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pdf_第1页
毕业论文: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pdf_第2页
毕业论文: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pdf_第3页
毕业论文: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pdf_第4页
毕业论文: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 号 2012311042 分 类 号 c916 学 习 方 式 全日制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专 业 学 位) 论文题目 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 以滨州市为例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 方向领域名称方向领域名称 政府管理政府管理 申申 请人姓请人姓 名名 苏成杰苏成杰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李秀忠李秀忠 教授教授 王晓军王晓军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42014 年年 4 4 月月 1212 日日 万方数据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 1 章 导 论 . 1 1.1 选题意义 . 1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 1.1.2 选题的实践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2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3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3 1.3.1 研究目标 . 4 1.3.2 研究内容 . 4 1.3.3 拟突破的难题 . 4 1.3.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 5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 6 2.1 群体性事件概述 . 6 2.1.1 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 6 2.1.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 7 2.1.3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8 2.1.4 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 9 2.2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理论基础 . 10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10 2.2.2 社会冲突理论 . 10 2.2.3 善治理论 . 11 2.3 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地位及作用 . 11 2.3.1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 12 2.3.2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 . 13 2.3.3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 13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3 章 滨州市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及其经验总结 . 15 3.1 滨州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 15 3.1.1 案例一 . 15 3.1.2 案例二 . 16 3.1.3 案例三 . 17 3.2 滨州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经验分析 . 17 3.2.1 瞻前预警,准确研判,充分发挥信息制导作用 . 18 3.2.2 闻警而动,团结协作,严密控制现场局势 . 18 3.2.3 规范执法,果断决策,依法理性处置闹访人员 . 19 第 4 章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20 4.1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 . 20 4.1.1 预警不及时导致矛盾扩大化 . 20 4.1.2 处置不当导致事件反复 . 20 4.1.3 信息不对称致使矛盾升级 . 20 4.1.4 各部门工作不协调,处置能力差 . 21 4.1.5 维护社会稳定与利益表达不协调 . 21 4.2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 4.2.1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法律法规缺失 . 22 4.2.2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职权范围不明 . 22 4.2.3 群体性事件解决机制不健全 . 23 4.2.4 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意识不强 . 24 第 5 章 改进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对策 . 26 5.1 建立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 . 26 5.1.1 加强立法,出台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条例法规 . 26 5.1.2 明确处置群体性事件主体的职责和任务 . 26 5.1.3 明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 . 27 5.1.4 赋予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 . 28 5.2 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 28 5.2.1 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搜集网络 . 28 5.2.2 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制度 . 29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3 重视科技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的监视 . 29 5.3 加强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培训 . 30 5.3.1 强化对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的教育培训 . 30 5.3.2 加强对公安机关谈判能力的培训 . 30 5.4 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避免群体性事件二次反复 . 30 5.4.1 积极稳妥地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工作 . 30 5.4.2 做好经验总结,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 31 5.4.3 加强对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考核 . 31 注 释 . 33 参考文献 . 35 致 谢 . 37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我国全面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而改革则会不可避免的牵扯到社会各个阶 层的利益,势必造成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当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法实现时就有可能爆发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于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危害和难以处理的特点,如何妥善、有效 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从群体性事件定义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如社会冲突理论、公共危机理 论、善治理论等入手,结合笔者所在地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对当前处置 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原因提出了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 件的对策,即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完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 件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的培训、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以及如 何避免群体性事件二次反复等。 本文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要阐述“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缘由,在充分研究、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对论文拟突破的难点进行准 确定位,阐释论文写作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群体性事件相关问题及理论的概述。内容涵盖群体性事件的涵义、分类、 特点及危害,以公共危机理论、善治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前沿理论为代表的群体性事件 处置理论,我国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第三章着重分析 滨州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三个典型案例,并总结了其基本经验。本章着重介绍了 笔者在工作中亲自参与处置的典型案例,阐述滨州市公安机关在此方面探索出的有益经验 与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第四章首先在列举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从预警不及时、处置不当、 信息不对称、协调处置能力差等表现引申出制约公安机关处置能力提高的因素,包括法律 法规、体制机制、服务保障等。 第五章则在前面几章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完善之 举,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预警网络、加强公安机关培训以及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二次反 复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预警;机制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since more than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 lop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a crucial stage of reform and deep-water areas, reform inevitably involves the interests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w ill inevitably cause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groups. when the interests of t he vulnerable groups can not be achieved, the outbreak of group events becomes inevitab le. group ev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building a harm onious society.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rong group events with hazards and difficult to deal with, how to properly and effectively handle mass incidents before us ha s become a major issue. therefore,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gainst mass inciden ts effectively disposal. since 2009, i have been working in the first line of the disposal group events, to master a lot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how to dispos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gr oup events conducted in-depth thinking,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roposals, have been lead ers and colleagues unanimously affirmed. this article will be the city where the author, f or example, cited a typical case out of group events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t hen study how the public security authorities to re-examine their role and problems, and then points out its prevention and disposal of group events defects in the operating mec hanism.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sound proposals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s ecurity organs of active prevention, timely intervention, active participation, proper dispos al of all types of mass event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the disposal of benefit. in this paper, it first introduces the group event definition and the theory such as so cial conflict theory, public crisis theory, good governance theor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combines the local typical case to handle gr oup incidents.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ublic security o rgans handle group incidents combined with the reasons, such a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 he related laws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handle mass incidents, improv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warning mechanism disposal group events,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handle mass i ncidents training,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avoid group incide nts repeated twice.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will set out the group incidents study of chinas public security o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rgans disposal of the background and reasons,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e specific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of the paper, writing paper to explain i nnov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study, drawing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clear thesis, dissertation intends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of accurate positioning, explain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paper writing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mass incidents related issues and theories. covers an overview of group event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efront of theoretical principles disposal of group events, status and role of public crisis theory , the theory of good governance , social conflict theory.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connota tion of group event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positioned handle mass incidents, such as understanding.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binzhou city police handle mass incide nts three typical cases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experience.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work of the author was personally involved in the disposal of a typical case, described in binzhou city police in this regard to explore a usefu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identif 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o serve as a trigger effect. the fourth chapter lists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 the event of mass disposal pro blems from early warning is not timely, improper disposal,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oord ination of disposal 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s come out of disposal capacity to improve factors, inclu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tit utional mechanism, service protection. this section is intended to comprehensive and prof ound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improve our ability t o handle mass incidents, and strive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view, to be innovati ve in terms of content,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next step to carry out practical work.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basis of the earlier chapters, presented chinas public security organs event handling mechanism to improve mass move from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early warning network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of group training and how to avoid repeated incidents of secondary issues research and a nalysis. keywords: group events; public security organs; warning; mechanism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导 论 1.1 选题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化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改革进 入攻坚阶段,由于改革带来的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改革中因为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在当今利益表达机制相对欠缺的中国,越来越多的选择通过群体性活动表达自己的不满。 因此, 当前群体性事件作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如果处置不当, 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和难以估量的损失。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深刻认 识、主动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工 作,也是衡量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逐步进入高发期。在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因为处置不当造成的事故已屡见不鲜。因此,深化对公安机关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特点和危害为切入点,结合 公共危机理论、善治理论,分析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笔者 将结合工作中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深刻剖析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优化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通过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 拓宽了公共危机理论和善治理论等的研究空间,为优化群体性事件处置、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起到积极作用。 1.1.2 选题的实践意义 当前,公安机关被视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力军,把自身角色定位为“消防员” 。只 要一发生群众集体上访,公安机关就立即出动相应数量的警力在现场戒备,相关政府部门 只派出几名人员或进行劝解,或引导群众至信访接待室,一旦情况升级就立即躲到警察后 面,把现场交由公安机关处理,这样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会让群众 认为警察是某些政府部门的“打手” 、 “保镖” ,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 2009 年至今,笔者一直工作在群体性事件处置第一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 对公安机关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进行过深入思考,提出了合理建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 的一致肯定。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列举典型案列,对群体性事件特征等进行分析, 再研究公安机关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其在预防和处置群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新形势下公安 机关积极预防、适时介入、主动参与、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并不断完善处置机制有所 裨益。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将“群体性事件”称为“集群行为” 、 “集合行为” 、 “社会运动”等。 如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在其 1921 年出版的社会学导论一书中,最早从社会学角度定义 “集合行为” ,认为它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1。戴维波普诺也指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 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 2。斯坦来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 “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 激” 3。艾伦艾萨克认为群体性事件“是有某种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他们组织在一起, 试图藉此向政治机构和决策者提出要求来满足他们的利益” 4。 在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或条件的研究中,斯米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认为,集群行为 实质上是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的处境而进行的努力。他描 述了导致集群行为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 : (1)环境条件,即有利于产生集群 行为的周围环境,没有一定的空间场地,群众就无法聚集,集群行为就不能产生; (2)结 构性压力,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如经济萧条、自然灾害、不公平的待遇等,都 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 (3)诱发因素,集群行为的出现往往需要一个“导火 索” ; (4)行动动员,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或鼓动者的鼓励和口号,标志着集群行为的开始, 它可以使许多最初仅仅旁观的人,经过鼓动而成为实际的参加者; (5)普遍情绪的产生或 共同信念的形成,即人们还必须对他们的处境形成某种共同感受,出现相似的普遍情绪; (6)社会控制机制,集群行为最后是否产生还要取决于社会控制的成效。一旦控制失败, 集群行为便在所难免。 5总之,大陆以外国家或地区基于“国民主权”、 “天赋人权”的理 论,认为“群体性事件”主要指由特定人群参加、具有一定目的、出现暴力等其它严重违 法现象、可能危及他人或社会安全,需由政府处理的非法聚集活动等,对事件所带来的影 响具有一定认识,但更偏重于私权的保护、自由气氛维护等;同时,政治、经济、宗教、 种族等问题仍是这些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与政府沟通、表达渠道不畅通,法律法 规等不适合社会发展等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我国公安机关认为,群体性治安事件是指群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6 我国学者徐乃龙认为,所谓“群体性事件” ,从法律角度来看,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 产安全的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是指由社会原因引起的,有众多人参加的,并且严重 破坏正常社会秩序,必须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处置的重大社会性事件。 7孙元明认为: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群体性事件相比较,当前的群体性事件表现出以下值得特别重视的趋 势。更多的“非直接利益者”参与,其中“行动群众”的成分增多;组织化倾向日益明显, 向有组织的策划型发展;社会心态极度脆弱,“怨恨变量”增长;境外政治力量试图涉足 国内群体事件,推动利益诉求的转化 8。 (2)关于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潘丽颖认为“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预警机制不健全; 处置不力;信息不公开,信息不对称;角色失调”问题。 9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认为“对 待不同类型的事件,公安和武警的作用是完全不样的。一般来说,处置暴力骚乱和有组织 犯罪就得及时使用警力维持秩序和打击犯罪。但对待维权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就不得乱用 警力和慎用警力。在维权事件中,民众由于具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所以诉求较为明确,行为 较为克制,不宜动用警力。 ” 10孔丽霞在关于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及处置策略11一文 中提出五条处理原则:坚持可导不可激和可散不可聚的原则;坚持慎用警力的原则;坚持 团结大多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的原则;公安机关在处理时坚持正确区分以及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的原则;坚持党委领导下的“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有人认为“实践中,刚 柔相济以柔为主是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则之一,大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是 以柔克之,大规模动用警械和武器的较少。 ” 12 借鉴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基于社会隐性 矛盾和显性冲突而引发的,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且特定利益或需要诉求相同或相近的公 民或个别团体、个别组织,在其利益受损或不能得到满足且制度性利益表达机制和维权渠 道不畅的情形下,而采取的非常态群体性抗争以求解决问题的集群行为。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1.3.1 研究目标 通过对群体性事件内涵和特性、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原则、地位和作用、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查找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的问 题与不足,深入思考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的 前提下,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1.3.2 研究内容 第一章要阐述“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缘由,结合国内外 研究情况,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阐释论文写作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是对群体性事件相关问题及理论的概述。内容涵盖群体性事件概述,我国公安 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地位及作用,公共危机理论、善治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前 沿理论。 第三章列举了笔者工作中亲自参与处置的三个群体性事件经典案例,并总结了其基本 经验。 第五章将在深刻剖析公安机关处置能力的基础上,直面存在的问题,引申出制约公安 机关处置能力提高的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服务保障等。 第五章则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完善之举, 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预警网络、加强公安机关培训以及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二次反复问 题进行研究分析。 最后将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完善及工作改进进行预测与展望。 1.3.3 拟突破的难题 (1)近年来国内关于公安机关处置群体事件的研究多出自公安系统在职继续深造同行 之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但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各方面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 件的新要求、新期待,需要进一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提出独到见解。 (2)笔者试图将自己大学本科所学经济学知识中的成本-收益理论引入论文中,阐述公 安机关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因此需要将公共管理学知识与经济 学知识综合运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3)自己所在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张、压力较大,需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 与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3.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笔者将结合自己近年来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所见、所为、所思,研究公安机关如何进一 步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自 2000 年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出 台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结合自身实际,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工作能力与水平有了 较大提高。但与工作新形势、群众新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立 足公安,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公安,力争多层次、全方位查找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 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面对群体性事件高发的现状,笔者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并坚持开展针对群体性 事件参与者的问卷调查,查找问题症结,汇集解决思路,征求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和建 议,取得了较好效果。笔者希望将这些内容融入论文写作当中,从而完成一篇“接地气” 的论文。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2.1 群体性事件概述 2.1.1 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社会转型造成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增多, 与之相伴的社会问题也处于多发期,各种各样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群体性事 件”作为一个新词汇的出现在新闻头条上。虽然“群体性事件”逐渐变得让人们耳熟能 详,但是对于具体到什么是群体性事件,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和人们认识上的差异,对其内 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各个专家也针对“群体性事件”的内涵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有代表 性的观点主要有: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认为: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引起的 部分公众参与的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基本价值产生严重威胁的事件。 13这种定义把群体性事 件定义为人民内部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与敌我矛盾、阶级矛盾区分开来。此种定义明确 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即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对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 施,迅速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起到有效的作用。但是这个定义也有失偏颇,它强调群体 性事件的负面影响,认为群体性事件会对社会基本价值和社会秩序产生负面的作用。相反 笔者认为, 对于群体性事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积极作用。 尤其从群体性事件的起因来看, 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于群众基本的生存和生活受到了威胁,认为社会失去公平正义才采取 的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自身的行动来促使政府改变其政策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政 府及时调整其错误政策,推动社会的进步。 借鉴以上各种观点, 笔者认为所谓群体性事件就是指有着共同利益、 诉求的人民群众, 由于其利益受到损害而不能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解决,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通过一定的 方式进行串联,采取非法聚集、上访、游行等方式,并因此造成了正常社会秩序的混乱并 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活动。针对群体性事件,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 群体性事件本身是违法的,就其活动本身其负面意义较大,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而 且容易受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严重损害;另一方面,群体性事件其实是不同利益群体维护 其群体利益所采取的行动,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能说明政府的某些政策 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政府完善其政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1.2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群体性事件由于其主体、性质、严重程度、表现形态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 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由于采取不同的标准而不同,这不利于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 了解。因此,笔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群体性事件的分类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 下几种: (1)按事件性质划分 根据群体性事件的不同诉求,群体性事件可以划分为政治性群体性事件、经济性群体 性事件、文化性群体性事件、社会性群体事件和混合性群体性事件 14。不同性质的群体性 事件在主体、目的和采取方式上都存在不同。 政治性群体事件主要是指政治利益群体为了满足其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罢工、罢 课、游行示威,请愿静坐等抗议活动; 经济性群体性事件是指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对 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的行动,以迫使被诉求方妥协让步,从而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得到满足的 活动; 文化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是指由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群体由于其生活习惯、宗教信 仰、世界观、价值观等不同而产生的冲突造成的群体性事件; 社会性群体性事件是指利益群体由于其生存生活环境收到破坏而无法通过正常渠道 得到诉求,从而采取的激烈的群体性行动; 混合性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作用,造成利益群体不满足 自身现状,而采取的激化的行动。 当前社会复杂的条件下,单一性质的群体性事件比较少,单一的群体性事件经过社会 往往会转化为综合性的群体性事件。 (2)以事件严重程度划分 国务院总体应急预案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 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级(特别重大) 、级(重大) 、级(较大)和级(一 般) 。 滨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将响应级 别划分为级(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级(一般)四个级别:“级响应, 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处置并启动县级人民政府的应急预案,必要时,由县级突发事件应急 领导机构根据事件发展逐级报市、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由省、市相关应急指挥机 万方数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构办公室通知,启动有关部门的单项预案,参与救援行动;级响应,由市级人民政府为 主处置并启动市级人民政府的应急预案,必要时,由市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报省 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由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发出救援指令,启动省几个有关部门的 单项预案,参与救援行动;级响应,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逐级报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 做出应急指令,启动省专项应急预案,利用省政府多个有关部门及资源进行应急处置; 级响应,由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逐级报省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省级应急预案进行 应急处置。 ” 15 (3)以事件主体状况划分 群体性事件按照事件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同质性、集群性、混合型三种。 同质性群体性事件,是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在职业、信仰、民族等某些方面存在 一定的纽带关系,其主体由于有纽带相连的关系,所以在群体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和攻击性,事件本身都比较持久; 集群性群体性事件,是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没有特定的关系和共同的利益关联, 只是偶尔聚集在一起参加某种活动。此种群体性事件较为松散没有组织性,很容易发展成 为充斥暴力的暴动。 混合型群体性事件,是以上两种群体性事件的结合。其构成主体计既有同质性也具有 集群性。这种群体性事件,规模比较大,声势比较高,涉及的范围往往也比较广,多属于 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带有政治性的事件,也有为了增加工资、追求某种经济利益、改善物质 生活待遇而引发的经济性事件。 2.1.3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于基于共同利益的群体在其利益受到损害而无法通过正常渠道 诉求时所采取的激进的行动。当前,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