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三送友人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专题三送友人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专题三送友人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友人课题 送友人 李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重点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领悟诗歌鉴赏方法教法 点拨、 交流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清澈的水。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为别:分别。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远行。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一、导入新课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二、了解李白(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略)三、诵读与品味:1、学生自读体会2、引导学生展示3、诵读语调交流老师: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四|赏析:(1)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2)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4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4)颔联写送别之事。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5)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五.送友人艺术特色: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1)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2)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