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PPT带传动.ppt_第1页
教学PPT带传动.ppt_第2页
教学PPT带传动.ppt_第3页
教学PPT带传动.ppt_第4页
教学PPT带传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带传动 8 1概述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 5v带传动的张紧 安装与防护 8 4v带轮的设计 8带传动 带传动是利用中间挠性件传递运动和动力 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 成本低廉 能够缓冲吸振 适合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缺点是外廓尺寸较大 挠性件磨损较大 寿命较低 图8 1带传动 8 1概述 8 1概述 1 带传动的类型 带传动根据带的类型区分为平带 v型带 圆带 同步齿形带 如图8 4所示 或区分为摩擦型传动与啮合型传动 同步齿形带传动 图8 4带传动的类型 1 带传动的类型 8 1概述 图8 4f1带传动的类型 平带传动 适合用于大中心距的传动 平带传动 也适合做反向传动 8 1概述 图8 4f2带传动的类型 1 带传动的类型 v带的类型 8 1概述 1 带传动的类型 图8 4f3带传动的类型 8 1概述 1 带传动的类型 v型带与带轮的截面参数如图8 4f4所示 v型带的基本尺寸见表8 1 gb t11544 1997 所示 v带轮的轮槽尺寸关系 gb t13575 1 2008 所示 图8 4f4普通v带的剖面尺寸与轮槽尺寸 v带轮的轮槽尺寸 gb t13575 1 2008 普通v带的剖面尺寸 gb t11544 1997 图8 5v带的结构 表8 1普通v带剖面尺寸 普通v带已标准化 按截面尺寸分为y z a b c d e七种型号 各型号的基本尺寸见表8 1 当带垂直其底边弯曲时 剖面内保持原长度不变的周线称为节线 由全部节线构成的面称节面 带的节面宽度称为节宽 bp v带的结构如图8 5所示 8 1概述 2 v带的类型与结构 2 v带的类型与结构 8 1概述 表8 2普通v带基准长度系列及长度系数kl 图8 5f1v带轮的轮槽形状 v带轮的结构如图8 5f1 图8 5f8所示 8 1概述 3 v带轮的类型与结构 图8 5f2v带轮的形状 v型带轮的参数关系见 机械设计手册 3 v带轮的类型与结构 图8 5f3v带轮的形状图8 5f4v带轮的形状 8 1概述 图8 5f5v带轮的形状图8 5f6v带轮的形状图8 5f7v带轮的形状 v型带轮的参数关系见 机械设计手册 8 1概述 3 v带轮的类型与结构 图8 5f8v带轮的形状 v型带轮的参数关系见 机械设计手册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带传动由主动轮1 从动轮2和张紧在两轮上的v型带3组成 依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传递运动和动力 带传动静止时 带轮两边带的拉力都等于预紧力f0 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图8 7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带传动工作时 带受到主 从动轮摩擦力ff的作用 两边带的拉力不再相等 即将绕入主动轮一边的带被拉紧 称为紧边 紧边拉力由f0增大到f1 即将绕入从动轮一边的带被放松 称为松边 松边拉力由f0减少到f2 近似认为带的总长度保持不变 对应f0 f0 f1 f2 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图8 7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ff dd1 2 f2 dd1 2 f1 dd1 2 0 由上式可知 紧边和松边的拉力差值等于摩擦力 称为有效拉力fe 图8 7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p kw v m s 2 带传动的最小拉力与临界摩擦力 图8 8a欧拉公式的推导图 因d 很小 因此可取sin d 2 d 2 cos d 2 1 并略去二阶微量 df d 2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2 带传动的最小拉力与临界摩擦力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2 带传动的最小拉力与临界摩擦力 图8 8b带与轮的包角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式中f1 f2 紧边 松边拉力 n a 带的横截面积 mm2 1 拉应力 由紧边 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1 2分别为 3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2 弯曲应力 e 带的弹性模量 n mm2 3 离心拉应力 当带绕上带轮后 作圆周运动的带的质量会引起离心力 离心力虽然只发生在带作圆周运动的部分 却使整条带受到附加拉力fc 由此产生的离心拉应力为 式中q 每米长度带的质量 kg m 见表8 3所示 图8 8c带传动的离心力分析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3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max 1 b1 c 8 11 将拉应力 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叠加 可以得到带的应力分布情况 由图可知 传动过程中带受到变应力 每绕过一个带轮 应力循环变化一次 当应力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 带将产生疲劳破坏 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处 其值为 图8 9带传动的应力分布情况 3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4 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带是弹性体 受到拉力后会产生弹性变形 由于紧边和松边拉力不同 因此弹性变形量也不同 如图8 10所示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图8 10带传动的弹性滑动 由于带传动的拉力差小于临界摩擦力 所以式 8 5 实际为 c1b1段弧上带相对轮产生滞后滑动 a1c1弧不产生相对滑动 4 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由于弹性滑动 打滑是设计时避免的 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2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 降低程度用滑动率 1 2 表示 即 式中n1 n2 主 从动轮的转速 r min dd1 dd2 主 从动轮的基准直径 mm 8 2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摩擦型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 在不打滑的条件下 保证带传动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1 设计准则和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单根普通v带的p0值见表8 4a所示 2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表8 4a特定条件下单根普通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p0kw 2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表8 4a特定条件下单根普通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p0kw 2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单根普通v带的p0是在平稳载荷 包角 180 传动比i 1 特定带长 两个带轮传动的实验条件下得到的 当实际情况与实验条件不同时 要对p0值进行修正 p0见表8 4b所示 表8 4b单根普通v带i 1时传动功率的增量 p0单位 kw 2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表8 4b单根普通v带i 1时传动功率的增量 p0单位 kw 2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pr为 k 包角系数 180 见表8 5 kl 长度系数 见表8 2 2 传动比 传动比i 2 5 i 7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3 带轮的基准直径 表8 6v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mm 4 带速v 带速v 5 25m s 1 中心距a 中心距a a0 0 7 dd1 dd2 a0 2 dd1 dd2 3 带传动参数的选择 4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 已知条件和设计内容已知条件是需要传递的功率p 主 从动轮的转速n1 n2 或传动比i 工作条件和外廓尺寸要求等 设计内容是确定v带的型号 长度 根数 传动中心距 带轮直径 预紧力及压轴力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2 设计步骤和方法 1 确定计算功率pcapca kap 8 21 ka 工作情况系数 见表8 7所示 p 需要传递的功率 kw 4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表8 7工作情况系数ka 1 确定计算功率pca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根据设计功率pca和小带轮转速n1 从图8 11中选取v带的型号 图8 11普通v带选型图 2 选择v带的型号 4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3 确定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并验算带速v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表8 8普通v带轮的基准直径系列 gb t13575 1 2008 mm 4 初定中心距a0 选择v带的基准长度ld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 初选中心距a0a a0 0 7 dd1 dd2 a0 2 dd1 dd2 2 计算带的基准长度 图8 3f1带传动基准长度的计算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4 初定中心距a0 选择v带的基准长度ld 2 计算带的基准长度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从表8 2中选取相近的基准长度ld 带传动的实际中心距a为 3 计算实际中心距a 4 初定中心距a0 选择v带的基准长度ld 考虑安装调整和补偿张紧力的需要 中心距的设计范围为 a 0 015ld a a 0 03ld 8 24 5 验算小带轮包角 1 6 确定带的根数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k 包角系数 查表8 5 kl 长度系数 查表8 2 ka 工作情况系数 查表8 7 7 确定带的初拉力 由式 8 6 得带的初拉力 f0 min为 8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fp 设计带轮的轴和轴承时 要计算v带作用在轴上的压力fp 忽略带两边的拉力差 近似地按两边带的预紧力f0的合力计算压轴力 见图4 11 可得 图8 13压轴力的计算 fp 2z f0sin 1 2 n 8 28 8 3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 5带传动的张紧 a 推力螺纹张紧 b 拉力螺纹张紧图8 15带的定期张紧 带传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塑性伸长而松弛 使张紧力降低 为此 需要有重新张紧的装置 以保持带传动正常工作 张紧装置分定期张紧和自动张紧两类 1 定期张紧 8 5带传动的张紧 图8 16带传动的自动张紧图8 17带传动的张紧轮张紧 2 自动张紧 3 张紧轮张紧 例题与参考解答 已知功率p 11kw 转速n1 970r min 从动轮转速n2 370r min 两班工作 a 1000mm 3 确定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 由表8 7查ka 1 1 计算功率pca 1 1 11 12 1kw 2 选择带型 由pca 12 1kw n1 970r min从图8 11中取b型带 1 确定计算功率pca 由表8 8 图8 11取dd1 132mm 4 确定大带轮的基准直径dd2 计算dd2 n1 dd1 1 n2 970 132 1 0 02 370 339mm 取dd2 335mm 大带轮的实际转速n2 1 n1 dd1 dd2 1 0 02 970 132 335 374 565r min v dd1 n1 60 1000 132 970 60 1000 6 704m s在 5 25 m s之间 6 初定中心距a0 a0 1000mm 5 验算带的速度v 7 计算基准长度ld ld0 2a0 dd1 dd2 2 dd2 dd1 2 4a0 2 1000 132 335 2 335 132 2 4 1000 2743 864mm 由表8 2查得ld 2800mm 8 计算实际中心距a a a0 ld ld0 2 1000 2800 2744 2 1028mm 安装时 中心距的变化范围 调节范围 为 a 0 015ld a a 0 0 ld 986 a 1056mm 9 验算小带轮的包角 1 1 180 180 dd2 dd1 a 180 180 335 132 1028 168 686 大于120 10 确定带的根数z 由表8 4a与b型带查dd1 125mm n1 980r min对应p0 1 67kw 查dd1 140mm n1 980r min对应p0 2 13kw 通过插值得dd1 132mm n1 970r min对应p0 1 88kw 查表8 5 1 1168 686 包角系数k 0 98 查表8 2 ld 2800mm 长度系数kl 1 05 z pca p0 p0 k kl 12 1 1 88 0 30 0 98 1 05 5 4 取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