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37580PPT课件.ppt_第1页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37580PPT课件.ppt_第2页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37580PPT课件.ppt_第3页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37580PPT课件.ppt_第4页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37580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金匮教研室刘明岭 1 目的要求 掌握 中风病辨证与历节病的证治 熟悉 中风病 历节病的病因病机 中风病与痹症的区别 了解 中风病与历节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背诵 条文 2 下段 8 10 2 中风病的含义 中风以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甚或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临床常与面神经麻痹 脑梗塞 脑出血相联系 3 病名释义 是以关节剧烈疼痛 逐渐遍历多个关节 甚或骨节变形肿大 疼痛不能屈伸为证候特点的病证 相当于西医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一类疾病 历节病 4 合篇的意义 1 病因病机相似 内虚邪中 均属广义风病的范畴 皆与素体气血不足 感受风邪引起有关 2 临床表现有共同特点 似风邪善行而数变 中风 起病急 来势凶 变化快历节 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均出现肢体病变 5 中风病 6 中风脉症 病因病机与鉴别 原文 夫風之爲病 當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爲痹 脉微而數 中風使然 一 提要 论述中风的脉证及中风与痹证的鉴别 7 8 原文 寸口脉浮而緊 緊則爲寒 浮則爲虛 寒虛相搏 邪在皮膚 浮者血虛 絡脉空虛 賊邪不瀉 或左或右 邪氣反緩 正氣即急 正氣引邪 僻不遂 邪在於絡 肌膚不仁 邪在於經 即重不勝 邪入於腑 即不識人 邪入於藏 舌即難言 口吐涎 二 提要 本条论述了中风的病因病机 口眼喎斜的机理以及中风病位深浅的辨证 9 中风病因病机及主证 病因 血虚风邪内中寸口脉浮而紧 血虚气弱 外受风寒 紧则为寒 浮则为虚 寒虚相搏 邪在皮肤 内因 浮则为虚 络脉空虚 血气虚 络脉空虚外因 紧则为寒 外受风寒 贼邪不泻 或左或右 邪随虚处停留邪气反缓 络脉之气闭塞 经络缓而不用正气即急 血气运行正常 皮肤肌肉正常有力主证 正气引邪 喎僻不遂 缓为急者所牵引 口眼喎斜 口眼喎斜 歪左者病在右 歪右者病在左 10 中风之深浅轻重 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营卫不能运行于肌表浅邪在于经 即重不胜 气血不能运行于肢体轻邪入于腑 即不识人 胃热薰蒸 痰蒙神窍深邪入于脏 舌即难言口吐涎 邪入心则舌纵重心为五脏之君主 舌为心之苗 邪入心经则舌纵 廉泉开而流涎沫 然中风之后 邪入脏腑 引起脏腑功能紊乱 难以区别在何脏腑 故后世临床皆以闭证脱证进行辨治 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 属实证 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 属虚证 11 中风的四种分型 目的 以测知病位的深浅 病势的轻重 预后的良否 12 意义 金匮 首创中风病名 并提出邪在经 在络 入脏 入腑的症状 这给后世中风的辨证奠定了基础 后世把中风分为中经络 中脏腑 13 源流 唐宋以前 外风论 内虚邪中 唐宋以后 内风论 风自内生 而非外风 刘河间 心火暴盛李东垣 正气自虚朱丹溪 湿痰生热张景岳 内伤积损叶天士 肝阳化风王清任 气虚血瘀元代王履 分中风为 真中 外风所致 和 类中 内风所致 14 原文 寸口脉遲而緩 遲則爲寒 緩則爲虛 榮緩則爲亡血 衛緩則爲中風 邪氣中經 則身癢而癮疹 心氣不足 邪氣入中 則胸滿而短氣 三 提要 论述了中风与瘾疹的发病机制 营卫气血不足 风寒侵袭 轻者为风疹 重者为中风 15 证治 一 风入心脾 原文 侯氏黑散 治大風 四肢煩重 心中惡寒不足者 外台 治風癲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細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蠣三分桔梗八分防風十分人參三分礬石三分黃芩三分當歸三分乾薑三分芎藭三分桂枝三分上十四味 杵爲散 酒服方寸匕 日一服 初服二十日 溫酒調服 禁一切魚肉大蒜 常宜冷食 六十日止 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 熱食即下矣 冷食自能助藥力 提要 论述风邪乘虚入中经络的证治 16 二 热盛风动 原文 風引湯 除熱癱癇 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枝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 杵 粗篩 以韋囊盛之 取三指撮 井花水三升 煑三沸 溫服一升 提要 论述阳热内盛 肝风内动的证治 17 三 血虚受风 原文 防己地黃湯 治病如狂狀 妄行獨語不休 無寒熱 其脉浮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風三分甘草二分上四味 以酒一杯 浸之一宿 絞取汁 生地黃二斤 口父 咀 蒸之如斗米飯 久以銅器盛其汁 更放地黃汁 和分再服 提要 此论血虚夹风所致癫狂的证治 18 四 外受风寒 原文 頭風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 炮 鹽等分上二味 爲散 沐了 以方寸匕 已摩疾上 令藥力行 提要 论头风的外治法 19 五 气血两虚感寒夹痰 原文 古今錄驗 續命湯 治中風痱 身体不能自收持 口不能言 冒昧不知痛處 或拘急不得轉側 姚云 與大續命同 兼治婦人產後去血者 及老人小兒 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芍藥一兩杏仁四十枚上九味 以水一斗 煑取四升 溫服一升 當小汗 薄覆脊 憑幾坐 汗出則愈 不汗 更服 無所禁 勿當風 並治但伏不得臥 咳逆上氣 面目浮腫 提要 论气血两虚夹风寒痰热之中风偏枯证治 20 历节病 21 一 成因 1 肝肾不足 水湿浸渍 原文 寸口脉沉而弱 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 沉即爲腎 弱即爲肝 汗出入水中 如水傷心 歴節黃汗出 故曰歴節 四 要点 肝肾虚 腠理开 水湿入是形成历节病病理机转的三个环节 22 因此 治疗历节病 治本应当补养肝肾 治标应当温化寒湿或清利湿热 但因本病以 疼痛 为急 所以还必须通利气血 化瘀止痛 23 2 阴血不足 外感风邪 原文 少陰脉浮而弱 弱則血不足 浮則爲風 風血相搏 即疼痛如掣 六 本条论述血虚风袭之历节的病机证候 24 3 气虚饮酒 汗出当风 原文 盛人脉澀小 短氣 自汗出 歴節疼 不可屈伸 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七 本条论述气虚湿盛 复感风邪的历节病机证候 25 4 胃有蕴热 外感风湿 原文 趺陽脉浮而滑 滑則穀氣實 浮則汗自出 五 素积酒谷湿热而外感风湿相搏 滑则谷气实里热外越而腠理开 津液外泄而为汗 浮则汗自出 26 后世医家根据本条所创的三痹汤 其功效为祛风湿 止痹痛 补肝肾 益气血 方药为续断 杜仲 牛膝 防风 秦艽 独活 桂心 细辛 人参 茯苓 当归 白芍 黄芪 甘草 生地 川芎 生姜 27 少阴脉 金鉴 认为是心脉 少阴心脉也 主心血 徐忠可认为是足少阴肾脉 少阴脉左尺也 主肾主阴 此处应为先天之肾脉 28 治则 养血填精 活血化瘀 或佐祛风 处方 景岳小营煎 当归 熟地 芍药 山药 枸杞 炙甘草 病久体虚 关节变形 肢体瘦削 可加制鳖甲 制龟甲以滋血活络 濡润筋骨 29 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总括了历节的病因 酒性标热本湿 湿盛伤及脾阳 加之外盛中虚 汗出当风 风与湿内外合邪就会形成历节 30 本条的临床处方 1 对于舌质淡 苔细白而滑 小便清长 确属阳虚湿盛者 可用桂枝附子汤或甘草附子汤 温经复阳 祛风除湿 2 若属气虚夹湿夹瘀 舌质淡 苔白津润 气短自汗者 可借用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海桐皮 薏苡仁 独活 桃仁 红花 补气温阳 祛风胜湿 活血化瘀 31 5 过食酸咸 内伤肝肾 原文 味酸則傷筋 筋傷則緩 名曰泄 鹹則傷骨 骨傷則痿 名曰枯 枯泄相搏 名曰斷泄 營氣不通 衛不獨行 營衛俱微 三焦無所禦 四屬斷絕 身体贏瘦 獨足腫大 黃汗出 脛冷 假令發熱 便爲歴節也 九 提要 本条论述偏嗜酸咸致历节的病机及其与黄汗病的鉴别 32 吃酸性食物过量是百病之源 医学研究证明 如果人体倾向于酸性 人体细胞的作用就会变差 废物就不易排出 肝肾的负担会加大 新陈代谢缓慢 各种器官的功能减弱 容易患病 含磷 氯 硫等元素的食品一般为酸性食品 如面粉 肉类 谷物 油脂 酒类 白糖等 而含钾 钠 钙 镁等元素的食品一般为碱性食品 如水果 蔬菜 豆制品 乳制品 海带 碱性饮料等 酸或酸性盐堆积在关节或器官内引起相应炎症 导致肾结石 关节炎 痛风等疾病 33 黄汗病与历节病鉴别 34 总结 35 历节病的关键病因 肝肾气血亏虚 外感风寒湿之邪 36 辨证论治 37 一 风湿历节 原文 諸肢節疼痛 身体魁羸 腳腫如脫 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 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八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术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枚 炮 上九味 以水七升 煑取二升 溫服七合 日三服 38 论述风湿历节的证治 分析 诸肢节疼痛 风胜 身体魁羸 正衰邪盛 脚肿如脱 湿胜 头眩 风邪上犯 短气 温温欲吐 湿浊中阻 气机不利 39 病机 感受风湿之邪 日久化热伤阴 治法 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 兼滋阴清热 方药 桂枝芍药知母汤 40 方解 麻黄 桂枝 祛风通阳附子 温经散寒止痛白术 防风 除湿祛风知母 芍药 养阴清热生姜 祛风和胃止呕甘草 和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