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咏物诗鉴赏 咏物抒怀诗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咏物诗鉴赏 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 自怜结束小身材 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爆竹 如梦令 严蕊 桃花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1 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2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方法点拨 练习巩固三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 一草一木总关情 的生活感悟 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一 概念理解 1 咏物诗 借描写的 表达 2 主要的写作技巧 客观的 物 山川河岳 草木虫鱼 特点 形态 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诗人理想 志向 情怀 托物言志 二 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 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 色泽 所处环境等 着意描摹 追求 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 追求 神似 概括为 描其形 求形似 融入理 求神似 形神兼备 不即不离 三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 从描写对象上 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 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 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 没有主次之分 2 从作用上 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 渲染一种气氛 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断肠 销魂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 朝气蓬勃 充满信心 然而由于党争倾轧 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 妻子刚病故 自己又将只身赴蜀 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 写景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依恋难舍 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 应傍战场开 注 重九之日 岑参正行军在外 时逢安史之乱 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咏物 写景 菊花的高尚气节 作者不求高位 不慕荣利 战乱图 思乡同情百姓渴望休战 以物象为题如 小松 早梅 咏 题 赠 赞 物象如 咏梅 题菊花 物象 吟如 石灰吟 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如韩愈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杜牧的 山行 等 四 题目特点 五 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 松 竹 梅 高洁 傲岸 坚贞不屈菊花 隐逸 高洁 脱俗莲 高洁 出淤泥而不染兰花 高洁 君子之德 雁 思乡怀亲 羁旅孤独蝉 高洁 悲凉鹰 志存高远 远大抱负杜鹃 哀怨 凄恻 思归 六 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 言志 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或实现个人理想 或报效国家 操守 不慕名利 不羡富贵自甘寂寞 不愿媚俗 坚贞不屈 高洁脱俗 坚持个性 保持清白 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 追求自由 隐逸 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 精神闲适 渴望摆脱俗务 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 言浅意深 理趣盎然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 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 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 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 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 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 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 第三句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 同样 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 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 诗的末句 要留青白在人间 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 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 关键在于它具有 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志向 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 我们可以说 作者句句写石灰 正是句句写自己 清代 扬州八怪 之一郑板桥的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一幅傲然挺立 坚贞不屈的劲 j ng 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 咬定青山 千磨万击 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 他那种坚定的意志 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相对应的 百花 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花开不并百花丛 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 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 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 铮铮铁骨 及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的高风亮节 这里的 北风 一语双关 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 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 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 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 菊花独立疏篱 自甘寂寞 不求虚荣 不屑与 百花 为伍 它坚持节操 傲霜怒放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又如上文中的白居易的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 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 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 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 自由自在 2 抒愤 感慨自身 倾吐心中不平之气 表达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例 蝉唐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诗表面上写蝉饮清露 居疏桐 不借外力而蝉声远传 实是采用比兴手法 以物自况 自喻 通过蝉的高洁形象 比喻人 自己 品格的高尚 在这里 蝉的 垂緌 有点像古时的官帽 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 饮清露 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 非是藉秋风 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 声名远播 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 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 德高 的缘故 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 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同样是咏蝉 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 一直处在 牛李党争 的旋涡中 始终不得志 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 这首诗 他托物自嘲 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 只能吸风饮露 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 白白地浪费精力 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因为太清高 不趋炎附势 即使不停地写诗文 鸣不平 甚至写到才思枯竭 都不见什么反应 多么令人伤心啊 诗人那种牢骚哀怨 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相比 曾巩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实际上托物寓意 揭露 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 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 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 认识的深浅不同 同一事物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题榴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 柳色嫩黄 柳枝条条柔软如丝 但是或是没有车马 或是长在荒园里 又有谁来欣赏呢 3 刺世 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谴责统治者或贪官污吏 或忧国忧民 或感时伤世 或愤世嫉俗 或针砭时弊 或冷嘲热讽 例 官仓鼠晚唐 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此诗以官仓鼠比喻那些只知道吸吮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 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 大老鼠 为何会有恃无恐呢 诗人故意一问 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4 言理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表达作者某种人生感悟或生活哲理 琴诗 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 而实际上 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 那就是 在文艺作品创作中 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 就象弹琴一样 只有将 琴 素材 与 指 技巧 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 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寄趣 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咏鹅骆宾王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更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 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 表明海棠的珍贵 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 诗人爱花 爱美之情极为深切 这样做也够浪漫了 描写精致 用海棠比拟美人 更为生动 七 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 一 整首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二 局部 1 比喻2 象征3 拟人4 对比 衬托5 环境烘托 一 整首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 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以 只要是咏物抒怀诗 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二 局部 1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眼中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 垂緌引清露 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像下垂的冠缨 故比作 垂緌 2 象征例 白云泉唐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 以云水的消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 言浅意深 理趣盎然 如于谦 石灰吟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 其中 清白 二字 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 也是对其神韵 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象征手法 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 用特定具体的事物 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的修辞方式 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 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志愿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 菊花 为 我花 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 那么 与之相对应的 百花 自然是比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 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整个长安城 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 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 直冲云天 浸透全城 这是菊花的天下 菊花的王国 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思想的深刻 想象的奇特 设喻的新颖 辞采的壮丽 意境的阔大 都可谓前无古人 2 拟人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 如 石灰吟 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 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 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 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 2019 12 20 33 可编辑 2019 12 20 34 可编辑 3 对比 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 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 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 白梅 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 显梅之高洁守志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郑思肖 画菊 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 突出菊花自甘寂寞 例 画眉鸟宋 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鸟声婉转 鸟影翩翩 山花绚丽 树荫浓密 可以自由地飞翔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 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4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 如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以冰雪林来烘托梅 突出梅的坚毅耐寒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总之 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 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 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概念点拨 象征 通过特定的 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 托物言志 在描述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寄托作者的心志 渲染 渲染 原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 分出阳暗向背 增加所画事物质感和立体感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 则指从正面着眼 层层铺叙 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 突出 渲染 正面着意描写 白乐天 琵琶行 第二节 极尽笔墨之能事 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 表现了音乐的高妙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流泉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烘托 烘托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 例如 琵琶行 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句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 烘托 与 衬托 不同 烘托 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 衬托 不同 因为 衬托 是两种事物都写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蝉躁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正衬 反衬 衬托 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 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衬托 画眉鸟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的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 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对比 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 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 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 对比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寄托的情与志 咏物诗鉴赏步骤 八 鉴赏思路 1 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 品质特点 所处环境等 艺术手法 2 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 由物及人 知人论世 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3 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比喻 象征 拟人 对比 衬托等 1 看题目 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 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 紧扣文本 3 找 物 与 人 的契合点 联系写作背景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 所言之志 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或抒发某种情感 或讽刺时世 或流露人生态度 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4 关注表现手法 常用比喻 象征 拟人 对比 反衬等手法 正面描写之外 还常用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的手法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 咏物诗常见提问方式 1 这首诗刻画了什么形象 有什么具体特点 特征 作者借它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诗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3 诗中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1 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 活动心理 品质特点 所处环境等 环境特点 断桥黄昏 风雨交加 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不与群芳争春 虽然粉身碎骨而依旧芳香如故 九 因例说法 2 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由物及人 知人论世 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不渝的诗人 遭嫉妒而依旧吐香的梅花 诗人以梅花自况 表现自己虽遭不幸 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契合点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 只有香如故 3 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拟人 反衬 1 诵读解意2 形象分析梅花环境特点 断桥黄昏 风雨交加 苦寒荒凉 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 不与群芳争春 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 正面描写 3 作者处境 主战派 仕途坎坷 屡屡受挫 4 所言之志 以物喻人 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 前途坎坷 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 手法分析 1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 2 环境烘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环境特点 生长于深草 蓬蒿中 自身特点 挺拔高耸 有凌云之志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 刺头 即 埋头 寓旺盛的生命力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 凌云 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忽略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 联系作者 杜荀鹤 846 904 唐代诗人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 但由于出身寒微 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契合 物象特征埋没于深草有凌云之志时人不识 物象内在品质小松 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时人 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诗人自身微寒 才华山众 却报国无门 一生潦倒 言志 以小松喻人 刻画 小松 形象 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的精神 同时也批评 时人 的以身取人 目光短浅 趋炎附势 时人不识 的小松 同一志可以用不同的物来托同一物也可以托不同的志 韩愈笔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的千里马 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 青松且挺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比较阅读杜荀鹤 小松 和陈毅的 青松 松 托 言 不甘埋没的精神和批评 时人 的以身取人 目光短浅 坚强不屈的精神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十 学以致用 注 写作于安史之乱之后 暂时寓居夔州 与同伴离散 想念同伴 孤独 渴望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与家人离散 想念家人 渴望与家人亲友团聚 物的特点 情与志 艺术手法 借物喻人 象征 拟人 对比 一只离群的孤雁不喝水不啄食 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 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 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 饮着清露 它伏在树枝上 鸣声响亮 声音飘出树外 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注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 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他生性耿直孤傲 不合于世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 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他生性耿直孤傲 不合于世 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蝉虞世南 小试身手 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 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 它饮着清露 蝉声悦耳远传 但并非借助秋风 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 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 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 虽处显赫之位 却生性高洁自立 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自能声名远播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 餐风饮露本难求饱 空中传恨 枉费了你凄切声声 断续的嘶鸣 直守到五更时刻 无情的高树 相对着如此青青 官职卑微 行踪飘忽不定 家园难返 闲庭早已荒草丛生 可真劳烦了蝉儿你 鸣夏吟秋 提醒我不要同流合污 我定举家保持高洁 甘于清贫 作者托物言志 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己窘迫落拓 郁郁不得志的遭遇的愤愤不平 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注 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