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2.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2.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2.doc_第3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2.doc_第4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井田”与“私田”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所有权 B、耕作方式 C、使用权 D、赋税形式、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唐代 C、东汉 D、宋代、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A、成都和苏州 B、南京和杭州 C、苏州和杭州 D、广州和杭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B、机器生产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A、调动职工积极性 B、按劳分配C、增强企业活力 D、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对大中企业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改组、联合 B、企业上市C、企业职工分流 D、公司制、股份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抛弃“左倾错误”,实现拨乱反正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行改革开放、一般认为国人在国内创刊的报纸是:( )A、国闻报 B、昭文新报 C、中国丛报 D、时务报、三大媒介是指( ) 报纸 广播 互联网 电视A、B、C、 D、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技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垄断组织形成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主要表现为:(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财阀手中B、垄断组织通过兼并实行生产社会化C、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率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是:( )打破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激化了国际矛盾A B C D、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 )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 BC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C、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 )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 B、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C、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 D、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A、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 D、促使美国经济复苏、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C、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B、二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D、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B、缺乏改革基础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过高地估计了形势、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 )A、思想领域B、经济体制C、政治体制D、军事体制、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扶植欧洲恢复经济、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从年起,欧洲联盟个成员国首先开始使用统一的欧洲货币“欧元”,这表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欧共体各成员国有了统一的经济发展规划、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欧共同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贸易自由化体系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两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4分)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分)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先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主义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世界现代史 update vt. 更新;使现代化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罗斯福,“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你是资本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疑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magpie n. 喜鹊阅读以上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内容应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影响,表述必须成文,字数不得少于300字。(分)caution n. 小心;谨慎navy n. 海军;海军部队personality n. 性格;个性;人格unbelievable adj. 难以置信的三、问答题(本大题16分)、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graduate vi. 毕业 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同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迥异,大致上有二类: 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absolutely adv. 绝对地;完全地 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人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 in good/poor condition 状况很好(坏);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答案Sherlock Holmes n. 夏洛克?福尔摩斯一、选择题(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 2.B 3.C 4.D 5.A 6.B 7.C 8.D 9.A 10.B 11.C 12.D 13.A 14.B 15.C16.D 17.A 18.B 19.B 20.D 21.A 22.B 23.C 24.D 25.A 26.B 27.C 29.A 30.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两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1、明代“机房”主要为手工劳动,民族企业是机器生产。(1分)近代民族企业多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1分)我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19世纪5、60年代,在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出现了两个发展高潮。(2分)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临时政府推行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使国货市场不断扩大,为其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状元实业家特殊的地位和经历,尤其是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每1分,共4分)20年代中期衰落的原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张謇的企业因此每况愈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不仅中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而且中国的民族工业与享有帝国主义特权的外资企业所处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捐税。因此,张謇企业衰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结果。(每2分,共4分)32、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内容:整顿财经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实质:国家干预经济影响: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三、问答题(本大题16分)33、同意第三种观点,即双重作用论。 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 殖民主义扩张,其目的是掠夺,开辟市场与夺取原料产地,性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