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 三最新版建筑的定位放线.doc_第1页
培训资料 三最新版建筑的定位放线.doc_第2页
培训资料 三最新版建筑的定位放线.doc_第3页
培训资料 三最新版建筑的定位放线.doc_第4页
培训资料 三最新版建筑的定位放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一)一般规定 1、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应包括:施工图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检测、测量方案 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校正、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2、 施工测量前,应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施工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1) 城市规划、测绘成果; 2) 工程勘察报告; 3) 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 4)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 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 (二) 施工图审核和定位依据点检测 1、 施工图审核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设备施工图等。 2、 施工图审核内容应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 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 3、 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应认真做好成果资料与现场点位 或桩位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做好点位或桩位的保护工作。 4、 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验算与外业检测,定位依据桩点数 量不应少于三个。检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 点位误差为5cm。 5、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 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检测,允许闭合差为10 n (mm)( n为测站数)。 (三) 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 1、 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方案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任务要求; 3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 4 起始依据点的检测; 5 建筑物定位放线、验线与基础以及0.000以上施工测量; 6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7 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注:根据施工测量任务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可对上述内容简化。 2、建筑小区工程、大型复杂建筑物、特殊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案编制,除执行本节第3.3.1 条规定外,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加以下内容: 1 场地准备测量; 2 场区控制网测量; 3 装饰与安装测量; 4 竣工测量与变形测量。 3、 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依据施工图计算施工放样数据; 2) 依据放样数据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2) 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和简图均应进行独立校核。 3) 施工测量计算资料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4、测量仪器、量具的检验校正与维护 1)为保证测量成果准确可靠,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 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13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 3) 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5、施工场地测量 1)施工场地测量宜包括:场地平整、临时水电管线敷设、施工道路、暂设建(构)筑物以及物料、机具场地的划分等施工准备的测量工作。 2) 场地平整测量应根据总体竖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宜采用“方格网法”,平坦地区宜采用20m20m 方格网;地形起伏地区宜采用10m10m方格网。 3) 方格网的点位可依据红线桩点或原有建(构)筑物进行测设,高程可按允许闭合差为10 n (mm) (n为测站数)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定。 4) 施工道路、临时水电管线与暂设建(构)筑物的平面、高程位置,应根据场区测量控制点与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进行测设,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5.4的规定。 施工场地测量允许误差(黔江游泳馆例) 项目内容 平面位置(mm) 高程(mm) 场地平整方格网点 50 20 场地施工道路 70 50 场地临时给水管道 50 50 场地临时排水管道 50 30 场地临时电缆管线 70 70 暂设建(构)筑物 50 30 5) 依据现状地形图、地下管线图,对场地内需要保留的原有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网与树木的树冠范围等进行现场标定。 6) 施工场地测量中,应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并绘制成有关图表,归档保存。 项目一 建筑物定位与放线1、实训目的和要求(1)熟悉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操作。 (2)掌握直角坐标法放样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 (3)掌握极坐标法放样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2、仪器和工具每组经纬仪 1 台、花杆或测钎 2 个、钢尺 1 把、记录板 1 个(或全站仪 1 台、棱镜 2 个),自备HB铅笔一支,计算器等。3、基本概念(1)、熟悉设计图纸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间的平面和高程关系。建筑平面图:建筑物的尺寸和定位轴线的关系。基础平面图:基础边线与定位轴线间关系。基础剖面图:立面尺寸、设计标高、基础边线与定位轴线间关系。土类型放坡起点人工开挖放坡系数机械挖土坑内作业坑上作业、1.200.500.330.751.500.330.250.672.000.350.100.33并留工人施工作业空间.(2)、现场踏勘:了解地物和地貌,调查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情况。(3)、确定测设方案利用原的建筑物、利用建筑基线或方格网、利用道路红线、已有测量控制点定位。结合书上的图讲述。4、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41建筑物的定位根据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定位。HGJIEF(1)根据原的建筑物物外墙延长确定建筑基线,在基线上确定待建建筑物各定位轴线的投影位置。(2)在定位轴线的投影点上测设直角,沿其方向量距得各轴线交点。(3)检查调整:1/2000,404.2、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定位(1)根据坐标值可计算出建筑的长度和宽度和放样所需的数据(2)按照直角坐标法的水平距离和角度测设的方法进行定位轴线交点的测设。(3)检查调整:1/2000,404.3、根据规划道路红线定位城建区新建建筑物根据政府部门批准的红线测设。(1)放样数据的计算(2)测设(3)检查调整44 根据测量控制点坐标定位1、 在场地附近如果有测量控制点可以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及建筑物定位点的设计坐标,反算出角度或距离后,因地制宜采用极坐标法或角度交会法将建筑物的定位点测设到地面上。2、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定位在建筑场地已设有建筑方格网的,可根据建筑物和附近方格网点的坐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3、根据与原有建筑物和道路的关系定位注意图纸上给出的数据是轴线间的距离还是墙边线间的距离,应先测设长轴线再测设根据长轴线测设短轴线。测设完后应检核是否正确。与原有建筑之间关系与周围道路中心线之间关系4.5 建筑物放线角桩和中心桩开挖时挖掉,将轴线按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的方式延长至槽外。(1)、设置轴线控制桩设在离基槽上口边线约24m处,可投射至附近已有建筑物的墙上,与定位桩一起观测(1/2000,40)用于机械开挖且节省木材一条轴用两个及以上的轴线控制桩控制(2)、设置龙门板1)设置距基槽上口边线约11.5m处侧面与基槽平行的龙门桩。2)在龙门桩上测设0.00或比其高或低某一数值的线。3)按标定同一标高线钉龙门板,顶面位于同一标高。4)根据轴线桩或定位桩将轴线投至龙门板顶面标定。5)放墙宽、基础宽、基槽宽到龙门板上,用石灰撒边线。5、实训方法与步骤5.1、根据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定位图1 根据原有建筑物定位以建筑基线为控制的定位放线为例,如图1所示,AB为建筑基线,根据它作拟建的建筑物EFGH的定位放线,测设方法如下:(1)先从建筑总平面图上,查算得建筑物轴线与建筑基线的距离d、建筑的总长度b.总宽度a和新旧建筑的间距。用麻线引出旧建筑两山墙的轴线LJ及MK,在引出线上测设Jl=d,K2 = d(注意J, K亦应为旧建筑的轴线,如系墙的外边线,应折算为轴线),得1, 2两点。用经纬仪置于基线桩A点上,检查两点是否在基线AB上,否则应复查调整。 (2)在AB线上,测设2,3两点的距离等于c,得3点;又测设3,4两点的距离等于b,得4点。 (3)用直角坐标法侧设E、F、G、H四点。 (4)用钢尺检查EFGH的总长度和总宽度,与a, b是否相符,相对误差不应超过 l/2000。 (5)根据基础施工图,由轴线向两侧放出基槽底宽边界线,用白灰在地而放出,称为“放灰线”,作为开挖基槽的界线。 图2 根据建筑基线定位建筑物5.2、以建筑方格网为控制的定位如现场已测设建筑方格网,如图所示,M、N为建筑方格网的一条边,可根据它作建筑物ABCD的定位放线。测设方法如下:(1)在建筑总平面图上,查得A点的坐标值。计算得MA = 20m,AA=15 m,AC=5 m,AB=66 m。(2)用直角坐标法测设A,B,C,D四大角的角点。(3)用钢尺检验建筑物的边长,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图3 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建筑物5.3、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定位如图 3, 己知建筑物轴线与施工坐标轴平行 ,各点坐标己知,用极坐标法测设控制网定位建筑物.测设步骤如下: ( 1 ) 根据建筑物各点坐标计算出控制网各点坐标及边长。( 2 ) 根据 1 、 M 、 N 三点、坐标计算出角1和 1、M 两点距离 S1 。根据 2 、 M 、 N 三点坐标计算出角2和 2M 两点距离S2( 3 ) 将仪器置于M点,后视N点,测角2,在视线方向自M点量S2,定出 2 点。再测1角 , 在视线方向自 M 点量S1定出 1 点。这时矩形网的一条边就测出来了。( 4 ) 校核方法 , 直接丈量 1 、2 点距离 , 若符合设计边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以 1 点为依据改正2点位置,因为12 , S11500mm时采用240厚砖墙(到时以现场地质情况和技术交底为准),砖胎模应考虑抹灰层及防水层的厚度,当底板防水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砌筑宽度应为承台、承台梁、集水井宽度+30mm左右;当底板防水采用卷材防水层时,砌筑宽度应为承台、承台梁、集水井宽度+40mm左右;砖胎模侧面采用10-20mm厚1:2水泥砂浆粉刷层作为防水层的基层,粉刷在阴角、阳角处应抹成半径为5cm的圆弧,待砖胎模砌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内侧面空隙用土质较好的土体回填到垫层底标高。图2.3.2-2所示为承台开挖底部的基线,然后依此基线为准考虑适当的放坡确定承台的开挖基线。图2.3.2-3和图2.3.2-4分别为承台在底板外侧和内部两种情况的剖面图。图2.3.2-1承台及承台梁的平面布置图图2.3.2-2砖胎膜砌筑平面布置详图图2.3.2-3砖胎膜砌筑平面布置1-1剖面图图2.3.2-4承台在底板内部区域的剖面图2) 承台及承台梁开挖基线的放样 承台及承台梁开挖放线前对主轴线进行检校并将主轴线由基坑外利用经纬仪投测到基坑内,再进行分线,按照已经确定的承台及承台梁开挖线的平面图进行承台及承台梁开挖基线的撒灰线工作。如下图所示图2.3.2-5承台开挖的灰线2.3.3基坑开挖过程控制基坑开挖的主要依据为确定的基坑开挖及底口边线、过程中标高的测量、放坡系数等。在开挖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员做的主要就是开挖线及底口线的撒灰线工作和使用水准仪进行标高的控制测量。在开挖的过程中施工员要不断的恢复被破坏的开挖及基坑底口灰线以保证成型后的基坑底面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一层由人工挖掘修整。使用铲运机、推土机时,保留土层厚度为1520cm,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为2030cm。表2.3.3为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表2.3.3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300500100-经纬仪、用钢尺量50100150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土样分析在机械开挖预留土的厚度和人工捡底时要考虑垫层和底板厚度的减少量。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当基槽挖到接近槽底设计高程时,应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桩,水平桩的上表面离槽底设计高程为一整分米数(例如0.5m),用以控制挖槽深度,也可作为槽底清理和打基础垫层时掌握标高的依据。通常各个拐角处均应打水平桩,在直槽上则每隔十米左右打一个水平桩,可以是木桩,也可以是竹片。然后拉上白线,线下0.5m即为槽底设计高程。垫层标高控制也可以在槽底打入垂直桩,如垫层需要安装模板,可以直接在模板上面弹出垫层标高线。测设水平桩示意图2.3.3所示。图2.3.3 水平控制桩设置平面图 第三章 承台、承台梁和剪力墙3.1 砖胎模砌筑3.1.1 砖胎模施工流程先根据建立的控制轴线利用经纬仪、线坠,钢尺和墨斗在人工捡完底的基坑底部弹出主要的轴线。按砌筑要求找好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间距15米,且转角处要设立)。 对于如何用线坠将底板面上的线投射到承台及承台梁内这个问题,需要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在底板面上手持线坠进行对线,另一个人位于承台或承台梁内手持洋钉,底板面上的人通过眼睛对线坠的线和底板面上已有的轴线,使其重合,后指挥承台内的人左右移动,进而确定一个与线坠的线以及底板面轴线重合的点,依此再投射一个点然后两点带线,弹出承台内的轴线。在承台及承台梁外边线离开2cm确定保砖模的内口线,弹线或钉点拉线后,砌砖胎膜。如下图所示 图3.1.1-1拉线砌筑砖胎模图3.1.1-2弹线砌筑砖胎模筏板基础侧模砌筑前立好皮数杆,拉好通线,保证砌体的平整度垂直度。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均为10mm。砖模砌完后,内侧抹2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并抹光压实。面层成活必须平整、光洁,无空鼓问题。墙面与垫层相交阴角处和墙体阴角处做成圆弧形,弧半径为5cm;墙上表面处做成钝角,弧半径为5cm。3.1.2质量标准1) 墙的轴线位置偏移允许误差为5mm。 2) 墙体顶面标高偏移允许误差为10mm。 3) 墙体的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mm。 4) 墙内找平层表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为3mm。 5) 水平灰缝平直度允许误差为5mm。6) 在砌侧模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必须及时纠正。7)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8)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9)各出入口伸缩缝处采用厚度为180mm的多层板摸板。并按要求放好止水带。承台、承台梁、剪力墙和底板钢筋工程在浇注的垫层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根据建立的控制轴线结合承台和底板平面图在基坑底部利用经纬仪、钢尺,线坠和墨斗弹出轴线及承台、承台梁和剪力墙的外框线,如图3.2-1所示。弹出的轴线要用红油漆做明显的标记以利于识别和使用如图3.2-2所示。图3.3-1 柱的定位墨线图3.3-2 柱的定位墨线及轴线标示在垫层面上依据图纸和钢筋间距画出底板及承台水平钢筋的摆放位置。如下图所示。图3.3-3 底板、承台水平筋摆放位置用线坠将垫层上上的剪力墙暗柱框线投射到底板或承台的上部钢筋上(手持线坠用眼瞄准垂线,使垂线和垫层面的框线重合,同时拿粉笔在钢筋上画与垂线及垫层上的框线重合的点),从而确定柱箍筋的位置,将箍筋固定在底板或承台的上部钢筋上,通过剪力墙两头的柱箍筋确定水平筋的位置,固定水平筋以确定剪力墙竖向钢筋的位置。另外就是利用控制轴线在钢筋面层上用油漆或墨线定出剪力墙暗柱的箍筋位置,然后以暗柱箍筋为准进行剪力墙竖向钢筋的插筋施工。项目三 墙体工程施工测量(一)首层楼房墙体施工测量1、墙体轴线的测设,弹线定位:将轴线测设到基础或防潮层等部位的侧面2、墙体标高的测设根据建筑物剖面图画出每皮砖和灰缝的厚度,并注明墙体上窗台、门窗洞口等构件高度位置的专用木杆,立在建筑物转角和隔墙处。 (二)二层以上楼房墙体施工测量 1、墙体轴线的投测 2、墙体标高的传递主要内容如下:1、墙体定位1)、复核龙门板或控制桩的位置。2)、将轴线测设至基础或防潮层的侧面。2、墙体各部位标高控制1)砌体施工中以设在拐角和隔墙处的皮数杆来控制和传递标高。2)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采用模板控制。3)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墙,直接采用画在构件上控制。3、建筑物的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1)、轴线投测常采用悬吊垂球法将轴线逐层向上投测,并进行校核。并在砌二、三层后,用经纬仪按地面上轴线控制桩投测检查。2)、高程传递一般用皮数尺来传递高程。对要求较高用钢尺直接传递高程(测设高于地坪线半米的水平线)高程传递一、目的和要求1、熟悉+50标高线”测设的步骤。2、掌握基坑开挖深度控制桩测设步骤。二、仪器和工具采用水准仪、钢尺一把,木桩,铁钉若干,自备2H铅笔。三、 建筑物基础施工测量1、基槽与基坑抄平计算抄平数据:适当检查水准基准点的位置施工现场的高程控制点一般采用较好地保护措施。检查控制点是否利于开展测量,如点位较少或位置较远,将现场控制点引测至适当位置。引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或闭合水准路线,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量、计算出引测的控制点的高程。 选择测站点的位置,选择时应注意:(1)测站点要选在土质比较坚硬处;(2)测站点应距离坑壁5米以外,防止出现意外;(3)测站点通视条件良好;(4)测站点距各观测站的视线长在100M以内为佳。1)随时用水准仪控制挖槽深度,机械开挖至槽底约3050cm时在拐角、变化和侧壁上每隔3-4m 设置水平桩,使木桩表面离槽底为一固定标高值。2)基槽深时用双水准仪、水准尺、钢卷尺来进行。在测站上安置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上立水准尺,读水准尺的后视读数,根据基准点的高程、边坡开挖深度控制点、基底垫层顶面抄平点的设计高程、以及后视读数,计算由基坑上水准仪的视线至桩设计标高之间的高差,并记录。基坑上水准仪的视线至桩设计标高之间的高差在基坑底安置一台水准仪,安置点选择在比较稳定、受干扰较少、视野开阔处。选择基坑上适当位置悬吊钢卷尺,尺端吊一重物,保持尺的竖直,尺零端向下,如图所示,分别读取上、下两台水准仪在钢卷尺上的读数b1、a2,计算(b1-a2),由此计算出在测设桩上水准尺上应该读的数据b2。测设基底垫层抄平桩,在坑底设置小木桩,间距23米,呈行列式或梅花形排列,如图所示:在每个小木桩上由一名同学手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