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 必修3 人教版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 从 无为 到 有为 1 汉初的 无为而治 1 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 表现 采取的政策 3 作用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与民休息 2 汉武帝的 积极有为 1 背景 国力强盛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潜伏危机 的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2 目的 加强 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诸侯国 中央集权 知识点拨 无为而治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是一种 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 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提出1 新儒学的形成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 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 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法家 2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提出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2 为了加强君权 董仲舒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学说 3 为维护统治秩序 董仲舒提出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和仁 义 礼 智 信即 的道德标准 春秋大一统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3 结果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 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并付诸实行 误区警示 1 董仲舒的新儒学并非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全面否定 而是吸取了法家 道家 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糅合而成的新儒学 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 发展与创新 2 道家最早阐述 天人合一 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而董仲舒的 天人合一 是以神为中心 将人神化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 具有神权迷信色彩 三 儒学成为正统1 措施 1 政治方面 汉武帝起用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 任官授爵的标准 儒学家 2 教育方面 从汉武帝时起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汉武帝兴办 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太学 2 影响 1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 儒家思想成为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正统思想 误区警示 汉武帝在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其 独尊儒术 的措施不要误以为全用儒家思想 其中也采取了其他思想学派的主张 如法家的重农抑商 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等 主题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 汉代新儒学的特点 1 新儒学增加了 大一统 思想 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2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思想被新儒学继承 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3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 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 汉代儒学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1 大一统 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 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 2 仁 仁政 及 以德治民 等观点 构成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 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3 仁义 孝道 等观点 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 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3 正确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 大一统 是天地之常理 是符合国家需要的主张 也符合时代潮流 2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纯属唯心主义 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的 3 三纲 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摒弃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抛弃其中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对其美德部分加以弘扬 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 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之 阴为妇而助之 春为父而生之 夏为子而养之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 基义 材料二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 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 故受天之祐 而享鬼神之灵 德施于方外 延及群生也 汉书 董仲舒传 1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 请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提示 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 三纲 思想 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 五常 思想 三纲五常 在汉代以后成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 维护统治秩序 2 结合所学 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 新 在何处 提示 从内容上看 在继承儒家的民本 仁政思想的基础上 又融合其他思想 增加了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大一统 的思想 从特点上看 神学化 官方化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董仲舒的新儒学可以理解为 一统 一独 一目的 主题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 无为而治 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董仲舒新儒学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 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3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上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 提倡儒学 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2 先秦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点 3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 对汉代政治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 大一统 局面 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 对民族精神 思想统一于儒学 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 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儒学以仁义为主 强调人伦关系 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 对学术文化 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对学术 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 另一方面 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对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材料一今子大夫 指董仲舒 既已著大道之极 陈治乱之端矣 其悉之究之 孰之复之 汉武帝材料二建元五年 公元前136年 置五经博士 班固 汉书 武帝纪 材料三臣愿陛下兴太学 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士 班固 汉书 董仲舒传 1 材料一体现了汉武帝的什么观点 并指出其原因 提示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新儒学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有什么影响 提示 公元前136年 汉武帝正式规定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为 五经 并设立研究 传播五经的教官 称之为 博士 影响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法定的教材 标志着从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