + y = 2,N(x,y) | x y = 4,那么集合MN为()A.x = 3,y = 1 B. (3, 1) C.3, 1 D.(3, 1)计算: (x 7) 4 的值为()A.x28 B.x11 C.x28 D.x11 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6x2y3 x2y2 12y B. C.16x5y7 (2x3y2) 32x2y5 D.(2x2y)4 (xy)22 8x4 10. 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 a m + 3 a a n1 a m + n a a 2 B. ( a b ) m + 3 a m + 1 ( a b 2 ) 2 b m1 C.( x a ) 3 2( x + a ) 32 (ax ) 2 ( x + a ) 23 D.( mn ) 35 ( nm ) 2 5 ( nm ) 5 11. 代数式a 5的值为正数时,a应满足条件()A.a5B.a4C.a5D.a0 12某厂去年产值为a,计划在5年内每年比上一年产值增长10%,从今年起第五年时这个工厂的总产值是()A. 1.14aB. 1.15a C. 10 (1.15-1) aD. 11 (1.15-1)a 二、填空题1集合0,1,2的子集是_.2用下列符号“”填空 a,e_a,b,c,d,e; ; ; 菱形_平行四边形;。 3已知集合U1,2,3,4,5,6,7,8,9,10,A=1,2,3,4,5,6,D1,2,3,则CUA_, CAD_.4已知A平行四边形,B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则AB=_.5设集合A1,a,b,Ba,a2,ab,且AB,则实数a_,b_.6设集合,则AB=_.7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为_. 8某班50名同学中,参加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有26人,参加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有20人,两者都参加的有人,则参加数学或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至少有_人.9. 不等式2 x 3 4在自然数集中的解构成的集合为_.10设U=R,则=_. 11. 不等式x 2 +2 x 5 10 的解集是_.12. 不等式的解集为_.13计算:_.14. 计算:(2) m(2) m +3 +22m8 _ .15. 当x3,y1时,8x2 5x (3yx)+4x (4xy) 的值为_. 16. 当a时,(3a 2 ) 3 9a 23a 4a 2 (4a3+1)的值为_ (用分数表示) 三、解答题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2)自然数中不大于10的质数集;(3)方程x2+2x-15=0的解。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1)所有被2整除的数;(2)小于10亿的正整数的集合。3用图示法表示下列集合间的关系:A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E直角三角形,F等边三角形,G等腰直角三角形。4设集合A2, 4, 6, 8, 10,CUA=1, 3, 5, 7, 9,CUB=1, 4, 6, 8, 9,求集合B.5若 3a3,2a1,a2+1,求实数a的值。6已知关于x的方程 a x 2 3 x + 2 = 0至多只有一个解,求a的取值范围。7已知集合Ax | ax 2 3 x 4 = 0, xR,(1)若A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8南京某工厂接受一批外销产品定货,按定额预算30天可以完成,经管理改革和技术改造后,劳动生产率提高120,结果提前16天完成任务,并超产32件,那么该厂 (1)原接受的加工任务是多少件? (2)原来每天定额是多少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3B4A5C6A7D8C9A10D11C12B二、填空题18个(略)2略37,8,9,10 4,5,64梯形5-1,06x|-2x37283890,1,2,310Q11-5x或x(2)a8(1)1200(2)40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填空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5=60)1、下列各项中不能组成集合的是(A)所有正三角形 (B)数学教材中所有的习题(C)所有数学难题 (D)所有无理数2、若集合M= a=,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 (B) (C) (D) 3、设集合S=0,1,2,3,4,集合A=1,2,3,集合B=2,3,4,则(A)(B) (C) (D)=4、已知集合A中有10个元素,集合B中有8个元素,集合AB中共有4个元素,则集合AB中共有( )个元素 (A) 14 (B) 16 (C) 18 (D)不确定5、已知a,集A=与B=若则实数a所能取值为(A)1 (B)-1 (C)-1或1 (D)-1或0或16、如果集合A=x|ax22x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的值是A0 B0 或1 C1 D不能确定7、 满足1,2,3 M 1,2,3,4,5,6的集合M的个数是A8 B7 C6 D8、 集合A=a2,a1,-1,B=2a1,| a2 |, 3a24,AB=-1,则a的值是A1 B0 或1 C2 D09、集合A=x|x=2n1,nZ, B=y|y=4k1,kZ,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B CA=B DAB10.设U=1,2,3,4,5,若AB=2,(CUA)B=4,(CUA)(CUB)=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3A且3BB.3B且3AC.3A且3BD.3A且3B11 .已知集合A=1,1,B=x|mx=1,且AB=A,则m的值为A.1B.1C.1或1D.1或1或012.(2005高考)设为全集,是的三个非空子集,且,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44=16)13 .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音乐爱好者34人,体育爱好者43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班级中即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有 人.14. 集合M=yy= x2 +1,x R,N=y y=5- x2,x R,则MN=_15已知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 _。16已知全集U=R,集A=则。三.解答题.(12+12+12+12+12+14)17. 设集合A=x, x2,y21,B=0,|x|,y且A=B,求x, y的值18.设集合,求AB.19.设集合,求集合B.20.已知集合,集合,若,求实数.21设集合A=x|x24x=0,B=x|x22(a1)xa21=0 ,AB=B, 求实数a的值22、已知集合A= B=C=且满足,A求实数a的值。高一化学第一章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液氯 B食盐水 C酒精 D烧碱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氧元素的得失 B化合价的升降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 3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醋酸 B氨水 C碳酸钠 D蔗糖 4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在该反应中铁是( )。 A还原剂 B氧化剂 C还原产物 D氧化产物 5下列反应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不能用H+OH= H2O表示的反应是( )。A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7加入稀HCl后,溶液中下列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 )。ACO32- BAl3+ CSO42- DMg2+ 8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HCl + NaOH= H2O + NaCl BCaO + H2O= Ca(OH)2 C2Mg + O2 2MgO DCO2 + C 2CO 9下列反应中,仅作还原剂的化合物是( )。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B氢气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11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Cl离子的是(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 HCl D熔化的NaCl 1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KClO3+I2= 2KIO3+Cl2,则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氧化剂为KClO3C该反应中还原剂为I2D该反应中KClO3被氧化为Cl2,I2为被还原KIO3 13黑火药发生爆炸时,主要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则被还原的元素为( )。A碳和氮 B氮和硫 C只有氮 D只有硫14已知3NO2+H2O=2HNO3+NO,则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比为( )。A1:1 B1:2 C 2:1 D3:215欲配制含下列离子的溶液,能成功的是( )。ACa2+、Na+、Cl、CO32 BAl3+、Mg2+、SO42、NO3CCa2+、Fe3+、Cl、H+ DH+、Ba2+、OH、Cl 16不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来表示的反应是( )。A .K2CO3+H2SO4 B .CaCO3+HCl C . Na2CO3+HNO3 DNa2CO3+CH3COOH 17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Zn+2HClZnCl2+H2 2HCl+CuOCuCl2+H2OMnO2+4HClMnCl2+Cl2+2H2O因此盐酸应具有的性质是( )。A只有酸性 B只有氧化性C只有还原性 D有酸性、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OH-+H+=H2O B用稀硫酸清除铁锈 Fe2O3+6H+=2Fe3+3H2OC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l-+Ag+=AgClD氢氧化钡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a2+2OH-+Cu2+SO42-=BaSO4+Cu(OH)2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硫酸钡和醋酸都是弱电解质C铜能够导电但铜不是电解质D三氧化硫溶液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20下列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三、填空题(共20分)21(6分)分析下列变化过程,用“氧化”或“还原”填空:(1)FeFeSO4,需加入 剂,如 。(2)CuOCu,需加入 剂,如 。(3)HClH2,是 反应,HCl是 剂。22(4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 的变化,在放热反应中 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 所具有的总能量,是能量的 过程。23(4分)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_离子的数目减少,_离子的数目增加,_离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4(2分)在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中,还原产物是 。25(4分)已知离子反应:RO3n- + 6I- + 6H+= R- + 3I2 + 3H2O,试根据离子方程式必须“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判断:n= ,R元素在RO3n-中的化合价是 。四、简答题(共18分)26(11分)加入适当的物质实现下列各步转化,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加入的物质是 ,离子方程式为 ;加入的物质是 ,离子方程式为 ;加入的物质是 ,离子方程式为 ;加入的物质是 ,离子方程式为 ;加入的物质是 ,离子方程式为 。27(7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SO4、CaCO3、KCl、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将此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将足量稀盐酸加入白色沉淀中,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均填写化学式)。上述实验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五、计算题(12分)28A、B两学生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A先取了一定量的氯酸钾并加入0.1g的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当他收集到所需要的气体后,即停止实验。冷却后,B称得A留下的反应混合物共4.04g,当他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析出时为止,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氧气672 mL(O2密度为1.429 g/L)。 试计算:B实验时消耗了多少克氯酸钾?A实验时所消耗的氯酸钾占原有氯酸钾的质量分数。A实验和B实验时,氧化产物的质量之比是多少?参考答案一、1D 2C 3C 4A 5D 6B 7A 8D 9C 10B二、11BD 12D 13B 14C 15BC 16 BD 17D 18A 19C 20D三、21(1)氧化 H2SO4或CuSO4 (2)还原 H2或C或CO (3)还原 氧化22热量 生成物 反应物 释放 23Fe3+ Na+ SO42- Fe3+ + 3OH-= Fe(OH)3 24K2MnO4和MnO2 251 +5四、26Zn Zn+Cu2+=Zn2+Cu AgNO3 Ag+Cl-=AgClNaOH Cu2+2OH-=Cu(OH)2 H2SO4 Cu(OH)2+2H+=Cu2+2H2O BaCl2 Ba2+SO42-=BaSO427Na2SO4、CaCO3、BaCl2 CuSO4 KCl Ba2+SO42-=BaSO4 CaCO3+2H+=Ca2+CO2+H2O五、28B收集氧气的质量为:0.672L1.429 g/L=0.96 g 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0.96g X=2.45 gA分解产生的氯化钾的质量为:4.04 g0.1 g2.45 g=1.49 g 2KClO3 2KCl + 3O2 245 149 96 Y 1.49 g Z Y=2.45 g Z=0.96 g耗的氯酸钾占原有的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A实验和B实验时,氧化产物(O2)的质量之比=0.96 g:0.96 g= 1:1运动的描述及直线运动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2m,10m B38m,10m C14m,6m D38m,6m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3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1,则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2为( )A B C DBCAstt0O图1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的位移最大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D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甲以v6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乙以a3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则( )A在2s内甲、乙位移一定相等 B在2s时甲、乙速率一定相等C在2s时甲、乙速度一定相等 D在2s内甲、乙位移大小一定相等6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BCD 7某质点以大小为a0.8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 )A在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都是0.8m/sB在任意一秒内,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8倍C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增加0.8m/sD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8某汽车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L,在处速度为v1,在处速度为v2,则( )A匀加速运动,v1v2B匀减速运动,v1v2C匀加速运动,v1v2D匀减速运动,v1v29自由下落的质点,第n秒内位移与前n1秒内位移之比为( )A B C D10在拍球时,球的离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h,不计空气阻力, 可以判断球落地所需的时间为( )A一定等于 B一定小于C一定大于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一辆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那么t5s后的位移是_m。12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初0.5s内的平均速度v1比它在最初1.5s内的平均速度v2小2.5m/s,则最初1.5s内的平均速度v2_m/s。13一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12m/s,加速度大小为a2m/s2,运动中从某一时刻计时的1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恰为6m,那么此后质点还能运动的时间是_s。14在空中某固定点,悬一根均匀绳子。然后悬点放开让其自由下落,若此绳经过悬点正下方H20m处某点A共用时间1s(从绳下端抵A至上端离开A),则该绳全长为_m(计算中取g10m/s2)。15甲球从离地面H高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同时使乙球从甲球的正下方地面处做竖直上抛运动。欲使乙球上升到处与甲球相撞,则乙球上抛的初速度应为_。01243s19cm图215cm16在做探究小车的速度岁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2所示。设0点为记数点的起点,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则第一个记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s1_cm,物体的加速度a m/s2,物体经第4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 m/s。三、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40m/s。假设前方汽车突然停止,后面司机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该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距离至少应为多少?(g取10m/s2) 18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最后5s内的位移恰好是前一段时间位移的3倍,求物体开始下落的位置距面的高度H和物体着地时的速度v。甲车乙车ABMN图319如图3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m/s2,甲车运动6.0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0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位移是矢量,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大小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为物体运动路径的实际长度。由题意可知,物体的路程为38m,位移大小为10m。【思考】本题中的位移方向怎样表述?2【答案】AC【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平均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方向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平均速度通常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才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度的极限值,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3【答案】D【解析】平均速度是描述变速运动平均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比值,方向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根据题意有:解得:v2。4【答案】C【解析】st图象是对质点运动的描述,反映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不同于质点的运动轨迹。从图象中可知某时刻质点对应的位置,及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情况。若图线为直线,则表示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倾斜程度表示质点该时刻运动的速度大小。由题图可知,在0t0这段时间内,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三质点平均速度相等。5【答案】B【解析】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同向,也可以反向。在2s内甲的位移:s甲vt12m,乙的位移:s乙。在2s时甲的速率:v甲t6m/s,乙的速率:v乙6m/s。可知在2s时甲、乙速率一定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在2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方向也不一定相同。6【答案】C【解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速度、位移、从静止开始每经相同时间的位移和从从静止开始每经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等四个基本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这些特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并且方法较多。因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设3s内的位移为s总,已知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有s总,又s总,解得:a。7【答案】A【解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a0.8m/s2,所以在任意一秒内速度的变化都是0.8m/s,末速度不等于初速度的0.8倍。在任意一秒内,初速度与前一秒末的速度对应的是同一时刻的速度,两者应该相同。因初速度未知,故D项不一定正确。8【答案】ADvtOv0vtv2v1vtOv0vtv2v1【解析】本题用vt图象分析较为直观。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t图线下方包围的面积值等于位移的大小。从右图中直观地可以看出,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总有在处的速度为v1大于在处的速度为v2。9【答案】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具体实例。前n1秒内的位移为:前n秒内的位移为:第n秒内的位移为:联立式得:第n秒内位移与前n1秒内位移之比为:sN1sn1。10【答案】B【解析】不计空气阻力,在拍球时,球作竖直下抛运动,球的离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h,因初速度不等于零,可以判断球落地所需的时间一定小于自由下落高度h所用的时间。二、填空题11【答案】24【解析】本题是个上当类型的题目,不能直接套用公式。一辆以12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可以算出经t04s汽车已经停止运动了,所以在计算t5s后的位移时,时间只能用实际用的时间t04s代入。m,或者用来计算,其中vt0。【思考】在这种类型中,当tt0,tt0 ,tt0的情况下,如何计算位移?12【答案】3.75【解析】在最初0.5s内的平均速度v1就是0.25s时刻的瞬时速度,最初1.5s内的平均速度v2就是0.75s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有:v2v10.5a2.5,解得:a5m/s2。因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v2at250.75m/s3.75m/s。13【答案】2.5 【解析】从某一时刻计时的1s时间内质点的位移恰为6m,这1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设此后质点还能运动的时间为ts,这1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其中间时刻即(t0.5)s的瞬时速度vt0.5。因末速度为零,用逆向思维,应有vt0.5a(t0.5)2(t0.5)6m/s,解得:t2.5s。OHA14【答案】15【解析】设该绳全长为l,根据题意,绳自由下落,从释放到绳下端抵A时绳下落的高度为(Hl),到上端上端离开A时绳下落的高度为H,则有:1s解得:l15m。【总结】画出过程草图,找出对应的几何量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解析】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可以看成是由向上的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若以自由下落的甲球为参考系,则乙球将向上做匀速运动。设乙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0,则从抛出到两球相遇的时间为:。在这段时间内甲球下落的高度为,则有:,解得:v0。16【答案】4 1 0.75【解析】由图2可知,0、1两记数点间的距离为s1,设1、2两记数点间的距离为s2,2、3两记数点间的距离为s3,则有s29s1,s3(159)cm6cm。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应有ss3s2s2s16(9s1)(9s1)s1,解得:s14cm。因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因为saT21102m,解得:a1m/s2。物体经第2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为v20.55m/s,物体经第4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v4v2a2T0.75m/s。三、计算题17【解析】前方汽车突然停止,后面的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以原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设在司机反映时间内后面的汽车的位移为s1,则有 s1vt20m设后面的汽车做减速运动到停止的位移为s2,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知 0v22as2解得:200m后面的汽车从司机发现前面的汽车停止到自己停下来所走的总的距离为ss1s2220m故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距离至少应为220m。18【解析】设物体落地时间为t,据题意有: 设最后5s前的位移为h1,最后5s内的位移为h2,则有根据题意有:h23h1联立解得:H500m,v100m/s。19【解析】甲车运动6s的位移为: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用时间t与乙车相遇,则有:将上式代入数据并展开整理得:解得:t14s,t28st1、t2、都有意义,t14s时,甲车追上乙车;t28s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为:125m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的距离为:245m。 运动的描述及直线运动2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也为零D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必定越来越大2下列哪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s/mt/ss0t0tO图1甲乙3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s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0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ABCD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是s,则表示( )A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物体在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C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D物体在s这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5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 )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6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值减小时(a仍大于零)则质点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逐渐增大B速度和位移都只能逐渐增大到某个定值C速度增大,位移趋近于某个定值D速度逐渐增大,位移也逐渐增大7一物体的位移函数式是s4t2t25(m),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2m/s,0.4m/s2B4m/s,2m/s2C4m/s,4m/s2D4m/s,1m/s2 8从高度为125m的塔顶,先后落下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s,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Ab球下落高度为20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m/s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m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9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s0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则下述正确的是(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A石子能追上气球B石子追不上气球C若气球上升速度为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D若气球上升速度为7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到达最高点时,恰追上气球10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2所示。设各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6,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0125436s1s2s3s4s5s6图2As2s1aT2Bs4s13aT2CD打点2时物体的速度为v2二、填空题(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一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表达式为v(54t)m/s,则此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为_m/s2,4s末的速度为_m/s;t_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质点速度为零时的位移s_m。 12沿一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随后的2s内以7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2s末的瞬时速度为_,在这3s内的平均速度为_。1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7m/s,第3s的平均速度为5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其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14一物体从某行星上的一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1s后,从起点落下4m。该行星上的重力加速度为_m/s2。若该物体再下落4s,它将在起点下面_m处。15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子弹穿透第三块木块的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先后射入三木块前的速度之比为_,穿过三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_。1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把打出的每一个点都作为计数点,量得所得纸带上第6计数点到第11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为2.0cm,第21计数点到26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为4.4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那么可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m/s2。三、计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7一支300m长的队伍,以1m/s的速度行军,通讯员从队尾以3m/s的速度赶到队首,并立即以原速率返回队尾,求通讯员的位移和路程各是多少?18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乙车以v乙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的后面作初速度为v甲15m/s,加速度大小为a0.5m/s2的匀减速运动,则两车初始距离L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使(设两车相遇时互不影响各自的运动):(1)两车不相遇;(2)两车只相遇一次;(3)两车能相遇两次。19ABDC图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T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7所示,测得sAB 15 cm,sBC 20 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a;(2)拍摄时B球的速度vB;(3)拍摄时C、D间的距离sCD;(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速度v、速度的变化v和速度的变化率三者之间无直接关系,不能根据一个量的大小去判断另一个量的大小。加速度即速度的变化率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的物体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大,即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不一定大,与时间还有关。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完全可以不为零,如在高空中匀速飞行的飞机。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速度不一定越来越大。2【答案】ABD【解析】当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当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大小的变化与加速度大小的变化之间无直接关系。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增大或减小时,速度均减小;各种交通工具在刚启动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却不为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时,物体的速度一定要发生变化,速度矢量始终不变时加速度必为零;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的速度方向垂直时,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这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可以保持不变。3【答案】C【解析】图象是st图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0,甲与纵坐标的交点表示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甲、乙运动的速率用图线的斜率表示,由图可知甲的速率小于乙的速率。4【答案】A【解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时间t内的位移是s,两者的比值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也表示物体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不等于物体在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小于物体在s这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不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5【答案】D【解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s。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的大小决定于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其位移一定大。6【答案】D【解析】一质点自原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