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pdf_第1页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pdf_第2页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pdf_第3页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pdf_第4页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6 年 第 2 2 期 s i d T 盏 臻 篙 l m R 陀 h d o i 1 0 3 9 6 9 j is s n 1 0 0 0 7 6 9 5 2 0 1 6 2 2 0 3 4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张 波 王倩茹 张根 明 中南大学商学院 湖南长沙4 1 0 0 8 3 摘要 通过构建控制权动 态配置模型 采 用数值分析 寻 求能使 V C和 E N达到 次优 努力水平 的控 制权 配置 类型 及其激励机制 结论显示 通常情况下以企业业绩为信号的相机控制是最优的 3且仅 3 V C和 E N之间谈判力 悬殊时由谈判力弱的一方控制是最优的 研究结论验证 了风险投资中广泛采用相机控制的合理性 关键词 风险投资 不完全契约 双边道德风险 控制权配置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5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i 1 0 0 0 7 6 9 5 2 0 1 6 2 2 0 1 9 7 0 7 Do ubl e M o r a l Ha z ar d a n d t he Opt im al Al l oc a t i on o f Co nt r o l Rig h t s in VC Con t r a c t Z H A N G B o WA N G Q i a n r u Z H A N G G e n m i n g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U n iv e r s i t y o f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H u n a n 4 1 0 0 8 3 C h i n a Ab s t t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fi n d t h e a l l o c a t io n wh ic h l e t VC a n d EN ma k e s e c o n d b e s t e ff o s a s we l l a s it s in c e n t iv e me c h a n i s m t h e p a p e r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d y n a mi c all o c a t io n mo d e l a n d u s e d n u me r i c al me t h o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n o r ma l l y t h e c o n t in g e n t c o n t r o l a ll o c a t io n is o p t ima l in wh ic h t h e c o r p o r a t e p e rfo r ma n c e is a s ig n a l if a n d o n l y if a g r e a t d is p a ri t y e x it s in b a r g a in in g p o we r b e t we e n VC a n d EN t h e w e a k s id e c o n t r o l l in g t h e c o rp o r a t io n is o p t ima1 T h is p a p e r v alid a t e d t h e r a t io n alit y o f t h e w id e s p r e a d u s e o f c o n t in g e n t c o n t r o l in v e n t u r e in v e s t me n t Ke y wo r d s i n c o mp l e t e c o n t r a c t s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l d o u b l e mo r a l h a z ard all o c a t io n o f c o n t rol ri g h t s 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企业中 风险投资家 V C 和创业企业 家 E N都有 着重要 且不 可替代 的作用 但是 信息不对称 收益 的不确定性和人性 的机会 主义使得双方行为的理性选择偏离帕累托最优水平 从而产生了 V C和 E N双方各 自的道德风险 即双边 道德风险 R e p u l l o 和 S u a r e z L l 证明了在分阶段投资 下不论项目赢利信息能否得到证实 双方根据信息 做出的努力行为是私有信息 因而存在着双边道德 风险 研究如何防范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双边道德风险 时 大多数 国内外学者选择 了契约工具激励 双方努 力 的视角 S c h m id t 2 等人证 明 在防范双边道德风 险时可转换债券 的灵 活性对 E N提供 了强有力 的激 励 同时保证了 V C在不同属性下 的努力是最优的 H o u b e n 3 认为无论债券还是股票都无法解决双方努 力投入和合作程度的问题 他证明了可赎回优先股 和可转换优先股可以使双方揭示真实 的信息并提高 努力水平 然而另一些研 究表明 可转换证券未必是防范 双边道德风险的最佳融资工具 G a r m a i s e C a s a m a t t a 等证明了对于不 同类型 的双边道德风险 在 一 些情况下债券或普通股更加适用 赵西亮 等学 者则比较了债券 普 通股 可转换证券等几种契约 工具下的双边道德风险 认为没有哪一种契约工具 是严格优于其它的 金融契约工具的选择只能实现 E N与 V C之间现 金流权的分配问题 但不能解决两者之间的所有利 益 冲突 A g h io n和 B o h o n 7 提 出 风 险投资者拥有 控制权可以增加可保证收入 这就意味着 当现金 流权分配不能完全解 决双边道德风 险的情况下 结 合控制权来分析是有价值 的 V i j a y 比较 了三种不 同的控制权配置类 型 证明了相机控制可以激励 E N 达到事前最优努力 H e l l m a n n 9 认为 当外部融资 量较大时 参与可转换优先股与相机控制权 的结合 可以激励 V C和 E N提高努力水平 罗慧英和吴 斌 认为 在分阶段投资下将可转换证券与控制权 相机 安排 相结 合 可 以激励 双方 抑制 双边 道德 风险 然而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 中在用契约工 具激励双方努力 将引起双边道德风险的因素归结 收稿 日期 2 0 1 6 0 3 0 2 修 回日期 2 0 1 6 0 5 0 9 基 金项 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制 约创新驱 动发展 的重点 问题及建议研究 2 0 1 4 G X S 4 D1 3 5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项 目 复杂环境 下我 国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7 1 1 7 2 1 0 0 1 9 8 张 波等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为努力变量 因此 国内研究很少关注到控制权 的分 配在避免双边道德风 险的 同时 又可能 引起 威胁 套牢等形式 的新道德风险问题 由于契约的不完全 性 未预期状况出现时 双方进行再谈判从 而调整 初始契约 当双方在再谈 判中不能达成一致时 拥 有控制权的一方利用控制权威胁并套牢对方 从而 产生新 的双边道德风险 殷林森 的研究认为没有 一 种机制可以完全避免所有 的道德风险 问题 为 了 消除控制权带来的道德风 险 没有控 制权 的一方将 不得不在收益方面做 出一定让度 V i j a y建立事后套 牢模型 分析三种控制权配置方式下产生 的套牢 以 及套牢 引起 的收益再分配 得 出相机控制对 E N的 事前激励最大 由此可见 现有研究没有把 由信息不对称和控 制权带来 的两种双边道德风险结合起来 然而 两 种双边道德风险并不是无关联 的 控制权引起 的事 后威胁 套牢会影 响双方事前 的努力水平 本文对 三种控制权配置方式产生事后威胁套牢 的情况进行 分析 进而考察 V C和 E N双方事前 努力 的激励 机 制 本文借鉴 V ij a y的思路 但由于双边道德风险模 型的引人 在 分析控制权配置类 型时需要 考虑 V C 和 E N各 自的收益分配和激励效果 这就意味着必 须对 V i j a y 研究中影响企业状态的概率和模型的界定 提出新的假设 由于应 用不完全契约 的经典分析方 法无 法 得 到 控 制 权 分 配 类 型 的合 约 本 文借 鉴 R o b e 提 出的数值分析方法 给定三种控制权分配 类型 并数值求解控制权分配类型的结构参数 根 据最优化原理检验三种类型 的合理性 本文的另一 个特点是 在不需要设立控制权私人收益假设 的情 况下 依然证 明了相机控制的最优性 1 模型说明 模型分为五个时刻 如图 1 所示 广 厂 广 一一 j 契 的 签 订 l 付 出 努 力 c I l 企 业 期 业 绩 信l 双 方 进 行 再 谜 判 I I 企 业 收 益 妻 瑰 j w J l m I l l J L L 二 一 二 二 二 l 二二 一 i 一 j 图 1 风 险投资合约过程 图 时刻 0 有一个潜在获利的项 目需要投入资金 E N拥有创意和核 心技术 但 没有 自有资金 投入资金 E N和 签订初始契 约 并 成立新企 业 假定双方都是风险中性 时刻 1 V C和 E N各 自投入事前努力 提供该新企业需要的管理协 助 V C和 E N 的努力水平分别为 a和 e 其 中 a 0 1 e 0 1 双方努力的成本函数满足单增且 凸的假设 c C E 时刻 2 企业呈现 出好或者 坏的状态 状 态 的 好坏决定企业在 时刻 4的收益 企业状态呈现 出好 的概率由 的努力水平 a E N的努力水平 e 和企 业外部因素 or决定 R e p u l l o和 S u a r e z 1 3 假定成功的 概率为 P a e 其 中 0 1 测度 努力的相 对生产效率 杨青 设概率P s 其中s 0 1 0 1 反映 和 E N对项 目成功率 的 贡献程度 事实上 产 品的市场需求 行业竞争力 等 企业外部因素也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本文设定 企业 呈现出好的状态的概率是 or 6 e 1 一 a 其中6 表示 E N的努力对 企业状态 呈现 为好 的贡献 程度 基于 K a p l a n S t r o mb e r g 的研 究 V C和 E N满 足 努力互补的假设 因此设定 6 0 5 1 0 1 a 0 1 e 0 1 V C和 E N都 能观测到真实 的企业状 态 然而 企 业 状 态 并 不 能 被 外 部 人 员 证 实 G r o s s m a n Ha r t 1 6 外界只能在时刻 2观察到企业中期业绩 i 这个公共信号 i h i g h l o w 沿用 A g h i o n B o h o n的假设 中期业绩信号 i与企业状态不完全相 关 即p h l g o o d s t a t e P i Z l b a d s t a t e 其中 0 5 1 意味着当企业呈现好 的状态 时 更可能出现 i h的中期业绩信号 当企业呈现坏 的 状态时更可能出现 i z 的中期业绩信号 时刻 3 和 E N根据在时刻 2观察到 的企业 状态决定清算或继续经营企业 当双方决定不一致 时 最终的决定 由拥有控制权的一方做出 本文考虑三种控 制权 配置 类 型 创业 企 业 家 控制 E C 风 险投 资家控 制 I C 和 相机 控制 C C 即 E C I C C C E C表示不论 i h还是 i Z E N拥有企业 的控 制权 I C表示不 论 i h还是 i f 拥 有控 制权 C C表示 企业 的控制权根据中期业绩信号 进行相机配置 当 i h时 E N拥 有 控 制 权 当 i Z 时 V C拥 有 控 制 权 由于 E N和 V C的事前努力不可观测 以及企 业 状态不可证 实 相 机控制 权安排 只能 依据 企业 中期业绩信号 i 当 E N和 对于清算还是继续经营的决定不一 致时 双方可能会进行再谈判 假设 V C和 E N的谈 0 力分另 0 为 1 7 和 7 I 0 1 时刻 4 企业 的收益由时刻 2的企业状态和时刻 3双方的再谈判结果共 同决定 假设在收益实现方 面 V C和 E N之间无信息不对称 如果在好的状态 下企业 选择继 续经 营 那 么时刻 4企业 获得 收 益 p R P 为概率 和 E N的收益分别为 D 和 D i h 2 收益为0的概率是 1 一 P g 如果 在好的状态下企业选择清算 那么时刻4企业收益 为 0 如果企业在时刻 3选择清算 那么无论企业状 态是好还是坏 企业的清算价值为 为确保 E N承 担有限责任 和 E N分别获得清算收益 和 1 0 i h Z 根据以上假设 在两种状态下分别采取不 同行 动时 收益状况如表 1 张 波等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l 9 9 表 1 V C与 E N的收益 在好的状态下 企业选择继续经营 比选择清算 可多获得收益 p g R L 0 要使 和 E N 的最 大努力总是 内生的 假设 A B 1 8 a 2 双边道德风险下的合约设计 2 1 再谈判 中的双边道德风险 遵循讨价还价博弈的一般纳什均衡结 果 时刻 3再谈判达成一致时 E N和 V C获得的收益分别是 各 自谈判力 r与再谈判收益 的乘积再加上各 自的妥 协赔偿 控制权往往赋予某一方在再谈 判 中更强的 谈判力 利用更强 的谈判力更多地 占有对方 的再谈 判收益 由此再谈判可能产生道德风险 当企业呈现好的状态且 风险投资家控 制时 继 续经营企业是最优的选择 但 V C可能会以清算企业 来威胁 E N 要求瓜分 企业在 时刻 4的收益 中属 于 E N的部分 同样 当企业呈现坏 的状态且创业企业 家控制时 清算企业 是最优的选择 但 E N 可能会 以继续经营企业来威胁 要求瓜分时刻 3的清算 收益中属于 V C的部分 因此再谈判 中控制权带来的 双边道德风险会造成创业企业的最终失败 当企业呈现好的状态且 E N控制 时 E N 自然会 决定继续经营企业 因此 V C和 E N的收益分别为 p D 和 P R D i h f 当企业呈现好 的状态且 V C控制时 V C可能利 用清算企业来要挟 E N 当且仅 当 P g D h z 时 才会决定企业继续经营 因此 和 E N的收益分别 为 s i ma x p D 和 一 S 当企业呈现坏的状态且 E N控制 时 E N可能会 以拒绝继续经营企业要挟 当且仅当 1 一 L L 一 h f 时 E N才会决定清算企业 因此 和 E N的收益分别为 S i ra in 和 J s i 当企业呈现坏 的状态且 V C拥有控制权 时 V C 自然会决定企业继续经营 因此 V C和 E N的收益 分别为 和 一 i h f 2 2双边道 德 风 险下的 合约 解 企业在好的状态下选择继续经 营而增加收益 其 中 E N获得 P V C获 得 一P E C I C CC P c 一 S h 一 1一 S f y f 1一 1 P E c 一 D 一 1一 p D f 6 Z 1一 5 h 2 P c G 一 和 D 一 1一 S Z y 1一 S 6 h 3 的期望总收益 S E C I C C C S c 6 e 1 6 0 一P c 1一 4 S E c 6 e 1 口 一P E c s 6 f 1 一 S h 5 S 1 6 0 一P y f 1一 s h 6 不完全信息下由于无法观察到对方 的行为选择 E N和 V C采取 的行为是不合作的 并且 以谋求 自身效 用最大化作为行为选择依据 因此合约设计如下 ma x 6 e 1 6 0 一 一一 7 t e a r g m a x o 1 6 0 一 s 一 7 a 0 a r g m a x S 一 7 6 式 7 表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7 n 和 7 6 分 别为满足 E N与 的激励约束 双方都选择 s e c o n d b e s t 的努力水平 可得解 e 8 口 9 P 1 0 以上的合约设计没有把 的参与约束 s 一 一 i 0考虑在内 这是因为 的参与约束与不同控制 权配置类型中 V C的谈判力 7 密切相关 因此 以下 章节将分析控 制权 配置类型 同时满足 参与约束 s 一 一 O和合约解 P P 时的情况 3 最优控制权配置类型分析 分三步解析最优控制权配置类 型 第一步 参 数赋值求解 P 第二步 分析 P P 时 丁和 的 分布 第三步 根据 r和 的分布比较各类控制权 配置类型 得出最优类型 3 1 参数赋值 表 2 参数赋值 不失一般性 设定 V C投资 1 0 5 在合理 的 收益率范围内 收益获得概率 P g和收益 的赋值分 别为 0 7和 6 3 当创业外部环境有利于创业活动的进行时 E N 和 才会愿意进行创业活动 因此设定影响企业成 功的外部因素 0 6 1 相 比 提供 的管理协助 E N的创意和核心技 术对创业企业价值创造更重要 因此 E N 的贡献程 2 0 0 张波等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度大于 的贡献程度 设定 0 6 0 9 为确保 E N和 的最大努力 内生化 设定 A 3 5 B 4 B A表示 E N的努力比 的努力更有 效率 根据上述参 数赋带入 8 一 1 0 式进行计 算 结果见表 3 表 3 数值计算结果 3 2 最优控制权配置类型分析 为了分析结果 的充分性 本 文分简化合约和一 般合约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3 2 1 简化合约 简化合约通过假设 y f D D l 将合约简单化 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债券投 资和可转换证券 的使用 中 由第三节可知 最优控 制权配置类型要同时满足 参与约束 Js 一 一 0 和合约解 P P 因此 t E C I C C C 三 种控制权类型符合最优类型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I C O r 6 e 1一 一 P 一 一 t0 1 1 一 m a D L l P g D 一 1一 m a x L p Dz L P 1 2 E C 8 e 1 口 一P 一 一 0 1 3 一 D 一 1一 p Df 丁 P 1 4 C C 6 e 1 0 一 P 一 1 一 1 一 一 一 10 1 5 一 g Dh 一 1一 m a x L p g D f 一 1 一 1一下 L P 1 6 将参数赋值带人上述条件中 利用 m a t la b 求解三 种控制权配置类型各 自的 r和 分布 以 0 1 6 O 6 P 2 4 5 5 2 为例 计算结果见表4 表 4 简化合约中 r和 的分布 0 1 6 0 6 c 无套牢 r E 0 0 2 8 E 0 5 1 P 2 4 5 5 有套牢 r 0 2 8 f 0 5 1 E C无套牢 0 6 时 r 0 9 5 7 1 f 0 5 1 19 0 7时 f 0 9 2 3 1 0 5 1 0 8 时 r 0 8 8 4 1 E 0 5 1 O 9时 r E 0 8 4 0 1 0 5 1 盯 1 时 r 0 7 9 1 1 E 0 5 1 表 4 续 0 1 5 0 6 c无套牢 f E 0 0 2 8 f E 0 5 1 P 2 4 5 5 有套牢 r 0 2 8 E 0 5 1 C C 0 6 无套牢 0 0 2 6 7 E 1 7 E 0 2 6 7 O 2 8 E 1 有套牢 0 2 6 7 0 2 8 E 7 E 0 2 8 0 9 1 3 E 1 E 0 9 1 3 1 E 0 5 1 C C 0 7 无套牢 E 0 0 2 5 7 E 1 r E 0 2 5 7 0 2 8 f 1 有套牢 f 0 2 5 7 0 2 8 f E f E 0 2 8 0 8 4 6 E 1 0 8 4 6 1 f E 0 5 1 c c 0 8 无套牢 0 0 2 4 6 E 1 f 0 2 4 6 0 2 8 fE 1 有套牢 f E 0 2 4 6 0 2 8 E f 0 2 8 0 7 6 8 E 1 E 0 7 6 8 1 f 0 5 1 C C 0 9 无套牢 0 0 2 3 3 f E 1 r E 0 2 3 3 0 2 8 E 1 有套牢 r E 0 2 3 3 0 2 8 E r 0 2 8 0 6 8 0 f 1 E 0 6 8 0 1 f 0 5 1 C C 1 无套牢 r 0 0 2 1 9 f E 1 f 0 2 1 9 0 2 8 E 1 有套牢 E 0 2 1 9 0 2 8 r 0 2 8 0 5 8 1 E 1 f 0 5 8 1 1 O 5 1 考虑到 P P t E C I C C C 时 r 和 的分布会 出现重叠 分析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 无套牢情况优于有套牢情况 范围最大 当在相同的 下和 分布 内 有多个控制权类型 满足参与约束 s 一 一 0和合约解 P P 时 无 套牢情况优于有套牢情况 无 套牢情况 意味着 E N 和 不会因为控制权 的配置出现套牢 的双边道德风 险 同时 此次 的无套 牢有 利 于双 方 以后 的多次 合作 在相 同的 分布 内有多个 控制权类型满足参与 约束和合约解时 取 范围最大的控制权类型 范 围最大原则意味着最优控制权类 型有充分 的适用范 围 这确保了结论的现实可行性 任意一种符合最 优原则的控制权配置类型对 V C和 E N的事前激励是 一 样的 因此遵循 以上两个原则不会影响本文 的分 析结果 结果如表 5 表5 遵循两个原则后的 r 和 分布 0 1 6 0 6 c无套牢 r 0 0 2 8 f 0 5 1 P 2 4 5 5 有套牢 0 2 8 E 0 5 1 E C无套牢 0 6时 f E 0 9 5 7 1 0 5 1 盯 0 7时 r 0 9 2 3 1 f 0 5 1 0 8时 0 8 8 4 1 f 0 5 1 0 9 时 0 8 4 0 1 0 5 1 1时 r 0 7 9 1 1 0 5 1 C C 0 6 有套牢 r 0 2 8 0 9 1 4 f E 0 9 1 3 0 9 5 7 0 5 1 C C 0 7 有套牢 0 2 8 0 8 4 6 0 8 4 6 0 9 2 3 0 5 1 C C 0 8 有套牢 0 2 8 0 7 6 8 f E 0 7 6 8 0 8 8 4 0 5 1 C C 0 9 有套牢 r 0 2 8 0 6 8 0 0 6 8 0 0 8 4 0 f 0 5 1 E r r r f l l I l 张波等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2 0 1 表 5 续 E 0 1 6 0 6 l C 无套牢 f 0 0 2 8 f 0 5 1 P 2 4 5 5 l 有套牢 r o 2 8 0 5 1 C C 1 有套牢 f 0 2 8 0 5 8 1 f E 1 f 0 5 8 1 0 7 9 1 f 0 5 1 17 0 1 6 0 7 l I C 无套牢 r E 0 0 1 3 9 E 0 5 1 P 2 9 3 8 I有套牢 r 0 1 3 9 f E 0 5 1 E C无套牢 O 6时 r E 0 9 7 9 1 f 0 5 1 0 7时 r E 0 9 5 4 1 f 0 5 1 0 8时 r E 0 9 2 4 1 f E 0 5 1 0 9 时 f 0 8 9 1 1 E 0 5 1 1时 f 0 8 5 3 1 E 0 5 1 C C 0 6 有套牢 r 0 1 3 9 0 9 5 8 f 1 r E 0 9 5 8 0 9 7 9 fE 0 5 1 c c 0 7 有套牢 f E 0 2 8 0 9 0 7 f E 1 r E 0 9 0 7 2 0 9 5 4 f E 0 5 1 C C 0 8 有套牢 0 1 3 9 0 8 4 8 f 1 f 0 8 4 8 0 9 2 4 fE 0 5 1 C C 17 0 9 有套牢 r 0 1 3 9 0 7 8 1 f 1 0 7 8 1 3 0 8 9 1 f E 0 5 1 C C 1 有套 牢 r E 0 1 3 9 0 7 0 7 1 r 0 7 0 7 0 8 5 3 f e 0 5 1 0 1 6 0 8 l c 无套牢 f E 0 0 0 5 2 0 5 1 P 3 2 3 3 l有套牢 f 0 0 5 1 9 0 5 1 E C无套牢 0 7时 r E 0 9 9 9 1 f 0 5 1 0 8时 f E 0 9 8 3 1 f 0 5 1 0 9时 r 0 9 6 5 1 E 0 5 1 1 时 f 0 9 4 5 1 0 5 1 c c 0 7 有套牢 f 0 0 5 1 9 0 9 9 8 f 1 r 0 9 9 8 0 9 9 9 E 0 5 1 C C 0 8 有套牢 E 0 0 5 2 0 9 6 6 f 1 f E 0 9 6 6 0 9 8 3 f E 0 5 1 C C 0 9 有套牢 0 0 5 2 0 9 3 f E 1 r 0 9 3 0 9 6 5 0 5 1 C C 1 有套牢 0 0 5 2 0 8 9 1 f E 1 0 8 9 1 0 9 4 5 0 5 1 表5 企业外部因素 0 6 E N的努力对企业 出现好的状态的贡献 0 6的情况下 当 V C谈判 力 r 0 0 2 8 时 风 险投资者 控制在 0 5 1 的范围内是最优 的 当 V C谈 判力 0 2 8 0 9 1 3 时 相机控制在 1 的范围内 是最优的 当 V C谈判力 丁 0 9 1 3 0 9 5 7 时 相机控制在 0 5 1 的范 围内是最优 的 当 谈判力 r 0 9 5 7 1 时 创业企业家控制在 0 5 1 的范围内是最优的 可以简单地得 出结论 通 常情况下 以企业业绩 为信号的相机控制 C C是 最优 当 V C谈 判力 很弱 E N谈判力很 强 时 由 V C拥 有 控制权 是最 优 当 V C谈判力很强 E N谈判力很弱 时 由E N拥 有控制权是最优 V C谈判力强和弱的界定将在一般 合约中进行分析 3 2 2 一般合约与简化合约不同的是 一般合约 考虑到更普遍 的情况 放开 L的假设 即 Y h l z 但不需要等于 在 简化合 约中 任何 控制 权类型下 E N一旦拥有控制权就会套牢 从而获 得收益 因此上文分析 中的套牢 实际上是 对 E N的套牢 一般合约中加入了E N的无套牢情况 使得分析更复杂 令 0 2一 1 6 0 一P 可求解三种控制权类型满足 参与约束和合 约解时 r和 的分布 I C V C套牢 E N时 P 1 7 1 如果 c 是最优类 型 则 1一 P ft 0 5 1 双方互不套 牢时 如果 c是 最优类型 则 1 7 P 0 5 1 C C 互相套牢时 由 且 1 一 0 一 P 1一 r L一 一B a 2 2 0 可得 y 一 i 一 由 D 1 一 一P 1一 当 Jj 一 1一 r 一P 1一 无解 当 一 1一下 一P 1 一 时 1一 丁 一 可解 双方互不套牢 时 1一 r P 且 Ii r L 由于 l 1 一P 无解 E N套牢 时 由 10 可得 一 丁 一 由P g D 且 一 D 一 1 一 1一 L P 可得 1一 一P 1一 当 一 1一 丁 一P 1 一 时 贝 4 1一r 一P 1一 1一 一 r L 可解 当 一r L 1一 r 一P 1 一 时 无解 套牢 E N时 1 一 Jr 10 可得 7 I P 且 下 0 5 1 和 的分布如表 6所示 表 6 一般合 约中 r和 的分布 张波等 双边道德风险与风险投资契约中的最优控制权配置 表 6 续 遵循无套牢情况优于有套牢情况和 范 围最大 两个原则 仍 以 o r 0 6 0 6为例 将所有参数 赋值带入表 6 计算结果与表 5相 同 因此 简化合 约和一般合约能得出一样的结论 当 k时 谈判力 很强 E N谈判力很 弱 在 可取 的所有范 围 内 由 E N拥有控制权是最优 且 D i 一P P 当 2 一1 时在 1 的范围 内 以及 2 Ii 一1 k 时在 可取的所有范围内 以企业业绩为信号的相机控制是最优 且 同时满 足 D p 与 D 一P 1 2 1一 丁 一L 当单边 控制是 最优类 型 时 E N和 V C之间是没有套牢 当相机控制最优类 型时 套牢情况 的出现是不可避免 的 但 值越大 套牢越不容易发生 丁和 对结果的影响如图 2 通 常情况下 以企业 业绩为信号的相机控制是最优的 当且仅当 和 E N之 间谈 判 力悬 殊 时 由谈 判 力 弱 的一 方控 制是 最优 图 2 r和 对结果的影响 4结 论 E N和 V C在企业或项 目成立之时签订初始契约 随着创业活动进行 双方依据现有状态进行再谈判 从而修改初始契约 控制权 的配置是决定再谈判结 果的重要 因素 进 而影 响双方 的最终 收益 E N 和 V C根据预期的最终收益决定各 自的事前努力 如果 双方预计最终收益因在再谈判 中被套牢而减少时 就会减少事前努力 因此 除了谋求 自身 收益最大 化带来的双边道德风险之外 控制权 配置 可能带来 新的道德风险 本文分析了创业企业家控制 风险投资家控 制 和相机控制三种控制权配置类型下有无套牢 的情况 判断其是否 能使 V C和 E N达到事前 次优努力水 平 以及双方谈判力 下 和企业中期业绩信号正确率 对结果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通 常情 况下 以企业业 绩为信号的相机控制是最优的 当且仅当 V C和 E N 之间谈判力悬殊时由谈判力弱的一方控制是最优 的 其 中 由于企业 中期业绩信号正确率 考的存在 相 机控制是最优 时 无法完全 避免相互套 牢的发生 但努力提高企业中期业绩信号与真实状态的相关性 可以减少相互套牢 的发生 与现有研究不 同的是 本文将风险投 资中可能 发生的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结合起来研究 同时 模型设定 中不 考虑控制权 私人收益 的假设 在不利用控制权私人收益增加发生套 牢的可 能性 的 情况下 依然证明了相机控制 的最优性 本文研究 回答了企业在初创阶段引入风险投资时控制权 的初 始配置 以及单边控制与相机控制如何实现最有搭 配使用等现实问题 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风险 投资中普遍采用相机控制的实证结论 参考文献 1 R E P UL L O R S U AR E Z J V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fin a n c e A s e c u rit y d e s i g n a p p r o a c h R Ma d rid C e n t r o d e E s t u d i o s M o n e t a r i o s y F i n a n e i e r o s C E MF I Wo r k i n g P a p e r N O 1 9 9 8 9 8 0 4 2 S C H MI D T K C o n v e r t i b l e S e c u rit ie s and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F i n a n c e J J o u r n al o f F i n a n c e 2 0 0 3 5 8 3 1 1 3 9 1 1 6 6 3 HO U B E N E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l d o u b l e s i d e d a d v e r s e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d o u b l e s i d e d mo r al h a z a r d R K i e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K i e l F a c u l t y o f E c o n o m ic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Wo r k i n g P a p e r h t t p s s r n e o m a b s t r a c t 3 6 5 8 4 1 2 0 0 2 4 G A RM A I S E M I n f o r m e d I n v e s t o r s a n d t h e F i n a n c i n g o f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a l P r o j e c t s R Wo r k i n g P a p e r U n i v e rsi t y o f C h i c a g o 2 0 0 4 5 C A S AM A TI A C F i n anc in g a n d a d v i s i n g O p t i ma l F i n anc i al C o n t r a c t s w i t h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li s t s R S S R N Wo r k in g P a p e r 2 0 0 3 6 赵西亮 风险投 资中契约关系研究 D 北京 清华 大学博士 论文 2 0 0 5 7 A G H I O N P B O L T O N P A n I n c o m p l e t e C o n t r a c t A p p r o a c h t o F i n a n c i a l C o n t r a c t i n g J R e v i e w o f E c o n o m i c S t u d i e s 1 9 9 2 5 9 4 7 3 4 9 4 8 V I J A Y Y E R R A MI L L I Mo r al h a z a r d h o l d u p a n d t h e o p t i mal a l l o c a t i o n o f c o n t r o l rig h t s J R A N D J o u rnal o f E c o n o mi c s 2 0 1 1 4 2 4 7 0 5 7 2 8 9 H E L L M A N N T P U R I M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a n d t h e p m f e s s i o n a l i z a t i0 n o f s t a r t u p firms J E m p i r i c al e v i d e n c e J o u rna l o f F i n anc e 2 0 0 2 5 7 1 1 6 9 2 2 9 1 O 吴斌 徐小新 何建敏 双边道德 风险与风 险投资企业可 转换 债券设计 J 管理科学学报 2 0 1 2 1 5 1 1 1 2 1 1 1 殷林森 基于双边道德风险的创业投资契约设计研究 D 上 海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博士论 文 2 0 0 8 1 2 R O B E M A O p t im al V S t r a n d i t i o n a l s e c u rit i e s u n d e r m o r al h a z a r d J J o u rn al o f F i n a n c i a l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s 1 9 9 9 7 1 3 4 1 6 1 1 8 9 1 3 R E P U L L O R S U A R E Z J V e n t u c a p i t a l fin a n c e A s e c u rit y d e s i gn a p p r o a c h J R e v i e w o f F i n a n c e 2 0 0 4 8 1 7 5 1 0 8 下转第 2 0 8页 2 o 6 年 第 2 2 期 s i d T e 盏 l m R h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7 6 9 5 2 0 1 6 2 2 0 3 6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决策 G E R T网络模型 陈 玮 郭本海 吕东东 1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镇江2 1 2 0 1 3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 1 0 0 1 6 摘要 构建以企业新产品开发基本过程为基础的 G E R T网络模型 度量于研发过程实施针对性管控措施前后新 产品开发成功概率 结合贝叶斯决策理论建立评估产品收益的数学模型 计算企业购买情报前后新产品的期望 收益 测度完全情报价值和购买情报的净收益 研究结果揭示了新产品开发成本 成功率和市场需求量等 因素 的相互作用 并为企业新产品开发于不同情境和因素下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风险决策 新产品开发 贝叶斯 决策理论 G E R T网络 中图分类号 F 2 7 2 3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6 2 2 0 2 0 8 0 6 A GERT Ne t wo r k M o d e l a bo u t Ent e r pr is e Ne w Pr o duc t De v e l o pm e nt Ris k De c is io ns Ba s e d o n Ba y e s ia n The o r y CHEN W e i GUO B e n h a i L U D o n g d o n g 1 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J i a n g s u U n iv e r s i t y Z h e n j i a n g 2 1 2 0 1 3 C h in a 2 S c h o o l o f E c o n o m ic s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N a n j in g U n i v e r s it y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s a n d A s t r o n a u t i c s N a n j in g 2 1 0 0 1 6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GE RT n e t wo r k mo d e l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b a s i c p r o c e s s o f n e w p r o d u c t d e v e l o p me n t and t h e p a p e r me a s u r e s the p r o b a b il it y o f s u c c e s s o f n e w p r o d u c t d e v e l o p me n t b e f o r e an d a f t e r t h e im p l e me n t a t io n o f s p e c if ic c o n t rol me a u r e s i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o c e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