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路分析课程简介Circuit Analysis 一、课程编号:010104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院定必修课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三、内容简介:电路分析是控制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和自编实验教材。自1986年开始就已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外,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或部分科研课题,亦有意识地设置了部分开放性实验。目前所开实验如下: 实验室基本知识及万用表的使用; 线性网络几个定理的验证;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RC电路的阶跃响应; RLC电路的阶跃响应; 元件参数的测量; LC元件基本特性的测量; RC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 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RC双T网络带阻特性的研究。四、选用教材:1、教材电路分析 张永瑞 杨林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 周 围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3、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 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电路分析课程简介(控制类强化班)Circuit Analysis 一、课程编号:010101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院定必修课适用专业:控制类强化班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3.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三、内容简介:电路分析是控制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其它专业相比加强了三相电路和双口网络的内容。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和自编实验教材。自1986年开始就已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外,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或部分科研课题,亦有意识地设置了部分开放性实验。目前所开实验如下: 实验室基本知识及万用表的使用; 线性网络几个定理的验证;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RC电路的阶跃响应; RLC电路的阶跃响应; 元件参数的测量; LC元件基本特性的测量; RC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 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RC双T网络带阻特性的研究。四、选用教材:1、教材电路分析 张永瑞 杨林耀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 周 围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3、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 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01、010102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大类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 / 4学分,72学时 / 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 / 3.5学分,实践教学16学时 / 1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三、内容简介:电路分析基础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大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 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 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 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 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 网络定理。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等效变换分析方法。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 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自1986年开始就已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外,还适当地增加了一些设计性实验或部分科研课题,亦有意识地设置了部分开放性实验。目前所开实验如下: 实验室基本知识及万用表的使用; 线性网络几个定理的验证;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RC电路的阶跃响应; RLC电路的阶跃响应; 元件参数的测量; LC元件基本特性的测量; RC网络频率特性的研究; 电路谐振特性的研究; RC双T网络带阻特性的研究。四、选用教材:1、电路分析基础 周 围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2、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李瀚荪 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3、简明电路分析基础 李翰荪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Base of Circuit Analysi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ies一、课程编号:100310二、课程类型:自然科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光纤通信和计算机应用(移通学院专科)课程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三、内容简介: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基础是为移通学院光纤通信和计算机应用(专科)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电路分析基础和线性电子电路基本相同。电路分析部分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参数条件下,线性时不变电路分析,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特性;电路定律;电路定理以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子电路部分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各区域的工作特点,外部特性;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各种放大电路的特点,主要性能指标的工程计算方法;集成运放的应用。但是课程整合决不是简单的组合,这是因为课时数不断减少,而新技术又不断在发展,教学内容需做一些取舍或增补,教学深度和教学难度却应尽量浅显易懂,它的立足点应该是电路、电子等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本课程针对光纤专业移通学院光纤通信和计算机应用(专科)开设。本门课的任课教师基本上是电路课程组和电子电路课程组的教师。四、选用教材:1、教材电路基础与模拟电子技术李树雄主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年2、参考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王佩珠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参考书电路与电子学 刘淑英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4、参考书电路分析基础 周 围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5、参考书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3年电子电路课程简介Electronic Circuit一、课程编号: 010124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院定必修课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实践教学16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讨论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进一步研究电子技术打下基础。四、选用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杨素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电路(强化班)课程简介Electronic Circuits一、课程编号: 010141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院定必修课适用专业:控制类强化班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理论教学40学时/2.5学分,实践教学16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讨论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电路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应用设计的能力,另外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研究电子技术奠定基础。四、选用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杨素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25二、课程类型: 自然科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 (讲课70学时 ,实验10学时。其中电路分析36学时,模拟电子技术34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讨论线性、集中参数电路的直流稳态分析、正弦稳态分析,直流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进一步研究电路理论打下基础。四、选用教材: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指定教材) 王佩珠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非线性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简介一、 课程编号:010127、010128二、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任选课(生物医学工程)适用专业:电气信息大类强化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线性电子电路(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三、 内容简介: 非线性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技术的各个领域,在通信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是电气信息大类强化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科学、光电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以上专业的必备专业基础课。通过对“非线性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起信息传输系统的需求与元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构成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单元电路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对基本单元电路能进行分析并了解改良方法。“非线性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课程主要包含通信概述及概念、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振荡器、幅度调制与解调、变频(或混频)、角度调制与解调、锁相原理基础等章节。 非线性电路较之线性电路要复杂,它所涉及的知识面要广,因而学习中既要正确认识各种电路的共性,又要善于抓住其个性,也就是要善于正确认识各种电子线路的应用条件、特点,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善于全面地、客观地认识问题;同时要注意提高知识的综合能力。电子线路的研究,概括起来就是信号通过有源网络的传输与变换,这样,在对非线性电路本身特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对信号的流动过程、变换过程有正确的认识。要做到这点,必须善于把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器件、低频电子线路、噪声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非线性电子电路(通信电子电路)”该课程为重庆市重点课程,目前任课教师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若干。四、选用教材: 教 材:通信电子电路 何 丰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 主要参考书: 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 谢嘉奎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通信电子电路 顾宝良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高频电子电路 张肃文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简介Digital Circuit And Logic Design一、课程编号: 010175二、课程类型: 自然科学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 (讲课48学时,实验8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子技术基础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主要讨论了数字逻辑系统和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内容包括数字与逻辑电路的基本特征、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逻辑代数和逻辑设计基础理论,掌握数字电路分析和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四、选用教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蔡良伟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70、010175、010176二、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限选课适用专业:电气信息大类强化班课程学时/学分: 56学时/3.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3.5学分)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线性电子电路三、 内容简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是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我校自80年恢复招生起便开设了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1996年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课程更名为现用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经过老一辈教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年轻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创新,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1996年获得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后,经过全体教师不懈得努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于2003年获重庆邮电学院重点课程称号。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体系合理,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相结合的结构,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课程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新颖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数字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数字逻辑器件已从早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应地,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即硬件逻辑设计、软件逻辑设计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因此课程的内容在考虑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重点放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到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逻辑器件,尤其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设计中的应用,简单介绍这些器件的的工作原理、典型电路和开发过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从开设时起便采用王毓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脉冲与数字电路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完全按照高等工科电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订的脉冲与数字电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历经第一版、第二版改版更新到现用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该教材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第三届科学进步三等奖。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四、 选用教材: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 王毓银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32二、课程类型: 双语教学(采用英文教材)课程性质:限选课适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时/学分: 48学时/ 3学分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线性电子电路三、 内容简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是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我校自80年恢复招生起便开设了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1996年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课程更名为现用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经过老一辈教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年轻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创新,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1996年获得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后,经过全体教师不懈得努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于2003年获重庆邮电学院重点课程称号。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体系合理,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相结合的结构,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课程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新颖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数字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数字逻辑器件已从早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应地,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即硬件逻辑设计、软件逻辑设计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因此课程的内容在考虑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重点放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到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逻辑器件,尤其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设计中的应用,简单介绍这些器件的的工作原理、典型电路和开发过程。根据双语教学的要求,选用数字基础(第七版)Thomas L .Floyd著 教材,这是本国外高校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英文影印版)。四、 选用教材:数字基础(第七版) Thomas L .Floyd 著 科学出版社 2002年 国外高校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英文影印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31二、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普通班课程学时/学分: 56学时/3.5学分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线性电子电路三、 内容简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是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我校自80年恢复招生起便开设了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1996年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课程更名为现用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经过老一辈教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年轻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创新,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1996年获得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后,经过全体教师不懈得努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于2003年获重庆邮电学院重点课程称号。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体系合理,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相结合的结构,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课程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新颖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数字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数字逻辑器件已从早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应地,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即硬件逻辑设计、软件逻辑设计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因此课程的内容在考虑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重点放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到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逻辑器件,尤其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设计中的应用,简单介绍这些器件的的工作原理、典型电路和开发过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从开设时起便采用王毓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脉冲与数字电路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完全按照高等工科电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订的脉冲与数字电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历经第一版、第二版改版更新到现用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该教材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第三届科学进步三等奖。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四、 选用教材: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 王毓银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33、010134二、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普通班课程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4学分,实验教学10学时)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线性电子电路三、 内容简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是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我校自80年恢复招生起便开设了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1996年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课程更名为现用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经过老一辈教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年轻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创新,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1996年获得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后,经过全体教师不懈得努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于2003年获重庆邮电学院重点课程称号。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体系合理,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相结合的结构,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课程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新颖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数字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数字逻辑器件已从早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应地,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即硬件逻辑设计、软件逻辑设计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因此课程的内容在考虑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重点放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到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逻辑器件,尤其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设计中的应用,简单介绍这些器件的的工作原理、典型电路和开发过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从开设时起便采用王毓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脉冲与数字电路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完全按照高等工科电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订的脉冲与数字电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历经第一版、第二版改版更新到现用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该教材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第三届科学进步三等奖。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四、 选用教材: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 王毓银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34二、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必修课、限选课适用专业:自动化(必修)、测控技术与仪器(限选)普通班课程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 48学时/4学分、实验教学16学时)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线性电子电路三、 内容简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是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我校自80年恢复招生起便开设了脉冲与数字电路课程,1996年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知识需求将课程更名为现用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经过老一辈教师多年的辛勤耕耘,年轻教师努力探索、不断改革创新,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1996年获得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后,经过全体教师不懈得努力,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于2003年获重庆邮电学院重点课程称号。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体系合理,采用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相结合的结构,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课程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新颖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数字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数字逻辑器件已从早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应地,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而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即硬件逻辑设计、软件逻辑设计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因此课程的内容在考虑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的专业基础作用、重点放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注意到近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逻辑器件,尤其是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设计中的应用,简单介绍这些器件的的工作原理、典型电路和开发过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从开设时起便采用王毓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脉冲与数字电路为授课教材,该教材完全按照高等工科电工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订的脉冲与数字电路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历经第一版、第二版改版更新到现用的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该教材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教育部第三届科学进步三等奖。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四、 选用教材: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第三版 王毓银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通信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 010141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三、内容简介:该课程是“非线性电子电路”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它主要在强调集成电路运用的同时,对电路组成上的一些设计观点和运用理念进行讲解,为学生日后运用和设计通信电子电路服务,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考虑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能力。五、 选用教材:教 材:现代电子电路 席德勋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主要参考书:通信电子线路 顾宝良 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5摩托罗拉通信器件手册 刘仁普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微波电路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54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限定选修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等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微波技术三、内容简介:该课程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波技术、天线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这些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它主要强调在微波频率范围内的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电路特点,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频率资源更广泛的需求打下一定的射频电路基础。四、选用教材:微波固态电路薛正辉 杨仕明 李伟明 任武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2004微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03/010105、010120/010106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学分: 56+56学时/3.5+3.5学分(分两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三、内容简介:该课程是根据光电学院专业教学计划新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电路分析基础和电子电路两部分。课程在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基础上展开,通过系统的电工电子基础电路讲解和分析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及系统的分析能力,掌握基础实用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理念,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加强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电路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课程主要包含线性电路的基础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也包含电路的动态分析和稳态响应的求解;非线性电路部分包含有基础半导体电路的放大器的小信号、大信号、反馈等电路的分析和基础设计理念,同时也介绍了大信号的整流、比较及其运用单元。四、选用教材:教 材:微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Muhammad H.Rashid著 科学出版社 2003年 主要参考书: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 谢嘉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著 科学出版社 2000年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线性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010121、010124、010125、010149二、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通信与信息类强化班、计算机大类强化班、控制类强化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60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三、内容简介:“线性电子电路(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与电子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各类实用电工电子的基础之一。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介绍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实用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加强对后续课程的理解打下必备的基础。“线性电子电路(电子电路)”课程涉及基本半导体元器件的导电特性;以及相关的放大电路、辅助和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的分析;同时从电路性能要求的角度,讲解了具有结构电路特点的乙类放大电路、负反馈电路和集成运放运用电路等。在分析上,涉及大信号和小信号、工程近似、失真等概念。四、选用教材:教 材:电子线路(线性部分) (第四版) 谢嘉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电子线路基础教程 王成华 科学出版社 2000年主要参考书:微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Muhammad H.Rashid著 科学出版社 2002年电子电路-基础篇(电子教材)何 丰 等著 重庆电子出版社 1999年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康华光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大类)课程简介Signals and Systems一、课程编号:010118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限选适用专业:计算机大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信息安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计算机大类,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与电路分析基础为二选一选修课,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难于先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要补充电路分析的部分内容,以利于学生学好本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公式、定理、性质和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公式、定理和性质等的物理含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时域和变换域两个方面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四、选用教材:教 材:1、电路分析基础 周 围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2、信号与系统 刘永健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4主要参考书目:1、信号与线性系统 吴大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 王继森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信号与系统(普通班)课程简介Signals and Systems一、课程编号:010111、010112、010113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限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56学时/3.5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公式、定理、性质和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公式、定理和性质等的物理含义。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内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z域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时域和变换域两个方面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四、选用教材: 教 材:信号与系统 刘永健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4参考书目:1、信号与线性系统 吴大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 王继森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注:专业与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时等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项 目专 业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分/学时通信工程010111必修4/64电子信息工程010111必修4/6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10111必修4/64信息工程010112必修4/64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10113限选3.5/56微电子学010113限选3.5/56电子科学与技术010113限选3.5/56生物医学工程010111必修4/64自动化010112限选3.5/56测控技术与仪器010112限选3.5/56电气工程与自动化010112限选4/64信号与系统(强化班)课程简介Signals and Systems一、课程编号:0101111、010112、010118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限选适用专业:通信与信息类、计算机大类、控制类课程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讲授: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和z域分析、状态变量分析等内容。该课程的特点是公式、定理、性质和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公式、定理和性质等的物理含义。以讲授系统的输入输出分析法为主,对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略加介绍。另外,对计算机大类,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与电路分析基础为二选一选修课,选修本课程的学生难于先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要补充电路分析的部分内容,以利于学生学好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应从时域和变换域两个方面掌握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电子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四、选用教材: 教 材:1、电路分析基础 周 围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限计算机大类使用)2、信号与线性系统 吴大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参考书目:1、信号与系统 刘永健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42、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 王继森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9注:专业与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时等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项目专业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分/学时通信与信息类010111必修4/64计算机大类010118限选4/64控制类010112限选4/64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简介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一、课程编号: 010192二、课程类别:限定选选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先修课程: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一门主要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系统设计和仿真方法和原理,使用EDA工具进行从事系统的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子设计自动化相关硬件,软件,设计方法等相关技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主要内容:EDA技术概论,系统级设计与仿真,电路级设计与仿真,PCB设计,PLD与硬件描述语言(HDL),掌握利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方法与工具,设计实现电子产品,以提高学生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选用教材:锁相技术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 010151二、课程类型:课程性质:限定选修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三、内容简介:该课程是“非线性电子电路”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后续课程。它主要强调锁相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锁相电路的各种构成方式,电路的技术指标和具体运用电路的相关特点,并通过这些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通信系统的认识水平。四、选用教材: 教 材:锁相技术 张厥盛等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主要参考书:通信电子电路 何 丰等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3通信电路原理 董在望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信号检测与估计课程简介SIGNAL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一、 课程编号:010265二、 课程类型:限选课课程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三、内容简介:本课程为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学科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讨论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和技术的主要基础知识;信号检测理论,信号参量估计理论,波形估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检测与估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四、选用教材:信号检测与估计 向敬成 等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DSP原理与应用课程简介DSP PRINCIPL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基金认购协议书
- 解说日剧恋爱协议书
- 股东包干经营协议书
- 车辆轮胎维护与检修协议
- 防水施工质量保证合同
- 城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及案例
- 2025-2026学年江达县三上数学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巴中市通江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淮滨县数学三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分析化学第1章 绪论 (2)课件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高中语文《致大海》课件
- 后厨主管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商品价格表模板
- 波浪理论基础要点图解[精]
- 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机械零部件过盈配合压入力与压出力计算
- 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检查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房地产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春酒》ppt课件(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