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 概概 况况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委托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评价机构 检测评价机构 机构地址 机构地址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粉尘 煤尘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噪声 检测日期 检测日期 报告完成日期 报告完成日期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签发人 报告签发人 目目 录录 1 概述概述 1 2 检测依据及标准检测依据及标准 1 2 1 法律 法规依据 1 2 2 检测规范与标准 1 3 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 2 3 1 企业概况 2 3 2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3 3 3 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4 3 4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9 3 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10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0 4 1 检测项目确定 10 4 2 检测 测量方法及最低检出浓度 测量范围 11 4 3 职业接触限值 11 4 4 检测点设置原则及检测要求 12 4 5 计算方法 14 4 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15 5 建议建议 25 附件附件 附件一 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及周期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1 概述概述 为了解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 强 度 进一步改善劳动 者生产条件提供依据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工作 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等法律 法规要求 受榆阳区方家畔煤 矿委托 我公司于 2014 年 7 月 18 日对该煤矿主要工作场所存在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与评价 2 检测依据及标准检测依据及标准 2 1 法律 法规依据法律 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2 号 2011 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105 号 1987 年 3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 352 号 2002 年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令第 376 号 2003 年 5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47 号 2012 年 6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 49 号 2012 年 7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卫监发 2002 63 号 8 职业病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 20013 48 号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2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2 2 检测规范与标准检测规范与标准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 2010 2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 2004 3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 总粉尘浓度 gbz t192 1 2007 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 t192 2 2007 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 化学有害因 素 gbz2 1 2007 6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 物理因素 gbz2 2 2007 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 t192 4 2007 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gbz t 160 28 2004 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 gbz t160 29 2004 1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氧化物 gbz t160 32 2004 11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 噪声 gbz t189 8 2007 12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z t18204 13 2000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3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13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z t18204 14 2000 14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gbz t18204 15 2000 15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试行 安监总煤调 2010 121 3 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调查 3 1 企业概况企业概况 3 2 劳动定员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及工作制度 该公司现有生产人员 83 人 各岗位人员设置及工作制度见表 3 1 生产单元工种 早班 人 中班 人 作业时间 h 带班矿长118 技术员1 8 班组长118 瓦检员118 安检员118 电工118 装煤工12 8 放炮工 18 支护工 兼打眼 28 打眼工 兼支护 28 3205 炮 采面 抽水118 井下 生产 运输系统机车司机30 8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4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刮板司机1 8 皮带工1 8 破碎工88 计量1 8 皮带工1 8 地面生 产 运输系统 装载司机2 8 锅炉房司炉工1112 压风机房巡检工1112 通风机房风机司机1112 地面辅 助 调度室调度员1112 合计83 表 3 1 岗位人员设置及工作制度 3 3 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工艺流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矿井主要分为井下工程及地面工程两部分 井下工程包括井下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 井下生产系统包括 炮采工作面 3205 炮采面 井下运输系统 井下辅助生产系统包括 中央水泵房 中央变电所 地面工程分为地面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 压风机房 通风机 房 锅炉房 3 3 1 井下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井下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井下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采煤工艺 运输提升工艺等 3 3 1 1 采煤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采煤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1 采煤工艺流程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5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该煤矿井下设置 3205 炮采面 采用钻爆法 3205 炮采作业面工艺 打眼 装药 放炮后 空顶一夜 支护 工人进入工作面进行铲车清煤 将煤铲入至胶轮车 采用胶轮车运输 巷道支护作业接续于爆破作业空定一夜之后 采用锚杆网支护 炮采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 3 1 图 3 1 炮采工艺流程示意图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煤电钻打眼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煤尘 噪声及手 传振动 炮采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放炮时产生的煤尘 氮 氧化物 一氧化碳及噪声 支护 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煤尘 噪声及手传振 动 铲车 作业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放炮时产生的煤尘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及噪声 3 3 1 2 运输及提升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运输及提升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装药放炮支护 煤尘 噪声 手传振动 煤尘 噪声 氮氧化 物 一氧化碳 煤尘 噪声 手传振动 铲车清煤运输系统 煤电钻打眼 煤尘 噪声 氮氧化 物 一氧化碳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6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1 运输及提升工艺流程 3205 炮采作业面的来煤经过胶轮车运输到刮板输送机 刮板机转 载至主斜井皮带提升至地面 运输提升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3 2 所示 3205 采面 来煤胶轮车运输刮板输送机 装载机 主斜井 主井提升皮带 煤尘 噪声 氮氧化 物 一氧化碳 煤尘 噪声 一氧化 碳 图 3 2 运输提升工艺流程示意图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胶轮车 刮板运输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 尘 噪声 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等 皮带提升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 噪声 3 3 1 3 井下辅助工程井下辅助工程 1 中央水泵房 中央变电所 中央水泵房水泵作业过程中及中央变电所产生的噪声 井下水仓 排水积聚时间较长时可能产生有硫化氢 3 3 2 地面工程地面工程 3 3 2 1 地面生产系统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地面生产系统工艺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原煤用皮带提升至地面 经转载皮带转载至简易分级筛 分级筛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7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筛分后筛下末煤 块煤由装载机分运至各煤场储存 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 3 3 转载皮带 主斜井分级筛 末煤 块煤 末煤场 块煤场 转载机 转载机 图 3 3 地面生产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分运作业时 煤场装载机装 运煤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是噪声 粉尘 3 3 2 2 地面辅助系统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地面辅助系统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本次地面辅助生产系统主要有空压机房 通风机房 锅炉房等 1 压风机房 压风机房 该煤矿于工业场地设空气压缩机站一座 站内安装 2 台空气压缩 机 为井下急救提供压缩空气 空压机房外设空压机司机值班室 空压机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 2 通风机房 通风机房 回风井出口附近设通风机房 布置 2 台防爆对选轴流式通风机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通风机露天布置 建风门间和配电间 通风机扩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8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散塔前侧安装消音器 通风机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 3 锅炉房 锅炉房 厂区内设有锅炉房一座 供采暖和浴室用热 锅炉房内设 2 台立 式锅炉 一台 dzl2 0 7aiii 型蒸汽锅炉 另一台 clss50 100 20 型茶 水炉供应开水 夏季锅炉未运行 锅炉用煤为自产煤 用时由小推车 从煤场推至锅炉上煤口 人工上煤 锅炉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上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尘 锅 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及高温 出渣时产生的矽尘 等 还包括锅炉上水泵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见表 3 2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9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表 3 2 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表 序号生产环节工作场所生产工艺 设备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13205 炮采工作面煤电钻 煤尘 一氧化碳 氮 氧化物 噪声 手传 振动 2铲车 3运输系统 胶轮车 刮板机 皮带 煤尘 一氧化碳 氮 氧化物 噪声 4 井下生产 井下水泵房水泵噪声 5筛分系统简易分级筛煤尘 噪声 6 地面生产 煤场铲车煤尘 噪声 7锅炉房 热水锅炉 茶水锅 炉 循环水泵 煤尘 矽尘 一氧化 碳 二氧化硫 噪声 高温 8通风机房通风机噪声 9 地面辅助 生产系统 压风机房空气压缩机噪声 综上所述 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 煤尘 化学有毒物质 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 物理因素 噪声 高温 手传振动 3 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现场调查了解到 该矿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主要包括防尘 防毒 及噪声 振动控制措施 分述如下 3 5 1 防尘设施防尘设施 本项目设置的防尘设施主要有 1 井下防尘设施主要是刮板运输机各胶轮车卸煤处设有防尘 喷雾装置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0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2 地面工作场所防尘设施主要是运煤皮带机头安装有喷雾装 置 3 5 2 防毒设施防毒设施 本项目设置的防毒设施主要有 1 井下设有完整的通风系统 矿井选用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矿井通风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2 采掘工作面有一氧化碳 瓦斯浓度检测仪 3 5 3 防噪声 振动控制措施防噪声 振动控制措施 本项目设置的防噪声 振动设施主要有 1 压风机房与压风机司机值班室分开布置 减少噪声接触时 间 2 通风机装有消音器 降低了通风机的噪声 通风机房设置 值班室 减少噪声接触时间 3 4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配备 现场调查了解到 该公司制订有 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 使用管理制度 及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等制度 并建立有劳动 保护用品发放管理台帐 设有专人管理 本矿为工人配发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防尘口罩 工作服 手套 及安全帽等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4 1 检测项目确定检测项目确定 本次检测过程中该矿井无掘进作业面 故未对掘进面进行检测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1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井下未进行打眼放炮 故未对放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打眼 过程中的手传振动进行检测 锅炉房未运行 故未对锅炉运行过程中 产生的煤尘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高温 矽尘及水泵运行时产生的 噪声进行检测 根据企业实际运行情况 本次检测范围包括井下作业场所 3205 炮采作业面 运输及提升系统 中央水泵房 中央变电所 及地面作 业场所 筛分系统 锅炉房 压风机房 通风机房 等 本次的重点检测因素为 粉尘 煤尘 化学有毒物质 一氧化 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及物理因素 噪声 等 4 2 检测检测 测量方法及最低检出浓度测量方法及最低检出浓度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方法及最低检出浓度见表 4 1 物理 因素测量方法及测量范围见表 4 2 表 4 1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方法及最低检测浓度 化学有害因素采样仪器检测方法 最低检出浓 度 mg m3 总尘 0 3 300l 煤尘 定点 呼尘 akfc 92a 矿用 粉尘采样器 gbz t192 1 2007 滤 膜增重法0 03 300l 煤尘 个体 呼尘 akfc 92g 个体 粉尘采样器 gbz t192 2 2007 滤 膜增重法 0 01 960l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沉降尘收集 gbz t192 4 2007 焦 磷酸法 一氧化碳 gxh 3010 3011bf 便 携式红外线分析 器 gbz t 160 28 2004 不 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法 0 1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2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二氧化碳 gxh 3010 3011bf 便 携式红外线分析 器 gbz t 160 28 2004 不 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法 19 6 二氧化氮 fcc 1500d 防爆 大气采样器 gbz t160 29 2004 盐 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0 0158 7 5 l 表 4 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方法及测量范围 物理因素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范围 噪声 hs5660a 型精密 脉冲声级计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 噪声 gbz t189 8 2007 30 0 140 0db a 声级 4 3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 各类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 4 3 至表 4 5 表 4 3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有害物质名称 pc twa mg m3 pc stel m g m3 最大超限 倍数 呼尘2 5 2 煤尘 游离 sio2含量 10 总尘4 2 一氧化碳 非高原 2030 二氧化碳900018000 二氧化氮510 注 该标准引自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2 1 2007 其中 mac 为最高容许浓度 pc twa 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 度 pc stel 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表 4 4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接触限值 db a 备注 5d w 8h d85非稳态噪声计算 8h 等效声级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3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接触时间接触限值 db a 备注 5d w 8h d85计算 8h 等效声级 5d w85计算 40h 等效声级 注 该标准引自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 2010 表 4 5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设计要求 接触时间噪声声级 db a 工效限值 db a 噪声车间观察 值班 室 75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会议室 60 主控室 精密加工室 70 55 注 该标准引自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 2010 4 4 检测点设置原则及检测要求检测点设置原则及检测要求 4 4 1 粉尘检测点位设置原则及采样要求粉尘检测点位设置原则及采样要求 依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 2004 中的要求 检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触地点 尽可能 靠近劳动者 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工作 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 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检测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 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 并作为重点检测点 采样高度为工人 操作时的呼吸带 针对该煤矿炮采工作面的炮工 打眼 支护 清煤等工种接触的 粉尘浓度最高 所以将其选定为重点个体采样对象 各工种的工作内 容见表 4 6 表 4 6 各工种工作内容 工种工作内容 放炮工负责放炮和攉煤 支护工负责支护和攉煤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4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铲车司机清理爆破后工作面煤矸 胶轮车司机运输煤矸 4 4 2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点设置原则及采样要求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点设置原则及采样要求 依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 2004 中的要求 检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触地点 尽可能 靠近劳动者 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工作 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 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 检测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 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 并作为重点检测点 采样高度为工人 操作时的呼吸带 4 4 3 物理因素检测点设置原则物理因素检测点设置原则 依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 200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 8 部分 噪声 gbz t189 8 2007 中的要求 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噪声的测量点进行设置 设置原 则如下 噪声测量点位设置原则 若车间内各处 a 声级差别不大 小于 3 分贝 则只需在车间内选择 1 3 个测点 若车间内各处声级波动较 大 大于 3 分贝 则需按声级大小 将车间分成若干区域 这些区 域必须包括所有劳动者为观察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 活动的地 点和范围 测量时应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的耳朵位置 人离开 4 5 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4 5 1 定点采样化学有毒物质计算定点采样化学有毒物质计算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空气中化学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按下列公式计算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5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式中 twa 空气中有害物质 8h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mg m3 c1 c2 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mg m3 t1 t2 tn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8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 8h 4 5 2 噪声噪声 4 5 2 1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全天等效声级计算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全天等效声级计算 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 n 个时间段 用积分声 级计测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 laeq t 式中 laeq t 全天的等效声级 db a laeq ti 时间段 ti内等效声级 db a t 这些时间段的总时间 h ti i 时间段的时间 h n 总的时间段的个数 4 5 2 2 8h 等效声级 等效声级 lex 8h 的计算 的计算 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 作 8h 的等效声级 计算公式如下 1122 8 nnc tc tc t twa 10 1 101l 1 tiaeq taeq 0 1l adbti t g n i 胶轮车运输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6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式中 lex 8h 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 8h 的等效声级 db a te 实际工作日的工作时 h laeq t 实际工作日的等效声级 db a to 标准工作日时间 8h 4 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 4 6 1 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1 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该煤矿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4 7 粉 尘作业岗位个体采样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结果见表 4 8 粉尘 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见表 4 9 表 4 7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 序号工作场所采样地点 游离二氧化硅 含量 粉尘种类 1 3205 炮采作业 面 打眼工作业位6 9煤尘 表 4 8 粉尘作业岗位个体采样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结果 序号工作场所工种 粉尘 种类 检测结果 mg m3 pc twa mg m3 评价 1炮工呼尘0 762 5合格 2支护工呼尘0 952 5合格 3铲车司机呼尘0 732 5合格 4 3205 炮采面 胶轮车司机呼尘1 462 5合格 8aeq t 0 101 e exhe t llgdb a t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7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序号工作场所工种 粉尘 种类 检测结果 mg m3 pc twa mg m3 评价 5电工呼尘1 622 5合格 表 4 9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 序号 工作场所检测地点粉尘种类 最高浓度 mg m3 pc twa mg m3 超限倍 数计算 结果 超限 倍数 评价 总尘4 441 12合格 1支护工作业位煤尘 呼尘2 762 51 12合格 总尘0 740 22合格 2炮工躲避位位煤尘 呼尘2 332 50 92合格 总尘4 441 12合格 3铲车司机作业位 煤尘 呼尘1 922 50 82合格 总尘16 344 12超标 4 3205 炮采 面 胶轮车司机操作位煤尘 呼尘5 342 52 12超标 总尘21 645 42超标 5刮板机司机操作位煤尘 呼尘5 622 52 22超标 总尘13 443 42超标 6 井下运输 系统 破碎工作业位煤尘 呼尘3 452 51 42合格 总尘11 342 82超标 7主井司机作业位 煤尘 呼尘4 122 51 62合格 总尘4 341 12合格 8 提升系统 驱动机房值班室 煤尘 呼尘1 532 50 62合格 表 4 7 表明 本次对 3205 炮采面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 量进行了测定 依据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2 1 2007 中的规定 3205 炮采面工作场所呼吸带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8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空气中的粉尘均为煤尘 表 4 8 表明 本次对 3205 炮采面的 5 名岗位工进行了粉尘浓度的 个体采样 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工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表 4 9 表明 本次对 3205 炮采面 井下运输系统系统 提升系 统等工作场所共检测粉尘浓度 8 个点位 呼吸性粉尘 8 个 总粉尘 8 个 超限倍数计算结果中 3205 炮采面的胶轮车司机操作位和井下 运输系统系统的刮板机司机操作位 2 个点位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井下运输系统系统的破碎工作 业位和提升系统的主井司机作业位 2 个点位总粉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 结果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点位粉尘浓度超限倍数计算结果均符合职 业接触限值 2 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本次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汇总情况见表 4 10 表 4 10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汇总情况 序号粉尘种类检测数量合格数量超标数量 呼尘 定点 8 个点位6 个点位2个点位 总尘 定点 8 个点位4 个点位4个点位1煤尘 呼尘 个体 5 个岗位5 个岗位0个点位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 该煤矿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中超标点 位主要集中在胶轮车司机 刮板机司机和破碎工作业位 现场调查发 现 铲车往胶轮车卸煤时煤尘飘扬大 刮板机转载点喷雾装置效果不 佳 破煤工作业位正处于胶轮车卸煤口附近煤尘飘扬大且喷雾装置效 果不佳喷雾压力不足 降尘效果不明显 导致井下煤尘浓度超标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19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4 6 2 化学有毒物质化学有毒物质 1 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 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 该煤矿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毒物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结果 见表 4 11 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见表 4 12 表 4 11 工作场所有害作业岗位化学有毒物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结果 序号工作场所岗位 工种化学名称 twa m g m3 pc twa m g m3 评价 1炮工躲避位一氧化碳4 820合格 2铲车司机操作位一氧化碳4 720合格 3 3205 炮采作业 面 胶轮车司机操作位一氧化碳4 820合格 4井下运输系统刮板机司机操作位一氧化碳4 720合格 5炮工躲避位二氧化碳1589 09000合格 6铲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碳1588 89000合格 7 3205 炮采作业 面 胶轮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碳1588 89000合格 8井下运输系统刮板机司机操作位二氧化碳1505 79000合格 9炮工躲避位二氧化氮0 45合格 10铲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氮0 45合格 11 3205 炮采作业 面 胶轮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氮0 45合格 12井下运输系统刮板机司机操作位二氧化氮0 15合格 表 4 12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序号工作场所岗位 工种化学名称 stel m g m3 pc stel m g m3 评价 1炮工躲避位一氧化碳6 430合格 2 3205 炮采作业 面 铲车司机操作位一氧化碳6 330合格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20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序号工作场所岗位 工种化学名称 stel m g m3 pc stel m g m3 评价 3胶轮车司机操作位一氧化碳6 430合格 4井下运输系统刮板机司机操作位一氧化碳6 230合格 5炮工躲避位二氧化碳2118 718000 合格 6铲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碳2118 418000 合格 7 3205 炮采作业 面 胶轮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碳2118 418000 合格 8井下运输系统刮板机司机操作位二氧化碳2007 618000 合格 9炮工躲避位二氧化氮0 510 合格 10铲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氮0 510 合格 11 3205 炮采作业 面 胶轮车司机操作位二氧化氮0 510 合格 12井下运输系统刮板机司机操作位二氧化氮0 210 合格 表 4 11 表明 本次于 3205 炮采作业面 井下运输系统等工作场 所进行了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浓度的检测 根据工作区域 和接触时间 计算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计算结果表明 上述岗位接 触的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符合职业 接触限值 表 4 12 表明 本次于 3205 炮采作业面 井下运输系统等工作场 所进行了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12 个点位 检测结果表明 上述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的短时间接触浓 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2 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本次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汇总情况见表 4 13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报告编号 xxxx 检测 2014 xx 第 21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表 4 13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毒物质浓度检测结果汇总情况表 序号化学有毒物质种类检测数量合格点数超标点数 1一氧化碳4 个点位4 个点位0个点位 2二氧化碳4 个点位4 个点位0个点位 3二氧化氮4 个点位4 个点位0个点位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 该工作场所井下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职业接 触限值 现场调查发现 该公司井下通风系统完善 通风效果良好 有利于化学有毒物质的扩散 4 6 3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4 6 3 1 噪声噪声 1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噪声作业岗位等效声级计算结果见表 4 14 非噪声工作场所噪声 强度测量结果见表 4 15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第 22 页 共 29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表 4 14 工作场所噪声作业岗位等效声级计算结果 序号工作场所岗位 工种工作区域 laeq ti db a ti h laeq te db a te h lex 8h db a 标准限值 db a 评价 1打眼工作业位83 06 2 打眼放炮工 炮工躲避位82 22 82 8882 885合格 3铲车司机铲车司机作业位113 86113 86112 685超标 4 3205 炮采作业 面 胶轮车司机胶轮车司机作业位110 46110 46109 285超标 刮板机司机刮板机司机作业位86 9886 9886 985 超标 5运输系统 破碎工破碎工作业位87 3887 3887 385 超标 6中央水泵房水泵工人巡检位91 62 7中央变电所 电工 工人休息位72 56 84 7884 785合格 8主斜井皮带司机作业位83 74 9 地面运输系统皮带司机 主斜井皮带司机值班室70 74 80 9880 985合格 风机司机作业位87 21 5 10通风机房风机司机 通风机房值班室 70 36 5 80 3880 385合格 压风机房工人巡检位82 50 5 11压风机房巡检工 压风机房值班室74 27 5 75 5875 585合格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第 23 页 共 24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表 4 15 非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 序号 工作场所测量点位场所类别 测量结果 db a 卫生限值 db a 评价 1压风机房压机房工人值班室噪声车间值班室74 2 75合格 2通风机房通风机房工人值班室噪声车间值班室70 3 75合格 3驱动机房 主斜井皮带司机值班室噪声车间值班室70 7 75合格 表 4 14 表明 本次于 3205 炮采作业面 井下运输系统 压风机 房 风机房 绞车房等工作场所共测量噪声强度 14 个点位 分别为 上述区域的炮工 刮板机司机 皮带司机等 11 名岗位操作工接触噪 声的工作场所 其中 3205 炮采作业面的铲车司机 胶轮车司机 刮 板机司机 破碎工 4 个噪声作业岗位 8h 等效声级超标 其余岗位 8h 等效声级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 表 4 15 表明 本次于风机房 压风机房 锅炉房等噪声工作场所 值班室共测量噪声强度 3 个点位 测量结果表明 三个点位均符合卫 生限值 2 测量结果分析与评价 测量结果分析与评价 本次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汇总情况见表 4 16 表 4 16 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汇总情况 序号场所测量数量合格数量超标数量 1噪声场所11 个岗位11 个岗位4 个岗位 2非噪声场所3 个点位3 个点位0 个点位 本次检测结果表明 该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量结果超标岗位主要 集中于 3205 炮采作业面 辅助运输共 4 个噪声作业岗位 8h 等效声级 超标 现场调查发现 3205 炮采作业时 使用的装载机 胶轮车等设 备本底噪声较高且工人直接接触时间较长 导致上述工作场所作业岗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第 24 页 共 24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位 8h 等效声级超标 刮板机司机 破碎工因刮板机其本底噪声较高 造成该区域噪声作业岗位 8h 等效声级超标 企业应为接触高噪声作 业人员配发防噪耳塞或耳罩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噪声对接触人员的健 康影响 5 建议建议 1 本次检测结果中 井下胶轮车司机 刮板机司机和破碎工 作业位等作业点位粉尘浓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 企业应将其作为 重点监护岗位 在作业过程中应加强对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 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与管理 2 井下风流净化水幕的设置 3 转载点处喷雾装置的设置 2 定期对各类防护设施 如喷雾装置喷头进行维护 及时更 换堵塞或损坏喷头 保证井下喷雾正常使用 并且在刮板机转载点加 装喷头 根据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对井下防尘设施进 行改良 并确保工作面通风量 保证井下防护设施防护到位 设备检 维修过程应加强现场管理 及时对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换气 并做好相 应的应急救援准备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佩戴合理有效 的个人防护用品 防尘口罩应选用 n95 级以上 3 企业应参考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 2003 中的要求 在站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或设备醒目位置 设置相关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说明书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 置情况参考表 5 1 表 5 1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说明设置参考 单元工作场所应设置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种类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第 25 页 共 24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单元工作场所应设置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种类 采 掘作业面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当心中毒 当心有毒气体 噪声有害 井下 生产 井下排水泵房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噪声有害 地面 生产 筛分系统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通风机房噪声有害 地面 辅助 压风机房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机修车间 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当心中毒 当心有毒气体 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当心弧光 戴防护镜 井下水处理当心中毒 当心有毒气体 戴防毒口罩 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生活水处理当心中毒 当心有毒气体 戴防毒口罩 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地面变电所穿防护衣 穿防护靴 辅助 工程 锅炉房 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当心中毒 当心有毒气体 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戴防护镜 注意高温 4 建议为压风机房作业人员配备防护耳塞 减小工作场所噪 声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5 企业应当加强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 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 病防治的法律 法规 规章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提高个 人防护意识 在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以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6 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医疗机构定期对接触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 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应符合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 2007 的相关要求 并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建立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7 根据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2012 年国家安全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第 26 页 共 24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47 号令 的规定 企业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 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 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以便及时掌握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 并将检测结果存入企业 职业 卫生档案 以下空白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第 1 页 共 5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附件一附件一 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及周期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及周期 依据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 2007 对本报告中涉 及的主要有害作业的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及周期摘录如下 一 煤尘一 煤尘 包括煤矽尘包括煤矽尘 英文 coaldust including coal silica mixed dust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 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活动性肺结核病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3 慢性间质性肺病 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1 2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吸烟史及咳嗽 咳痰 喘息 胸痛 呼吸困难 气短等症状 可参考附录c 无机粉尘 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 2 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 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alt 心电图 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 胸片 肺功能 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2 1目标疾病 1 职业病 a 煤工尘肺 见gbz70 b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见gbz82 榆阳区方家畔煤矿榆阳区方家畔煤矿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 第 2 页 共 5 页 报告日期 2014 年 7 月 28 日 2 职业禁忌证 同上岗前 2 2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咳嗽 咳痰 胸痛 呼吸困难 也可有喘息 咯血等症状 可参考附录c 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 卷 2 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 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 必检项目 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 心电图 肺功能 b 选检项目 血常规 尿常规 血清alt 2 3健康检查周期 1 劳动者接触煤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3年年1次次 劳动者接触煤尘 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2年年1次次 2 x射线胸片表现为0 作业人员医学观察时间为每年1次 连续观察5 年 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 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 3 煤工尘肺患者每1 2年检查1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6048-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JPEG AI learning-based image coding system - Part 1: Core coding system
- 工会财会知识竞赛试题标准答案
- 醇醚燃料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智能媒体数据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咨询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平板心理健康辅导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眼镜健康监测仪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城市排水工程扬尘治理措施
- 部编版三年级习作:《这儿真美》校园范文
- 部编二下语文第六单元课题研究计划
- 铁路专项病害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10s管理内容和标准
-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
- 组织学技术特殊染色
- 德勤美团-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21.01正式版
- 磁共振成像原理及功能磁共振
- 小学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 我最喜爱的玩具
-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绣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