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研究.doc_第1页
PPP模式研究.doc_第2页
PPP模式研究.doc_第3页
PPP模式研究.doc_第4页
PPP模式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2013 学年第2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研究 学 号: 20121951324 姓 名: 王 睿 专业年级: 2012级 保险硕士 课程名称: 企业风险管理 任课教师: 王稳 王东 完成日期: 2013.6.16 企业风险管理 课程研究生期末论文评阅表考核形式:论文选题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学生应围绕哪v 些领域、方面写作)字数要求:_字 满分分数:_分论文提交截止日期:_ 评分要求:(请任课教师说明从哪些方面评定分数,下列指标项仅供参考,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论文要求对指标项进行调整。)指标项*论文选题论文观点论文材料思想水平文字水平综合得分分 数论文评语(约200字左右):任课教师: 年 月 日研究生部培养办制表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研究摘要: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目前一种非常重要的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利用杠杆效应,调动政府资金和私人资本,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但是PPP项目也存在着许多与传统项目所不同的风险,本文就以PPP项目为背景,研究其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担机制以及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关键词:PPP、风险分担、风险管理引言: 通过PPP 模式为项目筹集资金最早出现在英国,目前其理念日益被世界各国政府所接受,成为其实现其经济目标和提升公共产品或服务水平的主要措施,并且被广泛应用到例如交通、通讯、垃圾回收、能源以及废水处理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之中。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告诉发展,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先决条件得到了广泛的公式。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短缺、项目经营效率低下,这成为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基础设施的特点导致了其建设需要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依靠政府出资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引入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增加资金来源,这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PPP 模式,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效地缓解政府在基础设施建项目上面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提高还能够提升项目运作效率,通过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与此同时,随着项目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大大促进我国投资体制和投资主体的改革。综上,PPP模式必将成为我国当前最具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因此加强对 PPP 项目运行过程的风险分担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在综合考虑项目各参与方和项目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 PPP 项目风险分担指标体系和风险分担模型,并对 PPP 项目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 PPP 项目风险问题理论。另一方面,风险分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PPP项目的投资者理性对待融资风险提供方法上的参考,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朗读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字典文献回顾1、 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在传统模式中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存在的资金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1992年时任英国内政大臣肯尼斯克拉克首次提出PPP的概念,并于1993年11月出版了手册新突破面向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从此为私人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私人部门参与政府融资消除了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限制。12自PPP概念于1992年提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跟进,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了对PPP这种融资模式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活动。PPP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模式,在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里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应用。PPP项目融资模式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其具有参与者众多、融资杠杆比例高、投资期长、涉及层面广以及投资各方利益关系复杂,风险因素复杂多变等特征,因此,PPP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风险能否得到有效的管理就成为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随着PPP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术界关于PPP融资模式的研究也逐步扩展到PPP模式风险的研究上。Peter Moles与Geoffrey Williams对英国的Skye Bridge项目中各相关方的风险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当项目面临困境时会影响到银行的名声;私人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是项目完工后是否能达到预期的业务量、能否实现政府承诺的回报率。他们的研究仅停留在风险识别阶段13。Martinus在其文章1中提出了风险分担的概念,同时供了多种分担方案用来确定最佳的风险分担时间。其在文中总结了各项目参与者确立风险分担的条件:1,首先所有参与者须愿意承项目中可能的风险。2,参与者须具有管理风险的技术和能力。3,风险应该由最具有风险管理能力的一方管理;4,所有参与者须正确识别、评估各项风险。5,所有参与者须有必要的经济能力来承受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或阻止风险的发生。Ye S D. Tiong R L K. 在其文章2中运用VaR法(Value-at-Risk)来评价PPP项目评价中的NPV。其基本方法是借鉴VaR方法,求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NPV值,以此来评估项目的风险NPV-at-Risk,即事先确定一个置信水平,如果在该置信水平之下,NPV值大于0,则此项目可行,反之,则不可行。R. Scott Fosler和Renee A. Berger (1982) 3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美国7座有代表性城市政府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引入私人部门的案例,其得出的结论是当地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和政治体制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选择PPP模式。Darrin Grimsey与Mervyn K.Lewis4在将PPP模式项目风险因素分为九类的基础上,以苏格兰废水处理厂项目为例,运用敏感性分析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法,从政府部门以及贷款银行等主要项目参与者的角度对项目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Li Bing, A. Akintoye5等提出,按照各参与者的愿意承担风险的比例,PPP模式项目的风险可以分为:由政府承担的风险、由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以及由项目的特定环境决定的风险。政府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应该承担政策风险、宏观风险等系统性风险。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及合适的风险分担框架,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Li-yinshen6进一步研究认为:政府部门在承担土地获得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时比私人部门承担更为有效率;而设计风险、建筑风险、运营风险由私人部门承担则更为有效率;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不可抗力风险可以由双方协商共同承担。Li Bing, A. Akintoye7等首先将PPP项目风险分为宏观风险(即宏观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重大有影响力的经济事件、融资市场不健全等、法律、社会以及自然风险。)、中观风险(中观风险包括项目选址、融资、设计、建设、运营风险。)以及微观风险(微观风险则包括关系风险第三方相关者风险等。),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英国PPP项目风险分担偏好进行实证分析,按照不同参与者愿意承担风险的问卷统计结果比例(基于50%的概率原则)得出了哪些风险应由私人部门承担、哪些应由政府承担、哪些应由双方共同承担以及由项目特定环境决定的风险如何承担。Loosemore M8在其文章中总结了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原则和依据,并着重论述了在风险分担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A. Ucbechuk wu9等认为PPP模式被设定为一种可以融合专家意见、规避风险、并且政府能够顺利实现公众利益的模式,PPP模式可以根据各参与方分担风险的不同而区分为各种不同形式。K. C. Lam, D. Wang10等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PPP项目风险分担的量化模型并给予了相应的实证分析。HarveyBrooks、LanCeLiebman,eorinSChelling等(1984) 11则主要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PPP模式中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各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如何恰当评估私人部门的参与程度以达到兼顾公平。尤为可贵的是,他们还对跨国公司以PPP模式参与欠发达国家的公共基础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2、国内研究现状大概始于本世纪初国内学术界才开始对PPP项目风险问题的展开研究,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PP项目融资风险因素的识别及分类、风险评估、风险分担原则及分担模型等方面的探讨。在风险评估方面,国内学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PPP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如孙建平,李胜14对上海某车站BT项目风险评估的实证分析中就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以项目投资、收益以及利率为输入变量,模拟项目IRR及NPV。针对PPP项目中存在众多风险因素难以量化的特点,张星等15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将模糊数学理论与AHP方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项目整体风险大小进行了综合评估。目前国内对于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关于风险分担方面的,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于风险分担原则的确立、风险分担的比例探讨和分担机制的构建方面。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风险分担的原则基本达成以下几方面的共识,即PPP项目风险的分担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由风险管理能力最强,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主要的风险;2,承担的风险程度应与其所获得的回报相匹配;3,不能无限制承担风险,承担的风险应该有上限。刘新平,王守清16根据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设计了并将其分配过程分为风险初步分配、风险全面分配以及风险跟踪和再分配三个阶段风险分担框架。刘子卫等17 分析了项目风险的特性,风险分担的作用和原则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的制定原则和方法,并且认为项目风险是一个可以体现项目总体执行情况的综合性指标,是有限的项目资源与相对过高的目标之间矛盾的体现。PPP 模式的优点通过PPP模式引入,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特别是目前我国继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方面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市场化改革,PPP模式凭借着相对于传统模式巨大的优势,可以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1,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需要长时期大量的投资,如果全部由政府承担,这必将成为政府财政预算沉重的负担。通过引入PPP模式,把民间资金引入到基础设施建造的项目中去,这样,政府就可以从大量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由过去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加管理者转变为监管者的角色,这有利于政府转换职能,减轻财政支出压力,更好的发挥市场的作用。城市基础设施的收益分为直接与间接两个部分。直接收益是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经营收入,间接收益主要表现为周边土地的升值,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税收增加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两者相比,间接收益要比直接收益大得多,是收益的主体部分。通过引进PPP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间接收益可以比传统模式更好的进行利益还原。2,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效率政府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效率低下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也不例外,由于特殊的国情,甚至比其他国家更稳严重。通过引入PPP模式,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8。 风险管理里是PPP模式的成功的关键PPP模式的组织构成形式非常复杂,可能包括私人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同时还可能包括如政府等公共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在合作过程中,关于责任和利益各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层次、类型的分歧。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只有形成相互合作的机制,才能最大化各方的利益,同时最小化各方之间的分歧,求同存异以完成项目的目标。PPP模式的组织机构层次就像金字塔一样,处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是政府部门,是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有关政策的制定者。其对基础设施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宏观目标和实施策略,指导和约束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参与方。金字塔中部是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解释和运用指导政策方针,细化项目目标。金字塔的底部是项目私人部门参与者,也就是具体参与项目建造和运营的企业,他们通过与政府的有关部门签署一个长期的协议,协调本机构的目标、政府的政策目标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参与各方利益最大化,同时顺利完成项目预定目标。这种模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或者所属机构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PPP模式是一个新的,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原有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通过引入私人部门,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它是政府、盈利性企业和非盈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单独行动预期收益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19。“理性人”假设告诉我们,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是希望“有利可图”的,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政府部门采取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双赢”或“多赢”。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资额巨大,投资时期长,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很大。但是由于政府的支持,私人部门的投资风险相对于没有政府部门的参与会有所减小。然而,私人部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否在特许经营期内收回投资,并取得不低于其他项目的回报,也就是在收回投资成本的基础上能否弥补机会成本。可见,特许经营权的价值成为PPP模式成功因素之一。同时,相对于其他传统模式,PPP模式的优势就是能够合理分配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风险,而不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那样,个人企业需要承担所有阶段的风险。这样,个人企业就不会因为潜在的巨大风险而对长时期巨额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望而却步了,例如,一些政策风险可以由政府部门承担,其他一些自然风险等不可抵抗力风险可由双方共同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私人部门的投资收益。整个项目过程的风险可以得到合理分配这也是PPP模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之一。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具体基础设施项目不同,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也不尽相同。如何分配多种多样的风险也就成为了PPP模式的难题之一,也是PPP模式成功运行的重要因素。PPP模式所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融资过程中的风险,PPP模式是一种完全的项目融资模式,整个过程都涉及到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包括项目的建设、运营以及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20。因此,PPP模式的风险也就包括了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即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所引发的风险,一般情况下,系统性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非系统风险是指由项目参与方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风险,例如项目所需资金超出预算、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所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对项目未来现金流预测过于乐观等,这些风险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有效管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在一些情况下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另外一些情况下,非系统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分配的基础是风险的有效识别。风险的合理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大体上这些原则应具备两个功能21:1,分配的结果可以使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以最低的风险管理成本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减至最小、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最少,使PPP模式项目队各参与方都有足够的吸引力,各方都只需要专心管理好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而不需要为他人的错误买单;2,在整个项目运行期内,分配的方案应该有助于促使各方采取谨慎的行为,有效管理自己承担的风险,保证项目目标的完成。风险分配的目标是使风险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得到合理地、有效的、公平的分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把风险转嫁给另一方保证收益,或是为了追求高收益一味承担风险。“采用PPP模式就是要把尽量多的风险转移给私营企业”、“承担较多的风险就可以获得较多的回报(从而把承担风险看成是获得高额回报的机会)”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22。事实上,如果任意一方承担了超出其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必然会导致所有参与方的损失。参考文献12Wang Q,Ting,R.L.K.,Ting,K and Ashley,D.(2006).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litical Risks in Chinese PPP Projects,ASC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26,No.3,PP.242-252. 13Peter Moles,Geoffrey Williams, Privately Funded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Participants Risk in the Skye Bridge Project. Transport Policy,1995,2(2): 129-134.1 Martinus P. Abednego, Stephen O. Ogunlana, Good Project Governance for Proper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dones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622-634.2Ye S D. Tiong R L K, NPV-at-Risk Method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 Investment Evaluation 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 126(3): 227-233.3R. Seott Fosler,Renee A. Berger,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In American Cities: Seven Case Studies M.D.C. Health and Company,L-2.4Darrin Grimsey, Mervyn K. Lewis, Evaluating the Risk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Vol (20),Issue(2).February 2002:107-118.5Li Bing, A. Akintoye, Peter J. Edwards, C. Hardcastle,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 Elsevier Ltd, Oxford, OX5 1GB,United Kingdom.6 Li-Yin Shen, Andrew Platen, X. P. Deng Role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to Manage Risks in Public sector Projects in Hong Ko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4(2006):587-594.7 Li Bing, A. Akintoye, Peter J. Edwards, C. Hardcastle,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 Elsevier Ltd, Oxford, OX5 1GB,United Kingdom.8 Loosemore M, Raftery J, Reilly C, Higgon D. Risk Management in Projects. J London: Taylor & Francis;20069 A.U Cbechukwu, Elinwa And Silas A.Buba Construction Cost Factors In Nigeria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19No.4.1993:698-713.10K.C.Lam,D.Wang,Patricia T.K.Lee,Y.T.Tsang.Modeling risk allocation decision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Volume 25,Issue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