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二专题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目标】1、了解肖洛霍夫其人。2、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3、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2、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知识链接与巩固】一、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1926年中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问世。同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十四年间四卷本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1940年出版。于19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二部,使他在苏联文学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苏联评论界称肖洛霍夫为“史诗作家”,他的作品被誉为“苏维埃时代的编年史”。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二、解题 本篇文章采用口述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逃回俘虏营后的经历,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战争的罪恶,同时表现了索科洛夫的善良。【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狙击( ) 瓦砾( ) 器械( ) 嗜好( ) 前襟( )泥泞( ) 喃喃( ) 窒闷( ) 胡诌( ) 梗概( )邂逅( )( ) 瞳孔( )2、解词震动振动工夫功夫消失消逝【文本探究】1、从上面的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2、他这样子的人(好人)怎样把凡尼亚带回家的?(骗)为什么骗?这对他的好人形象是不是个破坏?3、收养儿子这段为什么写的这么详细?4、在最后一段中,凡尼亚的挥手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5、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战争中受害的仅仅是所科洛夫一个人么?那么题目中的“一个人”应该怎么解释?6、从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其实作者想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在向世人诉说什么?(或者:这篇小说曾在真理报全文刊出,结果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这部小说,结果市民们驻足街头,不顾寒风扑面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眼泪。小说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一枚古金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法国老战士回到了他们的故乡。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生活得蛮不错,弗朗科.雷勃因为中了毒气,健康始终不曾恢复,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是贫困。弗朗科.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每年,这些老战士都要举行一次团聚。有一天,他们在朱力斯.格兰汀家里聚会。格兰汀长得胖乎乎的,钱袋里总是满满的。席间,他兴致勃勃地掏出枚古金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枚古币的年代、价值和来历。来客们坐在餐桌上一一传着观赏,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客人们在欢宴中开怀畅饮,谈笑风生,话题从古币转到别的上面去了。突然,格兰汀记起了金币,但是,这枚金币已不翼而飞了。 众座哗然。指责的指责,否认的否认。最后,有人提出抄身的建议。大家深表赞同,只有雷勃反对。朋友们无不为之惊讶。“你不同意抄身?”格兰汀问道。雷勃涨红着脸说:“是的。我反对抄身。” “你是否明白拒绝抄身意味着什么?”金币的主人不客气地追问道。“我没有偷金币。所以我不允许抄身。”雷勃回答。尽管如此,抄身照样进行。人们一个个地把袋口翻开,等着搜查。但始终不见金币出来,于是注意力又转移到雷勃身上。 “现在,你总不见得还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吧?”格兰汀问道。雷勃默不做声。主人气呼呼地走出了房间,雷勃则在众目睽睽之下,狼狈地退了出去。从此,雷勃的声誉一落千丈,人们有意避开他,雷勃则更穷了。不久,他妻子也离开了人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格兰汀家的房子大修,一位工人在地板缝里发现了那枚光灿灿的金币。 真相既白,格兰汀感到十分内疚。于是,他急忙跑到雷勃那间破旧的小屋,连声道歉。“不过,老弟,你也太固执了,既然金币不在你身上,当时何必反对抄身呢?”格兰汀嗔怪道。 雷勃呆滞的目光停落在格兰汀的脸上。“不,我那时确实是个贼啊!几个星期来,我们全家老少实在饿坏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装进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让我那可怜的妻子跟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啊。”1、这篇小说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3、小说开头说:“雷勃自尊心素来很强,他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与结尾所写是否矛盾?试作简要分析。4、小说的结尾安排得非常巧妙,雷勃是因为偷了食物才拒绝抄身,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对此,小说前文曾作了多次暗示,请分三点进行概括。5、这篇小说揭示的主题思想有( )A.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相互猜忌的人际关系。B.赞扬了雷勃这样的穷人的自尊与坦诚。C.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品贫富悬殊的丑恶社会现象。D.揭示了造成雷勃悲剧的真正原因是战争。文本探究答案:1、忠厚朴实,勇敢坚强,坚忍不拔,心地善良等。2、a,主人公本身的善良,同情和爱。 b,主人公对家庭和爱的期望3、他们都找到了爱的所在,家的所在。在生活中找到了寄托和希望。是凡尼亚让主人公能够坚强的生活下去。4、a, 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B,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5、不是;象所科洛夫这样的无数受难的普通人,他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以个性反映了共性。6、A,用平实的语言勾起人们的回忆,让人更关注战争剩余下来的人,更关注普通人,更关注失去生活能力的人。B,赞扬了人类的伟大与坚强,弘扬了爱的主题。C,在平实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内涵,在美与丑,爱与恨的边缘展现出了对战争的憎恶。课时训练答案:A B D B当堂反馈答案:1、因为找到儿子,有了生活的希望,心情暂时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但这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很快又破灭了,儿子牺牲了,它使索科洛夫几乎陷于绝境。2、索科洛夫跟儿子分别的时候是在四年以前,所以印象中儿子仍是四年前的模样,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现在儿子长大了,已经变成一个英俊健壮的青年。突出儿子的健壮英俊,更增加了父亲的悲哀,更显示了战争的罪恶。3、虽是故乡,但已经没有家,没有住房,没有亲人,而且,即使重修住房,那也是一个引人悲伤的地方。索科洛夫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充分说明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拓展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