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自然地理地大博物馆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生物的进化自然地理地大博物馆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生物的进化自然地理地大博物馆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生物的进化自然地理地大博物馆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生物的进化自然地理地大博物馆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的进化自然地理地大博物馆实习报告1实习地点及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2014年4月17日2实习目的:我们自然地理的的课堂上学习了地球生物界的基本知识,为了加深对其的认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博物馆进行实习,将实践与理论结合,接触实物对自然地理学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有真实的了解。3实习内容:我们来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进行这次实习,它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我这一次最注意的是其关于生物进化的展品及文化知识,在向导的介绍下,我们开始了这段梦幻的旅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生命起源的第一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发生在地球形成后的十多亿年之间),即由非生命物质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逐步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第二个过程是生物进化过程(发生在三十亿年以前原始生命产生到现在),即由原始生命继续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经过漫长的过程直到发展为现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并且继续发展变化的过程。 i: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ii:低等高等水生陆生人类的进化: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进化主要表现下颌骨后退,脑容量上升。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只能用地质学方法来测定的冰器和冰期以前的时代。宙代纪符号开始时间(百万年前)持续时间(百万年)生物发展阶段隐生宙太古代ar没有国际性的划分方案45002100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蓝藻存在,但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隐生宙元古代pt没有国际性的划分方案24001830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至末期,无脊椎动物出现。显生宙古生代pz寒武纪?57070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与元古代化石相比,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低等腕足类、古杯动物等发育。显生宙古生代pz奥陶纪o50060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棘皮动物(海林檎)等非常繁盛,板足鲎类出现。发现可靠的四射珊瑚。钙藻发育。显生宙古生代pz志留纪s44040在末期,裸蕨类开始出现。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至晚期,原始鱼类出现。显生宙古生代pz泥盆纪d40050早期裸蕨类繁荣,中期以后蕨类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腕足类和珊瑚发育。原始菊石出现。昆虫和原始两栖类(迷齿类)最初发现。鱼类发展。至晚期,无颌类趋于绝灭。显生宙古生代pz石炭纪c35065真蕨、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大量繁荣。笔石衰亡。珊瑚、蜒类、腕足类很多。两栖类进一步发展。爬行类出现。显生宙古生代pz二叠纪p28555至晚期,木本石松、芦木、种子蕨、可达树等趋于衰落,裸子植物如松柏类等开始发展。菊石、腕足类等继续发展。本纪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三叶虫、蜒类绝灭。显生宙中生代mz三叠纪t23035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腕足类减少。菊石和瓣鳃类发育。迷齿类绝迹。爬行类发展。哺乳类出现。显生宙中生代mz侏罗纪j19558真蕨、苏铁、银杏和松柏类等繁荣。箭石和菊石兴盛。巨大的爬行类(恐龙)发展。鸟类出现。显生宙中生代mz白垩纪k13770本纪后期,被子植物大量发展。有孔虫兴盛。菊石和箭石渐趋绝迹。爬行类至后期急剧减少。显生宙新生代kz第三纪r6764.5植物和动物逐渐接近现代。早第三纪大型有孔虫(货币虫类等)繁荣。硅藻茂盛。哺乳类繁荣。显生宙新生代kz第四纪q2.5至今本纪初期人类祖先出现。化石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不同的保存类型。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有幸看到了许多的化石,这也让我对其学说的科学性加以了充分的相信。以下为介绍一下令我印象深刻的化石。梁氏关岭鱼龙化石:地大逸夫博物馆的梁氏关岭鱼龙属于大型鱼龙,体长8米多,形似鱼雷。该鱼龙化石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于2.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其长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更为奇特的是,在这条鱼龙化石上还发现了它的皮肤化石,这在世界上极其罕见。图表 1黄果树安顺龙化石:黄果树安顺龙是海龙的一种,属于海洋爬行动物。该化石长5米左右,体态修长,当年的游泳姿势一目了然。化石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从化石的长度和完整程度来说,该海龙化石在世界上位居第一。 海百合化石:海百合化石因其外形似“百合花”而得名,是棘皮动物大家庭中的一员。化石产自贵州关岭,距今2.3亿年,特征清晰,保存完整,面积达15平方米,为世界之最。而且整个造型如花似画,令人叹为观止。黑龙江满州龙化石:黑龙江满州龙是一类大型的鸭嘴龙,体长10.50m,体高6.1m。该恐龙骨架产于黑龙江省嘉阴县,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因其含有50%的真化石,在世界恐龙化石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地大逸夫博物馆的显著标志。 图表 2图表 3埃迪卡拉动物群埃迪卡拉(ediacaran)生物群是sprigg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ediacara地区的庞德砂岩层中首先发现的。最初人们未能确定这一动物群的时代,后来终于确定为前寒武纪,年龄为6.7亿年。在对埃迪卡拉地区重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中,采集到几千块化石,有的是圆形的压印,同现代水母相似;有的是柄状的印痕,与现代的海鳃相似,也是一种腔肠动物;有的像细长的蠕虫那样的印痕,有一个像马蹄形的头和约40个完全相同的体节所组成,与现代的环节动物相似;还有椭圆形、盾形印痕,并且有t形的纹道,可能是节肢动物,它们同现在已知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相似。经过测定,埃迪卡拉动物群生存的年代为距今6亿-6.8亿年前。图表 4在1974年召开的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巴黎会议上,一致肯定埃迪卡拉生物群为前寒武纪晚期,这是目前已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后生生物化石群之一。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大大地促进了前寒武纪古生物学的发展,也纠正了过去认为无脊椎动物在寒武纪初期才发生的观点;也把原来以为只有6亿年左右的后生动物历史。有的学者推算,后生动物群很可能起源于9亿-10亿年前。澄江动物群 澄江生物群位于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是埃迪卡拉生物群之后又一发掘出来的大的生物群,较好的保存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生动地再现了5.3亿年前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地球早期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发现,不仅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对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的挑战。澄江生物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截止2012年)。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总结:通过这次地大博物馆的实地实习活动,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关生物起源的奥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