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 建 铁 路 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 郑州至徐州段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评估细则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2013 年 8 月 目录 1 总则总则 1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3 2 1 线路概况 3 2 2 主要技术标准 3 2 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4 2 4 标段分布 5 3 沿线自然 地质特征沿线自然 地质特征 6 3 1 地形地貌 6 3 2 工程地质 6 3 3 水文地质特征 7 3 4 气象特征 7 4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8 4 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8 4 2 单位职责 9 4 3 工作程序 12 5 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15 5 1 准备阶段 15 5 2 测量阶段 19 5 3 评估阶段 22 6 沉降变形观测沉降变形观测 28 6 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8 6 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8 6 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9 6 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31 6 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32 6 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34 7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5 7 1 路基沉降监测剖面布置说明 35 7 2 水准路线说明 50 7 3 监测元件埋设说明 50 7 4 监测频度及要求 55 8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9 8 1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9 8 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66 8 3 观测技术要求 69 9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3 9 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73 9 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78 9 3 观测技术要求 78 10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79 10 1 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79 10 2 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81 10 3 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83 10 4 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83 10 5 特殊情况说明 84 11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85 11 1 数据传输流程 85 11 2 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88 11 3 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90 附件附件 97 附件一 准备工作检查表 结果验收表及评估申请表 97 附件二 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100 附件三 附表 101 附表 1 观测断面信息表 101 附表 2 监测点信息表 102 附表 3 沉降观测监测网使用台账 103 附表 4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104 附表 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 105 附表 6 桥梁沉降观测记录表 106 附表 7 梁体徐变观测记录表 107 附表 8 梁体徐变观测汇总表 108 附表 9 沉降设计值表 109 附表 10 断链表 110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 页 1 总则总则 1 0 1 为统一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铁路 以下简称郑徐客专 对路基 含过 渡段 桥梁 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 确保沉 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 后沉降 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 确保铺设质量 制定本实施细则 1 0 2 本细则适用于郑徐客专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 观测及评估 未包括的内容应执行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 规定 1 0 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 成熟 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 且 必须真实可靠 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 0 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 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 地质情况 工程措 施确定 能够真实反映工后沉降状况 1 0 5 沉降变形观测 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 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 必需加强 零周期 即初始值 的过程控制 1 0 6 工作依据如下 1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 2006 158 号 2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 2006 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2007 4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铁建设 2012 107 号 5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 tz216 2007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 页 6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 2012 241 号 7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 2012 241 号 8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试行 tb10621 2009 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 2009 10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 工管技 2009 77 号 11 郑徐客专工程设计图纸 文件 12 铁路总公司及郑徐客专相关规定 1 0 7 本 细则 内容与设计要求如有不一致的地方 以设计要求及相关规 范要求为准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3 页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 1 线路概况 2 1 1 郑州 至徐州客运专线 简称 郑徐客专 下同 位于河南省 安徽省和江苏 省境内 西起河南省郑州市 沿途经过安徽省 东至江苏省徐州市 线路西连 郑州枢纽 与郑西客专及京广客专衔接 东街徐州枢纽 与京沪高铁衔接 正线长度 361 937km 其中河南省 252 826km 安徽省73 436km 江苏省35 675km 全线共设郑 州东 开封北 兰考南 民权北 商丘 砀山南 永城北 萧县北 徐州东9个车站 除在商丘站按并站方案外 其余车站均为新建 其中 两端分别引入京广客专 郑州东站及京沪高铁徐州东站 2 1 2 郑西客专公司建设管理范围 1 郑州至商丘 dk10 076 865 dk171 888 285 含短链500m 正线长度为 161 312km 2 商丘至徐州 dk197 892 855 dk361 326 43 含短链486m 正线长度为 162 948km 3 郑州铁路局代建范围内的郑徐客专正线铺轨 zxdk1 460 dk0 000 dk10 076 865和dk171 888 285 dk197 892 855 及跨连 霍高速公路正线特大桥全桥预制箱梁的制 运 架 郑西客专公司建设管理范围内正线全长324 26km 2 2 主要技术标准 1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4 页 2 正线数目 双线 3 设计速度目标值 按 350公里 小时建设 4 最小曲率半径 7000米 进入枢纽地区可适当降低 5 最大坡度 20 6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米 7 牵引种类 电力 8 列车运行方式 自动控制 9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2 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2 3 1 路基工程 郑徐客专位于黄淮冲击平原区 沿线地势平坦 路基土石方工程填多挖少 基本上以填方为主 路基设计工点共 13个工点 路基总长 17 04km 工点类型为 软土及松软土路基 2 3 2 桥梁 工程 正线特大 大中桥 梁式桥 共计17座334 527km 小桥26座 涵洞39座 预 制架设箱梁 9383孔 现浇梁 钢构 连续梁等特殊结构 80处 2 3 3 站场 全线共设郑州东 开封北 兰考南 民权北 商丘 砀山南 永城北 萧 县北 徐州东 9个车站 除在商丘站按并站方案外 其余车站均为新建 2 3 4 枢纽 2处 郑州枢纽 徐州枢纽 2 3 5 轨道工程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5 页 郑徐客专正线 dk0 000 郑州东站站中心 至dk1 830采用有砟轨道 dk1 830至 dk360 182 09及相邻正线的到发线采用无砟轨道 其余线路均采用有砟轨道 正线道 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 正线铺轨622 82铺轨公里 站线铺轨有砟 5 15铺轨公里 无砟 19 2铺轨公里 铺道岔高速道岔 28组 普速道岔 39组 铺无砟道床 642 04km 铺有砟道床 0 563万 m3 2 4 标段分布 1 一标段 zxzq01 郑州至中牟 dk10 076 865 dk26 196 57 正线长 16 12km 2 二标段 zxzq02 中牟 至开封 dk26 196 57 196 57 dk53 891 27 正线长 27 695km 3 三标段 zxzq03 开封 至兰考 dk53 891 27 dk107 071 17 正线长 52 679km 4 四标段 zxzq04 兰考 至民权 dk107 071 17 dk144 745 41 正线长 37 675km 5 五标段 zxzq05 民权 至谢集 dk144 745 41 dk171 888 285 正线长 27 143km 6 六标段 zxzq06 虞城特大桥至砀山南站 dk197 892 855 dk253 791 25 正线长55 898km 7 七标段 zxzq07 砀山南 至萧县特大桥 dk253 791 25 dk302 270 94 正 线长47 994km 8 八标段 zxzq08 萧县特大桥 至京福高速特大桥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6 页 dk302 270 94 dk339 052 575 正线长36 782km 9 九标段 zxzq09 京福高速特大桥 至徐州东 dk339 052 575 dk361 326 43 正线长22 274km 3 沿线自然 地质特征沿线自然 地质特征 3 1 地形地貌 沿线属于黄淮冲积平原 地形平坦 地势开阔 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坡降为 1 2000 1 6000 地面绝对标高普遍在 40 100m之间 郑州约 100m 中牟约80m 开 封约71m 商丘约50m 砀山约43m 徐州约35m 3 2 工程地质 zxzq01标 zxzq05标 里程范围为 dk10 076 865 dk171 888 285 线路长 161 312km 本段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 q4a1 p1 形成的地层 地层总厚度 30 40m 以砂类土 粉砂 细砂或中砂 为主 呈稍密 中密状 夹 1 2层软塑 可塑 的粉质黏土 粘性土单层厚度多小于20m 其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 q3a1 p1 的砂土 粉土 粉质黏土地层 多呈互层状分布 砂层呈密实状 粘性土层呈硬塑 半 干硬 地层力学特性较好 压缩性较低 对铁路工程荷载引起的压缩沉降变形 影响较小 本段范围内 路基工程的地基土工后沉降变形主要受浅层软塑 可塑的粉 质 黏土层控制 由于该层埋深与层厚均不大 且上下两侧分布有砂性土地层可以 形成良好的排水面 路堤填筑后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固结沉降变形 zxzq06标 zxzq09标 里程范围为 dk197 892 855 dk361 326 430 线路长 114 954km 上部为全新统 q4a1 p1 地层 为黄河泛滥的冲击边缘地带 岩性以灰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7 页 黄色的粉土 粉质粘土为主 在垂向上以粉土 粉质黏土 黏土互层为主 厚度为 44 0 54 0m 成软塑 可塑的粉质黏土为主 仅局部夹少量粉土层及砂性土层 其下为 第四系上更新统 q3a1 p1 地层 局部下伏为基岩 本段全新统 q4a1 p1 地层以 软塑 可塑的粉质黏土 粘土层为主 分布厚度大 地层软弱 力学性质较差 地基 承载力低 压缩性大 砂性土分布少 排水条件差 施工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 土体固结沉降完成过程长 工后沉降控制困难 3 3 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孔隙水 徐州地区还有基岩裂隙水 碳酸岩岩溶水分布 3 4 气象特征 本段线路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沿线多年 平均气温13 9 一般最冷是一月份 平 均气温 0 3 极端最低气温为 23 3 七 八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为27 8 极端 最高气温为 43 7 黄 淮平原夏季因受东南季风影响 雨水较为集中 一般情 况汛期 6 9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 70 以上 沿线历年最大全年降 水量为1360mm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810 3mm 汛期多为西南风 最大风速 15米 秒 沿线百年一遇设计频率最大 24小时暴雨值为 275 290mm 自东至西递减 最大冻 结深度为0 32m 最大积雪厚度为 0 29m 年平均无霜日 210天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8 页 4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4 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4 1 1 郑西公司 成立线下工程沉降测量与评估领导小组 郑西公司 设计 方 施 工方 监理 方 评估 方等各方 成立工作小组 郑西公司测量评估领导小组 郑 西 公 司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小 组 施 工 单 位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小 组 设 计 单 位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小 组 监 理 单 位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小 组 评 估 单 位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小 组 图 4 1 1 郑徐客专沉降观测工作组织构成图 4 1 2 人员要求 1 郑西公司 测量评估领导小组 由 郑西公司 领导任组长 公司及 各项目部人员 组成 2 郑西公司 沉降观测工作小组 由 郑徐 客运专线 指挥部 工程部主任任组长 公 司及各项目部技术人员组成 3 设计单位 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 路基 桥梁 测量 设计负责人任副组长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9 页 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4 施工单位 局级项目部负责管理 由项目部总工任组长 各处级项目部总 工任副组长 项目部 成立测量队 设专职测量队长 5 监理单位 由监理 单位副总监 任组长 监理项目部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 分别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 6 评估单位 由评估单位领导任组长 技术专家任总评估师 配置相应 的专业人员如下 沉降观测评估小组 路 基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测 量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桥 梁 专 业 评 估 小 组 软 件 数 据 库 维 护 小 组 图 4 1 2 沉降观测评估小组 4 2 单位职责 4 2 1 郑徐 客运专线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 要参建各方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 可靠 4 2 2 各方职责如下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0 页 1 建设单位 1 郑西公司 负责全线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 调工作 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及统一指挥 2 各指挥部负责各自管段内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的组织工 作 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 必要时 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 施工单位 1 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及责任主体 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 设 计文件及 建设单位 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 对观测数据的真 实性负责 2 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工作 3 负责各种监测设备 仪器 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 4 配置专业人员 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 并按 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观测数据 确保其真实性 可靠性和全面性 5 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及录入工作 6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 方案的制定工作 7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 监理单位 1 监理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全部监理 并派专业人员进行平行 观测 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2 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 各种监测设备 仪器 管线的 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核查 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见附件 1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1 页 3 根据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局部修订条文的通 知 铁建设 2007 150号 监理单位应全过程对变形进行平行观测 并将路基和 过 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其中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 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 地质复杂 沉降 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总测数的 20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 换手复测 的 方式同步进行 重点地段包括 路基及过渡段 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区段 如膨胀岩 土 湿陷黄土 熔岩发育发育区段等 设计专业要求的其他特殊地段等 4 对重要环节进行旁站监理 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5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 方案的制定工作 6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7 对施工单位的观测数据及时签字确认 4 设计单位 1 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 并对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 行指导 2 提交 线路沿线地质条件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观测点布置 沉降 变形 理论设计值 及梁体设计徐变值 报告等设计资料 3 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4 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 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 并将设计预 测的结果提交指挥部 及评估单位 5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2 页 6 参与施工单位 编写 沉降变形观测实施 方案 的指导工作 7 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对观 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5 评估单位 1 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并负责对施工单位数据库 录入工作 进行 培训与指导 2 在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后 对申请的段落进行审核 满足评估条件的进行 评估并 提交评估报告 6 咨询单位 1 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 2 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 4 3 工作程序 1 施工单位 1 根据本实施 细则 按单位 单项 工程 编制沉降变形观测 作业指导书 报 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 经监理按附 件1核查同意后 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按照 设计文件要求 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 3 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 确保 记录数据真实 可靠 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 4 根据施工进度按照本细则的相关要求编制评估计划 5 及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核 确保测量成果准确可靠 6 每个单位 单项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 7天内提交评估申请 表 附沉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3 页 降变形观测报告 经监理签认后 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 由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 评估 2 监理单位 1 按附 件1要求 核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 2 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 其中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 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 地质复杂 沉降 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 换手复测 的 方式同步进行 做好旁站记录 并对每次的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观测过程中 如有问题 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3 对施工单位 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审核 4 每个单位 单项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完成后 督促施工单位在7天内提交 观测报告 并进行审核签认沉降评估申请表 报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组织进行评估 5 对应施工单位评估段落 编写 监理工作报告 及 平行观测报告 3 设计单位 1 单位 单项 工程开工前 14天 应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 观 测点布置 沉降变形 梁体徐变 值理论 计算报告 路基 桥梁专业 等设计资料 开工前7天 按照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 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2 观测过程中 现场配合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 有关记录进行签认 根据变形观测结果 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 并将 修正后的结果提交指挥部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4 页 3 收到沉降变形观测报告后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 对观测结果是否符 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具体意见 在评估之前报指挥部 4 咨询单位 对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 过程 进行 全程 咨询 及指导 5 评估单位 1 对满足评估基本条件的工程进行评估 2 每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后 7天内 向指挥部提交正式评估报告 明 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值和要求 是否可以进行轨道施工 提 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6 建设单位 1 各指挥部 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 协调工程沉 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 相关 问题 如有重要问题要及时向总指报告 收到施工单位评估申请后 及时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并报总指备案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开展情况及数据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各单位沉 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 2 郑西公司 督促各单位按各自职责和分工做好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 协调 解决有关重要问题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5 页 5 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评估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5 0 1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 观测阶段与评估阶段 5 0 2 各方应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细则要求 5 1 准备阶段 5 1 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线下工程变形观测及评估项目启动 建设单位委托评估单位制定变 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建设单位审批 是否符合要求 人员培训 设计单位提交设计 资料至建设单位 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编制变形 观测作业指导书 监理 评估 建设单位 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施工单位建立 变形监测网 施工单位埋设沉降观测 标志 准备观测仪器 监理单位核查 是否符合要求 观测阶段 n n n y y y 图 5 1 1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6 页 5 1 2对应流程图上工作内容如下 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给建设单位 主要包括以下资料 1 全线设计地质纵断面图 电子文档 2 沉降计算方法和参数选取 3 线下工程 沉降计算值 4 桥梁徐变设计值 技术交底 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明确技术要求 1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 2 观测设备埋设要求 3 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 4 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各施工单位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人员 设备情况 2 观测 组织机构 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人 3 明确线下工程 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 4 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 文件 的技术要求 5 特殊工点 与特殊情况 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监理 评估单位 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监理单位主要核查 1 观测 人员 设备 是否 能够满足观测要求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7 页 2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设置是否满足 设计及 细则 要求 3 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设计及 细则 要求 4 观测组织是否能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要求 评估单位主要核查 1 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是否满足 细则 要求 2 测量内业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是否满足 细则 要求 3 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的观测方案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施工单位建立变形观测网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8 页 桥墩台观测点 隧道观测点 涵洞观测点 过渡段观测点 基准网观测线路 基准点 基准点编号 结构物中心里程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编号工作基点419 工作基点499 工作基点507 工作基点515 工作基点523 工作基点531 工作基点539 工作基点547 图 5 1 2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19 页 1 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应明确基准点 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 结构物相对 位置 明确路基 桥梁 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 如图5 1 2所示 2 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 详见附表1 附表2 3 填写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 详见附表 3 施工单位埋设观测设备 1 按 细则 要求埋设观测设备 2 观测 点标志要醒目 并由测量小组专门 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 3 应有专项保护措施 明确保护责任 监理单位核查是否满足要求 1 核查观测网布置是否满足要求 2 核查 观测设备埋设是否满足要求 5 2 测量阶段 5 2 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0 页 准备阶段 施工单位观测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建设单位组织 各方解决问题 是否存 在问题 施工单位完成沉降 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施工单位提 交评估申请 设计单位完成修正 后的计算沉降量提 交至建设单位 评估阶段 监理 评估 建设 单位三方审批 n y y n 图 5 2 1 测量阶段流程图 5 2 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施工单位观测 1 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 严格执行签署制度 2 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 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 必须在当天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应马上组织在当日或 次日进行 重测 3 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 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 如墩台隆起 或沉降突然加大等 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 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 况报告给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1 页 4 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报 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 5 按 细则 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 6 随观测进度 同步 整理资料 按照 细则 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 时提供观测文件 监理单位平行观测 1 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 换手复测 的方式同步进行 2 平行观测数量要求 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 地质复杂 沉降 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 3 平行观测 要求获取 全线所有监测点的数据 按照施工单位期次的10 或 20 进行抽检 并 与施工单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 以保证各方单位数据的真实性 4 监理单位 换手复测 要求 采用相同的水准路线 可利用施工单位的测 量仪器 但必须独立观测 以校核施工单位观测成果 严禁直接利用施工单位 的置镜观测来读取数据 5 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6 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 应及时查找原因 是否存在问题 1 因 各种 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 如路基预压时 间不足 2 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 3 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 4 区域沉降等引起水准点和工作基点发生较大变化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2 页 5 各方检查 监督 过程中 发现的其它问题等 建设单位组织各方解决问题 1 对一般技术问题组织设计 施工 监理 评估各方研究解决 2 对重大技术问题组织专家组进行专题研究解决 施工单位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 1 按区段完成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2 监理单位同步 提供 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平行 观测报告 与 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施工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 设计单位完成修正后的设计沉降值提交建设单位 1 当观测数据与设计计算值相差较大时 由评估单位将观测点数据提交 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核对后根据观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 重新进行修正后的沉降计算 2 设计单位完成 线下工程沉降分析报告 5 3 评估阶段 5 3 1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3 页 图 5 3 1 评估阶段流程图 5 3 2对应流程图上编号工作内容如下 建设单位编制评估计划 1 建设单位核查 各单位区段 报告是否 提交 齐全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4 页 2 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和铺轨施工组织情况按工期 编制评估计划 评估单位进行变形评估工作 1 核查各单位报告内容是否齐全 2 根据精测网复测结果 对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值变化的地段的测点高程 进行调整 3 根据不同的结构物 地质情况 地基处理措施的观测资料确定不同评估方 法的适用范围 4 评估单个测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 综合评估区段能否满足铺轨条件 6 对 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 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评估单位提交报告给建设单位 1 评估单位汇总各方资料后 综合分析 完成 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 2 区段沉降变形综合评估报告 具体 内容详见下节 3 一般地段在主体完工后 6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特殊地段进行两次评估 并 且第二次评估在铺板前进行 评估单位完成数据库文件提交给建设单位 按excel文件格式格式提供单个测点和评估区段的 数据库 文件 建设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1 建设单位组织设计 施工 监理 评估各方参加 2 建设单位邀请国内外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3 评估单位负责选择有代表性的区段 专家评审后其余段落按审查意见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5 页 原则相同处理 沉降变形是否符合设计值 专家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 1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及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 评估方法是否合理 3 软件编制是否正确 4 报告内容是否完善真实 5 观测时间不足情况的评估是否合理 6 区域沉降和桥梁徐变结论是否合理 沉降观测至交验 1 铺轨后重新设置 被破坏的 观测点 2 重新按照要求进行观测 5 4 1 施工单位完成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 主要内容如下 1 工程概况 工程范围 工程类型 工程地质情况等 2 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1 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 2 观测断面与 观测点工程 属性 信息表 见附 表1 附表2 3 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 仪器年检情况 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4 测量精度标准与 测量组织机构 测量实施情况 等 5 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 标示设置情况 6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见附 表4 7 测点的沉降记录表 见附 表5 附表8 8 测点的时间 荷载 沉降曲线与时间 荷载 沉降速率曲线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6 页 9 特殊情况说明 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 说明 如何加强技术管理 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 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 可靠 5 4 2 监理单位编写 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 观测监理工作报告 1 监理单位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配置情况 2 审查 施工单位监测网布设情况 测设精度 观测断面布设 观测频率等 是否满足要求 3 审查施工单位使用仪器的精度标准 仪器年检情况 沉降观测人员持 证上岗等是否满足要求 4 要说明观测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 施工单位对丢失或损坏的观测 桩的恢复情况 沉降观测点标示设置以及对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点的处理情况等 5 要说明对原始测量资料监理检查 签署情况 6 要说明对平行观测的监理检查情况 7 对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工作及成果的总体评价 5 4 3 监理单位编写 线下工程沉降 变形 平行观测报告 1 要说明平行观测断面设置情况 核查基准点 观测仪器检校核对以及 观测频率情况 2 原始测量记录 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3 测点的沉降记录表 同施工单位观测记录表格 4 要说明平行观测成果与施工单位观测成果的对比分析情况 对于观测值 异常情况的分析处理情况 5 对于施工单位观测数据进行总体评价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7 页 5 4 4 设计单位编 写 线下工程沉降 计算 分析报告 1 说明评估范围内地质及工程设计概况 沉降观测设计概况等 2 说明不同结构物采用的沉降计算方法 根据观测结果修正计算值采用的方法 3 完成计算沉降表 提供观测断面初始计算沉降值和修正后的计算沉降值 5 4 5 评估 单位编写 线下工程 区段沉降变形分析评估报告 1 评估区段概况 包括工程概况 地质概况 测点概况 测量实施概况等 2 观测 断面和观测 点及测量网 的平面布置图 与工程结构的纵断面 3 协同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一起根据精测网 复测 结果对观测高程的调整情况 4 测点的荷载 沉降 时间变化曲线 5 测点的荷载 沉降速率的变化曲线 6 合理的评估方法的确定 7 区段纵断面工程类型与 基础沉降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图表 8 对存在问题的测点及区段的专题报告 9 关于区域沉降 和桥梁变形 的专题报告 10 评估区段是否达到 下序工作开展 条件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8 页 6 沉降变形观测沉降变形观测 6 0 1 郑徐 客运专线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 路基等建 构 筑物的垂直 位移观测为主 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 含过渡段 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6 0 2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 覆盖范围 一般不宜小于 4公里 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 cpi cpii和水准基点 6 0 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 cpi 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 测的工作基点 6 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6 1 1 本线沉降变形 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 可根据需要按 二等的规定执行 表6 1 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沉降变形点的高程 中误差 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 高程中误差 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 误差 mm 二等 0 5 0 3 3 0 三等 1 0 0 5 6 0 6 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6 2 1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 国家二等水准测 量 施测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 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 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29 页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 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工点 应独立建网 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6 2 2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表6 2 1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 点高差中 误差 mm 每站高差 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 观测方法及要 求 二等0 50 13 2f3r ds05 型仪器 按 客运专 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 暂行规定 一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1 00 3 4f6r ds05 型仪器 按 客运专 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 暂行规定 二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f 附和线路或环线长度 单位是 km r 检测已测测段长度 单位是 km 6 3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6 3 1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 国家二等水准测 量 施测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 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 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 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 岩点 深埋水准点 cpi cpii和二等水准点 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 要求执行 2 工作基点 要求这些点 埋设在稳定区域 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 测定沉降 变形点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 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 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 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30 页 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 含工作基点 间距200m左右时 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 位移监测需要 工作基点如图所示 注 1 盖 2 砖 3 素土 4 贫混凝土 5 冻土线 图6 3 1 工作基 点标石埋设 示意 图 3 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 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 不但要求设置牢固 便于观测 还要求形 式美观 结构合理 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 桥涵等各专业 的设计 布点要求进行 6 3 2 测量点的检测 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 人为破坏等 原因 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的稳定 性 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 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 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 尽可能结合精测 网复测进行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 6 3 3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在区域沉降地区内 应对工作基点的沉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31 页 降量进行监测 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 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和 评估单位 并提交观测资料 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 监 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 6 4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6 4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 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 的参考点 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6 4 2每次观测前 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 并保留检验记录 6 4 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 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 即零周期 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 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 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 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2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并固定观测人员 3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 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各次观测 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 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 尺 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 线和观测方法进行 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路线 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 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 五固定 即 固定水准基点 工作基点 固定人 固 定测量仪器 固定监测环境条件 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 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 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 成像清晰 稳定时再读数 6 随时观测 随时检核计算 观测时要一次完成 中途不中断 6 4 4 针对 低矮桥墩异型桥墩 或水中墩 空间小 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 施工单位应 在测量厂家 定制短尺 进行测量 也可采用 倒尺的方法进行 6 4 5 沉降观测均采用电子水准仪 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32 页 6 4 6 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 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6 4 7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 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 稳定性 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6 4 8在观测过程中 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 如对架梁 运梁车通过施工 荷载的记录 天气情况 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 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 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6 5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6 5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 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 附合水准路线 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 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 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6 5 2 水准仪使用 ds05级数字仪器 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 经常规检校合格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 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 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 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 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 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 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 示并进行重测 6 5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 沿同一路线进 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 国家一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 12897 2006 二 等水准有关要求执行 观测时 视线长度 50m 前后视距差 1 5 m 前后视距累积差 6 0 m 视线高度 0 55m 最大读数小于 2 85m 3m水准尺 测站限差 两次读数差 0 4mm 两次所测高差之差 0 6 mm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 1 0 mm 观测读数和记 录的数字取位 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 01mm 6 5 4 观测时 一般按后 前 前 后 前 后 后 前的顺序进行 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33 页 的电子水准仪 按以下顺序进行 1 往测 奇数站为后 前 前 后 偶数站为前 后 后 前 2 返测 奇数站为前 后 后 前 偶数站为后 前 前 后 6 5 5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 避免阳光直射 扶尺时 借助尺撑 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 标尺垂直 6 5 6 观测前30min 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 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对于电子 水准仪 进行不少于 20次单次测量 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 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 接对着太阳 避免视线被遮挡 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观测时用测 伞遮蔽阳光 对于电子水准仪 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6 5 7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 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 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 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 右侧 除路线拐弯处外 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 一般为接 近一条直线 6 5 8 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 选用2 5kg以上的尺垫 水准观测路线必 须路面硬实 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 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 如果临时有震动 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 再 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 确保水准尺垂直 6 5 9 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 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 的稳定性 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 6 5 10 数据处理时 闭合差 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 水准路线要进行 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第 34 页 严密平差 6 5 11成果数据按统一格式录入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 6 5 12 元件保护要求 1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 进行元器件的埋设 测量和保护工作 小组人员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2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 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 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 凡沉降板附近 一米 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 不得采 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 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 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4 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 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 自 然等因素而破坏 元器件埋设后 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 填筑过程中 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6 6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6 6 1鉴于 大面积区域沉降观测 分析的复杂性 应研究制定特别的观测方案及处理 方法 6 6 2大面积水域情况下的沉降测量 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 施工组织情况等由施 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 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查 并调整制定相应的观测方法 及技术要求 6 6 3 其他常规手段无法实施或实施有较大困难的段落 应根据具体地形地质情况 施工组织情况等由施工单位制订观测实施方案 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查 并调整制定相应的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考试技巧分享试题及答案
- 网络犯罪的法律定义与应对措施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科学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客户需求变迁下的战略调整研究试题及答案
- 应对网络攻击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公司年度战略计划与风险管理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新趋势应对技巧试题及答案
- 科学复习法则软件设计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铝合金紫外线专用灯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除错行政法学误区的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心血管内科学考博真题
- 保温杯生产工艺流程
- GB/T 6482-2007凿岩用螺纹连接钎杆
- 理正深基坑算例
- GB 28375-201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 公司休假销假单模板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企业财务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
-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广东省预赛试题及解答
- DB33T 2226-2019 空气负(氧)离子观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纯图
- 高中政治教学的经验分享课件
- 办公室事故防范(典型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