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 冷胁迫条件下不同玉米自交系脂肪酸及其相关基 因的表达分析英文题目Expression of fatty acids and related genes in different maize inbred lines under cold stress 学生姓名 班级 8学 学 院 植物科学学院 专 业 生物技术(植物)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中文摘要冷胁迫条件下不同玉米自交系脂肪酸及其相关基 因的表达分析玉米(Zea mays L.)为禾本科,玉蜀黍一年生草本C4植物,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是目前我国的第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应用范围广。在满足我国巨大人口的粮食需求的同时,又为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因此,玉米的种植及玉米种质的培养和研究在近年来,显得越发重要。由于玉米的起源地气候属温度较高原因,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导致玉米在我国的种植,极易受到低温影响而导致产量骤减。所以,研究玉米冷响应机理,培育抗冷高产玉米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玉米冷处理条件下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两个不同玉米自交系W9816和B73的特征。通过形态学比较,W9816在冷处理后受伤害程度较轻而B73萎蔫严重。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冷处理后W9816中亚麻酸(18:3)含量下降相对较少,而异油酸(18:1)、亚油酸(18:2)较B73增加更多。综合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证据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可能有不一样的冷响应途径。关键词:玉米,低温冷害,脂肪酸 AbstractAnalysis of fatty acids and their related genes in Maize Inbred Lines under cold stress Maize (Zea mays L.) for grass, corn annuals C4 plants originated in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regions. It is the fir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which has large area and wide application. To meet Chinas huge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provide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therefore, planting and cultivation of Maize Germplasm an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ue to the origin of the climate of maize is a high temperature causes, as well as low temperatures in most parts of our country, resul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rn in China, easily affected by low temperature, resulting in a sharp decline in produc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cold response of maize, and to develop cold resistant and High-yield Maize varieties.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maize inbred lines, W9816 and B73, from the aspects of fatty acid content and fatty aci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 By 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W9816 was slightly damaged after cold treatment, but B73 was wilting. The analysi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linolenic acid (18:3) in W9816 was relatively less after cold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leic acid (18:1) and linoleic acid (18:2) was more than that of B73. Comprehensive plant phys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other evidence show that different maize inbred lines have different cold response pathways.Key words:maize,cold stress,delspray目录第1章 前言.1 第一节玉米的低温冷害.1 1.1 什么是低温冷害.1 1.2 脂肪酸与冷响应机制.2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3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4第2章 实验研究.5 第一节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5 1.1 实验材料.5 1.2 实验试剂.5 1.3 实验仪器.5 第二节实验方法.5 2.1 超声提取.5 2.2氮气浓缩.6 2.3 gc-mc.6 第三节 实验研究.7 3.1 玉米培养基质土的配置.7 3.2 玉米材料的培养与处理.7 3.3 处理后幼苗分析.8 3.4玉米叶片脂肪酸提取.8 3.5 脂肪酸的测定.8第3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9 第一节 脂肪酸含量结果.9 1.1 处理前后不同品种脂肪酸含量.9 第二节 结果分析.10 2.1 形态学结果分析.11 2.2 脂肪酸结果分析.11 2.2 基因表达分析.12结论.14致谢.15参考文献.161第1章 前言玉米(Zea mays )为禾本科,起源于热带或亚热带,是玉蜀黍一年生高大草本C4植物.用途广泛,产量高,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广泛的用途涉及医药,化工,燃料和食品等多个领域,且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玉米是一种地位高,需求高,作用巨大的农作物。但是由于起源于温度较高地区,导致玉米对低温冷害的抵抗能力很低,在其从幼苗期开始的整个生长周期过程中,都极其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而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中国大面积种植耕地座落在低温气候易发生地区,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玉米的种植和产量。尤其是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四季鲜明尤其是早春低温气候漫长,导致低温冷害时常发生,严重制约了粮食特别是玉米这种喜温作物的生长。因此,对玉米冷响应机制及抵抗低温冷害机理的研究便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经济意义,玉米抗冷性的研究将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和经济进步。第1节 玉米的低温冷害1.1 什么是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一般指在0-20的温度间,此温度低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温度,引起农作物生育期延迟,或使其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导致农业减产。简称冷害。根据农业气象学将玉米冷害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东北地区玉米的冷害通常是发生在苗期的延迟性冷害。延迟型冷害指玉米由于生长季中温度偏低,发育期延迟致使玉米在霜冻前不能正常成熟,籽粒含水量增加,千粒重下降,最终造成玉米籽粒产量下降。苗期低温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植株生长。即使温度恢复后仍有一定的低温后效作用,然后逐渐恢复。同时,低温下植株功能叶片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植株总的有效叶面积,致光合生产率下降。播种至出苗期需有效积温794日度,生物学低限为93。播种至出苗的天数随温度增高而缩短。平均气温15,需1520天。平均气温12.8168产量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会减产。均温低于10,光合生产率明显下降。生产上播种至出苗平均气温升高或降低1,每667m2产量就会增加或减少106kg。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偏寒,冷害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发生频繁且破坏严重。在早春季节,玉米播种出苗之后时常发生温度下降甚至骤降的情况,农民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预防或者对抗随之而来的低温冷害,一旦工作疏忽或者降温气候来势汹汹,就会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作为三大黄金玉米带所在地的东北,在遭遇低温冷害时,玉米单位面积减产量达10%以上。勉强存货的玉米幼苗也会出现苗弱,瘦小甚至萎蔫的情况,导致产出玉米品质下降。冷胁迫已经成为限制东北地区玉米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随着对玉米需求量的加大,以及国外品种的进入,如何选育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提高玉米产量成为当务之急。1.2 脂肪酸与冷响应机制脂肪酸(fatty acid),是指一端含有一个羧基的长的脂肪族碳氢链,是有机物,直链饱和脂肪酸的通式是C(n)H(2n+ 1)COOH,低级的脂肪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高级的脂肪酸是蜡状固体,无可明显嗅到的气味。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组成成分。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大多数脂肪酸含偶数碳原子,因为它们通常从2碳单位生物合成。高等动、植物最丰富的脂肪酸含16或18个碳原子,如棕榈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必有1个双键在C和C之间(从羧基碳原子数起)。脂肪酸的双键几乎总是顺式几何构型,这使不饱和脂肪酸的烃链有约30的弯曲,干扰它们堆积时有效地填满空间,结果降低了范德华相互反应力,使脂肪酸的熔点随其不饱和度增加而降低。脂质的流动性随其脂肪酸成分的不饱和度相应增加,这个现象对膜的性质有重要影响。饱和脂肪酸是非常柔韧的分子,理论上围绕每个CC键都能相对自由地旋转,因而有的构像范围很广。但是,其充分伸展的构象具有的能量最小,也最稳定;因为这种构象在毗邻的亚甲基间的位阻最小。和大多数物质一样,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随分子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御冷性强的植物细胞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和甾类物质,使膜脂在低温下仍处于流体状态,并维持较高的酶含量和酶活力,以保持植物代谢和膜系统的稳定状态。耐冷性主要是组织内具有高还原力,能防止膜脂过氧化和蛋白质变性和聚合;膜蛋白多,能修复失活的离子泵。膜蛋白构象,膜脂的脂肪酸组成和激素调节也在抗冷性中起重要作用。不饱和脂肪酸是生物膜功能所必须的。当催化不饱和脂肪酸 合成的酶发生突变时,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减少,抗寒性减弱,国外Ssreerville和Browse以拟南芥为材料,对拟南芥叶绿体sn-2-棕榈酰去饱和酶和12-去饱和酶基因突变体fad5和fad6,在低温下叶片黄化,生长缓慢,叶绿体形成也发生改变,同样其微粒体12-去饱和酶基因突变体fad2的耐低温能力也减弱。这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幼苗抗冷耐寒中担任重要角色,对培育抗寒品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大量实验证明,生物膜脂地不饱和度与植物的耐冷性密切相关,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膜脂相变温度降低,增加了膜地流动性,从而使植物的抗冷性相应提高。反之,冷敏感植物膜脂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低,低温下膜脂由液晶相向凝胶相转变,造成细胞膜膜相分离,从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在所有膜系统中叶绿体类囊体膜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亚麻酸和十六碳三烯酸等三烯脂肪酸含量达80%对维持地问下叶绿体膜流动性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冷适应过程中三烯脂肪酸的增加是低温条件下叶片正常生长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认为低温调节生物膜膜脂脂肪酸去饱和的分子机制是:调节FAD的表达,从而改变酶蛋白数量;翻译后水平调节FAD活性;改变可用的底物调节FAD火星。大量实验结果证实,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主要取决于FAD的种类和数量,通过酶的种类和活性的变化,调节膜脂的不饱和度,进而改变其流动性,以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1.3研究意义及目的 1.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增产潜力大,在全世界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居第三位,发展速度很快。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还表现在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玉米子粒含碳水化合物365克,略低于水稻;脂肪含量21.5克,超过其它任何谷类作物;蛋白质42.5克,仅次于小米;维生素B2则高于其它作物。玉米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2.玉米是高产作物光合作用效率较高,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最早、最好的作物;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从群体光合结构看,玉米是作物中株型最为理想的作物,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并占有绝对优势,已经被生产实践所证明。3玉米是优质饲料玉米的籽粒是家畜、家禽的上等精饲料,对提高猪肉、牛乳和蛋类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作用。玉米茎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乳熟到蜡熟期收获的鲜茎叶和果穗,铡碎可做青贮饲料。纵观世界上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是以发展玉米起家的,各国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大都是玉米集中产区。4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玉米子粒和副产品直接或间接制成的工业产品已达500种以上。现代玉米工业主要产品为玉米淀粉,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等工业部门。玉米籽粒还可制造葡萄糖、果脯糖浆、白酒、啤酒、丙酮等。玉米的茎秆可制造纤维板、纸张、人造丝、电器绝缘体和化学胶板等。穗轴可以提取16.5-19%的糖醛,它是制造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玉米苞叶可编织成提篮、座垫、婴儿卧具等工艺品。玉米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玉米淀粉是制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抗生菌的重要原料,玉米油含有大量维生素E,具有治疗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作用,是良好的保健食用油。穗轴可制造消毒品及麻醉剂,花丝可医治胆囊炎、胆结石、黄疸肝炎等病,还具有利尿功能。由此可见,玉米产量高,用途广,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对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玉米受低温冷害时,叶片为直接也是主要受损部位,因此叶片脂肪酸含量变化为主要指标。受低温冷害主要时期为玉米幼苗期,本实验研究主方向定位于研究处理幼苗期玉米,并对玉米叶片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鉴定和比较。并对脂肪酸含量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进一步对处理后玉米叶片脂肪酸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此得到玉米冷响应途径与玉米叶片脂肪酸含量的确切证据,。具体分析包括对玉米叶片内总脂肪酸比较分析,以及对玉米叶片内单个种类脂肪酸的比较分析。第2章实验研究第1节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1.1 实验材料 本实验以玉米自交系B73和W9816为主要研究实验材料,以W9816为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耐冷玉米自交系,B73作为对照。1.2 实验试剂 蒸馏水、无水乙醇、正己烷、氢氧化钾、三氟化硼、液氮、甲醇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1.3 实验仪器 光照培养箱、镊子、钢珠研磨机、水浴锅、离心机、超声提取仪、安捷伦5975气质联用仪、氮吹浓缩仪、抽滤装置、玻璃棒、滤纸、烧杯、试管第2节 实验方法2.1 超声提取超声波提取是因为超声波本身具有一定的效应,比如机械,空化和热等效应。利用超声波具有的这些效应,来加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介质的穿透力以达到提取生物有效成分的目的。机械效应在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使得介质的质点在这个传播空间中,产生振动,而这种振动可以强化介质,使介质的扩散和传播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这就是超声波本身所具有的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会产生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压强,这种压强叫做辐射压强,他的传播方向与声波相同。辐射压强可以使细胞组织发生变形,使植物蛋白发生变性;与此同时,它的存在使介质和悬浮体具有了不同的加速度,使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远远大于悬浮体分子的运动速度。运动速度不同的介质和悬浮体产生剧烈摩擦,这种摩擦使得生物分子被解聚,细胞壁上的某些有效成分因解聚而从细胞壁中解下溶解于溶剂中。空化效应一般情况下,在介质内部都会存在多多少少的溶解于其中的微气泡,而这些微气泡在超声波的带动下,会产生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这些微气泡会由于声压的原因而发生定向扩散。定向扩散会使得气泡增大而产生共振腔,然后共振腔会突然闭合,这就是超声波所具有的空化效应。这些微气泡在闭合时,其周围会产生数千个大气压的压力,形成微激波,微激波可以使植物细胞细胞壁以及整个生物体破裂,并且,整个破裂过程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使细胞内有效成分更快速完整的溶出。热效应超声波具有和其他物理波一样的性质,在介质中传播时,这个传播过程是一个能量的传播和扩散过程。而在这个传播过程,介质中的质点将吸收超声波的声能,被吸收的声能,将被介质全部或者绝大部分转化为热能,转化产生的热能将使介质本身和植物组织的温度升高,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植物组织内有效成分的溶解,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因为超声波能量转化引起的植物组织内部温度升高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植物组织内的提取物生物活性将被最大限度地保存。2.2 氮气浓缩使用氮吹仪将氮气吹出,使氮气经过被加热的样品的表面,氮气的经过将会使得样品中溶剂十分迅速地蒸发和分离,样品就可以得到药效浓缩。又因为全程由氮气参与,可以达到无氧的目的,使浓缩得到的样品更加纯净。同时,使用氮吹仪的好处是,较传统常用的旋转蒸发仪而言,氮吹仪能同时浓缩多个样品,大大缩短实验浓缩所需时间,具有省时省事,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2.3 gc-mcgc:惰性气体如氦气等将作为气相色谱的流动相,气-固色谱法中,表面积比较大并且具有活性良好的吸附剂是作为固定相的首选。将含有多种组分的混合样品通过色谱柱时,因为吸附剂对于每个成分的吸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组分在色谱柱中运动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便会因受吸附力影响不同而各自具有了不同的运动速度。受到的吸附作用比较弱的组分受到束缚作用较弱,较其他组分而言更加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较早离开色谱柱,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受到强大束缚效果,最不容易被解吸,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如此,属性不同的组分在色谱柱中彼此得到分离,依照一定运动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进行检测。mc:质谱分析是一种用来测量离子荷质比的主要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 是将样本中各组分通过离子源并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变成具有不同荷质比的正电荷的离子,使离子通过加速电场,经加速电场的加速作用,形成具有不同运动速度的离子束,进入特定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叠加作用,使进入其中的离子束产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进行聚焦从而得到实验所需的质谱图,最后通过质谱图来确定其质量。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C-MS)是一种同时具有气相色谱和质谱的特性,能将样本中不同物质鉴定出来的方法。 其作用应用涉及工业检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众多不同领域。第3节 实验研究3.1 玉米培养基质土的配制配置玉米营养基质土的要求,首先要保证基质土的营养,要保证营养土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含量大于或等于30%。其次,要保证土质疏松,保证透气,总空隙不低于60%,同时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在保证土质的基本条件同时,基质土的元素含量也非常重要,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合理且协调对玉米生长十分重要。除以上重要条件外,土应保证洁净,物理性状良好。3.2玉米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选择等数量W9816、B73的玉米种子,要求种子发育良好子叶肥厚胚乳完整,确保出苗率。将选择的种子,使用蒸馏水于室温下在烧杯中浸泡24小时。浸泡24小时结束后,将处理好的种子种植于盛有已经配置好的基质土的营养钵中。将玉米培养至幼苗期,待幼苗期玉米达到三叶一心期。将营养钵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调节人工气候箱条件为,温度16/14(day/night),相对湿度60/70%(day/night),光周期16/18小事,光强度450mol/,处理时长为10天。3.3 处理后幼苗分析 对16处理10天后的玉米幼苗进行形态学观察分析,将处理后幼苗与未经低温处理幼苗进行整株形态学比较,再将玉米幼苗的第3、4片叶片剪下,置于干净滤纸上进行比较观察。3.4 玉米叶片脂肪酸提取(1)将上述中处理后玉米幼苗叶片取下,准确称取1.5g玉米叶片样本,并迅速置于液氮中,防止离体玉米叶片材料内脂肪酸含量因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化。将液氮冷冻后的玉米叶片样本于液氮条件下快速并充分研磨成粉末状。(2)将研磨后的粉末状样品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用玻璃棒搅拌以达到充分混匀的目的,使乙醇与样品充分接触。将样品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浴锅温度为50,保持水浴60min,多次观察并搅拌样品。(3)将水浴过后的试验样品进行超声提取,超声条件为500W,时间为60min,以达到提取充分的目的。提取后利用抽滤装置,对固液混合样本进行抽滤使叶片残渣和液体提取液分离。(4)将充分分离后的提取液进行氮吹浓缩,得到浓缩后的样本。(5)甲酯化:由于脂肪酸沸点较高,在进行GC-MC测定是,样本不稳定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使脂肪酸甲酯化以降低沸点增加稳定性。甲酯化具体操作为,氮吹浓缩后的样本首先加入2ml正己烷,然后加入浓度为2mo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剧烈震荡2min,将震荡后样本放入30水浴锅中水浴反应,水浴时间为20min。(6)分离:水浴后样本中的脂肪酸基本甲基化,此时需要将甲基化的脂肪酸进行分离,采用分液萃取法,在甲基化后的样本中加入2ml三氟化硼-甲醇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分离1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即为实验所需脂肪酸。3.5 脂肪酸的测定 将提取后的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利用GC-MS进行测定,本实验采用安捷伦5975气质联用仪,设定气质联用仪气相条件:设定进样口温度为250,起始温度为100并且使其以每分钟10的速度升到170,保持170一分钟后,一3每分钟的速度将温度提升到250,保持此温度4分钟。设定流速:设定为2.4ml每分钟,采用恒流模式,流进样分流比为50:1.由此得到色谱图和质谱图。得到的质谱图根据质谱图鉴即可得到样本中所含脂肪酸种类,得到的色谱图可以利用本仪器中的标准图谱库进行检索,结合色谱峰及质谱图的相应数据,利用系统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各种脂肪酸及总脂肪酸含量。第3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节脂肪酸含量结果1.1 处理前后不同品种各脂肪酸含量有此实验得到样本内各脂肪酸含量如表1-1冷胁迫下不同玉米叶片脂肪酸含量比较 表1-1将表1-1制成柱状图1-2,各种脂肪酸在两种玉米自交系以及两种不同处理条件的实验材料中的含量。图1-3,为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玉米自交系中的表达情况。横坐标为不同玉米自交系材料,以及两种不同处理条件。纵坐标为在各自材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数值。图1-4,为不饱和脂肪酸,含三个不饱和键的脂肪酸含量图表。横坐标为相关玉米自交系种类。纵坐标为对应的18: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数值。第2节 结果分析 2.1 形态学结果分析实验发现,经过16处理后的玉米植株发红发紫,叶面边缘出现不同程度萎蔫。而W9816与B73两个品种相比较而言,品种W9816即耐冷自交系伤害程度较低,花青素积累相对较少。 2.2脂肪酸结果分析经过实验得到对照及处理样本中的脂肪酸含量及其变化后数据。可知,总脂肪酸含量对比结果,处理前自交系品种W9816总脂肪酸含量略高,而处理后其总脂肪酸含量要略低,虽然总脂肪酸含量多少在经过16处理后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并不显著,因此总脂肪酸含量并不能作为玉米抗寒品种的有效证明。在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各种单种类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后,如图(1-2、1-3、1-4)得到分析结果。两个样本中,棕榈酸(16:0)的百分比含量均上升。硬脂酸(18:0)含量,在B73中经低温处理后出现增加情况,而在品种W9816中则是对照组含量较高。此外的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异油酸(18:1)、亚油酸(18:2)在两个玉米品种中,经过冷处理均出现含量增加的情况。而亚麻酸(18:3)则出现了含量下降的现象,在B73和W9816中下降幅度分别达到3.25%和2.43%。显然在W9816中这种下降较B73是幅度较小的。而品种W9816中(18:3)在处理前含量最高。由此结果我们可以推断,玉米幼苗抵抗低温冷害能力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则抗冷性较强。在不饱和脂肪酸中,这种抗寒能力与键的多少成正比。含键多的脂肪酸种类含量较高则可能具有更强的抵抗寒冷的能力。2.3 基因表达分析在经过对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的研究后,我们得到lox基因即脂氧合酶基因的表达数据,如图2-1图2-1由图2-1制作得表2-1-1图1-2,lox脂氧合酶基因表达柱状图,横坐标为样本种类,即两种玉米自交系,以及各自两种处理条件。纵坐标为基因表达情况数值,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经过实验研究以及对实验结果比较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寒冷低温条件将会引起玉米体内脂肪酸含量变化,而这种变化将有助于玉米抵抗低温寒冷的恶劣条件。研究得知玉米抗冷性与玉米内脂肪酸含量有关,且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成正相关,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越高将越有助于玉米抵抗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致谢这次的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李世鹏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设计选题到设计完成,李老师给予了我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有了李老师耐心指导与细心关怀我才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前进动力。李老师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感谢李老师给予了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谢谢!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舍友与同学们,感谢关心我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感谢吉林大学,特别感谢植物科学学院四年来为我提供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为吉林大学骄傲,我为植科院自豪,谢谢!参考文献1.脂肪酸去饱和酶的研究进展J. 曾硕士,江黎明,元冬娟.生命科学.2008(05)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杨志刚,郭子好,姚琴琴,成永旭.生物技术通报.2013(12)3.植物抗寒工程中脂肪酸去饱和酶研究进展J. 林萍,齐力旺,汪阳东,张守攻.分子植物育种.2006(03)4.玉米冷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鉴定及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王晓宇.吉林大学20165.低温胁迫对玉米生育中后期物质代谢的影响J. 张毅,戴俊美,苏正淑,曹敏建,徐世昌.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03)6.玉米自交系苗期冷胁迫miRNA表达谱比较研究 李世鹏 吉林大学 20167.棉花幼苗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冷机制初步研究J. 王俊娟,王帅,陆许可,阴祖军,王德龙,樊伟莉,穆敏,郭丽雪,叶武威,喻树迅.棉花学报.2017(02)8.低温胁迫下水稻幼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基因表达变化J. 梁燕,严建萍,谭湘陵.江苏农业科学.2012(03)9.植物在低温胁迫下的分子反应机制研究进展J. 杨德光,吴广霞,唐心龙,席景会.玉米科学.2009(02)10.低温胁迫对不同生长期水稻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J. 何煜明.中国农业信息.2016(16)11.植物低温胁迫适应性应答综述J. 王维香.湖北农业科学.2009(01)12.高等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研究J. 高媛,齐晓花,杨景华,张明方.北方园艺.2007(10)13.植物低温胁迫响应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 郭子武,李宪利,高东升,段成国.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02)14.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及栽培技术J. 彭晓丽.现代农村科技.2017(03)15.玉米优良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利用及目标方法J. 樊景胜.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03)16.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研究J. 马尧,庄云.安徽农业科学.2008(23)17.Labelling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and maizeJ. Michele Sadler.Nutrition Bulletin. 2007(2)18.An evaluation of three methods for the selection of high lysine genotypes of maize.J. Rhodes A P,Bjarnason M,Pollmer W G.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79(6)19.The compound structure of the R allele in maize.J. Ashman R B.Genetics. 1970(2)20. Seo P J, Kim M J, Park J Y, et al. Cold activation of a plasma membrane-tethered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induces a pathogen resistance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J. The Plant journal : for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0, 61(4): 661-71.21. Seo P J, Kim M J, Song J S, et al. Proteolytic processing of an Arabidopsis membrane-bound 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is triggered by cold-induced changes in membrane fluidity J. Biochem J, 2010, 427(359-67.22. Wang, T., Xing, J., Liu, X., Liu, Z., Yao, Y., Hu, Z., Peng, H., Xin, M., Zhou, D.X., Zhang, Y., et al.: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general control non-repressed protein 5 (GCN5) affects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seeds by acetylating fatty acid desaturase3 (FAD3). - The Plant journal : for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6.23. Li, T., Cofer, T.M., Engelberth, M.J., Engelberth, J.: Defense Priming by Non-Jasmonate Producing Fatty Acids in Maize (Zea mays). - 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 0, 2016.24. Chinnusamy V, Zhu J, Zhu J K. Gene regulation during cold acclimation in plants J. Physiol Plantarum, 2006, 126(1): 52-61.25. Suzuki, Y., Kawazu, T. and Koyama, H. (2004) RNA isolation from siliques,dry seeds, and other tissues of Arabidiopsis thaliana. Biotechniques, 37(542), 544.26. Stahl, U., Carlsson, A.S., Lenman, M., Dahlqvist, A., Huang, B., Banas, W.,Banas, A. and Stymne, S. (2004)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of a phospholipid: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from Arabidopsis. PlantPhysiol. 135, 13241335.27. Maere, S., Heymans, K. and Kuiper, M. (2005) BiNGO: a Cytoscape plugin to assess overrepresentation of gene ontology categories in biological net- works. Bioinformatics, 21, 34483449.28. Pandey, R., M uller, A., Napoli, C.A., Selinger, D.A., Pikaard, C.S., Richards,E.J., Bender, J., Mount, D.W. and Jorgensen, R.A. (2002) Analysis of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and histone deacetylase families of Arabidopsisthaliana suggests 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 of 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培训师专业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设计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化妆师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会展设计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教育师中级面试模拟考试题
- 初中双谱教学课件
- 2025年老年活动中心面试技巧及答案集
- 2025年农机长助理笔试冲刺模拟题
- 2025年燃气储运初级面试bi备知识题
- 希沃白板课件教学
- GMAT数学概念单词
- 三基考试题库3
- 化工安全与环保PPT
- 流体力学的课件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 职业体验活动记录表
- 新录用公务员取消录用审批表
- 消控中心值班检查记录表
- 电梯周期日常维护保养项目表
- 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名录2019最新版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3版-张永红)教学课件175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