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归纳和综合比较的方法,借助计算机 技术,对战国中山国文字材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我们从可见的中山国以“平山三 器”、“兆域图铜版一为代表的有铭器物中,整理出5 5 2 个不重复单字,并对单字的 异写、异构现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类及描写。单字中,有5 4 4 个按其构形理据予 以拆分,对字形拆分得到的构形元素的功能、组合模式及层次等多项构形属性进行 了探讨。最后,通过与其他历史层面的汉字构形系统的比较研究,分析并归纳了中 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的系统性及特点。经过对所见全部中山国文字的考察,我们发现: 作为特定历史平面的汉字用字体系,其文字构形具有系统性,且已经比较严密,但 尚未完全成熟;中山国文字作为战国文字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汉字发展史的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中山国文字研究的立足点战国文字分 国断代系统性研究;说明了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的意义、可行性;明确了研究 的工作方法及程序,总结了前贤对此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研究的起点。第二章描写 了中山国文字的两种字际关系异写字和异构字,并分类归纳其特点。第三章, 描写、分析了中山国文字的构形元素,包括形素与形位、构件及其功能。第四章, 探讨了中山国文字的组合结构及层次、功能模式的特点。第五章,通过与汉字发展 史上其他阶段的汉字构形系统相比较,归纳了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并对其在 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作出了推测。 论文后附中山国文字基础构件表及中山国文字字形表。 关键词:战国文字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构形元素装饰构件 1 1 1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i sb a s e d0 n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t h e o r y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w i t ht h eh e l po f t h ec o m p u t e rt e c h n o l o g y , w ea p p l ys u m m a r i z e da n di n t e g r a t e dc o m p a r i s o nm e t h o d st o t h es y s t e m i z a t i o na n df u r t h e rs t u d yo f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i nt h ef i r s tp l a c e , w ee x t r a c t5 5 2s e p a r a t ec h a r a c t e r sf r o m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t h e u n e a r t h e da r t i f a c t sw h i c h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t h r e ea r t i f a c t so fp i n g s h a na n dt h eb r o n z e m 印t h e nw ec a r r yo u t d e t a i l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w op r o m i n e n t p h e n o m e n a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w h i c ha r e c a l l e dd i v e r s ew a y so fw r i t i n ga n dd i v e r s e s t r u c t u r e s s e c o n d l y , a m o n gt h e5 5 2s e p a r a t ec h a r a c t e r s , w es e l e c t5 4 4c h a r a c t e r st od o t h ec h a r a c t e rs p l i t t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s 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e l e m e n t sf u n c t i o n s ,t o g e t h e rw i t h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p a t t e r n s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p l i e s , w h i c ha r e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s p l i t t i n g ,p u t t i n gt h ed i s c u s s i o ni n t oad e t a i l e dw a y a tl a s t , i n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l lo t h e r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s t e m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w ea n a l y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s t e mo ft h e 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a f t e rt h ed e e p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b o u ta l lt h eu n e a r t h e d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 w ed i s c o v e rt h a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i sa l r e a d yh a sq u i t es t r i c ts y s t e m a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u tn o tc o m p l e t e l ym a t u r e a so n ep a r to f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c h a r a c t e r s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a r ei n a l i e n a b l ep a r to ft h e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h i s t o r y t h e r ea r ef i v ec h a p t e r s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c h a p t e ro n ei sas u m m a r y ,i te x p o u n d st h e f o o t h o l do ft h et h e s i s ,w h i c ha r ct h es u b - c o u n t r ys y s t e m a t i c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t h e s y n c h r o n i cs t u d y w h i l ee x p l a i n i n g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o f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s t e mo f 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c h a p t e ro n eh a sa l s om a d et h em e t h o d sa n dt h e p r o c e d u r e so fo u rw o r kc l e a r f o rt h el a s tp a r to fc h a p t e ro n e , w es u m m a r i z et h e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b o u tt h es t u d yo f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a so u rb e g i n n i n g i na d d i t i o nt og i v i n gd e s c r i p t i o n sa b o u tt w oi m p o r t a n t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e t w e e nt h e s e p a r a t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w h i c hc a l l e dd i v e r s ew a y so fw r i t i n ga n d d i v e r s es t r u c t u r e s ,t h ec h a p t e rt w oa l s om a k e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 so f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c l a s s i f y i n gt h e mi n t og r o u p s t h e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a n a l y s i sa b o u t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e l e m e n t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 i v 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w h i c hc o n s i s t so f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u n i t sa n dc o m p o n e n t sw i t ht h e r ef u n c t i o n s t h ec h a p t e rf o u rd e a l sw i t h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sa n di t sp l i e s ,a n dt h e n d e s c r i b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f u n c t i o n a lm o d e so f 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i n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o t h e r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s t e m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 , t h ec h a p t e rf i v e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s y s t e mo f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a c c o r d i n gt o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s t u d yw o h a v em a d ea b o v e , w ec a l ls u l i n i s c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o f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s t e m a f t e rt h et e x t , t h e r ea 陀t w ot a b l e sc a l l e dd e c o r a t i o nc o m p o n e n t st a b l ea n d c h a r a c t e rp a t t e r nt a b l eo ft h e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sc h a r a c t e r s k e yw o r d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p e r i o do fw a r r i n gs t a t e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 z h o n g s h a ns t a t e ,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s y s t e m , c o n f i g u r a 五o n e l e m e n t s , d e c o r a t i o n c o m p o n e n t s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溯尸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占呵 拆 狮 名j猁月 确尹稀呼 d y f蝴障 导夕捌哆 侈汐 翊 彭队 7 z 7 : 日 ) 钔 签月 者 l 1 倒年 做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与理论依据 一、选题意义 1 战国文字研究的重要意义 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 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 由于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汉字应用范围扩大,形体比 前代整饬的春秋金文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文字之间、各种不同品类文字之间形体 差异极大,“文字异形”现象普遍,以国为单位呈现出各种不同风貌,加之同音假借 的普遍使用,给汉字的释读增加了难度;且存世和出土材料多分散,与西周春秋金 文相比,鸿篇巨制较少,历代学者多不重视,影响到战国文字的系统性研究。新中 国成立以后,楚简等重要新材料的发现,引起研究者极大关注,战国文字的分类释 读有了长足进展。借力于考古发现,战国文字从金石学的附庸中独立出来,作为古 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与甲骨文、金文鼎立的新兴学科,有了自己独立的学 科地位,和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并称为汉语古文字的三大发展阶段,其重要研 究价值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 对战国文字的研究,从文字学角度来讲,可以为古文字在这一过渡阶段的发展 演变过程提供佐证,使古文字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总结更完善,发展演变脉络的系统 性描摹更清晰;对考古学、书法学的领域拓展也有很大帮助。 2 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 2 0 世纪以后,随着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增多,在文字考释之外,研究者对战国文 字的研究方法也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由传统的按书写载体分类研究转向更科学的 横向分国和纵向断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反映了文字本身共时的地域 特征,也同时兼顾到文字发展演变的轨迹,更趋严谨科学,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为战国文字系统性研究提供了可能。 何琳仪先生立足于“一则这些国家文字的结构和风格都比较接近,- 贝, f l 是因为 某些品类文字,诸如传世古玺、石器等文字,也不便于确切地归属于某国州l 】将中 山国文字归为晋系文字;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认为中山国文字具有诸多独 创字体,且与楚系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颇有渊源,将其定位为独立的文字体系来 考察;蒋诗堂战国文字域别特点考察的原则之探讨认为中山国介于燕、晋、齐 之间,文字材料及字数都比较丰富,可比性较强,认为应以单列为佳。参考前贤观 点,结合对中山国文字的考察,我们认为中山国文字除了与三晋文字有相似之处外, 从笔画到构件到文字结构,从构形到字体风格乃至用字都有其独特风格,将它定位 为独立的国别文字研究在战国文字分域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找到较为确定的依据,可 以做更细致的描述和研究。 纵向断代方面,借力于考古研究,中山国文字的断代基本明确,代表较为有效、 一致的时间范围。文字最富的“平山三器 ( 中山王謦鼎、中山王罾壶、胤嗣耔盗壶) , 其作器具体年份虽有争议( 大鼎、方壶一说作于公元前3 1 4 年,一说作于前3 1 0 年) , 但大体定于前3 1 4 年到前3 0 6 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文字材料方面,主要依据张守中中山王罾器文字编,书中收录有铭中山王罾 器1 1 8 件,( 铜器9 0 件,玉器2 6 件,木器2 件) ,文字凡2 4 5 8 字,分编为不重复的 单字5 0 5 字,合文1 3 例,存疑字1 9 字。在中山国各种品类的文字中,特别重要的 是四例长篇铜器铭文,大鼎( 中山王罾鼎) 7 7 行4 6 9 字,重文1 0 ,合文2 、方壶( 中 山王罾壶) 4 0 行4 5 0 字,重文3 ,合文1 、圆壶( 胤嗣耔盗壶) 5 9 行1 8 2 字,重文 5 ,另有圈足文1 行2 2 字、兆域图铜版4 8 4 字,这四篇铭文“文字之富,不但在战 国文字中难寻其匹,即便置于所有古文字资料中亦堪称皇皇巨制 【2 】,为单一国别 文字研究提供了主要文字条件。石器文字有中山侯钺1 6 字、守丘刻石1 9 字,还有 少量玉器文字、陶器文字、漆器文字、木器文字,品类可谓丰富,为全面考察中山 国文字提供了条件。罗福颐、张政娘、商承祚、朱德熙裘锡圭、赵诚、于豪亮、李 学勤李零、何琳仪、黄盛璋等各家考释文章相继发表,除了少数几字如“震”尚 有争议外,铭文基本可以释读。前贤的考释,为本文正确把握单字的形、音、义, 归纳、整理中山国文字的单字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构形系统奠定了基础。 分域断代研究战国中山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对系统中的构件及其功能、平面形 2 体组合关系和结构组织层次、构形表义关系模式的特点进行归纳。然后,通过与共 时和历时层面其他汉字构形系统各项构形属性的比较,考察各系统间的差异,以期 揭示这一特定地域、特定历史阶段汉字构形系统的特点,为战国文字乃至整个古文 字的分类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二、理论依据 本文以汉字构形学理论为指导。汉字构形学理论认为,汉字本体的研究必须以 形为中心,而且必须在个体考证的基础上探讨其总体规律。传统文字学在研究上以 形附属于义着重个体而忽略总体的习惯,无形之中成为这种本体研究的障碍。加之 历代字书很少区分字形的历史层面,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一批经过整理的系统字料 对于汉字发展史的构建很有必要。本文正是立足于共时层面上汉字的本体研究,通 过系统整理中山国文字的字料,准备在个体字符的构形属性的基础上,探讨其构形 系统的总体特点。 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种被社会刨建叉被社会共同使用的记录语言的符 号,在构形上必然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在共时历史层面上的汉字总体应当有自 己的构形元素,这些元素应当有自己的组合层次与组合模式,因而,汉字的个体字 符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散乱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内部呈有序性的符号系统。对 个体字符的考据只有在整个系统中找到它应有的位置后,这种考据才能被认为是可 信的和合理的。只有在弄清个体字符形体变化的基础上,考查出汉字构形系统的总 体演变规律,并且对这种演变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作出符合历史的解释,才能对 汉字史上这个历史层面的汉字系统有较深入的把握。汉字构形学应当为各个历史层 面上汉字构形系统的描写和历时层面上汉字构形不同系统的比较服务,为之建立基 础的理论与可操作的方法。描写是解释的前提,比较又是探讨演变规律的必要条件。 汉字构形学理论的建立,使汉字学与汉字史都进一步科学化。【,】 该理论在王宁先生的汉字构形学讲座、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等文 章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并且在郑振峰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罗卫东春秋金文 构形系统研究、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赵学清战国东方五国文 字构形系统研究、李国英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研究、王贵元马王堆帛书构形系 统研究、洪映熙居延汉简构形系统研究、刘延玲魏晋行书构形研究、齐元涛 ( 说文) 小篆构形系统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测查等一系列著述中加以运用,通过对 汉字构形的断代描述,初步完成了汉字构形史的描写。 第二节研究方法与工作程序 一、研究方法 1 以个体字符的构形分析为出发点,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中山国文字构形系 统的特点。 根据构字意图把每个单字按层次拆分至基础构形元素,并从中找出参构文字的 构件之间、构件与整字、单字与单字的关系,然后通过与其他古文字的构形系统进 行比较和总体分析,归纳出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 2 利用计算机进行量化统计 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整理、测查数量繁多的古文字提供了便利。用计算机 对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各项属性作出准确的量化统计,可以为构形系统的分析提供 可靠的依据。 二、工作程序 1 确定材料范围 本文主要参考张守中 中山王器器文字编中收录的中山国文字,除了正编收 录的单字、合文、存疑字外,还考察并收录了此书附录所载的守丘刻石和正编中不 载的其他杂器文字。本文收录的文字形体与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晋系文字条 目下所收中山国文字印证,以避免错漏。 2 单字字样的整理 文本文字中每一个具有记词功能的自然书写单位叫作字样。字样整理是对所提 取的全部不重复单字字样进行认同别异,包括异写字组的类聚与主形的确立、异构 字的类聚及整理等等,然后将字样整理的结果依一定顺序录入计算机。 3 字形拆分与构形分析 字形的拆分是将搜集整理的中山国文字单字字样依其构形理据进行拆分,归纳 出基本构形元素,并制成基础构件表。然后,利用计算机对构形系统各项属性进行 量化统计与分析,包括构件的功能、组合样式和结构层次、构形模式。 4 4 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的特点分析、总结 在全面整理、归纳中山国文字单字字样及描写其字际关系后,分析形位、构件 及构件组合层次、模式的特点,并结合甲骨文、春秋金文、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战 国楚国简帛文字、小篆等古文字进行历时与共时的比较,从中发现并分析构形系统 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并据此对文字系统的地位进行推测。 第三节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战国文字“分域断代研究现状 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内,齐、燕、韩、赵、魏、 楚、秦等国曾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 【4 】中山国文字属于战国中晚期。将中山国文字作为国别文字单独研究,是战国文字 分域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2 0 世纪以后,随着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增多,在文字考释之外,研究者对战国文 字的研究方法也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由按传统的书写载体分类研究转向更科学的 横向分国与纵向断代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反映了文字本身共时的地域特 征,也同时兼顾到文字发展演变的轨迹,更趋严谨科学,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为 战国文字系统性研究提供了可能。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对部分战国铜器铭文,由纵横两个方面予以定点: 首先按国别分域,再按时代分期,奠定了战国铜器铭文断代和分域的基础。李学勤 战国题铭概述把战国文字按国别分为齐国、燕国、三晋、两周、楚国、秦国六 部分并分国介绍文字特点。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立足于文字自身的点画、结构、 款式、风格诸方面的特点,考察了可见的战国文字资料,辨明了文字的国别和年代。 她借鉴李学勤先生对文字资料横向分国的观点,将战国文字按地区分为齐系、燕系、 晋系、楚系、秦系等五系,各系内部按不同品类文字的特点分小类介绍。她的著作 成为近几年战国文字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曹锦炎古玺通论中借鉴王国维、唐 兰、裘锡圭将战国文字分为东土六国和西土秦系两域的分类法,将战国文字先划分 东西两区,再根据文字的具体国别和地区分为齐、燕、晋、楚、秦五系。他按照文 字所属地域的范围大小,分国、分系乃至分东西两区对比考察。这种分类法为赵学 清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所借鉴,他将战国东方齐、燕、韩、赵、魏 五国文字,分为齐、燕、晋三系,分系研究文字个体字符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把 五国文字构形系统作为整体与楚系文字与秦系文字构形系统比较,得出战国东方五 国文字与楚系、秦系文字构形系统具有一致性的结论。 近年来分域研究具体国别或系的字形特点的成果有:睡虎地秦简文字形体的特 点( 黄文杰中山大学学报1 9 9 4 年0 2 期) 、齐地文字简论( 张英基山东理工大 学学报1 9 9 9 年0 2 期) 郭店楚简文字研究( 张静安徽大学2 0 0 2 年) 、战国中山 国文字研究( 王颖华东师范大学2 0 0 5 ) 、战国燕系文字地域特征研究( 彭吉思华 南师范大学2 0 0 7 ) 。对楚、秦、晋三大系文字研究也有专论:王军楚系文字形体 研究、陈昭容秦系文字研究、李蕊战国晋系文字资料地域特征研究。 蒋诗堂战国文字域别特点考察的原则之探讨,从原则和方法上对战国文字分 域研究问题提出了几条深富启发性的意见:客观原则、文字学目的原则、本体原则、 代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本质层次原则,对分域考察战国文字的断代特征很有帮 助。 二、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现状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被包夹于“万乘大国一的燕、赵之间,是 军事地位显要的“千乘之国 。其王享国日浅,前后约2 0 0 年,除了战国策中山 策中记录有几个时代不明且互不相连的故事以外,史籍记载零散,学界对其族属、 兴起和发展过程、国王世系等均有争议。 1 9 7 4 1 9 7 8 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国故都灵寿城 遗址发掘了两座大墓,出土了大量有铭器物,包括铜器、玉器、陶器、木器、漆器 等。其中,“平山三器 和“兆域图”等四件带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显示墓主是战国 中山王臀,弥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同时,这几件重器会同本次及以后零星发现的 其他品类的有铭器物,成为系统性研究中山国文字的重要资料。 近年来学界对中山国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平山三器 文字的隶定与考 释方面,成果颇丰,对文字资料的系统性整理和文字的系统性研究方面成果较少, 下文分四方面介绍: 第一类:文字隶定与考释。 6 自罾墓发掘以来,文字学界对中山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山三器”等重器 的铭文释读方面,著述颇丰,见解精当,铭文文意基本畅通,文字隶定除了少数几 个字如震( 方壶) 尚存争议外,各家观点基本可以统一。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朱 德熙摊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张政娘中山王罾壶及鼎铭考 释、中山王胤嗣耔盗壶释文,于豪亮中山三器铭文考释,商承祚中山王罾鼎、 壶铭文刍议、中山王罾方壶及耔盗壶三器铭文考释会同篇前言,赵诚中山壶、 中山鼎铭文试释,罗福颐中山王墓鼎壶铭文小考,黄盛璋中山国铭刻在古文 字、语言学上若干研究,杜通松中山王墓出土铜器铭文今译,陈邦怀中山国 文字研究,何琳仪中山王器考释拾遗等。在古文字学专书中,也有学者对三器 中的方壶铭文进行了集中考释,如刘翔等编著的商周古文字读本、高明中国古 文字学通论。除了上述大陆学者的文章,台湾学者对此问题也有著述,如朱歧祥中 山国古史彝铭考、蔡哲茂平山三器铭文集释。 对守丘刻石、玉器等石器文字考释的文章尚不多见,全文探讨的主要有黄盛璋 平山战国中山石刻初步研究,林杰、马涛中山国玉卜卜辞试释,部分涉及的 有徐宝贵古文字研究六则中的第一部分玉石文,释出中山两块虎形玉饰上的“吉 之玉,麻( 靡) 不畏和“吉少( 小) 玉,麻( 靡) 不畏”中存疑的麻、畏、少三 字。 众家学者对中山国文字,特别是“平山三器”的精到的考释,除了为我们提供 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文字隶定、考释成果,他们科学的古文字考释方法也能从中窥见 一二。 第二类:文字资料汇集与整理。 这方面的成果应首推1 9 8 1 年张守中 中山王黪器文字编,他以古文字学者的 敏锐眼光,吸收了众家文字考释成果,对大部分文字皆有准确的隶定和释文,同时 也提出了不少阙疑之处以便深入探讨。其书收录文字凡2 4 5 8 字,分编为单字5 0 5 字,合文1 3 例,存疑字1 9 字,每字下标明出处并统计出现次数,是对中山国文字 系统性整理的最详备的文字汇编。何琳仪先生将中山国文字作为晋系文字的一部分, 在其大作战国文字通论第三章第四节作了集中介绍。文章按书写载体的材质分 7 为铜器文字、兵器文字、货币文字、石器文字、陶器文字、木器文字、漆器文字七 类,偏于对铭文、器物形制等作综合文化上的介绍,文字的探讨稍嫌简略;第二章 “战国文字与传钞古文 ,中山国文字作为战国六国文字的一部分,与籀文、说文古 文、三体石经、汗简、古文四声韵等传钞古文作字形结构上的比较,第四章“战国 文字形体演变一中,将中山国文字做同域为辅、异域为主的比较,归纳出战国文字 形体演变的几条规律简化、繁化、异化、同化、特殊符号,处处显示出作者的 真知灼见,对中山国典型个体文字研究很有帮助,但于文字系统研究来说,材料失 之零散,需要归纳。 第三类:“平山三器”文字形体研究。 殷宏雁中山三器文字形体研究,将具有典型性的“平山三器”的礼器文字与 传钞古文、战国古文字典中字形做历时比较,考察其简化、繁化、异化、同化、特 殊符号的使用等五方面的规律及其表现,不失为代表性研究的一种可行的尝试。 第四类:系统性研究。 目前可见的系统性研究中山文字的文章只有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文章 立足于分国断代研究,综合考察了中山国文字的构形特点、书体风格、历史地位, 集释各重器铭文,整理出了中山国文字的隶定字形5 3 9 字,并附鲜虞与中山国历史 民族和文化背景的研究成果,为本文从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方面更清晰准确地把握 文字总体风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 对于文字的构形特点,文章针这一特定区域、特定时代的中山文字,将其分为 三部分六点来描述:繁化、替换、简化。考虑到中山国文字增繁比例较大,与当时 尚简的战国文字的总体风貌有一定差异,繁化分列为添加形符( 义符) 、添加声符、 添加饰笔;替换分列为更换形符、更换声符;简化指删减部分形体或笔画。作者收 集了大量同域、异域的文字材料作为比较对象,用详实的例证,对其域别构形特点 作了精当的总结归纳,成绩斐然。但这种比较未划分其共时和历时层面,对断代的 字形结构特征的把握,本文拟在其基础上与春秋金文、小篆等文字做历时比较换角 度考察:偏于对于个体字形的比较,重点考察了一百多个新造字,对单字的构形特 点及文字系统的构形表义关系模式和结构组织层次等未做系统性的解说。 总之,对于中山国文字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字考释、铭文内容阐释及有关的器 物形制、历史文化方面,从汉字本体角度对其字形结构、功能及演变规律进行系统 整理与研究工作还比较缺乏,特别是穷尽性的考察、系统性地对文字材料做出整理 与构形分析更几乎是空白。前贤所做的工作,都是本课题研究的可资借鉴的宝贵资 料,本文拟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 9 第二章中山国文字单字字样整理与分析 中山国文字断代基本明确。对其年代的界定,依照文字最富的“平山三器”和 “兆域图 ,作器年代大体可定于公元前3 1 4 年到公元前3 0 6 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 从汉字发展史的角度,为我们将中山国文字看作共时平面上封闭的汉字系统提供了 依据。 把中山国文字视为共时平面的封闭的汉字系统,这一系统具体存在形式是实际 文本中使用的大量单字和少数合文。中山国文字的书写载体品类较多,包括铜器、 石器、玉器、木条、陶器、漆器等,书写方式刻、铸、墨书等,书写者的个人风格 相异,因此,同字异形、同词异字等现象多有出现。 对这个共时平面上的汉字构形系统进行描写,第一步工作是进行字样的归纳。 字样是指对文本中具有记词( 或语素) 功能的自然书写( 或刻、铸) 单位予以归纳 而得到的字的样式。归纳中山国文字字样,首先从实际文本( 平山三器、兆域图等 器物的刻、铸的铭文) 中提取单字,进行认同别异,即辨别相同、相异字样,对重 出字形去重,对相异字样进行整理、类聚,然后,对整理出的不重复的单字字样按 一定顺序排列,为进一步的构形系统的描写、分析提供可供操作的材料。 第一节异写字 “异写字是职能相同的同一个字,因写法不同而形成的异形 。【5 】职能相同,是 记词职能相同,即字的音、义相同,在任何语境下都能互换。职能相同是讨论汉字 本体属性构形属性异同的前提。 “汉字的构形属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构件组合的动态特点;层级 数和各级构件;各级构件及其功能;构件的组合样式( 置向、相对位置、接合 方式) ;构形模式;布局图式。 【6 】因此,单字的认同别异,其各个构形属性的 异同应成为主要的参照标准。 参考以上观点,结合中山国文字构形特点,我们认为:异写字是音、义相同, 仅在书写上有细微差异的一组字,是同一个字因写法不同而形成的异形。它们之间 的差异只在笔画层次或不改变构意的构件层次上 1 0 一、异写字的主要类型 1 在笔画层次上有差异的异写字: ( 1 ) 笔画形态上有差异的异写,包括笔形的锐利与端方、笔画交接方式、笔画疏 密、连断。 笔形的锐利圆转与厚重端方: 十:大鼎+ 神兽,东库:三六+ 神兽,西库:五九十帐橛,东库:三九之三 卡帐杆母扣,车马坑:三零甲银泡饰f 圆壶,西库:一九。扁壶,东库:一四中帐杆母扣,车马坑:三零甲银泡饰f 圆壶,西库:一九o 扁壶,东库:一四 l 方壶,东库:一零锤 山:山大鼎山中山侯钺 王:工大鼎王兆域图纛架 君:用大鼎扁框架玉板,西库:三七七 夕大鼎严兆域图少追西库一五九卑中山侯钹 天大鼎交撇钺 f 大鼎f 玉瑰醣二二五 多大鼎岁兆域图方兆域图 龈 出 l 大鼎彬1 一兆域图 刁: :火鼎哆釜兆域图乡专玉珩多玉片 大大鼎六兆域图 工女晶i 神兽东麾:石工神兽。西库石t - 银洵饰 子 天 下 方 若 行 大 工 工,升鼎,西库:五【勺,西库:三一工鸟柱盆 鲜:薪圆壶孵银泡饰 疾:j 9 c 方壶赝中山侯钺 吉:占大鼎专玉饰西库三五七告玉饰,西库三五九 公:各施舍虢醣三五七 i i :t 儿卜兆域图_ 乇鬯圆壶西库:一九七也盍东库:一六 又:式大鼎汴嬲图司琉璃啦 身:辛大鼎辛方壶 明:蚕大鼎习圆壶 把代施健圆壶 笔形的锐利圆转、厚重端方的区别,主要原因在于文字的书写方式刻写、铸造、 墨书的差异。以“平山三器 为代表的刻写的文字,笔形纤细锐利,起笔收笔圆转 轻盈;兆域图、中山侯钺、神兽等为代表的铸造的文字及以各种玉器为代表的墨书 文字,笔形厚重端方,起笔收笔钝重雍容。笔形的差别清晰可辨,是构成以上多组 异写字的最主要原因。 笔形总体相近,笔画末端的卷曲与平直的细微差异,也构成异写。主要原因是 不同书写者的不同书写习惯,加之刻、铸、墨书等书写方式不同,除了笔形的锐利、 端方的不同外,对笔画末端的曲直处理便有不同。如“又”字在大鼎( 刻写) 和“兆 域图 ( 铸造) 、玉饰( 墨书) 中的饰笔,一卷曲一平直,分别作文、斗、司。 1 2 的美术功能,笔画末端卷曲,美观大方,举两例说明:j 大鼎( 明) 的构件o( 月) 。1胄 勺 与健方壶( 祀) 的构件t ( 巳) 的装饰笔画末端皆与圆壶的平直相异。有时,即使同 一书写者,在刻写不同器物时运笔也会稍有不同,如i 大鼎( 身) 和i 方壶( 身) , 拿鸯 装饰笔画末端一曲一直。 笔画的交接方式: 中:中大鼎卡艄图尹钺 之:坚大鼎k 壶业兆域图逻帐橛,东库:三九之一 s 帐橛,东库:三九之二业矗饰,西库:三五九 聒:坦大鼎留人鼎 髭:杖鼎翟兆域图趣兆域图 罘: 大鼎命撇钺 叮 乏:吣方壶 文: 啬: 眠: 兆域图 六施处珠礁一九三 寺嘲股春乱瑚坑:三二之二粤悃壶 专盂,椭一六答盂。椭七鸯圆壶,西库一九管盂,东库:一六名卜盂。东库:七虿圆壶,西库:一九 霉早 i 兆域图i 兆域图 1 3 施:酱牛俐。二四当虎饼三 颧施东库:一零当方壶,椭一 笔画间的交接方式不同,主要表现为各类平、直、曲、顺的笔画间交接点的位 置的不同。依笔画交接点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三类:笔画相接、相离、相交。 例如:大鼎铭文中“聒,字的二个异写字样“坦 、。岳,构件“日,中间与 外围笔画相接的横笔,或作圆点,与外围笔画相离,分别作守与曰形;构件“目 的笔画交接方式较为多变,有两类六种,一类在半包围结构的下部,“施 字的异写 字组中,分别作9 、田、吉形,或为中间两横笔相离,共同与外围笔画相接作9 形, 或为中间一横笔与竖笔相交,共同与外围笔画相接作口形,与“田 同形,或为中 上 间一横笔与外围笔画相接,上有相交的一横笔竖笔,作弓形,多类本国文字圆( 古, 中间横笔为饰笔) ,9 形为后世文字所继承;一类在上下结构的上部,如“罘”、“眠 二字的异写字组中,作、企、血、国,分别是相离、相接的弧形竖笔与外 围笔画相接作血、形,内部与斜笔相接的竖笔,共同与外围笔画相接,作a , 内部弧形横笔与竖笔相交,作由。形演变为后世的“叫 形,相对前一类作“目 形的直笔,多作弧笔的后一类保留有更多的象形意味。 究其原因,除了不同书写者的不同书写习惯外,多数铭文少、重实用功能的杂 器,与“平山三器 、“兆域图等刻、铸有长篇铭文的重要礼器谨严的字体相比, 文字书写相对草率,随意性强,笔画的交接方式多变。如“之”字的异写字组:“之玢 字在大鼎与圆壶、“兆域图”中的笔画交接方式相近,大鼎字形的右上角的撇笔与一 个弧形竖笔相接,作“坚 ,圆壶、兆域图的字形作。竖、业 ,撇笔与两个弧 形竖笔一相交一相接作“叟、业 ,与大鼎有细微差别;帐橛、玉饰等杂器的字 形作“叟 、“业”,或两竖笔只有一笔与下横笔相接,作“望 ,或三竖笔之 间相离,都与下横笔相接,作“业”。 1 4 笔画的疏密、连断 一= : = : 三:= 大鼎= 兆域图2 2 提练圆壶一帐杆母扣。车马坑:三零 帐杆子扣,车马坑:三之九 _ 三:= 兆域图= = 圆壶圈足文 一帐杆母扣,车马坑:三零 = := 圆壶,东库:七一盂,东库:一六 一一 = 一 二二: 一兆域图一圆壶,西库:一七 圆壶,西库:一九一盍,东库:一六 一帐杆母扣,车马坑:- - 零2 _ 七 昔:蓄大鼎爸圆壶 而:丽大鼎麻大鼎丽圆壶 臣:色大鼎乏圆壶 至:壬大鼎蔓兆域图 告:岩施蚩圆壶 平:爹玉板娈兆域图 初:莉鸟柱盆蠡夕扁壶 东库五 笔画的疏朗、细密的不同,书写方式的差异是主要原因。刻写的字,笔画一般 较为细密,铸字和墨书,笔画间距较疏朗。所举例证,多有涉及此点,不一一 详述,仅举几例数字“量”、“三 、“二以作说明。 不同书写者对竖笔与横笔、弧笔的连接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外观上表现为笔 1 5 形,作“蓄,与圆壶作“爸一异、;“至一字竖笔穿过弧笔延伸至与横笔相交, 作“壬伯铫域图 作“蔓一异。 ( 2 ) 笔画数量的增减构成的异写,包括装饰笔画( 饰笔) 的添加与否、笔画的省 减: 加减饰笔: 中山国文字的饰笔包括饰点、横笔、曲笔等几种。 加减饰点: 民:彳方壶罗圆壶 灵:寄大鼎胥大鼎 考:爽大鼎爽大鼎 加减横笔饰笔: 邦:慑鼎龄施拭撇钺 丌二 丌:圆壶l 兆域图 正:5 兆域图占衡帽枣金泡饰主室四二 定:愈大鼎a 施 不:不大鼎下大鼎平艄图斧确醣一 崭:靡大鼎麻方壶 1 6 钣:撼施厕圆壶 黍黎 马:圆壶i 圆壶 以“平山三器 为代表的中山国礼器文字,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对文字的美术 功能十分重视,饰点、横笔、曲笔等饰笔和装饰构件( - f 文讨论) 的添加,使文字 字形布局均衡、美观。 笔画省减: 隹:产大鼎产圆壶 胍千大鼎鱼兆域图 擎:半大鼎半圆壶 道:;适大鼎j 、要圆壶 w 爷堂 事:大鼎弋兆域图 舾:扣方壶 孙。 所: 痞 嬲图圈捌石 罗方壶冤兆域图压帐杆母扣,车马坑:三零之二詹帐杆母扣,车马坑:三零之一 舞扁壶,觯四声鸟柱盆 厉施厥棚壶既施桶一零 冢:孰壶罗酝椭七罗赋醉一九多盂,椭一七 两神兽,东库:三五 1 7 竣:宝一股鼍臁五錾棚壶奠悯懈:三 覃 二- 帐杆母扣,车马坑:三二之三 差善釜 唐:序帐橛,东库:三九之三虎,东库:二三庭牛,东库:二四 茬帐橛,东库:三九之一髦犀,东库:二二帐橛,东库:三九之二 哉:酞帐橛,东库:三九之二歇帐橛东库:三九之三歌帐橛,东库:二二 甓虎,样二三飘帐橛,椭三九之一哥牛,东库二四 虎:复确西照一轰瑞醉一茭确醉三五二 痨:嚏神兽,东库:三五犍神兽,东库三五磕圆壶,西库:一七 癯方案歪孟,东库:一七 笔画的省减,主要见于小圆壶、小鼎等杂器文字。与“平山三器”等礼器文字 的谨严相比,杂器文字多刻、书随意,笔画的省减便处处可见。如上举“所”字的 异写字组:“厉,、“厥呖铺件竹的笔画省减轨迹喝“阡,一 一“人一“一。其他杂器文字间对比,异写字多,且笔画省减规律不明显, 随意性较大,如:“揉 、“冢 、“竣 、“唐 、“哉 、“痨 等。 刻、铸等书写方式的不同及书写者的不同,对同一字的笔画的繁简处理不同也 有一定影响。如“事 、“舾”两字,“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