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专题4第4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专题归纳课件 苏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生物 专题4第4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专题归纳课件 苏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生物 专题4第4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专题归纳课件 苏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生物 专题4第4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专题归纳课件 苏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生物 专题4第4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专题归纳课件 苏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种物质的提取方法与原理的比较 解析 萃取法是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 透析法可使小分子物质透过半透膜与蛋白质分离 但分离不完全 电泳速度除与粒子带电荷多少有关外 还与粒子大小 形状以及电场强度等有关 答案 c 蒸馏装置及各部分的作用 1 固定热源 酒精灯 2 固定蒸馏瓶 保持蒸馏瓶轴心与铁架台的水平面垂直 3 安装蒸馏头 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 4 连接冷凝管 保证上端出水口向上 通过橡皮管与水池相连 下端进水口向下 通过橡皮管与水龙头相连 5 连接接液管 6 将接收瓶瓶口对准尾接管的出口 常压蒸馏一般用锥形瓶而不用烧杯作接收器 接收瓶应在实验前称重 并做好记录 7 将温度计固定在蒸馏头上 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解析 1 水蒸气蒸馏装置中 表示温度计 表示出水口 表示进水口 2 水从进水口进入 从出水口流出 起到冷凝作用 3 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形成油水混合物 冷却后 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从而将芳香油分离出来 4 过滤得到的油层中含有少量的水分 可以用无水na2so4除去 5 出油率 芳香油质量 原料质量 0 45 1 5 1000 100 0 03 pcr反应与体内dna复制的比较 解析 pcr过程与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相比较 主要有两点不同 1 pcr过程需要的引物是人工合成的单链dna或rna 长度通常为20 30个核苷酸 2 pcr过程中 dna解旋不依靠解旋酶 而是通过对反应温度的控制来实现的 答案 c 1 下列各项中 哪项不是电泳使样品中各分子分离的原因 a 带电性质差异b 分子的大小c 分子的形状d 分子的变性温度 解析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带电性质不同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都会影响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 与分子变性温度无关 因此选d 答案 d 2 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的材料必须选用鸡血b 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此为样品的粗提取c 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d 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 解析 该实验的材料不能选用鸡血 而应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因为后者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有利于得到较纯净的血红蛋白 答案 a 解析 加入氯化钠是为了增大盐水的浓度 利于玫瑰油与水的分层 加入无水硫酸钠是为了吸收精油中残留的水分 操作是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固体硫酸钠 答案 c 4 蒸馏时分液漏斗的作用是 a 冷却b 加热c 装原料d 分离 解析 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 向锥形瓶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 1g ml的氯化钠溶液 使乳浊液分层 然后将其倒入分液漏斗中 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完全分开 答案 d 5 假设pcr反应中 只有一个双链dna片段作为模板 在5次循环后 反应物中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dna片段 a 8b 16c 32d 64 解析 pcr反应中 dna呈指数式增加 为2n 故5次循环后 会产生25即32个dna片段 答案 c 6 在实验室内利用pcr技术进行dna复制 需要哪些条件 酶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atp dna分子 引物 trna 可控制的温度 适宜的酸碱度a b c d 解析 在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时 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子链 4种脱氧核苷酸为合成子链的原料 dna母链为dna复制的模板 还需要引物 可控制的温度 适宜的酸碱度等 答案 d 7 下列关于dna聚合酶催化合成dna子链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以dna为模板 使dna子链从5 端延伸到3 端的一种酶b taq聚合酶必须在每次高温变性处理后再添加c dna聚合酶能特异性地复制整个dna的全部序列d taq聚合酶是从深海生态系统中发现的 解析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 而只能从3 端延伸dna链 合成的子链从5 端延伸到3 端 答案 a a 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dna制备大量dna的技术b 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c pcr技术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以指数方式扩增d 应用pcr技术与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 解析 pcr技术是人工合成dna的方法 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 c 9 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 或沉淀 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 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总量增加 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请据表回答 1 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 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 2 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 或硫酸铵 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 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 它们分别是 3 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 填 能 或 不能 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 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 原因是 4 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 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 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 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 解析 1 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 则硫酸铵浓度应控制在23 以下 联系所给信息 可知最适浓度为20 2 达到30 时 甲蛋白先析出 联系表格 在析出乙蛋白和丙蛋白所需硫酸铵浓度范围内 可同时析出乙蛋白和丙蛋白 3 若要得到不含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 则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和其他蛋白析出时的浓度无重叠 4 因为分离丁蛋白所需浓度较高 且与其他蛋白无重叠 所以可以先将其他蛋白析出后 再将混合液中硫酸铵的浓度调到丁蛋白析出的最适浓度 5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 不可以通过半透膜 答案 1 20 2 甲蛋白 乙蛋白 丙蛋白 3 不能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 4 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 或硫酸铵 使其浓度达到35 或35 硫酸铵浓度 38 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 分离析出物与溶液 保留溶液 取保留溶液 再加入硫酸铵溶液 或硫酸铵 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 或40 以上 分离析出物与溶液 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5 半透膜是一种透过膜 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 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 2 c过程要用到的酶是 这种酶在高温下仍保持活性 因此在pcr扩增时可以加入 填 需要 或 不需要 再添加 pcr反应除提供酶外 还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有 3 如果模板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对 其中含有胞嘧啶m个 则该dna复制10次 需要加入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个 解析 本题考查pcr原理及dna复制相关的计算问题 1 在温度为94 c时 dna变性解旋 不需要解旋酶和限制酶 而人体细胞内dna解旋需要解旋酶 2 在温度为72 c时 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 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还需要两种引物等条件 从而完成子链的延伸 3 模板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2a 2m 2 a m 个 则该dna复制10次 需要加入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210 1 a m 个 答案 1 c 2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一次性不需要dna模板 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 四种脱氧核苷酸 适宜的酸碱度 可控制的温度 3 210 1 a m 11 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体外酶的作用下 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 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地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 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 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 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 如琼脂糖凝胶 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 利用它可分离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核苷酸 核酸等物质和做亲子鉴定 如图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 4 图4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 分别由酶处理后 生成若干dna片段 并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 然后进行电泳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 请分析 在f1 f4中谁最可能是该小孩真正的生物学父亲 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泳原理及其应用 同时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pcr是把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 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的片段 原理是dna复制 2 某氨基酸的混合物电泳后出现分离 共有6个区域 则此多肽由6种氨基酸构成 3 纸层析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